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怀疑晋书的记载,这本也不是不可以,你可以写个帖子来证明一下嘛。但是,你只提了这么几条四六不着调的歪歪理,就要否认晋书的记载,是不行的,充其量只能表示你个人的理解,但是,不能拿来作为“证据”使用,这点你明白了?
----笑, 我只让你解释解释作为胜利者的曹魏怎么就否认了司马懿的大功, 而只述诸葛亮为退走呢? 明明是大破而改为退走. 你要证明诸葛亮既是退走了, 又是被大破, 那才是辛苦事. 你自个慢慢了去. 我的个人观点? 除非你说诸葛亮退走跟诸葛亮被大破并不矛盾.
呵呵,喝高了能壮胆啊。说来说去,既然司马宣王是在分析诸葛亮的战略取向,不是作军史记载,所以,第四次北伐中的杀敌的数字,不提当然是可以的。曹真分析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方向,不也没提第一次北伐的相关数字。他们不提,就能否认曾经发生过?
----曹真是怎么分析的? 某二号要不要现场演绎? 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遭了什么大损某二号又要不要展开论述一番? 不要忘了诸葛亮要斩马谡时就有十万之众在旁了.
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曹真传
曹真说了什么具体分析? 司马懿分析其战略取向那么怎么又扯到粮食问题和时间问题? 你这不搞笑么?
他们不提, 就能承认曾发生过? 还硬要说造成过巨大影响?
我在那个帖子里讲了半天,你还是没有动脑子啊,再细细讲一次。后汉书所记载的“从”,是描述孙坚与袁术的合并,对这个合并,孙策理解为“同盟”(吴录如此记载);那么,对刘备投奔孙权,刘备又如何不可以理解为“同盟”呢?
凭什么你一口咬定两本书在这件事的叙述上有矛盾?你举了两本书中有矛盾记载的地方,就证明了此处的描述也是矛盾的?
下去好好动动你的锈脑。
----对这个合并,孙策理解为“同盟”
对于这个献帝封魏公魏王. 后汉书的作者理解为曹操自立.
对于那个髀, 陈寿理解是膝.
你凭什么说这是矛盾的? 好好运动你的锈脑. 哈哈哈哈哈哈~`
呵呵,看来,不懂得看史料的,其实是你某篮啊!晋书说的是诸葛亮退军被追击,损失万计,没有否认诸葛亮是“退走了”。
----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诸葛亮被攻拔, 被追击击破原来都是退走. 不过见识过你能说出孙策把从袁术理解为同盟后, 对你的推导是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地方的.
晋书明明说的是司马懿攻拔诸葛亮之重围, 破了诸葛亮. 到成了诸葛亮退走. 搞笑.
对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是主动撤退的记载, 为什么却是被记为"破亮于街亭, 亮败走"?
再让你瞧瞧吧. 第一次北伐魏破亮, 是论讨亮功, 增爵赐侯的. 而第四次北伐, 是以亮退走论功的. 如果这也能YY成是诸葛亮被破. 那就是你的本事了.
晋书没否人诸葛亮退走? 搞笑也不是这么搞法的, 晋书已经豆大字写着诸葛亮被攻拔重围, 被追破. 居然还是退走的. 我自然不懂你按种能理解同盟是合并的历史, 哈哈哈哈哈哈~~
难道诸葛亮是率了天兵来屯汉中吗?不是,这些兵,一部分是刘备的老兵,一部分是诸葛亮抽的壮丁。你不会说这十万兵都是刘备留给诸葛亮的吧?
----搞笑. 抽了壮丁也得被率去屯汉中, 汉中才会有十万. 你那补充的是谁率去汉中给诸葛亮的? 有没有抽调部队到汉中补充损失的记载? 有多少?
诸葛亮在四伐之后,经过三年的时间,才发动了第五次北伐,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兵力的补充。呵呵,诸葛亮的蜀国,基本上男同志都要当兵。假如规定18岁服兵役,则三年前15、16、17岁的,此时都已经在服兵役,如果兵力不足,还需要扩大。
----哪里调兵往汉中了? 莫不是那些兵都自动集结至汉中? 有充分的时间补充却没有调兵补充就是没有.
还15,16,17岁的服兵役呢. 哈哈哈哈哈哈~` 连蜀国的兵役制度也YY了一把, 战事吃紧, 不是诸葛亮去下令征兵, 而是调发诸郡旨兵往汉中. (刘备在败于彝陵后也是调附近的郡兵至永安补充损失的).
三年时间里, 屯粮, 造器械都是有记载的, 就是没调兵往汉中补充的记载. 你还要YY多少次补充损失的事出来?
呵呵,有了两个帖子,你居然还没搞清时间,不知是否在搞笑了。袁子说的是刘备死时蜀地的兵数,而第一次北伐已经是七年以后了。这段时间,诸葛亮用了很多手段进行了扩军,当然两个数字不一样了。
----笑. 哪个时间是刘备死时?
呵呵,看来,不懂得看史料的,其实是你某篮啊!看看原文:
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
这不是指刘备死时?至于“劳师空伐”,是指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时还是“战士不满五万“?诸葛亮难道是个无能儿?准备了这么多年,就用这不满五万去北伐?你自己傻,看不懂古文,还赖人家袁子。袁子说的数字,只是不精确而已,而你乱解袁子,就是无知识了。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袁子论司马懿与诸葛亮
这里的提步卒数万看来不是袁子说的. 这还不是北伐的时候是吧? 乱解袁子? 谁乱解袁子了? 袁子不是说诸葛亮只以数万部队北伐, 难道还说诸葛亮以十万大军北伐了?
看着袁子比较司马与诸葛时, 说诸葛提卒数万还要说是"刘备死时", 那就不是无知那么简单了.
又装健忘是不是?
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你是指这句话吧。这句话哪里否定了诸葛亮有十万兵?如果我说,他用一只手就能打你满地的牙,难道是指他只有一只手?你究竟会不会读史料!
诸葛亮率数万之众,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北伐时,都有实例。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所率的只是十万兵的一部分(另有赵云一只军),当然是“数万”;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诸葛亮的兵力不足,因此只能出动“数万”。
你来说说,袁子是如何认为诸葛亮从头到尾都没有十万之众的吧。
----与司马懿争, 提卒数万. 莫非还是说诸葛亮有十万之众?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诸葛亮兵力不足??
襄阳记: 第一次北伐回来, 马谡被斩时, 就已经有十万将士于汉中了, 第四次北伐前还多抽了二万人补上, 如何不足的呢我说你这位某二号?
你猪脑子吗?益州户百万,难道婴儿、耄耋也要当兵?户百万也不对,而是在册人口百万,算50万男性,由于常年战争损耗了青壮年,再去掉小孩老头,可不就是只有十几万,最多时十四万。
至于“蜀国男同志基本都当兵“,记不清是谁讲的了,但可以肯定,是个大家都知道的人物。你可以自己找找啊。
----哎哟, 某二号先前号称: 蜀七十以下都得当兵. 又说蜀国绝大不份男性都是兵, 现在倒说难道婴儿、耄耋也要当兵?
最多是十四万? 说说你的各层根据如何? 以哪种人口年龄模型去讨论的? 14万在50万里连2/5都到不了.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只有正常人口的1/5多些. 那么这个国家大概可以去灭亡了. 忘了说句. 这十四万里还得减去南中抽调来当兵的人. 南中人口并不在益州注册的. 某S居然能YY出这么惊人的数字. 天啊天啊~哈哈哈哈~
哦, 原来"蜀国男同志基本都当兵"的那位大历史家大家知道就你都不知道. 还要我自己找找?
那第五次北伐的十万兵,你如何自圆其说?
你说女子当运,这些女子不计入兵力数目倒也罢了,怎么“运兵”都不计入总兵力了?
少胡说八道了吧!
----第五次北伐的粮食早被运至谷口, 诸葛亮发明了器械去辅助运输, 而且还打算就在战区屯田. 运兵当然就不需要多少了. (同样是邓艾的言论, 战区屯田, 可省运兵). 我需要自圆其说么? 历史都明确记载了的事情.
搞笑, 诸葛亮时哪来的女子当运? 运兵怎么计入总兵力的? 李严典后方主持运输事务, 有没有被算进总兵力里?
诸葛亮的兵,主要是从成都平原抽丁而成,当然汉中也抽丁。你在三国志找找哪儿有“抽丁”的记载去,有吗?没有吧。你能说诸葛亮没有“抽丁”?
----中央只要向州郡调集部队. 自然没有抽丁的记载. 但是从来就没有不需要抽调自动补充到前线的事发生过. 诸葛亮从来没有抽丁. 抽丁的活是各州郡自己弄的活.
还是那句话,难道诸葛亮是率了天兵,去屯汉中?不补充,哪来的这么多兵?
蜀国的男丁基本上都要服兵役,为了兼顾生产,想了不少办法。由于小孩子源源不断长成年,而且,老诸又是“著名”的政治家,驱百姓去当炮灰这类小事,还能难倒了他?
----蜀国男丁基本都要服兵役又是哪飞出来的?
又来打马虎眼了. 我说过了. 诸葛亮经过抽调南中劲卒来补充蜀国军队, 使得军队实力进一步提升. 再率诸军屯汉中, 汉中自然有了十万蜀军在.
我再说一次. 第一次北伐以前, 是诸葛亮将部队率领屯驻在汉中的. 自此以后, 除了李严率二万赴汉中和吕义督五千兵往汉中就没有调兵的记载了. 第四次北伐在李严调兵之后, 如某人所说的损失惨重, 是怎么不经另外调兵补充就恢复兵力的?
关抽丁征兵什么事? 难道不用诸葛亮调遣, 各郡县自动补充上去给诸葛亮的? 跨时代的伟大发现啊~!!
第一次北伐前, 如果没有诸葛亮率诸军屯汉中, 就是把蜀征干了兵, 也没有十万兵在汉中. 因为光征兵不把部队调至汉中是没用的. 同理.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后连调兵的命令都没发出来, 谁跟你傻傻的征兵去汉中? 你以为地方有权把兵调到前线? 看看蜀灭之战吧, 霍戈在南中就是因为没接到命令, 楞是不能发兵救助. 关乎国家存亡时部队的调遣尚且如此严格, 诸葛亮时还能让你州郡兵不经调遣的乱补充到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