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限制发言用户 |
级别 | 破贼校尉 |
功绩 | 1 |
帖子 | 96 |
编号 | 79206 |
注册 | 2006-8-15 |
| |
| | |
|
|
|
原帖由 瓦灰 于 2006-9-7 16:14 发表
说中国科技领先小生不敢苟同,不要把科技和单纯的技术划等号,工程技术上的一些方面是强于欧洲,但科学理论方面却是全面落后,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方面.中国的知识分子除了读点四书五经还会做什么?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研究五金生化之理,用实验的方法,总结出物质变化前后"未尝增与未尝减"的道理.认为在各种化学反应中,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而物质本身则是不灭的.同理,宋应星认为植物的生产也是吸收了空气和土地中的物质,使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为施肥找到了理论依据.
同时,宋应星其实是氧气的发现者,他比那个德国医生早150多年,宋应星在气论中指出,空气中有一种"养气"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连水里的鱼也要靠溶于水的"养气"生存,他做了个多次实验,密封鱼盆,结果鱼就被憋死了.这比德国医生仅仅憋死老鼠的实验还要高明.
宋应星的科学思想
1. "穷究试验"对事物的现象,要穷究其理,并用试验实验的方法来尝试并验证你的理论.
2. "天工开物" 要用掌握的理论知识,为实际的社会生产服务.利用天工,来开发物产.
宋应星及其同时期的其他科技成果
1.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纵波.明代声学理论非常超前,不仅有了缇室的声学实验室,建造了回音壁,隔音壁,吸音壁等大批声学建筑,还以12平均律创建了现代音律学.回音壁的精妙设计证明,明末的中国学者不仅可以用实证主义的态度探索理论"穷究试验",还能够根据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天工开物".
2.国富论,明代一批学者已经指出,金银并非衡量国家财富的标志,冶炼,布匹,粮食等物质生产能力,才是社会财富的衡量标准.
3.进化论和遗传学,明朝普遍采用杂交方法选育优良品种.提出在干旱地区种植作物来培养抗旱品种,将两种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蚕杂交,然后在其后代中选育同时拥有两种优良性状的蚕.
技术方面的发展,明末工匠不仅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建筑,金属冶炼,造船),而且参与了科技的开发(如机关消息学).万户造火箭也说明当时的中国工匠并不缺乏科学冒险精神.
从明朝灭亡到蒸汽机的发明有150多年,如果中国不被满清所灭亡,谁能证明中国人花150多年也不可能搞出蒸汽机呢.
BTW:徐光启曾向崇祯写过一份奏折,提出以数学为科学之首,强调演绎方法的使用.得到皇帝的赞赏.明末中国的科学界,同时具有实证主义和演绎推理的科学方法.明末有人攻击传教士的洋历法不准,于是皇帝下令让他单开一个历算局,与洋人竞争.这种开放自由的气度,和满清搞的历法案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