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社会制度更替的一些个人思考, 原为--如果满清没有灭明,资本主义会否发展起来的跟贴
性别:未知-离线 大脚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5
编号 44717
注册 2005-8-1


发表于 2006-1-17 20: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每个社会的更替,每个制度的更替,个人认为,群体民众占主体大部分的人的选择在其中占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会在行为方式,民风

民俗,最底层的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并逐渐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走向。

自打秦以来,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群”的社会,中国人讲究关系,讲究祖宗,讲究朋友,讲究氏族,讲究一种稳定,讲究尊崇(儒家

,而且是一言堂),讲究一种和谐,所以这种的 网 状社会体系 是比较合适一个制度的稳定,但是却未必适合一个制度的创新,一个

制度的开拓。中国能够将一个制度发挥到最大的潜力,但是却未必能够轻易跨越该制度,除非有新鲜的血液,新鲜的思想,新鲜的外

部影响力长期作用于它,由渐变过度到质变,这样中国的制度才会慢慢改变。

纵观中国历史发展,在有新鲜的血液或者是新鲜的思想的时期,是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的思想,是百家纵横,各不相让的时期。请大

家注意了,春秋战国的时期,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过度的时期,是个中间时期,而之前,奴隶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达到该

制度内的最高度,已经没有发展的余地,随着人口,思想,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该体制内的极限,这时期没有外力

的作用,但是中国内部的思想,经济行为方式等已经在为该体制的变革提供力量,于是,秦统一中国。但是由一个体制向另外一个体

制改变,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思想斗争,而且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社会融合过程,因为中国是个擅长稳定的国度,任何打破稳定,朝另

外一个稳定迈进的时候,都需要长期的融合过程。秦在还没有完全统一一个思想的时候,注意是没有完全统一成为一个国家思想的时

候,尽管已经开始焚书坑儒,但是在思想上没有完全占据上风 ,在统治上成为主导性,不容挑战的力量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政权是不

稳定的,是历史的阵痛,于是秦二世而亡,为汉朝的出现奠定基础。

在中国社会史上比较接近资本主义的朝代是 宋朝和明朝,大家注意了是这两个朝代,而且这两个朝代末期都在民间出现了不同的思潮

,在民间孕育并逐渐发展中,在民间出现了新的经济方式,尽管不是占据主流的,但是作为潜在的力量不容小视。但是为什么没有向

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过度到封建制度那样过度到资本主义制度。那就从这两个朝代的后续朝代中我们可以稍微看出些端倪。如果历史

发展顺利的话,在宋朝或者明朝的后续朝代(因为如果发展到一个制度的顶峰的话,是说一个制度内的生产力水平的顶峰的话,变革

出现),能够都是同样的思想斗争过程,同样的同一水平线上的思想斗争结果的话,中国有可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是......

接替宋朝和明朝的国度,在以当时的水平而言,都是由落后于当时的生产力,当时的制度的朝代接替,比如元,比如清,这两个朝代

都是落后于当时的封建制度的,都是落后于当时的生产力的国度。于是,体制被延续,因为在当时的全球环境中,没有比封建社会更

优越的生产力制度,于是,封建制度被延续。但是个人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从宋朝起就开始了,当时的思想,当时的和海外新

鲜血液的接触,这些都是宋朝以前的王朝所没有过的,已经在提供资本的萌芽,但是随既这种变革的力量被元朝所抹杀。这种新鲜的

强大的生产力的影响是对社会深远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被抹杀干净,于是社会的反抗也是强烈的,于是,元朝短暂而亡,好象是中国

历史上第二短的王朝吧。如果历史的进程继续的话,随后的王朝,明王朝,延续了这种变革的力量,持续发展下去的话,资本主义的

萌芽继续发展下去,中国有可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里 我做个假设,如果当时替代宋朝的是已经接受先进生产力的制度的国度,可

能的选择是国内的另外一个王朝,或者说是汉人王朝(这里我没有丝毫蔑视元朝的意思,但是毕竟 元朝的生产力要落后宋朝许多许多

,而且还是农牧社会)的话,尽管一个体制过度到另外一个体制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斗争,这个王朝也会短暂而亡,但是再接下来的王

朝就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崭新的体制,资本主义,可惜,历史的进程并非如此。大家可参考春秋---秦(二世而亡)--汉朝的建立,是

由两种体制的更替过程。秦朝是和当时春秋诸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度,而且非蛮藩的国度,非游牧的民族。当时的秦国有都

江堰,有郑国渠,此为明证。

接替明朝的又是远远落后于当时明朝生产力的游牧民族,清王朝的建立,又一次抹杀了萌芽状态中的资本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在经受了元朝和清朝两次的抹杀,力量大大消落,到了再也无法延续的地步,此时的清王朝延续了旧体制--封建体制的生产力,就只

能够发挥出封建制度的最大潜力,而后而亡。


延续清王朝的是民国,清王朝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民国建立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要消化掉旧体制的余力,兼此时国外势力

的干涉,跌跌撞撞走到1949,这个时期的中国同样也是个不稳定的国度,因为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制度,需要有一个类似 秦王朝的时代

,需要有作为缓冲的时代,民国的历史是个悲剧的历史,但是又兼有外部敌对势力干涉的时代,和以前的中国社会更替完全不同的时

代,在这个时代中的国人,不仅要承担新体制建立的阵痛,还要忍受外部敌对势力的干涉,苦难深重的国人啊。至于接替民国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为什么没有选择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选择了共产主义,这就是题外话了,个人认为和中国最根本的文化内核,“稳”有

关。可以说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受苦受难最深的朝代,不仅要忍受历史制度变革的阵痛,还要承受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最多的最强的最异

质化的外部干涉力量所带来的苦痛,于是中国文化中的最根本的内核“稳”占据了主导地位,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痛苦,稳就成了

社会的选择,而共产主义 是集权的社会,是个在 社会发展上以集权,稳定,大统一,专制为特征的社会,于是,共产主义成了1949

后的社会选择。

另外至于共产主义的发展的社会变革是如何的,还希望广大的朋友能够和我交流。以上为个人的一些思考结果,不足之处望大家共同

探讨,仅做抛砖引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西凉董仲颖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6
编号 15921
注册 2004-8-20


发表于 2006-1-17 20: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共产主义?你把财产给我你干不干?共产主义说白了就是原始社会,大家平分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晴雪飞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96
编号 16395
注册 2004-8-26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6-1-19 00: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晕!在我的帖子里面搞分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山一剑仙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47
帖子 187
编号 36308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6-1-19 00: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夕阳残雪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27457
注册 2004-12-11


发表于 2006-1-19 12: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以发展起来是肯定的~!
但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如何发展?这又难说得很了

明末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当资产阶级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不会满足现有封建统治下获得的微薄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其必然以一种或激烈决绝,或温和的方法来满足其自身的利益要求。如果清不灭明,也就是其中舍去了一段残暴的血腥统治以及其带来的对资产阶级的冲击和影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夕阳残雪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27457
注册 2004-12-11


发表于 2006-1-19 12: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西凉董仲颖于2006-01-17, 20:23:29发表
共产主义?你把财产给我你干不干?共产主义说白了就是原始社会,大家平分啊

共产主义好像是按需分配吧?
也就是说想要多少有多少的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曹仁子孝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66
编号 3824
注册 2003-12-27


发表于 2006-1-19 12: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共产主义的前提啊,是生产力极大,资源足够,才能按需分配.
在那个不劳动就要饿死的年代,怎么会喊出跑步进入公产社会的口号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夕阳残雪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27457
注册 2004-12-11


发表于 2006-1-19 20: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归结到底就是四个字:好大喜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跑题了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帖子另有几个

此帖锁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05: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9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