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与魏延之死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9 21: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公瑾将魏延定位为“粗人”,将杨仪定位为“小人”,个人认为还是恰当的。至少,两人比较起来,在“小人”这方面,杨仪更为典型。
粗人与小人斗,结果总是小人的胜面大得多。

东祖所引孙权的评价,其实与公瑾的定位并不矛盾,因为,“小人”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魏延的一些行为,包括他早期的一些行为,在孙权的眼里看来,属于“小人”,也是极有可能的。

因此,单独说魏延也是个小人,这是可以的。但如果将杨仪与魏延之争,并称小人,各打五十大板,对魏延似乎有冤曲。

此外,我们不能不考虑到,由于魏延平时不太会作人,因此,他与杨仪争执的事情传出去后,传言偏向杨仪,不免会走样,把魏延说成“小人”,这也是有可能的。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9 21: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0 00: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7-3-9 21:22 发表

我的反复无常是跟在反叛的后面,我想说的是反叛不是小人的充分条件,而反复无常的反叛才是证明小人的充分条件。

杨仪的小人举动有:获得魏延的首级扔在地上踩,并说:庸奴还敢造反么?这明显是小人出气才会敢的,正常的人都会尊重对手,魏延与杨仪又没有杀父夺妻之仇,何必如此呢?看看人品不怎么样的位列《奸臣传》的朱泚是如何对待反对他篡位并暴打他的段秀实的,就可以知道杨仪的行径实在是小人了点。而且痛斥昔日同朝为臣的对方为奴,绝对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小人举动还有:自己失去权位后的行径(这个很多人评论了,就不说了),而且诸葛亮对杨仪有性狷狭的评价,这绝对是小人的典型特征。


至于孙权大醉后的话,实在当不得真,他大醉后故意当着祎诋毁蜀汉方的人物,这是很常见的外交手段。 ...

杨仪是小人这点前面没有否认过,可以不必再举例子。


再看看魏延怎么对待自己同僚的:

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

十二年,亮卒於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



魏延与杨仪本来是私人恩怨,但是魏延为了报私仇,公然起兵作乱。


魏延与杨仪的私人恩怨本来应该私下解决,退一步说,至少应该在部队安全退却回汉中后再解决。但是魏延在此之前就开始火拼了,他又置十多万士兵的性命于何顾?


“魏延与杨仪又没有杀父夺妻之仇,何必如此呢?”————是啊,十多万士兵跟魏延更加无仇,那么为何魏延自私到这种地步?



孙权当时的话的确是真话,这从后来费祎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了。

何况当时汉吴关系不错,如果孙权公开诋毁盟国官员可谓损人不利己,孙权也不会这么干。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3-10 01: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敌大将军吕蒙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功绩 0
帖子 0
编号 116761
注册 2007-3-5


发表于 2007-3-10 00: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0 00: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敌大将军吕蒙 于 2007-3-10 00:57 发表
楼上请看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 ... 0%BE%A9%CF%FE%C1%D6

请遵守版规,再有下次就处理。


燕京的文章后面就被批了,没注意到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0 01: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3-10 00:16 发表


杨仪是小人这点前面没有否认过,可以不必再举例子。


再看看魏延怎么对待自己同僚的:

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

十二年,亮卒於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


魏延与杨 ...

你还真会扯 哪来的什么置十多万士兵的性命于何顾?

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0 01: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3-10 01:22 发表
你还真会扯 哪来的什么置十多万士兵的性命于何顾?

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魏明帝的诏令是给司马懿的。魏延、杨仪当时不会知道。

何况诏令还是两人火拼结束后才传到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0 01: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3-10 01:26 发表


魏明帝的诏令是给司马懿的。魏延、杨仪当时不会知道。

何况诏令还是两人火拼结束后才传到的。

多看看书

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0 01: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3-10 01:29 发表
多看看书

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打算袭击不止一次:

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犊,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痪悉着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换言之,部队还没安全退回汉中,仍然不能摆脱被司马懿袭击的危险,这当然是魏延的过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0 02: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自己都知道司马不之逼 还扯啥

马步俱进。追到赤岸

没说此时烧了阁道

帝欲乘隙而进

欲不欲都是有诏不许 魏延哪来的过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0 02: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3-10 02:08 发表
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自己都知道司马不之逼 还扯啥

马步俱进。追到赤岸

没说此时烧了阁道

帝欲乘隙而进

欲不欲都是有诏不许 魏延哪来的过错? ...

司马懿第一次追击不成功是杨仪的功劳,魏延无功。何况把这段加色是提醒你司马懿的追击不止一次。


烧阁道发生在杨仪入谷前,而司马懿是在追到赤岸才确认诸葛亮之死,所以烧阁道发生在司马懿追到赤岸之前。


前面说了,部队还没安全退回汉中,仍然不能摆脱被司马懿袭击的危险。至于魏明帝下诏不同意司马懿进击,这不是魏延所想到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0 02: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帝以穷寇不之逼 本来就没打算追 杨仪自作多情而已不反旗鸣鼓司马也不会追 不打算追造成蜀国以为是反旗鸣鼓造成的效果 其实是穷寇不之逼

已经说了帝欲乘隙而进就是等两败俱伤才会进 司马根本不会插手造反的事 哪来什么司马袭击的危险?哈哈

不管魏延知不知道 司马不想追 明帝不让追都是事实 造反也不会有追兵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7-3-10 02:4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0 02: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3-10 02:42 发表
帝以穷寇不之逼 本来就没打算追 杨仪自作多情而已不反旗鸣鼓司马也不会追 不打算追造成蜀国以为是反旗鸣鼓造成的效果 其实是穷寇不之逼

已经说了帝欲乘隙而进就是等两败俱伤才会进 司马根本不会插手造反的事 哪来什么司马袭击的危险?哈哈

不管魏延知不知道 司马不想追 明帝不让追都是事实 造反也不会有追兵 ...

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司马懿是有追的,不过杨仪有所行动,司马懿改变主意而已。你还解释为“本来就没打算追”?


“已经说了帝欲乘隙而进就是等两败俱伤才会进”————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

“司马不想追”————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


根本没有什么“两败俱伤”,司马懿就“欲乘隙而进”了。你自己把原文乱理解是你自己的事。



你既然承认造反了,那么魏延自然是有过错了。因为造反就是过错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0 03: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司马是不之逼的 杨仪以为是他有所行动才没追来 其实是司马不想追

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

仪斩延并其众之后司马才欲乘隙而进 正好是两败俱伤时 你自己乱YY是你的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0 03: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3-10 03:10 发表
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司马是不之逼的 杨仪以为是他有所行动才没追来 其实是司马不想追

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

仪斩延并其众之后司马才欲乘隙而进 正好是两败俱伤时 你自己乱YY是你的事...

如果真的是“司马不想追”,就不会有“帝出兵追之”、“马步俱进。追到赤岸”这样的记载了。

司马懿追击没成功跟司马懿不想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

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杨仪、魏延虽然火拼,但是结果是杨仪的部队没有遭到什么损失,而且把魏延的部队吞并了。

所以杨仪的部队不仅不是“伤”,而且是增加了,你所谓的“两败俱伤”根本不存在。

是不是你乱理解只要对照原文就知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0 03: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的是“司马想追”,就不会有“帝以穷寇不之逼”、“欲乘隙而进”这样的记载了。

司马懿不想追才造成追击没成功

没有遭到什么损失=没损失 果真在乱YY 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0 03: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3-10 03:26 发表
如果真的是“司马想追”,就不会有“帝以穷寇不之逼”、“欲乘隙而进”这样的记载了。

司马懿不想追才造成追击没成功

没有遭到什么损失=没损失 果真在乱YY 哈哈

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犊,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痪悉着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原文如此,至少两处记载了追击,司马懿如果真的不想追,原文就根本不会有“追”的记载。


莫非你理解成  不之逼=不想追  ??


杨仪在吞并魏延的部队后,力量是增强的,根本没有什么“两败俱伤”的局面。

杨仪与魏延的火拼,是以杨仪的胜利结束的,这你也说成“两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0 03: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犊,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痪悉着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原文如此,至少两处记载了不追,司马懿如果真的想追,原文就根本不会有不之逼的记载。

杨仪在吞并魏延的部队后,力量是增强的,根本没有什么“两败俱伤”的局面。

哪条史料证明力量增强?杨仪胜利 元气大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0 03: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3-10 03:42 发表
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犊,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痪悉着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原文如此,至少两处记载了不追,司马懿如果真的想追,原文就根本不会有不之逼的记载。

杨仪在吞并魏延的部队后,力量是增强的,根本没有什么“两败俱伤”的局面。

哪条史料证明力量增强?杨仪胜利 元气大伤 ...

那么请解释,如果司马懿不想追,为什么会有“帝出兵追之”、“马步俱进。追到赤岸”这样的记载?



杨仪与魏延火拼,魏延的部队在王平的宣传下散掉之后被吞并,魏延带同儿子逃走而不是继续战斗。

请解释,你所谓的“元气大伤”是谁造成的?


而且你承认杨仪胜利,那就不存在“两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0 04: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想追 最后认为穷寇不之逼遂不追

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

我说两败俱伤 承认伤就好 这个词本来重点就在伤上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7-3-10 04:0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第二片云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3
功绩 37
帖子 533
编号 103925
注册 2007-1-25


发表于 2007-3-10 04: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且不去深究历史。从各位的讨论中看出,历史书放在那里,大家喜欢怎样解读就怎样解读。喜欢断章取义的断章取义,喜欢歪曲事实的歪曲事实。辩也辩不出个啥来。我只指出顶楼的文章中几处自己都前后矛盾之处。

QUOTE:
原帖由 无敌大将军吕蒙 于 2007-3-9 00:53 发表
即使魏延全军覆没,也不过损失数千人而已,对诸葛亮出斜谷之兵影响也不大。



QUOTE:
原帖由 无敌大将军吕蒙 于 2007-3-9 00:53 发表
魏延比与诸葛亮,犹如张郃比与司马懿,皆是两国仅存之骁将,张郃一死,司马懿便失去了这张王牌,以至于在以后的战事中,而由于魏延的存在,司马懿不敢与蜀军直接对阵。

文章既说即使魏延全军覆没(覆没的当然包括魏延啦)也影响不大,又说司马懿之所以不敢与亮对阵,就是怕了魏延。既然魏延那么厉害,他的重要性就不容置疑,怎么又影响不大?按照文章作者的说法,诸葛亮似乎在有意保护这个“仅存的骁将”,舍不得令其涉险才对。

QUOTE:
原帖由 无敌大将军吕蒙 于 2007-3-9 00:53 发表
杨仪令王平领前军阻击魏延,王平说了句话把魏延置于死地,王平说:“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于是,魏延之兵皆散了,“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QUOTE:
原帖由 无敌大将军吕蒙 于 2007-3-9 00:53 发表
可怜魏延就这样死了,被污蔑为蜀国叛臣,祸灭三族全家抄斩,其尸体都是其部下冒着生命危险悄悄掩埋。

“其尸体都是其部下冒着生命危险悄悄掩埋”这段文字不知道出处在哪里。但是,从“魏延之兵被王平一句话就喝散了”这个情况可以看出两件事。
第一、魏延治兵纪律十分松散。“闻金不进闻鼓不退”的都已经犯了要被杀头的军法。现在被人喝一句居然全散了,这军队的纪律之差可见一斑。如果是这样的话,魏延根本就不是将才,整篇赞誉魏延的文章都可以烧掉了。
第二、魏延的部从也知道自己的主将所做的是叛逆行为。正因为理亏所以才心虚,心虚才会被人一句话就喝散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蜀国叛臣”的身份又怎算是污蔑?
文章的选择性失明使自己陷入逻辑混乱之中。

QUOTE:
原帖由 无敌大将军吕蒙 于 2007-3-9 00:53 发表
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东有潼武二关,二关乃长安通往中原之咽喉,若能占关,则能拒魏援军。长安离潼关不到150公里,三日可达,且潼关非战时,守兵少,能抢在魏军前占得关隘。



QUOTE:
原帖由 无敌大将军吕蒙 于 2007-3-9 00:53 发表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QUOTE:
原帖由 无敌大将军吕蒙 于 2007-3-9 00:53 发表
曹操火烧乌巢,邓艾偷渡阴平皆比魏延之计危险数倍;

为魏延抱不平的人,最大的灵感来源莫过于“子午谷计划”了。本人手头资料十分之少(特别是缺乏当时魏方的军事布局和地形图,没有这些,很难实际计算魏延的推测是否合理),但是,从后来曹真走子午谷走了近一个月都还没走出去就可以大约地看出子午谷的地形险峻了。魏延说的“不过十日”,可有过于乐观的可能。而且,魏延的计划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冒险性。
他的计划分几个步骤:
一、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这一点本来就有很大的问题,魏延是要去攻城的。他带领的五千精兵,里面既要携带粮草、又要携带攻城器具,能急行军吗?而且行军路线还不止是走子午谷(曹真走子午谷都走了一个月哦)。即使能急行军,到达长安的时候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又能攻城吗?
二、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这个判断的基础也是建立在纯粹的臆测之上,并无实际根据。须知夏侯虽然无能,但他并没有实际战例可供参考,魏延又怎么可能如此肯定他就会弃城而去?假如他手下有人建议先探听虚实,知道魏延只有数千经过急行军、疲惫不堪、粮草不继的孤军的时候,那魏延不危险了?
三、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即使真的成功占领了长安,他又如何能肯定他能以“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来解决自己的粮草危机呢?假如估计错误、粮草不足的话,他的后备计划是什么?
四、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
诸葛亮从斜谷出兵,也未必二十许日就可以到达长安。如稍有延滞,魏延的几千孤军就要面临四面受敌的尴尬局面了。

以上四点,必须每一点都完全按照魏延的推测实现,魏延的这个战略部署才能够真正落实。如果这四点每一点的成功率都算作七成(这是很乐观的估计了,不要忘记,这是奇计),要全部实现的可能性是 0.7^4=0.24。只有百分之二十四的可行性。
相对的,诸葛亮从大陆进军,在并不需要冒险的情况下同样达到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的成果。最后也就是因为马謖的战败才葬送了大好的战略情势。
统军打仗,若要用奇,必在敌强我弱之时。诸葛亮第一次被伐,是乘南征胜利的余威、司马中计被贬的优势出兵。本来就声势浩大,更何况大军方出,怎么可能就轻易用奇?从来只有事急才用奇的。魏延的冒险计划,大概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统帅会采纳。曹操火烧乌巢、邓艾偷渡阴平都是在事情极度危急的时候,迫于无奈而行的奇事,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情势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作者以之相比,甚不合适。更何况,这“冒险数倍”之说也不正确。例如火烧乌巢,当时的未知数只是许攸的可行性而已。只要这个赌博赢了,全盘就赢了。整个战事只依赖对单一事件的判断。但是,根据我刚才列出的兵出子午关的几点分析,要赌博的,有四点。魏延的计划其实比火烧乌巢还要冒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第二片云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3
功绩 37
帖子 533
编号 103925
注册 2007-1-25


发表于 2007-3-10 04: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7-3-9 20:02 发表
您的中文能力太差了,懂什么叫蜀之韩信么?就是说,在蜀汉范围内他最像韩信,他可以比不上韩信,但他跟韩信风格接近。比如我们经常说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某某是中国的齐达内。懂了?

看不懂这个逻辑。如果这样说,那么“每个学校里都有一个爱因斯坦(包括幼儿园)”这句话也成立?要把人物进行类比,不能够单看范围吧?把韩信比作魏延,我想,除了部分魏延的死忠分子之外(或想利用抬高魏延打击其它人的人),没有多少人会觉得这个比喻是合理的。

QUOTE:
原帖由 追月流星 于 2007-3-9 21:35 发表
给阁下增加一条,那就是杨仪杀光了魏延的三族,足以说明杨仪肚内不能容人

叛逆者罪当诛九族,杨仪杀了三族已经便宜了。况且,“杨仪是小人”(我同意杨仪是小人)并不代表“魏延是好人”。这两者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10 13: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东祖与苏克两位争论司马懿是否追击蜀军,与魏延烧阁道的问题,个人认为大可不必,两人意见可以并存啊!
敌退我追,这是军事惯例,因为敌人退兵时追击,通常都容易获得利益,或斩杀敌人士兵,或取得敌方军资,或威吓敌胆,在某些场合下进行果断追击甚至可以取得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果,等等。
从史料看,司马懿的追击,应该是实际发生了的;但是,是否属于倾力“猛追“”穷追“,进而对十万蜀军的生死存亡造成很大的威胁呢?看来没有。
魏延烧栈道,其目的是迟滞仪军,客观上增加了仪军的一些风险。但如果魏延对战事全局看得很清的话,可以判断出魏军不会进行全力、猛烈的追击;毕竟魏军人数占劣,且山地作战不是蜀军对手。所以,魏军即使有追击行为,也是有限的,谨慎的,意在捡漏而不在于消灭对方的,这样的追击不会对十万蜀军的生死存亡产生严重威胁。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0 13:4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蓝森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115771
注册 2007-3-3


发表于 2007-3-10 15: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如此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东祖长离 2007-3-10 17:40 -100 灌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秀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79
编号 87082
注册 2006-10-13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07-3-11 09: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消失D马甲 于 2007-3-9 17:02 发表


所以论坛也分了演义区和史话区
史话区在隔壁..不难找.....就算是演义,如果魏延不先谋反...诸葛的计策也就空说而已

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虽说极其优秀,但也经不起按现在的逻辑来处处推敲和真理一般的引用(详见有关吃兔年龄的那个帖子),刘备军破长沙魏延反水立功,诸葛说他脑后有反骨,不可用,欲杀之,刘备劝乃止,就说在这里,既可以说诸葛亮早就了解魏延之为人如何,找个借口要杀他,免得以后成为祸患。也可以理解为封建小说的糟粕,为了显诸葛之能,而欲说诸葛善相人,现在的观点,岂不笑话,骨骼构造与人的性格又有多大必然联系,所以说鲁迅评三国说过,三国的作者亲刘备系的倾向太严重,渲染刘备系人物的优点有些过了,以致为了凸现刘备的仁厚却像伪善,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另,从魏延的角度讲,与诸葛有些隔阂不算错吧,诸葛对他的信任,恐怕要排在姜维,杨仪等数人人之后,但若按能力排呢,难免会有怀才不遇之感了,这样的情况下,魏延想必会很郁闷了,此外,一些看法是看了楼主的资料才有感而发

[ 本帖最后由 秀吉 于 2007-3-11 10:0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7-3-11 12: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3-10 00:16 发表


杨仪是小人这点前面没有否认过,可以不必再举例子。


再看看魏延怎么对待自己同僚的:

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

十二年,亮卒於武功, ...

已经说了,咱们对小人的认识不同,反叛的夺权的不能被定义为小人,而权利争夺过程中总是伴着死亡,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前面已经举过高欢、刘裕、李世民、朱棣等一帮人了。而且魏延肯定是认定杨仪是小人,与一个小人争斗的就是小人么?魏延与杨仪作为一对举出来,那么杨仪是阴毒小人,魏延是有野心的粗人。非常同样上面有人说的,如果把他俩都定义成一样的小人,并且各打五十大板确实是对魏延的不公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1 14: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7-3-11 12:22 发表

已经说了,咱们对小人的认识不同,反叛的夺权的不能被定义为小人,而权利争夺过程中总是伴着死亡,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前面已经举过高欢、刘裕、李世民、朱棣等一帮人了。而且魏延肯定是认定杨仪是小人,与一个小人争斗的就是小人么?魏延与杨仪作为一对举出来,那么杨仪是阴毒小人,魏延是有野心的粗人。非常同样上面有人说的,如果把他俩都定义成一样的小人,并且各打五十大板确实是对魏延的不公平。...

高欢、刘裕、李世民、朱棣是皇帝,你用皇帝来跟魏延对比干什么?能这么对比么?


“与一个小人争斗的就是小人么”————我没这么说过啊,你怎么定这标准的?


“对小人的认识”————前面说了,小人标准不是我一个人定的,因为当时的孙权也是把杨仪魏延定为小人。


反之请问你当时谁把魏延定为“粗人”的?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3-11 14:3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1 14: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3-11 14:29 发表



高欢、刘裕、李世民、朱棣是皇帝,你用皇帝来跟魏延对比干什么?能这么对比么?


“与一个小人争斗的就是小人么”————我没这么说过啊,你怎么定这标准的?


“对小人的认识”————前面说了 ...

又来误人子弟了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赞魏文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1 15: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3-11 14:42 发表
又来误人子弟了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赞魏文长

什么误人子弟?有史料证明的:

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3-11 15: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3-11 15:09 发表


什么误人子弟?有史料证明的:

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魏延是不是小人关我屁事 我只针对你说魏延不是粗人 你在上面不是疯狂叫嚣没人把魏延定为小人么?哈哈 小人就不能是粗人啊 搞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3-11 15: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kerwl 于 2007-3-11 15:12 发表
魏延是不是小人关我屁事 我只针对你说魏延不是粗人 你在上面不是疯狂叫嚣没人把魏延定为小人么?哈哈 小人就不能是粗人啊 搞笑

反之请问你当时谁把魏延定为“粗人”的?————我问一下而已,问一下为什么不可以?

怎么到你嘴里就变成“说魏延不是粗人”了?


我明明是证明给你看当时有人把魏延定为小人了。

怎么到你嘴里就变成“疯狂叫嚣没人把魏延定为小人”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3 15: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63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