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千古谁识司马迁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千古谁识司马迁, 原创
菜九段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3
功绩
308
帖子
255
编号
8750
注册
2004-7-1
#1
发表于 2005-9-2 12: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千古谁识司马迁
生死抉择费思量
————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菜九段
可以说,从人类有意识以来,就知道有生必有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也是所有恐惧的终极指向。生命只有一次,故贪生怕死也成了人的本能与本性。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人类怀着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强烈地追求永生,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从古到今都不曾停歇。因为理智知道永生是不可能的事,就催生出了不朽的理念。古人对不朽有三个经典标准,即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并很有把握地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三条之一,就可以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一估价或者离事实不远。由于有了这个明确标准,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英才俊彦就不约而同地攒足了劲为了实现不朽这一目标奋斗不息。
但在生死一途上并不因为引进了不朽的理念就万事大吉。因为无从把握、难以预料的命运从来不会让人们按部就班、妥妥帖帖地经营自己的不朽事业。于是,由于突如其来的命运降临,历史就不断提供了面对生死抉择的画面。由于所有的生命体都有避死向生的本能,人有别于其他生命体之处或者就在于,为了某个自认为崇高的目的,可以逆本能而动,主动选择死亡。就如孟子曾经所说: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就如为了坚守士可杀不可辱及人活一口气等等信念。所以一旦人们在可以生的时候选择了死,总是表现出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般的壮烈,荡气回肠,激越千古。
当不朽与做人的基本信念不可调和时,是生还是死,这一难住哈姆雷特的选择题就常常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而这一难题也由于不朽概念的存在,就使得无论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都不能简简单单地用勇敢或怯弱来界定。生死关头最能显示英雄本色,通常选择死,肯定会被认为是有勇气的表现。但英雄与否也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当这道生死难题摆在司马迁面前时,经过无尽的掂量,他以比选择死更大的勇气毅然选择了生,并最终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这一观念的提出,对于后人在解决这道难题时或者有一定的帮助。
司马迁的生死观是对不朽理念的进一步诠释。而不朽理念本身就包含了对死亡的原始恐惧。据笔者可以查找到的最初表述,这种恐惧当是出自孔夫子。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记有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然而欲使名垂后世,也不是一件容易如愿的事。比如《伯夷列传》就记载了伯夷、叔齐因相互辞让君主之位而相偕去国;又因反对周武王以暴易暴,不食周粟而死。司马迁指出,如果不是因为孔夫子记录了他们的事迹,他们就会如许多怀有同样情操者一样湮没无闻了。所以司马迁在传末又一次引述了孔子的话:“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司马迁才情既高,追求不朽正是他本人及家族的梦想。但他本人肯定也是时时刻刻受到达不成不朽的恐惧胁迫的。本来作为一个朝廷小官,司马迁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没有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予以提携,达成不朽应该是相当困难的。但达成不朽的机遇还是出现在了司马家族的面前。这个机遇是,他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承平时代,又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有条件继续自孔子以后中绝的著述事业。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开始,就着手为开创家族的不朽事业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可惜天不假年,司马谈只好以临终嘱托的方式将使家族不朽的接力棒交到了司马迁手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在司马迁时代,这个生命还属于父母、家庭、家族。正是背负着家族与先人的重托,司马迁开始其对不朽的追求。当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进行到第七年时,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也因为为李陵说情,而使他的不朽事业面临夭折的危险。
在后人看来,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算是他的人生污点。但放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正是允许发生的。无论如何投降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为了张扬光大生命的价值,以期有更大的建树以达不朽之境,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类似的屈辱又是可以接受的,早先的先贤就这样做过。当时去古未远,古代遗风的影响不容低估。从上述意义上来说,李陵之降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逆不道行径。毕竟大一统国家时间不长,大汉民族的概念尚未形成,还没有形成忠于民族大义的铁律;毕竟为国捐躯与张扬个体的生命价值同时受到推崇。大汉立国之初,就曾认可了这种因势不敌而降的人,如韩王信、堂阳侯孙赤都曾因战败而投降项羽,后重新加入汉阵营而继续受重用。就是司马迁时代的赵破奴,曾被匈奴俘去十年,就未闻失侯夺爵。此事记在《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因此,且不说司马迁受刑时李陵降否难明,即使坐实,两国交兵,叛来降去,在过去是通行的做法,至少在司马迁时代还不是当局用以定罪的名目,至少汉武帝就没用这个名目给司马迁定罪。大概司马迁在为李陵说情时提到了李陵之败与其上级二师将军李广利之败的联系,因为后者在李陵失败的同时也折损了五分之三的人马。李广利是因为与汉武帝的裙带关系而受到重用的。所以汉武帝给司马迁定罪的名目是,攻击皇帝用人不当而造成李陵之败。
其实,司马迁为李陵说情本身就是极具勇气的表现。他看不惯李陵败讯传来,满朝文武群起而攻之的丑恶场面。因为此前李陵捷报传来时,正是同样一批人在大唱赞歌。同时,以他对李陵为人的了解,他认为李陵之降只是为了今后能更大地报效国家。所以,他挺身而出为李陵说公道话。由于他站到了满朝文武及最高当局的对立面,就注定了他要为他的勇气付出代价。诽谤皇帝是杀头之罪。所以从司马迁为李陵开说那一刻起,就基本上宣告了他不朽事业的终结。这个代价是他承受不起的。就在这时,那道生还是死的选择题摆在了司马迁的面前。而这所谓的生,却是以生不如死的阉割为前提。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得很清楚,阉割是人可能遇到的所有十种凌辱中最不堪忍受者。碰到这种情况,即使是非常惜命的寻常奴仆都会自行了断,以避免凌辱。我们后人或者难以理解,为什么阉割是那样难以忍受。而在当时及以前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一旦与阉割这种事沾上边,也就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其本人甚至其祖先及后人都会因此而蒙羞。所以司马迁痛心疾首地慨叹:“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自古而耻之。” 即大质已亏的刑余之人已失去了受人尊敬的资格。而经此一创,其人其书就极有可能不会被后人视为圣人圣物,所谓的不朽事业能否为后人认可也就大成问题。既然司马迁敢于替李陵开脱,就应该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按他一贯推崇的英雄志士的行为轨迹来看,他说了应该说的话,做了应该做的事,因此而受到责罚,也是求仁得仁,无怨无悔。于是,当这个所谓的生还机会出现在他面前时,舍生赴死正是应有之义。司马迁死的理由非常充分,父母先他而逝,又无兄弟之亲,对家庭看得不甚重,选择生的代价实在太大。唯一不能割舍的是,丧失使家族不朽的机会,与无法完成父亲的临终嘱托。
是生还是死。甚至于两千年后,我们都能透过《报任安书》感受到司马迁在这个问题上受到的煎熬。生,意味着肉体的痛苦、人格的撕裂、灵魂的窒息;死,固然一了百了,但罪名不当,身份不显赫,且会被认为罪有应得,更何况家族几百年才出现的不朽机会也就永远地丧失了。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孰轻孰重,谁能说得清,就连司马迁本人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肯定自己的选择。因此,在《报任安书》中,这个选择题被提起放下,放下又提起,难以启齿,又必须说透,以至于千载之后读之,仍能感受到是生还是死、活着值不值这类生死难题在无时无刻地折磨着司马迁已受到重创的心灵;仍能感受到生与死的理念纠缠从四面八方对司马迁无休无止地压迫,令人不胜唏嘘。据此可以肯定,甚至于在这个选择做出后的全部余生,司马迁都一直受到是生还是死的无穷压榨,缠绵不解,挥之难去。追求不朽的极度抱负与超级凌辱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司马迁备受煎熬。就是在这样一种肉体与精神状态下,在与不朽基本无缘的状态下,司马迁耗时十年,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太史公书》。如果没有极其坚韧的毅力、不具备极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没有超人的勇气及无与伦比的才情,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司马迁在著述过程中接触到的前贤事迹,使他的不朽事业有了精神支柱:“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伍子胥列传》)“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感士不遇赋》)
对我们后人来说,幸运的是司马迁终于做出了选择,幸运的是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毕竟他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做出任何一种选择,而他终于放弃了那个最容易做的、被他界定为“轻于鸿毛”的死,中华民族才得以增添一部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历史文学杰作,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也因此有了大致可以确认的轮廓。我们可以认为,经此一役,司马迁已完全经受了生与死的轮回。所以他的生死观不仅是灵与肉的不断撞击的结晶,也是维护尊严的信念与追求不朽的信念不停撕扯的结晶。
是生还是死。这个问题也被司马迁溶入了自己的作品。除了在《报任安书》中提到的面临生死抉择的前贤外,《史记》中还有大量的在生死关头及重大凌辱面前如何抉择的事迹。如陈胜起义前的“等死,死国可乎”,起义时的“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的宣言;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而幽囚受辱终建大功的自白;伍子胥兄弟一人随父就死,一人忍辱负重活下来报仇的过程;蔺相如敢于冒生命危险叱责秦王,却不愿意与廉颇发生冲突伤害国家元气的思考;韩信为了日后建功立业甘愿忍受胯下之辱的事迹;等等。由于司马迁本人对这类抉择及场面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当这些事迹从他笔下流出,就宛如发生在眼前,令人血脉贲张,精神振奋,欲有所为。
如果不出李陵事件,司马迁就可以平平静静地完成其不朽事业。而这类不测事件又岂能是司马迁的个人意愿所能左右。所以,司马迁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这类不测命运的慨叹。而这类不测命运降临其身,这就注定了司马迁要在巨大的屈辱中完成其对不朽的追求。或者也正因为此,其作品才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或因为如此一来,其作品才极具震撼力,而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可以选择的其他题目
生死拷问司马迁/
生死对质司马迁/
遗恨千古的生死棋局
本文系应约请之作,收入高中语文必修教师参考书的相关资料,以文章副题为主题,定名为《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的生死观》,似不及原拟定名好。
与本文相关的孔子价值观皆出自论语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本文网络用名 《报任安书》正解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完颜康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43
帖子
2582
编号
1999
注册
2005-1-13
#2
发表于 2005-9-2 12: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2005-09-02, 12:30:59发表
菜九兄的意思是司马迁忍辱偷生是为了“家族的不朽”?
家族的不朽,父亲的嘱托只是因,在编史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才是果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3
发表于 2005-9-2 13:3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首段从人性角度切入,精辟。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湘江子龙
赵王枢密使
组别
诸侯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630
帖子
8100
编号
8098
注册
2004-6-4
#4
发表于 2005-9-2 17: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啊!值得多读几遍.
生与死的命题,千古又有几人真能完全看透.
但是应当说,以司马为首的文人们把儒家的那种轻死重义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至.千百年后的我们何尝不是从他们的故事,语言中去领悟生死的真谛的.这才是真正的不朽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道
家族
慕容世家
#5
发表于 2005-9-2 21:1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忠于自己的理想,个人的生死荣辱与两代人的理想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正是因为司马迁的遭遇才使史记成为不朽的史学巨著。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6
发表于 2005-9-2 23: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先秦的精神在司马迁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关内侯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7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7
发表于 2005-9-3 00: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史公好象对法家没什么好感,申不害都没写进列传里。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冰祁步
长平郡主
鸿胪少卿
荆湖路经略使
★★
组别
佩剑公主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2717
帖子
6735
编号
121
注册
2004-9-25
家族
司徒实业
#8
发表于 2005-9-3 14: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精辟
但是太史公之所以会有这种下场
难道仅仅是因为为李陵辩护了几句
而没有其他原因了吗?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zhangzhang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8
编号
46136
注册
2005-8-21
#9
发表于 2005-9-3 18: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江郎才尽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3
功绩
218
帖子
1299
编号
41595
注册
2005-6-24
家族
泡泡营
#10
发表于 2005-9-3 22:1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我从十四岁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了,一直到28岁方才有了自己的答案。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飘香剑雨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21
帖子
811
编号
1203
注册
2005-5-17
#11
发表于 2005-9-6 12: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史公完成了他不朽的典籍,也造就了他自己的不朽吧。赴死易,取生难,这也注定了司马迁是不朽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东风吹醒英雄梦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6
编号
81992
注册
2006-9-6
#12
发表于 2006-9-10 07: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史公序值得深思,他是被任安牵连与而被腰斩的吗?是否与<报任安书有关>
[
本帖最后由 东风吹醒英雄梦 于 2006-9-10 07:55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酒劍仙
(仙劍派高手)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7
编号
197879
注册
2007-8-4
来自
蜀山仙劍派
#13
发表于 2007-8-14 17: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馬遷雖為太監,但其所作所為,為中國未來作了很大的貢獻。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14
发表于 2007-8-14 18:0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酒劍仙
于 2007-8-14 17:57 发表
司馬遷雖為太監,但其所作所為,為中國未來作了很大的貢獻。
这话让人看来实在不舒服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酒劍仙
(仙劍派高手)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7
编号
197879
注册
2007-8-4
来自
蜀山仙劍派
#15
发表于 2007-8-14 18: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8-14 18:01 发表
这话让人看来实在不舒服
哦?在下說錯了嗎?那請指教一下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zoohooyass
(李宜临)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85077
注册
2006-9-30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16
发表于 2007-8-14 22: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不是太监,只是一个犯人……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酒劍仙
(仙劍派高手)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7
编号
197879
注册
2007-8-4
来自
蜀山仙劍派
#17
发表于 2007-8-15 12: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oohooyass
于 2007-8-14 22:56 发表
司马迁不是太监,只是一个犯人……
哈哈~原來是不才記錯了,他不是太監。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儒人
组别
仕女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8
编号
82095
注册
2006-9-7
来自
Peking
家族
欧阳一族
#18
发表于 2007-8-15 15: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他是宦官,但宦官不一定就是太监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菜九段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3
功绩
308
帖子
255
编号
8750
注册
2004-7-1
#19
发表于 2007-8-24 08: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寻 求 不 朽
—对春秋贵族心态的考察
张树国
不朽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春秋贵族的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
理解不同会支配人们现时的生活与存在方式。人类如果要追求
生存,就必须面对死亡,因为还有什么比死亡,或者说比正在死
亡更深沉、更孤寂?我们在读先秦典籍尤其是“六经”《左传》的时
候,是否会思考这个问题—一经史中反映的对待死亡的态度有
什么普遍意义?活着的人在临死前对其葬礼的设想有什么社会
意义?死亡的各种象征又有什么文化意义?——一春秋时代贵族
何时才开始面对死亡与不朽这一难解的情结?
死亡和不朽对于历史研究来说也许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因
为它不仅是认识领域的一个有限课题,而且是修史的无声的媒
介。在我国古代(尤其是汉代)神仙家们以形而下的思维方式,求
长生、求缩地、求通灵等试图解决人生有限的课题,而佛教则以
彼岸世界来满足人们对来世的渴望。在哲学领域内,《淮南子》中
在提出形神二元论的同时,也承认了精神不死的命题。对于春秋
贵族们来说,死亡不只是指个体生命的衰竭而结束,同时蕴含着
对家国命运的深重忧患。而不朽的真意也由家族支系延续这一
现实要求而为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的探求。先秦典籍真实地记
载了这一演变历程,并开始了以价值理解文明历程的历史研究
传统。
一
周代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分封制和等级制,同时也实行了世
官制。如《左传》隐公五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
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贵族姓氏的
由来,是与天子所赐分不开的。又如桓公二年言:“天子建国,诸
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上有隶子弟。”根据与周天子血
缘的亲疏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周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弟为
士。由于明确了继承法的摘庶之别,因之而有宗法制出现。宗法
制和分封制、等级制和世官制彼此紧密相边,构成了周代政治的
典型特征。在规定了贵族在宗国中的特殊地位的同时,也对贵族
们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对贵族们来说,谁若与道德同在,谁
就能免于亡国灭家之祸。贵族命运与对家国命运的忧患紧紧地
联系在一起。
首先,这种忧患意识表现为对家族延续的担忧c周初贵族一
方面祈求“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大雅•文王》);另一方面又告
诫后嗣“无念尔祖,章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要以商朝灭
亡做鉴戒,不要以祖先德业做为永久的庇荫。“各敬尔仪,天命不
又”(〈小雅•小宛》)。其次,从对家族前途的忧患意识出发,规定
了贵族子弟们的教育内容。周初贵族深刻地了解德行修养绝非
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荡》),所以
将教训箴言线于钟鼎,著于竹帛以垂戒后世。《礼记•大学》引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盘为浴器,所以此铭以
浴其身喻新其德。荀子曰:“夫学始于诵经,终于习礼”(《荀子•
劝学》),“六经”官师相守,以教化弟子。而对于家族中的不孝子
则采用重刑。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清除家门中不孝来保证家系的
蔓延。
在周初典籍《易》《诗》《书》中,“德”已接近现代汉语中道德
的含义,指的是善良的品行,高尚的品格,“德”不仅是个人在社
会群体中生存的基础,同时更上升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高度。因为
贵族们是“下民”“四国”取法的榜样,如《诗•大雅•燕民》云:
“天生燕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戴德,”《大雅•抑》“有觉
德行,四国)顶之,”内在德刑必须与外在的威仪结合起来,“敬慎
威仪,以近有德”(《大雅•民劳》)来树立贵族在民行中的威信。
而一~旦失德,也就丧失了贵族个体存在的根本。《讼》卦六三云:
“食旧德,贞厉”者,亦是指若亏损旧日的德行,那么危险立至。古
语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是指这
个道理。
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
建,诸侯各君莫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延,视为固然,其后
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诚相
仍,祸乱无已”。(《甘二史札记》卷二)由西周而春秋战国,贵族势
力日渐壮大,支蔓更多,出现了“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哀公
六年)的局面,他如宋国戴桓八族,郑国七穆等形成了“国中之
国”,严重地威胁了宗国的政治安定。但公族消灭的结果,使得公
室也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而演为“陪臣执国政”的局面。《左
传》文公七年记载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像谏日:“不可,公族,公
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晋国的君权因此而严
重削弱,落到六卿手中。齐国国、高氏的殓灭,使政归田氏,鲁国
君权渐落于“三桓”手中。襄公二十一年楚申叔豫论楚国之政,叔
豫曰:“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
与君权衰微相伴随,贵族间的矛盾斗争更趋尖锐,贵族所标
榜的“存亡继绝”之义在春秋也已不复存在。而在早期,“兴毁亲,
继绝世’的行为在史传中仍时有记载。目的都是在“劝善”。而另
一方面绝后绝嗣之鬼称为厉,若得不到祭扫也会常常作祟害人,
所以古人也会恢复死者后入的爵位。郑大夫伯有之鬼作祟害人,
国人惊恐,子产立其后良止为大夫,伯有之鬼得到祭扫乃不作
祟。但是君权必须强大才能劝善,使其重续先入绪业,尽忠王事。
而“政在家门”、君权衰微则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如襄公二十九
年,吴国贤士李礼北上,在晋遇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
其举于三族乎!”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
皆富,政将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这些对话,道出贵族
季世的社会心理状态和贵族消灭的惨剧。春秋贤人们已经认识
到贵族没落的趋势不可避免,作为等级宗法标志的德行与礼仪
已经逐渐向强权政治转化。春秋贤人们虽然做出了种种努力,如
子产做丘赋、刑鼎,晏婴论礼乐治国以挽救世纪末的顽风,且这
只不过是贵族末日的回光返照而已。贵族做为延续近千年的特
权阶层整体地腐朽式微下去了,“开国承家”之时的德治理想逐
渐为生活苦闷、精神退化所代替,这实实在在是一个疲惫的时
代。
作为贵族衰老的象征之一,就是首先将生命欲求压制到最
低点,根本不再有意愿和希望,所有产生激情,激发热血的东西
都应该回避。从而超越了爱与恨,善与恶的界线,通过最代限度
的物质消耗来维持生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郑子张临终告诫
宗族,“吾闻之,生于乱世,贵而能贫,民无求焉,可以后亡,敬共
事吾,与二三子,生在敬戒,不在富也。”他如晏子推却齐王馈赠
之事,认为“富”必须以“德”来加以限制,“非恶富也,恐失富也”
(在襄公二十八年)。
象征之二,死亡对现实人生构成一个可怖的话题。死“意
谓”着什么?并非是超脱水劫的人世而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古
代贵族讲求厚葬,认为形神是二元的存在,肉体可以死亡,但精
神不灭。“祭把用户”似乎满足了贵族们对来世的渴望,但必有庙
才能“血食”。对春秋贵族来说,生之困扰却甚于死的可怖。如成
公十七年春,范文使祝宗祈死,曰:“君骄奢而克敌,是天益其疾
也,难将作矣!爱我者惟祝我,使我速死,无及于难,范氏之福也。
六月庚辰,士燮卒。”贵族是个宗族赖以保全的翰干,而最怵目惊
心的却是亡国灭家的惨祸。叔向对晏婴所说:“肿闻之,公室将
卑,其宗枝叶先落,则公认之,脚之宗十一族,惟羊百氏在而已,
肿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犯?”(昭公三年)《左传》
中评价春秋贵族往往用“先亡”“后亡”这类词语,实际意味着在
乱世寻求家族延续的不朽是一种妄想。而一一一旦宗族歼灭以后,
“宗庙血食”亦已不可能,楚令尹子文的临终之言“鬼犹求食,若
敖氏之鬼不其馁耳”(宣公四年),以及齐景公“美哉室,其谁将有
此平?”(昭公二十六年)都道出了这一末世心态。
贵族们在选经丧乱以后,对不朽问题也做了重新解释,表现
了贵族中的善人们对精神永恒价值的探求。《左传》襄公二十四
年春鲁穆叔与晋范宣子谈论不朽,范宣子认为“死而不朽”意指
家族相续连绵不断,“昔邙之祖,自虞而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
氏,在商为水韦氏,在周为唐社氏,晋立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
乎?”但穆叔认为这只不过是世卿世禄而已,并非“不朽”的真意,
真正的不朽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为立言”,这就是
中华民族思想精华的“三不朽”。贵族们以在乱世保姓受氏,免于
灭宗为幸,而穆叔“三不朽”的提出却超越了家族制度的禁困,而
完全倾向于人类精神世界价值的不朽。孔子对叔向的评价“古之
遗直也,”(昭公十四年)赞子产“古之遗爱也,”都是从贵族精神
价值的连续性上着眼的。孔子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论语
•卫灵公》)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三十三章)也是在对人类精
神生活反思之后确立的人生准则。对春秋贤士们来说,生命的最
高价值存在于短暂的尘世荣誉之中,人格的完美和社会结构的
完美是他们在尘世的目标,这就完全取消了死后对来世灵魂不
死的渴望。
三
人类对不朽的追求,在各个历史时段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在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不死就是一个重大命题,可
以通过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洒红粉,以及在死者身用蚌壳摆设龙、
虎、鹿的形状来表现灵魂飞升的渴望(《文物》1988年3期)。古
代祭扫祖先的动机也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个问题。但灵魂的有无
在,周代贵族看来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命题,虽然丧祭时仍严格遵
守繁文褥礼,为死者准备大量的“明器”(陪葬品),但这只是象征
性的东西。《荀子•礼论》就曾论述到人死后无知,但仍需祭扫的
原因,是由于祭扫的目的在于使生者的情感得到安慰,并不是认
为死者有知还能享受,“一而不可再复也,故君子重之”。《淮南子
•泰族训》记古代祖光祭扫制度,“今夫祭者,屠割烹杀,剥狗烧
豕,调平五味者,庖也;陈簠簋,列樽俎,设笾豆者,祝也;齐明盛
服,渊默不言,神之所依者,户也。”《诗•大雅•楚茨》亦记为尸
以象先祖的祭扫习俗,灵魂不死的渴望是和欲享家族孙孙蒸尝
的愿望相联系的,所以最明智的理解是通过家族支系的繁衍来
使个体生命得到延续的,生命的重心是放在尘世现实之上,从植
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繁殖接代都可获得自然的启示。
如何使家族延续以至于不朽呢?作为贵族们的人格信念就
是“立德”,前文论证说德不只是贵族个体在社会群体中存在的
基础和家族延续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政治道德的涵
义。春秋周正卿士富辰曾劝谏周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亲亲以
相及也”,“亲样相及”一方面说的是家族延续这一问题,同时又
指出同性诸侯之间,诸侯与王室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凡今之
人,莫如兄弟”(《大雅•棠棣》),但贵族们关注点过分集中在
“家”而非“国”,使天子侯权力日渐剥离,从而导致贵族制的瓦
解,这是一个深痛的历史教训。《吕氏春秋•有始览》中《谕大》篇
曾记述家国相依之道,对贵族末世之弊害言之甚确,始录于下:
孔子曰:燕雀争善处于一室之下,子母相哺也。姁
姁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而火上焚栋,燕雀颜
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为人臣免于燕
雀之志者寡矣。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
与比周于一国,姁姁焉相乐也,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
近而终不知也,其与燕雀之智不异也。故日天下大乱,
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
此之谓也。故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小大
贵贱,交相为恃,然后皆得其乐,定贱小在于贵大。
《吕氏春秋•谨听》指出贵族末心态“皆患身不贵于国也,而
不患其主不贵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息其国之不大
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欲危”。“国”是“家”所存在的根
据,而“家”则是“国”的重要组成。鲁叔孙穆子的“三不朽”的观点
也是在对贵族制的反思基础上经过取舍提出的,标志着由家族
延续的现实考虑转向对死后流光余影的追求,同时更具有贵族
社会圣贤功臣崇拜的内涵。圣贤是为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从而
永久受全民族的崇拜和祭扫,功臣往往在先王宗庙中得到配享。
《礼记•祭法》言祭把制度“夫圣王之制祭祖也,法施于民则把
之,以死勤事则把之,以劳定国则相之,能御大灾则把之,能再大
患则把之…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
民者也”,所谓“祖文而宗武王”,亦即“祖有功有宗有德”。“立
言”则体现为总结历史教训以箴戒后人,这三者是鉴于贵族本世
的危机而迫切提出来的,是对“不朽”真意的重新阐释。
作为“三不朽”之一的“立德”具有重建道德传统的涵义,是
保全家国的关键。“德”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但随着贵族“家”与
“国”的逐渐消失,“德”也便抽去了现实的存在基础而抽象为普
遍的伦理原则。《老子》十八章对贵族礼乐文化的反思尤为深刻,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
有忠臣”,这一历史的辨证法指明了强权政治不可遏制的情况下
礼乐文化衰落的必然性,只有在贵族精神文化出现世纪末的危
机时;这种对价值的重估才显得尤为迫切。《春秋左氏传》对历史
话题的选择也表现在运用了许多贵族社会的普遍概念,如礼、
仪、德、刑、恭、敬、仁、义等作为评价现实政治的标准,这些道德
术语在周代初年使用如此频繁,而在贵族支系的发展中变得习
焉不察,在贵族的世纪末则重新加以阐释。同时《左传》在对贵族
社会生活进行全方位描述的同时,尤其侧重于贵族精神状态史
的叙述,同时也开始了重建道德传统的努力,这一传统是通过贵
族贤人们如赵盾、士会、孙叔敖、晏婴以及圣人孔丘来得到确立
的。但历史精神肯定会背弃他们并使之处于艰难境地,而贵族社
会一旦转化为强权政冶,道德理性便不再表现为仁爱、公正、守
诺、贞洁和秩序,而是生活困苦、根夺、退化的标志。道德救世最
终只能停留在道德自卫的层而上,德治理想彻底地成了偶像的
黄昏,而以礼乐文明为代表的贵族社会~旦转比为君主专制的
政治社会,就文明的质量来说,乃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余仁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1
编号
207216
注册
2007-8-26
#20
发表于 2007-8-26 16: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平顺环境时的良好潜质
遭受摧辱时的方向力量
敢直言的太史公
善写史的太史公
身受屈辱,志向更坚.
想起他,我就想起了一句话:化悲痛为力量.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小童山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268700
注册
2008-2-23
#21
发表于 2008-2-23 11: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崇之以文为史
鄙之以史为文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水色江天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9
编号
121962
注册
2007-3-16
#22
发表于 2008-2-25 09: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能屈能伸大丈夫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4 07:1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00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