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林冲 于 2006-7-29 00:02 发表
“两者”我原本也理解成是那两种方法,初稿中我就是这么写的。后来改成“妙”和
“徼”,因为我认为“妙”和“徼”是那两种认知世界方法的结果和目的。原文中
说“两者”“同出而异名”,“同出”两个字是我改 ...
我认为此二者当非两种方法,但若是只认准妙和徼这两种为任知,也不妥。
偶的看法是此处该理解为对道的看法。。。
从虚无中,可以理解道的消隐。从存有中,可以观察道的连续。
而唐玄宗注本又是另外一番言论,论人之本性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人生而静,天之性。感物而动,性之欲。若常守清静,解心释神,返照正性,则观乎妙本矣。若不正性,其情逐欲而动,性失於欲,迷乎道原,欲观妙本,则见边徼矣。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如上两者,皆本於道,故云同也。动出应用,随用立名,则名异矣。
同谓之玄。
出则名异,同则谓玄。玄,深妙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因不生,则同乎玄妙,犹恐执玄为滞,不至兼忘,故寄又玄以遣玄,示明无欲於无欲,能如此者,万法由之而自出,故云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