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能在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以步兵为主的部队抵挡辽国多次大规模入侵,本身已经是很大的胜利了。更何况把防线推进到雁门一线,有效遏阻辽国的战略迂回能力,难道是失败?对于北宋初年定下的战略目标,夺取燕云十六州,确实一直没能做到,但是请注意这不是什么“失地”,那是石敬瑭送给辽国的,那时候北宋还没建立呢……
对于宋来说也许不算失地,但是对于当时的汉人来说,确实是失地,宋初的领导者也是这样看的,蒙古是在本朝前丢的,不等于就不是我们的失地了,我们就可以理所当然的觉得毫无责任了。
对西夏的战争倒是胜多负少,熙河开边拓地千里,不过入不敷出,财政不堪负担就是了。
阁下胜利的准则是什么呢?我记得好象西夏本来是属于宋的一部分的,后来造反,自己建立国家。最后也不是被宋灭的。那么阁下的胜多负少让宋朝赚到了多少便宜?
纵观北宋国防,指挥系统运转不灵,但是中下级军官训练有素,作战部队士兵的战斗力也很强(不要拿地方厢军说事……),在正面作战当中基本上吃亏的是辽军。
两宋的军事上不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战略形势不利和资源不足,费尽力气要夺取燕云十六州,只不过为了拿下燕山山脉作为防御辽国骑兵进攻的依托,而奇袭西夏拿下横山之后,西夏的战略形势就处于被动了。可以拿明朝对比一下,就知道燕山防线的重要性,在北宋若有这个条件,国防会从容许多。
北宋的地理条件确实不能算很好,但是能说明问题吗?他如果武力够用,为什么不能打过去呢?人家辽可以靠几个部落打下如此花花江山,西夏可以靠造反打下这么大片土地,宋的土地却从来没有增加过,这叫武力强大?阁下说的武力强大总不能靠看人长得帅不帅,衣服穿得是不是光鲜来判断吧,你说你武力强大,总不能原因就是“依靠不利的地理条件打败仗吧。”
地理条件差,防守不利,当年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也是这样说的,最后秦灭了六国。难道结论是:东方六国依靠不利的地理条件,防守了秦国数百年,所以东方六国的武力大于秦国。秦统一了中国,地理条件总是够好了吧。结果刘项这么弱小的势力,也没有看见多少地理条件,一样灭了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地理不好也是武力强大的证据?可笑!地理不好最多可以拿来做打败仗的理由,怎么能做武力强大的理由呢?阁下的思维也真是独特。
另外,阁下又认为正面作战吃亏的多是辽军,既然是这样,那宋应该是从中占了不少便宜呀,那么请问阁下,宋是从中占领了土地呢?还是从中占得了战略资源?我打你一拳,你顶了我手一下,我收回拳头不打你了,这是你吃了亏还是我吃了亏?
回到“武力”这个概念上,打败仗又不是宋代的专利,唐代打的败仗也不少,被土蕃南诏回鹘突厥甚至新罗都欺负过,明朝就不提了,土木堡一次五十万全军覆没,宋辽檀渊之前打了二十五年也没损失这么多人。再说他们的国防形势、面临的对手一样吗?宋代在国防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由于被缺少马匹等先天的不利条件所抵消,而且先面对两个有稳固的后方,组织严密的政权,强大骑兵部队,能全国动员集结10万以上兵力进行持久战的对手,后来又面对控制整个北中国人力物力资源的蒙古帝国,能在先无险可守后退居东南的情况下坚持这么久,军事上讲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看来阁下的观点还真是和我不一样,阁下口中的胜利和失败就完全不看结果吗?唐是失败过,但是那些打赢他的国家呢?占到什么便宜了?最后谁赢了?100次仗,失败99次有什么奇怪的?只要最后把敌人赢了,赢得敌人没有办法再反抗,那就是胜利!拿破伦到是把威灵顿赢了多次,结果威灵顿最后还是把拿破伦抓起来,扔到小岛上了,按照阁下的理论,结果是拿破伦多次打败威灵顿,而威灵顿多数时候在吃败仗,拿破伦占到了便宜?
唐是越败越强大,土地是越来越多,资源是越来越丰富,阁下口中的宋到是有了不起的军事成就,结果土地是越来越少,资源是越来越匮乏,那到还真是武力强大了!
原来中国武力最强大的政权就是那些偏安的政权。比如东晋之流,依靠那么不利的地利,坚持了那么久,实在让人不得不佩服呀!
[ 本帖最后由 luke19821001 于 2006-10-1 21: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