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秦始皇真的开始了两千多年得封建制度么?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60
2/2
‹‹
1
2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秦始皇真的开始了两千多年得封建制度么?, 讨论一下封建的定义
silverfox
(银狐)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23661
注册
2004-11-11
#31
发表于 2005-8-15 15: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肃杀
于2005-06-14, 21:13:46发表
似乎西方人把中国自秦始皇之后的历史叫做帝国时代。
我们所说中国历史中的封建时代并不是Feudalism,而是特指地主通过地租来剥削农民的生产关系的时代。
我国的封建社会就是这个意思吧,中学的历史书上学到过。
楼主有点。。。钻牛角尖了吧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32
发表于 2005-8-15 16:4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决得,接道理上来讲,应该是的
而封建社会初期,却是春秋战国之期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东风吹醒英雄梦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6
编号
81992
注册
2006-9-6
#33
发表于 2006-9-10 05: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史学划分不确切,秦朝应称"第一帝国"封建是周的制度.而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创使于战国大变革时期,后经各朝的不断完善宋以后是成熟期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34
发表于 2006-9-10 10: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秦朝确实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封建王朝,而且此后中国历代也都没有出现欧洲中世纪那样纯粹的国王无权,某个王朝四分五裂还名正言顺的割据存在的
但是中西关于封建的解释事实上并不一致,中国的封建更广义,更倾向于指一种意识形态,或者说那就是君主制度的另一种叫法
公主讨论的观点没有问题,然而中国历史约定俗成,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为大一统观念写的绝对君主制度的代名词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首席屠宰官
(鲁吹一号)
隐鲁郡王
★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72
帖子
11073
编号
12
注册
2003-8-19
#35
发表于 2006-9-10 10: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贴唐德刚先生对中国历史3大学派的介绍
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
上月五日曾在纽约参加了「中国留学生历史学会」的成立大会。主持大会的同学们要我去致欢迎辞,我为慎重其事。曾预备了一篇有四十六个注脚的学术讲演,文题叫「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我个人认为,当今具有世界地位的中国史学,大致有三大主流。第一是从往古的左丘明、司马迁到今日在台湾的钱穆教授,这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史学;第二则是在今日大陆一枝独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第三派则是由十九世纪的西方「汉学」,逐渐现代化和社会科学化而形成的「现代西方中国史学」。第一派在今日大陆、台湾都还有师承;第二派则为今日大陆所专有;第三派的主力还在海外,台湾也有一部分。
我个人认为上述三派,长短互见,大家本可截长补短,融会贯通。不幸的是这三派之间,显然是隔阂甚大。简直有种各是其是、老死不相往来之势。我因而勉励「中国留学生历史学会」中出席大会的八十多名青年会员们,要争取做个贯串三派的中国现代史学的「第四主流」——后来居上通吃三家的第四个主流。
海外史家看中国古代史
因为第四个主流尚在成长期间可略而不论.我们但看上述三家对中国古代和中古史的看法是多么分歧。分歧固无碍于学术研究,但是各是其是、老死不相往来,就显得下正常了。——尤其是中国大陆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海外现代西方史学派的学术上的「三不通」,实在大有检讨的必要。
治中国传统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通常都认为中国古代是存在着马恩列史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必经阶段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可说无人不承认这两个社会在传统中国的绝对存在。他们所研究的、所讨论的焦点,只是两段时期之中界如何划分;以及奴隶制时期的上限,和封建社会的下限延长到什么时代的问题。
至于研究历史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也侧重「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一点,其他方法多无关宏旨。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实质和方法究竟有多大深度,我不敢妄加断语,我之所以要请史学界朋友们注意的,则是他们这一派的论点和方法,在其他两派史学中,未引起严肃的反响。传统史学派对之不闻不问,固无论矣;重点在海外的现代西方中国史学派,也完全置之不理。
举一浅显的例子:现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比较知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如何炳棣、余英时、许倬云诸教授,他们在各自著作中,对中国史学界曲不离口的「奴隶制度」,竟只字不提。其他洋学者自十九世纪以下,以至二十世纪八〇年代《剑桥中国史》那一派,也只轻描淡写而过之。严格说起来,也等于是只字末提。
在大陆上谈中国古代史,不知「奴隶制度」那还了得;而在海外,竟对它只字不提。何以各走极端到如此程度呢?这就值得我们「读史者」叹息三思了。
笔者本人不是搞古代史专业的。但是我却是个通史教师,古代史也是应该熟读的。作为一位「读史者」,我对海内外出版品的尖锐对照,不能不感到惊奇。更奇怪的则是我看到双方各是其是,对对方的观点与方法,完全漠视,甚或藐视。——这是由于文人相轻的传统心态在作祟呢;还是学术宗派主义在作怪;或是政治干扰学术有以致之呢?
总之,海内外学术界目前仍然存在着这种互不沟通的情况。自一九七八年中共中央「三中全会」之后,海内外确已逐渐沟通开放,但是在史学界,尤其治「传统历史」(traditional history),在我们读史者看来,海内外的观点、方法、理论各方面,仍然是个「三不通」。学术思想如果存在着严重的「不通」,则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的「相通」,都是表面性的、暂时性的。这个「文化结」不解除,政治结、经济结,乃至军事结是无法清除的。
「寻找真理」与「证明真理」
这个文化死结,何以结得如此牢固呢?我们读者们冷眼旁观,大致可提出数种假设来。第一是海外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牢不可破的成见。一谈到马克思主义,人们立刻便想到「政治挂帅」。他们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治下,一切学术都是替政治服务的。替政治服务的学术,本末倒置,就谈不到客观研究。失去客观研究的独立性的学术,还有什么学术可言呢?所以他们就漠视了。由漠视到藐视,就置之不理了。
第二点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本身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构思之前,首先便要肯定了一个「绝对」的是非。以人类古代史而谕,则「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个绝对的「是」;其他的说法则是个绝对的「非」。是非既然绝对化,则二十世纪的社会科学就被拉回到古希腊诡辩时代,从「寻找真理」堕入「证明真理」的框框中去了。真理既然只许证明,不许寻找,则亚里斯多德的「辩证法」便成为证明真理唯一的法宝了。中世纪的「上帝」既可由辩证法证明其存在,则上帝以下的真理就不必多说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中有许多概念,例如「阶级斗争」,便是中世纪「上帝」这一绝对真理的延续。概念既然绝对化,只容「信仰」,不许「探索」,则科学就变成了神学。以神学法则,再回头来探索历史,社会科学家就不能接受了。在历史研究逐步走向社会科学化的二十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学就格格不入了。由格格不入而相互漠视、相互藐视。彼此各是其是,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这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怪现象,海内外历史家都有责任。海外史家的责任是因噎废食——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武断作风的不满而加以通盘否定。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责任则是「反解放」——在一个有四百万「解放军」保护之下的伟大国家里,事事物物(包括农工和妇女)都在追求解放的大时代中,而三十年来历史学界所追求的却是个逆流而行的「反解放」。反对历史学里的「解放运动」,那就自我封闭;自我封闭,则海内外就不易沟通,乃至老死不相往来了。
「奴隶社会」的实证和反证
在中国古代史的领域里,最不易解放的便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个关键性的概念。
「奴隶社会」在古代中国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对它的肯定是绝对的。持否定态度的社会主义史学家则被斥为「托派」;非社会主义史学家,则为「资产阶级史学家」。把这个观点肯定得牢牢的,当首推郭沫若。郭氏自他二〇年代执笔始至七〇年代病殁止,他对这一古代史的论断是笃信不移的。
但是郭氏在现代史学上对这个概念只能提出若干不完备的「物证」——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的实物作证。可是这些物证并不完备。例如郭氏认为最大物证便是「人殉」。人殉绝不能证明「奴隶制」的存在。今日有待发掘的「秦始皇陵」,将来开发时可能真的会发现殉者万人的遗骸,但是始皇并不是个「奴隶主」。至于为始皇祖宗所活埋生殉的人——如《黄鸟之诗》所悼念的——也不能全是奴隶。
至于郭氏所举的文献上的证据,如训「民」为「奴」,「屦贱踊贵」以及「奴隶的身价」等等,都嫌支离破碎。总之,零星的咬文嚼字,断难支持奴隶制的存在这样严重的结论。郭氏死后,新起的年轻学者,其功力可能在郭氏之上,但是他们的研究很多也都在「证明真理」这个原则上打转,对郭氏旧说没有作「寻找真理」的突破。
再者,郭氏除在文献上找证据之外,他对「比较史学」上的证据,和「社会科学」上的证据,都只字未提。
「奴隶制」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这种社会经济制度在何种客观条件之下才能存在、才能发挥生产力?这一点我们就要从「比较史学」入手了。古埃及、古希腊和近代美洲,哪些奴隶制绝对存在和绝对不存在的特征,都值得我们比较研究。例如近代美洲的奴隶主通常由非洲贩卖黑奴。其实他们也曾试验过就地取材来役使「红奴」(土著印第安人),和贩运「黄奴」(从中国偷贩所谓「猪伃」),都没成功,其故安在呢?外族制造「黄奴」不成,黄人反可自相大规模奴役而不发生暴动和叛逃现象,就不可理解了。——我国古史上无「奴隶暴动」和叛逃的记录,而「农民暴动」则史不绝书,这一两极现象,在比较史学上又如何解释呢?
奴隶是一种不自由的劳动者和生产者。他们是否有家室之累和仰事俯畜之责呢?如果这种牵累、这种职责,由奴隶主代负之。则在何种生产条件下,奴隶主才有何种盈余可赚呢?由奴隶生产便可只「盈」不「亏」,是为社会科学规律所不许;只「亏」不「盈」,则谁又甘作亏本交易呢?根据近代美洲的经验,近代美洲只有「棉作物」这一项才能支持奴隶制,逾此则奴隶工均为最不经济的劳力。然我国古代黄土高原上之农作物,均可发生当年美洲「棉花称王」(Cotton is King)的棉作物之经济作用耶?这些在比较史学上所存在的问题,郭氏都没有加以解决。
还有便是利用奴工的大规模集体农场是一种「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的现代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有「科学的」或「相当科学的」管理。但是在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兴起之前,还未见过科学管理大规模生产的记录呢!总之,这些社会科学上的问题,郭沫若并没有解决。有一项问题不解决,则奴隶社会在中国的存在则始终只是个假设。奴隶生产在古代中国确有之,至现在仍有残余。但是零星的奴工,和以奴工为生产主力的「奴隶社会」就是两码子事了。
「封建」的定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另一有关键性的概念便是「封建」了。
什么是「封建」呢,我们在五四以后所兴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着重「中国」二字)里末找到明确的定义。但是在马克思本人当年引用这一名词时,他所视为当然的应该是中古欧洲所发生的「封建制」。这种中古欧洲式的封建制,根据西方学者的传统解释,它只是一种管理的方式,本身并非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政治属从的关系只是皇帝与诸侯、诸侯与附庸的关系,政府与人民之间无直接关系。农民只附属于土地,而土地则是附庸、诸侯或(直属于)皇帝的私产。
这种大同小异的管辖制度原发生于中古欧洲。本无确切之制,亦无确切之名。十七八世纪之间的欧洲史家乃把它们取个笼统的名字叫「feudalism」。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读欧洲历史,忽发现中国古代亦有类似的制度。这制度并且有个古老的名字叫做「封建」。封建者,封君建国也。虽然这一封君建国之制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已被秦始皇帝「废」掉了,伹是「封建」与「feudalism」音既相近,义亦相同。因而这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名,就被正式借用,作为那只有二百余年的今名「feudalism」的正式译名了。所幸二者音义之间,都能巧合。
可是在二、三〇年代里,当「中国马克思史学派」迅速发展之时,「封建」一辞便逐渐变质了。最后它竟变成了所有古老而落伍的一切坏的风俗习惯的总代名词。时至今日,在「中国马克思史学派」的辞汇中,所谓「封建」显然既非中古欧洲的「feudalism」,也不是中国古代封君建国的「封建」了。它变成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微受苏联影响而特创的一个新名词。
为肯定这个非中非西,更无明确定义的新名词,郭沬若曾用了极大的力量,深入考据,以证明其存在,并把它和奴隶时代的分界线划于春秋战国之间。「封建时代」的下限则被延长到滑末;「半封建社会」则延长到一九四九年。
「中央集权文官制」的形成与特性
中国自战国而后直至「解放前夕」两千数百年,是否都应归并于「封建社会」之内呢?
「中国传统史学派」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根据传统的「封君建国」的定义,认为中国的「封建制」早在公元三世纪已被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时废掉了。两千年来取封建而代之的是一种「郡县制」。郡县制是一种文官制度。
「现代西方中国史学派」于此亦有同感。他们以西方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来比较研究,也认为中国封建制只盛于西周,而衰于春秋。至战国已开始崩溃,最后为秦始皇帝所全「废」。在中国古代,代替封建而起的制度是一种「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centralized bureaucracy)。
「文官制」(或官僚制)与「封建制」之别在于,文官是中央政府定期任免的公务员,而封君则是「世袭罔替」的一种私有土地财产的所有者。这些封君在不同的方式下受封之后,他们对上级主子要尽各种义务,如进贡、防边,筹饷、力役……等等。但是主子们对他们则不能随意任免或干涉他们内部的管理事务。
秦亡汉兴之后,汉初采一国两制,「郡」、「国」并存。往古封建制曾部分回潮。七国乱后,海内王侯之国就徒拥虚名了。自兹而后,这种秦汉模式的中央集权文官制,竟沿用两千年未变。直至今日国共两党在政府组织上,都还承袭着这一古制。
毛泽东有一句诗说。「千载犹行秦法政。」这句诗的含意大体是正确的。只是民国以后的北洋政府和国共两党,对古老的「秦制度」自加修正,却远不如大清帝国正统的「秦制度」那样完善罢了。
从单纯的政府制度来看,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文官制经过两千多年不断的改进,到满清时代,可说是十分完善。民国以后的党人骂尽满清制度是如何腐朽,其实公正的历史家如平心静气的细加分析,在制衡分工、科举考试、官吏任免等等很多方面,国共两党的政府都不如远甚。主要的原因便是历经两千多年慢慢改进出来的制度,不是三言两语的咒骂就可以全盘否定的。要造福生民,为万世开太平,也不是一纸大纲或主义就可以制造奇迹的。
从比较史学上看,这种中央集权文官制亦非中国所独有。英帝入侵前的印度蒙古王朝(Mogul Empire,或译蒙兀儿王朝、莫卧儿王朝)所行的也是这一制度。只是他们历史太浅,始终没有发展到中国制度那样有高度技巧的化境就是了。
这儿笔者要加重说明的,是「中央集权文官制」与「封建制」在历史上是两个阶段,在政治作用上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央集权文官制」是在历史上取代「封建制」,而比封建制更高一级的政治形式。
「封建制」是一种从「部落主义」(tribalism)演化出来的职责不分、组织松散、以封君个人为中心的一种原始性的部落制度。而「中央集权文官制」则是具有严密组织、职责分明、效率卓越、法则灿然的高级文明中的政治制度。它和落伍、原始的封建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郭沫若先生把这两个制度混为一谈是错误的。郭氏因为对比较史学和社会科学没有兴趣,就看不出两者之间的分别了。
这样一件比较史学上的强烈对照,马克思只看到西方的一面而忽视了东方的一面。郭沫若则对东西之别未加理睬,便把西方白人的历史经验,凿枘不投地安装到中国历史里面去了。
[
本帖最后由 首席屠宰官 于 2006-9-10 12:24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36
发表于 2006-9-10 11: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直是这么说法,就算改变意义何在?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37
发表于 2006-9-10 11:3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06-9-10 11:28 发表
一直是这么说法,就算改变意义何在?
“一直”是多久?不过几十年而已。更远的“一直”就不是这个说法了。
为封建正名,把藏匿在封建之名后的专制集权更鲜明地呈现出来,这对深刻了解本国历史和现实都是有所助益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伶州鸠
(心聋目盲)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38
发表于 2006-9-10 14: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语中“封建”一词原本是“封邦建国”之意,有史可查的记录源于周初分封诸侯。周以小邦而治大国,在当时的条件下封建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各个邦国作为据点向外垦殖,同时也有效地传播了华夏文化,就有孔子后来说的“戎狄变夏”,同化了许多游牧部落。当时中原还时时受到这些散居的游牧部落的威胁(所以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时候会有戎狄出现在王都镐京),武王封师尚父于齐,周公于鲁,以防东夷;封召公奭于燕,以御北胡;成王封叔虞于唐(晋),以抗西戎。这些封疆大国为周之藩屏,对于周来说,是很重要的统治力量,而封建也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制度,从此诸侯宗庙世代相传,所以才有后世“兴灭国,继绝世”之说。
而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Feudalism)”指的是西欧中古时期的一种社会形态,与中国的“封建”作为一种制度不同,西欧的“Feudalism”是一种自发的社会演变形态。当时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一片战乱景象,自耕农和小生产者自然而然地依附于地方上强有力的贵族以寻求保护,如同中国汉末三国两晋乱世,农户亦多附于门第大族一般。这与中国的“封建”不同,是一种离心运动,而不是辐射运动。西方是封建割据,而东方则是封建统一。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39
发表于 2006-9-10 18: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按我理解,如马克思所说,应该是秦始皇开始了两千多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儒人
组别
仕女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8
编号
82095
注册
2006-9-7
来自
Peking
家族
欧阳一族
#40
发表于 2006-9-18 18: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封建者,封茅裂土而建也
祖龙是灭封建而兴集权
但是,我们现代的封建观点更多的是从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讲的,不是一个方法,当然无法比较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秋水寒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0
编号
43846
注册
2005-7-20
#41
发表于 2006-9-25 16: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现在说的封建已经不是最早意义上的意思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42
发表于 2006-9-25 2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9-10 11:37 发表
“一直”是多久?不过几十年而已。更远的“一直”就不是这个说法了。
为封建正名,把藏匿在封建之名后的专制集权更鲜明地呈现出来,这对深刻了解本国历史和现实都是有所助益的。
汗...
有些东西只让你其然,而不让你知其所以然.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然
什么"秦王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辛亥革命一声炮响,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这些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本来就这样的.
他们不知道这些说法不一定对也不是他们的错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山阳满伯宁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51381
注册
2005-10-18
#43
发表于 2006-10-1 23: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扶楠
于 2005-6-15 00:34 发表
不错,封建的本意就应该是指分封,为何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了呢?这个问题大概和当初中国翻译家们有关吧,那时好像很多词都是偷换了概念。
比如,“形而上”,本是道家的说法,是指比形体更高一级的即精神境界方面 ...
是啊是啊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盗帅夜留香
(留香剑客)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03
编号
41154
注册
2005-6-17
来自
sz
#44
发表于 2006-10-14 21: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确切的说,西方的封建跟东方的封建是不一样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45
发表于 2006-10-18 22:3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科书上的封建制度不过就是用来衬托社会主义美好的.其他意义根本没有,就是个空壳名词.泛指落后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伟君子
(野驴楚才)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46
发表于 2006-10-19 08: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我国引用国外封建一词是借用了一个时代的名字。
封建社会仅仅表示了奴隶制之后的一种社会。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自吴起、商鞅变法后,中国摆脱了奴隶制社会,进入第三种社会,这个社会是一种地主佃户制的社会,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没那么强,在这个社会西方与日本已经命名为封建社会,中国没必要再重新命名。只不过中国特色是郡县制而已。不官郡县还是分封,应当都是地主与农民的社会吧。
另外,恨地无环 推荐过的一本书,关于封建社会的,一直没时间看。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中书舍人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10
帖子
442
编号
85525
注册
2006-10-2
来自
荆湖南路潭州
家族
梁山泊
#47
发表于 2006-10-19 10: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谈论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应该把马克思踢开,个人认为。
中国历史的社会形态根本不能用西方的观点去套。
如果一定要套,中国的西周和春秋时期才是西方的“封建社会”。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XiangZi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0
编号
14849
注册
2004-8-6
#48
发表于 2006-10-20 09: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秦始皇所設下的制度應該是中央集權
國家大小事皆由中央決策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子爵维次
(维)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87659
注册
2006-10-17
#49
发表于 2006-10-20 13: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晕啊,好多形而上学的人, 社会学家把社会的发展历程分为几个时期,而这几个时间是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分的,你们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字面的解释呢,字,词的意思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使它原来没有那个意思,随着发展它表达的意思也是会变化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50
发表于 2006-10-20 13: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从秦开始便是明显的独裁统治,包括以后统一王朝无不是家天下的独裁。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子爵维次
(维)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87659
注册
2006-10-17
#51
发表于 2006-10-21 08: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圆点
于 2005-6-15 09:28 发表
质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也并非不可,但您必须有足购的“据”,也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的理论,才会更有说服力。
阁下的意思就是只要存在分封而建,领主只要把土地分封出去就是封建制度? ...
恩,同意以上观点!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52
发表于 2006-10-21 11:0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封建邦国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土
2、独立的行政体系
3、军队
4、经济自主权
5、外交自主权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asky
(春意思)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94
帖子
8938
编号
16632
注册
2004-8-29
#53
发表于 2006-10-21 1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按照西方分封制的定义,我国真没几个朝代算是封建制度。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youngwilly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30483
注册
2005-1-17
#54
发表于 2006-10-21 22: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农民交地租,地主收地租的生产方式的社会.这就是目前中国官方对封建社会的定义.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赛仁贵郭盛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4
编号
50686
注册
2005-10-7
来自
上海
#55
发表于 2006-10-22 05: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子爵维次
于 2006-10-20 13:04 发表
晕啊,好多形而上学的人, 社会学家把社会的发展历程分为几个时期,而这几个时间是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分的,你们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字面的解释呢,字,词的意思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使它原来没有那个意思,随着发展它表达的意思也是会变化的。
您所说的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定义,但正如前面诸位提到过了,这是一家之言,并不能肯定的说它所给的定义就是准确的。
关于“封建”这个词,记得也是由于近代日本在翻译西方词汇时借鉴中国古文字而发生的曲解,这和“经济”在中国古代原指“政治”、“民主”原指“万民之主”一样,从字面上看肯定是和原意不符的。但秦朝到清朝这段时期当然不能简单的按“封建社会”来定义,它和西方封建社会相比,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生产关系都不能等同来看。同意现代学者偷换概念这一观点。
西方定义的fudalism是经济制度。而中国古代定义的封建制是政治制度,即在中央下面建立若干拥有独立行政、财政、税收、军队权力的王国,主要体现在周朝、项羽、西汉前期、西晋这些时期,这在楼主的文章中已清楚的提到了。与封建制度相对的当然就是中央集权制,在经历秦朝到西汉初期的尝试后,各朝代的君主们发现封建制总是会引起地方权力过大,进而分裂、割据、混战,还是中央集权更有利于统治,所以封建制遭到抛弃,而集权制得以延续,特别是从宋朝开始大大加强,直到清朝时已发展到了一个很完善的程度。为什么中国在宋朝以前朝代更迭、分裂割据很多,但从宋朝到清朝时期就比较稳定,朝代更迭也大大减少,即使面对内部危机或外侮时统治阶层也显得相对团结?就是集权制的作用,其似乎难以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说明。
[
本帖最后由 赛仁贵郭盛 于 2006-10-22 05:39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赛仁贵郭盛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4
编号
50686
注册
2005-10-7
来自
上海
#56
发表于 2006-10-22 05: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ranger
于 2005-8-11 13:38 发表
随着情况发展,土地会被兼并到那些功臣和宗室手中,国家的税收越来越少直至崩溃。从这方面看,我国是周而复始地在自耕农社会到奴隶社会中循环。
如果一定要按照经济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来定义的话,我愿意引用上面的论述:秦朝以来的绝大多数王朝都是走这一条路,即自耕农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循环,就是说,在王朝分配了土地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土地兼并,直到兼并程度超过了所能承受的限度,随后亡于自下而上的社会动乱,新的王朝将土地进行再分配。西晋是个不同于其它朝代的特殊例子,它没有体现土地兼并方面的情况,而是亡于各王国的分裂混战,就是因为它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封建制。请注意这里说的“亡于”是指灭亡的根本原因,不一定是直接动力。
如果要给出能够不在字面上混淆视听的概念,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解释:
从政治制度上定义,周朝是“封建制”;秦朝到清朝进步为“集权制”(说其进步是因为后者显然比前者更有利于统治),当中有过西汉前期和西晋的短期反复,总的来说是在西汉武帝时期“集权制”被确立并随后一直发展完善。
从经济制度上定义,周朝是“半奴隶半自耕农制”;秦朝到清朝是“半自耕农半奴隶制”。奴隶和自耕农的生产力主力地位的变化在东周时期开始体现,但中国从来就未存在过完全的、符合西方标准的奴隶制或农耕制,这两种制度一直是并存的,所以很难下一个单纯的定义。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ptcn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570
编号
52547
注册
2005-11-5
#57
发表于 2006-10-31 19: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的观点:
1)“封建”和feudalism是一回事,就和“食物”和food是一回事一样。人的观念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东西方世界里都有“封建”这么一个社会现象,就自然都有这么一个观念。
2)每个文明,都有从“封建”(如周、商)过渡到君主专制(如秦之后)的自然倾向,这不是中国的特例。
3)“五段论”流毒很深。认同和不认同“五段论”的人,是无法进行讨论的。封建制、君主专制是普遍的社会政治制度,奴隶制则不是。
4)中国的“前封建”几乎是空白,不是因为没有这段历史,而是“被”遗忘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yanye17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89539
注册
2006-10-31
#58
发表于 2006-10-31 21: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西方词汇来阐释中国传统本身就是一个无价值的存在,只不过是无奈而已.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59
发表于 2006-11-1 13: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Monarchy和feudalism在英文里是两个差距不小的概念,我们却几乎把他们混为一谈。中国在秦以后走的更像是Monarchy。
玩过《文明3--征服》的都知道,有一个君主制Monarchy,一个封建制feudalism。中国的封建制确实开始于春秋战国,但李斯的郡县制就使中国的“封建制”不在那么feudalism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direct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3
编号
89647
注册
2006-11-1
来自
Azeroth or Ashan
#60
发表于 2006-11-1 20: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把feudalism译为封建也不是很恰当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60
2/2
‹‹
1
2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3 20: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4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