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厚脸皮之王孙仲谋, 附最白痴的外交──武取江陵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6-9-7 11: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7 强权就是公理 的帖子

这位逻辑的推理真是可以

非要在212-215年这几年打才叫牵制?

212年之前屡次攻打,不算牵制曹操的力量,不算消耗曹操的力量?

打完曹操,孙曹两家不需要让军队休整啊?

刘备正是借着东线屡次大战之后,双方休整的这段时间去取得荆州

你以为没有此前的消耗,曹操的军队休养生息后会让刘备去打西川?

曹操212年主动打孙权不也是因为孙权连年动兵招来的报复?

何况,即使没有大打出手,东线重兵屯集,不是战略威慑牵制又是什么?

曹操有病啊,在那种情况下打刘备,然后东线被孙权突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7 11: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 2006-9-7 11:37 发表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诸葛亮大人亲自说的话

没有孙权,嘿嘿,赤壁的时候刘备的脑袋会不会被曹操摘下来,还是个问号呢?

这只是说明形势危急,结果如何,你那是臆测,最后的结果是,“与备战,不利”。
而且吴主传说“公烧其余船引退”,周瑜的火攻,起到了什么效果,连东吴方面,都不敢确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7 11: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 2006-9-7 11:50 发表
这位逻辑的推理真是可以

非要在212-215年这几年打才叫牵制?

212年之前屡次攻打,不算牵制曹操的力量,不算消耗曹操的力量?

打完曹操,孙曹两家不需要让军队休整啊?

刘备正是借着东线屡次大战之后, ...

你说的是,“没有孙权那些年在东线屡次发兵牵制曹操,刘备还想去取西川?家非让人端了不可”,那好,这有这样几个前提,第一,若孙权与阿瞒不交火,阿瞒定会打刘备,所以阿瞒主动进攻孙权,自然不能算东吴牵制,第二,无孙权牵制,刘备取不了西川,所以刘备取西川之前与之后,如何算作孙权牵制,第三,按你的逻辑,212年之前屡次攻打,不算牵制曹操的力量,不算消耗曹操的力量?那好,赤壁之战,刘备消耗了阿瞒的力量,为什么你不算上?
另外,曹仁的事情忘提了,“傅子曰: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看看吧,曹仁的能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6-9-7 11: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武帝记是曹魏方面的记载,对自己的失败讳莫如深,简简单单的一笔带过了,

曹操还说“孤烧船自走,横使周谕获次虚名”呢,可是一转眼就派人劝降周谕

赤壁之战,主要是孙吴之力,东吴方面所有参与大战的将领都有很详细的记载

而刘备方面的将领,传里几乎都没有记载,还不明白?

刘备要是自己能抄后路,就带张飞和1000人去倍,干嘛还要换2000人啊?还不是力量不够?

再说,从你提供的史料,只能证明刘备出了这个主意,周谕采纳了

怎么能证明是这个主意打败的曹仁?


“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

没有周谕大部队在前,就刘备那点人,抄后路有什么用?

就像经典的故事,老头老太太猫狗一起拔萝卜,没拔下来,加了一个耗子,然后拔下来了,主要就是耗子的功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7 12: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 2006-9-7 11:59 发表
武帝记是曹魏方面的记载,对自己的失败讳莫如深,简简单单的一笔带过了,

曹操还说“孤烧船自走,横使周谕获次虚名”呢,可是一转眼就派人劝降周谕

赤壁之战,主要是孙吴之力,东吴方面所有参与大战的将领都 ...

吴主传中也有,曹操烧船自走,史料我举了,如果讳莫如深,他为什么说是与备战,不利,曹操还说“孤烧船自走,横使周谕获次虚名”,这更证明,周瑜此次胜利有假,劝降周瑜,与赤壁之战有什么关系?
你的结论,全是臆测,无史料(三国志)支持。
张飞都给周瑜指挥了,刘备方面吃亏更大。拿些史料,故事一类的,与三国志无关。

[ 本帖最后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9-7 12:0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6-9-7 12: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哈哈,如果曹操东线无事,

重兵屯在襄樊,

刘备敢取西川?

那个战略家敢这么干?

曹仁勇则用勇尔,可惜为将要智勇双全

这个话题的重点是,你说孙权打不过张辽

所以周谕攻不下曹仁

这个推理根本就不成立

QUOTE:
原帖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9-7 11:57 发表

你说的是,“没有孙权那些年在东线屡次发兵牵制曹操,刘备还想去取西川?家非让人端了不可”,那好,这有这样几个前提,第一,若孙权与阿瞒不交火,阿瞒定会打刘备,所以阿瞒主动进攻孙权,自然不能算东吴牵制,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7 12: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 2006-9-7 12:03 发表
哈哈,如果曹操东线无事,

重兵屯在襄樊,

刘备敢取西川?

那个战略家敢这么干?

曹仁勇则用勇尔,可惜为将要智勇双全

这个话题的重点是,你说孙权打不过张辽

所以周谕攻不下曹仁

这个推理根 ...

曹操东线无事,就一定重兵屯在襄樊?你的推理更差。三国志里的勇是指,作战方面,包括指挥作战。我的重点是,孙权带10万人打不张辽的7000,周瑜带的几万人也攻不下兵力高张辽的曹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6-9-7 12: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瑜胜利有假?

哈哈,没有周瑜烧曹操的船,曹操烧自己的船,有病啊

烧船是因为兵败逃跑,不能让物质落入敌人的手里才烧得

曹操要不是被周瑜打败,觉得是个人才,劝降他干嘛,没事闲得慌?

武帝纪里关于赤壁的记载,完全是讳莫如深的避免谈失败

看看三国志周瑜传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赤壁和江陵一战描写得再详细不过了

吴军所有参与赤壁之战的将领都有记载

刘备方面呢?《关张马黄赵》哪里有?

刘备如果自己牛B,诸葛亮还像人家求救干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6-9-7 12: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的重点是,孙权带10万人打不张辽的7000,周瑜带的几万人也攻不下兵力高张辽的曹仁。"

请问这个推论是怎么得到的?

曹操东线无事,大兵可以调动,刘备敢不守着自己的地盘,去出兵西川?

曹操不趁隙攻他?

呵呵,这点战略眼光曹操和刘备没有,也不用混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7 12: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 2006-9-7 12:09 发表
周瑜胜利有假?

哈哈,没有周瑜烧曹操的船,曹操烧自己的船,有病啊

烧船是因为兵败逃跑,不能让物质落入敌人的手里才烧得

曹操要不是被周瑜打败,觉得是个人才,劝降他干嘛,没事闲得慌?

武帝纪里关 ...

你瞧瞧,一叶障目了,不是?只看吴传,不看其它,蜀国不治史,所以蜀国史料少,烧船是因为兵败逃跑,不能让物质落入敌人的手里才烧得,这话对,是因为刘备将他打败了,所以才烧船,我举得都是史料,你反驳多数为臆测,劝降周瑜是觉得他是个人才,但这证明不了,赤壁是周瑜一方击败的阿瞒。
诸葛亮联合东吴,只是多点把握而已,至于是否用得上,还是用上多少,得由结果说话。
吴方记载,已经暗示周瑜此战功劳不应全是周瑜,而阿瞒方面,更是说与备战,不利,而且按你的逻辑,刘备兵少,还败他了,岂不是更丢人?
史料记载是以是否属实为基础,而不是详细,更何况,你举的史料只是细说如何烧船,但造成的结果,却一笔带过。

[ 本帖最后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9-7 12:2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7 12: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 2006-9-7 12:13 发表
"我的重点是,孙权带10万人打不张辽的7000,周瑜带的几万人也攻不下兵力高张辽的曹仁。"

请问这个推论是怎么得到的?

曹操东线无事,大兵可以调动,刘备敢不守着自己的地盘,去出兵西川?

曹操 ...

这个结论,前面我也论述过了,连吴录都证明是刘备打的,而且武帝记,也说,与备战,不利,刘备遂得荆州等地。后面的更搞笑了,曹操就不行去打张鲁,去打马超?谁规定的?

[ 本帖最后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9-7 12:2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6-9-7 12: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怎么就没看明白是刘备把曹操打败了

《武帝记》就那么一句话,明显记载的简陋,

失败方讳谈自己失败,是很正常的。

蜀国的确没有治史,但《关张马黄赵》中连水淹七军,张飞破张合都记载了

没有理由不记载这次胜利

而《吴书》则是详细记载了这个过程

这就涉及到,《武帝记》和《吴书》哪个更可信的问题

显然吴书是更可信的,不可能生出无中生有的大胜仗来,如果这样,比较严谨的陈寿也不会采用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7 12: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 2006-9-7 12:24 发表
怎么就没看明白是刘备把曹操打败了

《武帝记》就那么一句话,明显记载的简陋,

失败方讳谈自己失败,是很正常的。

蜀国的确没有治史,但《关张马黄赵》中连水淹七军,张飞破张合都记载了

没有理由不记 ...

水淹七军,张飞破张合,蜀方面非常简略,这足以证明我的观点。
如果失败方讳谈自己失败,为什么不说与权战,不利?
吴书你为什么不看看,公烧余船自退,以及阿瞒那封信?
吴书是可信的,陈寿也信,但吴书只是说,周瑜烧船,但对结果,非常简单,而不明确。如果不是刘备打胜的赤壁,比较严谨的陈寿也不会采用与备战,不利的说法了。

[ 本帖最后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9-7 12:3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6-9-7 12: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武帝纪》里记载与备战,是隐藏了与周瑜战的事实,使后人无法知道实际情况是周瑜的大胜,孙权根本不在赤壁,与权战?

魏方失败,避免详谈,并隐藏真相,史料没有记载详细准确的这一史料,陈寿没有参考文献,当然只能一笔带过了

阿瞒那封信更不可信,自己被打败了,说,是我自己烧船败走的,就能让人相信?

水淹七军、破张合介绍的虽然简略,可是还是有记载,但是关于赤壁的记载,关张等人的传里却没有...根本就没参与,或者是参与了不是主力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这个火烧的结果写得还不明白?

[ 本帖最后由 arrowblue 于 2006-9-7 12: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9-7 13: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周瑜用黄盖计,配合黄盖打败了曹操,只不过是曹操水军失利,兼值大疫。只看周瑜传当然得出是周瑜干掉曹操的结论了。

至于关,张没记载参与赤壁之战,是因为当时刘备军小,不分部统帅,都归刘备指挥罢了。比如后来关羽传所不计的与乐进战于青泥,是不是蜀方没记载就是假的?更有甚至者,是不是这一战就关羽一人率军应战,其他诸如其部下周仓,关平,廖化等都没参与呢?

要说关羽张飞等人不参战,就先请证明关羽张飞不随刘备一同参战,是独立领一军于刘备所率领的军队之外的再说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7 13: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 2006-9-7 12:41 发表
《武帝纪》里记载与备战,是隐藏了与周瑜战的事实,使后人无法知道实际情况是周瑜的大胜,孙权根本不在赤壁,与权战?

魏方失败,避免详谈,并隐藏真相,史料没有记载详细准确的这一史料,陈寿没有参考文献,当 ...

武帝纪是说刘备击败了阿瞒,没说周瑜未参战,不能混淆。兄台这叫偷换概念。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7: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20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