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我们是'抄袭的一代'?"有感, 抄亦有道
性别:男-离线 wayniudng
(都柳江居士)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64547
注册 2007-5-25
来自 贵州凯里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5-26 10: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们是'抄袭的一代'?"有感

抄亦有道!

首先,我们先来看这个 道 字!
<何为道?首先先来说说“道”的古文字释义及其定义.我们所使用的文字,造字之初与华夏民族的先民取之于自然物象和社会现象的思想一脉相承,文字在产生之初就具有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这是前文已有所交待的问题。历史演化至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在叙中仍记载着:“古者庖(牛羲) 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法”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观意义的文字,在概念内涵上也具有完整的方法论内涵,详见《文明史演化的逻辑》第三章《释法》——作者注),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这一造字源泉取之于自然物象和社会现象的路径设定与华夏文明世界观和方法论初始路径设定的同源,使得华夏文明的文字符号系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资源,也成了我们还原华夏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工具。   
在文字的演化、发展和沿革中,文字在秦汉间产生了隶变,被近现代命之为汉字。汉字虽然承袭于小篆,小篆承袭六国文字,六国文字承袭上古文字,使文字的基本字形结构得以留传,许多字形结构里尚蕴含着古人造字时深邃的哲理;但战国、秦汉间的纷乱、焚书、坑儒及其文字本身的隶变,造成了文字结构和取意之间关系的缺失,使得文字尚可观其形,但文字精髓的蕴义已经缺失了。这一文字蕴义的缺失,对文、史的典籍而言,就事而言尚可读。但是对于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范畴的著作而言,因其表述是用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的、抽象的文字(概念和逻辑)阐发的,文字内涵的概念和逻辑属性丧失,就使世界观和方法论范畴的著作哲理不能完整,其阐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义也难以显现了。因此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战国末之韩非时已有异,至唐之韩愈、柳宗元时已难见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本之形,自唐宋以降,几近于丧失殆尽。   
探其缘由,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千多年来的误区可能源起于“道”字的文字结构和释意。“道”字的文字结构和释意在《说文解字》释作:“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后人对“道”字的文字释义,多依“行道”之“道”理解其意,而忽略了“道”字的文字结构。因此现行的“道”字的用法如:道路、取道、水道等“道”字的取义都与此有关。现在许多诠释“道”的内涵和蕴义的书籍,有一些是以本原、属性来解释“道”的,如:张立文(1989)1;也有一些是用西学东渐的词汇来解释的,如:梁海明(1996)2;也有引用先秦人之言解释的,如冯达甫(1991)3;还有释作精神的宇宙本体的,如:张岂之(1993)4。许许多多的解释,见仁见智。虽然大都涉及了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但是其核心的要义都难以完整,以至于自老子著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以来,诠释争论之文献已超过五千余万言。五千余万言的文献资料诠释五千余言的《道德经》,本应阐发其精义至纤至微,怎奈世人却被这些诠释坠入雾中,方向不清,所云不明。   
其实解读“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世人似乎都忽略了“道”字的文字结构中蕴含的内涵。“道”字的文字结构可分为“首”和“辶”两部分,如《说文解字》所言:“首,同百,頭也,象形。”“頭”即是“头”的繁体,在相形和会意为主体的造字原则取向下,以象形的“头”代表什么?在文字的字型结构和文字的取象相对应的造字逻辑下(在文字的造字理论上,这一逻辑对应的是文字的六书),象形的“首”(头)在取象取意上又是什么?并使之能和表示运动的“辶”结合造字?至此可行的答案只能是“头”具有抽象的象征和代表意义(头的一个组成部分“脸”是区别个体差别的重要表象特征),象征和代表分析与考察的对象。用古希腊哲学范畴的本体论描述,“头”就是分析和考察对象的本体。作为一个考察和分析的对象(或者称之为本体),都是具体的存在状态下的对象(或本体),这一对象(或本体)的状态存在于特定的状态环境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一点探究和阐发十分重要,因为它将关联到整个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解与展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实验,在注重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条件性上和这一逻辑相一致)5。   
“道”字的文字结构中的另一个部首是“辶”,“辶”在《说文解字》中释作:“辵,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辵”是“辶”的古体,有表示运动的字义。运动,作为一个概念就有时间和空间范畴的意义,古人没有如是说,但其造字的字形结构里已经包含了它。运动这一概念在时间范畴上,有过去、现在、将来三个具体的概念范畴。这三个具体的时间概念范畴对于具体的分析和考察对象(或本体)而言,就首先对应了其过去的轨迹(史)的部分,这一过去的轨迹(史)与前文释义的部分“道”的含义对应(空间)。其次,就是考察分析对象存在的状态了,这一状态是考察和分析对象(或本体)现实的客观存在,也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实践操作的状态。再次就是人们分析和考察对象(或本体)将来的运动趋势,是其将来的状态(趋向)。   
这样用文字的概念和文字内涵解析,“道”的文字字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就含概了前文“道”字所有释义,也体现了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因此,就“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道”是研究关于分析和考察对象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其过去的轨迹、现在的状态和将来的发展趋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道”字的字型结构中蕴涵的蕴义,或者稍作引申,《汉语大字典》中“道”字条中的四十余条释义,也已经基本涵概了.
(注释:
--------------------------------------------------------------------------------
1 “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原,指感官不可达到的、超经验的东西,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背后的所以然者。“道”是整体世界的本质 ,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道”是事物的规律 ,指事物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道”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指气化等的进程。“道”是政治原则、伦理道德规范,是治国处世的道理。
2 “道”是指客观规律。[春秋]老子著《老子》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6年版P3。
3 《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范应元说:“道者,自然之理,万物之所由也。”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它是普遍存在的、视之不见的、与物质世界不可分割的主宰万物的法则。冯达甫撰《老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版P1。
4 “道”的一种含义是指精神性的宇宙本体。“道”的另一含义是指规律性。《中国思想史》P37—38。
5 参阅《文明史演化的逻辑·道的释义及其定义》。刘涛著《文明史演化的逻辑》上海社会科学源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面,人都是会变的,而且还会变得很快,而变化很快的话,其中又会带来这么一些影响,那就是生活越来越像喝咖啡,越来越像快餐```而文化又是什么?什么是文化?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而我们现在浒的"文化"已经不再是五千年以来慢慢沉淀下来的东西,反而有点像外来品了.
正所谓大环境,决定小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面,抄袭的一代也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

最后让我们把这几个词连起来看看"道亦有道"-> "盗亦有道"->  "抄亦有道" ->"盗亦有道"-> "道亦有道"
这个就成了一个怪圈,而在这个怪圈里面,"抄=盗"也就是说"抄"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不过,在这里的"抄"并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而是指把别人的东西先消化了,然后再在自己的心里,思想里面慢慢的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后再写出来,拿出来,这样的东西才不是真正的抄,所以我只希望我们是能消化思想,知识的"抄袭的一代",而不是一点自己的思想都没有的"抄袭的一代".


毕竟我们还年轻,我们一直都在学习,而抄亦是一种知识,亦是一种潜文化,同样的,抄亦是一种过程.
拿着现在网上流行的话来说,可以下这么一个定义:我们是抄袭的一代,但我们不是死亡的一代!!!!


PS:<>里面的东西也是抄来的``

[ 本帖最后由 wayniudng 于 2007-5-26 10:0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天下奇痒
(释恒归无)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67
编号 104243
注册 2007-1-26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7-5-26 10: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同乡,握个手先。

然后。。。

QUOTE:
原帖由 wayniudng 于 2007-5-26 10:00 发表
最后让我们把这几个词连起来看看"道亦有道"-> "盗亦有道"->  "抄亦有道" ->"盗亦有道"-> "道亦有道"
这个就成了一个怪圈,而在这个怪圈里面,"抄=盗"也就是说"抄"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不过,在这里的"抄"并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而是指把别人的东西先消化了,然后再在自己的心里,思想里面慢慢的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后再写出来,拿出来,这样的东西才不是真正的抄,所以我只希望我们是能消化思想,知识的"抄袭的一代",而不是一点自己的思想都没有的"抄袭的一代".

道亦有道"-> "盗亦有道"->  "抄亦有道" ->"盗亦有道"-> "道亦有道"

干嘛要把这几个词连起来?然后用这个证明 “这个就成了一个怪圈,而在这个怪圈里面,"抄=盗"也就是说"抄"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

另外那个帖主要讲的是“抄袭”,而不是“抄”。是道德问题,而不是讨论学习方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ayniudng
(都柳江居士)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64547
注册 2007-5-25
来自 贵州凯里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5-26 10: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谢谢老乡````先在这里谢谢你提出来的问题,我知道那个贴主说的"抄袭"并不学习方法``但是我说"抄"也并完全不是一个关于学习方法的讨论.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盗亦有道".如果说偷盗、绑票也算是一种职业的话,那无疑是存在着“道德”问题的,就如我们从事的三百六十行,也各自有各行的职业道德一样。从前有人打家劫舍,但只偷贪官豪族不偷平民百姓,且“取之于官用之于民”,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便是行天下之大义者;普罗米修斯盗天火造福人类,就算永世被宙斯绑在高加索山的岩峰顶,接受严峻的酷刑——每天老鹰来啄食他的心肝,他仍是备受世人尊敬的义勇士。同样是“偷盗”,人们给它们的性质定位截然不同。孔乙己就有名言为证:“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窃”与“偷”,写法不一样,行为却是一样的,但读书人“窃“书,那无疑会被某些人当成了美德而非劣行了。

  妖是可怕的,但若是如白蛇素贞的妖,人们却称之为“义妖”;偷是可耻的,但如普罗米修斯之盗火拯世,人们却尊奉其为救世主。同样是偷盗,袁世凯“窃”国,却背上了永世的骂名,因为他的举动是强奸民意、逆历史潮流的不义之举。由此看来,偷盗也存在着“道德”是毫无疑问的。而道德与非道德区分的界限,便是一个“义”字。义,当是“道”的核心。

  庄子在《庄子•胠箧》中记载着“盗亦有道”的典故:“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在盗跖看来,天下事情,都是有“道”的。当强盗要有当强盗的学问:首先在“妄意”——准确估计某一处的财产,这就是最高明——“圣也”;抢劫、偷窃的时候,一马当先,这是大勇气——“勇也”;抢劫偷盗成功以后,让别人先撤退,而自己最后走,危险自己一人担当,这是大义举——“义也”;准确判断某处可否偷抢,这是大智慧——“智也”;偷抢来的赃物,与兄弟平均分享,这便是大仁义——“仁也”。偷盗本是最见不得阳光的,但在盗跖的眼里,却是写满仁义道德符号的壮举,无怪乎盗跖的后代们,全都以继承他的衣钵为荣。据说东北有个贼王黄瘸子,十多年前曾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贼代会,会上制订了不偷穷人不偷农民和不偷妇孺的“三不规定”,这便是“盗亦有道”的最好诠释。当然,贼王黄瘸子所遵奉的“道”,与盗跖的“道”,内涵已大不一致。盗跖的“道”,只是盗贼内部的“道”,他的后代们把这个“道”上升到盗者与被盗者的关系上,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了.而那个楼主说的是对"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铭铭在自己的著作《想象的异邦》中严重抄袭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铭铭在自己的著作《想象的异邦》中严重抄袭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此中说的抄袭与我说的盗在道德的意义上也是同等的.所以我认为我说的"抄"和抄袭"都是道德上的看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天下奇痒
(释恒归无)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67
编号 104243
注册 2007-1-26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7-5-26 11: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看你论述半天,你也说得累,我看得也累,还是不能清楚的理解你要表达什么。

能不能简单明了的先表达你的观点再论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宫望

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5
帖子 1983
编号 71667
注册 2006-6-8
来自 湘北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7-5-26 11: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归无师兄总算讲出实话来了,我在旁边都等了好半天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326yao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5
编号 88445
注册 2006-10-23


发表于 2007-5-26 11: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也来插一脚,请楼主简明扼要一点,仰观俯查、盗亦有道典故的出处大家都晓得(应该是吧?),能略过的就略过,又不是学术论文,整点实际的啊。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7-5-27 16: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的博士论文写了150页,其中120页都是在抄。。。否则讲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做我这个课题。真正做出来的成果,发表成 paper, 估计也就两篇二三十页的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枫儿
(逸之)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仕女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7
帖子 213
编号 85355
注册 2006-10-1


发表于 2007-5-30 21: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一直在抄,我辈接着抄又何妨?

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所有的知识经验,掌握的各种规律方法,哪一样不是抄前人的?没有抄,就没有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

只要经济市场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术创新将产生内驱动力。现在的学术已经越来越分科精细,更多的表现在具体的技术。当然,在大学科的重大突破,如数学等,是不可以存在功利主义的,这种学术氛围在如今是难以获得的,这种突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康维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169086
注册 2007-6-1


发表于 2007-6-1 19: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切有模仿开始。。。。一切有抄开始。。。。不是人类认知的本能和途径吗?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7-6-1 20: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说得难听点叫抄袭,说得好听点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02: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03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