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名辞解释--「菩萨」
性别:未知-离线 gb2312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148420
注册 2007-4-28


发表于 2007-5-9 12: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名辞解释--「菩萨」

名辞解释--「菩萨」

转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菩萨」,这是梵文的翻译,它的全称是菩提萨缍。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萨缍是有情。如果当时翻译成觉悟有情,那就一点味道都没有了。采用梵文的音,简译成菩萨,现在我们都知道菩萨啦!如果当时翻译成觉悟有情,年轻人会以为恋爱经典了,那不是佛法,所以不能照意思翻译。

  所谓的觉悟,觉悟什么呢?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这个觉悟。借用孟子的话:「以先知觉后知」,就是先知先觉的人,教导后知后觉的人。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自己升华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

  有情的另外一个意义是说,一切众生,本身是有灵知,有情感的生命,所以叫做有情。古人有两句名言:「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一个人不俗气很难,能够脱离了俗气,就是不俗,不俗就是神仙。菩萨则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说,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是佛,是菩萨,也就是觉悟有情。「菩萨」是佛弟子中,走大乘路线的一个总称。

  佛的出家弟子们,离开人世间妻儿、父母、家庭,这种出家众叫做大比丘众。在佛教经典中的出家众,归类到小乘的范围,他们离开人世间的一切,专心于自己的修行,也就是放弃一切而成就自己的道,叫做小乘罗汉的境界。这在中文叫做自了汉,只管自己了了,其他一切不管。禅宗则称之谓担板汉,挑一个板子走路,只看到这一面,看不见另一面。也就是说,把空的一面,清净的一面,抓得牢牢的,至于烦恼痛苦的一面,他拿块板子把它隔著,反正他不看。

  佛教里表现实相叫示现,为表达那个形相,大菩萨们的示现都是在家的装扮。譬如大慈大悲观世音、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以及一些菩萨等,都是在家人的装束示现,除了大愿地藏王菩萨。出家人是绝对不准穿华丽衣服的,绝对不准化妆的,可是你看菩萨们,个个都是化妆的啊!又戴耳环,又挂项练,又戴戒指,叮叮当当,一身都挂满了,又擦口红,又抹粉的,这是菩萨的塑像。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说他是入世的,外形虽是入世的,心却是出世的,所以菩萨境界谓之大乘。罗汉境界住空,不敢入世,一切不敢碰,眼不见心不烦,只管自己。

  但是菩萨道是非常难的,一般说来约有几个路线,楞严经上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前两句说,有些人自己并没有成道,但是有宗教热忱,愿意先来救别人,帮助别人,教化别人做善事。任何的宗教都有这样的人,自己虽没有得度,没有悟道,却先去救助别人,这是菩萨心肠,也就是菩萨发心。

  所谓「自觉已圆」,自己的觉悟,修行已经完全圆满了。「能觉他者」,再来教化人,「如来应世」,这是现在的佛,现生的佛。

  菩萨是如来的前因,成了佛如来是菩萨的果位.

[ 本帖最后由 gb2312 于 2007-5-11 09: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5-10 22: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果然菩萨心肠,这个社会需要有宗教,需要拯救苦难,但不要轮回业障等虚无的就好,重要的是发出菩萨心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7-5-11 07: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是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里面的内容,楼主还是注明一下比较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b2312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148420
注册 2007-4-28


发表于 2007-5-11 09: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無極 于 2007-5-11 07:57 发表
这是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里面的内容,楼主还是注明一下比较好

谢谢,已经注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庸
(a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155898
注册 2007-5-11


发表于 2007-5-11 10: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蟾蜍 于 2007-5-10 22:20 发表
果然菩萨心肠,这个社会需要有宗教,需要拯救苦难,但不要轮回业障等虚无的就好,重要的是发出菩萨心肠。

轮回虚无吗? 钟表不轮回,你怎么看准时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5-12 15: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搞自古庸2007-5-11-10:03
轮回虚无吗? 钟表不轮回,你怎么看准时间?

钟表总有24小时,人命是否总有70年?你怎么看人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b2312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148420
注册 2007-4-28


发表于 2007-5-15 12: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所谓六道中的某道并不一定指身躯死后投生的某个地方,而是此时、此地某个业力状况中止、另一种业力状况生起的心境。

你非常生气的时候,就尝到一点地狱的滋味了;如果那种愤怒坚固持续下来,并且生长茁壮,你就会发现,虽然在实质上你并没有移动到任何地方,但是自己的存在却已经成为地狱了。生气的时候,无论走到哪里或做什么事,都不会遇到真正和蔼友善的人;你会觉得每个人都让你生气,或者都向你挑衅,整个环境都充满威胁、让人激愤,没有一件事对劲。

业果依动机而定,如果你的动机是嫉妒,结果就是投生到阿修罗道。阿修罗道就是由于嫉妒别人的土地、财产和所有物等,而持续争斗的状况。

如果你的动机是贪婪,就会投生到饿鬼道。饿鬼是饥饿的众生,咽喉非常细小,无法吞下足够的食物以满足他们巨大的胃口。饿鬼具有匮乏的心态,不论得到多少,永远都不满足,希望得到更多。

净土也像这样,如果你以善念或菩提心做事,那么日常的经历都能成为净土。

一天之中,一个小时之中,甚至于一分钟内,我们都能够体会六道因为不同的道只是不同的心态而已。

习性、经验、偏执、愤怒和贪欲,这些因缘投射到相对现象的空白荧幕上,假如没有障碍,你会发现,自己就是“轮回”这部电影的制片、导演、演员和观众。因为你只知道这些,所以把它们当成事实。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VeryRGB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142490
注册 2007-4-19


发表于 2007-5-15 15: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名词:菩萨

现在只是偶尔从老人的嘴里传出来得!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恨地无环 2007-5-15 15:36 -30 灌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5-15 20: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来创造佛法时,应该是追求精神的自由,这个过程主要针对心魔。后来宗教化以后的大乘佛法,将修行进一步外化,但仍是追求精神的自由,追求超然的大自在。如果加入更多的说法和虚无桎梏,则不利修养功夫的成就。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7 04: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41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