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辉煌和悲壮彰显英雄本色, 不以成败论英雄
性别:未知-离线 大力想想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61549
注册 2006-3-7


发表于 2007-3-26 17: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辉煌和悲壮彰显英雄本色

在中国历来以“成则为王,败则为贼”论点的对历史的解读中,项羽却是做为一个失败者而成为英雄的,虽然有很多争议,但做为一个世所共认的英雄,任何异议都如小溪比之于大海。
    是什么力量让项羽成为一个千古传颂的英雄了呢?
    项羽是宿迁人,其未起事是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而应对其叔父项梁要其学文,学武的要求,足见其与众不同。于是教其兵法,但“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也许有人以此觉得他是什么都不肯学。但以后来他的军事实践来看,并不是他什么都不学,而是他的悟性极高.而他的辉煌,正是由于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盖世无双的勇士。
    项羽做为一个勇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韩信对项羽的勇武是这样的评价:“暗哑叱咤,千人自废”,他一声大吼,就能把一千多人吓坏;垓下被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常常一人单骑,冲入敌阵“一掠七、八里”,成千上万的全付武装的汉兵,碰上者死,遇上者亡,然后再回来,而他的属下也从来就没对他单身匹马冲入敌阵能不能回来表示过担心。乌江岸边,他命令剩下的二十六子弟兵,弃马持短刀与敌博斗,目的就是为了战死,但二十六子弟兵都倒下了,而他独“杀汉军数百人”(一说是四百人),依然没有倒下,可见其勇武异常。而做为一个军事家,他“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的“破釜沉舟”一役,被众诸侯推为上将军,愿受其指挥。威震天下。军事上的胜利,把他推上了政治领袖的峰巅。人生的辉煌。
    他的军队也是与众不同的,他的军队是以一种亲情,一种兄弟之谊来凝聚士气和威望的,他称范增为“亚父”,而起兵时的八千人被称为八千子弟兵,在这八千子弟兵里边,很多都有大功,但都没得到封王封侯的待遇,而这些人都对他忠心耿耿,伴随他战死也无怨言,足以说明了他的人性魅力。但这种哥们义气的军队也有一些缺陷。有一种有福同享的做派。在某些方面,军纪上有一些很不完备的地方,有一些事件证明这一点,火烧阿房宫后,“货宝妇女而东”,刘邦兵被困荥阳城时,陈平用计放出两千女子,让纪信着刘邦的衣服假扮,楚兵放弃战位去抢女人,从而放跑了几乎身陷绝境的刘邦。其“所过无不残灭,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也说明他在战争胜利后期,无法或者放任了部下一些丧失民心的行为。
    而做为一个政治领袖,他是有很多不足的,军事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手段,他用军事斗争得到的成果,并没有用有效的政治手段来卫护,跟他起兵的八千子弟兵以及许多功臣,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封王封侯的奖赏,这些人虽无怨言,但项羽却没没有趁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册封联军中的十八个心态各异的诸侯王,自缚手足。政治上已失一着。在以后众多的战斗中,虽然屡战屡胜,但大多都是以少击众,后继乏力。 他视部下为手足,但他又刚愎自用,几乎不听属下之间的所有的忠言和劝告,虽然泽心仁厚,但不辩是非。范增指责其“竖子不足与谋”,可见其一斑。他缺乏政治家的机变、从谏如流。有时还中敌方的反间计。
    他的失败都是谈判桌上谈来的。刘邦先入关,其夺天下之心已定,并派兵据守函谷关,想利用函谷关的天险抗拒项羽和其它诸侯的部队入关,只因守兵太不堪一击,从而就把自己摆在了和项羽敌对的位置上,抵抗是无用的,才有了“鸿门谢罪”,这一谢,就卸掉了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打算。
    彭城(徐州)之战,项羽以三万军队,迎战刘邦五十六万之众,把刘邦打得落花流水,逃跑时,连父亲妻子都被项羽俘获,又嫌自己乘坐的马车不快,为了减轻重量,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推下车。后又被困荥阳城,险做俘虏,再一次冒险脱身,后在广武,楚汉相持了三年,汉军多次失败,军队士气低落,刘邦在军事上已经难以为继,又提出了谈判,中分天下,以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项羽竟又慨然应允,而这时项羽在政治上已经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韩信在齐赵功城略地,已接近楚的后方,并杀了楚将龙且,断了楚军的粮道,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已投靠了刘邦,只是在事态不明的情况下观望。和谈一成,项羽就败局一定,两个月后,刘邦就开始了大反击,这一次和谈最终招致最后的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毛主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在全国即将解放之际,面对蒋介石的提出的谈判,告戒全党全军,战场上得到的东西,不能再在谈判桌上失去,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
就是在这样的辉煌和失败中,项羽充分展示了他的个性魅力,做为一个男人,他身“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是一个高大、力量型的伟丈夫,做为一个勇士,他所向披靡,无人能够阻当,做为一个军事家,他展示的都是一个军事统帅无所畏惧的气概,他的军事策略都是阳谋,都是击打。和同期的韩信比,韩信的计谋多是诡招,而韩信,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知识寻租型的人才,而他的人生结局和项羽比,一个是悲壮,一个是灰暗。项羽是绝对不会承受“胯下之辱”的。当然,垓下之围,项羽还有十万军队,虽然缺乏粮草,但决战起来,不见得一点胜算的没有的,而且在他过去的许多战斗中,很多时候都是以少胜多的。在危局中扭转乾坤。但张良的一招攻心战,让九江王英布的军队教所有的汉军唱楚歌,彻底瓦解了楚军的军心。大批楚兵,甚至一些将领,逃跑开小差,战斗力彻底被击溃。
    陈胜起义,还要靠制造鱼肚藏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来聚拢人心,而刘邦也制造了个“斩白蛇”的活剧来表示自己是个真命天子,项羽却不是,他是靠着一种义盖云天的豪气和力量,所向无敌的战神气概来震慑天下的。
    他把一些诸侯都做为好朋友对待,尽管有很多假朋友,但他对朋友是很厚道的。在志得意满之时,对他们封王封侯,刘邦与他为敌,得势时即攻击,失势就和谈,变为朋友,屡屡蒙混度过难关。就充分利用了他这一点。
    做为一个军事家,他是个天才,而因为战争的胜利而把他推向政治领袖地位的他,显然没有刘邦那种机变和善柔,尽管他的一些做法很失民心,有些事看起来还是很残酷。但他还是有着仁爱之心的,广武对峙期间,他对刘邦说:“天下征讨凶杀这么久了,都是因为我两个人的原因,就让我们两个人来一决雌雄吧,不要让天下的父老乡民为我们受一些与他们本无关联的苦难!”其淳朴,很有点像现在两小学生打架时说的话:“咱俩单挑吧”。他的大海般波澜壮阔的胸怀,使他并不在意天下,江山的得失。并且最终接受楚河汉界的谈判结局。他失去了大片属土,但并没有丝毫之痛。他本来可以彻底消灭刘邦的。也有人会说,他不在意天下。直接给刘邦不就成了,但英雄是不能这样的。他宁可战死。宁可忍让,但不会投降。
    项羽是很顾及名望的,后人崇尚的项羽之三德,就是面对是敌人的刘邦,“不侮其夫、不辱其妻、不暗算人”,在俘虏了刘邦的父、妻后,为了让刘邦投降,他也扬言“烹太公”,并让吕后与虞为伴常“使佐酒”,但当刘邦高叫“吾妻即若妻,吾翁即若翁”时,为了顾及声誉,便不再以此做文章。
    项羽还是个痴情男人,他的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当大军四面逃散时,他依然保持着英雄般的气势,并用万般的柔情爱怜着心爱的虞和乌骓。
    但他对敌人是残酷的,如果是他的敌人,或者自动把自己摆在他敌人的位置上,他就会以杀戮对待。韩生说他“沐猴而冠”,韩王成有怨言,都被他杀掉。
    后人对项羽诟病的有三件事,一是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卒。坑杀降卒在春秋战国史上有多起,因为在那种年代,给养,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管理大批俘虏有太多负担,而且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秦人就有了“畏法不畏死”民风,判敌那是犯了大法,做为那种年代一个军事统帅,为了战争的胜利,那也是无奈的选择,而且他起初并无坑杀之意,只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这也说明了他的军纪不是很规范),秦吏卒多冤言而致。二是杀义帝,义帝怀王本是项燕所立,但项燕战死后,他已经对项羽开始挚肘。拜宋义为主将来辖制项羽。两人之间已有龌龊。三是火烧阿房宫,这虽然表现出了他嫉恶如仇的一面,也是他没有政治远见所致,因而刘邦能对三秦“传檄而定也”?这三件事,除了后者,前两件都能找出一定的合理成份的。
    项羽死后,刘邦亲自拜祭,“为发哀,泣之而去”。我想起了抗日英雄扬靖宇将军,他殉难后,日本人将他解剖后,看到他肚里的棉花和树皮,围剿他的一批日军将领都为之撼动。纷纷鞠躬落泪,有一个日军将领还因此自杀。什么是英雄?死后还要震撼敌人的。让敌人为之诚服的英雄并不多见。无论敌人处于什么原因和目的。
    弄懂一个历史人物是很难的,项羽,做为一个千古英雄,辉煌和悲壮,是他充分展露了一个男人的阳刚之美。英武之气,宁折不弯的个性。侠肝义胆,万千柔情。他有很多让人赞颂的地方,也有很多缺撼,但是,两千多年的传颂,足以说明他身上有许多他过去的人和他后来的人所难以具备的,而恰恰为人们所崇尚的品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聊之极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128021
注册 2007-3-27


发表于 2007-3-28 11: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BS............你这纯是夸大嘛...如此英雄居然还有那妇人之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呼延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98106
注册 2007-1-1


发表于 2007-3-29 00: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无情未必真豪杰。千百年来,霸王一直作为一个悲情英雄传诵下来,自有其可歌可泣之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5 10: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96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