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摇光于2006-01-15, 1:17:49发表
咳,这个故事实际是这样的,伯玉也是永夜楼的杀手啦,故意想法被卖到“奸臣后人”张子衿家里,一边做卧底一边等待刺杀命令。可是长的太漂亮,被张子衿看上了,结果伯玉也爱上了他,最后下不了手,自杀了。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地方用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咳咳,这几天看某些书看太多了,总喜欢弄些微言大义出来)。
一是故事开头时,有人进来是伯玉感觉到的,但随即知道是张又放松了,这说明伯玉是有武功的,而张子衿上楼上的一点声音都没有,也不是一般人物。
二是张子衿赞伯玉的字好,实际上伯玉先人也是前明官员,诗书底子从小打下的,不过怕人疑心,因为一个被卖去做使女的文化水平太高了令人生疑,装做不识字,所以张教她什么她就会什么,那其实不是张教的,是她本来就会,诗词弄错平仄什么的是故意的,就这笔字已经很扎眼了。
三是“永夜抛人何处去”是动手的暗号,接到暗号后十天内就要行刺了,而伯玉死时把这字条贴在剑上,是向张示警。
四是那柄剑,本来确实是个装饰品,但实际上早被伯玉换成了真正的利剑,最明显处最安全,一般谁也不会发神经把那剑抽出来鉴赏一下。
五,这个第五条我自己都很疑惑了,有个大作家说过,一下忘了他是谁,人物随着故事发展会不太受作者的控制,而变成真正的自己,大体是这个意思。我就觉得张子衿这个人不太受控制了,从他的反应看倒像是已经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甚至是早就知道了,在教伯玉写字读书时就觉出问题来了的那个感觉。
现在我自己也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好像有许多人要跳出来向我讲他们的故事,字里行间一个世界在跃跃欲现了,开始头痛
关于入张府卧底,以图行刺,容易理解.
不过后来,爱上张子衿以至自杀,如果在行文上有铺垫就好了,反映一些内心的挣扎.
MM用春秋笔法,是不是不想落于俗套啊,既然这样,不写的后记,确实不容易理解.
后面的五点推理,更像个侦探小说,一个完美的自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