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曲辰著:《老子思想批判》结论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曲辰著:《老子思想批判》结论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1
发表于 2007-7-30 17: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曲辰著:《老子思想批判》结论
结 论
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致,中国先秦的古籍,在长期的历史流传过程中,几乎没有一种能够始终严格地保持其原有的风貌,而总是难免出现不同抄本之间的差异的。《易》经是如此,《老子》亦是如此。《黄帝经》一书,因为失传,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如果其在社会历史上一直流传而不中断,也同样会出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抄本。
《老子》一书,自郭店楚简出土以来,有的学者认为不是一人一时之著。如尹振环先生就这样说:“竹简本《老子》终于使我们发现:今天所见到的帛书类《老子》原来是太史儋在李耳所著《老子》基础上的‘扩建’与部分‘改建’。而流行最广的今本《老子》——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则又是经过从西汉刘向到唐玄宗、在帛书一类《老子》基础上的校订、统一篇章、统一定名、部分改造后的本子。”①
我对这些问题是这样看的:研究具体的历史典籍与历史流传发生了何种嬗变,是要细加研究与比对的。研究一种社会上的不同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之间的差别,则应当从此种以历史典籍为载体的主体思想上进行。所以,我认为《黄帝经》与《老
—————————
① 尹振环:《论〈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简、帛〈老子〉比较研究》,载《文献季刊》1999年7月第三期,第5页。
子》,事实上是以两本书为载体,而分别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先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哲学思想与社会政治观点的。因为,不论是竹简本《老子》,帛书类《老子》,还是现在的通行本《老子》,只存在《道》、《德》两篇在排列上先后次序上的差别,分章上的差别,个别字句上的差别,这些都是在长久的历史手抄笔误、抄写者个人理解不同情况下造成的,然在总体思想上,则并未有多大的改变。
为了在比较研究中有一个稳定的界标,对于《易》经,我以《十三经注疏》本为准;《老子》一书,我以通行的王弼本为准,《黄帝经》自其出土以来,现在流行本事实上也已很多,各本之间事实上也已存在了某些差别。我是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华杂经集成》本为准。
对于老子的哲学思想理论,我们通过与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的比对,与黄帝哲学思想理论的比较,现在该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性认识了。
一、老子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创始人
中国古典哲学产生之早,是远远超出了现代人们的认识的,它至少是产生于距今七千多年以前的历史上。对此,我在本书第一章里,通过历史事实已经说清。
就道理之论,在李耳之前,就有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吕望、伯阳父、子产、晏婴、管仲等,这其中的任何一位,都比李耳论道要早得多,且其书传世,其言可查。黄帝的道学著作,见之于史书记载,证之以出土文物。其产生时间之早,也有可考:《六韬》、《管子》等周以来很多古籍都有引录。我们也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黄帝的哲学思想理论作了比较详细的比较。
现在,我们再将管仲论道之语抄录于下: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其往不复,其来不舍,谋乎莫闻其音,卒乎乃在于心,冥冥乎不见其形,淫淫乎与我俱生。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彼道不远,民得以产;彼道不离,民因以知〔智〕……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败,所得以成也。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
凡道,必周必密,必宽必舒,必坚必固,守善勿舍,逐淫则薄。既知其极,反于道德。①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极之徒仄,满之徒亏,巨之徒灭。孰能己无已乎?效夫天地之纪。②
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③
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④
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枢言》曰: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⑤
管仲在其所著中,不仅引述《黄帝经》之语,还对黄帝以
——————————
① 见《管子·内业》;
② 见《管子·白心》;
③ 见《管子·四时》;
④ 见《管子·霸言》;
⑤ 见《管子·枢言》;
法治国、明民而治有所评论。他说:“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万物百事,非在法之中者,不能动也。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①
管仲死于公元前645年,李耳(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左右。不用说,管仲论道之时,人世间还没有老子。就是在管仲死了六十年后,老子也还没有在其娘胎中孕育!所以,老子根本不是中国“道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也根本代表不了中国古典哲学,而只是其种的一个支流。至于将其称之为“哲学之父”,就更不适当。
二、在哲学史上“黄老”连称是错误的
西汉时期,有人以为黄帝谈道,老子也谈道,就误将黄帝哲学思想理论与老子的思想相提并论,谓之以“黄老之学”、“黄老之道”、“黄老之术”。其实,这是不作研究,乃至为了抬高老子思想的社会地位而制造出的一种错误说法。
现在,我们将《黄帝经》中的哲学思想理论,与《老子》一书按其观点,分别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老子》一书是抄袭《黄帝经·道原经》中关于道之本原论述的一些辞语,为反对黄帝以法治国、明民治国、进行礼义教化等一系列治国思想,而提出其绝学、绝圣、绝仁、绝巧、弃智、弃利、弃义、不尚贤、使民不争、愚民以治的错误观点的。其目的是为其时的奴
—————————
① 《管子·任法》。
隶制独裁统治服务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谈中国哲学发展史,就不能将黄帝的哲学思想理论与老子的愚民思想相提并论。
三、老子思想中有许多是离经叛道之说
历史上,人们谈道学理论常常言以“道统”,以正源流。在学术研究上,这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我们现在并不一定要沿袭古人之说,但对于一种哲学思想流派,也是应该正本清源,以观其历史演变,以验其对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与否,而绝对不能一提倡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就不青红皂白,一概进行宣扬。因为,那样做,事实上就是对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一种不负责任。
人们在其社会生产、生活中,常常是遇到困难之时,头脑会较为清醒,行为较为谨慎,检讨自己失误也比较容易一些,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自信的情绪,将自己的优点也当作缺点进行检讨;而当处于连续成功、连续胜利、一路顺风之际,就往往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由此而头脑发热,行为张狂,觉得自己优点很多,乃至产生一贯正确的错误思想。
国民是由一个个的自然人所构成,所以,在国民思想中,也客观上存在着这种现象:在近代思想史上,由于中国的科技落后,人民贫穷,国力衰微,受到以工业化武装起来的外国列强侵略,就检讨自己的文化,进行批判。这当然是应该的,必要的,落后了就要找根源。但是,我们却将中华传统文化批判过头了,有很多优秀的、不该批判的也进行了不分清红皂白的猛烈批判,这使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对于中华民族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等道德的批判,使我们过后便慢慢地品尝其苦果;经过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正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由此,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又觉得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好像无糟粕可言,一经提倡弘扬传统文化,就又产生了连裹脚布亦须供奉的某种倾向,对老子思想的不适当吹捧即其例。愚以为,在国家处于和平建设、走向民族历史复兴的时期,我们的学术界正应当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做一个实事求是的研究分析,以便继承、弘扬其精华,克服和去除其糟粕,实实在在地搞好我们的文化建设,这对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通过将老子与黄帝哲学思想理论,与中国古典哲学经典著作《易》经进行比较,明确地认识到,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有许多不是正统理论,而是离经叛道的无根之说。其所竭力提倡的绝学、绝圣、绝仁、绝巧、弃智、弃利、弃义、不尚贤、使民不争、愚民以治、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等一系列观点,都是反文明、反进步、反科学的有害观点。
自从西学东渐以来,最初,外国学者不承认中国历史上有哲学,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而中国人呢?有一些至今还在发问:“中国到底有无哲学?”其实,这中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西历史文化上的一个语境问题,正是这个问题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认知。道学直译,就是关于事物变化的规律学。希腊语中的哲学直译,就是智慧学。中国的道学就是现代所谓的哲学,这本是一个毫无问题的问题。哲学,是教人变得聪明、智慧的学问,老子谈哲学道理,却主张“绝学”、“绝圣”、“绝仁”、“绝巧”、“弃智”、“弃利”、“弃义”、“不尚贤”,大讲“愚民以治”,他不是心怀叵测,有其不可告人的阴险目的,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离经叛道,又能是什么呢?
所以,我以为,对老子的这些有害理论不加分析与批判,而作神化性的宣传,赞扬,甚至称其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将《老子》一书作为教材让学生们去读、去背诵,以为这样就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在客观上就是一种新的愚民行为,是对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造成一个全民学科学、用科学、科学地建设我们和谐的社会,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向前进是不利的。作为学者,不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做贡献,而去吹捧以如何“愚民”为能事的老子,恐怕是不合适的。不知吹捧老子的先生们以为然否?
四、老子也不是什么“圣人”、“智者”
老子就是老子,他也是历史上的一个普通的学者。按照中国历史传统上有关圣人的标准,他老人家是远远不够格的。
“圣人”也同“君子”、“小人”一样,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是对“道”持以何种态度的一种类型划分性的称谓。对学道、传道、将“道理”研究阐述、彰明于世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才可称为圣人。如《易》经所言“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①对于执道循理,以法治理天下,使天下达到公而平之,文而明之,和而安之,因而大有作为之人,可以称为圣人:“夫《易》何为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是而已者
——————————
① 《周易·说卦传》。
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①“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②“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③
在这方面,黄帝的论述也很清楚:“道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故服人而不为仇,分人而不譐(似应作“蹲”)者,其惟道矣。故播之以天下而不忘者,其惟道矣!是以,道高比于天,道明比于日,道安比于山。故,言之者,见谓智;学之者,见谓贤;守之者,见谓信;乐之者,见谓仁;行之者, 见谓圣人。故,惟道不可窃也,不可以虚为也。”④“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智,至智者为天下稽。”⑤“圣人举事也,道合天地,顺于民心,详于鬼神,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谓义也。”⑥
而老子,则是既反对物质文明,又反对精神文明,就连理智性的知识学习他都坚决反对。主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⑦“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⑧“为学日益,为道日损”,⑨ 在一部《道德经》中竭力鼓吹的是绝学、
——————————
① 《周易·系辞上传》。
② ③ 《周易·咸·彖传》、《豫·彖传》。
④ 贾谊:《新书·修政语》引黄帝语。
⑤ 《黄帝经·经法·道法》。
⑥ 《黄帝经·十六经·前道》。
⑦ 《老子·第八十章》。
⑧ 《老子·第三十八章》。
⑨ 《老子·第四十八章》。
绝圣、绝仁、绝巧、弃智、弃利、弃义、不尚贤、使民不争、愚民以治、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等反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观点,他怎么能够成为“圣人”呢?此其一。老子自己主张“绝圣”,所以后人称其为圣人,一不符合历史事实,二是没有读懂老子之言,有违于他老人家的本意。此其二。有此两点,今之称赞老子为“圣人”之论,可以休矣!
五、老子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捧起来的
老子为封建独载统治者所献的“愚民”之术:“绝学”、“绝圣”、“不尚贤”之策,以及所鼓吹的“长生久视”之道,是极其符合封建帝王搞独裁统治的需要的,这也就是秦汉以来统治者们不重人才重奴才,不尊重知识,肆意毁灭中国古老文化遗产,敬事鬼神,祈求长生不死,推行愚民政策的祸根。
秦始皇为求“长生久视”之道,而遍寻长生不死之药。为了推行“愚民”之治,就按着“绝学”、“绝圣”、“不尚贤”的“主义”而大肆焚书坑儒。至于西汉,文帝、景帝、武帝都重用方士,如新垣平、李少君、少翁、栾大、公孙卿等,都敬事鬼神,祈求长生不死。汉武帝为此而不惜劳民伤财,行封禅一十三载,梦想成仙。也正是这种迷信鬼神之风大炽,才有最后闹腾到了逼死皇后和太子的悲剧发生。至于罢黜百家,禁绝学术论争,而搞一言堂,也不过是在“独尊”董仲舒封建神学
“儒术”的名义之下, 而搞的则是一种变相“绝学”。正因为如此,封建统治者们也就热衷于对老子的吹捧,大谈什么“无为而治”,以至于将“以战去战”、肇造文明国家制度的黄帝,选贤任能、组织治理水患的唐尧、虞舜,都说成是历史上“无为而治”的帝王楷模。再加上东汉以来道教将老子奉为教主,以道学之“道”为教名,对老子的吹捧、神话,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说老子寿活一百岁、二百岁、乃至长生不死、不知所终的;有言其一生下来就长有白胡子、且能自言其姓名的;还有假借孔子之口称其为“龙”的…… 到了唐朝,李姓帝王更言老子是其始祖,以道教为所有宗教之首,在全国到处大兴土木以建道观,大力扶植道教。同时,还在学者必读的“六经”中去除《易》经,令天下士庶必须抄写、购置《道德经》诵读。并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正是在这种历史情况下,中国有很多人分不清道学与道教,写文章、做学问将道学与道教一锅煮;谈中国哲学,搞不清中国古典哲学之根在那里,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创始人,“老、庄”便成了中国哲学的代名词。对于这种历史的误会,我以为是应当进行更正的。
六、对待老子应有正确的态度
对待历史上的老子,也应该同对待其他历史问题一样,要有一个历史、唯物、辨证、求实的客观态度,才是正确的。
首先,老子是生活在奴隶制君主独裁统治制度下的一名官吏,既非不食人间烟火食的神仙,也不是社会最低层的普通黎民百姓,他只是由于职务之便,比社会上其他人多接触到了一些朝庭中的官藏图书而已。所以,他的思想不能不受到一定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局限,这就决定了其著作的观点、立场、思想方法。
其次,老子不治史,学道不精而又欲著述以标新立异,如此,老子不仅没有史学家对历史兴衰的科学视野与洞察能力,又缺乏哲学家宏观与微观的思辨能力,所以就不能够在自己的著述中有一些高瞻远瞩的独到见解,全书没有一点历史兴衰、鉴往知来的见解。其欲强行标新立异以惊世,就只能说些“玄之又玄”、似是而非的道理,搞一些哗众取宠、自我吹嘘、文字游戏式的伎俩。
其三,举凡知之少而欲惊世之著,都要故弄玄虚,刻意制造一些神秘现象给读者,使读者的注意力停滞在对其神秘性探究之中而陷入其“不可知论”的圈套之中。凡是这种著作,都客观上会起到有益于社会者少、而遗害于社会者多的历史实践之中。老子的绝学、绝圣、绝仁、绝巧、弃智、弃利、弃义、不尚贤、使民不争、愚民以治、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等反对人类社会进步观点的鼓吹,客观上业已给中国历史上造成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不重视科技发展,不重视一切发明创造,而是焚书坑儒、愚民以治、乃至形成宗教迷信。对于这种给中华民族造成历史伤害的事,难道我们还嫌其少么?
老子就是老子,不要将其吹之为神。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学者。由于其受历史、地位、学识、思想、方法等诸方面的现实所制约,他的著作之中,事实上是有正确的句子,也更有大量错误有害的观点。我们对其说的好,讲的对的部分要吸收。对其错误的观点要批评,要抛弃。既不能因其书中有一些真理性的警句而将其大量反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东西也加以肯定,同时也不能因批评其错误的思想,而将其有益于人的正确观点亦一概进行否定。
由于《老子》一书客观上在长达2500年之久的历史上,一直是受吹捧而未有像样的批评,故本书重在批评一面,此谓矫枉之举,而非对《老子》一笔抹杀,全面否定。
[
本帖最后由 曲辰 于 2007-7-30 17:34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枫儿
(逸之)
组别
仕女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7
帖子
213
编号
85355
注册
2006-10-1
#2
发表于 2007-7-30 18: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道家没怎么捧啦,哪有儒家捧得厉害。
老子就是管史书的,孔子也因此向他求教,你居然说他不治史
我很想对你一笔抹杀,全面否定
论点论据驳了,我想结论也就无足轻重了。
最后一句话,楼主辛苦!!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an老忘密码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4
编号
101522
注册
2007-1-16
#3
发表于 2007-7-31 10: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贴,我看了一些,不懂得也很多。
老子的道理,本人好多也是不以为然的。
不过用批判来品文化,全身上下一无是处,会不会过了头。(几千年的文化人都刷了)
请楼主试试在老子文中找点有益的东西,说不定更能客观地反映文化。
引:由于《老子》一书客观上在长达2500年之久的历史上,一直是受吹捧而未有像样的批评,故本书重在批评一面,此谓矫枉之举,而非对《老子》一笔抹杀,全面否定。
所谓:一直是受吹捧而未有像样的批评,有其历史政权宗教等原因。
还是辩证的讨论问题,更能有益于说明问题,毕竟老子之说现在来讨论,并无乱世用重典的类似前提。
[
本帖最后由 an老忘密码 于 2007-7-31 11:00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4
发表于 2007-7-31 11: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忘密码”的说法有点意思。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庞桶
鄱阳郡王枢密直学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310
帖子
5481
编号
6
注册
2003-8-19
来自
上海
#5
发表于 2007-7-31 11:5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虽然楼主言之凿凿
但在经历些事情,上了点年纪的同志眼中,譬如庞二眼里
《老子》确实是足以让你在挑灯夜读时悚然惊汗,继而沉思,继而抚卷长叹的。
客观的说,《老子》的基调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无助于“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不是等同于人类文明,庞二一直持保留)发展的,但要说它“故弄玄虚、标新立异”,未免言过其实,该论点倒有“标新立异”之嫌。
以上一点愚见,大家探讨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6
发表于 2007-8-2 03: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庞先生是位可商量之人!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Z_Artemis
(冠子)
燕郡公集庆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6
功绩
895
帖子
8351
编号
68083
注册
2006-5-8
来自
雲夢山莊
家族
幽神幻韵
#7
发表于 2007-8-26 20: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子因为其玄之又玄的思想,两千多年早就被那些搞得懂搞得半懂和完全搞不懂的人神化了。敝人认为现在的老子研究就应该立足于把他还原到一个正常人的基础上——就像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被神化的管夷吾、晏平仲等人——对孔孟之流也是一样。
但我认为正如先生所说的“矫枉”,已经把老子贬到妖魔化的地步。老先生笔下的老子就是封建统治者愚民的工具。这是不正确的。简单举个例子,老先生通过老子生存的社会环境与其社会地位来断定他的局限性,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结论。我认为历史上凡是有名的哲学家,其精神空间是可以脱离其物质环境而独立存在的。
何况书中的讹误、传抄过程中的失落、以及语焉不详的问题,也并非只在《老子》一书。老子能以其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绝非只是无知人士的追捧和封建势力的抬高,而是一个值得辩证思考的问题。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蟾蜍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8
发表于 2007-9-23 13: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对道之理解在哲学层面上大概与老子之道不同,故对绝圣等观点不能认同。老子之道无论对错,以我理解是指自然之道,是指世界本源,是万物的根本。所以老子对人为之道是批判的,对人为之道老子认为最易失德,对现实社会是存有诸多危害。而楼主对老子的批抨是立足人本的利益基础,自然道之不同不足为谋。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曲辰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9
发表于 2007-9-24 19: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道,是中国古典哲学对于客观自然规律的称谓。所以,道是无思想、无意识、没有想要有什么作为的,它也无所谓“善“与“恶”,人之学道,是要掌握客观自然规律,顺着客观自然规律做事情,以达到有为。此诚如黄帝言:天有生杀之时,国有死生之政,因天之生可以养生,谓之文;因天之杀也以伐死,谓之武。而老子则将道说成是有思想有意志的,这就是老子思想变宗教的根源。如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将客观自然规说成有思想的主观唯心论。其目的,就是为统治阶阶(圣人)张目,为愚民统治服务。
“蟾蜍 ”对于哲学的论述是正确的,对于老子思想的理解是错误的,先生别急,劝先生好好读读《老子》。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蟾蜍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10
发表于 2007-9-26 20: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人行事的最高境界为天人合一,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我认为老子通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故因天地不仁,而绝仁去智,而规天下百姓为刍狗。老子却有禺民之策,但同时不一样去禺统治者吗?所以先生对老子的认识有偏颇,或因其它古贤观点不同而不认同也可以理解。但先生观点还是粗糙了些,如老子之道不只是道理规律之道,的确是某种物,似万物发生起始之物,似有象又没法说明,但老子认为这个原始之道是万物的灵魂,是某种存在。不一点正确,愿与先生讨论。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天籁如斯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220871
注册
2007-9-27
#11
发表于 2007-9-27 09: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新人来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恨地无环
2007-9-27 17:05
-24
灌水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5 07: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35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