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再一次被马岱兄无视,难道是回复太散的缘故?引用26楼观点:
请马岱兄看看刘备上一次飞奔三百里的原文:“径寻青州路而走,正逢乐进拦住。玄德匹马落荒正北而走。乐进赶来,玄德从骑去了。”可见刘备在荒郊野岭是完全找的着方向的。刘备撤退出大营只走了几里就中伏,而穰山据大营有五十里。对比演义穰山战的文字:“背后于禁赶到,玄德助战。肋落中,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便走。听得背后喊声渐远,玄德望山深僻路,单马逃生。”两次刘备的应变方式几乎一样,可见刘备落荒而逃的方向很明确,就是穰山。紧接着,就是刘备“捱到天明”遇到刘辟军。马岱兄谈到刘备和赵云约好在穰山会合,南飞也认为刘备此时就在穰山中等待赵云。那么,我们只需要讨论一个问题:穰山在哪里?
马岱兄提到张辽何以越过刘辟提前参加埋伏的问题。南飞以为答案只有一个:穰山并不在汝南和刘备的大营之间。所以张辽返回走的是原路,而刘辟、关羽则是绕了一个弯直接奔穰山的。关张在战场上与刘备失去联系找不到人之后,习惯上就是去找个山头落草了,刘辟本就是黄巾更不用说了。穰山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地点。按南飞所说张高为伏击之后追到穰山设伏,则没有这个问题。这个地方毛本和罗本有很大的差异,还请马岱兄详察。南飞的习惯是如无特别说明一律以罗本为准。
这么说吧,南飞以为刘备大营——穰山——汝南围成一个三角形(以穰山为顶角)。张辽是沿着底边往返两个底角,而关羽刘辟则是从一条腰绕到顶角去,距离完全不一样,时间自然也不相同。刘辟眼见张辽势大抵挡不住,怎么可能还往张辽来的方向逃?那样就是冲阵而不是逃命了。
吕布跟夏侯惇第二次混战,罗本是这样写的:“看看天色傍晚,背后喊声起处,吕布骤赤兔马、提方天戟赶来……操视之,乃夏侯惇引生力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黄昏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从傍晚到黄昏时间很短,大雨如注是严重干扰,所以南飞以为这一战套用武评的惯例是可以视为无效战例。赞同马岱兄对张飞突围的说法,但在被包围的时候两将单挑的可能性很小,张飞的统军能力也应列入考虑,个人以为这一点起了主要作用。
南飞以为演义中武勇和统军能力是相关的,不能完全割裂为两块考虑,唯一的例外是诸葛亮。像刘备、曹操、司马懿,按说他们的武艺也不见高,但也经常亲身冲阵甚至单挑,可见为将当以勇为本。
关张兵力属于劣势这点毋容置疑,刘备兵力却并非如此。许褚挑战的时候刘备确实不敢应战,但赵云敢。马岱兄一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赵云敢?如果处于劣势那子龙岂不是出去送死?刘备不敢战是因为战胜也没有用,这点马岱兄也同意,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打这一场无意义的仗呢?保存实力显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