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4-27 15: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笑侃唐朝

一、李渊的祖宗十八代
一般说来,都是儿子被老子的光辉所掩盖,就像刘秀和刘庄、朱元璋和朱棣,但李渊和李世民这爷俩却是老子生活在儿子的阴影之下。如果要问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一定会有人不假思索地说“李世民”。这倒不是说谁的历史知识太贫乏,而是李世民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
生活在老子的阴影下已经够惨的啦,生活在儿子的阴影下到底会惨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李渊这个人。
当然,我说的认识并不是要你去带个名片一头扎进李渊的办公室,说你是哪个哪个领导的三叔的二舅的四姑父,再死乞白赖地缠着李渊先生听你介绍贵公司的产品直到天黑,然后拉着他到某个五星级大酒店糟踏过粮食之后再到KTV糟踏歌曲,因为你根本没那个机会!就算你能象某个乐队一样梦回唐朝也不行!
什么?你要回到隋朝?这位兄弟,你真是太有才嘞!知道人家在唐朝混得好,不鸟咱,咱就去他没发迹时候的隋朝。兄弟,你太有才嘞!
不过,就算你有才也不行,因为李渊先生在隋朝混得也很拽。
什么?你从他祖宗十八代入手?有前途,你真的有前途。换了一般的人,准被你公关的天赋搞定。不过请注意,“一般”的人会被你搞定,特殊的人可就不一定了。不巧得紧,李渊正是一位特殊的人。
李渊的特殊就在于他出身于名门望族——陇西李氏。他祖父李虎(这个名字真够土的)在西魏就官至太尉了,太尉可是当时武官的最高职务了,大约相当于国防部长。至于军委主席和三军总司令的职务,一般是由皇帝亲自兼任的。后来因为帮助宇文觉篡西魏有功,在宇文觉建立北周之后被封为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为唐国公。柱国,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厉害:国家的柱石啊!柱国在北周可是武官的最高职位了,每一个柱国统大将军二员,专掌国家禁兵精锐,能干这个岗位必须跟皇帝关系铁才行。
怎么样,李渊的祖宗十八代厉害吧?
还有更厉害的呢。李渊的七世祖李皓就是晋末割据秦、梁的西凉武昭王。可惜,这个王位只传了两代就被其他的势力灭了。
不过,对于挖掘老李家祖坟的事儿,我们还是就此打住吧,再往前连历史学家都说不清了。其实就连李皓是不是李渊的七世祖,历史家们也是很怀疑的,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和伟人、名人拉关系。至于皇室,就更喜欢弄这调调儿了,比如刘备就喜欢处处显摆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估计他们是想借此告诉其统治下的臣民:龙生龙、凤生凤,我们家当皇帝是有历史渊源的,是天命所归;至于你们这种血统,切,下辈子投胎到名门望族去吧。
话说回来,家世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要换成咱们这样的平民出身,就冲李渊那点儿能耐,别说九五之尊,估计能混上省部级就不错了。碰上点儿背了,说不定象我一样连个公务员都混不上呢。
且不说李皓是否真的是李渊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父亲,李虎这个祖父可是如假包换的。正是有了这样一位有权有势的祖父,李渊才会有一位能世袭唐国公的父亲李昺。
作为一名高干子弟,李昺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东西,除了一样——关系!
正是这个关系,使得李家在隋朝取代北周之后不但没有失势,反而更加尊荣。
这个关系就是——李昺娶了鲜卑人独孤信的女儿。说独孤信是谁,也许你不一定知道,不过要说他的另一位女婿你是一定知道的,他的另一位女婿就是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
什么?你说这个绰号太长。是的,“大隋高祖文皇帝”是有六七个字,可这比起我们后面要讲的那些李姓皇帝就显得太短了。
正因为和杨坚的连襟关系,李昺在隋朝照样混得很不错,官至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死后谥号“仁”。根据“仁”这个谥号,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李昺是个厚道而平庸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几个人的谥号就知道了:欧阳修谥号文忠,范仲淹谥号文正,岳飞谥号武穆。象这几个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寻常之辈——不是文才非凡就是武略出众,不是有治国之才就是有安邦之能。李昺这种情况,估计是杨坚挖空心思也想不出自己的这位连襟有什么过人之处,只好拿李昺仁慈宽厚这一为数不多的优点来说事儿,给了个“仁”的谥号。好歹“仁”也是个美谥,比起秦桧的“缪丑”来已经好了不知几千万倍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4-27 15: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杰出的准“第一家庭”
象所有的开国皇帝一样,李渊的身体也被描绘得很传奇,什么日角之相啊、体有三乳啊,说得煞有介事。日角还好说,那是面部的特征,而且很多人也很想有这个东西;至于“体有三乳”这种事儿,那可是人家的隐私啊,换到我们乡下,那个小伙子要是有这个生理缺陷的话,搞不好连老婆都娶不上。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拿唐国公的隐私说事儿!发布这个传言的估计还是李渊先生的熟人,不过熟归熟,敢乱说话一样告你毁谤。弄不清李渊先生是不知道这些传言还是法制意识淡薄,居然没有举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虽然老被人说自己生理有缺陷,作为一个皇亲国戚,李渊早年混得还算顺利,靠着姨父杨坚先生的关照,取得了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双丰收——七岁就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在北周当过禁卫队的头目千牛备身;在杨坚当皇帝期间,当过谯州刺史和陇州刺史;杨广登基以后,李渊历任歧州刺史、荥阳太守、楼烦太守,后来又被弄到中央去当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娶了神武肃公窦毅的女儿窦氏。
这个窦氏虽然象古代许多女性一样,甚至没能给我们留下来一个能够区别于大多数人的名字,但她却很不寻常。
她的不寻常不仅仅在于她是北周武帝最疼爱的外甥女,还在于她的志向和智慧。
有几件事可以说明这个窦氏的志向和智慧。
武帝当时的皇后是突厥女,是不得已而成的婚,很不满意。窦氏却劝说舅舅隐忍,保持与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陈和北齐。
在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时,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窦毅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
李渊原来有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着,招人闲言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着泪对儿子们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当然,这种事情由于当事人太少,知道当时具体情况的只有那两三个人,当事人事后复述时有没有张冠李戴、夸大其词、胡乱捏造,那是谁也说不清的。所以,象这类史料根本无法考证,任何的推测也只能是臆断。因此,我们不妨故妄听之,但也别把这一类的记载太当成一回事儿了。
不管这些记载是否属实,窦氏都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因为她生的几个子女可以从遗传学的角度证明她的天份。她的四子一女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后来被封为平阳公主的李氏。
李世民就不用说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平阳公主这三个人当中也没有哪一个是凡角。
在大唐帝国第二届皇帝“大选”中落败给李世民并不能说明李建成和李元吉无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碰上李世民这样的对手,如果真有人能够取胜,相信也不会超过三五个。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太无能,而是李世民太厉害!而且,从一段时期内能把李世民压得喘不过起来这一表现来看,他们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至于他们在建立唐朝时期的表现,现在暂且放一放。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尽管很快就会被钻石的光芒所掩盖。
平阳公主虽是女流之辈,却比一些自命不凡的“英雄”显得更像一个英雄:组建军队、招降敌军、攻城略地,她的表现甚至盖过了自己的丈夫柴绍。娘子关就是因她而得名。值此“三八”妇女节刚过不久之际,请允许我代表我自己向平阳公主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至于李玄霸,在清朝为了避康熙帝玄烨的名讳,被称为李元霸。李元霸在唐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去世,去世时年仅十六岁,并不象民间传说中的那样武功盖世、战无不胜,也没来得及立下什么功勋。
作为这个家庭的家长,李渊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并不象一些文章里所描述的那样一无是处。成功永远不会青睐平庸的人,作为一位成功人士,李渊显然也有他的本事。
其实不管李渊自己有没有本事,拥有这么多杰出的家庭成员,这个家庭已经很杰出了。之所以称为准“第一家庭”,是因为大隋第二届皇帝杨广先生还没有离任,新一届的皇帝大选还没有开始。要赢得大选,还要等待时机,这个时机到来的关键就是杨广先生。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4-27 15: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失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说到杨广,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其他两个人:李煜、赵佶。李煜就是那个南唐后主,赵佶就是宋徽宗。杨广和这两个人最相似的一点就是——职业生涯规划非常失败!失败之极!
若非选择皇帝这个职业,李煜的词作会多出很多,说不定会成为比苏东坡、辛弃疾、柳永更伟大的词人,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学生,让“唐诗宋词”这一固定词组改为“唐诗五代词”。而且,他也不一定会英年早逝,甚至可能还很长寿。
若非走上皇帝这个领导岗位,赵佶一定是一位传奇的书画家。书画都能达到他这种造诣的,除了他的后代赵孟兆页(音同附),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谁。把书画作为副业都能达到这种水准,如果当成主业呢?就算书画水平提高不了,也不至于下半辈子象只青蛙一样被金人关押在井里。
在有史以来最失败的职业生涯规划评选中,如果南唐后主和宋徽宗算是亚军和季军的话,杨广就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杨广本来可以活得很潇洒。长得帅,又聪明,还很好学,写得一手好诗文(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象明朝的宁献王朱权一样当个学术型的太平王爷不也很逍遥吗?至不济也可以象曹植一样郁郁而终嘛,起码人家曹植没留下千古骂名。
杨广对自己的才华也很自负,声称如果单以文章而言,他也应该是皇帝。这话倒没错,当时没有李杜苏黄,也没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他的诗文的确是数一数二的。我们不妨欣赏一下文学爱好者杨广同志的两首诗:
洛阳春稍晚,四望满春晖。杨叶行将暗,桃花落未稀。窥檐燕争人,穿林鸟乱飞。唯当关塞者,溽露方沾衣——《晚春诗》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夏日临江诗》
可惜,诗文对于走上皇帝这个岗位或是干好皇帝这份工作来说并没有多少帮助。如果有帮助的话,梁武帝也不会被大老粗侯景困死,南唐后主估计能相当轻松地把赵匡胤灭掉,曹植也应该会以微弱的优势压倒曹丕当选大魏的第一届皇帝。可惜,做皇帝根本就不需要震古烁今的文笔,做皇帝唯一需要的就是实力!
李煜和赵佶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还有情可原,人家毕竟在走上皇帝岗位之前没弄出多少动静。杨广就不同了,他老人家可是踩着自己同胞哥哥杨勇爬上龙椅的。为了夺取杨勇的太子宝座,杨广一方面装作仁孝忠厚的样子讨好父亲杨坚和母亲独孤皇后(各位想多分家产的朋友们注意了);另一方面抓住哥哥生活作风方面的弱点,经常向独孤皇后打小报告,而且还拉拢了不少人造杨勇的谣、说杨勇的坏话。总之,杨广集团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了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顽强的工作作风,经过团结拼搏、共同努力,公元六○○年,终于把杨勇拉下了马,杨广自己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太子。
从夺嫡的手段来看,杨广并非象一些民间传说里描写的那样无能,他老人家其实还是蛮阴险的。
一个人如果既够聪明又够阴险的话,我通常认为他已经具备了当皇帝的基本素养(详见凝望云涛著《论一个皇帝的基本素养》,星星出版社3007年第一版)。
但是,仅仅具备基本素养是不行的。要当上皇帝就需要有好的机会,想当个好皇帝就需要勤政爱民,想当个在位时间长的皇帝最起码也要做到头脑清醒。可是杨广先生既没有清醒的头脑,也跟勤政爱民沾不上一点边儿,倒是和“穷兵黩武”、“荒淫无度”这个两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过杨广的机会还算好,所以他还是能当上皇帝的。最起码,他已经是杨坚的法定接班人了。
公元六○四年四月,杨坚染病。七月,病情加重,在病床上与大臣们诀别,没过几天就死了。
在杨坚卧病期间,杨素等重臣在杨坚所在的宫殿附近待命,杨广在别的宫殿居住。杨广为了在杨坚死后顺利接管这个国家(当然也包括杨坚的后宫佳丽们),需要掌握杨坚的情况,就向杨素写信询问。不知道是送信的人太笨了还是故意的,居然把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杨坚,杨坚看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没几天,杨坚最宠爱的陈夫人在上厕所的时候又遭到了杨广的调戏,陈夫人拒绝了自己丈夫的合法继承人的无礼要求。回到杨坚身边之后,杨坚察觉到了陈夫人神色有异,就追问原因。陈夫人哭着说:“太子对我无礼。”杨坚大怒道:“这个畜生哪能托付大事!独孤皇后误我啊!”(“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又告诉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说:“快喊我儿子来!”柳述等人正要去请杨广,杨坚却道:“是喊杨勇。”可是太晚了。等到柳述和元岩出去写召杨勇的书信时,杨素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并告诉了杨广。杨广就命人假传圣旨逮捕了柳述和元岩,并加强了戒备,把后宫的人都从杨坚身边支走了。过了一会儿,杨坚就死了。当时,宫里宫外都有很多人认为是杨广杀了杨坚。其实杨坚是死于杨广之手还是病魔之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统治期间把全国的人口从四百万户发展到八百九十多万户的君主已经油尽灯枯了,重要的是阴谋夺取太子之位和调戏父亲后宫的举动已经给杨广打上了耻辱的烙印。
至于陈夫人,还有一段小故事。杨坚死后,杨广派遣使者给陈夫人送来了一个密封的小金盒,陈夫人以为里面装的是毒药,吓得不敢打开,在使者不停的催促下,陈夫人才用她颤抖的手打开小金盒。盒子里面居然不是毒药,而是表示爱慕之情的同心结!宫女、太监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一时半时不用去死了,陈夫人却很恼怒,不肯接受这样肉麻的礼物。最后,在宫女、太监们的逼迫下才不得不接受。到了这一步,陈夫人已经对得起杨坚了,也对得起自己了,在生存和名誉之间的抉择,我们无法强求一个弱女子做得尽善尽美。当天晚上,杨广就和陈夫人住到了一起,他再一次侮辱了自己的父亲,也把耻辱的印记在自己身上烙得更清晰了。
就在几天后,杨坚发丧了,杨广终于当上皇帝了。
“我要象秦皇、汉武一样奋发有为!”杨广时常这样激励自己。应该说,杨广同学想奋发有为是没错的、是值得鼓励的,可惜他努力的方向是错误的,方法更是可笑的。
秦始皇能够平定六国、统一天下,是因为秦国在同六国的争斗中早已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在平定过程中任用了大量的谋臣良将、使用了有效的计谋;汉武帝能够击溃匈奴也是建立在汉朝几代皇帝休养生息、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鼎盛基础上的,即便如此,汉武帝也不免被人讥为“穷兵黩武”。
而杨广呢?作为大隋的第二位皇帝,其国力虽较前朝为强,却远不及秦皇、汉武经过数代经营的基业;而且在征战的过程中也没看到有什么漂亮的战役和计谋,十有八九都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低级战法;最离谱的是,这位老兄在四处出击的同时,还浪费许多人力物力兴建宫殿、开凿运河,乘着巨型龙舟到江南去风流快活。
象这种头脑不清醒而且又喜欢享受的人,实在不应该选择皇帝这个职业。象他这种人如果做个藩王,没事儿的时候写写诗文、喝喝闲酒,生活该是多么惬意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4-27 15: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似曾相识乱世来
热血青年(其实也不太青了)杨广同志为了成就一番事业,的确做了不少努力:消灭了同胞兄弟杨谅的势力,使中原真正统一在了他的旗下;南击林邑(今越南一带),攻破了林邑国都;召集一百多万壮丁修筑长城,这段长城西起榆林(今陕西榆林境内)、东到紫河(今黑龙江省境内);征召黄河以北十几个郡的壮丁开凿太行山,打出了一条通道;征召黄河以北五百多万民众开凿南起黄河、北到涿郡(今河北省涿县)的永济渠,请注意,这次征召的是“民众”,而不再是“壮丁”,因为壮丁已经不够用了,只好连妇女也出动了;攻打土谷浑(在今青海一带),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与突厥联合攻击伊吾(今新疆自治区境内),取得胜利;修建从京口到杭州的运河,运河长八百多里、宽十几丈。
客观的说,以上的事情单个来看都是没有明显失误的:虽然攻打林邑损失了出征的半数兵力,但毕竟开拓了疆土;修筑长城虽然耗费人力物力,单毕竟加强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甚至连最为后世诟病的京杭大运河,虽然是杨广主观上是为了自己下江南游玩享乐而修建的,但客观上也为航运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果杨广只干这些事情中的一件,绝对没什么问题,甚至还可能被世人当作一位有才干的皇帝。但是,他把这些事情全都做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干事情需要人、财、物,干大事情就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干很多大事情就需要非常非常多的人、财、物。这也就是为什么刘邦和刘恒他们为什么要休养生息、康熙一再强调“爱惜民力”的道理。开疆拓土本就是为了让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但过度的消耗只能导致国力疲敝、民不聊生。要把握好开疆拓土和休养生息的时机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很多的智慧。如果杨广的智慧足够高的话,他在这个时候见好就收,说不定还能和汉武帝一样作为好武有为的杰出皇帝代表。但是他没能而且也不想止住自己穷兵黩武的惯性,也许是因为他只有在战争方面才能取得成就感吧。此时的杨广就像一个连赢了十几把的赌徒,他还要继续赢下去,直到赢光对手所有的一切。他的目标是成为——赌神!象秦皇、汉武一样战无不胜、至高无上的政治和军事赌场上的赌神。
与此同时,杨广先生对土木建筑近乎痴迷的癖好也日益消耗着他的“赌本”——国力。修建东京(今洛阳);修建显仁宫;从长安到江都(今扬州)一路修了四十多座宫殿;建造龙舟和其他船只数万艘,在官吏的严厉监工下,造船的工匠、杂役死亡和逃跑了将近一半;在东京修建天经宫;修建方圆二百里大的御花园,里面的奇花异石不计其数;修建汾阳宫。总之,整个国家被他搞得到处都是宫殿,人民却被他搞得焦头烂额(帝无日不治宫室)。
在赌本即将快被他败光的情况下,杨广陛下居然赌得越来越大了——他要征讨高丽(在今朝鲜半岛)。也许他认为自己的赌本还足够多,也许他认为自己的好运会一直延续下去,也许他根本不在乎输赢、只想过把瘾就死,但不管怎么样,事实是他选择了继续赌下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征讨高丽,首先要把军需物资运准备好。
在装备方面:派遣幽州总管元弘嗣在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在官吏的监督下,民工们整天整夜地站在水里干活,根本没有休息的机会,很多人由于长期泡在水里,腰部以下甚至都生蛆了,大约三到四成的民工死在了造船厂。
在军力方面:把全国范围内能够动员的部队全部调到涿郡,又从江淮以南征召了一万名水手和三万名弩手,从岭南(今广东、福建一带)征召了三万名排镩手。
军需方面,命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辆送到高阳,用来装载衣服盔甲之类的物品;征召黄河两岸的民夫供应军需。后来又让江淮一带的民夫用船往涿郡运粮草,从陆路来来回回运送军需物资的人数通常也都有好几十万人,白天黑夜都没中断过,以至于很多人死在路上(死者相枕,臭秽盈路)。
在运送粮草的过程中,车辆和拉车的牛通常都是有去无回,运粮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跑了,剩下来的不到一半。由于人力都被用到了战争和战争的准备当中,农业生产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也活该杨广倒霉,可能也是他的好运已经被挥霍完了吧,这时偏巧太行山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发了水灾,于是粮价飞涨。在这种情况下,杨广又征召六十多万名车夫,两人运三石米,由于路途太远,三石米还不够车夫自己路上吃的呢,到了前方交不上米又要被治罪,只有逃跑。再加上一些贪官污吏强取豪夺,老百姓的日子更没法过了。
“再这样老老实实地受压迫只有死路一条,索性反了吧!”抱着这种心态,很多人揭竿而起,从而拉开了隋末乱世的大幕。
王薄在长白山、刘霸道在平原、窦建德在漳南纷纷占山为王。此外全国还有很多地方都有人起来造反,有的甚至聚集了上万人的队伍,攻陷了城池,地方官吏也对付不了他们。
完了!还没和高丽开打,人心就已经散了,队伍不是不好带了,而是根本没法带了。
历史虽然没有如果,我们还是不妨“如果”一下:如果杨广此时终止他攻打高丽的计划,也许他和他的大隋还有救。
但此时他却象吃了秤砣的王八一样,铁了心要攻打高丽。我们甚至还可以再“如果”一下:如果在对高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就算隋王朝免不了倾覆的厄运,至少还可以再维持一段时间。
可是,在赌桌上一直顺风顺水的杨广这次却啃到了一块硬骨头。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春,杨广率领三十万大军亲征高丽,杨广和高丽之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在辽东城开打。开始的时候军力强盛的隋军占了上风,于是高丽人开始坚守不出。当隋军通过攻坚战即将打下辽东城的时候,高丽军队表示愿意投降。由于杨广在攻城前有言在先:如果高丽军队愿意投降,隋军应该表示安抚,不准擅自行动,所以将领都不敢擅自作主,只好派人去后方请示杨广该怎么办。可是等到杨广刚得知高丽守军表示投降之后,那边高丽军队又组织起了有效的防御。看来片面强调执行力,而不给执行者丝毫自主的空间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啊。就这样一来二去折腾了好几次,杨广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战争进展缓慢。
辽东城的高丽守军拖得起,隋军却拖不起,因为他们的补给线实在是太长了。时间一长,就是强盛的国家也会被拖垮,何况此时国内已是千疮百孔的大隋?终于,军队的供给跟不上了,又累又饿的士兵很难打出漂亮的战役,虽然隋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占领了辽东城,也有过胜机,但随着隋军将领来护儿在一次大胜后中伏大败,隋军就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杨广无奈地选择了班师。在班师的过程中,隋军又遭到了高丽军的追击,损失惨重。等退到辽东城的时候,三十万大军就只剩下二千七百人了。真够惨的。
惨就惨吧,就算是刘邦那样久经沙场的流氓也有白登之围的惨败,何况是并不善战的杨广呢。如果能象这样想得开的话,杨广接下来也不会这么失败。可是执意要做战场“赌神”的杨广先生不顾国力疲敝的现实,调动了所有能够调动的军队,再一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
大业九年(公元611年),杨广又一次亲征高丽。这一次,杨广不在片面强调执行力了,他下令各路军队分头行动,而且可以由各路军队的将领自己根据情况决策。放权之后,战况果然较上次大为改观,隋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请注意,此处不是指两个胜利),高丽军队节节败退。可是这一切来得太晚了!因为杨广的礼部尚书杨玄感造反了。
为了灭后院的火,雄心勃勃的杨广先生又一次无奈地选择了班师。这次当然又遭到了高丽人的追击。
一年后,当杨玄感被平定后,执着的杨广先生又准备出兵高丽,可是这次他已经去不成了,因为天下已经大乱了!这时的大隋,全国无处没有人造反。
这样的乱局似曾相识吧?象以前的哪个朝代呢?
不管象哪个朝代,机会终归来临了,特别是对李渊和他的家庭而言。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4-27 15: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我的心在等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秦二世胡亥当年也是不恤民力地大兴土木、四处征发徭役,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来反抗;隋二世杨广除了大兴土木、征发徭役之外,还多了一样——好战,最终也是导致了乱世的驾临。当然,两人还有其他的共同点,比如滥杀忠良、任用佞臣、奢侈无度等等,至于这些就不是他们二位的专利了,这是大部分亡国之君的共同嗜好。
不光是两个当政者兼乱世的始作俑者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最后得以继承这两个政权的人也有一点惊人的相似:豁达大度。
刘邦虽然统兵不如韩信、计谋不如张良和陈平,但是他有一项非常拿得出手的强项——豁达大度。豁达大度不但使刘邦接纳了不少象陈平这样小节有亏的才俊,也使刘邦在韩信要求当代理齐王时没有意气用事,总之豁达大度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豁达大度通常也被人称为雅量高致。
李渊为人也很洒脱豁达,和杨素、裴寂、宇文士及等同僚关系都很不错,至于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亲朋故吏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大业九年第二次征高丽的时候,杨广曾派李渊表哥在怀远督察运粮。杨玄感造反之后,李渊奉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管关右各郡的军事,李渊就利用他的人格魅力广泛结交天下豪杰。这时候,估计除了杨广表弟因为忌惮他的日角之相对李渊反感之外,估计没几个人不喜欢他的。李渊和杨广这对表兄弟也着实有意思,有一次杨广命令李渊去见他,李渊却因为生病没能按时去,杨广就问当时在后宫的李渊的外甥女王氏:“你舅舅为什么迟迟不来?”王氏回答说舅舅病了。杨广竟然问:“会死吗?”李渊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害怕,就只好整天干些酗酒、受贿的事情来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一点。看来,高干子弟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当然除了豁达这一点之外,李渊还具有很多刘邦无法望其项背的优点,比如坦率直爽、宽厚仁爱,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军事能力也相当的强。
早在参加窦毅“海选”女婿的活动过程中,李渊的军事才能就初露端倪了。当时窦毅为了给自己的女儿选个有能耐的女婿,就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前边有几十人都没有射中,轮到李渊这儿两箭都射中了。结果李渊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窦毅主办的第一届超级男生选拔赛的第一名,奖品就是窦毅的女儿,一个后来养育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平阳公主的非凡女性。这就是“雀屏选中”的由来。
大业十一年(公元613年),杨广去位于山西的汾阳宫度公休假(他老人家一年也没几天不度公休假),派李渊作为钦差大臣去山西、河东督察官吏、考察人才、平定叛乱。李渊率领军队驻扎在龙门,造反势力之一的母端儿带领数千人兵临城下。李渊率军攻击母端儿,他接连射出七十多箭,母端儿的士兵纷纷应声倒地,母端儿大败而回。此战再次展示了李渊非凡的骑射功夫,另外也说明了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还是不能与官军的精兵相提并论。
可能是由于李渊出众的军事才能打动了多疑的表弟,也可能是李渊送的骏马发挥了作用,大业十三年,李渊被杨广任命为太原留守,也就是太原行政、军事方面的一把手。李渊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机会终于来了!
机会虽然来了,时机却未成熟。杨广虽远在江都(今扬州),但是他手里还有数十万大军;李渊虽然是太原的一把手,但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却是杨广的死忠派;造反这种职业的风险系数是很大的,就算是至亲好友因为害怕受到株连而告密的在历史上也大有人在,所以也需要弄清楚这些亲朋好友的态度。
时机不到,只有等待。
不久,突厥侵犯马邑(今山西朔县),李渊命令高君雅率军与马邑太守王仁恭一起迎敌。以突厥骑兵的强悍,这两位仁兄哪里是对手,结果大败。李渊害怕因此被杨广降罪,很是担心。李世民就让左右退下,劝说李渊:“现在的皇帝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咱们身处的晋阳城之外处处都有战争。父亲要是还继续这样当杨广的忠臣,下有造反的人根您过不去,上有朝廷的刑罚对付您,说不定哪天就大祸临头了。不如顺应民心起义吧,这是上天赐给我们转祸为福的机会啊。”李渊大惊失色,道:“你怎么敢这样说,我要把你送到县衙去治罪!”李世民不紧不慢地说:“世民看到天时人事已经这样了,才敢这么说;如果要把我送到衙门,大不了就是个死!”直到这时,李渊才说:“我哪能去告发你呢,这些话你今后千万不能再说了!”
第二天,李世民又劝说李渊:“天下处处有人反抗朝廷,您接受皇帝的招领讨伐他们,可是他们能消灭吗?消灭不了他们,是有罪的。而且现在传言姓李的将要得天下,所以李金才虽然没有罪,还是被灭族了。就算您能消灭反抗朝廷的势力,功高震主就更危险了!只有我昨天所说的话才是逃脱灾难的万全之策,您就不要再犹豫了!”李渊叹道:“我昨天一晚上都在想你的话,你说的也很有道理。现在家破人亡也由你,我们老李家取得天下也由你了。”
李渊之所以在起兵的问题上不积极主动,并非他老人家不想造反。这一点,看看他的一贯表现和所处的境地就知道了:第一,他对自己的“日角”等帝王之相颇为得意,听大理司直夏侯端说他能摇动帝位,很有同感(渊心然之);第二,在战乱时期广泛结交豪杰,不想称雄的人在乱世中冒着得罪皇帝的危险结交那么多人干嘛;第三,杨广表弟对他的能力、名望和异相素来怀有戒心,李渊随时都有被皇帝表弟找机会喀嚓掉的危险,就像李世民讲的那样:还不如造反算了!
李渊之所以不马上“按照世民同志意见办”,一方面有他优柔寡断的因素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他也想看看自己最能干的这个儿子到底对起兵造反持什么样的态度、能否把起兵的大事托付给他。
呵呵,李渊这家伙够阴的吧,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要试探一番才放心。
果然,杨广因为李渊和王仁恭不能抵挡突厥,派来使者要把他们抓到江都,李渊很害怕(至少表面上看来很害怕)。李世民就拉上晋阳宫的副监、也就是主持晋阳宫日常工作的裴寂再次鼓动李渊造反:“当今皇上昏庸、国家离乱,忠心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现在朝廷不公道,已经开始追究您的罪了。事情已经很紧急了,应该早点儿拿定主意。咱们晋阳城兵强马壮,您任一把手的晋阳宫里积蓄了很多钱财,用来干一番大事业,不可能不成功的。西京(长安)留守代王杨侑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关中的英雄豪杰纷纷起兵,不知道该依附谁。您如果起兵西进,招抚各大势力是很容易的。怎么能让一个使者就着样把您抓走呢?不能坐着等死啊!”
这一番说辞无疑很有诱惑力,但是这一番说辞和以前的大多数说辞一样非常的夸张:首先,关中虽不乏愿意投靠更有实力的势力之人,但是也有不少人宁愿自己单干,因为只有单干才能登上那把不可复制的龙椅;其次,李渊虽是晋阳城的一把手,但晋阳城并非铁板一块,这里还有王威和高君雅呢。
很显然,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机。时机虽然不好,李渊也只有按照李世民和裴寂的计划行事,因为再不起兵就要被抓到杨广表弟那儿“喝咖啡”了,而且可能再也没有命回到太原了。
就在李渊下定决心准备放手一搏的时候,晋阳城来了一个人,正是这个人的到来使得李渊还要等待下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4-28 14: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我的心在等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秦二世胡亥当年也是不恤民力地大兴土木、四处征发徭役,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来反抗;隋二世杨广除了大兴土木、征发徭役之外,还多了一样——好战,最终也是导致了乱世的驾临。当然,两人还有其他的共同点,比如滥杀忠良、任用佞臣、奢侈无度等等,至于这些就不是他们二位的专利了,这是大部分亡国之君的共同嗜好。
不光是两个当政者兼乱世的始作俑者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最后得以继承这两个政权的人也有一点惊人的相似:豁达大度。
刘邦虽然统兵不如韩信、计谋不如张良和陈平,但是他有一项非常拿得出手的强项——豁达大度。豁达大度不但使刘邦接纳了不少象陈平这样小节有亏的才俊,也使刘邦在韩信要求当代理齐王时没有意气用事,总之豁达大度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豁达大度通常也被人称为雅量高致。
李渊为人也很洒脱豁达,和杨素、裴寂、宇文士及等同僚关系都很不错,至于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亲朋故吏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大业九年第二次征高丽的时候,杨广曾派李渊表哥在怀远督察运粮。杨玄感造反之后,李渊奉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管关右各郡的军事,李渊就利用他的人格魅力广泛结交天下豪杰。这时候,估计除了杨广表弟因为忌惮他的日角之相对李渊反感之外,估计没几个人不喜欢他的。李渊和杨广这对表兄弟也着实有意思,有一次杨广命令李渊去见他,李渊却因为生病没能按时去,杨广就问当时在后宫的李渊的外甥女王氏:“你舅舅为什么迟迟不来?”王氏回答说舅舅病了。杨广竟然问:“会死吗?”李渊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害怕,就只好整天干些酗酒、受贿的事情来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一点。看来,高干子弟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当然除了豁达这一点之外,李渊还具有很多刘邦无法望其项背的优点,比如坦率直爽、宽厚仁爱,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军事能力也相当的强。
早在参加窦毅“海选”女婿的活动过程中,李渊的军事才能就初露端倪了。当时窦毅为了给自己的女儿选个有能耐的女婿,就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前边有几十人都没有射中,轮到李渊这儿两箭都射中了。结果李渊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窦毅主办的第一届超级男生选拔赛的第一名,奖品就是窦毅的女儿,一个后来养育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平阳公主的非凡女性。这就是“雀屏选中”的由来。
大业十一年(公元613年),杨广去位于山西的汾阳宫度公休假(他老人家一年也没几天不度公休假),派李渊作为钦差大臣去山西、河东督察官吏、考察人才、平定叛乱。李渊率领军队驻扎在龙门,造反势力之一的母端儿带领数千人兵临城下。李渊率军攻击母端儿,他接连射出七十多箭,母端儿的士兵纷纷应声倒地,母端儿大败而回。此战再次展示了李渊非凡的骑射功夫,另外也说明了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还是不能与官军的精兵相提并论。
可能是由于李渊出众的军事才能打动了多疑的表弟,也可能是李渊送的骏马发挥了作用,大业十三年,李渊被杨广任命为太原留守,也就是太原行政、军事方面的一把手。李渊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机会终于来了!
机会虽然来了,时机却未成熟。杨广虽远在江都(今扬州),但是他手里还有数十万大军;李渊虽然是太原的一把手,但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却是杨广的死忠派;造反这种职业的风险系数是很大的,就算是至亲好友因为害怕受到株连而告密的在历史上也大有人在,所以也需要弄清楚这些亲朋好友的态度。
时机不到,只有等待。
不久,突厥侵犯马邑(今山西朔县),李渊命令高君雅率军与马邑太守王仁恭一起迎敌。以突厥骑兵的强悍,这两位仁兄哪里是对手,结果大败。李渊害怕因此被杨广降罪,很是担心。李世民就让左右退下,劝说李渊:“现在的皇帝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咱们身处的晋阳城之外处处都有战争。父亲要是还继续这样当杨广的忠臣,下有造反的人根您过不去,上有朝廷的刑罚对付您,说不定哪天就大祸临头了。不如顺应民心起义吧,这是上天赐给我们转祸为福的机会啊。”李渊大惊失色,道:“你怎么敢这样说,我要把你送到县衙去治罪!”李世民不紧不慢地说:“世民看到天时人事已经这样了,才敢这么说;如果要把我送到衙门,大不了就是个死!”直到这时,李渊才说:“我哪能去告发你呢,这些话你今后千万不能再说了!”
第二天,李世民又劝说李渊:“天下处处有人反抗朝廷,您接受皇帝的招领讨伐他们,可是他们能消灭吗?消灭不了他们,是有罪的。而且现在传言姓李的将要得天下,所以李金才虽然没有罪,还是被灭族了。就算您能消灭反抗朝廷的势力,功高震主就更危险了!只有我昨天所说的话才是逃脱灾难的万全之策,您就不要再犹豫了!”李渊叹道:“我昨天一晚上都在想你的话,你说的也很有道理。现在家破人亡也由你,我们老李家取得天下也由你了。”
李渊之所以在起兵的问题上不积极主动,并非他老人家不想造反。这一点,看看他的一贯表现和所处的境地就知道了:第一,他对自己的“日角”等帝王之相颇为得意,听大理司直夏侯端说他能摇动帝位,很有同感(渊心然之);第二,在战乱时期广泛结交豪杰,不想称雄的人在乱世中冒着得罪皇帝的危险结交那么多人干嘛;第三,杨广表弟对他的能力、名望和异相素来怀有戒心,李渊随时都有被皇帝表弟找机会喀嚓掉的危险,就像李世民讲的那样:还不如造反算了!
李渊之所以不马上“按照世民同志意见办”,一方面有他优柔寡断的因素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他也想看看自己最能干的这个儿子到底对起兵造反持什么样的态度、能否把起兵的大事托付给他。
呵呵,李渊这家伙够阴的吧,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要试探一番才放心。
果然,杨广因为李渊和王仁恭不能抵挡突厥,派来使者要把他们抓到江都,李渊很害怕(至少表面上看来很害怕)。李世民就拉上晋阳宫的副监、也就是主持晋阳宫日常工作的裴寂再次鼓动李渊造反:“当今皇上昏庸、国家离乱,忠心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现在朝廷不公道,已经开始追究您的罪了。事情已经很紧急了,应该早点儿拿定主意。咱们晋阳城兵强马壮,您任一把手的晋阳宫里积蓄了很多钱财,用来干一番大事业,不可能不成功的。西京(长安)留守代王杨侑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关中的英雄豪杰纷纷起兵,不知道该依附谁。您如果起兵西进,招抚各大势力是很容易的。怎么能让一个使者就着样把您抓走呢?不能坐着等死啊!”
这一番说辞无疑很有诱惑力,但是这一番说辞和以前的大多数说辞一样非常的夸张:首先,关中虽不乏愿意投靠更有实力的势力之人,但是也有不少人宁愿自己单干,因为只有单干才能登上那把不可复制的龙椅;其次,李渊虽是晋阳城的一把手,但晋阳城并非铁板一块,这里还有王威和高君雅呢。
很显然,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机。时机虽然不好,李渊也只有按照李世民和裴寂的计划行事,因为再不起兵就要被抓到杨广表弟那儿“喝咖啡”了,而且可能再也没有命回到太原了。
就在李渊下定决心准备放手一搏的时候,晋阳城来了一个人,正是这个人的到来使得李渊还要等待下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4-30 08: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特别鸣谢罗贯中
这个使得李渊还要继续等下去的人也是杨广表弟派来的使者。不知道杨广是念及了表兄弟之情,还是想通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当然最有可能的还是李渊送去的骏马发挥了作用,不管是什么原因,杨广终究还是取消了请李渊“喝咖啡”的计划,并派使者快马来到晋阳宣布不再追究李渊、王仁恭二人的责任,二人官复原职。就这样,一次几乎被催生的造反又被李渊搁置了下来。
等待,一定要继续等待。
真正的高手不是象蛮牛一样频频出击,而是等到对手出现破绽时一击必中,才能象李渊的箭术一样例不虚发。显然,杨广的破绽现在还不够大,所以父亲杨素门生故吏遍天下、自己又身居要职的杨玄感造反失败了,强盛一时的高士达也失败了,其他大大小小的势力也被杨广灭掉了不少。李渊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好处,所以他选择了继续等待,等待杨广表弟出现更大的破绽。
除了等待破绽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着李渊的起兵日程表——长子李建成、三子李元吉、女婿柴绍夫妇还分别在河东和长安,也就是说只要李渊稍微不一留神流露出对杨广的不忠,表弟就可能把这四个实际上的人质杀掉。
李渊很有耐心,但李世民没有。所以李世民曾不惜铤而走险让裴寂选派晋阳宫的美女陪李渊吃饭,等李渊喝得正高兴的时候裴寂突然又劝李渊起兵,而且说:“这些配您喝酒的美女是晋阳宫的人,也就是皇帝的人,给人知道了,我们是要被杀头的,起兵就是为了这件事。”这件事在当时虽然未能促成李渊马上起兵,却使裴寂成为了力主李渊起兵的急先锋。
在杨广下令不再追究李渊、王仁恭PK不过突厥的责任之后,晋阳县令刘文静对裴寂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你和唐国公的关系这么铁,为什么不早劝他起兵,还在犹豫什么!而且你是晋阳宫的二把手,居然让宫里的美女陪人喝酒,你死就死了,干嘛要连累唐国公!”听刘文静这样一说,裴寂也很害怕,以后闲着没事儿就催李渊起兵。鹰扬府司马许世绪、行军司铠武士彟、原太子左勋卫唐宪和唐俭等人也都纷纷劝说李渊起兵。
好了,地利、人和都有了。看到这么多人都支持自己竞选皇帝,李渊终于出手了。
不过,象李渊这么谨慎的人并不会马上宣布自己的竞选计划,然后拉着几个人就和中央军开打,他还要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不久,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地都接到了中央政府的公文,说是二十岁到五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都要参军,等年底在涿郡集合,准备再次出兵高丽。
“还要打高丽?!”这些地方的民心更加不稳了,因为杨广前两次征高丽的事实告诉了世人一个常识——参加征高丽的军队就很难活着回来。
“参军是死路一条,不如反了吧!”想造反的人更多了。
看着汹汹的民情,有人笑了。笑的人中有李渊、李世民,还有裴寂、刘文静和其他希望李渊起兵的人。
这样的情形不仅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们一手策划的。因为那份征兵的“中央政府公文”就是刘文静伪造的,指使者就是李渊本人。
虽然手段不太光明正大,但也不能怪李渊他们,要怪就怪杨广去吧,是他老人家先把人心弄散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渊欠的东风就是起兵的军队和起兵的理由。
耐心等待,军队会有的,理由也会有的。
因为在这个时候,大隋已经不是一般的乱了。各地的造反势力多如牛毛,仅称皇帝的就有刘武周、林士弘、刘元晋三人,称王的有十来个,其他自封为国公、丞相、总管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在乱世,不是谁的称号大谁就能横行天下的,做什么事情都是要讲实力的。在这些势力当中,最有实力的当数窦建德、李密、薛举、罗艺、杜伏威和刘武周。李渊和他的家庭成员在以后的岁月里虽然不得不与窦建德、薛举和罗艺等强大的势力周旋,但是他们现在却不必考虑这几个猛男,摆在眼前的是刘武周的问题。
对王威、高君雅这些人来说,刘武周的确是个大问题;但对李渊及其“皇帝竞选办公室”来说,刘武周不仅是个问题,也意味着机遇。
刘武周本是马邑校尉,协助太守王仁恭负责马邑的军事工作,刘武周这时看到隋朝气数已尽,也想分杯羹,就索性杀了马邑太守王仁恭起兵造反。可怜的王仁恭,刚刚躲过杨广的处罚,又被自己的手下喀嚓了。
这个刘武周也是很厉害的,一上来就占领了汾阳宫。汾阳宫是杨广的行宫,作为土木建筑的“发烧友”,杨广的行宫自然是宏大而坚固,而且裴寂以前也说过晋阳宫里是积蓄了不少钱财的,汾阳宫里的金子、银子想必也不会少到哪儿去的。
刘武周的造反又给了李世民鼓动李渊造反的良机,他这次的理由比以往每次都更充分:“父亲您作为太原留守却让造反的人占据了行宫,如果再不采取行动,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
世民,你说得对。就算你说得不对,我也当你说得对。因为我已经等到了最佳时机!
李渊立即决定开会,千万别认为开会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经调查,大约有三千七百五十六分之一的会议还是有用的(详见凝望云涛著《论开会的必要性》,星星出版社3007年第一版)。
李渊召开的这次会议就属于那三千七百五十六分之一。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太原的军事将领。会议刚一开始,李渊就把大家问懵了:“刘武周占据了汾阳宫,我们却拿他没办法,按照法律,我们大家都是要被杀头的,大家说该怎么办?”
经过李渊这么一恐吓,王威等人吓坏了,连忙又是鞠躬、又是作揖的请李渊拿主意。李渊就把早已想好的台词背了出来:“用兵要向朝廷汇报。现在刘武周离我们只有几百里,而江都离我们却有三千里之遥,加上道路艰险,路上还要经过许多反贼的地盘,如果等朝廷的批文下来,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这样来跟凶残狡诈的敌人周旋,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是进退两难,该怎么做呢?”
这个李渊,又把皮球踢给了王威等人,同时又明确表示向朝廷请示汇报肯定是行不通的。
王威等人于是都说:“您既是皇帝的亲戚,又非常有才能,是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如果坐等朝廷的批复,哪能把握住战机呢。重点是消灭刘武周,打仗的事情就你一个人说了算就成。”
李渊尽管早就料到他们会这么说,心中也还是不免一阵窃喜:王威呀王威,你小子还是上当了吧。高兴归高兴,李渊还是作无奈状,好像自己压根儿都不想一个人说了算似的。几番“谦让”无效后,李渊又“无奈”地说:“要这样的话,应该先征兵。”
会议结束后,李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李世民、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征兵,十来天就征集到了将近一万人。
好了,东风也有了。孩子们该回来了。在征兵的同时,李渊秘密地派人到河东去接李建成和李元吉、到长安去接柴绍。
王威和高君雅虽然在上次会议被李渊忽悠了,但他们并不是笨蛋。看到李渊一下子征这么多兵,他们就怀疑李渊也想造反,于是就请李渊到晋祠祈雨,准备乘机干掉他。晋阳乡长刘世龙知道了这件事,就告诉了李渊。
李渊没有再次选择等待,他这次选择的是先发制人。五月癸亥这天夜里,李渊让李世民带兵在晋阳官衙之外埋伏。第二天一早,李渊和王威、高君雅在官衙一起办公,安排刘文静带着开阳府司马刘政会来到太原留守官衙的院子里,说是有密报。李渊示意王威把密报拿过来看,刘政会却不肯给王威,而且说:“这事儿牵涉到副留守,只有唐国公能看。”李渊还故作震惊地说:“哪能有这样的事情!”等看了密报,李渊说:“王威、高君雅暗地里勾结突厥攻打我们。”高君雅大骂道:“这是造反的人想杀掉我啊!”
这时,李世民的伏兵已经围住了官衙,刘文静和刘弘基、长孙顺德等人把王威、高君雅扔到了监狱里。
两天后,突厥居然真的来了数万人来攻打晋阳,突厥轻骑从外城的北门进来,又从东门出去。
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军队,李渊再次显示了他的谋略,他一面命令裴寂等人整顿军队准备随时开战,一面把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
这下突厥军队傻眼了。“为什么要把城门打开?为什么?为什么?”突厥的战力虽强,谋略却很有限,甚至连“空城计”的故事都没听说过,所以他们猜不透晋阳城的虚实,竟然不敢进城。
李渊一帮人诬陷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本来还有人表示怀疑。随着突厥军队的“光临”,几乎所有的人都信以为真了,这时李渊在民意的呼吁下“替天行刀”,把王威和高君雅杀了。
王威、高君雅二人是李渊的敌人,从后人的眼光来看,他们违背了历史的潮流,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反动派”。但是作为隋朝的臣子,他们尽忠职守,虽然因为能力有限未能扼杀李渊的暴动,但是也算求仁得仁了。作为忠臣,他们的敬业精神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王威和高君雅虽然被解决了,突厥的问题却仍未得到解决。李渊派部将王康达带领一千多人出战,结果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来,看到突厥如此强悍,晋阳城内几乎人人自危。
对付智慧高的要靠武力,对付武力强的要用智力。李渊又一次在蛮干的突厥人面前展示了他的智慧。
李渊在夜间派士兵偷偷出城,第二天早上这些士兵再扛着军旗、敲着军鼓从其他路上回来,搞得象援军似的。
突厥这次又上当了,真以为有援军到了,于是在晋阳城外留了两天,大肆烧杀抢掠了一番就走了。
李渊这次没有被突厥灭掉要特别感激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伟大的小说家、文学家、老人家罗贯中先生。如果罗贯中一时忍不住早出生个几百年,在突厥军队围困晋阳城之前就把《三国演义》发表出来,估计李渊这两条抄袭三国人物的计策早就被突厥军队识破了。
突厥之围刚解,又有喜事盈门——李建成和李元吉平安归来!虽然在回来的路上他们把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智云丢给了隋军,这两个最疼爱的儿子总算毫发无损地回来了,李渊还是非常高兴。
要是知道十一之年后会发生什么,也许李渊宁愿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次回不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4-30 15: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七、进攻之前的公关
晋阳之围暂时解除了,可是突厥的势力依然存在,而且还很强大,对太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想问鼎天下的话,后院经常起火显然是不行的。
灭掉突厥?嗯,是个好主意。可惜在当时来说,灭掉突厥要比统一中原还要难上好几倍,就是倾中原之力也未必能拿下突厥,何况是连太原五郡都没统一的李渊。
因此,李渊听从了刘文静与突厥结盟的建议,如果结盟成功还能借助突厥的兵马来增强军队的实力,可谓是一举两得。李渊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上说:我准备大兴义兵到江都去迎接皇上,想与突厥和亲,就像先皇(杨坚)在位时一样。如果您想和我一起去南方迎接皇上,请您不要侵扰黎民百姓;如果您想和亲,不动一刀一枪地收取宝物,我的东西您随便挑。
按照当时的习俗,随着这封语气谦恭的信送到始毕可汗手里的还有一份价值不菲的礼品。
始毕可汗读了李渊的亲笔信,就和他的大臣商量,说:“杨广这个人,我是了解的。如果把他接到晋阳来,他肯定会杀了唐国公,而且会进攻我们。如果唐国公自己当皇帝,我不畏现在天气酷热,也要派兵马相助。”然后根据这个意思写成回信。
七天后,李渊派到突厥的使者就回到了晋阳。得知突厥回信的内容之后,裴寂、刘文静和李渊的将领们都很高兴。
换了谁都会高兴的,有了突厥作为强援暂且不说,李渊要是当了皇帝,作为他的拥戴者可是一下子就能从厅局级、县处级干部提升为省部级干部甚至中央领导的啊!
有这样的好事能不高兴嘛!所以这帮将领们都建议李渊按照突厥的意见自己当皇帝,李渊却坚决不同意。裴寂、刘文静等人都劝李渊:“现在我们虽然征集了义兵,但军马很匮乏,我们虽然不需要突厥的士兵,但不能没有突厥的马。如果不按照突厥的意思自己称帝,恐怕突厥不会全心全意地支持我们。”
面对“皇帝”这一称号的极大诱惑,李渊再次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知道当皇帝靠的是实力,没有实力的人无论叫做什么都是无济于事的;而且,不称帝,他还可以打着勤王的旗号收买民心,在与突厥的交往中也不会上升到“国体”的层面。所以,现在决不能称帝!
李渊说:“你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事事证明李渊的智囊团还是有办法的,裴寂等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并且发向各郡各县发公告,同时改用红白相间的旗帜,不再用隋朝的旗帜。
这个办法也许称不得高明,但是却很解决问题。一方面消除了始毕可汗的疑虑;另一方面又维持了自己隋朝“忠臣”的形象,可以蒙蔽一下政治敏感性不太强的人。
李渊对这个办法的评价只有四个字——掩耳盗钟。不过他同时也说了:为形势所逼,不得不这样做呀。
突厥知道了这个办法,也没有明显的不满。毕竟,始毕可汗也能够理解,谁也不想因为一个“皇帝”虚名而引起天下人的攻击。
做人还是低调点儿好哇!
就这样,李渊一下子就搞定了两个威胁自己后方的势力——突厥和刘武周。因为刘武周的后台老板也是突厥。
这时候,李渊已经可以腾出手对付太原五郡中跟他过不去的人了。
照理说,咱们这位世袭唐国公的人缘这么好,又是太原的一把手,还有谁会跟他过不去呢?
这个人就是西河郡(今山西汾阳县)的第二把手郡丞高德儒。高德儒之所以敢不鸟李渊,是因为他的来头很大、胆子更大。
当过杨广的侍卫,而且很得杨广的信任,来头大不大?
敢忽悠杀人不眨眼的杨广说孔雀是凤凰,胆子大不大?
这次指雀为鸾的事情发生在高德儒还担任杨广侍卫的时候。有一天,高德儒看见大堂外面飞过两只孔雀。他想如果说天上飞过凤凰,杨广一定会相当高兴,于是便和身边的人商量了一下,然后跑到杨广那里说:“陛下,刚才有两只凤凰从这儿飞过去了。”杨广听了,果然欣喜万分,他马上跑到殿外向天空眺望,可别说是凤凰,就是麻雀也没有。这时候,几个侍卫纷纷前来作证说凤凰就是从这儿向西飞过去的。杨广信以为真。在早朝时,他向大臣们宣布:有两只凤凰刚从这儿飞过去了。
传说中的凤凰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鸟,众大臣一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纷纷跪在地上向杨广贺喜,说这是象征着皇上有天神保佑,将大吉大利,万事如意。杨广听了心里很高兴,马上发下一道诏书说:“高德儒忠贞不二地侍卫皇上,始终如一地恭敬神灵,所以才看见凤凰,为奖励他这种精神,我将提升其为朝散大夫,并赐予绸缎布匹;其他侍卫也忠心可见,同时给予封赏。”
可以说高德儒是杨广一手提拔起来的,除了杨广,他谁都不鸟。李渊又算个什么东西!
李渊的确不是东西,他是个人,是个非同凡响的人。这次对付高德儒,非同凡响的李渊并没有亲自去,而是派去了两个少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4-30 15: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八、横行天下的少年
李渊派去对付高德儒的两个少年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当时李建成二十出头,而李世民还没有过十九周岁的生日。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渊轻视高德儒,象他这么谨慎的人不会轻视任何一个对手。从李渊对太原县令温大有说的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这一战是多么的看重。他对温大有说:“我的这两个儿子还很年轻,所以请你为这支军队出谋划策。我们的大事是否能够成功,就看这一战了。”
为什么会派没有带兵经验的李建成和年方十九的李世民率军打这样关键的一战呢?
两个原因:一是李渊希望自己的儿子、特别是嫡长子李建成积累经验、建立功勋,这样可以让儿子们在军队中树立威望,从而让李家把军队控制得更牢;二是李世民在此之前就已经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才,李渊对他的军事才能比对自己还放心呐。
李世民,象所有的传奇人物一样,从出生那天起在他身上就有许多不寻常的事情。大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的一天,李世民出生在李渊在武功县的宅第,当时有两条龙在住宅门外嬉戏,三天才离去。
怎么样?厉害吧?咱们空活了几十年,连一条龙都没接见过,人家一出生就来了两条龙,而且还在家门口逗留了三天。
不过以现在的无神论观点来看,这两条龙却是大有蹊跷。首先,龙这种生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词汇里面,龙有可能是指比较大的蛇或者身高达到八尺的马匹。
以李渊家情况来看,绝对不会容忍两匹八尺高的马在门前嬉戏三天,倒是有可能碰巧有两条大蛇在门前逗留了一阵,如果李家的人认为这是吉兆,估计小小的武功县里也没有哪个敢跑来煞风景把蛇打死或者赶跑。
因此,我认为李世民出生时在他家门口出现的两条龙极有可能是两条蛇,当然最大的可能是——根本没这回事儿!
出生时的吉兆并非李世民身上的唯一传奇,还有更传奇的呢!李渊任歧州刺史的时候,李世民才四岁,确切地说他当时还不叫李世民,甚至很可能只有一个“狗剩儿”、“驴蛋儿”之类的乳名。有一天,一个自称擅长算命的书生晋见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有贵子。”见到李世民,说:“这是龙凤之相,年近二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怕书生把这话泄漏出去引起祸患,准备杀了书生,哪知道书生忽然不见了。李渊就取“济世安民”的意思作为自己次子的名字,就叫“李世民”。
窃以为李渊想让自己的儿子济世安民是真,至于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书生十有八九是杜撰出来的。
不管上面这两件事是真是假,都不会令李世民身上的传奇光环有丝毫黯淡。
李世民十六岁时,杨广在雁门被突厥围困,李世民应召加入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队救援杨广。部队出发之前,李世民对云定兴说:“始毕可汗出动全部人马围困皇上,一定以为我们大隋仓促之间派不出援兵。如果我们携带很多旗鼓,让数十里旗帜相连,夜晚敲起军鼓,敌人肯定会认为来了很多援兵,可能望风而逃。否则,敌众我寡,敌人全力一战,我们未必能支撑得住。”云定兴听从了他的建议,结果突厥真的退兵而去。
且不说如此的计策在几年后又被李渊拿来在晋阳对付突厥,也不说突厥居然会被李渊父子以相同的计策忽悠了两次,只说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居然能想出这样的计策、立下这么大的功勋,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李世民十八岁时,历山飞(本名魏刀儿)的造反势力进攻太原,李渊袭击敌军,结果被困在敌阵之中。这时,李世民率领轻骑兵突入敌阵,用弓箭来射击历山飞的士兵,敌军步步后退,于是李世民从上万敌军的围困中救出了李渊。救出李渊之后,恰好遇上步兵来到,李渊和李世民又奋勇进攻,结果大胜历山飞。
这场战役无论是规模还是重要性,在隋末唐初的历次战役中都是排不上号的,但这场排不上号的战役对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二人却有着特殊的意义:此战之后,李渊再也没有象以前一样亲自冲击敌阵的壮举了,说句通俗点的,就是他开始当领队了,虽然有时候还象模象样地在足球场上梦游,但再也不充当经常被敌方后卫围追堵截、伤痕累累的前锋了;而李世民在初次显露了他的武艺和勇气之后,担当了原本经常由李渊担任的主力前锋一职,而且是速度更快、身体更壮、脚法更好的前锋,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李世民率领一队轻骑兵在敌阵中来回冲杀、敌军应弦而倒的场面成为了战场上的一个保留曲目。
除了把军队交给这个有勇有谋的亲生儿子,李渊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更好的选择就是让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去统率这支军队,不仅能让这位嫡长子积累战功,还可以锻炼他指挥军队的能力。
果然,这支军队是很锻炼人的。士兵是刚刚募集的,甚至还没来得及训练呢!
没关系,他们有军事素养很高的统帅。李建成和李世民丝毫没有高干子弟的架子,与士兵们一起吃饭、同甘共苦,而且遇到敌人的时候总是冲在最前面。象李世民这样的人,估计不让他第一个冲上去,他还会跟你急呢。
不仅如此,李建成、李世民还与几百年后一个名叫雷老虎的绅士有个共同的原则——以德服人。蔬菜水果一定要用钱买的才吃,有士兵偷水果吃的,就找到失主按价赔偿,也不为难偷东西的士兵,士兵和老百姓都很满意。到了西河城下,李建成兄弟派遣军队把西河城团团围住,不过要是有老百姓想出入的话,那是悉听尊便。
西河郡的军民一看李建成兄弟的军队既威武又文明,加上李渊的人缘一直很不错,大部分人都不想跟着高德儒来抵抗。在攻心战的巨大威力下,西河郡很快就被攻下了,高德儒也被押到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营地前面。李世民指着高德儒的鼻子痛斥道:“你靠指雀为鸾欺骗主子来取得高官厚禄,我们兴起义兵,就是为了消灭你这种奸佞小人!”随后,就把高德儒喀嚓了。
除了高德儒之外,李建成兄弟没有杀任何一个人,也没有骚扰百姓,而且让各行各业恢复原来的秩序。大家对这样的处理结果都很满意。
李建成兄弟在从晋阳出发之后的第九天又回到了晋阳,在这九天当中,年轻的兄弟二人不仅摆平了高德儒、打下了西河郡、锻炼了队伍,还为李渊赢得了民心。
所以李渊高兴地说:“这样行兵打仗,绝对可以横行天下。”

[ 本帖最后由 凝望云涛 于 2007-4-30 15:43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5 16: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九、报名参加皇帝竞选
西河郡的完胜坚定了李渊的信心,于是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进军关中!
关中,是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进军关中的根本目的就是拿下隋朝的政治心脏——都城长安。长安可不象西河郡那么好对付,那里不仅有隋朝最精锐的部队,还有杨义臣、屈突通等名将。
想拿下长安,要有更充分的准备。李渊的准备是从人员、机构和装备三个方面着手的,人员方面主要是开仓放粮,机构方面主要是建大将军府,装备方面主要是买马匹。
开仓放粮怎么会是人员方面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大家都很饿。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灾荒之后,很多人都吃不饱饭,甚至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现在李渊先生却把他控制的官仓打开了,向大家秀了一下大把大把的粮食,你说这些饿肚子的人会有什么反应?第一反应当然是想把粮食据为己有,可看看把守官仓的精壮士兵、想想王威和高德儒等人的下场就知道这条路是绝对行不通的。既然此路不通,只有走另一条路——当李渊的兵,跟着有粮食的人当兵肯定会有饭吃的。
靠着自己的粮格魅力,李渊的军队越来越壮大了,这时李渊就把他的军队分为了左三军和右三军。
队伍壮大了,人才也多了,而且很多人才都是奔着荣华富贵来的,封官许愿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让那些真正的人才在县处级的位子上趴着上不去肯定是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滴。于是李渊听从了裴寂等人的建议,自称大将军,成立了大将军府。
机构一设置,人员就好安排了:在大将军府里,裴寂当长史,相当于现在的某委秘书长,日常事务都归他管;刘文静当司马,分管军事;唐俭和温大雅当记室,也就是秘书,温大雅、温大有兄弟是机要秘书;武士彟为铠曹,主要是管理盔甲;刘政会和崔善为、张河张道源为户曹,管理财务;姜謩为司功参军,相当于人力资源部主任;殷峤殷开山为府掾,相当于李渊的高级顾问;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王长谐、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分别统领左三军和右三军;刘赡领西河通守,全权管理西河郡。
好了,亲朋故吏们都有位子了,该轮到儿子女婿们了。
世子李建成爵位为陇西公,职务定为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三军;李世民爵位为敦煌公,职务定为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三军,除了排名在李建成之后外,其他待遇都是一样的;女婿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负责协助李世民。
给儿子女婿们这么大的军权并不说明李渊就是任人唯亲,根据李建成、李世民和柴绍的表现来看,李渊简直是内举不避亲才对,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就不说了,就连柴绍也是很有才能的,甚至在日后的凌烟阁功臣排名榜上差点儿就进入了TOP10。
机构的完善可以使政令畅通,人员的补充可以使军队规模扩大。可军队规模大并不代表战斗力就强,在与农民起义军、突厥骑兵历次的交锋中,李渊父子已经体会到了这一点。在大规模的战争中,骑兵的冲击力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李渊、李世民都喜欢率领骑兵冲击敌阵。
拥有相当数量的骑兵是必须的,花费也是昂贵的。因为中原从来就不是盛产骏马的地方,在中原两条腿的士兵遍地都是,四条腿的骏马并不多。
这时候,李渊对突厥始毕可汗的谦恭态度得到了最好的回报,突厥派遣重臣康鞘利等人带着上千匹马来跟李渊换取其他物资,并且承诺派兵护送李渊进入关中,李渊想要多少兵,突厥就给多少兵。李渊隆重地接待了康鞘利一行,送给了他们丰厚的礼物。李渊命令从康鞘利带来的马匹中选取最好的,买了一半。有的士兵认为李渊钱财不够,就要求自费买突厥的马匹,李渊这才说他的算盘:“突厥的马匹是很多的,他们以后还会经常来卖马的,只怕你没那么多钱买他们的马。我之所以只买这么多马匹,是想让突厥知道我们没钱,而且不是急需马匹,这样一来马匹的价格就不会太高,突厥也不会逼着你们买马,会让你们节省不少钱。”
康鞘利一行回突厥的时候,李渊派遣刘文静出使去请兵,对刘文静面授机宜说:“突厥军队进来将是中原百姓的大祸害,我之所以和突厥周旋,是怕刘武周勾结突厥侵犯边境。向突厥请兵,只是暂且用来壮一下声势罢了,只需要几百名突厥兵就行了,多了没用。”
在李渊招兵买马、结交突厥的时候,各路造反势力也没闲着,而且大有越闹越凶之势。其中闹得最厉害的就是李密。
这个李密可不是写《陈情表》的那个李密。那个李密是西晋的名士,这个李密却是隋末的豪杰。李密,字玄邃,和李渊一样也是世代显宦,父亲死后他承袭了蒲山公的爵位,并且做了杨广的侍卫。也许是李密的气派显得太不寻常了,竟引起了杨广的厌恶。
杨广对大臣宇文述说:“别让我看到那个黑小子,不要让他进入皇宫。”在宇文述的劝说下,李密辞去了官职回家读书。
读书也有读书的好处,就在李密有一次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自己坐在牛背上读书时,被杨广当时的第一号重臣越国公杨素看到了。杨素问:“这个书生是谁啊,怎么这么发奋读书?”李密一看是杨素,就赶紧从牛背上爬下来拜见杨素。杨素又问:“你读的是什么书?”李密回答:“《汉书•项羽传》。”
于是二人聊了起来,结果是李密的学问折服了杨素。杨素回家后,对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见识和气度,要比你们弟兄几个高明得多,以后要注意多向他学习。”从此杨玄感便对李密倾心结纳,二人成为了好友。
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时候,李密也本着奥运精神掺和了一把。但杨玄感刚愎自用,李密的建议很少得到采纳。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被翟让收留,加入了瓦岗军。
跟满腹韬略的李密相比,法曹出身的翟让就相形见绌了。李密先是说服附近的小股起义军加入瓦岗军,然后又用计打败了使翟让很头疼的隋朝悍将张须陀,最后夺取了洛口仓,使瓦岗军名声大震。翟让也佩服李密的才干,主动让出了盟主之位。李密率领瓦岗军展开了对东都洛阳的进攻,杨广派遣王世充带领江淮地区的精兵和王隆、韦霁、王辩等人的部队一起到洛阳对付李密。
由于洛阳不仅易守难攻,而且有了数十万精兵和王世充等老油条的防守,瓦岗军与洛阳守军形成了对峙局面。
这时,薛举控制了金城(今兰州一带)。窦建德在河北、杜伏威在江淮一带声势也是非常的大。其他不太强盛的实力就多了去了。
本次皇帝“竞选”真热闹,报名参加“竞选活动”的人达到了两位数,其中实力强劲到能和李渊叫板的就有好几个,何况还有一个在位皇帝杨广挡在各位竞选者前面。看来李渊的竞选之路还是会很曲折而漫长滴,不过就算再曲折再漫长还是要参加,因为退缩的后果会更惨!
报名!报名!我李渊也要报名参加皇帝竞选!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5 16: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全攻全守和防守反击
既然报名参加竞选了,就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和大洋彼岸的米国大选不同,李渊参加的选举并非对着满大街的老百姓扯着喉咙喊几嗓子口号、许上几个愿,再和竞争对手贫上几句嘴就行的。李渊参加的皇帝选举要刺激得多:自己全家和亲朋好友、门生故吏的身家性命是赌本,一旦在大选中失败,赌本就没了,成千成百颗的脑袋就会和脖子说拜拜;在全国的巡回演讲不需要高音喇叭,不需要现场直播,甚至也不需要犀利的口才,而是需要带着军队把所遇到竞选对手的军队全部打得高山流水;竞选胜利的标志也不是谁的得票多,而是谁能消灭掉(包括肉体上的消灭和精神上的消灭)最后一个竞选对手。
风险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干呢?答案是“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皇帝竞选成功之后不仅是终身制,而且可以世袭,从理论上来说是绝对可以传到千万世的,只要自己或继承人在以后的历次大选中不失败。
灵寿的起义军头领郗士陵显然没有承受高风险的心理素质,就在李渊成立大将军府不久,郗士陵就放弃了独立参加竞选的想法,带着几千名手下投降了李渊(凭这一批人显然也没有取得高收益的可能)。李渊并没有因为他的人少而歧视他,反而把他封为镇东将军,爵位为燕郡公,级别仅次于李渊,还为他成立了镇东将军府,招聘了一批公务员(估计大多数都是李渊的人),让他负责搞定崤山以东的各郡县。
给李元吉的职务就要差一点了。在出兵关中前,李渊任命李元吉为太原太守,全权负责太原的所有军事、民政事务。太原太守,官不大,但位置很重要。老三,大后方就交给你了。
做好了全部的准备之后,李渊率领三万精兵出征了,当然出征之前还要照例发表一番演讲激发一下军人们的雄性荷尔蒙,向各地发出一篇秘书早就写好的、词藻华丽的檄文痛斥现任皇帝的荒淫和暴政,只有拥立代王杨侑的那段文字可能会使李渊显得与大多数造反势力有点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始毕可汗的东突厥还没有派来一兵一卒之前,西突厥的阿史那大奈已经率领他的军队参加了李渊军,服从李渊的指挥。
第二天,李渊派通议大夫张纶带兵平定稽胡部落。
三天后,李渊的军队来到了西河郡,一贯宽厚仁爱的唐国公,啊,对不住,现在该叫李大将军了,呵呵。李大将军哪能放过向西河这片热土展示个人魅力的机会,于是他热情洋溢地慰劳了西河的官吏百姓,所有没饭吃的一律发给粮食;七十岁以上的全部授给官衔而且不用上班;有能力的人则由李大将军现场面试,根据才能封给相应的官职。李渊在西河的面试中展示了非凡的文秘才能,他一边面试,一边写委任状,一天居然封了一千多个官员。
“这些人的才能很普通啊,您为什么要封他们这么大的官呢?”有些下属向李渊提出了疑问。李渊并没有自信满满地说“我选择、我喜欢!”也没有嚣张地说“我的地盘听我的!”他只是微笑不语。
千金买马骨,自有骐骥来。想招揽真正的人才,就必须让世人知道你重视人才。再说了,在真正当上皇帝之前,什么“将军”了、“郡公”了之类的官衔爵位统统都是空头支票,多开几张又何妨,不就几张纸嘛。
在西河郡作秀结束后的第七天,李渊的军队经过雀鼠谷来到了贾胡堡。不能再走了,因为再往前面五十里就是霍邑(今山西省霍州市一带),而杨侑派出防范李渊的虎牙郎将宋老生正带着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同时,杨侑还派出了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带着数万最精锐的骁果军在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附近)严阵以待。
屈突通和骁果军现在可以暂且不去理他,可宋老生和他的两万精兵却是挡在李渊军面前的一块大石头。给李渊的路只有两条:要么退回晋阳,要么攻下霍邑。
李渊当然不会甘心就此打道回府,他要对付的是天下所有的英雄,何惧区区一个宋老生?奔着冠军去的球队绝不会计较在小组赛遇上什么样的对手。
作为进攻一方,李渊当然想一举击败宋老生、拿下霍邑城,这样才能减轻后勤保障的压力。可惜天公不作美,七月的连绵阴雨使得积水太多,行军、作战都很不便,攻城就更不用提了。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雨水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换作一般人可能早就沉不住气了,但李渊的耐心却不一般,他一面派人带着老弱的士兵回太原去运粮食;一面给李密写信套起了近乎,想让李密也参如自己的军队。
哪知道李密自恃自己兵强马壮,想当各地起义势力的领袖,就让他的第一号秘书给李渊回信,信中说:“我和老兄你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兄弟我被天下的英雄推举为盟主,还请你多多支持、团结协作,希望能建立汉高祖、周武王那样的业绩,岂不是一件盛事!”而且想让李渊带上几千名士兵到李密的地盘会盟。
李渊看到回信,笑道:“李密妄自尊大,不是书信能招来的。我正在忙着进军关中,如果现在就和他翻脸,那是多树一个敌人。不如以谦卑的态度奉承他,让他骄傲,这样他就可以替我挡住成皋的道路,牵制住洛阳的隋军,我可以专心向西进军。等关中平定之后再占据险要之地,慢慢地看他们鹬蚌相争,我们来收渔翁之利。”
于是让自己的第一号笔杆子温大雅回信,信中说:“我是一个才能平庸的人,沾祖先的光当了官员,现在国家动荡,如果我不出面辅助,是会被大家瞧不起的。我兴起义兵,和突厥搞好关系,都是为了扶助朝廷啊。天下的百姓一定要有个主人,当年天下的主人是非你莫属的。老夫已经五十多了,没其他想法,能保持现在的封地就行了。兄弟你是众望所归,要早点成就大业安抚天下百姓啊。至于汉高祖、周武王那样的业绩我是不敢听从你的命令去做的。晋阳、汾阳一带还需要我来平定,所以会盟的事情还来不及安排。”
李密收到信之后非常高兴,拿给他的属下看,而且说:“唐国公都这么看好我们,平定天下不是什么难事儿!”从此以后,李渊和李密书信往来很多。
与李密的周旋告一段落了,可是连绵的阴雨并没有告一段落,太原的粮食也没运到贾胡堡来。很快,缺粮成了李渊军队的第一大难题,就在此时又有传言说突厥和刘武周乘虚进攻晋阳城。
晋阳可是李渊军的老家啊,一旦晋阳失守,全军将士的妻儿老小会如何如何还是后话,没有晋阳的粮食供给,只怕士兵们会全部饿死。
前进还是后退?李渊决定召开会议来研究。
其实这个问题就像足球队遇到了一个劲敌一样,是全攻全守还是防守反击?全攻全守固然可以一举拿下对手,但是也有被对手一举拿下的危险;防守反击虽然失球的危险很小,但是也很难拿下对手,极有可能会打成平局。
一般来说,老成持重者会选择防守反击,年轻气盛者会选择全攻全守。
果然,会议刚一开始,裴寂就力主防守反击,他说:“宋老生和屈突通兵强马壮,而且占据了险要位置,很难在短期内拿下他们。李密虽然说是和我们结盟了,但他有什么阴谋也很难说。突厥贪婪而不讲诚信,惟利是图。刘武周是突厥的奴仆,突厥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太原是一方的都会,而且将士们的家眷都在太原,我们不如回去救援太原这个根本之地,然后再筹划以后的事情。”
李世民显然是全攻全守的拥趸,他说:“现在遍地都是庄稼,根本不需要担心粮食的问题!宋老生轻浮暴躁,一战就能活捉他。李密只顾着洛口仓的粮食,是不会跑到这里来的。刘武周看起来依附突厥,实际上他们之间是互相猜忌的。刘武周虽然想攻打太原,可他还害怕突厥乘机夺了他的马邑呢。既然兴起义兵,就应该奋不顾身地拯救天下苍生,应当先攻下都城,号令天下。现在遇到小股敌人就马上撤退,恐怕追随我们的人很快就会离开。回到太原,我们只是一个割据势力,连自保都很难呐!”
同样年轻气盛的李建成也赞同李世民的想法。可是作为老成持重者的杰出代表,李渊并没有采纳儿子们的建议,而是下令马上撤军。
会议结束后李世民还想到李渊的营帐进谏,不巧天已经黑了,李渊也已经睡了。李世民无法进入李渊的营帐,就在营帐外面就地嚎啕大哭了起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7 11: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杨虚侯客气了,兄弟是第一次写这方面的东西,还请不吝赐教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8 11: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山兄也来了,请多指点。
工作很忙,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进度是慢了点儿
我的博客更新可能要稍快一点,因为初稿都是发在博客里,等润色后才敢在轩辕发。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8 11: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一、初出太原第一战
事实证明,李世民不仅箭术高超、勇猛善战,而且嗓门儿还不小,这不,还没哭一会儿呢,就把李渊给哭醒了。
李渊一听是李世民在哭,就让他进来,问道:“为什么这么悲痛呀?”李世民答道:“我们以义兴兵,出战就会取胜,撤退就会溃散。前面我军溃散,后面敌军追击,很快就要死了,怎么能不悲痛呢!”李渊这才醒过神儿来,说:“军队已经撤了,怎么办?”李世民说:“我率领的右三军没有撤,左三军虽然撤了,却没走远,请让我去把左三军追回来。”李渊笑道:“我的成败就在你身上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于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分头行动,连夜把左三军追了回来。没几天,太原的粮食也运到了。
到了八月,连绵的阴雨终于结束了。李渊命令将士凉晒武器铠甲。两天后,李渊率军从东南山边的小路赶到了霍邑城下。
李渊怕宋老生坚守城池不肯出战。李建成和李世民说:“宋老生有勇无谋,用轻骑向他挑战,他没有不出战的道理。如果固守不出的话,就诬陷他对我们有二心,他怕属下将这件事奏报朝廷,哪敢不出来!”李渊赞同地说:“你们算得很好。宋老生不能到贾胡堡来逆战,我就知道他不会有什么作为。”
既然儿子的决策很不错,李渊也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剩下要做的就是执行。
李渊带着数百名骑兵先来到了霍邑城东几里的一个地方,让李建成和李世民率领数十名骑兵到霍邑城下,拿着马鞭指点比划,做将要围城状,并且不时地讥讽宋老生几句。
李建成兄弟这番举动终于没有白费,宋老生果然动怒了。
老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打开了东门和南门分道出兵,背城列阵。不久,李渊的大部队也到了,厚道的李渊想让将士们吃过饭再开战,结果被不厚道的李世民阻止了,李世民阻止时说的那句话更不厚道:“机不可失。”
当然,这里的厚道不厚道是对宋老生而言。如果李渊真让他的军队吃过饭再开战,说不定宋老生要与李渊比赛一下厨艺,一拍屁股回到城里关上城门烧菜去了;也说不定宋老生等李渊吃饭等困了,索性回城里睡个午觉再出来,而一觉醒来时很可能已经不生气了;也说不定再李渊吃饭的时候,突然又来了一场雷阵雨,从此又是十几天阴雨不断,别说和宋老生开战了,恐怕只能饿着肚子回太原了。
李世民说得对:机不可失。换成别人就一定不会说得这么有学问,我就只会说:错过这个村儿就不一定会有那个店儿,夜一长、梦就多,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从善如流的李渊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他和李建成再城东列阵,李世民和柴绍在城南列阵。战斗刚一开始的时候,宋老生遵循“擒贼先勤王”的战术思想,指挥军队迅速逼近李渊和李建成的部队,这时李建成突然坠马,宋老生乘机进攻,李渊和李建成的部队后退了一些。幸好,还有李世民。李世民和军头段志玄带兵从城南的高地疾驰而下冲进敌营,而且从敌营的另一边杀了出来。李世民亲手杀了几十个人,两把刀都出现了缺口,袖子上沾满了鲜血。
正是李世民和他部队的英勇奋战,使得宋老生不能集中精力攻击李渊和李建成的部队。事实告诉我们,象李渊这样的人是不能给他一丁点机会的,只要有一丁点机会,他就会给你颜色看看。就在李世民率兵冲阵之际,李渊已经重新稳住了阵脚,而且让士兵大声喊:“已经活捉了宋老生!”
在数万人的拼杀之中,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到自己主帅的,所以主帅是否被擒这件事基本上是来不及考证的。如果自己这一方占据了优势,估计对方怎么说什么都无所谓,要是落了下风士兵们怎么想就很难说了。
有的军队会临危不乱,别说主帅丢了,就是身陷重围也照样跟敌人拼命;而有的军队稍一不利就会军心动摇;也有些军队甚至会不等敌军来打,自己人就先练了起来。这就是百战雄师与乌合之众的最大区别,宋老生的军队显然算不上是百战雄师。
在李渊父子的物理攻势和心理攻势双重打击下,宋老生的军队终于崩溃了。当李渊的士兵们攻到霍邑城门前时,守军立即把城门关上了,甚至都没来得及把宋老生放进城里去。
宋老生虽然暴躁但还不算太糊涂,他也知道留在城外和李渊的军队在一起也没什么好,就跳下马来,拉住城上守军给他扔下来的绳子就往上爬,却被追上来的刘弘基给一刀砍了下来。随即英勇无畏的宋老生将军就跟他的很多士兵一样,以生命为代价为他的莽撞埋了单。
与那些同样长眠在霍邑城下的士兵们不同的是,宋老生挨的刀更多一点。也许刘弘基身后的李渊军士兵们是想比一比谁的刀更锋利,每人手里的刀至少都要朝宋老生身上招呼一下,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宋老生砍成了一堆肉泥。
宋老生虽然死了,战斗却仍然没有结束,只有攻下了霍邑城才是完整的胜利。李渊命令立即攻城。
李渊的将士们当时并没有云梯、井阑、投石车等攻城的器具,但是他们有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有时甚至比精良的装备和先进的战术更重要。
无畏的李渊军将士们搭起人梯,争先恐后地往城上爬,前面的还没倒下,后面的又上来了,霍邑的城墙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李渊的士兵。面对主帅新丧、士气低落的守军们,猛虎一般的李渊军很快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攻克了霍邑。
胜利之后当然要进行绩效考核——论功行赏。事实证明李渊先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具有很先进的理念,就在很多人认为参军之前是奴仆的人不会和其他人同工同酬的时候,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李渊说话了,他说:“在战场上,人是不分贵贱的;在论功时,也不应该有差别,要严格按照立下的功劳行赏。”
攻下霍邑的第二天,李渊象在西河一样接见了当地的社会名流,慰问了特困户和弱势群体代表,当然也没忘记选一批青壮年补充到自己的军队里。老家在关中的士兵们如果想回家,一律封为五品散官让他回家,散官可是只拿工资不上班的,只拿工资不上班可是很多人的梦想哦。
有人向李渊进谏说:“大将军您封的官是不是太多了一点。”李渊捋着自己的胡子,得意地说:“隋朝该给的赏赐很多都没给,结果失去了人心,我们学他干什么!用官职来收服人,不比用战争来收服人好得多嘛!”
李渊,你真行!不但会以德服人,还会以官服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13 18: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二、第一个战略难题
在霍邑稍事修整之后,李渊就带着军队进入了临汾郡。在临汾郡,李大将军象在河西郡和霍邑城一样,隆重地搞了一番接见和慰问,手法虽然有些老套,但气氛还是很热烈地、群众还是很满意地、效果还是很显著地,可以说基本上突出了“和谐”这一主题。
四天后,李渊和他的军队来到了绛郡(今山西新绛县一带)西北的鼓山。面对着自己当年作为钦差大臣到山西、河东督察官吏时曾经驻扎过的鼓山,想必李大将军也会有“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之类的豪情壮志。
李大将军虽然回来了,绛郡却连一点儿热烈欢迎的意思都没有。绛郡通守陈叔达虽然是个贵族出身的文人,却显得很有情义。作为南朝陈宣帝的儿子、陈后主的弟弟,陈叔达被杨坚父子对陈朝宗室的礼遇感动了: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陈后主陈叔宝先生在入隋后,得以整天喝着美酒、抱着美人、听着自己填词谱曲的《玉树后庭花》走完了生命的旅程;陈朝宗室没有任何一人被杨坚杀害;陈叔达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却被任命为具有征讨大权的一郡通守。所以陈通守决定要以绛城之军力拒李渊。
没关系,你不欢迎我,我就去招降你。考虑到陈叔达在江南的世家贵族和知识分子中的票房号召力,李渊没有象对宋老生那样上去就是一顿胖揍,他决定实施“和平演变”。
可是人家陈叔达不仅有情有义,而且还有很好的口才和很强的反“和平演变”能力,李渊派出招降的说客不但没能说服陈叔达,反而被人家骂了个狗血喷头。
没办法,文的不行只好来武的。在招降失败后,李渊命令厨师:“明天的饭等拿下绛城后再吃!”
李渊果然没有吹牛。第二天,在李大将军的亲自督阵下,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在绛城的城墙上展开了一场攀岩比赛。比赛的结果是——四个时辰不到就攻克了绛城,陈叔达也被活捉了。
在崇尚“以德服人”、“以官服人”的李渊手里,江南才子陈叔达不但没有因为“战争罪”而被起诉,反而成为了大将军府的红人。
攻下绛城的第三天,李渊军来到了龙门。这天,刘文静和康鞘利带着两千匹骏马和五百突厥兵来到了龙门。李渊非常高兴,但他的高兴不是因为刘文静回来的早,而是因为刘文静回来的晚;不是因为康鞘利带的马多,而是因为康鞘利带的突厥兵少。
李渊对刘文静说:“我到了黄河,突厥才到,而且兵少马多,这都是你的功劳啊!”突厥兵少,自己被当作傀儡摆布的可能性就小;突厥兵来的晚,自己尊隋的色彩就越浓、和突厥勾结的色彩就越淡。
在李渊血战霍邑、轻取绛城的同时,李密、窦建德等猛男吃脑白金的吃脑白金、喝太阳神的喝太阳神,一个也没闲着。原来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又把自己的职称上调了一级,开始自称秦帝了;杨广派去援救洛阳、由薛世雄任总指挥的各路精兵在河间遭到窦建德突袭,全军覆没,杨广只得临时指派王世充为援洛军团总指挥;李轨以防范薛举为名于武威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并在与薛举的争斗中逐渐壮大了起来;只有李密与城坚兵精的东都洛阳相持不下,形成了持久战的态势。
竞选对手们都在顺风顺水地发展壮大,此时李渊却遇到了一个战略上的难题——是否攻打河东?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16 08: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三、与屈突通的热身赛
隋唐时的河东是指今天的晋西南地区,治所河东城在今山西永济西南。河东位于关中和太原之间,要想直取长安,就不能无视河东。
就在李渊进军龙门的时候,隋朝的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率领数万精兵在河东城屯守,拦住了李渊军的去路。
当然,军事上还有“迂回”这个词,“自古华山一条路”、“剑阁天险”的神话终究也还是被后人打破了,要想进入关中并不是非要经过河东城不可。但是留下河东城不打、直接挥师西进之后会留下一个重大的隐患——一旦长安城拿不下来或是象李密打洛阳那样形成持久战,身后屈突通的数万精兵会成为悬在李渊军头上的一柄利剑。
因此,在汾阳人薛大鼎劝说李渊不要攻打河东,迅速占据位于陕西华阴的永丰仓时,李渊手下的大部分将领都坚决表示反对。不过李渊还是很重视人才的,尽管最终未能采纳大鼎同志的意见,还是给了他一个大将军府察非掾的官职,相当于大将军府的独立纪检员。
李渊的老朋友、河东县户曹(相当于现在的县财政局局长)任瑰此时也加入了李渊的阵营,他对李渊说:“关中的老百姓掂着脚跟在等待您的部队。我在冯翊一带年头也算不少了,那些英雄豪杰我都熟悉,请您让我去征召他们,那些人肯定会踊跃地加入我军。您带着军队从梁山渡过黄河,直指韩城(今陕西韩城一带),进逼郃阳(在陕西省中部),冯翊太守萧造是个文人,一定会归附的;最强盛的起义军领袖孙华等人也会跑很远的路来迎接您。然后,可以长驱直入,占领永丰仓,不需要占领长安,关中就已经被牢牢控制住了。”
任瑰的建议其实跟薛大鼎的建议本质上都是要占领永丰仓。的确,在连年饥荒战乱的情况下占领了关中唯一的特大型粮仓,只要你守得住,这一带的军队很快就会把自己手里的粮食消耗完的,到时候你就是“粮食在手、江山我有”了。
除了占领永丰仓之外,任瑰的建议还比薛大鼎多了一点内容:萧造、孙华一定会依附李渊,而且任瑰愿意替李渊去招揽英雄豪杰。
听了任瑰的一席话之后,李渊很是高兴,立马给了任瑰一个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官衔。当然了,银青光禄大夫是个散官,并没有实权,所以李渊又给了任瑰一个抚慰大使的实职,让他前往冯翊去劝降政府官员、招揽人才。从一个连七品芝麻官都不是的县财政局局长一下子就走上了省部级高官的岗位,任瑰何止是连升三级啊!
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任瑰的确是对得起李渊给他的这个官衔的,因为他的两个预测都对了。
第一个被证明的预测是孙华的归附。
八月十八日,李渊来到了汾阴,立即写信给孙华让他加入自己的军队。三天后李渊军来到了壶口,沿岸的百姓们纷纷把船献给李渊,此后李大将军的军队就多了一个军种:水军。
到达壶口之后的第四天,李渊的那封信就展示了成效——孙华来归附了。孙华是从郃阳渡河过来的,而且只带了很少的随行人员,一看就知道这小伙子是诚心来归附的。
对于肯归附自己的人,李渊向来都是优待的,更何况是手里握有一支军队的孙华。李大将军在百忙之中与孙华把臂言欢,说了很多表扬的话,当然还有最核心的封官。在封官方面一直很大气的李大将军这次继续保持并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封孙华为正二品的左光禄大夫,爵位为武乡县公,实际职务是冯翊太守。至于孙华的手下,就让孙华自己根据情况封官去了。此外,又赏赐了孙华很多东西。作为一个朴实无华的二十来岁的青年,孙华被李渊感动得一塌糊涂,誓死追随。李渊一看孙华也很可靠,就让他先回河西接应大军吧。
孙华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不说别的,单就为了把自己冯翊太守这个职务落到实处,他也是愿意两肋插刀的。毕竟李渊一天不打下冯翊,人家萧造的冯翊太守职务就不会主动地让出来,就算萧太守是孔融,那个太守职务它也不是梨呀。
派出孙华之后,李渊接着又派出了左统军王长谐、右统军刘弘基、左领军长史陈演寿和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率领六千步兵和骑兵从梁山渡过黄河,在河西驻扎下来等待李渊军主力。同时,派任瑰到韩城去劝降。事实证明,任瑰还真不是吹的,韩城还真就投降了。
在王长谐等将领出发前,李渊对他们说:“屈突通带着那么多精兵,离我们只有五十里了都不敢前来交战,这一点充分说明他的部队不是很听他的。然而屈突通害怕朝廷降罪给他,又不敢不出战。如果他的军队渡过黄河攻击你们,我就攻击河东城,他一定守不住;如果他全力守城,你们就把河东城附近的蒲津桥毁掉。你们在前面扼住他的咽喉,我在后面威胁他的后背,他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逃跑,要么被我们活捉。”
高!实在是高!李大将军果然不愧为水平极高的军事家、活学活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知道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了,能昧着良心把堪称一时名将的屈突通说得一文不值,真不愧为厚黑宗师李宗吾的祖先。不过他这一席话对于安定军心、鼓舞士气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正是李渊的本意。
面对屈突通,其实李渊心里也没底,因为他了解屈突通这个人。
屈突通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中一个就是清正刚直。开皇十七年,时任亲卫大都督的屈突通奉杨坚之命到陇西一带巡查朝廷的牧群,共查出两万多匹隐马。杨坚闻讯后大为震怒,准备将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一千五百人全部处斩,屈突通于心不忍,便向杨坚求情。杨坚气得瞪着眼斥责他。屈突通跪下说:“臣一个人死没关系,希望能换回一千多人的性命。”杨坚此时方认识到屈突通的心意,于是免除了众人的死罪。屈突通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即便是亲属犯法,也依法制裁,决不包庇宽容。当时他的弟弟屈突盖任长安县令,也以严整而知名。因此有童谣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屈突通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守城,而且为人沉稳严谨,在辗转各地镇压起义军时,所以虽然没有大捷,但是从没战败过。以他以往的表现推断,在李渊大军的压力之下,屈突通既有可能坚守不出。这样的话,攻下河东城的难度极大。
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其实李渊也没有必胜的信心。
面对威名早著的李渊,屈突通心里也同样没底。
不过没底归没底,仗还是要打的。屈突通的第一步行动的对象选择了驻扎在河西王长谐等军。九月初,屈突通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领最精锐的数千名骁果军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的营地。正当王长谐等军抵挡不住、败象已现的时候,多亏史大柰和未来的冯翊太守孙华率领轻骑从桑显和军的侧后方发起了猛烈攻击,大败桑显和军。桑显和跑回了河东城,甚至没等王长谐等人动手,自己就先把蒲津桥弄断了。
热身赛,李渊一比零领先于屈突通。
九月初十,李渊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包围河东城,并派了一千多人开始登城,但河东城高险峻,加上屈突通又善于守城,李渊的进攻根本构不成威胁,只好取消了攻城的作战计划。
热身赛,屈突通把比分扳成一比一平。
第二场热身赛,虽然损失了一点儿兵力,李渊却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收获。这个收获就是:与屈突通的热身赛不能再打下去了!
兵精城坚的河东城在以守城见长的屈突通手里,简直就是铜墙铁壁,硬要打下去,很有可能步李密的后尘,陷入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就在李渊考虑要不要直接带兵直取长安的时候,老成持重的裴寂说话了:“屈突通的士兵很多,依仗着坚固的城池,我们现在不管他就西进,万一攻不下长安,退路就被他断了,这是很危险的。不如先拿下河东城再西进吧。长安依靠屈突通为援助,如果屈突通败了,长安一定会被攻破。”
这次,李世民的意见又与裴寂相左,他说:“不是这样的。兵贵神速,我们带着连胜的威势,安抚归附的人才,迅速西进,长安的人一定会很震惊,甚至来不及谋划就被我们拿下了。如果在坚固的河东城下浪费时间,长安会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迎击,攻城的时间一长,士兵们的士气必然低落,大事就不行了。况且关中有很多起义的势力还没有归属,不能不尽早地招揽啊。屈突通不过是个只会守城的家伙,不足为虑。”
老成持重的李渊没有象在霍邑一样首先认可老成持重的裴寂的意见,因为他从攻城战中看出了裴寂所看不出的东西——河东城不是短时间内能攻下的。
所以李渊下了决心,主力部队继续西进,留下一部分将士继续围困河东城。
事实证明,李渊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这座河东城直到三年后才从内部被攻克。试想一下,如果听从裴寂的建议先攻河东、再打长安,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估计长安都被别人攻下几百次了,疲敝的李渊军也早被人家灭了几百次了。
在西进长安之前,李渊还做了一件事,就是采纳部下们的建议自己提拔自己承担全国最高的武官职务太尉。当了更高的官,不仅增加了可以封赏的官爵,而且可以给手下提拔更高的职务,对于李渊和他的手下而言,这是双赢的事情,而且几乎不消耗任何成本,所以李渊欣然应允了部下的请求。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21 08: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四、幸运的刘文静
九月十二,李渊率领主力部队渡过了黄河,进逼关中。九月十六日,到达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这里的长春宫也是杨广修建的行宫,李渊就在这里驻扎了下来,此时关中人士前来投效的就像赶集的一样拥挤,李太尉的票房号召力简直太强了!毫无疑问,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是来浑水摸鱼捞官坐的,因为地球人都知道从李渊这儿弄个一官半职简直比踩死个蚂蚁还轻松。
在这些人当中也不可避免地夹杂了一些真正的人才,于志宁、颜师古和长孙无忌就是这些人才中的佼佼者。颜师古是著名的《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的孙子,他和于志宁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放到今天,估计也是著名的网络作家。长孙无忌的来头就更大了,他是李世民的内弟,而且很有一些才略。
对于这三个人,李渊都安排了较高的职务,于志宁为记室,也就是机要秘书;颜师古为朝散大夫,是个从五品的散官;长孙无忌为渭北行军典签,负责即将去平定渭北的李世民部的文书工作。
九月十八日,李渊派遣世子李建成、司马刘文静率领王长谐等左三军共数万人驻扎在永丰仓,扼守潼关,负责抵御东边过来的敌军,窦轨等人受其节制。同时派出敦煌公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右三军共数万人去平定渭北地区,殷开山等人受其节制。
屈突通得知李渊西进的消息之后,命令鹰扬郎将尧君素代理自己河东通守的职务坚守河东城,自己带领数万精兵自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出蓝田(今陕西兰田)回救长安。屈突通在潼关(今潼关东北黄河南岸)附近,被刘文静部阻遏,无法继续前进。
这时刘纲率领的隋军负责防守潼关,驻扎在都尉南城,屈突通想去合兵一处,哪料到王长谐竟然先带兵突袭杀了刘纲,占领了都尉南城,屈突通只好退保都尉北城。
面对善守的屈突通,刘文静当然不会去攻城。而不善野战的屈突通离开了城池威力大减,与刘文静相持了一个多月也没能向西一步。
在这里相持跟在河东相持不同,在河东相持,屈突通不急,能够拖住李渊军就是成功;但在这里,刘文静部身后就是永丰仓,有的是粮食吃,而且一旦李渊攻下长安,肯定会重兵围剿屈突通不说,失去了杨侑,屈突通就是彻底的失败。
急于西进的屈突通再次选择了夜袭,夜袭的将领再次选中了桑显和。桑显和也的确是员猛将,很快他的军队就攻下了刘文静部的三个营栅中的两个,只有刘文静亲自防守的一个栅营久攻不下。面对最后一个营栅,桑显和的军队显示除了高昂的斗志和超强的攻击力。在桑显和猛烈的攻击下,李渊军有数千人战死,刘文静本人也被流矢射伤了,可以说此时李渊军的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然而就在此时,桑显和犯了一个错误:他看到将士们都很疲惫,就下令停止进攻,就地开饭。
根据桑将军的这一决策,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是他没有下过围棋,二是他没有读过《曹刿论战》,三是他没认真学习毛主席诗词。
下围棋最忌“缓手”;《曹刿论战》告诉我们“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而毛主席诗词里有句话说得就更明白了,“宜将剩勇追穷寇”,就是不要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刘文静同志是幸运的,他的对手桑显和同志没有一鼓作气,结果下出了一个大缓手,让他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刘文静抓住战机,派兵重新立起营栅,同时派出数百名轻骑兵迂回到桑显和军背后。轻骑兵从背后攻击桑显和军的时候,三个营栅的兵一起呐喊而出前后夹击隋军。事实证明吃饱了饭的军队未必比饿着肚子的军队更有战斗力,吃饱了肚子的桑显和军就被此前在自己饿着肚子时打得落花流水的李渊军狠揍了一顿,结果是全军覆没,只有桑显和带着几个人逃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刘文静与屈突通对峙期间,李渊让吕绍宗率兵进攻河东,结果没能成功。看来尧君素还真不是吃素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22 14: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五、超级女生李MM
李渊西渡黄河之后,不仅等到了很多人才,还等到了三位亲人的使者。换作的平常人,十有八九是看亲友们混得不错派使者来捞点好处的,可李渊的这三位亲人很不平常,他们分别派使者来居然都是来送大礼的。
对于李渊来说,一般的金银珠宝、古玩玉器是算不上什么大礼的。胸怀天下的人只需要两种礼物:人才和民心。
这三位亲人送来的礼物都是人才,而且加起来共有近十万人才。当然这些人才的才能并不是治理国家、运筹帷幄,也不是吟诗作赋,他们的才能是打仗。通俗一点儿说,这三位亲人给李渊送来的厚礼是十万大军!十万大军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份分量极重的礼物。
这三位亲人分别是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大女儿李氏、另一个女儿的丈夫段纶。这个李氏就是我们前文提到过的柴绍之妻、后来的平阳公主,由于她没有名字流传下来,一般的史书称她为李氏或是柴氏妇(姓柴的某个人的老婆)。在今天男女平等意识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再使用“柴氏妇”、“柴绍妻”这类歧视性的称呼了,在她成为平阳公主之前,还是按照现在的流行称呼暂且称她为李MM吧。
李神通是个很厉害的人,当初李渊起兵的时候,李神通不等官府来抓他,自己就带着家人从长安一溜烟逃到了鄠县(今陕西户县)的山里去了,然后联络长安的豪杰史万宝等人起兵响应李渊。
段纶是曾任隋朝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的段文振的儿子,他娶了李渊的另一个女儿。你问李渊的这个女儿叫什么名字?呵呵,你还真是问对人了,告诉你吧,根据那个时代对女性的称呼,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李渊这个女儿叫李氏或段氏妇或段纶妻。这个叫李氏或段氏妇或段纶妻的女性是李建成、李世民他们同父异母的妹妹。李渊起兵之后,段纶跑到他父亲曾经任职过的蓝田起事,很快也发展壮大成为了一支上万人的队伍。
要说三个人中最有才的,还是李MM。当初柴绍在李准备从长安向太原逃跑之前,就和李MM商量:“你父亲马上就要举兵了,我们两个如果一起走目标太大,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留在这里则是死路一条,该怎么办呢?”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从踢皮球的水平来看,小柴也不比他的泰山大人差多少。
李MM却不象父亲或是丈夫一样滑头,她说:“您快走吧,我一个女人想脱身还是很容易的,我自己来想办法。”女中豪杰,就是这么爽快!
等柴绍走后,李MM回到他们在鄠县的庄园,以丰厚的家财招揽人们加入她的队伍,组建了数百人的队伍,按照“将在谋,兵在勇,治军在严”的带兵道理,对部队进行严格的训练。当时西域商人何潘仁在司竹(今西安市周至县附近)聚众起事,手里有几万人,李MM派她家的奴仆马三宝联络何潘仁,靠着李渊的名望和威势,结果还真成功了。随后,李MM与李神通、何潘仁联合进攻鄠县,很快攻占了鄠县县城。
这时候,李密的堂叔李仲文因为李密而官方通缉,也纠集了一帮人在这一带占山为王,李MM又派出了她的“外交大臣”马三宝区劝降,结果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全部表示愿意接受她的领导。
官方多次派兵围剿,都被李MM打败了。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李MM又相继占领了盩厔、武功、始平。这时,她的军队已经有了七万多人,比起李渊的大军来说,在数量上也不吃亏。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李MM就迅速地完成了从一个家庭主妇到杰出女统帅的转型,而且靠着雄厚的财力支持、良好的家庭背景和自身魅力赢得了七万多铁杆粉丝,如果她的艰辛历程能被湖南卫视全程电视转播的话,我相信她粉丝会更多,说不准还会成为当年的超级女生冠军呢。
得知这三位亲人的情况之后,李渊大喜,立即封李神通为从一品的光禄大夫,封李神通的儿子道彦为五品的朝请大夫,封段纶为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至于超级女生李MM,鉴于当时的社会风俗,李渊也不好给她封什么官职,只是作出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决策,就是让柴绍带着数百名骑兵去迎接李MM。
不知道出身将门、自幼以勇猛侠义著称的柴绍见到李MM带着七万大军的英姿时会作何感想,也许他会有那么一丝羡慕。不用羡慕,柴绍,不久你就会有属于你自己的功业。
看到李神通、段纶他们都得到了高官,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关中地区其他的起义军也都纷纷向李渊请降,李渊也不嫌麻烦,就让温大雅、陈叔达、颜师古这些笔杆子分别写信慰劳他们。重要的是,随信送去的还有给他们封官晋爵的委任状,同时要求他们驻扎在原地,作为敦煌公的部属随时等待敦煌公李世民的命令。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24 08: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六、在渭北的收获
就在李建成、刘文静的左三军苦战屈突通的时候,李世民和他的右三军也没闲着,他们对渭北地区的割据势力进行了平定。跟以往一样,李渊军对这些割据势力是能拉的就拉,实在拉不过来的就打。
在李渊的声望和李渊军的威势双重因素作用之下,李世民所到之处,知识分子、老百姓和割据势力纷纷归附。李二公子也不客气,不仅全部收编了所有投诚的割据势力,而且从中挑选出人才,把他们跟从知识分子中挑选的精英们一起充当了敦煌公办公室的高管。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渭北地区众多的割据势力当中也有不服气的,少数民族同胞刘鹞子就是为数不多的不服气者之一。不过,他那点儿乌合之众哪是李渊军的对手,要知道这李渊军中有一部分是经过霍邑、河东两场血战洗礼过的。所以结局只有一个,刘鹞子在泾阳(今陕西泾阳县)被击败了,他的部下也都成了敦煌公李世民的部下。这时,右三军的将士已经达到了九万人之多。
九月二十一日,李MM率领一万多名精兵在华阴县渭水北岸与右三军胜利会师。李MM与柴绍分别建立自己的管理机构,独立统领自己的军队,人们将她的队伍称为“娘子军”。
军力的增强固然令年轻的李世民高兴,但最令他高兴的不是拥有了十万大军,而是得到了一个人才。
这个人才与一般的人才大不相同,其实这一类人才通常还有另一个称呼——天才!他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长大后更是博览群书,写得一手漂亮的草书和隶书,写文章更是他的强项。
他在少年时就非常惊人地预见了当时在杨坚统治下强盛一时的大隋的走向。在很多名士、高官都认为繁荣的大隋帝国将要传承很长时间的时候,这个少年却偷偷地告诉父亲说:“杨坚并没有建立什么功业,只是靠着愚民政策维持统治。他没有为后代的统治做好打算,结果导致儿子们之间为了继承权互相倾轧,后宫和亲王们比着奢侈淫逸,最后肯定会出现骨肉相残的事情,这样以来家国就很难保全了。现在社会虽然安定和谐,但大隋的衰亡已经为期不远了。”
在杨广时代,很多人都说大隋会衰亡,但是在杨坚时代,除了这个少年之外,估计没谁这么想,更没谁会这么说。
这个少年的父亲也是个饱学之士,还当过泾阳县令,也算是个正处级干部了,而且出身累世官宦之家,不能说没有一点政治洞察力,可是这个少年的这番话却是他从来没有想到的,父亲被震惊了,被少年的推理和判断能力震惊了。
等到十八岁时,少年已经成长为了青年。这个青年因为他的才学被当地政府推举为进士,被授予了羽骑尉的爵位,也算是个从九品的散官了。当时的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人事部副部长)高孝基以看人准确无误著称,他见到这个青年之后就曾对杨广的重臣裴矩说:“我见过的人才已经很多了,可是从来没见过象这个年轻人这么不凡的。他以后必成伟器,可惜我是看不到他立下不世功勋的那一天了。”
后来,青年变成了中年,官职也从羽骑尉这样的散官升为了稍高一级的隰城(今属山西省汾阳市)尉,官虽然不大,好歹是个副县级的实职,在隰城算是个大人物了。如果是一般人,能在一个县城里面出人头地也就安心了,可这个中年不是一般人。
不过,尽管他有经国济世的能力和兼善天下的抱负,他也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需要机会。
现在,他的机会来了,因为李世民到了渭北。
听说李世民来了,他立即骑着马赶到了敦煌公的驻地求见,温大雅的弟弟兼温大有的哥哥温彦博也向李世民极力推荐他,所以此时求贤若渴的李世民毫不犹豫地接见了他。结果,四十八岁的他和十八岁的李世民一见如故,越谈越投机,当天他就被李世民任命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实质上就是李世民的秘书长兼参谋长,也就是首席智囊。
他也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为知己者死”的优良传统,为李世民尽心竭力地服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当打了胜仗,别人都在搜罗金银财宝、古玩字画,他却在替李世民招揽人才。每当看到智商高或是武力强的人,他都全力接纳,让他们为李世民卖命。
后来,他被李世民称为兴汉第一功臣萧何一样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姓名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春秋战国三国1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1
编号 163832
注册 2007-5-24


发表于 2007-5-24 19: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房玄龄!
楼主写得非常好,希望继续加油,能看到更多关于这方面的好帖子。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ryanxu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0
编号 46913
注册 2005-8-27


发表于 2007-5-26 01: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春秋战国三国1 于 2007-5-24 19:06 发表
房玄龄!
楼主写得非常好,希望继续加油,能看到更多关于这方面的好帖子。

是李卫公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29 17: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七、攻克长安
可能有很多人都猜出了这位能与萧何相提并论的人是谁。不错,他就是房玄龄,但他的姓名却是房乔,姓房名乔,玄龄是他的字。
房玄龄是个有本事的人,同时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关于他的事迹,以后还会有很多。现在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另一个有故事的人,他的名字叫刘弘基。
刘弘基这个人前面已经秀过两次了:第一次是在李渊起事时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募兵并参加了抓捕高君雅、王威的行动,第二次是在霍邑城下力斩宋老生。
就在作为左统军的王长谐随同李建成、刘文静血战屈突通的时候,作为右统军的刘弘基在干什么呢?
在随李世民收服了渭北的割据势力、击败了刘鹞子之后,刘弘基奉命与李世民兵分两路,和殷开山一起进攻扶风(今陕西岐州一带)。刘弘基、殷开山占据扶风之后,军队也有了六万人之多。这时,他们率军向南渡过渭水,在长安的老城区驻扎,直接威胁隋都长安(当时叫大兴)。
驻扎在长安老城之后,刘弘基并没有傻坐在那里等待李渊的主力部队。他命令士兵在金光门操练,展示军威。驻守长安的隋军长期以精兵强将自居,哪能看得下去别人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隋军出城来战,刘弘基率军迎击,生擒了一千多人并获马数百匹。刘弘基也因此在后来被推为攻克长安第一功。
刘弘基、殷开山的小试牛刀揭开了长安攻坚战的序幕。
此时李世民率兵来到了司竹,收编了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的部队。在阿城驻扎时,敦煌公直接统率的部队已经达到了十三万人。可以说,李世民已经完全控制了渭北地区,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李渊布置的各项任务。所以,李世民派遣使者去见李渊,要求李太尉同意自己赶赴长安,去参加起事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战。
这次,不需要李二公子再祭出号啕大哭的法宝,李渊就同意了他的请求。李渊说:“屈突通已经被挡在了东边,他不足为虑了!”就命令李建成从驻守永丰仓的军队中挑选精锐开赴长乐宫,让李世民带着新收编的杂牌部队驻守长安老城区,随时待命。
看到李家父子的大军已经对长安形成了合围之势,延安、上郡(今陕西富县一带)、雕阴(今陕西绥德一带)等地也相继请降。李渊在一路引军西进的过程中坚持了以德服人的原则,路过的所有皇家行宫、园林全部勒令关门大吉,让里面的宫女回家与亲人团聚。
十月四日,李渊军进至灞上,驻扎在长安城春明门的西北,与李建成和李世民各自率领的总共二十多万大军会合。
李渊下令各军驻扎在军营壁垒里,不准进入村居侵犯老百姓。同时,多次派遣使者到城下向刑部尚书领京兆内史(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兼北京市市长)卫文升等说明,他的义军到这里是来“尊隋”的,希望城内的人打开城门、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进城。结果当然是没人理他。
其实,不理他的人不是卫文升,因为年迈体弱的卫文升在听说李渊大军杀奔长安的时候已经吓病了(忧惧成疾),从此再也没有过问过政事。只有左翊卫将军阴世师跟京兆郡丞(相当于北京市副市长)骨仪打着杨侑的旗号抵御李渊军。而且,阴世师和骨仪使出了非常阴损也是非常无聊的一招:挖了李渊家的祖坟。
十月十七日,李渊命令各部围城。十月三十日,李渊发出了总攻的命令,并严令破城后不准侵犯杨广家的宗庙和杨侑、皇室成员,违者诛三族(父族、母族、妻族)。李渊的二十多万大军开始了长安攻坚战。
作为隋朝的都城,长安是很坚固的,兵员也是很充足的,象在霍邑和绛郡那样一鼓作气拿下城池的一幕已经不可能再现,李渊军陷入了苦战,刚刚归附李渊不久的青年将领孙华在战斗中被流矢射死。
但守城的毕竟不是屈突通,也不是尧君素,而且李渊的军队经过战火洗礼和迅速壮大之后也是今非昔比,士气旺盛的李渊军终于在十一月九日这天攻破了长安城,最先登上城头的是李建成手下的军头(一支部队的领兵官,为统军的下属)雷永吉。
长安城攻破后,代王杨侑在东宫,身边的随从人员全都跑了,只有侍读姚思廉在身边陪侍。李渊军的军士们想登上殿,姚思廉厉声喝斥道:“唐国公举义起兵,匡扶帝室,你们不得无礼!”军士们都很惊愕,站在庭下不敢乱动了。李渊入城后第一时间赶到东宫,将杨侑迁居到大兴殿,让姚思廉扶着杨侑走到顺阳阁下,姚思廉哭着行礼之后才离开。李渊回到长乐宫居住,与长安城的老百姓约法十二条,把杨广统治时期的制度悉数废除。
长安,李渊又回来了!而且他再也不会离开这儿了,他和他的后代们将在这里建立一个强盛的王朝。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自称天才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4
编号 42836
注册 2005-7-11


发表于 2007-5-30 14: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新篇章,先睹为快。
提个小疑问“四十八岁的他和十八岁的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比李世民大30岁么?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31 08: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自称天才 于 2007-5-30 14:59 发表
最新篇章,先睹为快。
提个小疑问“四十八岁的他和十八岁的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比李世民大30岁么?

是的,太原起兵时李世民很年轻,所以很多大臣都比他大得多,象房玄龄、李靖、屈突通差不多和李渊是同时代的。

又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自己可能弄错了,两人的年龄差距应该是20岁

[ 本帖最后由 凝望云涛 于 2007-6-1 10:26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5-31 09: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八、命悬一线的李靖
十一月十一日,李渊命令李建成以贪婪残暴、抗拒义军的罪名将阴世师和骨仪等十余人斩首,其余人等一概不予追究责任——除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李靖李药师
此时的李靖既不象《封神演义》中陈塘关那个迂腐怯懦的总兵,也不象风尘三侠中那个来去自如的白衣书生,他现在的官衔是马邑郡丞,也就是马邑郡的第二号首长,年龄也已经四十五周岁了。
李靖也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韩擒虎每次与李靖谈兵法时候,都认为他的观点很正确,经常感叹说:“可以跟我谈兵法的,只有这小子。”李靖还有个兄长李药王,曾经因军功被封为大将军。
作为高干子弟,李靖在十五岁时就当上了长安县功曹,相当于县人事局长(高干子弟在起跑线上就赢了一大截)。二十岁时,出任汲县令,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正处级干部,后来又当过安阳和三原的县令,每次绩效考核都是第一等(考绩连最)。二十五岁时调任殿内直长,正七品,负责皇室宫廷的一些日常事务。二十九岁时升职为驾部员外郎,从六品,负责管理全国的马匹、车辆。当时的重臣尚书左仆射(实际就是宰相)杨素和吏部尚书牛弘都很赏识他,杨素曾经拍着自己的坐床对李靖说:“你早晚会坐到这个位子上。”在杨坚统治末年,李靖被调任为马邑郡丞,当时王仁恭是马邑太守。
在李渊起兵之前不久,李靖觉察出了李渊反隋的意图,作为一个深谙兵法的隋朝官员,他没有象王威、高君雅一样直接想除掉李渊,当然他也没有这么干的权力和实力,于是他选择了告密。
告一个既是皇亲国戚、又是封疆大吏的人谋反并不是一件小事,一般的官员就算知道了估计也不会采取什么措施,所以李靖选择了到江都去告密。因为杨广和他的绝大部分重臣都在江都。
正是这个告密的决定,使得刘武周杀害王仁恭起兵造反时李靖不在现场,要不然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很可能会有不小的变化。也许刘武周会被李靖灭掉,就少了一个重要的割据势力;也许李靖会跟刘武周一起造反,李渊父子面临一个可怕的对手,唐朝很可能统一不了中原;也有可能,刘武周在杀害王仁恭时顺便把李靖也解决了,也就没有了李靖以后的丰功伟业,更不会有以后的《唐李问对》。
但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李靖终究还是告密去了,而且错过了目睹刘武周起兵的机会。
由于天下大乱,到江都的路被众多的割据势力隔断了,于是李靖故意将自己弄进监狱,希望通过司法系统将自己送到江都。哪知道,还没等他离开,李渊就已经占领了长安。其实李靖这时告不告李渊谋反并不重要了,因为天下人都知道李渊已经谋反了。
当得知老下属李靖就在长安时,李渊下令把他带到自己面前来。
“你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会被关在长安的监狱里?”面对这位一直不太听话的部下,李渊问道。
面对长安城实际的统治者,李靖坚持了“诚信为本”的原则,回答到:“我并没犯罪,只是想去江都告发你谋反。”
什么?要去告我谋反?!你就到阎王爷那儿告去吧!李渊动了杀机,命令手下立即把李靖推出去砍了。
面对李渊的屠刀,李靖展示了他热爱生命的一面(难道真象某广告所说“男人都有两面”?),大喊道:“您兴起义兵,目的是平定天下,难道要因为私人恩怨杀壮士吗!”
杀的就是你!李渊丝毫不为所动。
但有个比李渊更为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人坐不住了,他就是李世民。李世民也一再向李渊求情,恳求他放了李靖。
终于,李太尉大人的怒气消了一点儿,同意不杀李靖了。
接着,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李靖被李世民召入了敦煌公办公室。
大难不死的李靖因祸得福,被李世民所赏识,正是李世民让年逾四十还只是一名副厅级干部的李靖有了用武之地,而且高速向宰相的位子挺进,更为重要的是让李靖有机会留下了著名的《唐李问对》。要不然,不止是九泉之下的韩擒虎、杨素和牛弘会对李靖很失望,恐怕中华民族的军事宝典《武经七书》就要改名叫《武经六书》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6-1 08: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九、废立是有好处地
占领了隋都长安,控制了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可以说李渊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了。但阶段性目标毕竟是阶段性目标,代替不了最终的理想。为了实现平生的夙愿,李渊决不能到此为止,接下来的关键一步是理顺管理体系,理顺管理体系的第一步是要行废立之事,废掉杨广、另立新君。
其实李渊这次废是假、立是真,想想人家杨广表弟远在江都,你拿什么去废人家啊,不过眼前的杨侑在李渊自己手里控制着,把他立为皇帝倒是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于杨广表弟,李渊就没有心情理他了。隔着不计其数的大小割据势力,表哥要废表弟虽然是白日说梦,表弟要想找表哥的麻烦也是鞭长莫及。
十一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个黄道吉日,李渊准备好了所有一切,在他的一手操办下,十三岁的杨侑在天兴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同时把年号更改为义宁,这样一来杨广就成为了太上皇。
杨侑当上了皇帝,掌控着皇帝的李渊当然不能再当太尉了,太尉虽然已经是最高级别的武官了,但还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真正称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只有一个人——宰相。
宰相是我们对首辅的通俗称呼,其实很多朝代的首辅并不叫宰相,隋朝的首辅也不叫宰相,而是叫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是副宰相。由于尚书令掌管着整个尚书省,又是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的上级,权力实在太大,皇帝一般是不设尚书令的,这样尚书左仆射就主持工作了,就是宰相了。
李渊他老人家肯定是不愿意干尚书左仆射的,明明是副宰相却要干宰相的事,每个月少拿一级工资就不说了,副职主持工作在皇帝面前是很难伸开腰的!
其实就是李渊愿意当尚书左仆射他也当不上,因为他还有一大批手下等着升官呢。领导的官升得越大,自己提升的空间也就越大,只要不是傻瓜,想必都懂这个道理。所以李渊的官衔最大化才符合他那帮手下的根本利益。
就这样,十一月十七日,李渊从长乐宫来到长安城,被杨侑(其实是李渊自己)晋升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
这么一长串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所谓假黄钺并非是说黄钺是假的,而是说可以借用黄钺来作为自己的仪仗。向谁借用呢?向皇帝借用,因为黄钺原本是皇帝专用的仪仗,就是用黄金镀了一层的斧状刑具,可以斩杀一般官员。假黄钺只有非一般重臣才有资格。哪天要是在大街上看到有人手里拿着镀了黄金的斧子,大家还是躲远一点儿好,那些可都是杀人不偿命的主啊。
使持节,就是可以使用皇帝的节杖,皇帝的节杖是代表皇帝的,所以使持节也就是说他可以代表皇帝。
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就容易理解了,就是全国的最高军事统帅,所有军队归他管,皇帝就没事儿一边凉快去吧。
尚书令,前面说过了,就是首辅,和大丞相一样,负责管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等等一切事务。
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这一长串词的意思实质上就是——天下统统归我管,不算皇帝我最大。其实算上皇帝,他照样最大。看来行废立之事的好处还是非常大地。
除此之外,李渊的封爵还由唐国公晋升为唐王,丞相府就设在了皇宫内的武德殿,白天在虔化门办公。就差没把皇帝撵出皇宫去了。
这还不算,十一月十九日,杨侑又颁布诏书,命令今后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事务,无论大小一切由丞相府管理;全国的文武官员,无论大小都由丞相府管理。皇帝干什么呢?皇帝只管大事情,比如说祭祀啊、接见外宾啊之类的(唯郊祀天地,四时禘礻合奏闻)。
雪中送炭的人少,锦上添花的人多。很快,榆林、灵武、平凉、安定等郡就派人向李渊表示愿意接受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的英明领导了。
李渊的级别上去了,手下一帮人也不能亏待啊。老朋友裴寂被任命为丞相府长史,刘文静被任命为丞相府司马,窦威被任命为司录参军负责礼仪的设定。至于李丞相的三个最能干的儿子,李建成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唐王世子,也就是唐王的法定接班人;李世民被封为京兆尹,是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最高地方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委书记,爵位也由敦煌郡公升为了秦国公;李元吉被封为了齐国公。
那些把脑袋别在腰带上跟随李渊父子的人可不都是光升官就能打发的,很多人除了升官还要发财。所以李渊除了给他们封官之外,还要给有功之人一些实惠,那年头不认什么股权和有价证券之类的东西,只认金银珠宝和布帛,二十几万人的封赏一发下去,有功之人是富了,可国库被掏空了,中央财政没钱了。
怎么办?原来的晋阳乡长、现在的右光禄大夫刘世龙有办法。他向李渊建议说:现在我们好几万人的军队驻扎在京城,吃饭取暖都需要大量的木材,所以现在木材很贵、布帛很便宜。如果把各条大街上和皇家园林中的树砍掉来换布帛,估计能换几十万匹。
高!刘世龙的主意实在是高!就是林业部门难免有点意见:树木是给林业部门砍来卖的,什么时候轮到你们了?!
林业部门虽然厉害,但李大丞相更厉害。所以李渊采纳了刘世龙的意见之后,国库空虚的问题还真得到了解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方未明
(传说中的大侠)

潇湘侯监造使中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2
功绩 419
帖子 4933
编号 119
注册 2005-5-26
来自 杭州
家族 古墓派


没想到云涛跑这里还了,前段时间看《贞观长歌》,看了后一部分,虽然拍得不算非常好,对历史还是隐隐的很有感觉
现在正好看一下你的文章,先遛了,上班怕被抓,晚上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6-2 15: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狂兄和水镜兄也来了,多多指教啊
二十、萧铣的崛起
占领了长安、当上了宰相、控制了皇帝,看起来李渊好象已经离一统天下的目标不远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此时具有很强实力的皇帝候选人还有不少,除了窦建德、李密、薛举、刘武周、罗艺、杜伏威、林士弘、李轨之外,又有一个牛人加入到了皇帝宝座的竞争当中。这个人就是萧铣。
就在李渊率兵进攻长安期间,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军官董景珍、雷世猛、郑文秀等人看到老杨家快不行了,也想起兵造反在乱世中捞点油水。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推举董景珍当领袖,只有董景珍本人不同意,他说:“我没有显赫的家世,人们不会服我。罗川令萧铣是梁武帝萧衍的后代,宽厚仁慈,度量很大,最好能推举他当领袖,这样才最符合民意。”
于是,他们派人与萧铣取得了联络。
萧铣是梁宣帝的曾孙,却很不得志,因为他出生的时候两超早就被灭了,而且他自幼丧父,靠着替人抄书才能混口饭吃,后来因为堂叔萧瑀的姐姐当了杨广的皇后才勉强被封为罗川令这样的芝麻官。
作为皇帝的后裔,绝大部分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象萧瑀一样无意富贵的只是凤毛麟角,萧铣显然和萧瑀不是同一种人。所以,当董景珍等人的使者把拥立自己的消息带来时,萧铣非常高兴。
光复祖先的基业有望了!萧铣立即给董景珍等人写了回信,信上是这么说的:当年隋朝贪得无厌,侵吞我祖先的土地,毁坏祖先的宗庙,这些事情我一直痛心疾首,从来没忘过报仇雪耻的事。现在上天拍你们来帮助我完成光复大业,我将集合人才做你们企盼的事业!
当天,萧铣就以讨伐盗贼的名义招募到了几千人。
也巧了,萧铣刚打着讨伐盗贼的名义招募到了几千人,颍川的割据势力首领沈柳生就带着手下杀向了罗川。罗川是一个县,刚刚招募的士兵才有几千人,而且还没来得及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哪里是沈柳生的对手,所以萧铣顺理成章地战败了。
有些时候战败了并不可怕,反而会促成一些好事。
萧铣战败后对手下们说:“现在天下都反叛了,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给你们交个底,巴陵的英雄豪杰们想拥戴我当领袖起兵。如果答应了他们来号令江南地区,可以光复梁朝,拿这一点来召沈柳生,他也应该会归附。”
一听到不用再跟自己根本打不赢的沈柳生拼命,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开国功臣,手下们都很高兴,一致同意萧铣的造反计划。当天,萧铣自称为梁公,制服和旗帜也不用隋朝的那一套了,统统改成梁朝原来的。
沈柳生的势力虽然远远大过萧铣,可是他自己也明白,象自己这样的势力,别说李渊、窦建德、李密他们了,就是随便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就能把自己给灭了,眼下萧铣出身高贵、很有名望,不如跟着他干算了。
结果,沈柳生象萧铣预测的一样,率领部队归附了萧铣,萧铣立马封沈柳生为车骑大将军。这一点萧铣和李渊是很相似的,对于不花成本的封官许愿向来不手软。
董景珍没有说错,萧铣的票房号召力果然很强,起兵刚刚五天,四面八方来投靠的人就有了好几万。
罗川城太小,而且不够坚固,显然不是屯兵的好地方。萧铣就带着他的兵马赶往巴陵去了。
得知萧铣来了,董景珍赶紧让徐德基带着巴陵郡的数百名豪杰壮士出城迎接。哪知道徐德基还没见到萧铣,就被沈柳生动起了歪脑筋。
沈柳生跟他的心腹商量说:“是我先拥戴梁公的,功劳应该排在第一。现在巴陵这些人地位高、军队多,如果进城,职位就要处在他们下面。不如把徐德基杀了,然后把他们的首领作为人质,挟持着梁公拿下巴陵城,这样就没有人能压得住我了。”
显然,沈柳生是个野心家,他的目的不是成为开国功臣,而是要成为权臣,甚至还可能最终取代萧铣。但是,他错了,不过不是错在野心太大,而是错在与野心比起来能力实在太差。
野心家沈大将军自己是意识不到自己能力差的,所以他按照既定的计划杀了徐德基,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萧铣。萧铣听说之后大惊失色,说:“我们起兵的目的是拨乱反正,你们却忽然自相残杀了起来,我不能当你们的首领了。”说完,就像军营之外走去。
这一下可把沈柳生的计划打乱了,他千算万算,就是算不到萧铣这个看起来那么文弱的人居然敢这么硬气,说走就走,一点都不顾自己的感受。
怎么办?一个难题摆在了沈柳生面前。
把萧铣杀了?那是肯定行不通的。杀了萧铣,别说巴陵郡的精兵强将会把自己撕成碎片,只怕从罗川带来的几万人马也不会放过自己。
让萧铣走?估计效果和杀了他没太大区别。
沈柳生无奈之下选择了屈服。他趴在地上向萧铣请罪,终于得到了“原谅”。萧铣对他批评教育了一番就放过了他,而且让他继续当他的车骑大将军。
我不收拾你,有人会收拾你。
接着,在董景珍等人的接应下,萧铣带着他的部队进入了巴陵城。沈柳生也真有胆量,刚杀了徐德基,居然也跟着进城了。
这个时候,董景珍说话了,他向萧铣进言说:“徐德基是推举梁公起事的功臣,沈柳生却无缘无故地擅自杀了他,不杀了沈柳生,您将来怎么发号施令!何况沈柳生是土匪出身,现在虽然加入了义军,凶狠悖逆的性格却一点儿也没改,在一座城池里相处久了,一定会发生变故的。现在不杀了他,将来一定后悔莫及!”
董景珍说的很有道理,而且萧铣对沈柳生也没有多少好感。谁会对想拿自己当傀儡的人好感呢?
更重要的一点是,董景珍代表了巴陵城本土人士的利益,萧铣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自己早就不爽的人去让全巴陵城的人都不高兴。
所以,萧铣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于是,董景珍逮捕了沈柳生,把他杀了,沈柳生的党徒们全部作鸟兽散了。
可怜的徐德基大仇得报,愚蠢的沈柳生为他的野心付出了惨痛代价。
十月初九,萧铣在巴陵城南筑起高台祭天,自称梁王,年号鸣凤。从此,江南崛起了一个新的政治、军事力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6-4 1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李密火并翟让
十月十五日,也就是萧铣称王之后的第六天,一直在与瓦岗军对峙的王世充采取了重大的军事行动。他率军连夜渡过洛水,在黑石设立营垒。第二天让一部分军队守营,以免后路被切断,王世充自己率领精兵来到洛水北岸列阵。李密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率兵前来迎击,结果瓦岗军大败,瓦岗军的重要谋士柴孝和落水溺死,李密率领精锐骑兵渡河来到洛水南岸,其他的将士向东来到月城,王世充的追军包围了月城。
王世充知道,此时只要把月城的敌军歼灭,瓦岗军将会元气大伤。就像下围棋一样,只要屠掉对方一条大龙,这局棋十有八九就会拿下。
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人,而且还经过了多次战争的磨砺,李密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决不能让王世充把自己的大龙屠掉。
但是怎么才能不让对方屠自己的大龙呢?李密有办法。那就是屠对方的大龙!按照兵法上说,就是围魏救赵之计。
李密率领战败后跟随着他的那部分精锐骑兵直奔黑石而去。拿下黑石,王世充的不仅退路被断,而且粮草补给也将失去渠道。李密这招果然厉害。
也许是王世充把精兵悍将都带走攻击瓦岗军去了,留在黑石军营的将士面对瓦岗军显得底气很不足,居然连续燃起了六次烽火,向围困月城的王世充求援。
王世充只好放弃月城,回援黑石。这时候李密再度率领瓦岗军与王世充接战,结果胜负结果正好与上次相反:瓦岗军大胜,将士们带着两千多个敌军的首级凯旋回营。
在李密的带领下,瓦岗军虽然未能象李渊军一样直取长安,但是他们在与王世充等洛阳守军的交锋中占尽优势。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瓦岗军却发生了内讧。
和所有的内讧一样,贪婪和猜忌是罪魁祸首。
看到形势大好、前途无量,瓦岗军的首领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皇帝,翟让的一些亲友和下属开始有点不甘心了。部将王儒信劝翟让自己当大冢宰(百官之长,相当于宰相),管理所有的事务,把让给李密的权力夺回来。
翟让虽然文化不多,却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才干比不上李密,压根没听王儒信的馊主意。
翟让、翟让,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人家是个懂得谦让的人,说什么也不会干分裂革命的事儿的。
翟让的哥哥翟弘是个大老粗,而且脑子有点不太好使,这时候也跑过来添乱,他对翟让说:“兄弟,天子你可要自己当啊,怎么能让给别人呢!你要是不当,我可就当了啊!”翟让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也没怎么当回事儿,李密听说了却很恼火。
翟让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毕竟不是神仙,他也有不少缺点,比如贪财、鲁莽,其实真正要命的并不是这些缺点,而是权力,他一天不死,李密的权力就随时可能被他拿回去。最起码,李密是这样想的。
当时有个隋朝的官员崔世枢来投奔李密,却被翟让抓住关了起来。翟让的要求很简单:把你的金银细软全部交出来就行了,不给就动刑。
有一次,翟让喊元帅府记室(其实就是李密的秘书)邢义期赌博,邢义期因为去晚了,被翟让打了八十杖。
翟让还曾经向左长史(李密的秘书长)房彦藻说:“你上次攻破汝南,得到了不少金银财宝全部都给魏公(李密)了,一点儿都不给我!要知道魏公是我一手推立的,还不知道以后怎么样呢。”房彦藻很害怕,就告诉了李密。
李密经过与房彦藻、左司马郑颋等人谋划,决定请翟让喝酒。
十一月十一日,翟让应邀带着兄长翟弘、侄子翟摩侯到李密的哪里喝酒,李密与翟让、翟弘、裴仁基、郝孝德等人一起喝酒。翟让的心腹猛将单雄信、大将徐世勣等人站在身后护卫,房彦藻、郑颋来来回回地查看。
李密说:“今天我跟几位高官喝酒,不需要这么多人,只留下几个使唤的人就行了。”
李密的心腹们都离开了,翟让的心腹还都留在那里。
房彦藻说:“今天大家在一起是为了喝酒取乐,天这么冷,司徒(翟让的官衔)的随从人员也喝点酒、吃点饭吧。”
李密说:“一切听司徒安排。”
翟让想也不想,就说:“很好。”于是让随从人都出去喝酒吃饭去了,只有李密手下的蔡建德拿着刀站在一旁。
在开饭之前,李密拿出了一张很好的弓给翟让看,翟让刚刚把弓拉满,蔡建德从翟让身后砍了翟让一刀,翟让倒在了血泊中。
一个胸怀坦荡的领袖死于阴谋。一个关于权力的阴谋。
接着,翟弘、翟摩侯、王儒信都被杀了。徐世勣想跑,结果被守门的士兵砍伤了脖子,幸亏被王伯当及时制止。单雄信跪下来磕头哀求,李密没有杀他。
翟让其他的手下很震惊,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李密发挥了他的口才优势,他说:“我与各位一起兴起义兵,是为了除暴安良。司徒却独断专行、贪婪暴虐、凌辱同僚、对上无礼。现在只杀他一家人,请你们不要干涉。”
为了安抚翟让的手下,李密让人把徐世勣扶到自己的营帐里,亲手为他包扎伤口。听说翟让的部队想散伙,李密就让单雄信前去慰问,随后李密又独自一个人骑着马进入翟让的军营去稳定军心,让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别统领一部分原来属于翟让的部队,于是瓦岗军又恢复了安定。
王世充一直认为翟让和李密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嫌隙,希望能借他们火并的机会乘虚而入,却没料到李密如此轻松地就搞定了翟让,居然没引起瓦岗军势力的衰落。就在李密和他的心腹为除掉翟让、一统瓦岗军而庆祝的时候,洛阳城里的王世充长叹道:“李密聪明果断,以后成龙成蛇很难说啊!”
对于这次火并的后果,人们通常认为火并虽然没有明显削弱瓦岗军的实力,但是让瓦岗军的将领开始互相猜忌、离心离德,从而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但从当时的情形和瓦岗军以后的走势来看,李密火并翟让不仅没使瓦岗军实力削弱,反而结束了一支队伍、两个山头、各自为政的局面,增强了瓦岗军的战斗力,从而使瓦岗军在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时更具有战斗力。只是可惜了一个光明磊落的翟让。
显然,李密和沈柳生一样也是个野心家,但是李密的能力达到了跟野心匹配的程度,所以他成功了,而沈柳生失败了。所以,没有能力的人还是乖乖地在家里吃自己的青菜豆腐为妙。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望云涛

柳泉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677
帖子 1717
编号 42595
注册 2005-7-8
来自 魏武故乡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7-6-5 18: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二、一战薛家军
火并翟让之后,雄才大略的李密继续了他的扩张态势,招降了荥阳太守郇王杨庆,至此,除了梁郡之外黄河南岸全部成了李密的地盘。
而在北部,薛举的势力也逐渐发展壮大。薛举既不象李渊一样是皇亲国戚,也不象李密一样满腹经纶,但是他有自己的优势。
薛举的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武力强,二是财力厚,三是儿子猛。
薛举的武力有多强呢?凶悍善射,骁武绝伦。这个评价字数虽然不多,含金量却是相当地高。凶悍,说明了他的勇猛无畏;善射,就是说他的箭法好;骁武绝伦,就是说他的武艺高强、作风勇猛远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至于财力厚,那因为薛举家是世代富商,到了他这儿已经是“家产巨万”了。请注意,家财巨万并不是家财上万的意思,而是家财万万,也就是上亿了!就是靠着家财的雄厚,薛举得以结交了不少亡命之徒,而且混上了金城府(今兰州)校尉的官职,为起兵造反奠定了基础。
薛举的儿子猛那是有名的。他的大儿子薛仁杲(一说薛仁果,不过鉴于仁果这个名字太土,还是暂且称他为仁杲吧),力大无穷,也非常善于骑射,号称“万人敌”。不过,千万别以为薛仁杲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他还是很有谋略的。薛举对他这个酷似自己的长子的勇武智略也是很满意的,当然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薛仁杲的残暴。薛举每打下一个地方都要杀不少人,并将这些人的妻子、女儿统统收编。对不服从自己的人,各种酷刑运用得推陈出新。薛举经常告诫他说:“汝智略纵横,足办我家事,而伤于苛虐,与物无恩,终当覆我宗社。”意思就是:你的智谋韬略足以继承大业,但是待人过于苛刻残暴,不懂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早晚会连累我们宗族覆灭的。尽管薛仁杲有很大的缺点,但不可否认,他的勇武和谋略还是很厉害的,要评选隋末唐初的十大杰出青年的话,他肯定是一个。
靠着三大优势,薛举在与相邻的造反势力李轨不停缠斗的同时,仍然得以迅速向东发展。在薛仁杲攻克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之后,号称秦帝的薛举就把都城从金城迁到了秦州,避开了李轨的锋芒。
随后,薛举又让薛仁杲率领主力部队攻打扶风。
扶风一带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造反势力,首领是李弘芝,二号人物是唐弼,他们的军队有十万人左右。薛仁杲的军队开拔到扶风的时候,唐弼率军在汧源(今甘肃陇县)摆出了抵抗的姿态。
面对这个实力不弱的势力,薛仁杲并没有依仗他超凡的武力和精锐的军队贸然出击,而是动用了智谋。薛仁杲派出使者招降唐弼,许以高官重权。不知道是看中了薛家父子更有前途,还是早已对李弘芝心怀不满,唐弼还真被使者说服了,于是他杀了李弘芝,向薛仁杲请降。
但薛仁杲就是薛仁杲,他可能从来都不知道“仁慈”和“诚信”是什么意思,居然乘唐弼不备时发动了突然袭击,然后收编了唐弼的军队。
可怜的唐弼白白做了个卖主求荣的小人,还没落到一点实惠,就被新主人打了。无奈之下,唐弼带着数百名骑兵跑到扶风向官方请降,扶风太守窦璡对他这样的人显然是一点好感也欠奉,索性把他杀了。
收编了唐弼的军队之后,薛举的实力更加强盛,这时他已号称有三十万大军,准备夺取长安了。
幸亏李渊没有在河东浪费太多时间,及时攻克了长安,要不然长安还真有可能姓薛了呢。
就在薛举出兵之际,得到李渊已经占领长安的消息,只好选择稳扎稳打,先拿下扶风再说,于是重兵包围了扶风。
虽然扶风太守窦璡是杨广任命的,并没有向李渊表示效忠,但扶风距长安只有区区几百里,一旦被薛举占据,长安就直接暴露在薛举的铁蹄之下了。
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果实,同时也是为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李大丞相派兵攻击薛仁杲;同时,派遣姜謩、窦轨出兵安抚陇右(陇山以西),派遣自己的堂侄、左光禄大夫李孝恭招慰山南(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府户曹张道源招慰山东(崤山以东地区)。
李孝恭,请记住这个名字。在不久之后,这个名字在各路造反势力中的影响几乎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
现在,李孝恭无论是能力还是战功,还远远都不是李世民的对手。李世民现在的对手是薛仁杲。
十二月十七日,李世民在扶风与薛仁杲发生战斗。这两个武力、智略都很出众的杰出青年对话的结果是——李世民胜!
在这场战斗中,李世民的军队斩掉敌军将士的首级上千颗,追赶敌军到了垅坻才回师。
在李世民的打击之下,凶悍的薛举也露出了怯意,他惧怕李世民继续追击,就问他的大臣们:“自古以来,有天子向别人投降的没有?”
重要谋臣褚亮回答到:“南越皇帝赵佗归汉,蜀国后主刘禅仕晋,先前的萧琮到现在地位还很高。因为归顺别人而转祸为福的,从古至今都有。”
卫尉卿郝瑗听到了,很是担心薛举会归顺李渊,赶紧小跑到薛举面前,说:“陛下不该这样问!褚亮说的简直是太不象话了!想当年汉高祖多次战败逃亡,刘备甚至连妻妾子女都给别人逮住了,结果他们最终还都成就了大业;陛下怎么能因为一场战斗的失败就马上想当亡国之君呢!”
薛举听了郝瑗的话之后,也为自己的惊惶失措而后悔,于是说:“我只不过是拿这话来看看你们怎么回答罢了。”
话虽是这样说,薛举还是很欣赏郝瑗的建议,于是对郝瑗大加赏赐了一番。从此以后,郝瑗就成为了薛举的第一号谋臣。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4 03: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78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