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道可道,于丹三可笑!
性别:男-离线 意大利阻射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99904
注册 2007-1-10


发表于 2007-1-20 19: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道可道,于丹三可笑!

中国的传统文化,总起来讲,就是一个“道”字。可这个“道”费劲,释迦牟尼佛说法49年,末了郑重申明:我一句话也没说哈。你看,让人糊涂。孔子也说法40多年,几乎没印证过某人“仁”,常说:“未知,焉得仁。”这是啥意思?分歧就来了,有人说是“不知道他仁不仁”。我看不对,“未知其仁”才是“不知道他仁不仁”。“焉得”,意思是:“怎么能够?”所以我的断句是对的,“未知,焉得仁”——他连仁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怎么能做到仁呢?你看,也让人糊涂,究竟什么是“道”、什么是“仁”,很难说清楚。  

叉开一句,如果大家读过《论语别裁》就知道,南怀瑾先生正是这个翻译。南师厉害啊。所以我就说自己绝不会以批评南师的手段来卖书。原因很简单,柿子要挑软的捏,南师功夫硬,不好惹,只有学习和借鉴的份,我称之为“站在他的肩膀上”。蚊子很小,可一旦站在大象身上,也就具备了比大象更高的高度、比大象还宽的视野。我挺那啥吧?大家再想孔夫子的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多高明!自己不懂不要紧,懂得学习别人正确的地方就行了。

回到正“道”上,“道可道,非常道”,又是一大分歧。一般人脱口就说:道如果可以说出来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哈哈,我说他这也是“道”——胡说八道!为什么呢?因为《老子》一书是先秦典籍,“道”在那时候,还没有“说”的意思。可见典籍不容易注啊,得战战兢兢,上下求索。这句话,按帛书《老子》,面目不是今天的样子,它作:“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一下子就把那些胡乱断句的解释全否定了。两个“也”是语气词,而“常”作“恒”,是汉代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而改的。所以我认为,第一个“道”,是形而上道,指宇宙人生的彻底真理,第二个道,是动词,学习、达成,“导”也,第三个“道”,是人们一般意义上的原则和规律。整句可译为:

  

    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可以被学习体认到的,但它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俗世法则。

  

这话怎么理解?难!《老子》开篇第一句,已经把释迦牟尼佛49年说法的精要概括了,也把孔子为什么常说别人“未知仁”的原因告诉你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我们心性的终极秘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自己去认识它、体验它,但是,你却无法用世俗的观点、原则规律准确地概括它。

佛教中有个“法无我”的概念,意思是一切法,均非实相,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定律。佛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不过是打个比方,行个方便而已,好让你体会自己心性的本来面目。一切法治一切病,若无一切病,便无一切法。健康人何有病可看?知“道”之人,何来“道”说?也就是说:人一旦认识到道的本来面目,“道”的概念、内容、形象就全都死了,荡然无存。一个得“道”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得了一个“道”,他仍是与别人一样平常,要说区别,唯一的区别是“觉”,知道。

所以孔子也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说“无适也,无莫也”,没有什么是一成变、绝对错误或绝对正确的。学道,不是学一般的世间学问、知识,同样不是学一般的“修养”。

于丹前阵子上“锵锵三人行”,窦文涛问:这么多人骂你,你不生气吗?于丹说:我不生气。然后她举《庄子》燕雀笑鲲鹏的例子,说从来只有燕雀嘲笑鲲鹏,鲲鹏不会嘲笑燕雀。后来又举启功整天乐呵呵的例子,说:“人这辈子不开心,多亏啊。”好象她特赞赏启功的修为,称其为“通人”。

我看了,觉得特别可笑。

可笑一:凡只要是个正常人,就会生气。谁说生气的人就没修养?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何等高尚;孔子也会生气,骂子路、批奸佞;佛头上还有火呢。所以于丹被人骂而不生气,有点不正常。道理很简单,面对批评,关键是看批评的对不对,对,闻过则“喜”,“不生气”非但不是什么“修养”,反而是冷漠和狂妄。如果批评得不对,是别人侮辱你,那你拍案而起有什么不可以呢?那种不生气,就是虚伪造作罢了。孔子说“以直抱怨”,你直在哪里?

可笑二:燕雀嘲笑鲲鹏,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大家都去捧鲲鹏的臭脚,又是“大师”、又是“通人”,又是为传统文化的作出杰出贡献,则“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会出现无数“假冒伪劣”的鲲鹏,大而无当之流辈出。所以,一个社会能对一切善恶都保持多元的看法,是有益的。何况,于丹举这个例子,无非是将自己比作鲲鹏,笑骂她的人就是燕雀,其狂傲之心毕现矣!

可笑三:“人这辈子不开心,多亏啊”,这话也大有问题。开心固然好,可你为何事开心?如果抱一个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的态度,自顾自己安乐,不管别人死活,这种“开心观”就是一种老好人的猥琐之态了。相反,若为国民之利,辛苦颠簸,愁苦不安,又何尝不是菩萨行呢?我看,文天祥的落魄愁苦,比启功高尚多了。吃亏也是福啊,儒、佛、道的精神,到最后都是一肩挑尽天下愁的担当,只懂得顾自己乐呵者,小人哉!就算他是心宽体胖,唾面自干的高人,其实也未必如法。为什么呢?有人侮辱你,你施以小诫,又何尝不是教育人的慈悲之心呢!若认为整天笑呵呵的就是有道,那神经病院里“通人”最多。

于丹说《论语》,说《庄子》,哈哈,好处是有,但坏处也大,尤其是“未知,焉得仁”,说出来的多是片面呆板之言,没有“道”的灵性,处处执着“修为”相,不知道平常心恰恰是道也!所以说“道”是不可含糊的,“通人”也不是随意可以彼此吹捧出来的,得实实在在去悟。我看,对待经典还是应该慎重,可以讲,但更要多听逆耳之言,真正能闻过则喜,拿出“不耻下问”的心态来,而不是摆出一副不生气的“鲲鹏”高高在上的样子。

所以,将来有读过《隐藏的论语》的各位朋友,我希望你们将发现的问题,或者其他任何异议、看法,都能及时与我交流,后学不胜感激,我做不到“闻过则喜”,却心向往之。这是真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此文作者乃是新燕顿旺。
lz如果是新燕顿旺本人,请与衲子联系,确认之后,衲子自当负荆倒履。
如若不然,以冒充原创论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18:3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32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