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諸葛亮不懂帶兵??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4 17: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个兵家,恐怕摆出那一堆指责诸葛用兵平庸的所谓"兵家",干脆再乘上个大于一的系数,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天策上将吧,更何况还有个比之不逊色的卫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4 23: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4 13:14 发表

靖曰:“观其文迹其事,亦可差别矣。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尔乎-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察天时地利,安能尔乎-其次,王猛之保秦,谢安之守晋,非任将择才,缮完自固,安能尔乎-故习兵之学,必先由下能及中,由中以及上,则渐而深矣。不然则垂空言,徒记诵,无足取也。”


李绩、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非大胜,即大败.

诸葛亮充其量是.不能大胜,亦不大败的李绩等级.
如说战必胜,守必固则是,呵呵,吹捧了.

所谓不能大胜,亦不大败,胜可有的,小胜而已,败也是有的,不亡而已.

诸葛亮所谓的战必胜,五出不得,有小胜而无大成,有数败而不亡其师.

[ 本帖最后由 无势 于 2007-9-4 23: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5 07: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个充其量李绩等级.看来李绩等级不入阁下法眼哦.阁下翻翻唐书,新旧都好.看看唯一能与卫公相提并论的是哪位?再看看李绩等级都是怎样的军事造诣.再按阁下说法曹操也不过是个万彻等级,要么大胜要么裸奔 哎呀,可惜万彻能力比李绩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不知道阁是下是捧诸葛高于曹操呢,真是难以理解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5 08: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绩有被吹得像诸葛亮那么神么?所谓充其量那个档次,也就是说,最多只能达到那一档。
而且李绩所处位置,不败就是胜。无须太过机变,需以用兵谨慎。
而诸葛亮所处位置是不大胜就是败。非机变不足以取胜。
所以才会有诸葛亮谨慎有余而机变不足,正有余而奇不足的说法。
而且国之国之间的实力对比也不同,对等国和强国所用的战略战术,和弱势国所用的战略战术是不一样的。诸葛亮所用的战略战术并不适合于以弱攻强。往往千里求战而不得,这也是影响他军事评价的原因之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5 08: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谁吹捧找谁去?另,在说唐系列小说,除开极力渲染武力效果外,李绩被吹捧的也不见得比诸葛低,什么叫胜?什么叫败?又要拿纯目的解释吗?没有达到目的就是军事上的失败? 目的只有当局者自己心里清楚,且是随时可以变更的.曹操当阳之战的目的是消灭刘备,结果仅仅将之击败,按某些人观点,这个就叫目的没达到.败了吗?四越巢湖是想消灭东吴,至少是打残他,可惜次次无功而返,比起诸葛北伐恐怕更加灰头土脸,看来是惨败?
李绩所处位置,不败就是胜。无须太过机变,需以用兵谨慎.......请问这是哪来的高论,打薛延托是不败就胜?打高丽是不败就胜?什么叫不败?阁下说清楚点,以强打弱,不败就是胜?以弱击强反倒不是大胜就是败了? 莫非郝昭败了,莫非张辽满宠也败了?什么逻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rrows555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207066
注册 2007-8-26
来自 建业


发表于 2007-9-5 09: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诸葛长于治国治军而不是领军,其实论带兵它可能还不如魏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5 09: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又见火星帖.
魏大将军善领兵,何平一声吼,便落得个只身裸奔.
进退如风止如山,万军如一人.不好意思,本就他一人,恰如其分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unnybill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5
帖子 379
编号 91349
注册 2006-11-14


发表于 2007-9-5 10: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当然懂带兵,只是不懂打仗而已。
运运粮草,搞个阅兵式,肯定弄得比谁都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5 10: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nnybill 于 2007-9-5 10:00 发表
诸葛亮当然懂带兵,只是不懂打仗而已。
运运粮草,搞个阅兵式,肯定弄得比谁都好。

你这水平真高,一拍脑袋就出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5 10: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月兄,上面那位是高才,诸葛亮算什么? 我们这些后学小辈自然更不足与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7-9-5 17: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会不会用兵,李世民李卫公看得可清楚得很,这两位不是兵家?

楼上诸位如果那位自认怎样才算会用兵,可有良策让司马望风远遁,曹睿自缚出降,一统三国,还于旧都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6 09: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正常情况下,以弱克强确实很难.但是,完不成正常情况下很难完成的任务,只能表明某人不在水准之下,而不是代表某人就在水准之上.
孙武,吴起,白起,韩信,都有以弱克强的能力.
项羽破诸侯联军时,如果不是用个大迂回,正面攻击就不会有那么好的效果.
陈庆之的白马队,虽然夸张了些,但强弱对比也是不容易忽视的.

各代对人物的评价,本身就有肯定型的,有分析型的,有贬斥型的.

当然,要把某人当神来拜,也是个人的自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6 1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9-6 09:29 发表
正常情况下,以弱克强确实很难.但是,完不成正常情况下很难完成的任务,只能表明某人不在水准之下,而不是代表某人就在水准之上.
孙武,吴起,白起,韩信,都有以弱克强的能力.
项羽破诸侯联军时,如果不是用个大迂回, ...

客观公允的评价,你认为是神话,别人如何说,也都无济于事。

拿特例作为一种标准,本来就不是公允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6 11: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无势兄,不论将有多牛,能打胜的,终归到底都是以强打弱,以多打少.所以能以少数兵力击败强敌的关键因素在于能于某处集中

强大火力击其软肋,效果是要么中央突破摧毁敌人首脑,使之调度失当,手足无措.如项羽千里袭击彭城,李靖奔袭突厥王庭,韩信井陉直

入敌寨,要么各个击破,集少成多,如白起伊阙 之战,建奴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但取胜的必要条件在于敌人犯有重大失误,否则后果

就是垓下项羽遇韩信,突袭不成反被包围;官渡张合袭击曹营不破,反降;努尔哈赤父子纵横宁镜,分兵不成一被轰死。很多朋友都提出计无绝对好坏,全在执行者与执行对象能力高低。在忽略双方实力对比,应变和调度统驭能力的情况下,片面强调用奇,有何意义?当然,如果将既能千里奔袭快速斩首,又能以少胜多分部灭敌的司马,看成是统兵无能的庸才,进而否定诸葛亮的话,我没其它意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6 12: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成英才即成庸才,你的观点还是蛮极端的嘛.所谓机会,一者是创造机会,一者是抓住机会.

实力对比是客观存在的,既然他客观存在,你在没有解决这个客观存在问题的时候,运用不适合这个客观存在的战略战术.就是一种不善机变的行为.
其他古之名将所处的时代,实力对比也是同样存在差异.所谓的敌方犯错,只有在你抓住这个错的时候,他才是犯错.我们现在知道他们犯错,只是因为他们的错已经让他的对手抓出来了.

而要在敌方没错或少错的情况下让敌方犯错,重点就在于调动敌方,让他们在行动中出错.偏偏诸葛亮采取的方式,往往就是按步就班,对峙对峙再对峙.刘备攻东吴不利,也在于此.
你把兵力都摆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了,敌人根本不用操心你的后着,全力注意你的行为即可.这种样子的作战,除非已方实力强盛敌方多多,不然是很难取胜的.
比方说攻辽之战,如果是诸葛亮主事,他什么怎么做?如果是渡阴平之战,诸葛亮主事,他又会怎么做?

以前各人评论的诸葛亮,也都是在其不能机变,不能用奇.如果项王也不用奇,在正面和诸侯军交战中失败,客观实力对比差很多,他就是败得也是很理所当然.但他的评价就会低一层.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
都是说的诸葛亮不善用奇.不善应变.


上面也已经说过了,正常情况下,以弱克强确实很难.但是,完不成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完成的任务,只能表明某人不在水准之下,而不是代表某人就在水准之上.

也就是说,仅以诸葛亮的武功而言,只能说明他的用兵能力不在水准之下.

[ 本帖最后由 无势 于 2007-9-6 12: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6 12: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9-6 12:18 发表
不成英才即成庸才,你的观点还是蛮极端的嘛.所谓机会,一者是创造机会,一者是抓住机会.

实力对比是客观存在的,既然他客观存在,你在没有解决这个客观存在问题的时候,运用不适合这个客观存在的战略战术.就是一种 ...

你说了这么多,全是老调重提,只需李卫公一句话就可以了。

但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绩焉。

偏偏诸葛亮采取的方式,往往就是按步就班,对峙对峙再对峙?

一次北伐,曹真与疑兵开练,二次北伐,成功缓解了东吴的压力,顺手杀了王双;三次北伐,声东击西,不过郭某人见机得快,跑了,也夺了两郡之地;四次北伐,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并射杀郃;五次北伐,上五丈原,司马老儿中计,还在自鸣得意,还是郭某人发现;这些都是按步就班,对峙对峙再对峙?

至于是否调动对手,那也得看看对手是谁。

韩信背水一战,若对手是司马,他行吗?

A胜了B,C没胜D,然后得A比C强,这是什么逻辑?

不成英才即成庸才,这正是你的观点,司马也是超世之杰,诸葛亮以弱击强,打到这个份上,就可以了。而且后世早有评价,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至于阴平一战,换成诸葛,会采取什么措施?
你为什么不说邓艾为什么也不同间伐蜀呢?这不是证明伐蜀成功,运气是最重要的因素吗?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6 15: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6 14: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是英才就是庸才.是不是你的我不明白,反正有人就那观点,所以我上面回贴相关内容没有转指,别扯到我头上就好.调动别人犯错,说的没错,能调动人犯致命错更是用兵高手.我同意.五次北伐用没用奇,调动没调动明月兄上面有简述,这里不赘言.聪明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更聪明的人会举一反三,司马中过计,吃过不只一次亏,还不学乖也对不起宣王名号.至于项王,一贯喜欢中央突破斩首行动,恰为以正胜.:善于用奇,善于调动?奇从何来?后期常被弄的疲惫不堪,前后不得顾,常常被敌人调动来调动去,居然被全面包围.兄台,劳驾说点具体例子,项王如何用奇,在哪些地方用奇的?如何善于调动敌人?别打马虎眼,OK,忽悠人可不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6 14: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韩信背水一战,若对手是司马,他行吗?
别说司马,李左车之谋若可行,他别说胜,全身而还都难,韩信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掌握陈余的心态,而这一消息从何而来呢? 因为他手下有个陈余的生死之交,这个人名叫张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6 19: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次北伐,箕谷祁山,我众与贼,而为贼所破.
二次北伐,数万之众,攻陈仓而不克.
三次北伐,诸葛亮唯一的一次出奇致胜,效果很好,偏偏诸葛亮经此一役后再不致力于此.(PS:很明显你并没有看何去非的评论)
四次北伐,粮尽退兵,射杀张合,对手并不想追.本身属于捡漏行为.斩将是不错,可惜对大局毫无影响.
五次北伐,自己命都挂上了.
所谓智者不二过,诸葛亮屡屡北伐,屡屡粮尽,岂止二过.诸葛亮用兵所求十全,而十全则难败难胜.以蜀小国,不胜即是败.千里求败,何为.

能否调动对方,不仅仅要看对手是谁,还要看看自己是谁....背水一阵对手是司马,不敢说韩信能不能用此策,不过韩信肯定能另设他谋.但背水一战已方是诸葛亮,即使对方是陈余,他也绝用不出此策.只有隔着河干瞪眼到粮尽退兵的份.

高下之判就在于此.所以诸葛亮的用兵能力就只能屈在一流中游.

韩信一生用兵,岂是运气好就可以解说的,白起威震天下,也不是靠运气和对手弱.孙武扶吴攻楚,孙膑辅齐破魏,对手都不是什么垃圾将.吴起,更是政武双绝.陈庆之用兵机动.刘裕以一当千.这些人的用兵能力,都在诸葛亮之上.所谓项羽斩首战法,也得看他军队的调动,他能使别人看不出他军队调动的轨迹.在敌人意像不到的地方出现,就是一种奇.

反观诸葛亮的军队,永远是暴露在敌人眼前,就像打牌时,有多么筹码,都放在桌面上,一点悬念都没.

[ 本帖最后由 无势 于 2007-9-6 19:1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6 19: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9-6 19:04 发表
一次北伐,箕谷祁山,我众与贼,而为贼所破.
二次北伐,数万之众,攻陈仓而不克.
三次北伐,诸葛亮唯一的一次出奇致胜,效果很好,偏偏诸葛亮经此一役后再不致力于此.(PS:很明显你并不没有看何去非的评论)
四次北伐, ...

一次北伐,箕谷祁山,我众与贼,而为贼所破.
哪的记载?《汉晋春秋》中此处记载明显有问题。
再者说来,破是什么时候?曹真被耍又是什么时候?你能不能不转换话题,谈用奇的时候,对诸葛亮用奇无视,谈诸葛亮的战绩又对战绩无视,兄台论史,敢情就是这么论法?

二次北伐,数万之众,攻陈仓而不克.

二次北伐,王双是哪国人?至于陈仓,说了多少遍,那是缓解东吴的压力。

三次北伐,诸葛亮唯一的一次出奇致胜,效果很好,偏偏诸葛亮经此一役后再不致力于此.(PS:很明显你并不没有看何去非的评论)

何去非的评论?啥时候何去非这个兵家,超过了唐太宗与李卫公后,他的评论,到还值得一谈。

四次北伐,粮尽退兵,射杀张合,对手并不想追.本身属于捡漏行为,

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与射杀颌,应该是两回事。

张颌不想追,按你的说法,张颌知道人家有埋伏,还去追,一点防备都没有,这样还号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要么张颌是个笨蛋,要么这个号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的张颌,压根就没有这种不追的想法。

捡漏?捡了个五子良将,我问问你,司马对诸葛时,捡了这么大的漏?

五次北伐,自己命都挂上了.

诸葛亮病死了,与用奇有啥关系?莫非,在兄台眼中,诸葛亮非得有遗计平天下的本领,这才叫本事?

所谓智者不二过,诸葛亮屡屡北伐,屡屡粮尽,岂止二过.诸葛亮用兵所求十全,而十全则难败难胜.以蜀小国,不胜即是败.千里求败,何为
能否调动对方,不仅仅要看对手是谁,还要看看自己是谁....背水一阵对手是司马,不敢说韩信能不能用此策,不过韩信肯定能另设他谋.但背水一战已方是诸葛亮,即使对方是陈余,他也绝用不出此策.只有隔着河干瞪眼到粮尽退兵的份.

高下之判就在于此.所以诸葛亮的用兵能力就只能屈在一流中游.

所谓,十全必克,乃魏略所载,这样吧,裴松之的一句话送给你,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

诸葛亮采取的策略正合兵法,孙子:“不胜在己,可胜在敌。先求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至不胜即为败,之前华剑兄说得很清楚了,俺贴一下吧?

没有达到目的就是军事上的失败? 目的只有当局者自己心里清楚,且是随时可以变更的.曹操当阳之战的目的是消灭刘备,结果仅仅将之击败,按某些人观点,这个就叫目的没达到.败了吗?四越巢湖是想消灭东吴,至少是打残他,可惜次次无功而返,比起诸葛北伐恐怕更加灰头土脸,看来是惨败?
在阁下眼中,诸葛亮以弱击强,不大胜就是败,司马以强打弱,不大败就是胜。这个标准,着实强悍。

韩信背水一战对司马,阁下就说韩信肯定别设他谋获胜,诸葛亮即使对陈余,他也是隔着河干瞪眼到粮尽退兵的份。俺真是没的说了,这种话也说的出来。

这样吧,俺依个样,韩信背水一战对手是阿瞒,韩信肯定别设他谋获胜,阿瞒即使面对陈余,也是被红烧的份。这样兄台肯定满意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6 20: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马谡还符合居高凌下,势如劈竹呢.
韩信当然也可以在河边先为不可胜,待敌可胜之机,慢慢的待好了,符合兵法嘛.项羽也可以跑去诸侯军前的死守一城.

孙子兵法里的东西多呢,还有很多更符合的: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陈仓的翻版.

孙子兵法还有: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故兵贵胜,不贵久。..........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诸葛亮的北伐则是不胜而久.

所以何去非会评诸葛亮是:有合众之仁,而无用众之智.
难道要千里迢迢跑到国外去为不可胜,再待敌可胜??      以司马懿的立场,能做到先为不可胜,而待敌可胜.因为一动一静.动不持久.等下去,耗不起的是诸葛亮.但诸葛亮不行,等下去,自己的不可胜早晚会因为深入敌境的原因变为可胜.

诸葛亮死掉和奇只有一点关系,就是因为他不善机变,才只能被耗死.


PS:箕谷祁山事出自<<劝将士勤攻已阙教>>是诸葛亮自己写的.去翻诸葛亮集吧.不要碰到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就来个史书明显有误.而抱着一个攻必胜守必固的明显吹捧之说,奉若神明.当然对于赞和评分不清的阁下来说,也太勉为其难了.攻必胜,还倒真的是必胜呢.
第一次北伐时曹魏根本没意识到,加上魏延的子午谷之策相呼应,明显可以知道魏国境内兵力不如蜀的北伐军..再加上此事入诸葛亮集,早就是一件确认的事了.
史书符合自己看法,真的....不符合自己看法...有误.这种态度真是狂好了


所谓不胜即败,不败即胜你也根本不懂.什么叫不败即胜?就是按那种情式发展下去,只要不失败,最后的胜利是可预期的.这种情况下,适用正兵,谨兵.
什么叫不胜即败,就是按那种情式发展下去,如果不能改变敌我的实力对比情况,最后败退也是可预期的.这种情况下,是不得不用奇兵,险兵.

[ 本帖最后由 无势 于 2007-9-6 20:5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6 21: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算了,还是那句老话,保留自己看法吧.....观点不一反正是无法统一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ela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4
编号 2466
注册 2003-11-23


发表于 2007-9-7 00: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4 12:47 发表

>>>>>汗,居然把外交手段都扯出来了。官渡之战曹操是被动应战,他当然愿意没有后顾之忧地去面对实力本来就远强于自己的袁绍,不然征徐州干吗?曹仁到南边跑一圈干吗?但是通过外交把其他所有势 ...

笑,孙子: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自个理解一下伐交。
------请你说明白你的意思。

曹操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合着,诸葛亮做不到的,是他的能力欠缺,曹操做不到的就是客观形势所致?这个标准可够强悍。他打徐州,主要原因是刘备潜在的威胁大于袁绍,你别乱扯其它方面。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曹操做不到当然是客观形势所致。曹操是被迫应战,安抚西北、孙策就是不想(也无力)树敌太多,但孙策仍然要“袭许”。你认为几条饿狗同时看上了唯一的一块肥肉(献帝)他们能达成协议吗?你认为曹操能交出献帝吗?夸了一句人杰就认为刘备潜在的威胁大于袁绍?征刘备怕袁绍抄了后路,难道就不怕与袁绍作战时被刘备抄后路?“必为后患”就不能是刘备趁袁曹交战时偷袭曹操后方的意思?袁绍的威胁就在眼前,刘备的威胁不管大小总是潜在的,放下眼前的威胁,冒险去消除潜在的隐患,不就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以便专心对袁作战吗。


刘表与袁绍是同盟,拉不过来,那孙权还是大魏吴王呢,为何就拉过来了?为何曹操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诸葛亮就是理所当然?外交本来就是讲利益的,曹操说服不了刘表,只能说明,外交手段有欠缺的地方,纵然袁绍的势力大于曹操,但是赤壁之战前后,曹操的势力也一样远大于刘备,为何诸葛亮就成功了?
------孙刘联盟是诸葛一人之功?你认为鲁素这个人不存在吗?外交当然是讲利益的。如果没有孙权、鲁素的坚定抗曹,从而需要刘备这个盟友,你认为孙刘结盟的可能性有多大?后来同样因为利益,孙刘这对盟友因为荆州大打出手,再后来还是因为利益,吴蜀再次联盟抗魏,因为他们知道,两头狼要想对付一只虎,必须联合起来。


原来曹操袭击袁绍的后方乌巢就是冒天大的险,诸葛亮在敌国来去自如,就被人无视?而我告诉你,曹操人赢了真就是因为对手昏庸,再加上上天送的机会,而诸葛无功本来就是难度太大,对手是良将。袁绍官渡一败后,阿瞒还花7、8年才平定河北,那么诸葛亮以弱击强,大量消耗魏国实力,根本就不比曹操差。
------曹操袭击乌巢当然是冒天大的险,7、8年才平定河北说明袁氏的实力比某些人认为的要强的多。而且最终是平定了,目的达到了,自己的实力增强了。魏对蜀基本是守势,诸葛来去自如又怎么样呢?每每兴师动众,结果又如何,目的达到了吗?消耗了魏国多少实力?自己的消耗如何?诸葛根本无法跟曹操比。


至于街亭,诸葛亮用人失当不假,至于举措失当,凡请拿出史料。要论厚道,谁及阿瞒了,夏候渊戎马一生,结果落了个白地将军的称号。如果用人失当,就是举措失当,阿瞒用李服而李服反,委夏候而夏候亡,任于禁而于禁降,你是不是称为目光如炬,人尽其用?
------看看游楚的话就知道诸葛是否举措失当了。拿别人当替罪羊你觉得厚道吗?请不要转移话题,拿曹操当挡箭牌。


是的,吴国是牵扯了大部分魏军,比如张辽800破十万,满宠,数十人也破了次号称的十万。多重视啊。瞧瞧人家司马,在东吴身上赚了多少分,碰到诸葛亮就只能在家里扮人妖。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认为是笑话,倒也无妨。但无法否认的是吴确实是牵扯了大部分魏军,魏对吴的重视远超过蜀。”


说诸葛亮好话的,就是个人倾向问题,说阿瞒好话的,就是公正。你的标准,在下是领教了。
------这不是我的标准,我的标准是只要与事实相符,不管好话还是坏话,都是公正的。


如何与事实不符?合着,您老人家就是看不惯别人说诸葛的好话,一提这些,要么人家立场问题,要么是与事实不符,你看不出来,只能证明你的水平,还能证明啥?李靖如何看出来的?莫非你认为,军事才能远胜李靖?
------如果是事实,我为什么看不惯别人说诸葛好话?我与你的观点不同,你可以反驳,为什么要贬低我的水平?李靖看出了什么?


司马宣王治水军於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
你看看是增强防务呢,还是企图报复?
------司马好象在荆州的日子不短了,其目的就是伐吴,从这次进攻的时间上看是有一些报复的可能性,这个我以前没有注意到。


陈仓之战,诸葛亮还分兵对付费耀呢,而且如果是真正的大打出手,完全可采取蚁附的战术。
------请给出诸葛分兵的出处,蚁附是什么战术?


真正可笑的来了,之前一个劲的说人家的史料与事实不符,殊不知,自个才是没有鉴别能力, 不知真伪。你采用的不过是《晋书》,这条史料与《三国志》完全不符。

《晋书》: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

你看看人家《三国志》是如何记载的。

《三国志》: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於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诸葛亮诈兵,司马全然不知,自鸣得意,被郭淮发见,着实可笑。明明是司马险些上了恶当,结果晋书这一加工,成了司马高瞻远瞩,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奉为圭臬?
------采用晋书就是不知真伪?以晋书为正史的人可不止我一个,看来“不知真伪”的人可多了去了。你列的这两条有什么根本的矛盾吗?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
你看看吧,有没有一季。
------你好象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想知道在当地从8月前推百馀日,有什么农作物能在这段时间内从播种到收获。


思考不是臆测,结论更不是拿着删三减四的史料,运用视而不见的绝招,而得出的。
------也许有人是这样,但我不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7 08: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流中游,赞成.
不过白起确实没遇到什么强的对手,况且秦军强悍众所周知,秦国一般将领都能打胜仗,白起当然更不在话下.孙武和子胥遇到个酒囊饭袋囊瓦,此人若听他司马的建议,还是那句吴国能否得胜甚至全身而退都难说的很,严重怀疑此人是吴国的间谍,至于后来嘛,遇到秦军便败给秦军,遇到越军则败给越军.此时孙戊为何不济?吴起军事奇才,也没见什么影响大局的大仗(河西那次勉强算吧),小打小闹居多,至于所谓破五十万那次,秦军当时有那么多吗? 刘欲确实一流强人,但以一当千那次是靠个人拼命,跟军事才能有啥关系?齐威时本已经强绝天下,孙摈打庞也不是什么以少胜多,且这种诱敌之计跟诸葛退兵完全相似,无奈庞追了,而司马没亲自来追至于白袍将军,北方当时一片混乱,此人又捏着个宝贝在手,胜仗虽多,也着实可议,至于项羽,还是那句,别打马虎眼,哪次敌人没看出他主力所向.哪次他调动了别人,鄙人还是看不出来,只看到他被人调动.兄台可否明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7 08: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helan 兄,老拿出那些被人批的快烂的东西来干啥.你不嫌烦大家都烦了.拿出点令人信服的例子来可好. 这里只提醒你一句,从后汉书开始,所谓正史基本上都是政府促成的官修史,这种史书有个人私攥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却又有着无法回避的问题.至于分别是什么,我也不想详说.这与有无错记缪记一点关系没有.OK.你的问题还是交给有兴趣的朋友去说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7 09: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重点只有一个,有机会是靠自己抓的,没机会是要靠自己创造的,要是靠天下掉下来的话,就真的是只能等啊等,等啊等了。
批烂?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照样也让人批烂,你还不是照挺。
信服就很难了,反正找借口总是很容易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7 09: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然啦,孙武是对手是饭桶,白起是秦兵本强,吴起是小打小闹,史书夸大,韩信是有奸细在边,刘裕是个人拼命,项羽是让人牵着鼻子走的。陈庆之是北方好打,手握有宝
比起这样说来,诸葛亮的不会用兵还算是肯定的说法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7 10: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的观点不就是打胜仗了自然就是善于调动了敌人,自然就是用尽了奇计.让你举例始终举不出来,自始至终告诉我们因为他打了胜仗,所以他善于你所谓的调动,你所谓的奇谋.问你到底他怎么用了奇谋,怎么调动了敌人却打马虎眼.如此因为所以,所以因为.还真是废人口舌.
当然啦,孙武是对手是饭桶,白起是秦兵本强,吴起是小打小闹,史书夸大,韩信是有奸细在边,刘裕是个人拼命,项羽是让人牵着鼻子走的。陈庆之是北方好打,手握有宝
这些东西是也不是?哪个不是则提出,本人愿意陪你分析. 况且本人从没认为这些人的军事能力低于诸葛,甚至观点恰好相反,只不过这些军事天才的胜利尚需建立的敌方严重失误的基础上,更别说诸葛了.当然了,魏方一失误就能拉出大军与疑兵对峙,差点拢右不保;一失误就失了二郡;一失误就在汉中城下裹足不前甚至前军被痛揍,一失误就在上邽司马就被揍的不敢出营,最后连所谓的硕果仅存的张大将军都被射挂.当然了,这些都是不影响战局的胜利,所以做不得数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剑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2
编号 67578
注册 2006-5-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7 10: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比起这样说来,诸葛亮的不会用兵还算是肯定的说法了
--------------------------------
还是那句,若你能把这个既能千里奔袭快速斩首,又能以少胜多分部灭敌的司马看成军事庸才,来为诸葛垫底,进而说他用兵不行,我没啥意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7 13: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9-6 20:19 发表
马谡还符合居高凌下,势如劈竹呢.

笑,你这不是断章取义吗?马谡这分明是不知地形。

孙子: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9-6 20:19 发表
韩信当然也可以在河边先为不可胜,待敌可胜之机,慢慢的待好了,符合兵法嘛.项羽也可以跑去诸侯军前的死守一城.

笑,韩信要不是知道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他敢背水一战?这难道不是先为不可用,待敌可胜之机?项羽跑去诸侯军前的死守一城,这叫先为不可用,待敌可胜之机?先为不可胜不是等死。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9-6 20:19 发表
孙子兵法里的东西多呢,还有很多更符合的: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陈仓的翻版.

与你说了半天,诸葛亮打陈仓,本来就不是为陈仓,是为了调动魏军,纾缓东吴的压力。正因为魏军要攻打东吴,西线空虚,这才出兵,正合兵法,攻其所必救,然后不是斩了王双吗?这明明是兵法上的灵活运用嘛,你老兄是如何理解的?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9-6 20:19 发表
孙子兵法还有: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故兵贵胜,不贵久。..........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诸葛亮的北伐则是不胜而久.

所以何去非会评诸葛亮是:有合众之仁,而无用众之智.
难道要千里迢迢跑到国外去为不可胜,再待敌可胜??      以司马懿的立场,能做到先为不可胜,而待敌可胜.因为一动一静.动不持久.等下去,耗不起的是诸葛亮.但诸葛亮不行,等下去,自己的不可胜早晚会因为深入敌境的原因变为可胜.

诸葛亮死掉和奇只有一点关系,就是因为他不善机变,才只能被耗死.

诸葛亮每次北伐,基本上有获就归,正是兵贵胜,不贵久,而司马没有办法只能拖,所以他犯了大忌,兵贵胜,不贵久。这个道理,司马不是不懂,而是做不到,所以人家的评论,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实在是中肯之极。所以人家李卫公的评价也是中肯之极,称其为战必胜,守必固。只不过你老兄,总是抱着那个何去非的“有合众之仁,而无用众之智”的错误观点,去理解兵法,而无视人家李卫公的中肯评价。

诸葛亮死是病死,所谓耗死,早被裴松之给否了,“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欧血乎?”倘若兄台自认,隔了千余年,找到了裴松之的错误,在下也实在说不出什么。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9-6 20:19 发表
PS:箕谷祁山事出自<<劝将士勤攻已阙教>>是诸葛亮自己写的.去翻诸葛亮集吧.不要碰到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就来个史书明显有误.而抱着一个攻必胜守必固的明显吹捧之说,奉若神明.当然对于赞和评分不清的阁下来说,也太勉为其难了.攻必胜,还倒真的是必胜呢.
第一次北伐时曹魏根本没意识到,加上魏延的子午谷之策相呼应,明显可以知道魏国境内兵力不如蜀的北伐军..再加上此事入诸葛亮集,早就是一件确认的事了.
史书符合自己看法,真的....不符合自己看法...有误.这种态度真是狂好了

PS,陈寿做的诸葛氏集早失传了,<<劝将士勤攻已阙教>>也是摘要《汉晋春秋》,兄台,不要碰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马上就敲定,奉若神明,人家的攻必胜守必固之说,是中肯之极的评价。当然了,对于史料来源都不清楚的阁下,中肯与偏颇,想要分清,实在是勉为其难。

人家三国志写的明明白白,箕谷赵云是兵弱敌强,而赵云又是疑兵,他能带多少兵?而曹真当时是一支主力,如何可能赵云的兵多过曹真?还有街亭与列柳城,都不属于祁山,哪来的被击破?
下面这句话,还是原封不动的还给老兄吧。
史书符合自己看法,真的....不符合自己看法...有误.这种态度真是狂好了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9-6 20:19 发表
所谓不胜即败,不败即胜你也根本不懂.什么叫不败即胜?就是按那种情式发展下去,只要不失败,最后的胜利是可预期的.这种情况下,适用正兵,谨兵.
什么叫不胜即败,就是按那种情式发展下去,如果不能改变敌我的实力对比情况,最后败退也是可预期的.这种情况下,是不得不用奇兵,险兵.

你确实不懂,什么叫不胜即败,不败即胜,我反复再强调一遍,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照这个情式发展下去,诸葛亮只要寿命长上一些,最后的胜利是可期的,在这种情况下,敌我实力肯定是会发生逆转的。

PS,你现在也没出来,诸葛亮上述那些用奇,为何是按步就班,是对持对持再对持?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7 13:21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3 15: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432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