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七月原创]《中国历代王朝简史》, (请看看我的新作吧!是否比以前好一些?)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4 18:3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七月原创]《中国历代王朝简史》

前言:从今日始,七月份周一到周五(共四周)一天将发表两贴简史。经我一个月的查资料和整理,已经完成。即然是简史,就应该点到为止,祥略得当。以下36篇文章,简要细说了每个朝代建立到灭亡的经过,同时也简略介绍了每个王朝的文化,文学,经济,科学;其中有的还注明了现在的地理位置及年号历年。经短短三十天,独自收集大量史料,当然有错误和漏忘之处,请各位指点……

上古,夏,商,西周,春秋简史:

远古是指夏朝以前漫长的社会。那时候,社会生产十分低下,人类进步非常缓慢,经历了距今有170万年前到4000多年前的漫长时期。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全靠神话传说和世代流传下来的。

经炎黄华夏之“人文初祖”再到尧,舜,禹时期,当时部落合盟,他们是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长的推荐,挑选舜当继承人。舜老年时,又根据部落竟见,让治水有功的禹成为继承人。可见,我们的祖先当时还处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后期,做酋长的并没有将职位和权力当成自己的特权。

夏朝的建立,宣告了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禹为夏朝第一个国君。禹在晚年时,曾想仿效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做自己的继承人,但没有成功。禹之子启宣称,天下是他父亲打下来的,理应由子孙继承。他用武力除去了反对他的所有人,公开宣布自己做了夏王朝的第二代国君,确定了奴隶社会国家。从此,选贤任能为公的天下制度,变成了子承父业或兄终弟及的家天下制度。

夏朝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共500年左右。末代王夏桀是著名的暴君,他荒淫无道,为所欲为,天下人民不堪忍受,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这时,东方强大起来的商族首领汤(甲骨文中称:大乙)联合各小部落起兵伐夏,从而建立了商朝。

商朝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历时凡500多年。它的奴隶国家机关比夏朝有所加强,生产力有所发展,并开始有了比较完备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叫做甲骨文。甲骨文为后人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也使那时侯流传下来的传说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佐证。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3:5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4 18: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末君主纣,建立了周朝,这就是西周。西周时,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全国土地和人民都归他所有,他用封侯建国的方法交给诸侯和大夫统治。西周时期农业比商朝更发达,青铜铸造,陶器,纺织等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文字多铭刻在青铜器上,叫做钟鼎文或金文,所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就更为丰富。

西周代传300多年,到公元前770年,幽王亡国,平王东迁于洛邑(洛阳)开始了东周历史。东周分为两断,春秋和战国。春秋从公元770年(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公元前722年算起)到公元前476年(也有人说到公元前403年)共300年左右。

东周春秋时期,诸侯左右了天子。据说周初分封诸侯几百个国,到春秋时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较强大的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此国家都想当霸主,因此连年生发兼并和战争,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在斗争过程中,诸侯国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就这是史书中所说的“春秋五霸”。

尽管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不止,但社会历史依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战争过程中,各民族人民频频来往,相互影响,这就加快了各族人民之前的渗透,同化和融合的步伐。众多小国的合并,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战国的时代,一统天下。

春秋时期,那动荡多变,错综复杂的政治,造成就一大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他们之中,即有齐桓公,晋文公那样雄心勃勃的霸主;也有卫懿公,晋灵公那样荒淫无道的昏君;还有管仲,晏子那样的伟大政治家;还有屠岸贾,伯(喜否)那样的阴谋家;有曹刿,孙武那样的军事家;也有囊瓦,先索那样的败军愚蠢之将;有孔丘,孟轲那样的圣人学者;亦有督戎,古治子那样愚智的武夫…………

他们的事情,教育了后人,感化了后人,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附图)《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  

  
   
(注:图表是网上查寻)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4 21: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惟仁于2005-07-04, 21:13:38发表
我觉得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若稍做扩充会更好~~~~

我将春秋和战国分开写了,战国内情比较祥细些!
其中,七国的地理,水利农业,也略介绍了一些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4 22: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第三帝国于2005-07-04, 21:40:44发表
呵呵,扩充了就不叫简史了呀!上次还看到个一句话的简史,比这个还简单

嗯,您说的也是……
精彩是在后面的
只是个开头,当然看不出深刻不深刻
大家慢慢阅读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7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简史就是要简单明了啊,期待中。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5 08: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战国简史:
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史记》将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定为战国的历史开端,从这一年,到秦始皇灭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现在,我简单来说说七国的疆土地理: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和甘肃东南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

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

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5 08: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亲政,以李斯为辅,开始大规模的用兵,同时又收买了六国权臣分化其内部,以配合军事。

下面,我来说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间: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韩地为颍川郡。

公元前228年,用反间计杀赵将李牧,次年攻下赵都邯郸,活捉赵王迁,公子嘉逃至代,自立为王。公元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逃至辽东。次年,秦以河水灌魏都大梁,水淹城破,魏王降。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60万兵兵攻楚,活捉楚王,次年秦完全攻占楚国之地。

公元前222年,秦攻燕边东地,活捉燕王喜,攻代地公子嘉,燕赵二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1年,攻占齐都临淄,齐亡。秦国一统天下。

战国时期,铁工具开始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开荒能力,种植面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

水利灌溉工程在战国时也有很大发展,最著名的有:秦昭襄王时,李冰开凿的都江堰(在四川灌县附近),解除了岷江水害,又使成都大平原地区,得到灌溉,通航。秦王政时期韩国人郑国,在关中开渠以通泾洛二水,开凿郑国渠。渠长三百多里,使关中之地成为沃野。

农业的生产力提高和铁器应用,同时也大大推动手工业发展。冶金,青铜和纺织品,盐业,溱哭的生产都有大发展,至使商业更发达。

战国时期,还是伟人辈出的时代。哲学,文学,史学,儒学,等学术文化取得了辉煌与成就。那时候,孔,墨,弟子满天下,以后又产生了道,法,阴阳,名,兵,农,纵横各家。《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国语》等众所周知的伟大著作相断涌现,对后世中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5-7-5 12: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很多都不同意,比如说“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不是没有,是尚未发现,黄帝使仓颉造文字,文字成,天哭粟……,这些记载居然被不当一回事,晕
比如说“部落合盟,他们是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长的推荐”这个说得不厚道如果按我的理解,黄帝开铜造鼎设置官制制定秩序,早就已经初见国家,发达程度远非部落所能概括。
比如说“夏朝的建立,宣告了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这也不苟同,原始社会的定义不知是什么,进入文明的三大标志城市,轮车,文字根据记载早在黄帝时候就已经发明,原始社会怎么能推后一千多年才宣布结束呢?
比如说“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这同样不知为何根据,难以理解。

另,楼主居然完全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年表,未免过于轻率,此表似存在很大问题。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悼红狐兄,简史嘛,不可苛求~~

大体上很好啊,历史细节处可以讨论,且放着吧。
不过,公主有时间多在细节处精雕细琢下,会更好。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6 22: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悼红狐于2005-07-05, 12:53:58发表
很多都不同意,比如说“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不是没有,是尚未发现,黄帝使仓颉造文字,文字成,天哭粟……,这些记载居然被不当一回事,晕
比如说“部落合盟,他们是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长的推荐”这个说得不厚道如果按我的理解,黄帝开铜造鼎设置官制制定秩序,早就已经初见国家,发达程度远非部落所能概括。
比如说“夏朝的建立,宣告了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这也不苟同,原始社会的定义不知是什么,进入文明的三大标志城市,轮车,文字根据记载早在黄帝时候就已经发明,原始社会怎么能推后一千多年才宣布结束呢?
比如说“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这同样不知为何根据,难以理解。

另,楼主居然完全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年表,未免过于轻率,此表似存在很大问题。

啊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实,您所说的,我发表完了,再回头细看,果然是有错误~~~~~~~~
看来,一个月查资料8行啊,下次我再查时,一定要细读,细看,选精,选良,查久一点……查细一点……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6 22: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秦朝简史:

秦朝历史是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至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备注:这一年就是汉高祖元年]在这短短40多年中,就如历史的长河一样,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就是这40年多中,中国成了一统版图帝王专制的国家向将近3000年的封建时代走去……

公元前246年作为战国时期第一强国——秦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外交上,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实力。就在这一年,秦国庄襄王子楚死去,历史将13岁的嬴政推上了秦王的宝座。秦王政亲政之前,秦国的权力操纵在丞相吕不韦手中。在吕不韦代政期间,秦国军事经济力量进一步发展,攻击六国战争连连获胜。早在庄襄王时,秦已灭东周,国内政局基本稳定,国政大业蒸蒸日上。所以说,吕不韦执政期间,为秦国一统中华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加冕亲政。他一上台,首先清理了政治上的反对势力,除去了嫪毐和吕不韦,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集中了中央集权。他又重用了李斯,王翦,甘罗,尉缭等一些政治,军事能才,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其后,他正确地采用了李斯设定的郡县建议,打破了诸侯分封制度,第一次将全国分为36郡。他还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车轮制等等。秦始皇还北伐匈奴,南定百越,扩大了中国的版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溶合。出于军事上防略,修筑万里长城,成了我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

然而,秦始皇很快就从巅峰上跌落下来。他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他喜怒无常,冷酷无情,搞得人人自危。焚书坑儒的惨案,到处巡游的派头,焚烧湘山的无礼取闹,寻访仙药的荒唐可笑,将他永远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是他,一手建立了伟大民族的一统国家,又是他一手将庞大帝国推到了灾难的边缘……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6 22: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路途中,病逝于沙丘(河北广宗附近),由于生前没决定继承人,就这样拉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野心家赵高利用李斯的弱点,残害长子扶苏,大将蒙恬,成功地将秦始皇次子胡亥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秦二世。秦二世上台后,一方面继续压榨百姓,另一方面屠杀功臣,在统治阶级内部下刮起了一阵腥风血雨。赵高则通过制造一起起冤狱,一步步到达权力的高峰。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举起起义大旗,短短数月“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陈胜扩大战果,分兵南征北战,并将主力放在西进攻秦的方向上。大将周文率军一度叩开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逼近秦朝首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因战争的胜利发展,反秦武装内部也纷纷发生了变化。先是武臣,韩广等人自立为王,再不接受陈胜等人的调度;后是陈胜等人自满忘本,造成了队伍的混乱崩溃。这种情况下,秦将章邯率军反击,先击改周文部队,后击败吴广,最后击败陈胜。后陈胜,吴广二人,相继被杀。

当陈胜兵败的同时,苏南起义的项梁,项羽率兵渡江北上,扩充力量,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郯城与刘邦等会合,在反秦的战争中,第二次打想“楚”的旗号。

项梁被章邯击败身死,使楚军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但他们很快就聚集力量,在两个主要方向上发动进攻。

一个方向是:项羽在黄河之北联合赵,魏等诸侯,与秦军主力章邯的军队多次大战,消灭秦军主力,进军函谷关

另一个方向是:刘邦在黄河南岸作战,由武关进军关中(函谷关以西)消灭秦政权
就在反秦的战争阵阵凯歌之时,赵高加快了夺权的步伐,他先害李斯,后杀秦二世,又欲以子婴为傀儡,但最终事败,为子婴用计所杀。子婴只作了46天秦王,就降于刘邦的军前……

秦王朝从统一到灭亡,只有十五年时间。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赢任好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
帖子 571
编号 37003
注册 2005-4-17


发表于 2005-7-6 22: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瑶姬小公主于2005-07-06, 22:16:07发表
秦朝简史:

秦朝历史是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至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备注:这一年就是汉高祖元年]在这短短40多年中,就如历史的长河一样,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就是这40年多中,中国成了一统版图帝王专制的国家向将近3000年的封建时代走去……


秦的历史应该是从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灭周算起,不信的话公主殿下随便找本字典(大的那种),最后的王朝列表上就有的。
  结束也该是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秦制,历法以十月为岁首,汉初承秦制。所以汉元年十月紧接二世三年九月,子婴在位四十六天,“不逾年”,未及改纪元。
  综上所述,秦的历史小弟窃以为写作前256---前207为好。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秦朝和秦国是不同的,那个只是习惯。
子婴元年亦无不可,因为纪年也是后人用的,无歧义。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9 00: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赢任好于2005-07-06, 22:57:23发表

QUOTE:
原帖由瑶姬小公主于2005-07-06, 22:16:07发表
秦朝简史:

秦朝历史是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至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备注:这一年就是汉高祖元年]在这短短40多年中,就如历史的长河一样,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就是这40年多中,中国成了一统版图帝王专制的国家向将近3000年的封建时代走去……


秦的历史应该是从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灭周算起,不信的话公主殿下随便找本字典(大的那种),最后的王朝列表上就有的。
  结束也该是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秦制,历法以十月为岁首,汉初承秦制。所以汉元年十月紧接二世三年九月,子婴在位四十六天,“不逾年”,未及改纪元。
  综上所述,秦的历史小弟窃以为写作前256---前207为好。

秦朝与秦国不同,我说的是秦朝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9 00: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西汉简史:

公元前206年,刘邦起于陇亩之中,率领一支抗秦军队破关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攻入咸阳,秦王朝灭亡。不久,刘邦被项王封为汉王,这一年,称大汉元年。经过五年的楚汉相争,最后项羽被围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突围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于公元前202年在汜水之阳称帝,定都洛阳,从此开始了西汉215年的辉煌历史,包括吕后在内,共十二位君主临朝(注:吕后在位时,所立的前后废帝不算在内)

刘邦即位三年后,采用了娄敬的建议迁都于长安。西汉国家机构基本上沿用了秦朝的政治制度。皇帝是全国最高统治者,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在“三公”下面,则是分掌国家军政和宫廷的“九卿”。

自一统天下后,摆在刘邦面前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和无家可归的百姓。连年战争,使国力衰微。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便利措施,而且还制定了法律,并总结秦灭亡的教训,以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从而安定了社会的秩序。

接着,刘邦论功行赏,分封了众多异姓王,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衡山王吴芮等等。此外,还封功臣萧何,曹参等人一百四十多个列侯。然而,异姓王的存在,无形之中对刘氏政权构成了威胁。刘邦花了7年时间,借口异姓诸王造反,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杀掉,将张耳之子张敖贬为列侯,韩王信逃于匈奴,只有吴芮势力最小,因而幸免于难。

异姓王被铲除,刘邦又分封了一系列刘姓子弟为王。他们是:齐王肥,楚王交,吴王濞,代王恒(汉文帝)淮南王长,梁王恢,赵王如意,淮阳王友,燕王建。刘邦在临终前,又举行“白马之盟”,立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死后,吕后当权,她心狠毒辣,打击异已,分封诸吕,遭到天下人怨恨。陈平,周勃等人力挽狂澜,铲除诸吕,迎代王刘恒即位。于是,西汉开始进入了“文景之治”的时代。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9 00: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崇尚黄老思想,与民休息,倡导以农业为本,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渐渐恢复和发展。因此,同姓王不断发动叛乱,等于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削落”建议,为时已晚。公元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周亚夫等将,只花了三个月时间,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废除和裁减王国的官职,将诸侯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全部收归中央,令其不能掌握政权和军队。

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汉初七十多年的恢复和发展,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阶段。汉武帝采取中在夫主父偃的“推恩令”,分封王侯达四百多人,使“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对于地方豪强势力,汉武帝一方面令其迁到茂陵(汉武帝的陵墓),置于朝廷控制下,另一方面利用酷吏来进行诛杀。因此,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了。

汉武帝在思想领域也加强统治,他认为,汉初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自己的统治要求,因而加强君主集权,主张大统一的儒家思想。于是,她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孔孟为正宗的儒学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一些贤良儒者纷纷做官,从而加强封建统治机构。

在对于北方匈奴,长期以来不断骚扰汉朝边境的问题,过去汉朝通常用“和亲”来换得一时的安宁。汉武帝决心用武力来战胜匈奴。公元前133年,揭开了西汉对匈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汉军与匈奴前后打了许多仗,其中规模最大的三个战役就是:河南,河北,漠北之战。经过十年的反击,汉军终于将匈奴赶到了沙漠以前,解除了自汉高祖刘邦以来,匈奴近百对中原的威胁。自此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汉武帝末年,因长期战争和严刑酷法,使得民怨沸腾,常有大小规模起义发生。自“巫蛊之案”后,汉武帝才有了“轮台悔过”的诏令。后来,经汉昭帝,汉宣帝相继即位,采取一系列便民措施,使西汉又繁荣起来,史称“昭宣中兴”。

西汉末年,皇亲们依仗权势,为非做歹,国民受到深重的灾害。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相继即位,由于荒淫无度,奢侈风迷,西汉江山就腐败下去了。公元8年,外戚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新”此年史称“始建国元年”。西汉灭亡。

西汉时期的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较有秦朝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胜的文学,艺术学。如,司马迁《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司马相如,杨雄,枚乘,贾谊等人所作赋文,气魄恢弘,场面阔大,恰是西汉时友原国力的一种反映。

西汉时期,五位雄才的君主(文,景,武,昭,宣)曾经立功业的文臣武将,文学家,科学家,都以自己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刻下了常常的烙记。



附:(转贴)西汉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2,太尉。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9 00:3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我是无知者于2005-07-07, 10:14:58发表
楼主的简史似乎来自于上下五千年!如果不是就当我开玩笑吧,中学时看过上下五千年,现在记忆不深刻了。

您说的,好像我抄书一样,我不是在前言说了吗?是用一个月时间,查大量史料,再加上自己整理,如果真是抄书,那我不是省事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10 09: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mivy于2005-07-09, 21:58:40发表
楼主大大的辛苦了
比看上下5000年还方便

简史当然要简单明了?
还是看简史好,但看《上下五千年》也有好处,深刻嘛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10 10: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东汉简史:

公元25年6月,刘秀在他所领导的起义军近长安时,于鄗县(今河北高邑县东南)即皇帝位,治用汉国号,改年“建武”,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王朝是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建立的。西汉的后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王莽篡权,改立“新”朝。自他继位后,未级缓和社会危机,反而加深了各种社会矛盾,引起更严重的混乱。沉重的赋税,战争的骚扰,残酷的刑法,官吏的欺压,生民的流离,使广大农民完全丧失了生路,轮为“盗贼”。

公元17到18年,先后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起义,西汉宗室刘秀等人,也参加了起义军,并取得了领导权。经5年的战争,王莽政权被推翻,刘秀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建立了统一的东汉政权。

在东汉的160多年的时间里,我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无数建功立业,才气非凡的人物不断涌现,为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重臣名将,清官廉吏,才子才女,史家名家,他们的事迹,永远刻在史书上。佛教文化,也是这个时代传到中国的。

东汉时期,封建专政进一步加强和完备。刘秀反推了西汉时给功臣实权专职的做法,夺了他们的兵权,减少他们参议大政的机会。为了巩固王权,限制宗室诸王,刘秀所定的法律,防止他们蓄意图谋。在中央政府中,皇帝亲掌大权,三公(大尉,司空,司徒)只是名义上的政府首领。在一定时期,取得稳定的封建秩序。但自和帝(公元88—105年)以后,东汉王朝腐败,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垄断朝政,他们之间产生了残酷的斗争局面,就因为东汉封建统治的一个主要点,加快了它的灭亡。

外戚和宦官,他们通过自身的特殊地位,获得了国家大权。其中梁冀在外戚中,最为显著,他把持朝政达19年,连皇帝都敢毒死,另立新君。就因如此,皇帝为了除去外戚专权,只有依靠离自己最近最亲的宦官。东汉首开宦官封侯的先例,如孙程等19拥立顺帝有功,被封为列侯。在外戚,宦官专权时,有许多忠良义士意识到这种危害性,挺身而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如外戚窦宪专权时,袁安刚正不阿,经常与窦宪当面争辩,表现了凛然不屈的气节;虞(立羽)直言权谏,严惩作恶宦官,虽九死而不悔;范滂刚烈不屈,别母走上刑场,还有杨震,陈蕃等人与外戚,宦官做斗争,为保国安民,残害身死……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斗争中,有一部分官僚结成了政治联盟,他们通过品评人物,议论朝政来发挥影响,力求消除黑暗的统治,换救东汉政权,但遭到外戚,宦官的镇压。他们罗织罪名,大捕“党人”,或流放边疆,或处以极刑,或禁锢终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10 10: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东汉后时期,虽然政治腐败,但对整个东汉王朝来说,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现在,我来简单说说,东汉的农业经济,民族关系,科学技术,文学文化及宗教文明。

农业经济:
当时,铁农具的使用已较为普遍,农田大部分用牛耕地。在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庄稼可收获两季。水利也得到加强,多年泛滥的黄河,在汉明帝时曾由王景,王吴领几十万人加以修治,消除了水患。水利得以灌溉,如邓晨修复了鸿卻陂[注:陂指水库](在今河南汝南附近),王景修建了芍陂(今安徽寿县),促进了农业发展,经济和人口大大超过了西汉。

民族关系:
那时,除了对北方匈奴发动数次战争,防止他们南侵以外,还同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班超出使西域,加强西域各民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科学技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是汉和帝时蔡伦创造的。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反复试验,用树皮,麻头,破布,造成了纸,后人称“蔡侯纸”。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设计制造了浑天仪,利用齿轮系统将浑象与计时漏壶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在室内观测恒星的位置,为天文学做出了贡献。在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化学等科学上都取得了成就。

文学文化:
历史学,文学艺术也有新的成就。班固是继司马迁之后,撰写了另一部史学名著《汉书》,它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断代史。东汉时各种抒情写物的小赋,散文,等文学形式,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对后代影响明显。特别是乐府诗,五言诗,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定。

宗教文明:
东汉时,在儒家占主导地位的同时,道家学说也有进一步发展。黄巾起义时,正是利用道教作为组织手段发动起来的。佛教的传入,使我国创下千年的佛教文化风,造佛像,收信徒的风气开始在社会上形成。儒,道,释,佛四教并立,相互补充,影响正是从这时开始的。

东汉王朝,与各个朝代一样,有兴有衰,到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一蹶不振,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三国争雄时期。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苏西坡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9
编号 34082
注册 2005-3-6
来自 天涯海角


发表于 2005-7-10 16: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瑶姬小公主于2005-07-10, 9:48:01发表

还是看简史好,

这取决于你要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历史,如果要了解得深,简史是没用的。

简史的作用就是给那些历史概念很模糊的人一个历史的总体脉络。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ranger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43840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5-7-20 15: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建议多讲事实,少评论。流露出来的历史观很教科书。不好。
秦始皇不是光知道残暴的疯子。他的“焚书”是各国史书,因为当时很多人都提倡分封诸侯(秦始皇非常反对分封诸侯,这是走回头路),理由是要遵循史书记载的古人之法。有很多书是不焚的,包括诸子百家。真正使古籍逸失的是项羽的那把大火。坑儒实际上针对的是方士(大概秦始皇求仙失败的愤怒),当然后来也涉及无辜,不过坑儒的规模并不大。使中国失去百家争鸣的实际上是汉武帝。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inspector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43367
注册 2005-7-15


发表于 2005-7-22 09: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悼红狐于2005-07-05, 12:53:58发表
很多都不同意,比如说“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不是没有,是尚未发现,黄帝使仓颉造文字,文字成,天哭粟……,这些记载居然被不当一回事,晕
比如说“部落合盟,他们是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长的推荐”这个说得不厚道如果按我的理解,黄帝开铜造鼎设置官制制定秩序,早就已经初见国家,发达程度远非部落所能概括。
比如说“夏朝的建立,宣告了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这也不苟同,原始社会的定义不知是什么,进入文明的三大标志城市,轮车,文字根据记载早在黄帝时候就已经发明,原始社会怎么能推后一千多年才宣布结束呢?
比如说“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这同样不知为何根据,难以理解。

另,楼主居然完全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年表,未免过于轻率,此表似存在很大问题。

黄帝时期有文字? 国家?
这些仅仅是文字记载,没有任何的考古证据
中国的第一个国家,目前可以考证的是商朝,不能凭着古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
像竹书记年和尚书,它们的记载是矛盾的,目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考古证据判定我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尧舜禹的禅让是确有其事,还是儒家的杜撰,乃至于尧舜禹是否存在也是一个谜

王朝简史我觉得从商朝开始写更好一些,因为所谓的“大夏”还没有挖出来。
至于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区别,如果按照毛主席的说法,楼主是对的。按照目前学术界的另一种说法,战国是封建社会转向皇权社会的前奏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沧桑寡人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4625
注册 2004-1-20


发表于 2005-8-23 18: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自尧舜推重五德,遁相禅让与禹以后,王位的选举起到变化,历史以父子兄弟传袭拉开序幕,而维护统治者利益日渐。当时夏代经济以农业为主,使用石、蛙、骨、木工具,偶见铜器,渔业仍有重要地位,从而刑法和贡赋制度跟着建立,后来由于统治者的昏暴,被兴起商朝所取代。

商朝经济也是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业劳动者是称为“众人”的奴隶。商代已学会饲养牲畜,衣着用丝、麻织物,狩猎活动带有娱乐性质,青铜器兴起,炼铜铸造技术相当发达,国家机构设立比较完备。当时很着重迷信,君王每次重要行动都要举行祭祀鬼神的仪式并刻辞为记,战事一起动用士兵至少数万人,庞大的经费运作令国库年年衰弱,最重要商朝灭亡对东夷的作战,东夷人轻礼法,不讲义气,勇猛顽强,剽悍善战,凭借着高山湖海等天然的险要地势固守着自己的领地。而商朝军队经过长途拔涉,疲惫不堪,求功心切,心浮气燥,逐步走向灭亡之路。

西周取代商朝,在制度上缺陷制订,大规模分封同姓和异姓诸候,各诸候的分封造成国家的分裂,周幽王被杀,春秋时期的开始。百余个诸候相互吞并,争夺霸权,取而形成以赵、魏、齐、楚、燕、韩、秦七国。当时战争频繁,年年征战,大片土地空虚无人耕种。秦国经商鞅变法,资励耕种,使国家财富增多和战斗力迅速增强,名列各诸国之上,经过近十年残酷的战争较量,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创造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孤立的秦朝,秦始皇在较短的时期内统一了文字、贷币和度量衡,修建了浩大雄伟的万里长城,君王治国的法度沦丧,大规模、高强度地兴建宫殿和陵墓,时时猜忌,唯恐强悍有力者早晚崛起取而代之,因此,他对有能力的人一律剪灭,有计谋的人一律打击,有实力的人一律削弱,君王之下的大臣不能拥有一点土地,“亭长”“邑宰”等官员不能私藏一点财富。急政和残暴,使国家的人力、财力、物力面临枯竭的困境,引起当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最后由刘邦统一取缔秦改汉。

汉朝有鉴于秦朝的弊端,采取了与民生息的政策,大批有军功的人获得土地而成为中小地主和比较富裕的自耕农民,减敛赋税使百姓安居乐业,兼用古制与秦法,为百年大计建立干弱枝的藩国,虽有自创之特色,却大都暗合古制,受封候王及封邑贵族,兼有几座城市和大量户籍,他们铸造兵器,储备粮草,不受中央禁令和约束。汉景帝、武帝以后,用推恩法削减诸候王的实力,借口酣金不纯,免去大量候爵。虽然诸候辅佐中央的力量削弱了,但是,任命大将出征,派遗使者,却可以随意增减控制军队,而且,调兵的虎符,虽然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却特别看重刺史,太守对军民的部署。所以,元帝、成帝之际国运衰退,安帝、顺帝之时国势日弱。

东汉就这样在兵荒马乱中灭亡了,在各种力量的分化组成中,逐渐形成以洛阳为中心的魏国,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国和以南京为中心的吴国。三国鼎足而立,分别控制着黄河流域和长江的上游与下游,三国最终由魏朝统一,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安定,后被晋朝取而代之,因晋朝的司马氏宗内部诸王相互争夺,内战不止,为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内迁提供了契机。匈奴人、鲜卑人、氐人、羯人、羌人,在战乱中率领部队进入今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定居建国,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司马失算,让羌胡居于塞内,召来他们造成祸乱。六朝文弱,凭借遗留的法令、国力,仅能支撑六朝政权在江东一隅存在二百七十年。

隋朝是个短暂又急促而大起大落的朝代,从文帝建国后“开皇之治”的兴盛,到炀帝二世而亡,其间不过十来年。隋炀帝接承了文帝“开皇之治”的兴盛,可以说福运不薄,得天独厚,但是他不能把握这些有利条件以仁德治理天下,相反却依国力富强,肆意挥霍,对外穷兵续武,三次亲征辽东。对内凶恶残暴,诛杀贤臣,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大规模巡游,穷奢极欲,弄得国库虚空,民不聊生。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炀帝仍不悔改,一意孤行,还要再游江南,最终在江南美酒歌舞之中死于叛军之手。

唐朝窃取了富兵于农的旧制,强行合并兵农,分设府兵,出征作战和守护京城只听中央命令。这种府兵制的弊端本来只要经过几代君王,就会迅速致国家的败亡,可是,一直到了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祸乱才爆发,“安史之乱”,后被郭子仪平定。

府兵制之坏处自藩镇之祸起,他们都不按内地的方法,可以根据边地具体情况独立采取相应措施。因此唐代前期的一些功臣名将,如李靖、薛仁贵、郭元振等人,率皆擅专赏罚,不必受进朝廷制约,精选兵马,审察用兵时机,大量搜刮民间财富,待部下犹如奴隶,直至侵吞公物,也不加追究。这种局面发展下去,节度使的权利不可控制,他们倒行逆施,割据称霸,由此,又从大一统陷入四分五裂局面,出现了史称“五代十国”的混乱局势,北宋王朝建立后,经十余的努力,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才告终结。

北宋凭借臣子之位,陡然兴起国运,以黄袍加身成立国家,因此君五常常惊恐难眠,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兵权,巩固中央的政权,削掉藩镇权力,中央执掌重兵,改变节度使设置,建立文弱的文官制度,由皇帝总领禁军,老弱充斥兵营,孤立在强敌身国。宋代就这样放纵文官司因循度日,又用繁锁的法令严加防范,结果一代不如一代,最后不支而倒下。

宋朝的灭亡很令人深思,他不是没人才,而自毁门庭,招之灭亡。一代名将狄青,骁勇善战,升枢密副使,座位未热,则被那么所谓的“忠臣”指控有叛逆之嫌。因此,天下英雄个个驻足,世间豪族,人人寒心。南渡以后,一代英雄岳飞被害于风波亭,自古以后自折栋梁,自毁藩篱没有比这一次更厉害了,宋朝的灭亡很让人深思。

元朝以铁骑打下天下,而他们蒙古习俗与也产生很大的分岐,很多官史聚敛自私,财至巨万,搜刮民脂民肓,搞得民怨四起,而政治腐败,手段残酷,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当时天灾人祸接不断,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甚至于易子而食的悲残景象。而朝廷之中个个以自己的私欲为本,改朝换代,势在必然。

明朝的建立,在政治上致力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之职,由皇帝直接控制中央各部,还设置特务性质的机构,负责侦查和镇压反对势力;在全国各地设十三布政使,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别办理各地方的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对内采取了极端专制的政策,致使各项大权旁落到与皇帝亲近的太监手中,而太监借机开设东厂,明为查办案情,暗是排除异已,独揽大权视皇帝无不存在,横行霸道,做威做福,因而朝政日益败坏,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农民多次起义,边患不断加剧,李自成成功的攻破京城改号为“大顺”,之后被满族取而代之国号为“清”。

清朝吸取了明代太监专权的教训,建立内务府以管理宫廷事务。清承明制,政治上多所沿袭,经过多年的战争,平定了西北的反抗势力,稳固了蒙古、新疆、西藏的政治局势,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民族地区的军政事务,使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清代前期的几个皇帝,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康熙”“乾隆”在位者长达60年之久。但是到了中期以后,人口急增,社会矛盾加剧,官吏贪污,流民日众,人心不稳,宫廷内争,慈禧争权为保地位稳固,一方面追求奢侈生活,另一面镇压农民起义,不惜与八国联军签订不平同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法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导致国家走向半殖民地的局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颠倒梦想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46453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5-8-25 02: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来这里看的第一篇的帖子就是公主的东西。不过一直没有在你的东西里回帖。

我觉得,如果可以,不要沿用我们原先提倡的“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的体系,因为这个体系很有问题。

另外,推荐看一下《国史大纲》,如果没看过的话。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七公主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仕女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3
编号 46693
注册 2005-8-25


发表于 2005-8-25 07: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沧桑寡人于2005-08-23, 18:17:40发表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自尧舜推重五德,遁相禅让与禹以后,王位的选举起到变化,历史以父子兄弟传袭拉开序幕,而维护统治者利益日渐。当时夏代经济以农业为主,使用石、蛙、骨、木工具,偶见铜器,渔业仍有重要地位,从而刑法和贡赋制度跟着建立,后来由于统治者的昏暴,被兴起商朝所取代。

商朝经济也是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业劳动者是称为“众人”的奴隶。商代已学会饲养牲畜,衣着用丝、麻织物,狩猎活动带有娱乐性质,青铜器兴起,炼铜铸造技术相当发达,国家机构设立比较完备。当时很着重迷信,君王每次重要行动都要举行祭祀鬼神的仪式并刻辞为记,战事一起动用士兵至少数万人,庞大的经费运作令国库年年衰弱,最重要商朝灭亡对东夷的作战,东夷人轻礼法,不讲义气,勇猛顽强,剽悍善战,凭借着高山湖海等天然的险要地势固守着自己的领地。而商朝军队经过长途拔涉,疲惫不堪,求功心切,心浮气燥,逐步走向灭亡之路。

西周取代商朝,在制度上缺陷制订,大规模分封同姓和异姓诸候,各诸候的分封造成国家的分裂,周幽王被杀,春秋时期的开始。百余个诸候相互吞并,争夺霸权,取而形成以赵、魏、齐、楚、燕、韩、秦七国。当时战争频繁,年年征战,大片土地空虚无人耕种。秦国经商鞅变法,资励耕种,使国家财富增多和战斗力迅速增强,名列各诸国之上,经过近十年残酷的战争较量,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创造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孤立的秦朝,秦始皇在较短的时期内统一了文字、贷币和度量衡,修建了浩大雄伟的万里长城,君王治国的法度沦丧,大规模、高强度地兴建宫殿和陵墓,时时猜忌,唯恐强悍有力者早晚崛起取而代之,因此,他对有能力的人一律剪灭,有计谋的人一律打击,有实力的人一律削弱,君王之下的大臣不能拥有一点土地,“亭长”“邑宰”等官员不能私藏一点财富。急政和残暴,使国家的人力、财力、物力面临枯竭的困境,引起当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最后由刘邦统一取缔秦改汉。

汉朝有鉴于秦朝的弊端,采取了与民生息的政策,大批有军功的人获得土地而成为中小地主和比较富裕的自耕农民,减敛赋税使百姓安居乐业,兼用古制与秦法,为百年大计建立干弱枝的藩国,虽有自创之特色,却大都暗合古制,受封候王及封邑贵族,兼有几座城市和大量户籍,他们铸造兵器,储备粮草,不受中央禁令和约束。汉景帝、武帝以后,用推恩法削减诸候王的实力,借口酣金不纯,免去大量候爵。虽然诸候辅佐中央的力量削弱了,但是,任命大将出征,派遗使者,却可以随意增减控制军队,而且,调兵的虎符,虽然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却特别看重刺史,太守对军民的部署。所以,元帝、成帝之际国运衰退,安帝、顺帝之时国势日弱。

东汉就这样在兵荒马乱中灭亡了,在各种力量的分化组成中,逐渐形成以洛阳为中心的魏国,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国和以南京为中心的吴国。三国鼎足而立,分别控制着黄河流域和长江的上游与下游,三国最终由魏朝统一,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安定,后被晋朝取而代之,因晋朝的司马氏宗内部诸王相互争夺,内战不止,为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内迁提供了契机。匈奴人、鲜卑人、氐人、羯人、羌人,在战乱中率领部队进入今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定居建国,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司马失算,让羌胡居于塞内,召来他们造成祸乱。六朝文弱,凭借遗留的法令、国力,仅能支撑六朝政权在江东一隅存在二百七十年。

隋朝是个短暂又急促而大起大落的朝代,从文帝建国后“开皇之治”的兴盛,到炀帝二世而亡,其间不过十来年。隋炀帝接承了文帝“开皇之治”的兴盛,可以说福运不薄,得天独厚,但是他不能把握这些有利条件以仁德治理天下,相反却依国力富强,肆意挥霍,对外穷兵续武,三次亲征辽东。对内凶恶残暴,诛杀贤臣,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大规模巡游,穷奢极欲,弄得国库虚空,民不聊生。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炀帝仍不悔改,一意孤行,还要再游江南,最终在江南美酒歌舞之中死于叛军之手。

唐朝窃取了富兵于农的旧制,强行合并兵农,分设府兵,出征作战和守护京城只听中央命令。这种府兵制的弊端本来只要经过几代君王,就会迅速致国家的败亡,可是,一直到了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祸乱才爆发,“安史之乱”,后被郭子仪平定。

府兵制之坏处自藩镇之祸起,他们都不按内地的方法,可以根据边地具体情况独立采取相应措施。因此唐代前期的一些功臣名将,如李靖、薛仁贵、郭元振等人,率皆擅专赏罚,不必受进朝廷制约,精选兵马,审察用兵时机,大量搜刮民间财富,待部下犹如奴隶,直至侵吞公物,也不加追究。这种局面发展下去,节度使的权利不可控制,他们倒行逆施,割据称霸,由此,又从大一统陷入四分五裂局面,出现了史称“五代十国”的混乱局势,北宋王朝建立后,经十余的努力,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才告终结。

北宋凭借臣子之位,陡然兴起国运,以黄袍加身成立国家,因此君五常常惊恐难眠,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兵权,巩固中央的政权,削掉藩镇权力,中央执掌重兵,改变节度使设置,建立文弱的文官制度,由皇帝总领禁军,老弱充斥兵营,孤立在强敌身国。宋代就这样放纵文官司因循度日,又用繁锁的法令严加防范,结果一代不如一代,最后不支而倒下。

宋朝的灭亡很令人深思,他不是没人才,而自毁门庭,招之灭亡。一代名将狄青,骁勇善战,升枢密副使,座位未热,则被那么所谓的“忠臣”指控有叛逆之嫌。因此,天下英雄个个驻足,世间豪族,人人寒心。南渡以后,一代英雄岳飞被害于风波亭,自古以后自折栋梁,自毁藩篱没有比这一次更厉害了,宋朝的灭亡很让人深思。

元朝以铁骑打下天下,而他们蒙古习俗与也产生很大的分岐,很多官史聚敛自私,财至巨万,搜刮民脂民肓,搞得民怨四起,而政治腐败,手段残酷,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当时天灾人祸接不断,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甚至于易子而食的悲残景象。而朝廷之中个个以自己的私欲为本,改朝换代,势在必然。

明朝的建立,在政治上致力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之职,由皇帝直接控制中央各部,还设置特务性质的机构,负责侦查和镇压反对势力;在全国各地设十三布政使,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别办理各地方的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对内采取了极端专制的政策,致使各项大权旁落到与皇帝亲近的太监手中,而太监借机开设东厂,明为查办案情,暗是排除异已,独揽大权视皇帝无不存在,横行霸道,做威做福,因而朝政日益败坏,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农民多次起义,边患不断加剧,李自成成功的攻破京城改号为“大顺”,之后被满族取而代之国号为“清”。

清朝吸取了明代太监专权的教训,建立内务府以管理宫廷事务。清承明制,政治上多所沿袭,经过多年的战争,平定了西北的反抗势力,稳固了蒙古、新疆、西藏的政治局势,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民族地区的军政事务,使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清代前期的几个皇帝,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康熙”“乾隆”在位者长达60年之久。但是到了中期以后,人口急增,社会矛盾加剧,官吏贪污,流民日众,人心不稳,宫廷内争,慈禧争权为保地位稳固,一方面追求奢侈生活,另一面镇压农民起义,不惜与八国联军签订不平同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法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导致国家走向半殖民地的局面•••••••••

这个比较简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1 05: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081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