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人类文明探源工程: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4-22 12: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文明探源工程: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人类文明探源工程: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伏羲 以木德继天而王
元年 前64430年辛未 路傍土
~前63315年丙午
在位1115年 1150岁崩


女娲 亦以木德王
元年 前63314年 丁未 天河水
~前62514年丁卯
在位800年 900岁崩






十四氏之治

元年 前62513年戊辰 大林木
~前6549年壬子
共55964年

共工氏 柏皇氏 央皇氏

大庭氏 栗陆氏 骊连氏


混沌氏 赫胥氏 尊庐氏


昊英氏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无怀氏






炎帝神农氏 以火德王
元年 前6548年癸丑 桑柘木
~前6429年壬子
在位120年 寿181岁
传八世 共540年


临魁
元年 前6428年癸丑
~前6349年壬申
在位80年



元年 前6348年癸酉
~前6289年壬申
在位60年


庆甲
元年 前6288年癸酉
~前6249年壬子
在位40年





元年 前6248年癸丑
~前6200年辛丑
在位49年



元年 前 6199年壬寅
~前6155年丙戌
在位45年



元年 前6154年 丁亥
~前6107年甲戌
在位48年



元年 前6106年乙亥
~前6064年丁巳
在位43年





在位4个月


榆罔
元年 前6063年戊午
~前6009年壬子
在位55年




黄帝 以土德王
元年 前6008年癸丑 桑柘木
~前5908年癸巳
在位100年 寿300岁
传十世 共2520年




~前3489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7-4-22 12: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神话是所有文明国家远古史的渊源,根本是考据不出的.
所以看到能出考据的都十分夸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4-22 12: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是从谶纬书里来的,不足为信
不过哪国都一样,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的信史记载比中国还要晚,他们的年表都是推测来的,大抵也只是参考价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4-22 14: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伏羲至秦年代数由来及解释  
《易稽览图》:
甲寅伏羲氏,至无怀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
已上六万三千六百十二年。庚戌年四万九十一年算。
右总六万四千一百三年。相基加二年。
解释:
(一)
伏羲~秦: 63186年
(57882+540+1520+400+500+350+100+50+431+496+867+50)
伏羲~东汉结束(公元219年)实63610年。
魏~景云元年: 491年 (220年~710年)
220+491=711, 故为公元710年
伏羲~景云元年710年
63610 +491 +2 = 64103年 (相基加2年)
伏羲元年:
64103-710-2=前63391年庚寅(相基减二年)
神农元年:
63391-57822=前5509年
(二)
黄帝朝诸本皆为2500年,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今取此为准。  
(三)
《春秋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520岁”。今取此为准。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
(四)
《帝王世纪》:“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年,子孙五十九,传世五万余岁”。
(五)
《唐文粹》卷95,陈鸿《大统纪序》:太昊在住一百一十年。又云:子孙五十九姓,传世五万余岁。转录自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六)  


黄帝至尧帝数千年:“洪崖(即黄帝时代广成子)年已数千岁,姓氏数易,今呼为务成子。”,参《历代神仙通鉴》p153、118、107、95。  


(七)
《汉书人表考-卷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前78年)六千余岁。丞相属宝、长安单安国、安陵杯育治《终始》,言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 。
注:
1、“六千余岁”者,当为黄帝朝上限。
2、“三千六百二十九岁”,即公元前3707年,当为黄帝朝下限。
(八)
《历代帝王年表》:
“炎帝神农氏,育于姜水,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都陈,迁曲阜。在位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传八世至帝榆亡,共五百四十年。”

《史记补三皇本纪》:
“炎帝神农氏…立百二十年崩,生帝哀,哀生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帝王世纪》: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於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於常,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於陈,作五弦之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揄罔。又曰本起烈山,或时称之,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营都於鲁。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春秋命历序》:
“炎帝八世,五百二十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4-22 14: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本由神退化演变而来,并非由猿进化而来。

今之所谓”神话传说“,在古即为历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4-22 14: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种东西有人相信,那就真是怪事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7-4-22 14: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黑猩猩怎么解释阿? 莫非也是神的一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4-22 14: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4-22 14:14 发表
这种东西有人相信,那就真是怪事了

是啊,所以圣经那些也没人信,太荒谬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4-22 16: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故先贤厚古薄今,古代中国并无所谓“神话传说”之说。
神话的含义,很早就有人给出了解释:玛克西姆·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简言之,神话是客观事实在人脑中的一种特别的反映.
已有一批相对明智的西方历史学家,多次批评中国历史学界、考古学界的疑古情绪过于严重,导致对传说和神话的历史学价值发掘不够。
英国资深的考古学家伊文斯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知道古老的传说是真实的。考古学的问世,使被地球灾变湮没、毁灭、完全消失了的文明重见天日,神话变成了现实,幻想变成了存在,传说变成了真正的历史。这在美索不达米亚,特洛伊,米诺斯等等空前的考古工作上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因此,可以说考古学的发现和取得的成就,不只是证明许多‘古老的传说是真实的’,把整个人类文明的起源上限大大向前推进,而且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对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新的理论建构。”

其实“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那只是现代人的理论

想象而已,是进化论与唯物论相结合的产物。
人本由神退化演变而来,

            故邵雍云,皇帝王霸。
    
    故就世界而言,
    
    欧洲有黄金时代说,
    
    美洲亦有相似的口传历史,
    
    日本则有神代史,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 本帖最后由 中庸 于 2007-4-29 13:0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4-26 13: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帝时代研究》
(許順湛,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2 月),

      五帝年代框架:
  【前五帝时代】
公元前4420年以前,出现过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早期等文化。
  【黄帝】
(十世),约1520年。约公元前4420年—公元前2900年。所属文化:仰韶文化中、晚期。
  【颛顼】
(九世),约350年。约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550年。所属文化:龙山文化。
  【帝喾】
(十世,包括尧),约400年。约公元前2550年—公元前2150年。所属文化:龙山文化。
  【帝舜】
(一世),约50年。约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2100年。所属文化:龙山文化。


●资料链接●

  许顺湛档案

  许顺湛,1928年生于山西芮城,历任河南省考古队队长和河南省博物馆馆长。

  【代表作】《中原远古文化》、《黄河文明的曙光》、《许顺湛考古论集》、《五帝时代研究》等。

  【主要学术观点】“仰韶文化父系说”、“文明起源五条标志说”、“文明三阶段说”、“五帝与新石器考古时代对应说”、“殷商建都两京制说”、“五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初级阶段”、“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源头”等。

  河南境内常见的

  三种新石器文化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境内的古代文化相当丰富,常见的新石器文化主要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中华远古文化的主体部分,对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裴李岗文化】1977年首次发现于新郑裴李岗,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有7000年~8500年。代表:新郑裴李岗、舞阳贾湖遗址等。

  【仰韶文化】以最早发现于我省渑池仰韶村而得名,是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距今有5000年~7000年。代表: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安阳后岗、郑州大河村等遗址。

  【龙山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在黄河中下游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石器文化,距今有4000年~5000年。代表:陕县庙底沟二期、安阳后岗二期、登封王城岗古城等遗址。

  

[ 本帖最后由 spss 于 2007-5-1 21:3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原君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2
编号 44874
注册 2005-8-2


发表于 2007-4-26 13: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pss 于 2007-4-22 14:09 发表
人本由神退化演变而来,并非由猿进化而来。

今之所谓”神话传说“,在古即为历史。

以楼主观点,我等皆天神苗裔,可谓神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4-26 15: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的。

故曰神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4-26 15: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方著名的历史学大师柯林伍德说:神话“是已知事实的一种陈述”。                     
摘自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不愧为大家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4-30 18: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人类几百万年来的历史是一部退化史。请参下文:
  
  (转)中国先秦史论坛
  作者:寻找黄帝
  2004、7、18
  
  
  你的年代很有意思。要是现在有人能承担起复原古代文明的工作,我认为应该将其作为参考,因为我相信你的年代是有依据的,依据的是古代文献记载。杨朱认为“自伏羲以来,三十万岁矣。”《帝王世纪》上说:“(伏羲)子孙五十九姓,传世五万余岁。”在中国,伏羲是人类的始祖。不少人被头脑中固定模式所限,认为人类文明只有五千年,在这之前是原始社会,不可能有文明,要是伏羲时已有文明,他就早不过五千年。例如,晚清时有人就说:“自太昊伏羲氏起,至我大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共四千七百九十六年。”则伏羲元年是公元前2946
  年,还不到五千年。相反,一本叫《开辟演义》的小说上写伏羲35岁即位,在位1115年,寿1150岁;又写女娲在位800年,寿900岁。再结合《帝王世纪》所说便容易得出上述结论。关于他们的年龄,任何人看了都会认为决不可信,“真奇怪,他们是人吗?”如果相信,那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他们都不是人!但是,如果我们看过《圣经》就不奇怪了,亚当的寿命是930岁,挪亚的寿命是950岁,这些长期以来(包括在现代的西方人中)可都是“真理”呀!关于文明产生在数万年前是极有可能的,一万多年前的大西国就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它的毁灭,至今也在10000年以上。如果我们用惯常的思维来看,10000年前还只是石器时代,这怎么解释?根据最新研究,埃及的金字塔在10000多年前就存在了。以常理去想,这也决不可能。从文献记载来看,各文明古国的历史可能还要提前好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古埃及祭司说埃及有10000多年由人(国王)统治的历史,还不包括神明时代。据说最初的埃及,有九个神先后统治达36525年之久!在两河领域的国王世系表中,大洪水以前的王每人都在位几万年,统治时间共计24万年甚至43万年之久!在中国,曾有“十纪”之说,自开天辟地至获麟(公元前481年)共有十纪,每一纪276000年共276万年!蜀国的历史也有很久了,李白说“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虽有些夸张,但据记载,从蚕丛至今也有30000多年了。我想以上这些年代都应是有一定依据的,尽管不否认有些是错误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youuck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7
编号 105802
注册 2007-1-31


发表于 2007-5-1 22: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历史是退化史,那我们仍在继续退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5-2 15: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据研究,  总体上的退化将持续6000年左右.

但从小范围讲,   退中亦可有进,  就象股市曲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5-3 16: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2]三皇五帝时代断代研究
  作者:余岳桐
  发表时间:2003-12-28, 21:13:53
  
  
  三皇五帝尚未被人们接受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仍被普遍地看作是神话传说。但是,三皇五帝时代作为中国文明早期阶段的称呼,符合我国历来的认识,又大体符合考古发现的上古文化面貌,应当成为夏代以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志性名称。
  三皇五帝时代不只是3+5=8,其帝王人数应有几十位,其年代应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对于文明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商代生产工具据考古发现主要是石器。以至曾有“商代为原始社会”的结论。相反,距今七、八千年前精美的有特别意义的玉器、陶器、骨器完全有充当祭祀和王权重器的可能。印加帝国采用结绳记事,没有通行的文字,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国家的性质。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各部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不同步,有5000年前确已建立国家的例子,也有50年前仍处在原始社会的例子。仰韶文化早期已出现父系社会萌芽,中、晚期为父系社会,与神农氏世系为父系传承一致,炎帝末期的轩辕仍处在母系社会末期,及迁到美洲保留母权制遗风,足证不同部族发展的不同步性。
  
  文明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距今8000年左右太昊、伏羲时代应该是较低级的文明。据贾湖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彭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考古文化显示,各地文化面貌不一。兴隆洼文化有了世界最早的服饰,最早的玉器,最早的村落。兴隆重洼早期聚落约2.4万平方米,集中在近似圆形、周长约570米的环壕内。共8排房子,每排10座左右,一般房屋面积50-80平方米,中部两座房子各约140平方米。大房子是公共活动场所,这已体现出母系社会繁荣的情形。贾湖文化,有的仍称为裴李岗文化的一期,则更具体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全貌,包括宗教活动的详细场景。这里已有了父系社会的萌芽。
  
  距今6000年左右,各地考古文化出现了城址、铜器等符合国外文明标准的现象。大溪文化城头山遗址(在湖南澧县),有我国已知最早的城址,城内分区布局很明显,地面铺江陶土块,有水井,有专门的制陶作坊区。马家窑文化有铜渣和青铜刀,义井文化有铜渣,不论青铜的发现是否偶然,发现则是事实,应被称为原始八卦历的八角星图案在这一时期出现于华东一带,它们代表了中国的“河图”、“洛书”,是历法的表现形式,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扩展到非常广泛的区域,应是神农氏王天下的体现。房屋朝向中心广场的现象代表了人们对于部落(早期中国?)的向心力。
  
  距今5000年左右,各地城址增多,许多地区进入国家阶段。大地湾的宫殿式建筑,尉迟寺的“豪华”房子,凌家滩、红山文化冶炼青铜的遗迹及青铜器,表明中国在5000年前确实出现了国家。但这种大范围的文化上的光辉,却不如仰韶文化的“大一统”来得广泛。《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未尝宁居”,征战不止,看来没有神农氏那样的统一文化的结果,这应归因于各地方文化大发展,个性更多地保存下来。
  
  少昊未居帝位,《史记》、《竹书纪年》相同,但少昊把文化传到美洲,时间应按玛雅历起点公元前3114年。这个时间反过来可以说明黄帝生活在5000多年前,已有距今5000和5500年的观点。后者更可信。红山文化“女神庙”,供奉对象应是真人,并非虚构的神。母系社会实行图腾崇拜,即使崇拜妇祖先,也应是后来的事。王大有先生指出,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均与黄帝族的图腾有关。这些图案、造型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宗教的产物。据纬书及《史记.封禅书》所引,黄帝应有十世,几百年。退居华北北部以后黄帝族衰落了。华北一带颛顼、帝喾、尧、舜相继为王。从考古学文化来看,这一时期,龙山文化有过繁盛的局面。当为尧舜禹的时代。文献记载关于这一时期相对丰富一些,但考古工作还不够充分。龙山文化有文字,可是没有当时留下的史事记录原件。作为年代框架,要做的事并不比夏代容易。要想分清各王的年代,如没有新的发现,就无法精确到年。
  
  夏代的上限还悬而未决——我说的是考古工作。由于禹继舜为共主,双传子启“家天下”,没经过“革命”,考古文化不会有本质的剧变。龙山文化的年代被确定在公元前2600——2000年,尧舜禹三人合计在位时间不会超过200年,但一般把公元前2600——2200年看成尧舜时代,400年不可能只属于二三个王的纪年。二里头文化与龙山文化的过渡类型引发的争论不影响“先入为主”的研究结果,因为这一时期已有文献记载的资料供参考。尧舜之上,颛顼、帝喾活动中心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是否如纬书所称各为数世应予以关注。古人早已指出,《左传.文公十八年》说的“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联社,不陨其名,以至于尧”。表示高辛至尧非一二世,若“八世”与尧同为帝喾之子,谈不上“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夏、商、周始祖同处一个时代的事实体现了“国家联盟”下的格局。
  
  一般认为黄帝元年为公元前2697年或2698年。这是据文献推算出来的。实际上晚了近一千年。正是这一结果,导致学术界把黄帝、尧、舜、禹都列入4000年前的传说之中。
  
  三皇五帝时代断代研究,早期是文明肇始的阶段,考古发现应注重“异”,即最先表现较高的文化的东西。后期是文明高度发展的阶段,考古发现应注重“同”,即共性。目光不应只放在中原一带。辽西、四川等地的文明进程可以称作中国上古的特殊代表。文献表明上古时代各地的联系比人们想像的要密切。盘古王表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山海经》古史重点在三皇五帝时代,因其记述的范围很广大,未进行深入研究者很难相信。实际上《山海经》关于中国先民活动范围的记载是可信的。北亚、美洲、太平洋诸岛是中国先民的主要活动区域,考古、语言、民俗及对古今居民体质(现在可以加上基因)的研究,是增加我们对于上古史的认识的重要手段。带着先入为主的目的去研究古代美洲文明,方法对头,是全面研究中国上古史的必要组成部分。
  
  图腾是有历史学价值的重要信息。《史记》中的“神话”大都是图腾崇拜的真实反映。《史记.秦本纪》:“大廉玄孙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商代初期还有鸟身的人为帝御?说不可信,但是其后代就是这么认识的。《山海经》的“怪”大都是图腾像的描述。这些成体系的记载可以称作中国上古史的图腾版本。尤其是炎帝、黄帝世系的记载,与其它文献不同。夸父猴图腾的分布,远达北亚和美洲,又有灵宝仰韶文化特大型聚落的考古学证据,说明夸父确有相当大的实力。黄帝一个支系叫韩流,猪图腾,《史记》等书无载,惟《竹纪年》有“乾荒”与之相应。考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非同寻常的猪图腾,说明韩流是存在的,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尧时的“封豨”也是猪图腾。如果说文字证据可能找不到,那么图腾证据则保存下来了。这是中国上古史的一件幸事。盼望更多的专家像王大有先生一样把图腾形容融入古史寻证中,不可辜负了《山海经》啊!
  
  对于三皇五帝时代的文化,考古未必能再现原貌。学者据贾湖遗址占卜实物考证伏羲作八卦是可信的。据《史记.天官书》和易洛魁人、玛雅人的实际,表明黄帝考定星历、羲和占日、常羲占月、蚩尤明天道是史实。二十八宿产生很早,黄帝时已在应用是千真万确的。文献可以通过考古以外的途径验证,拘泥于出土物有时反而会低估上古文化的水平。
  
  我们有责任弄清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来龙去脉。中国上古史再也不能“一头雾水”,模糊下去了。那种怀疑中国文明早期阶段——三皇五帝时代的观点,必须被多学科、多角度的实证来说服,我们有这个信心!
  
  来源:青年论坛之古史漫谈论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ps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4336
注册 2004-8-1


发表于 2007-5-4 09: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严维权 于 2007-4-16 12:59 PM 发表

自上世三十年代初,疑古之风盛行。他们常以“先秦古籍里也没有此类的说法”为依据来否定先秦之有。例如顾颉刚,他认为《左传》是最喜言先秦事,然却不多言三皇五帝之事。
由于历史久远,秦皇焚书等原因,故而我们,甚至汉初之古人,对先秦历史已经陌生漏失,故而我们决不能以“先秦古籍里也没有此类的说法”为依据,来否定先秦历史!例如:女书、以及甲骨文,先秦古籍里也没有此类的说法”,然却事实存在,已不容质疑了!对待先秦历史,轻易言一声疑何其易,然要证其实又何其难,难并不是言其不存在,而是我们的功夫未到家,或固执难化,没有解放思想,常疑心生暗鬼! [/quote]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3 14: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88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