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給徒弟的講義三則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給徒弟的講義三則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1
发表于 2007-8-25 15: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給徒弟的講義三則
講義三則
之一
卻憶紅樓半夜燈(綜論)
清小說《紅樓夢》出於乾隆際,時文網熾密,作者用賈雨村言(假語村言),標榜“不干涉朝政”,“為閨閣立傳”,頌聖“眷眷無窮”。有諷意存焉。
《紅樓夢》是書,作者曹雪芹,子清諱寅曹先生孫也,本無異議。近年海內騰宵各有說法,尤以曹頫說、曹顒說、洪昇說等諸說尤為盛行,不可不辨。
曹頫,雪芹父也。曹顒,雪芹伯也。顒為寅後,頫出他支。而顒早夭,頫才平平,汝昌周先生近年收得曹頫折頁題字並畫一副,詩既平常,字亦平庸,尤以題詞含義莫名,引發元白先生和玉言先生猜測不已。以此才情為文,必不得《石頭記》文字,足可論定。
曹顒雖才情繁茂,然早夭辭世,天不假年,若是書出於顒手,則十歲既要草稿,以全“十年辛苦”之語,甚荒唐。
而以出自洪昇手一說,近仍為爭論之焦點。蓋持此論者原因大致如,是書反清反滿之蛛絲馬跡,斷不可能由清開國百年以後,望族之後曹雪芹而發,此其一;是書之“先進思想”系明末清初產物,此其二;作者之癡,大迥常人,此其三;大家族興衰沒落親身經歷,此其四;是書深具劇作烙印,而洪氏正是以此聞名。凡此五點得力於熱心者總結歸納。
五點中其一其二,論者本抄自我文以供他饗,再論之,《紅樓夢》中非以復仇、憤怒為其基調。基調者,“悲涼之霧,便被華林”,一派沉鬱黯淡。作者所論,是陳久歷史沉澱後之一再反思,迥別于王夫之之痛語,只處處有恨語而已矣。無才補天,妄入紅塵。妄,是作者宿命在此,不得不面對百年前之歷史,不曉百年前之歷史,就不曉百年望族何以一朝傾倒,就不曉氏族脈流如何曲折回還,自然也就不懂百年前那場“天崩地坼”的真實意義。一味去糾纏滿為何清為何華為何夷為何明為何朱為何,只可得其文本索解之程式。既只懂肌膚,故只能知腠理,骨髓之學術則差之遠矣。孑民先生論紅是勢使然,結果自然就是被適之先生批為“猜笨迷”,這是應當如此的。(詳參《易代風氣下的紅樓夢》)
而所論及三點,本不足論,何以知曹雪芹非癡人?巧得很,玉言先生在《紅樓夢與中華文化》中偏辟出專章來講這個癡,極深極透,不容我置喙。其四,不恰中曹家之境況麼?何以矢口否認?或言雪芹之誕本已末世,所謂繁華早已流水落花。此說先不理喻。縱使雪芹不經歷所謂大家族興衰沒落,只能證明是書不出曹雪芹手,何以能證明就必出洪昇?
至第五點,則貽笑大方。清初劇本自南曲而來,洪昇是南曲大家,其負盛名作《長生殿》也是南曲的代表經典。《紅樓夢》中唯一出現的一套曲子表現出來的卻正好不同。脂硯齋在第五回判曲裡專門在《終身誤》旁點到,“語句潑撒,不負自創北曲。”(甲戌眉),在《樂中悲》旁點到,“悲壯之極,北曲中不能多得。”(甲戌眉)
總的來看,洪昇既在時間上無法對應《紅樓夢》的出世時間,又無法出現直接指向的證據,哪怕是文本證據都不曾出現,說洪昇是《紅樓夢》的作者,在我看來,連假說都算不上,大約猜比較多。
稽考《紅樓夢》本來文章,第一回脂批為一正面證據,“若云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狡猾之甚。後文如此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第十三回畸笏叟批一反面證據,“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雖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遺簪’、‘更衣’諸文,是以此回只十頁,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去四五頁也。”第七十五回脂批得一側面證據,“缺中秋詩俟雪芹。”
故,雪芹十載撰是書,殆無疑義。
雪芹撰是書,假語村言,真事隱去。索隱者何,必要深究。我以為在第一回回目雪芹已將答案告訴了我們。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真事感悟夢幻繁華散場華筵,識得永恒彌久之通靈要訣;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以風塵掩面,凡世諸雜,傳閨閣照相,立閨閣語言,以假作懷,由懷進悟,自悟而得通靈。真事不過是夢幻罷了,能隱去夢幻,托以閨閣,而得通靈,并不損失什么。執意去求索真事,大約還可容忍,但或而大做文章,猜測究里,牽強附會,東拉西扯,捕風捉影,不就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不通得很”么?
進推求于文本,外攀附于史籍來看這個夢幻(真事)。竊以為還是非常明朗的,并不值得去做拐了十八彎的聯想。只要懂得了曹家事,闡幽抉微,不過折枝的事情。就此論《紅樓夢》小說創作與歷史真實的定位。
第一、《紅樓夢》是一部小說,卻又不僅僅只是小說。周汝昌先生家有個作裝飾用的立盤,里面有周先生的題字,“紅樓非夢”。這種話乍一看,說了等于沒說,但其實,這四個字不但說了,還說出了一個大關節,大癥候。《紅樓夢》所言所講可以假可以村可以末流入閨閣,但所說的又是真又是幻又是 “翻過筋斗”。剛才已經言明在曹雪芹的語系里,夢幻是真事,故幻字不是飄渺虛無,恰巧是實事本事。僅從此一斑窺豹,實難想象《紅樓夢》會以寶玉“懸崖撒手”作結,這完全違背了曹雪芹真意的。
第二、《紅樓夢》雖假猶真。《紅樓夢》不必件件事情坐實,但曹雪芹不會放過該為真實的細節。脂批有證。同理看反面,《紅樓夢》可以有雪芹狡獪之筆,但所展現的必然也“筆筆不肯落空”。如何不落空,留待第二章說。
第三、抉史料之微,闡小說之幽。這是個充分非必要條件,只能先抉后闡,我自不贊同先闡后抉的做法。那如何去尋找方向呢?我的答案也是笨方法,就是全盤了解,不妄圖去預設方向。我本愚鈍,不走捷徑。更何況《紅樓夢新證》大開先路,已然是條大捷徑了。如我早先言,運用索隱和考證作為解讀紅樓夢工具時,必然是索隱建立在考證上,而且禁止用索隱來逆推考證,即索隱結果相左于考證結果時,索隱結果應當直接判定為錯誤。(詳參《紅樓夢解讀底方法》)
第四、真事并非最終秘密。有了真事還需要拿給風月寶鑒照照,至于是照得到“無可云證,是立足境”還是照出了“不立足境,方是干凈”那就因人而異了,但倘若連“無證”都照不出,那實在就太著實相,這還看《紅樓夢》做什么呢?看《水滸傳》不是更適合!
故,我的看法即,解讀或許可以不要框架,但卻必須安上一個坐標。
然而坐標安好了,為也未必讀得下來,這里還有最后一只攔路虎。謂高鶚是也。
《紅樓夢》是書橫空出世,閱盡蒼涼。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甲戌批)四十年后,有好事者補書。這里面有一大段公案爭論,然而書里并非對這一問題茫然。(詳參周汝昌《紅樓夢全璧的背后》)二十九回庚辰獨出一批,驚心動魄,“趙香梗先生《秋樹根偶譚》內兗州少陵台有子美祠為郡守毀為已祠。先生歎子美生遭喪亂,奔走無家,孰料千百年後數椽片瓦猶遭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數句,為少陵解嘲:少陵遺像太守欺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折克非已祠,旁人有口呼不得,夢歸來兮聞歎息,白日無光天地黑。安得曠宅千萬間,太守取之不盡生歡顏,公祠免毀安如山。讀之令人感慨悲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書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頭記》也。為續《莊子因》數句,真是打破胭脂陣,坐透紅粉關,另開生面之文,無可評處。”
表面上看,壬午九月之前與后雖為一批,實則兩分。實際上,從批語開始至“非批《石頭記》也”才分出兩端,故索書甚迫,是直接激發了脂硯齋的“感慨悲憤,心常耿耿”,而索書甚迫,又引發了《紅樓夢》最大的感嘆,“才人之厄”!
大膽推想,如果索書是朋友之間互相批閱的一個定式成例,脂硯齋何至于有此種反應呢?
放下這樁大公案不去理會,高鶚之續(即便不是高某人續,則也必有一個李鶚、王鶚、張鶚續,討論《紅樓夢》,無意義去把精力做在續書上)本身造成了極大的混亂,進而流毒兩百余年,這筆帳應該算清楚。
如近來梁歸智將周汝昌一百零八回說進一步發展成為前五十四回正照風月鑒,后五十四回反照風月鑒。此說是否正確,大可不予理會,但建立在一百零八回結構上的論紅出現,這具有非凡的意義。打破百二十回的桎梏,是第一步。這里可以玩個辯證法,所謂打破百二十回的桎梏,不是將百二十回這一選項就此拋入垃圾箱,而是把它作為一個“眾生平等”的選項,不再具有盤踞于人們腦子里的特權選項,更不是參照本物。
同理,高鶚之續不過即與嫏繯山樵之續、逍遙子之續、雲槎外史之續、歸鋤子之續等類,亦不過如此而已。
故,讀《紅樓夢》并不就至于一篇讀罷頭飛雪,更不至于通宵達旦、夙夜不眠,但有這半夜的燈火就足以把這本來只有的半本書消磨耗盡了。
此綜論第一終。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7-8-25 22:06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2
发表于 2007-8-26 23: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之二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鉴赏谈)
我历来持有一个观点,学问可以一步步做来,工夫可以一步步修来。但悟性慧根却是苦练不来的,天赋人秉也是强求不来的。所以谈鉴赏最首要的是不该和以下人谈鉴赏。不该和前八十后四十都觉得无甚分别的人谈,自然也该进一步,不该和认为后四十比前八十还好的人谈,更不可能和认为程本比脂本好的人谈,如苏雪林之流。因为你自然可以陶冶入书中,但对着一头牛,未免大煞了风景。
上一则中说过,所谓高续不过是续类,倘若我们不去搞续书鉴赏的工作,那大可忽视之,不啻为浪费时间和精力。《红楼梦》的鉴赏,首先便要知什么是《红楼梦》,虽然学者意见分歧颇多,但总笼统地说个八十回,大约还是很能让人接受的。故鉴赏的主体即为世存古抄本脂本《石头记》总计八十回。
《红楼梦》古抄本有十数种,字句互有差别,这放入版本篇谈。但鉴赏自然要有个本子,选择何种本子,这本来是个难题,是个鉴赏的前提,也本应放在前面说,但转念一想假如不懂鉴赏,那就算先去搞版本也只能校出一部粗制滥造的本子,更无所谓谈鉴赏了。
曹雪芹的语言办法脂砚斋曾有过概括,这是其笔法之一端,见于甲戌本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
我不得不承认这便是曹雪芹所有的“花招”,而那些红学家们动用各种“西洋算法”来长篇大论的,很不靠谱。
看曹雪芹的书,首先眼界就要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离骚》之亚”那是自谦的说法,“盲左腐迁”之说可以立见。
上引这条脂批中说,“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里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敢下并且能下这个评语的脂砚斋和鲁迅必然要存在一个前提,就是他们要把“历来小说”的“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给读过一遍,或至少要读到认知“历来小说”的“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才有这个资格。我假设脂砚斋和鲁迅都是这样的能人,尤其鲁迅还做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的本事,那下一个问题即是曹雪芹必须要读过或者至少能读到认知到“历来小说窠臼”才有所谓打破不打破的问题,否则便是满天的胡乱吹捧。古人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的判断,即所谓“穷而后工”。照此判断,雪芹著书必也要“穷而后工”。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成立否?
我看是成立的。其证据就在于《红楼梦》已经是曹雪芹的二草稿了。还有一部名为《风月宝鉴》的东西置在前面,这部东西的余音一直被带入了现在的《红楼梦》里,考究所谓《风月宝鉴》借事讽世喻世的本初寓意,那末此称为“穷”,而有《红楼梦》之“工”,殆无问题。
这里还必须折过头讲一讲《风月宝鉴》著作权的公案。颇有好事者将这部书拉到别人名下。我以为曹雪芹的文字不至于蹩足到需要我们另行发明出一套语言系统来单独解读,甲戌本《红楼梦旨意》开卷即明,“《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
何以“又曰”,那是因为“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有达人将“旧有”之有解释为“保存有”之意,真是让人无可置评,目瞪口呆。
首先分清楚要赏的文本,那接下来就是考眼力的时候,我虽然不是太膺服于苦干的功用,但要说后天努力完全无用未免太打击人的积极性,鉴赏一道或许有天道酬勤,那也可能。
中国文章的传统在《红楼梦》里展现无遗,无怪乎有人建议将《红楼梦》列入子类,而不是小说家。这些传统既是中华文章历来自有的方法,也该是曹雪芹重点发挥的办法。
《左传》在记载晋楚邲之战时说,“桓子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荀林父为帅无能,叫将士各自逃命,渡过黄河(先济),自然众军争抢舟船,慌乱之态可想而知。这个状态既不能不写,但一旦写又必然头绪万状,更何况左丘明未必亲眼得见,小说家言,这写与不写本是难事,然而底下一句“连转带煞”,一切搞定。“舟中之指可掬也”舟船里的指头多到可以一捧一捧捧起来。
我们形容人多,以人身体为着眼点描述,如人山人海;以人的头为着眼点,如人头攒动;以人的身体部件为着眼点,如摩肩接踵。《左传》显然觉得头部肩膀脚后跟恐怕依旧不能说明其乱其多,干脆说手指头,这个转换既避开了实写的难,又解了不屑而空缺的难。这种避难,解难的办法,在《红楼梦》二十五回,便可以见到踪影。赵姨娘慷慨倾囊,指使马道婆(此人名甚有趣,不晓得索隐派为什么老在清朝打转,马道婆正好和牛僧儒对应,《红楼梦》兴许是描写唐人事,一笑。)施魔法祸害宝玉凤姐,登时全家一团忙乱,这个忙乱既不能不写,若实写则一大篇文字如何下笔就成了问题,这还好说,若真把一大篇文字写出来,那这回的标题恐怕不得不改改了。
曹雪芹的处理和《左传》的办法如出一辙,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如苏雪林辈自然无法知道这种写法的好处,甚至近来有学者也同样对此一派茫然,认为是《红楼梦》的败笔,真遇上此类人,又何必跟他谈《红楼梦》呢?
“盲左”的例子如上,下面举一个“腐迁”的。
《史记
·
魏其武安侯列传》里有一个小细节,“上问朝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於本,胫大於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馀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即罢起入,上食太后。’”
窦婴对,田蚡错。但大臣们都惧怕太后,让武帝希望通过大臣支持来反对太后的想法落空。所以武帝很生气。司马迁用武帝发怒的这个情节来表现出各色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进而我们也知道了司马迁自己的态度,是支持窦婴而不满于田蚡。这种巧妙的映衬,是古人行文的巧法,既能有效展现对立双方的矛盾,更能微妙地展示参与事件中人各自的情状,可以让人再三体味。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上接鸳鸯抗婚。开篇即是这一大闹剧的各自反应。
“凤姐儿早指一事回避了。”
“薛姨妈王夫人等恐碍着邢夫人的脸面,也都渐渐的退了。”
等贾母从自己没人用为话头训斥完邢夫人后,大家又聚起来打牌。席间王熙凤迟些负赌费,鸳鸯便不洗牌,贾母突然来一句,“你怎么恼了,连牌也不替我洗。”
整场闹剧已打牌收尾,鸳鸯之下贱不为人所在惜已然呼之欲出,贾母又用此事作不替她洗牌的话头。这如伤口撒盐,却说得稀疏平常。卷入这件事的人,贾赦因由好色,邢夫人为了讨好丈夫,贾母只从自己起居方便着想,探春为王夫人开脱,凤姐薛姨妈避难走人,整件事中没有一个人对鸳鸯有半句抚慰,其人只能“自回房去生气”,而事后大家聚众打牌也无任何挂心。
人情冷漠一至于斯。曹雪芹的态度也让人洞若观火,清清楚楚。只有鸳鸯自己厉声严词的反驳让人动容,并留下了贾赦的“狠语”埋下千里伏线。
周汝昌
先生《红楼艺术》纯用第一回脂批眉批的脉络,将脂砚斋所列一一辨析。这些已然沉淀运用的手法,自然是红楼鉴赏的不二法门。除去那些小说家语的独门绝招,我以为《红楼梦》为文,有其成章成文的一面。
戚寥生在两百年前就能鉴赏到《红楼梦》卓越非凡的艺术,留下了赏析《红楼梦》的名篇,可谓当时人能独上红楼之一特异之才。
本篇摘词为文,鉴赏第二终。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7-8-26 23:27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3
发表于 2007-9-13 00: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之三 紅樓十二春寒惻,樓角何人吹玉笛(版本談)
《红楼梦》的版本无外乎两大系,程本系与脂本系。脂本系皆由手抄,字句或有误夺错讹,乃是抄手径改,点金为石之情状,尚可理解;可程本系系活字排印,却也搞到诸本内文各不相同,竟有至于大相廷径者,实在令人不解。两系内部问题,暂可一置,近年来年轻学人因脂抄本处突破无望,都去大作程刻本系的文章,倒也不算坏事。如有人专门研究东观阁本便写了一本大部头的书,我还见有人做了乐善斋本的研究,此本是最早流往国外的红楼梦版本,国内几乎无人提及,现存韩国。
程本系和脂本系的问题属于撒旦的归撒旦,上帝的归上帝。各自领域的学人都有在做工作。几十年来成绩最为瞩目的如周汝昌先生校《石头记会真》,让人感佩不已。
版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的是你阅读鉴赏的成果。如清时的评家大某山人,梳理书内时间顺序,本来是件挺有意义的工作,干的也是兢兢业业,但其所据开始推算的立足时间是红楼梦高鹗续本中贾元春之死的时间,这就等于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工作白做了。因为如果续书的时间可作为原著的时间来作为推算的依据的话,那根本不用推算,径直从头写一部时间合铆的不就解决问题了么?
故要彰这一要核,斥伪返真,除了坚决摈弃高续之外,还需要对被程伟元高鹗篡改过的《红楼梦》原文进行清理。这之间有两大问题,一是对比程脂本的文字,一是要注意跳出程脂本外的第三系《红楼梦》本,即张爱玲《红楼梦魇》的第五详——旧时真本。
读《红楼梦》的文字,纯熟还在其次,感悟是第一要考查的。能像张爱玲这样既熟悉又有极高的感悟能力的作家,这不仅是张爱玲的福气亦是《红楼梦》的幸事。我发觉历来有慧根灵性之人总不脱于世家,世家可以不富贵,但落落自有一股气在,近现代人物辈出,张爱玲便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陈寅恪是陈宝桢的孙子,俞平伯是俞樾的孙子,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就是金庸也还是徐志摩的侄儿。
那么所谓慧根灵性看《红楼》与凡胎俗子看《红楼》有什么不一样呢?张爱玲说高鹗“死有余辜”应该是颇有分量的一个态度。其实从小说本身看,我们发现所举之人其实都没把《红楼梦》评价得过高,俞平伯陈寅恪皆如此,特别是陈寅恪晚年“著书唯剩颂红妆”大写柳如是、《再生缘》的时候,对《红楼梦》也多是指摘“不合事理者颇多”,早年论《红》则认为就“情”本意论,《红》尚不及《牡丹亭》而列于最上者的“次之”。我个人觉得这或许并非诸家见识上的问题,试看俞平伯《红楼心解》,若说俞老鉴赏水平不高,那恐怕就没人是高的了。问题或许就出在世家上,俞樾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家,经学出身的人,陈寅恪是史家。反观张爱玲却是不折不扣的小说家。我以为这或许是各自不同身份和家学背景下只能如此做出的评价,而不是个人心底的真实评说。这种家世渊源,家风脉流亟待考察。
张爱玲对于高鹗之憎恨溢于言表,《红楼梦魇》五详在《红楼梦》里“穿花度柳”的本事也不是一般人能为。其实稍有文学感知的人,最起码的文字优劣的差异还是能够体会的。读高鹗对原著(即八十回前)的增删,你会看得气愤会看得恼怒会看得无可奈何哭笑不得,但有些时候会看得滑稽。
第五十回芦雪厂联诗,脂本作,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程本对这一联进行改动,也不晓得是故意造成脂程有衔接关系的样子还是程本底本系听抄合作的结果抑或是高鹗自己江郎才尽补无可补,不管怎么,反正被改过的句子非常滑稽,
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
改过的后半句最后两个字居然和原文读音极类,可行文却非常别扭。
除了这种几乎于搞笑的改动,更多的改动充满了掩饰的意味,成为程本一大特色,也是一大谜。
曹雪芹在开篇反复强调不干涉时事,不干涉朝廷,为闺阁昭传,颂圣眷眷无穷。但到了程本里,高鹗程伟元一番爬剔梳理,生是把“大观园外的”都改了一遍。
北静王水溶在程甲本里全部改为世荣。
十五回的五个小字,赖藩郡余祯。也被揪出来,改了一个字,赖藩郡余恩。不改大约大家还不注意,一改我们就能发现,曹雪芹的原文居然把雍正最忌讳的“祯”给写了上去,这还不仅仅是个避讳的问题。
第五十三回祭宗祠出现了先皇、太子、衍圣公题字的笔墨,无一例外被高鹗逐一“修饰了一番”。
问题不在于高鹗“屏蔽”这些敏感字符,关键在于字符敏不敏感,如何判断。高鹗这一举动不仅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疑团,简直成了后世某些红学家猜测的主要发源。至于更有将前后并提,大喊元妃之亡时间精确的让人觉得诡异者,则已让纷纷扰扰的红学更加胡尘纷繁。
反过来看,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旮旯拐角,密布出如此之多的“犯禁”字眼,与其标榜显然背道而驰,其中心思又如何钩抉,至于会不会像索隐家们搞出一大篇故事自不好说,但如果忽略过去恐怕也不妥当。
其实翻开《红楼梦稿》影印本一看,就足够让人惊讶,底本被划去的有的甚至是整段整页,添加的,有加贴条的,有密密麻麻填入字里行间的。改造的彻底性便不言而喻了。七十八回回末出现“兰墅阅过”四字,我比较倾向于认为这个稿本不是高鹗的手订本,却是高鹗的审核本。自己的书一般不会加上名字题曰阅过云云,除非是几人合作,高鹗审核,那么做为出版排字前的总把关,题这个字才有意义。而这四个字题在七十八回回末,里面的意味应当品品。据说甲戌本现世之时,两回一册,后来这种说法似乎被列藏本坐实,因为列藏本缺的就是五六两回,正好是第三分册。照此推算,如果红楼损在七十八回那不奇怪,凑够八十出书,应当是好事者传抄出售的向壁虚构。除去武裕庵补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再折去七十九、八十,算上其余的残缺回目。出自雪芹手《红楼梦》恐怕便只有七十六回。
尤其让人不解的是,八十回后几乎一字不传。可以猜测已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所以有人提出《红楼梦》原本只有七十几回的说法。所有结局皆可通过现存隐射出来,我尚未见有小说作此先例。
然而就此仅存的,居然也被高鹗改动了两万三千余字。后来读到高鹗写给婉君的词,最末句说,纵凭伊打破虚空,也只问天无语。我脑子里浮现的就只有高鹗嘲讽花袭人“千古伤心息夫人”那种可鄙的嘴脸,真是可惜了,可惜了。
除去脂本系和程本系。周汝昌辛苦搜集的十几条所谓“旧时真本”成为构成另一系的主干。加上吴克岐《犬窝谈红》记载的一个残本、苕溪渔隐《痴人说梦》记载的一个残本和所谓遗失的靖藏本加上各种流言谎话里面的版本,构成了最后的一个范围。
近年来越发层出不穷的“版本”编得只是越来越靠近以前的那些版本提及的情节。然而这不能抹杀这些本子的存在意义。虽然至今我们无实物可供观览,然而特别是清人笔记里的十几条记载,却有效的推翻了高鹗在他续稿里为《红楼梦》设定的路线。周汝昌先生第一次读到陈其泰《桐花凤阁评本》三十一回回前批,竟然“震动”了。这种震动,我想与张爱玲第一次碰到脂本时对比程本所给她带来的“云垂海立”是如出一源的。
红楼十二春寒恻,楼角何人吹玉笛。版本字词的选择,本无可置说。但我们理应向这种天赋的艺术感悟致敬。三则终。
2007/9/13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4
发表于 2007-9-27 08: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确实是讲“义”。红狐兄倒是自始自终贯彻体悟两个字。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5
发表于 2007-9-28 14: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9-27 08:13 发表
呵呵呵,确实是讲“义”。红狐兄倒是自始自终贯彻体悟两个字。
惭愧。。。这三篇东西是写给一个小女生的,浅而又浅,因为轩辕红楼文一直不多,所以就发过来,发过来没人回。。。。南飞兄第一个啊,感动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6
发表于 2007-10-1 20: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9-28 14:01 发表
惭愧。。。这三篇东西是写给一个小女生的,浅而又浅,因为轩辕红楼文一直不多,所以就发过来,发过来没人回。。。。南飞兄第一个啊,感动
你还在连载的时候俺就有断楼的冲动了,想跟你讨论一下红楼的史学手法,写完之后觉得想法不够很成熟就没发。狐兄一般都在哪些论坛活动呢?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10-1 20:57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7
发表于 2007-10-2 1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10-1 20:54 发表
你还在连载的时候俺就有断楼的冲动了,想跟你讨论一下红楼的史学手法,写完之后觉得想法不够很成熟就没发。狐兄一般都在哪些论坛活动呢?
网络论红的高人分散,所以论坛都没太突出的。我现在中国红楼在线
www.chinahlm.org/bbs
几个老朋友,又时不时来几个新朋友,大家各有专攻。
也混迹夜看红楼。此外就不去什么地方了,认识几个行踪不定但和红学界关系比较深的朋友,刺探一点最新的进展,因为比较看不惯红研所把持红楼梦学刊攻击一下这个围殴一下那个,所以很不待见那些官方红学家,但没办法,很多新材料是他们首先可以拿到的,所以结交了几个于他们有点关系的朋友
关于红楼梦史笔我其实还是宗周老先生,但汲取了刘心武的教训,毕竟你猜啊猜,猜的自己激动,结果史书里半个字也没有,就有点自欺欺人了。但我又不完全觉得索隐是个坏办法,主要是怎么个索是个大问题,一不小心就偏了,所以想找个坐标,找个范围框定,我想至少错得不会太离谱。
版本的问题,我自己感觉周先生的《石头记会真》解决的差不多了,就是个别字大家看法不同,可以再商量,但我一般引用也就从周校的。
曹雪芹的问题,涉及到字号、生卒、平生、家世,现在看来,家世是比较有文化意义的方向,前三个虽然重要,但没史料实在是不好考,周老五次为雪芹作传,有不干逾越史料半步,所以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话也就几句,翻不出新东西,但是猜想说了不少,但又不能像刘心武那样言之凿凿,那就错了
脂砚斋的问题,我对脂批稍微熟悉些,是长处,但我对脂砚斋这个人本身研究不多,故而因袭了周老史湘云说
红楼梦本身的问题,所有续书我都不研究,说来惭愧,别看我发文,高鹗续书我没有读完过的,你要凭空跟我讲,我就迷惘了,情节都对不上号,高续我只完整读过最后一回
红学的问题,这个领域,就放弃了,当点花边八卦了解一下
赶快发啊,我等着看南飞的高见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7-10-2 11:15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8
发表于 2007-10-4 21: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悼红狐 的帖子
呵呵,狐兄误会在下的意思了,我指的是你第二讲中所说的《左传》、《史记》叙事手法。至于索隐,当今红学家尚且头疼,南飞是不敢碰的,况且清朝史偶就两头熟,中间康乾是夹生
两个例子都很经典,偶自己看书时没有注意到。最初本来是想反驳一下,后来多看了几遍又觉得只剩再发挥的余地了。
顺便问下,为什么我在“红楼在线”登陆不了呢?改密码之后系统也迟迟不寄邮件给俺。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1 06:4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78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