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谈宋代军队战斗力衰弱的原因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12 19: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浅谈宋代军队战斗力衰弱的原因

BY 96

两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虚弱时期,从北宋真宗朝至南宋灭亡前后共280余年的时间里,宋军尽管数量众多,但却在对辽、对夏、对金及对蒙的战争中频遭失败,其战斗力下降到了历朝中空前衰弱的程度。究其原因,从古至今众说纷纭,如政策重文抑武、临战授图、将从中御、皇帝性格懦弱、没有燕山长城的掩护、缺乏优良马匹来源等等,但若抛开这些,单从军队本身来看,宋朝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其后果甚至比其他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
纵观宋军战史可以发现,除去北宋和南宋开国初期这两段时间外,数量占据上风的宋朝军队在战场上被少数敌人击败的例子举不胜举,这说明在大部分时间下,宋朝军队在战斗力方面都是极为糟糕的,其原因必须从制度上去进行找寻。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宋朝继承的是唐末五代的传统,采用募兵制作为国家兵役制度的主体。而史上确有人主张这是宋军战斗力衰弱的原因。那么,募兵制本身是否真的就对军队的战斗力有不利影响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首先,唐中期以后募兵制取代府兵制,是和整个社会小农的衰微和破产有关。府兵制的施行,系由政府和农民分担服役费用,要求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随着唐中期小农经济的逐渐没落,日渐贫穷的广大农民已没有力量承担兵役,“八载,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⑴ 因此,唐后期“健儿”等募兵制度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宋代只是延续这一趋势而已。
而在募兵的战斗力方面,唐后期以募兵为主的军队,仍然具有较强的战斗力,甚至由于其高度职业化而更胜府兵一筹,河北地区的藩镇正是依靠这些军队而将契丹等民族挡在塞外;至五代时期,周世宗大败辽军靠的也是全面募兵制招来的雇佣兵;宋朝太祖太宗时期,全国更是清一色的募兵,但战斗力同样很强,两次北伐的失败是宋朝指挥方式、临敌决策和后勤保障上出了岔子,而不是军队战斗力的问题;南宋初年国家军队的主力,在于韩家军、张家军、岳家军、吴家军这四支大军,他们都是募兵,却在对金战争中屡立战功;明代的戚家军还有关宁铁骑都是雇佣兵,可也都威名远扬,所向披靡;同样,清朝入关后在全国的整个绿营军队上,也是实行全面的募兵制,而绿营兵却在平定三藩之乱、对准噶尔的战争、平定大小和卓木及张格尔叛乱这些战事中,发挥得比八旗兵还要出色,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充分说明了募兵制度的可行。

同时,还有学者主张,宋代兵将分离导致的“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是军队战斗力低的原因之一。这种说法虽然表面上看似乎有道理,但如果仔细推敲的话,也是站不住脚的。通常来讲,一支军队保证其战斗力存在的核心,是基层的小规模组织,而非数万、数十万人以上的整体。宋朝的兵将分离及临时任将主要针对的是高级将领,而非基层指挥官,其基层的组织并未被打破,因此不会对战斗力产生根本的影响。尽管说临时任命的主将的确对属下军队的特点并不了解,但他身边来自基层各部队的部将,是了解部队情况的,故而不可能出现因主将与部队互不相识而招致的战斗力严重下降。
若与前后各朝历史相较的话,唐的府兵制,“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⑵ 并没有在平常时候把兵将放在一起,但是它却支撑了唐朝前期的众多军事胜利。明的卫所制,“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⑶ 而明朝却依仗它获得了捕鱼儿海大捷、经略辽东的胜利、以及明成祖五次北伐蒙古的战绩。这都证明宋常战败的原因决不是它。

那么,宋朝自真宗朝以后军队战斗力降低的原因究竟何在?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军事制度上存在错误。

第一,基层军人社会地位的下降。唐初至中叶实行的是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军人就是作为国家基础的自耕农民,无被歧视之理。而唐末至宋以募兵制为主以后,加之宋代尊文抑武,军人逐渐下降为可被将领私自随便役使的半奴隶。这一点从五代以来开始的以防止士兵逃亡而实行的军人刺面就可以看出,“唐末士卒疲於征役,多亡命者,梁祖令诸军悉黵面为字,以识军号,是为长征之兵。”⑷ 要使被人普遍瞧不起的士兵去卖力作战,的确存在难度。

第二,宋朝的募兵制在招募方向上有着严重问题。其招募的对象经常是一些市井流氓、强盗;同时自北宋开始,每逢灾荒年,政府就要从灾民、流民里面大量募兵,以消除民间暴动的隐患:
“(景德四年)选殿前司龙骑卒材勇者隶龙猛。先是,此军十三指挥皆募强盗以充,时寇贼希少,故议并省。”⑸“(大中祥符三年)戊辰,以江、淮不稔,命升、扬、卢州长吏各兼本路安抚使。时刑部郎中王济知洪州,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所全救甚众。”⑹“(大中祥符五年)从莫州、顺安军骑捷兵各一指挥屯瀛州。先是,上封者言初募此军,皆被边恶少,请徙于高阳关。上不欲使之生疑,因令高阳关部署每季取两指挥以习武艺。又闻其疲于往复,故有是命。”⑺“八年,枢密院言:‘今新招兵士多是饥民,未谙教阅,乞自今住营州军差官训练,候半年发遣赴军前。’”⑻“丁卯,吴潜言,宗子赵时更真、滁、丰、濠四郡流民十余万,团结十七砦。其强壮者二万可籍为兵,近调五百援合肥,宜补时更官。”⑼
一方面,这种做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起义暴动的危险,但从长远上讲,这也给军队带来巨大的战斗力下降问题。同时,由于宋朝政府不考虑已有的军队数量,无限制地募兵,“吏以所募多寡为赏罚格,诸军子弟悉听隶籍,禁军额员多选本城补填,故庆历中内外禁、厢军总一百二十五万”⑽,导致军队数量激增,造成军费支出上的巨大黑洞。“廪给之制,总内外厢、禁诸军且百万,言国费最钜者宜无出此。……及西师罢,天下患兵冗,帑庾不能给”⑾,“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且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兵。矣河北岁费刍粮千二十万,其赋入支十之三;陕西岁费千五百万,其赋入支十之五。自馀悉仰给京师。……合新旧兵所费,不啻千万缗。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屈也。”⑿

第三,由于朝廷对于军队素质的忽视,以及前面所提到的费用匮乏,使得宋朝在军队的训练和纪律管理方面非常疏忽。军队在招募之后,没有严格的训练和纪律,导致产生严重的腐败。
首先,在军队编制上,宋代实行禁军和厢军两级体制。其中禁军是正规军,主要的作战任务由他们承担。而厢军名义上是军队,实际通常只从事工程、运输等等后勤任务,甚至经常担任各种杂役。“(大中祥符元年)禁于泰山樵采者。山下工役,无得调发丁夫,止用兖、郓州兵充。”⒀“(明道二年)乙未,枢密使王曙言,天下厢军止给诸役,而未尝教给武技,其中颇有材勇之人,宜渐加训习,以升隶禁军,从之。”⒁
那么宋朝禁军及地方民兵等用于作战的军队又是如何呢?由于上面提到的兵员来源问题,加上经常养尊处优,不注重训练,缺乏纪律约束,到北宋真、仁宗时期,无论后方京城,还是在对西夏的前线,军队都已经呈现出严重腐败的状态了:
“(大中祥符二年)先是,诸军校御众严紧者,至迁改日,所部兵即慢易,不与用力般移。其宽弛贪黩者,乃共津送,馈遗钱物。军政如此,无所惩劝。”⒂“(大中祥符三年)是月,皇城司奏,察访御龙直班院副指挥使吕遇日暮醉归,马逸不能制,百姓石谦为马践伤。又言时常本班将士无故不出,令不能禁。上曰:‘可下开封府按问。’因谓王旦等曰:‘禁军将士,无故不令出班,故每班置市买二人。太祖朝法令严肃,无敢犯者。太宗时稍从宽贷,亦安敢醉酒驰马!’”⒃“丙戌,令枢密院取诸军尝历战阵,箭镞在体者,籍数以闻。先是,诸军取箭镞者皆被赏,马知节言:‘臣累曾中镞,若伤骨者即死,不到骨者登时出之,岂有累年在肌肤者。但近例出箭镞即补小校,此特贪其进改,故为妄冒耳。今若不欲穷诘,望止赏以金帛,不行迁转,则诈伪自息。’”⒄“乙丑,诏:‘诸军故断手足以避征役及固徙便郡者,自今决讫,并隶本军下名,罪重者从重断,伤残甚者决配本乡五百里外牢城。’从知升州张泳之请也。”⒅“(大中祥符六年)诏京城徼巡宜参用马步军士。时巡卒三人,因寒食假质军装赌博,既不胜,遂谋以五鼓未尽伺击陌上行人,弃尸河流,取衣物贸易,以赎所质。上曰:‘太宗朝巡警兼用马步卒,盖营校不同,可以相互觉察。’遂复其制焉。”⒆
“(景佑二年)又诏:‘施州义军,如闻多雇人代戍,既不时教阅,复私加役使。其令监司察视,违者以私役防兵论。’”⒇“(康定元年)十二月癸未,诏缘边招讨司,战士有市首级而冒赏者,论以军法。”(21)“缘边屯戍骑兵,军额高者无如龙卫,闻其有不能披甲上马者。况骁胜、云武二骑之类,驰走挽弓,不过五六斗,每教射,皆望空发箭,马前一二十步即已堕地。”(22)
神宗时期,曾对军事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乃亲制选练之法,靡不周悉。”(23) 使战斗力有了一定的上升,而哲宗也正是倚靠改革的结果,在长期的战争中拖垮了西夏。但是,西北方面的战事一旦结束,宋朝上下便重新将军队的建设罔顾脑后,令刚刚回升的战斗力再次下降。这样下来,到徽宗朝,宋军的腐化便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其后,江、浙盗起,攻陷州邑,东南将兵,望风逃溃,无复能战。”(24)
南宋初年,因迫于战事,朝廷不得不将兵权下放。同时由于很多部队都是在战争中和其将领一同起家,因而出现了赵宋王朝最不愿看到的军阀化倾向。其间韩、张、岳、吴家军等内部团结、训练严格的部队都拥有相当强的战斗力。但是随着宋金议和,北方的威胁削弱,高宗很快就剥夺了众大将的兵权,并将各支部队整编为统一的禁军,重新回到北宋的老路上来。而在这种制度下,南宋军队又迅速腐化,到孝宗甚至高宗后期就显得有些不堪用了。“(何溥)又言军政之弊,曰:‘为将帅者,不治兵而治财。刻剥之政行,而挝摩之恩绝,市井之习成,而训练之法坏。二十年间,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25)

由此可见,宋朝从一开始,就使军事制度走入歧途,想借此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可惜错误的理念却直接导致了难以挽回的结局。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朝的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甚至连国内数十人的农民起义,也常常使得宋王朝手忙脚乱。其结果,就是在丢失领土的同时还要送出大量岁币贿赂敌手,最终,金军的南下击垮了北宋,而元军则将南宋的半壁江山也踏于马蹄之下。疏于军队建设、对军事制度的错误长期熟视无睹的宋王朝,不仅没有保住统治的稳定,甚至连自身的统治基础也丧失掉了。


⑴、⑵《新唐书》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兵
⑶《明史》卷八十九 志第六十五•兵一
⑷、⑽、⑾、⑿《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二 兵考四•兵制
⑸《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七•真宗
⑹、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四•真宗
⑺、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七•真宗
⑻《宋史》卷一九三 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召募之制
⑼《宋史》卷四二 本纪第四二•理宗二
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真宗
⒁、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六•仁宗
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真宗
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八•真宗
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真宗
(2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九•仁宗
(2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仁宗
(23)《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 兵考五•兵制
(24)《宋史》兵志•禁军下
(2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九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12 22:5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12 20:0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由此可见,宋朝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将军队视为保卫国家的支柱,而是主要将其看作救济和安置灾民的场所,以借此维护统治的稳定。

前面说得还有些道理,到了这一句我不得不晕一下。

倒要一问,军队不是保卫国家的支柱,那什么是保卫国家的支柱?

在京城和边境堆了好几十万禁军只是为了救济?宋朝的皇帝真是圣贤,赵大善人啊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6-12-12 20:0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12 2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6-12-12 20:04 发表


前面说得还有些道理,到了这一句我不得不晕一下。

倒要一问,军队不是保卫国家的支柱,那什么是保卫国家的支柱?

在京城和边境堆了好几十万禁军只是为了救济?宋朝的皇帝真是圣贤,赵大 ...

你看错了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12 20:1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12 20:12 发表


你看错了吧

这位仁兄,你自己编辑了说我看错了,都是混论坛的不用玩这个吧。我可是直接复制的。

即使你改了,这句话还是值得商榷。

QUOTE:
由此可见,宋朝从一开始,就主要将军队看作救济和安置灾民的场所,以借此维护统治的稳定

再复制一次。(别再自己编辑了然后说我看错了啊)

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救济?跟谁说谁信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12 20: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6-12-12 20:18 发表

这位仁兄,你自己编辑了说我看错了,都是混论坛的不用玩这个吧。我可是直接复制的。

即使你改了,这句话还是值得商榷。



再复制一次。(别再自己编辑了然后说我看错了啊)

建了一支庞大的 ...

不好意思,玩笑玩笑。
好,说正经的,当初也觉得别扭。
但是宋朝的军体制度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军队就是为了兴邦振国,但是宋朝的错误理念却使得误入歧途。
至于到底是何理念,说说而已,但做一笑

我再想想
再看看,提提意见

[ 本帖最后由 燕波钓叟 于 2006-12-12 20:2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12 20: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建军队,主要目的当然是保卫国家、保卫政权、保卫统治者(我怎么想起了《黄河大合唱》的调)。
至于有没有帮助无业游民就业的成分在内,有一点,但肯定不是主要目的,否则国家大事也太儿戏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bioying
(轩辕就是黄帝)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2
编号 68902
注册 2006-5-1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12-12 20: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Yahoo!
其实我看了楼主分析的理由,发现重文轻武绝对算宋朝军队战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文轻武产生以下后果:
1、武将的待遇不如文官(导致基层不愿意学武,学习兵法之后做武将。而愿意学习四书五经考科举)
2、由于武将在朝廷的地位不如文官,那武将申请军费,粮草相对而言不如以前,战后阵亡的抚恤不到位,谁还愿意当兵,自然只能招募流民,犯罪分子入伍。(宋朝很喜欢大赦天下)
3、既然重文轻武,领导者在这方面不重视(如不进行阅兵,定时的演习),那训练自然就没那么严格,认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12 20: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bioying 于 2006-12-12 20:45 发表
其实我看了楼主分析的理由,发现重文轻武绝对算宋朝军队战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文轻武产生以下后果:
1、武将的待遇不如文官(导致基层不愿意学武,学习兵法之后做武将。而愿意学习四书五经考科举)
...

感谢楼上总结,深表荣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12 20: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LZ说的很有道理,不过除了制度以外,我觉得将领的素质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即使是汉朝,唐朝,明朝,一旦将领素质下降,它们的战绩一样很糟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12 21: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北宋在对外作战中多次失败,我想与北宋失去幽云十六州有很大关系。失去了有效的屏障,使游牧民族的骑兵在平原地区更加有优势。
再者中原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时本身就处于弱势。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马不如人家的好,怎么打?

PS:楼主转贴请注明出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bioying
(轩辕就是黄帝)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2
编号 68902
注册 2006-5-1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12-12 22: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Yahoo!


QUOTE:
原帖由 中庸 于 2006-12-12 21:48 发表
北宋在对外作战中多次失败,我想与北宋失去幽云十六州有很大关系。失去了有效的屏障,使游牧民族的骑兵在平原地区更加有优势。
再者中原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时本身就处于弱势。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有着得天独厚 ...

这个只能是宋朝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绝对不是战斗力下降的原因。再说除了变态的蒙古骑兵,你听说过有骑兵能够攻城的吗???
如果不是自己军队战斗力低下,上层领导决策问题,宋朝采用步步为营的做法,未尝没有收复失地的能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12 22: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bioying 于 2006-12-12 22:07 发表

这个只能是宋朝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绝对不是战斗力下降的原因。再说除了变态的蒙古骑兵,你听说过有骑兵能够攻城的吗???
如果不是自己军队战斗力低下,上层领导决策问题,宋朝采用步步为营的做法 ...

宋军队对外作战失败较多,是给人留下战斗力低下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怎么能说毫无关系那?
骑兵是不能攻城,但宋的军队难道从来都没打过野战吗?显然不可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12 22: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庸 于 2006-12-12 21:48 发表
北宋在对外作战中多次失败,我想与北宋失去幽云十六州有很大关系。失去了有效的屏障,使游牧民族的骑兵在平原地区更加有优势。
再者中原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时本身就处于弱势。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有着得天独厚 ...

我这是亲自管他要的,何来出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12 22: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如果是转贴那就要有出处,除非你不知道,但事实上你是知道的。
知道的为什么不表明作者呢?这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12 22: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庸 于 2006-12-12 22:46 发表
楼主,如果是转贴那就要有出处,除非你不知道,但事实上你是知道的。
知道的为什么不表明作者呢?这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这个问题恐怕不用再说吧,96NN也用这个号你们是知道的,既如此,还有必要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13 00: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军战斗力不弱吧~~我觉得蛮强的
还是老话了,逼平了辽,打垮了夏,和蒙古剿了金,又拖延了蒙古五十来年,这还叫弱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landmark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95262
注册 2006-12-13


发表于 2006-12-13 12: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简单来说就是重用文官,提防武官,以文治国的原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bioying
(轩辕就是黄帝)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2
编号 68902
注册 2006-5-1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12-13 12: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Yahoo!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13 00:50 发表
宋军战斗力不弱吧~~我觉得蛮强的
还是老话了,逼平了辽,打垮了夏,和蒙古剿了金,又拖延了蒙古五十来年,这还叫弱啊

觉得弱,是与前面几个朝代比较,你看唐朝,北宋前期对外战争的成绩,你就知道为什么宋朝军队算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谭文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44
帖子 3427
编号 79700
注册 2006-8-20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2-13 12: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13 00:50 发表
宋军战斗力不弱吧~~我觉得蛮强的
还是老话了,逼平了辽,打垮了夏,和蒙古剿了金,又拖延了蒙古五十来年,这还叫弱啊

比起打得匈奴“妇女无颜色,六畜不番息“的汉军,其实颇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993251120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95283
注册 2006-12-13


发表于 2006-12-13 14: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无耻的一个朝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lxzb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3
编号 6453
注册 2004-4-3


发表于 2006-12-13 14: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招募的对象经常是一些市井流氓、强盗;同时自北宋开始,每逢灾荒年,政府就要从灾民、流民里面大量募兵,以消除民间暴动的隐患:
本朝现在做的一样,新兵大部分是地痞流氓,没工作的混混才去当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13 15: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ylxzb 于 2006-12-13 14:50 发表
其招募的对象经常是一些市井流氓、强盗;同时自北宋开始,每逢灾荒年,政府就要从灾民、流民里面大量募兵,以消除民间暴动的隐患:
本朝现在做的一样,新兵大部分是地痞流氓,没工作的混混才去当兵。

你说这话可有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lxzb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3
编号 6453
注册 2004-4-3


发表于 2006-12-13 15: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13 15:16 发表

你说这话可有证据?

证据:
1一部分 当兵是为了找工作,而能找到工作的都是有关系的,因为他有关系,如果稍微有点能力的话,找个工作是没问题的。。。。。
2 还有部分是家长实在管不下了的就送去当兵,让军纪教育。
上面两种人,不是地痞流氓是什么,你说说看。
当然还有人是报着理想去的,但是现在能当兵都要花钱,我想没几个脑子正常的人会花这个钱去实现理想吧。
如果这种人花钱也愿意当兵,只能说他要么是个哈儿,要么他的理想是肮脏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谭文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44
帖子 3427
编号 79700
注册 2006-8-20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2-13 15: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兵么,最重要一是身体,二是思想。
这两点部队都是能改造的。
别的都没关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lxzb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3
编号 6453
注册 2004-4-3


发表于 2006-12-13 15: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宋弱也跟兵源素质没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谭文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44
帖子 3427
编号 79700
注册 2006-8-20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2-13 15: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是持这个观点,关键是文官制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13 16: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ylxzb 于 2006-12-13 15:40 发表

证据:
1一部分 当兵是为了找工作,而能找到工作的都是有关系的,因为他有关系,如果稍微有点能力的话,找个工作是没问题的。。。。。
2 还有部分是家长实在管不下了的就送去当兵,让军纪教育。
上面两种人 ...

为了找工作而当兵以及家长管不了的就是地痞流氓?请问在你看来地痞流氓的定义是什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13 17:5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其实拿宋朝跟汉朝、唐朝比也是不现实的。
汉朝、唐朝的对手与宋朝的对手其实不在一个档次上。
契丹相比匈奴、突厥之类而言,更像是个国家,而不是个大部落,已经由游牧民族逐渐向定居转化,却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彪悍机动的特点,这个时候是其最强大的时候,但是宋辽媾和后,契丹的汉化却使他们的游牧民族属性中的勇猛善战逐渐消退了,所以败给了后起之秀。

战斗力问题,其实就宋朝初期而言,战斗力并不弱,以步制骑打成这样已经够瞧的了。
汉武帝能够把匈奴打得那么惨,与其强调骑兵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宋朝的河西养马地一开始就大部分不在自己手里(唐末到五代此地一直是羁縻状态),只有个孤零零的灵州在党项人的包围之中,朝廷的援兵离得太远,而且道路不好没能赶到,结果灵州也失陷了。
没有养马地,无法大规模实施马政,军事战术只好在“以步制骑”上下工夫了。以步制骑显然不适合进攻,所以宋朝两次主动进攻契丹的战役都失败了,而且损失很大,且不论战略战术的问题,兵种就是一大劣势。

所以宋朝之后采取守势也是必然的。
应该说,虽然进攻都失败了,但防守还是有效的。
满城大捷、雁门大捷、代州大捷、徐河大捷、府州大捷、“铜梁门”、“铁遂城”、羊山伏击战……
不过也有君子馆、裴村、望都三场比较大的败仗,不过所幸的是契丹即使进攻得利,其自身的损失也大体上与宋军不二,所以一般也就无法扩大战果,而是得利之后就退了。

综上所述,宋朝初期与契丹的战争是契丹占优势不假,但优势其实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大,只能说稍占上风。而且在这二十多年里,宋军的战斗力一直不是问题。

至于真宗后期到仁宗时期,由于已经与契丹媾和,天下比较安定,所以对禁军的拣选裁汰似乎不像太祖、太宗时期那么严格了,很多太祖时期的军队制度执行得有偏差,禁军数量激增到八十万上下,一听这数字就知道,根本无法保证这八十万人都是什么样的素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6-12-13 18: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兵个体战斗力不弱啊。但是即使时最NB的士兵,被几个文官一带,到了战场上文官带头跑路,还能有什么战斗力啊!为什么军队需要武将带啊,至少他能够在战场上激起士兵的血性,而不是到处逃命。

雍熙北伐,要不是胆小的赵光义被屁股上射了一箭就落荒而逃,哪会落得如此下场啊!再比比人家刘邦,也是中了一箭,一点不慌乱。这才是高手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13 18: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6-12-13 18:10 发表
雍熙北伐,要不是胆小的赵光义被屁股上射了一箭就落荒而逃,哪会落得如此下场啊!再比比人家刘邦,也是中了一箭,一点不慌乱。这才是高手啊!

雍熙北伐是曹彬、田重进、潘美为主将带的兵,高梁河那一战才是赵光义亲征的。

文官指挥是中期以后的事。
其实不是文官带兵,文官一般是不会亲自出战的。兵还是武将带,只不过指挥权大头在文官手里。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4 03: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20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