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6-11-30 19:34 发表
陈寿的《三国志》中哪有什么“斩马谡后军中10万都很难过的记载”?而且诸葛亮啥时候说过自己的军队比张郃的多了?这样的张冠李戴错误不是一个认真看资料的人会出现的错误啊
呵呵,是裴注《三国志》里的,一般把裴注中的补充部分也算在《志》内。
原文: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㈠
㈠襄阳记曰: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原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於此,谡虽死无恨於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
有篇文章是这样理解的:
据《三国志》载,公元228年春夏之交,在汉中先已下狱受军法论处的马谡,被提交当众斩首。马谡临刑前致书诸葛亮沉痛地说:“比丞相待我如子,我尊崇丞相如父,我虽死无恨于黄泉之下也。”斩首之时,诸葛亮挥泪,在汉中的十万蜀军将士亦无不垂涕。
本人认为这里的十万之众的说法,间接证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军力应有10万。不过,文章当然不会细着分析,其实,斩马谡时蜀兵已经遭到过失败,现已经没有十万了。或可以理解为加上留守的后勤人员,约十万吧。
当然,这里并不能“证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力10万,只是“支持”了10万的说法而已。别的说法,有什么支持呢,一点也没有。
关于诸葛亮说的话,原文:
㈢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於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6-11-30 20:1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