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演义》、《红楼梦》谁是华夏文学第一书, 刚读完汇校本《红楼梦》,谈不了红学姑且胡谈几句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2-23 19: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演义》、《红楼梦》谁是华夏文学第一书

《三国演义》、《红楼梦》谁是华夏文学第一书

     这一段时间估计大家都没见我,俺也没来拜年。我一直在读周汝昌先生汇校本的《红楼梦》,本来对此书的神秘感不过是书中人物的原型探秘,在周老汇校本的注解里逐渐让我感受到这部巨作有它更深奥的东西。如果不研究红学,估计《红楼梦》确实不会红火,内容也感觉不是特别精彩,而《红》书的一层层学问,一道道暗纱,使得《红楼梦》蕴含的文学艺术大大影响了十几年来《三国演义》对我的震撼。对于这两部巨作,不能说哪一部是第一,哪一部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学,而是这两部书都处在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上。我对四大名著考究不深,所以随笔写些愚陋之见。浅薄之言,还望大家多予批正。

一、        东方智慧,东方文明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曾经把《三国演义》这部书作为自己毕生政治奋斗的智慧宝书;日本、韩国也把《三国》文化移植到自己国内,作为文化传媒拓展的一大素材;在中国小孩子如果让老一辈讲个古代故事,90%的人恐怕都听过三国的故事;大量的品三国,水煮三国,商业三国,爆笑三国等一大批相关文化产业打开了市场,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这部书已经成为了东方历史的代名词。《三国演义》的描写与杜撰,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人风等诸多方面有着综合的叙述,故事情节构思充分体现了东方人的高超智慧和冷兵器时代诸侯军事对抗的真实写照。整部书的布局反映出封建统治自然循环的演变过程,人物鲜明的性格更是塑造了有中国特色传统的心理状态。《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的地位名列前茅,几乎成为中国成长必修的一堂自然课。

      如果说《三国演义》把古老的东方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那么《红楼梦》应该说把东方的古老文明展现的细致入微。《红楼梦》从一本小说升级的一门红学,从国内到国外,不知有多少中外名流研究此书,更有像俞伯平先生探究一生,与红学结下生死之缘,又如周汝昌先生用尽毕生经历为《红楼梦》斥伪返本。对于红学的深奥我不敢妄言,但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具民间传统的一部,书中的家院规矩,辈分亲疏,庭院建筑,诗词韵律,饮食结构,医病良方,民俗民风,以及满汉两族的语言、生活习性均有切实的体现。是古典著作中队中国民俗文化呈现的一部好书,可谓独一无二。与多数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史诗相比,《红楼梦》用真实的生活,写出了中国封建时期的善、恶、美、丑,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正统思想对古代社会青年的影响。《红楼梦》这一部文学就折射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诸多精髓。

二、        千古奇谋,伏线千里
      三国演义对古代智谋的刻画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传统智慧,作者罗贯中本人也曾是元末枭雄张士诚的幕僚之一,智者写智谋写得无可挑剔,直至今天三国演义里许多故事情节已经变成了商场、战场上的战术成功范例,即使流传千载,也能灵活套用,防不胜防,所以堪称奇谋。三国演义的智谋不仅环环相扣。而且百转千回,构思精益,尤其是在苦肉计、反间计(首数蒋干盗书)、如果罗贯中或在今天足可当个脑筋急转弯大王。之所以称之为智谋就在于每一个计策决定着成败、生死,不像〈说唐〉中的李元霸、雄阔海那样极限发挥的力大无穷,而是借助古战场为依托,描绘着原始的心理战。几度力挽狂澜,几番似死还生,让读者在惊心动魄中,沉浸于这部浩瀚的巨作之中。

     周汝昌先生在汇校本中用“伏线千里”这个词描述了从二十八回之后,贾府走向衰势的一个个潜在危机。也许是曹雪芹词语设计的巧妙,我们无法明确读懂其中伏机,但是这也许就是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一个原因吧。书中的对话,人名,谜语等等,都预示着故事未来的发展。比如焦大那句“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刘心武一直在讲是贾宝玉与秦可卿之间的关系,我却感觉应该是王熙凤与贾宝玉,尤其是贾宝玉问扒灰的问题时,王熙凤调转话头挡住了宝玉的问话,王熙凤本是泼辣伶俐的人,这回是不是要掩盖什么呢。如果三国演义的神机妙算是锻炼人的思维逻辑,红楼梦的伏笔真像是在做二元二次方程。

三、        大浪淘英雄,红楼梦中人
     三国演义无论是从开端的袁绍、孙策,还是尾声的司马懿、姜维,每一个章回都叙述着英雄的踪影,像三英战吕布,许褚裸衣战马超,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等一系列精彩故事,都是在无论成败皆英雄的基础上,突出了英雄气概,模糊了哪国哪帮得意识,回避了人们对正邪两派的偏见。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罗贯中的小说过于偏向刘备,丑化了曹操、孙权,但是没有人物的鲜明对比,那小说自认枯燥无味,所以罗贯中英雄描绘的淋漓尽致,真正的淘尽英雄,不留遗憾的风格。

     与三国演义相对比,红楼梦的人物什么色彩更让人高深莫测。我读的肤浅,简单的说书中一个人名就有一个暗示,像什么卜固修、单聘仁、冯渊,一个人名就是一个预示;再如碧痕、司棋、孟浪等丫鬟,一个人名就有一个背景。更有秦可卿怀有身世之谜;大美女林黛玉更是谁都演不好的梦中人。人名不好懂也不怨读者,连周汝昌先生也对红楼梦书中的人物,反复校正,仍有难以定笔的角色。人物间的扑朔迷离又与酣畅淋漓的三国演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        历史文学、纯粹文学
      三国演义对中国的影响几乎可以压倒所以文学作品,与红楼梦相比,三国还是有历史时代,确定的历史人物,又把东汉末年的政治、军事背景和时代感都刻画得很出色,而且不乏中国历史上的权谋、兵法,厚黑学等一些列“国学”。说是“国学”未免把中国传统文化说的太卑劣,但正是写出了中国古代真正的善、恶、丑、美,才使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成为对中国人影响最大书,甚至是一部“国学”。

     而红楼梦,莫说是比三国演义,就是与《水浒传》相比,其影响力也乏善可陈。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时常与周围的人交流,可是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几乎都说不如三国演义更可看,有的还没读完红楼梦就放弃了。终于有一个学古代汉语的朋友对我说,就文学角度而言,红楼梦的文字词句、写作手法更有文学价值,是纯粹的文学,细致的描写奠定了在文学范围内的地位。的确,在汇校本中周汝昌先生作的注里面多次提到一些特别的写作手法,很多我们都不曾见过。文学含量的差距正是超越三国演义的最大特点。

说来说去,究竟谁是中国文学的第一书?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谁堪当第一书的称号?在下也不是红学家,的愚陋之见,乱喊两嗓,还望诸位多多批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蜀★子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1
编号 65625
注册 2006-4-1


发表于 2007-2-23 20: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然是三国演义。
红楼虽然文学好,但群众基础远不如三国。我们谈到三国常常有种特殊的陶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鲍伯 . 迪伦

曲阿侯枢密直学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3
功绩 462
帖子 2158
编号 6877
注册 2004-4-18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7-2-24 02: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无第一。除非级别相太远,否则以相同文学地位的来比较,实在没意思。
但若以"粉丝"数目来作基准,却是有点荒谬。
三国演义著重大局、有比武有奇谋,有这些通俗要素,能吸引多数读者(甚至男性读者)理所当然。
红楼梦著重刻画人性、人情关系,而它的文字亦比演义为高,但对于不喜欢诗情画意、细水长流式的人来说,当然是闷了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2-24 14: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的看法是,从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上讲,三国演义根本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是在故事性和谋略性上讲,而前者也胜过后者,算是各有千秋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斜出正入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230
帖子 3092
编号 742
注册 2003-9-13


发表于 2007-2-24 16: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纯讲文学,《三国演义》这种货色在四大名著里垫底,直接踢出去都是可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黄巾军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2
功绩 14
帖子 385
编号 65207
注册 2006-3-25


发表于 2007-2-24 16: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记得以前看四大名著的时候,其他三本都看了,就红楼梦没看。问之,我理所当然的回答:那本书太乏味了,肯定不好看。

后来高考完了后,买了本红楼再看,本来是打算随便翻翻,却不知不觉的被吸引住直到书全看完

感叹,此书确实有股魔力啊~~~~~~~~

翻得最烂最多的自然是三国演义啦,可以说我的童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与它度过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斜出正入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230
帖子 3092
编号 742
注册 2003-9-13


发表于 2007-2-24 16: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我从小学看起,翻了n遍,红楼却始终看不进去。水平低吧,没办法了。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24 17: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三国演义》、《红楼梦》谁是华夏文学第一书?不敢说,但评论谁是华夏第一书不能把水浒传和西游记抛弃。水浒传前70回的文学造诣绝对高于三国。

[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7-2-24 10:2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2-24 17: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谁不是呢,我看红楼梦也是很吃力,虽不精彩,但文学造诣却比三国演义强。
但这不是我能看出来的,全靠周汝昌先生为回校本作的批注。

呵呵,幸亏汇校本是八十回,要是通行本120回的,我早没耐心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24 17: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很多人都觉得另外三大名著好于红楼,为啥?因为红楼梦的故事太小资,无法吸引大众的眼球。所以红楼梦的人气还不如封神演义、说唐、说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ptcn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570
编号 52547
注册 2005-11-5


发表于 2007-2-24 18: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萝卜咸菜,各有所爱。

思想是有境界的,境界无所谓高低,但绝对有所不同。不同的思想境界,对应着不同的欣赏偏好。

有人说“水西不与红三同档次”,我原来也以为然。但最近对西游比较看好了。

现实主义创作不难,单纯的志怪、魔幻作品也不难,但赋予魔幻以象征含义就不容易了。在此意义上,西游记有它独特的价值。

完全该踢出去的是水浒,赤裸裸的理学思想大宣扬。(虽然有个别章节不错)。

《金瓶梅》肯定该排水浒之前。

《红楼梦》的确有它小资的一面,但它更还有非小资的多方面,所谓“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然后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等等。小资即所谓“才子看见了缠绵”吧。

[ 本帖最后由 ptcn 于 2007-2-24 18:0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24 18: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完全该踢出去的是水浒

这话说得就有一点偏激了吧!啥叫赤裸裸的理学思想大宣扬。

[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7-2-24 11: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2-24 18: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水浒之所以成为四大名著,空拍是与其影响力有关。红楼梦就特殊点,由于文学水准较高,虽然有点脱离群众,但毕竟是纯粹的文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鲍伯 . 迪伦

曲阿侯枢密直学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3
功绩 462
帖子 2158
编号 6877
注册 2004-4-18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7-2-25 01: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各有各特色吧。
三国文字上明显不及其它三著,因为三国是四大中最早著成的一本。

四大实在没有必要分个高下,只有喜欢不喜欢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ptcn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570
编号 52547
注册 2005-11-5


发表于 2007-2-25 01: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针对所谓“三国文字上明显不及其它三著”的说法,我转嘉靖本《三国演义》里“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章中的一首诗:


“(王)朗拜谢讫,座上一人进曰:“老臣亦有俚语,敢进于上乎?”操曰:“愿闻佳章。”其人官封东武亭侯侍中尚书、左仆射,颍川长社人也,姓锺,名繇,字元常,善写隶书,万古为法。繇援笔立写七言八句诗以进之。诗曰:
    铜雀台高按上天,凝眸览遍旧山川。
    栏干屈曲留明月,窗户玲珑压紫烟。
    汉祖歌风空系筑,楚王戏马谩加鞭。
    主人盛德齐尧舜,愿乐升平万万年。”

这首诗当然是罗贯中替锺繇写的,其中影射的是曹操是否应该进位的问题。但在毛本里这首诗被删了!

更多的细节可见于:

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107675-6-1.html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25 06: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鲍伯 . 迪伦 于 2007-2-24 18:31 发表
各有各特色吧。
三国文字上明显不及其它三著,因为三国是四大中最早著成的一本。

四大实在没有必要分个高下,只有喜欢不喜欢吧。

应该是水浒是最早的一部吧,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师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2-25 12: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演义出色之处就在于它对民间的影响非常大,这是其他三本名著不能比拟的。尤其是对中国人的特点、人性定位,都有鲜明反映。在文学艺术方面远不及红楼梦,但在故事构成,人物塑造方面却是最成功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除了红楼梦
结构问题可不得不提及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2-26 10: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成就过于突出,不然也不会四大名著夹进一部清代的东西
就艺术价值,水三西和红楼梦比,无足论
但三国演义贵在普及,水浒贵在白描,西游贵在神话,又少不得

如果真按照艺术价值来排列四大名著,我看这四部可以
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儒林外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2-26 19: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演义》的艺术性之所以差,是因为后来抄书的、评书的、编排的擅改得太多,最后集大成者毛纶父子一出手,终于费掉三十年功力,还剩一小半。就这样演义还是位忝四大名著,只能说老罗的功力实在深厚。唉,什么时候“三学”兴起,才能演义于原貌?什么时候流行本演义,才能将作者写为:原创罗贯中,改编毛纶、毛宗纲?

还是封神、西游的作者聪明,把真事隐去,白描神话。看懂的人不多,擅改的家伙更少,时至今日改动痕迹依然一眼就能瞅出来。演义文辞朴实无华,旨在“精辟”两个字上下功夫,却给后来者模仿大方便。掩卷240话,谁识作者真意?迄今无人。

老罗媚俗,演义横行于世间;雪芹好迷,石头迷阵不可解。求仁得仁,求智得智,天固曲成,其独人力所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7 15: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59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