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北宋和辽的战争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2-19 21:4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时查不到具体数据了
但记忆中澶渊后宋朝的边贸收入就远大于岁币了(大约是百万级的)
辽得到的金属货币还是走了圈市场换成了纺织品和茶叶
往宽了想 就算是贸易补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19 22: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756159 于 2006-12-19 21:02 发表

1李渊在唐朝初期最初向突厥称臣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仔细看一下史料。李渊起兵时称臣应该没有疑问。唐初立后的情况如何呢?我们看不到很多没有任何与突厥闹翻的迹象,相反仍然非常

卑微!称帝的这一年突厥 ...

就算武德初年还在称臣,可是武德初年唐朝地盘才多大?人口才多少?

你那是新唐书的说法,旧唐书可不是这么说的: "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而旧唐书基本上是照抄唐朝的国史,应该比新唐书可信.
你说的《隋唐嘉话》的记载,司马光早有论述,不妨找<资治通鉴考异>去看看.

打仗的胜负要看最后的结果,当中的怎么能算?"连岁不解?","弄赞惧,引兵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上许之".都退兵了还"连岁不解"呢?还僵持呢?

契丹要的是关南之地,那地方是后周好不容易从契丹手里收复回来,本来就是汉人的土地,这还合情合理啊

借人家的军队难道白借啊?

"唐朝初年几乎是倾其国库给突厥纳贡"哪里记载的?"

我又没说宋朝比唐朝多花了多少钱,我只是说唐朝与回鹘和亲,那是国力空虚,暂时需要.等回鹘遇到麻烦了,唐朝还不是出兵击败乌介迎回公主?宋朝呢?112年里契丹可是内忧外患不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19 22: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06-12-18 23:55 发表
我就想不明白那么大的国家,死活就是组成不了一支骑兵部队?

汉朝汉武帝之前的时候,河套、河西地区在匈奴的手中,这些地方应该是产马的主要地区了吧?可汉武帝还是组成了强大的骑兵部队。

唐玄宗时期,全 ...

宋朝是缺马,可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严重

以永乐为例,宋军总兵力最多3万5,而城外战败时损失的马匹就有8000.1:4的骑步比例只要指挥得当足够抗击纯骑兵部队了.即使单独使用,只要将领的水平够高,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李靖,陈庆之什么的就不说了,就是北宋自己的杨业靠数百骑兵就把攻燕门的10万契丹部队杀的大败.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6-12-19 22:4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19 22: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jijichaoda 于 2006-12-19 21:30 发表
赠礼求和,如果唐太宗和汉武帝在早打过去了

你要拿唐太宗、汉武帝和宋真宗比,我完全没意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谭文山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44
帖子 3427
编号 79700
注册 2006-8-20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2-19 22: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19 22:52 发表

你要拿唐太宗、汉武帝和宋真宗比,我完全没意见~~

那应该跟宋什么宗比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20 00: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19 22:38 发表

宋朝是缺马,可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严重

以永乐为例,宋军总兵力最多3万5,而城外战败时损失的马匹就有8000.1:4的骑步比例只要指挥得当足够抗击纯骑兵部队了.即使单独使用,只要将领的水平够高,也可以发挥巨大的 ...

几百年出个岳飞
岳飞的马还是抢来了一批才有了点规模,后来苦心在扬州监经营了十五万匹,已然是不得了了~~~
可问题是像岳飞这样的大英雄,不是说有就有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00: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20 00:55 发表

几百年出个岳飞
岳飞的马还是抢来了一批才有了点规模,后来苦心在扬州监经营了十五万匹,已然是不得了了~~~
可问题是像岳飞这样的大英雄,不是说有就有的

我说的是杨业不是岳飞啊

岳飞的马还是抢来了一批才有了点规模,后来苦心在扬州监经营了十五万匹,已然是不得了了

这是哪里记载的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20 01: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20 00:57 发表

我说的是杨业不是岳飞啊

岳飞的马还是抢来了一批才有了点规模,后来苦心在扬州监经营了十五万匹,已然是不得了了

这是哪里记载的啊?

我变成史料普及库了~~没这义务~~兄自己找找,我都把事情列出来了,你费点事吧,哪能我一手包办了
对了,不要把钱粮的扬州监和养马的扬州监搞混了~~~不要怪我没提醒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温柔的一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523
编号 53156
注册 2005-11-14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20 0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19 22:38 发表

宋朝是缺马,可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严重

以永乐为例,宋军总兵力最多3万5,而城外战败时损失的马匹就有8000.1:4的骑步比例只要指挥得当足够抗击纯骑兵部队了.即使单独使用,只要将领的水平够高,也可以发挥巨大的 ...

宋朝缺马还不严重吗?王安石变法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马匹问题。传统的养马基地宋朝一个都没掌握,这是历史上哪个中原王朝都没法相比的。我记得好像是仁宗时吧,当时宋王朝掌握的马匹总数好像是10来万,而当时辽掌握的有150万之多,更重要的是宋战马的质量跟辽没法比。马匹除了做战马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用途就是运输,没有马力,光凭人能运多少?北宋很多战役都是输在了军粮上。我记得好像《清明上河图》中马匹就很少,那描绘的可是堂堂的首都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56159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发表于 2006-12-20 15: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19 22:04 发表

就算武德初年还在称臣,可是武德初年唐朝地盘才多大?人口才多少?

你那是新唐书的说法,旧唐书可不是这么说的: "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 ...

1.唐初称臣一事已有共识,如我所言唐的确向突厥称臣。虽然时间不长,但李渊称臣,割地,纳贡确是不争的事实。
2渭水之辱,上边已经举出了李世民新唐书的话,和隋唐佳话的一段记载。
其一新唐书和旧唐书虽然用词不同一个为“渭水之耻”一个为“渭水之役”,但语气

和用意上并无分歧,均是用来衬托李靖后来的成功,相反渭水之役绝对不是辉

煌的事迹,而是以耻辱收场,否则怎能并列以体现李靖之功!
其二资治通鉴考异对刘谏《小说》的考证,但考证并未否定李靖纳贡之策,只

是说“结盟而退,未尝掩袭,小说所载为误”显然否认的只是唐军掩袭一事,并非

结盟纳贡一事。
其三如果以上的还不足以说明那么再看一条资治通鉴所载唐太宗事后的自白:“

吾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一与虏战,所损甚多;虏结怨既深,

惧而修备,则吾未可以得志矣。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这句话也说得很明白了突厥退兵是采取了啖以金帛“”的手段。
因此太宗把这看作耻辱就一点不为怪了
最后再来看一条间接的推测,渭水之盟后太宗“引诸卫骑兵统将等习射于显德殿

庭”而“朝臣多有谏者”太宗态度是“上不纳”。为何太宗不顾大臣反对急着整军精武

呢!显然渭水之辱的刺激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以上四点我们应该很清楚了渭水之役是唐朝的一场劣势战役,但此时的唐

朝国力逐渐上升,突厥开始走下坡,最终还是达成了战略妥协,但就唐而言这

依然是一场蒙羞的战役,虽然后世史家们进行了精心的掩盖!
3唐吐和亲,不可否认唐占据了战略优势,但不不认为唐能够彻底臣服吐蕃,如

果唐很乐意和亲那么早就可以进行了,事实就是唐开始态度是反对的,其间双

方进行了军事冲突,唐是不可否认是占优势的,但战后唐还是同意了和亲。证

明了军事行动对和亲的推动,唐吐和亲是双方政治军事综合较量达成平衡的结

局。
4,关南问题:关南是沙陀人送出去的,契丹人已经对其实施了统治那么这块领土在契丹人眼里就是契丹的。汉人拿回去契丹人看来就是侵略。当然在宋人的眼里关南是自己继承的自己已经实施了统治就是自己的。这就是领土争端,领土争端本来就很难说出个对错!就像耶路撒冷,北方四岛,印中边界,根本就说不出个对错来,只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已,我是中国人当然一口咬定山后领土不是印度的是中国的!如果投胎不幸去了印度,当然一口咬定那是印度的!
所以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军事和政治,军事解决不了,通过政治解决,双方各退

一步无可厚非!比如我国南海政策就是拥有主权共同开发,共同开发就是默许

别国掠夺我国资源了,但这就是政治,解决领土争端的手段。非常合情也非常

合理,就澶渊之盟而言,辽国没能收回故土但得到了经济利益就是这么简单!
5唐初倾国库给突厥记载上边已经有了就是李靖的策略“倾府库赂突厥”。
6宋辽合约签订后并无较大冲突,辽国也没任何主动出击发动战争,合约得到了

很好的执行,何来契丹的内忧外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56159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发表于 2006-12-20 15: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19 22:38 发表

宋朝是缺马,可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严重

以永乐为例,宋军总兵力最多3万5,而城外战败时损失的马匹就有8000.1:4的骑步比例只要指挥得当足够抗击纯骑兵部队了.即使单独使用,只要将领的水平够高,也可以发挥巨大的 ...

宋军此战参战的并非单单杨业数百骑兵,第二次雁门战役战场指挥官是潘美(第一次雁门战役折彦赟和董思愿,第三次雁门战役也是潘美此次战役为战绩最大,第二次雁门战役杨业立功较为显著),参战将领也很多有董思愿,侯美,邓昭达,杨业不过是执行了一个包抄任务,起到了打乱对方部署的作用,而正面的潘美主力才是真正的主角!
永乐之战宋朝兵力为援军2万五千,原守军5千合计3万,阵亡1万,丧马八千,但骑兵数目不详,只是记载选锋军第一波拉出去进攻的大概有千人,估计是一千骑兵,至于其它骑兵多少不得而知,但一般理解八千马不会通通用来作为战骑!不过西夏人第一波进攻就是“骑五万”宋军骑兵劣势还是很明显的。

[ 本帖最后由 756159 于 2006-12-20 18:1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20 18:4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宋军的所谓“阵图”就是为了“以步制骑”,迫不得已。
很多人说按图布阵死板。当然是死板,不过没有办法,骑兵少,步兵必须结阵来抗击骑兵的冲击,否则步兵被骑兵一冲就散,仗根本没法打,依托大阵可以保持步兵部队的凝聚力和组织纪律性。
宋军的很多胜利也是靠合理的布阵取得的。

记得高中历史书上说皇帝赐将领阵图是为了束缚将领手脚,防止他们造反。现在想想这话十分好笑,人家如果真要造反,你规定个阵图人家就反不成了?

当然在野战条件下,步兵打骑兵并不只有这一种战法,不过这可以说是一种最基本的、最保险(越保守往往也就越保险)的办法了。
依托有利地形也可以,不过宋辽主战场河北是平原地势,没什么有利地形可以依托,这又要怪那个儿皇帝把地利优越的燕云割出去了。

宋朝在地势优越的山后方面的败仗远远少于在地势不利的山前方面的败仗,这就说明了地利的重要性。
(山后指太行山以西,山前指太行山以东)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6-12-20 18:4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19: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20 01:02 发表

我变成史料普及库了~~没这义务~~兄自己找找,我都把事情列出来了,你费点事吧,哪能我一手包办了
对了,不要把钱粮的扬州监和养马的扬州监搞混了~~~不要怪我没提醒你

压根没有的事我到哪里去找记载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19: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6-12-20 01:11 发表

宋朝缺马还不严重吗?王安石变法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马匹问题。传统的养马基地宋朝一个都没掌握,这是历史上哪个中原王朝都没法相比的。我记得好像是仁宗时吧,当时宋王朝掌握的马匹总数好像是10来万, ...

传统的养马基地宋朝一个都没掌握?唐朝3大养马基地: 陇右,关中,河东,宋朝至少保有关中,河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20: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756159 于 2006-12-20 15:08 发表

1.唐初称臣一事已有共识,如我所言唐的确向突厥称臣。虽然时间不长,但李渊称臣,割地,纳贡确是不争的事实。
2渭水之辱,上边已经举出了李世民新唐书的话,和隋唐佳话的一段记载。
其一新唐书和旧唐书虽然 ...

那是在唐朝还十分弱小的情况下不得不这么做.

敌军入侵,不能够将其击败当然不是什么辉煌的事,但是事实上唐朝在渭水之役是不胜而胜的,和澶渊之盟宋朝不败而败有本质的不同.

<隋唐嘉话>对于渭水之役的记载不止一处不实,比如"武德末年,突厥至渭水桥,控弦四十万",而且关于卫公的记载更是夸张:卫公始困于贫贱,因过华山庙,诉于神,且请告以位宦所至,辞色抗厉,观者异之。伫立良久乃去,出庙门百许步,闻后有大声曰:"李仆射好去。"可见<隋唐嘉话>关于渭水之役和卫公的记载其可信度是极低的.

从武德4年到武德九年突厥年年南下,其中还包括以倾国之兵南下,如此严重的边境形势难道不需要整顿军备吗?

从哪里能看出唐土"双方政治军事综合较量达成平衡"?松州之战结束,土根本无力再次开战.

你也认为"宋人的眼里关南是自己继承的自己已经实施了统治就是自己的。"那么对宋人而言契丹人的要求合情合理吗?

<隋唐嘉话>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

澶州之后至辽金开战之间契丹的内忧外患:

1005年  宋景德二年        党项扰契丹  
1010年  宋大中祥符三年  契丹攻高丽开京之战  契丹攻回鹘  
1013年  宋大中祥符六年  契丹攻准布  
1015年  宋大中祥符八年  契丹攻敌烈  
1016年  宋大中祥符九年  契丹攻高丽郭州之战  
1017年  宋真宗天禧元年  契丹攻高丽  
1018年  宋天禧二年        契丹攻高丽兴化镇之战  
1026年  宋仁宗天圣四年  契丹攻回鹘甘州之战  
1027年  宋天圣五年        契丹攻准布  
1030年  宋天圣八年        渤海大延琳反契丹东京之战  
1040年  宋宝元三年        女真攻扰契丹
1043年  宋庆历三年        契丹攻党项  
1044年  宋庆历四年        契丹攻西夏贺兰山之战  
1049年  宋仁宗皇祐元年  契丹攻西夏河南、凉州之战  
1050年  宋皇祐二年        西夏攻契丹  
1063年  宋嘉祐八年        契丹重元之乱  
1069年  宋神宗熙宁二年  准布攻辽  五国诸部反辽  
1072年  宋熙宁五年        辽北部叛  
1073年  宋熙宁六年        乌古敌烈部反辽  
1078年  宋神宗元丰元年  辰、沅瑶民反宋起事  
1092年  宋元祐七年        准布首领玛古苏反辽  
1094年  宋哲宗绍圣元年  玛古苏攻辽倒塌岭  准布别部攻辽  敌烈部攻辽  
1102年  宋徽宗崇宁元年  准布攻扰辽边境  赵钟格攻辽上京   
1111年  宋徽宗政和元年  乌古敌烈部叛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20 20: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20 19:57 发表

压根没有的事我到哪里去找记载啊

是汉阳监(后来的叫法,孝宗时设立,但岳飞那会儿已经汉阳军在养)~~~faint~~

顺便道歉昨天说《通鉴》的记载,不看不看都不记得了

岳飞砸伪齐的时候是不是顺便留了个心眼,留了几万匹?
汉阳军还能养点~~数字要查~~不过比较少~~扬州监也才两万,是个大监了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6-12-20 21:0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20 20: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20 19:59 发表

传统的养马基地宋朝一个都没掌握?唐朝3大养马基地: 陇右,关中,河东,宋朝至少保有关中,河东.

关中毁了,河东屯田
宋的人口不可能一辈子维持唐的水平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21: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756159 于 2006-12-20 15:27 发表

宋军此战参战的并非单单杨业数百骑兵,第二次雁门战役战场指挥官是潘美(第一次雁门战役折彦赟和董思愿,第三次雁门战役也是潘美此次战役为战绩最大,第二次雁门战役杨业立功较为显著),参战将领也很多有董思 ...

当辽兵进抵关下时,潘美无一救兵至,居然成了主角,当大捷报到太原是他最初还不信呢.

永乐宋军出城是为了对敌作战,这个时候拉出去的马如果不是用来作战,那请问还有什么其它用途?曳咥河西突厥10万围苏定方步骑1万多人,唐军骑兵劣势不更加明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21: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20 20:52 发表

是汉阳监(后来的叫法,孝宗时设立,但岳飞那会儿已经汉阳军在养)~~~faint~~

顺便道歉昨天说《通鉴》的记载,不看不看都不记得了

岳飞砸伪齐的时候是不是顺便留了个心眼,留了几万匹?:ph34r ...

你改的还真快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20 2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20 21:12 发表

你改的还真快哦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不是科班,上网本来就是学东西的~~~
加上有阵子不碰书皮了,错误是难免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21: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20 20:58 发表

关中毁了,河东屯田
宋的人口不可能一辈子维持唐的水平吧

唐朝刚建立那会全国都毁了,屯田就不能养马了?唐朝在河陇也屯,怎么照样养马?

按建国时间来对比,宋的人口几乎都要比比唐多的多.根本不存在什么"维持唐的水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20 21: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20 21:16 发表

唐朝刚建立那会全国都毁了,屯田就不能养马了?唐朝在河陇也屯,怎么照样养马?

按建国时间来对比,宋的人口几乎都要比比唐多的多.根本不存在什么"维持唐的水平"

是啦,宋的人口几乎是唐的整数倍,可大唐留给宋的地盘有多大?
老百姓总不能全饿死,来养马吧~~
退一万步说,屯田养马,王安石也做过~~莫非你认为马=战马?
田里面养出来的马,能打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21: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20 21:14 发表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不是科班,上网本来就是学东西的~~~
加上有阵子不碰书皮了,错误是难免的~~

这话没错,不过我也不是科班,我还要加班,是没有周末,天天要加的那种.今天是最近一个月来难得不要加班到8点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20 21: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20 21:18 发表

这话没错,不过我也不是科班,我还要加班,是没有周末,天天要加的那种.今天是最近一个月来难得不要加班到8点的

差不多一样惨~~~我是应付考试,疲于奔命,昨晚到了一点,今早就耽误了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6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发表于 2006-12-20 21: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6-12-20 01:11 发表

宋朝缺马还不严重吗?王安石变法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马匹问题。传统的养马基地宋朝一个都没掌握,这是历史上哪个中原王朝都没法相比的。我记得好像是仁宗时吧,当时宋王朝掌握的马匹总数好像是10来万, ...

那汉武帝之前的汉朝呢?陇右、河西、河套全在匈奴人的手里。可以说情势和北宋差不多,可到汉武帝时汉王朝还是组成了强大的骑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21: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20 21:18 发表

是啦,宋的人口几乎是唐的整数倍,可大唐留给宋的地盘有多大?
老百姓总不能全饿死,来养马吧~~
退一万步说,屯田养马,王安石也做过~~莫非你认为马=战马?
田里面养出来的马,能打战

唐朝之后是5代,唐朝没有留给宋任何地盘.
宋朝河北牧监1马占草场115亩,广平监最多6千马,占良田1.5万顷,这种养法,超出正常30亩N倍了
马能不能打仗在于训练不在于哪里出产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20 21: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06-12-20 21:22 发表


那汉武帝之前的汉朝呢?陇右、河西、河套全在匈奴人的手里。可以说情势和北宋差不多,可到汉武帝时汉王朝还是组成了强大的骑兵

三十六监都是汉朝领土而且那时候的匈奴很落后,箭头多用骨头的,也没有马镫。
北宋面对的都是封建化了的蛮族~~~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吧,而且还不止一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56159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发表于 2006-12-20 21: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20 21:10 发表

当辽兵进抵关下时,潘美无一救兵至,居然成了主角,当大捷报到太原是他最初还不信呢.

永乐宋军出城是为了对敌作战,这个时候拉出去的马如果不是用来作战,那请问还有什么其它用途?曳咥河西突厥10万围苏定方步骑 ...

奇怪了,宋史,会要,长编所有的宋朝基本资料全都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写着潘美为雁门战役指挥官,怎么就成了杨业了!闻所未闻?如果事实如你说的请你拿出第一手的史料。而你能出的三大史料里唯一的证据就是宋史杨业传,而杨业传的记载和潘美为指挥官并不矛盾,只是阐述的角度不同,在宋史潘美传里潘美作为指挥官就写得很清楚了!
当然如果你能找到确实相关史料我会很感谢你,因为欧几乎翻遍了所有的宋代史料野史,包括全宋文北宋50册的所有奏章也没能找到杨业是雁门之战主帅的证据,如你能找到我将非常感谢。
永乐之战:马的用途很多,宋军出战总的带点装备吧,战车,弩炮,投石器,鹿角,总不见的啥都叫宋兵自己扛吧。这样岂不是还没打就累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20 21: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2-20 21:25 发表

唐朝之后是5代,唐朝没有留给宋任何地盘.
宋朝河北牧监1马占草场115亩,广平监最多6千马,占良田1.5万顷,这种养法,超出正常30亩N倍了
马能不能打仗在于训练不在于哪里出产的.

是,但有宋的土地,顶多养20万,《宋史 马政》说“当是时,凡内外坊、监及诸军马凡二十余万匹,饲马兵校一万六千三十八人。”
可20万匹,比唐70万 ,明成祖120万,实在是个零头
而且在南方养的马“置监郢、鄂间,牝牡千,十余年仅生二十驹,且不可用,乃已。故凡战马,悉仰秦、川、广三边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2-20 22: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756159 于 2006-12-20 21:36 发表

奇怪了,宋史,会要,长编所有的宋朝基本资料全都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写着潘美为雁门战役指挥官,怎么就成了杨业了!闻所未闻?如果事实如你说的请你拿出第一手的史料。而你能出的三大史料里唯一的证据就是宋史杨 ...

这是三军大学的中国历代战争史里所记,出于对它权威性的认可我没有去找原始资料,你需要我找的话,我可以去找找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6 13: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72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