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yaolei于2005-06-02, 18:39:52发表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2, 15:03:21发表
"不过对刘邦的手段和秦始皇不同"
这我觉得跟两人的性格关系更大
"秦始皇是事无巨细,统统归于自己"
这也是有区别的,秦始皇至少没有要求自己的那些将军们如何打仗.
而且说实在的,韩非是不喜欢这样的君主的.
而且您这段"另外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发挥集体优势,百家齐放,也就是不仅自己有为,要让大家都有为,才显得自己无为。虽然无为而无所不为,别人所有的为都是在自己不为的引导下,潜移默化下,所以才无不为。"
韩非也说过类似的话
秦始皇对法家比较有好感,也受到他们的的很深影响
但他绝对不是法家的忠实信徒.
秦始皇如果是法家的忠实信徒,就不会求仙问道,就不会赦免赵高,就不会事无巨细的通通过问.
我觉得很多人都是在默认秦始皇是暴君下看他的.所以总往专制,独裁,专权的方向上看.
他勤于政事,就是权利欲使然
而同样事无巨细的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了
我对此非常不满.
专制,独裁,专权用在秦始皇身上并没有错啊。事实上这也是秦始皇的一大特色,秦始皇骨子里有种惟我独尊的思想,容不下任何人分享其权利,当然这是权利欲使然。
另外秦始皇不干涉将军作战表明其能力以及对大局观,对时局清醒的认识。但是这种清醒的认为仅是有限条件制约使得秦始皇有此行为。当秦始皇做上皇帝,就失去这种认识,可以说失去忧患意识,认为天下都被他控制,他想怎么干都可以了。秦始皇统治12年,一直随心所欲,根本对大局以及当时的形式失去了清醒的认识,才导致国家的根本已经动摇。
对于秦灭亡的原因,我一直不认为是因为胡亥的缘故,最多是催化剂。而是秦始皇12年的政策已经造成了天下大乱的根本(当然秦的历史包袱也占很大部分,不过秦始皇没有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而使这些问题激化)。
假设一下,如果秦始皇不死,起义照旧会进行。秦始皇或则可以把这些起义全部镇压。但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不是军事可以解决的。就是天下纷乱的局势,以及天下的根基问题。
可以这样想,起义导致秦在六国的政权全部崩溃,就算秦军全部镇压成功,但是紧接着要么是军人势力尾大不掉,要么是秦建立的统治全部崩溃,一个政权不可能全部用军事掌握,秦想从新在六国建立政权,无疑又要进行权利洗牌以及对战乱后的势力政治妥协。
这样的情况出现,秦始皇的大一统局势还是水中月。
也就是从根本上秦始皇的统治核心是无法施展的,秦始皇统治12年,主要是秦始皇的个人才能和秦的军事集团撑下去的。
"不过秦始皇没有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而使这些问题激化"
如果嬴政能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那他就不是那个我喜欢的祖龙了.
刘邦我也喜欢(尤其是和项羽相比)
但我并不觉得刘邦那种放权的作风是受了黄老思想影响的结果
他一直都是那种性格,而且人到中年才当上皇帝.
而祖龙13岁就登基了,性格跟刘大大不同,唯一相同就是两人都很率性,但认识到自己错误后不会死要面子,都能很率性的承认.
祖龙的抓权,韩非看了绝不能忍受.
所以那不是他遵循法家思想的结果
而是他的本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