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整理]蜀中缘何无大将的原因, 我主要说是人才流动问题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5-23 22: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上次有人讨论“蜀中缘何无大将”那么就让我分析一下为什么蜀中缘何无大将。

三国之中,以蜀国人才最少。袁子说过蜀国“小国贤才少”、“良将少”;孙盛指出“蜀少士人”;陈寿在谈到蜀国人才情况时说到“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习凿齿在对诸葛亮杀马谡时,所持有的“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观点,也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但是再回想一下当初六国之中秦国不是僻陋一方,才少上国?李斯的《谏逐客书》已经说得好清楚,《谏逐客书》译文“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谏逐客书》首先历叙自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以来历代国君,任用了由余、商鞅、张仪、范睢等外来人物担任丞相等要职,这些人真心实意为秦国建功立业,为秦国的富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足见用人唯才,不必限于本国。如果对外来者一概排斥不用,必将被其它国家收用,其结果必然不利于秦,所谓“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僻陋一方,才少上国”不是人才少的原因,原因是因为当时三国人才流动少比不起当初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的文化思潮多样化,有“诸子百家”之称,儒墨并为显学,道名互为辩驳,纵横家煊赫一时,法家后期一枝独秀,而儒家墨家兼人济世,道家飘然出世,名家出于道家而自困于逻辑,所谓钻牛角尖者也~最为功利的当属纵横家和法家。乱世之中,以功利为先,故苏张之辈并显用于世,吴起商鞅并至宰相,如范睢李斯之辈,以策干秦,朝穷困而暮掌权柄,如此者多矣,是当时的文化氛围使之然也。

为什么之后没有了这种文化?残汉三国时期继承的是两汉几百年以来的经学文化,自从汉武帝纳董仲舒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生为汉相者,屡见不鲜,并且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儒家学说的“家学”,即世代相传的学问,儒者世代以儒学为业,强调的是于君忠,于父母孝,于兄弟悌,于朋友义。

所以“蜀中缘何无大将”是因为历史背景做成的,这些后来好多人才碌碌无为一生,就是为了一个儒家的精神“忠”。

引用:[乱世悲歌]陆绩及陆逊投效家仇,在孙策及孙权的手下卖命,倒不是他们真的不想报仇,江东被孙家攻破六郡,孙家是当时当地的最强势力,陆家除了反对孙家之外,就只有投敌合作。当时中原虽有曹操,也是鞭长莫及,无法讨伐偷袭地方官府的盗匪。陆家虽有长辈被杀,但是晚辈总要考虑未来的生活,究竟是含泪忍痛,还是六亲不认,这已不重要,拳头大的人说话,这是后辈的不幸。

这也是人才流动少的问题,想当初伍子胥和孙膑也不是投靠其他国家报仇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潇湘暮客
(肖像)

卫国公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99
帖子 10442
编号 1983
注册 2004-9-30
来自 长沙
家族 慕容世家


《谏逐客书》首先历叙自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以来历代国君,任用了由余、商鞅、张仪、范睢等外来人物担任丞相等要职,这些人真心实意为秦国建功立业,为秦国的富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足见用人唯才,不必限于本国。如果对外来者一概排斥不用,必将被其它国家收用,其结果必然不利于秦,所谓“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蜀国不用外来之士这点我不同意
看看蜀国对投降过来的优待就知道了
还是很重视人才的
夏侯?过来后继承了张飞的爵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海语天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91
编号 37503
注册 2005-4-24


发表于 2005-5-24 14:3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蜀汉后期的大将姜维、王平、夏侯霸全是魏国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与萧峰同醉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39175
注册 2005-5-18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5-5-24 16: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候的文化孕育和发展中心还是在中原,其他地区都只是受其辐射

辐射程度大小又受最直接的因素所限——交通便利程度

因此,人才的众寡,中原多于北方(平原交通),其次是江南(水域交通),蜀道直到唐朝都还是“难于上青天”,自然人才相对稀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仇雠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9
编号 39408
注册 2005-5-22


发表于 2005-5-24 21: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巴蜀与中原有一定距离,文化交流不深,致使巴蜀受少数民族影响较大,而三国时候的人才主要以山东儒学为本,大量人才汇聚于荆襄一带,自从荆州失了之后,蜀国就失去了人才培养的先天条件,以至于后来有名的将领都来自魏国,蜀国一蹶不振,诸葛亮尽管有意识得培养一些人才,终还是解不了蜀汉的对人才的饥渴,后来被魏灭也是逃不了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5-25 03: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潇湘暮客于2005-05-24, 12:41:42发表
《谏逐客书》首先历叙自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以来历代国君,任用了由余、商鞅、张仪、范睢等外来人物担任丞相等要职,这些人真心实意为秦国建功立业,为秦国的富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足见用人唯才,不必限于本国。如果对外来者一概排斥不用,必将被其它国家收用,其结果必然不利于秦,所谓“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蜀国不用外来之士这点我不同意
看看蜀国对投降过来的优待就知道了
还是很重视人才的
夏侯?过来后继承了张飞的爵位

我说是人才流动慢。就是没有国外人亲自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5-25 03: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海语天风于2005-05-24, 14:33:29发表
蜀汉后期的大将姜维、王平、夏侯霸全是魏国的

姜维、王平是降将,夏侯霸是因为司马懿诛杀曹爽全家后,才逃到蜀国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5-25 03: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仇雠于2005-05-24, 21:25:35发表
巴蜀与中原有一定距离,文化交流不深,致使巴蜀受少数民族影响较大,而三国时候的人才主要以山东儒学为本,大量人才汇聚于荆襄一带,自从荆州失了之后,蜀国就失去了人才培养的先天条件,以至于后来有名的将领都来自魏国,蜀国一蹶不振,诸葛亮尽管有意识得培养一些人才,终还是解不了蜀汉的对人才的饥渴,后来被魏灭也是逃不了的。

“君择臣,臣亦择君”,其中的“君择臣”在人们看来是天经地义,不足为奇的。而“臣亦择君”,却难能可贵。正是这个“臣亦择君”;造成了三国时代前期的局面。可惜后期再好少见“臣亦择君”。
蜀中缘何无大将的原因就是因为后期再好少见到“臣亦择君”。
这是什么原因?
也许就是儒家的精神“忠”。各国固守城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其一,是后期除了局部战争之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比较稳定,人员流动大大减少。
其二,各国都形成了一套任用官员的体系。

其实三国时期,三国不同的门阀政治也是因素之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義経と静御前
(一水楼主人)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49
帖子 2541
编号 38846
注册 2005-5-13
来自 燕北幽都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5-26 19: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不知众位读过东方龙吟的小说《万古风流苏东坡》没有,虽然是小说,但对蜀地人才的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确实,蜀地由于其人文及地理环境的因素,那里的人很难有太大的作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7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哈哈~我觉得是不是三国人才获得魏国发放的出国护照太难,没法去蜀国,只好待在中原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5-29 19: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chukekm于2005-05-29, 16:25:51发表
其实到了三国后期就没有太多杰出的人材了,比不上前期的人才济济,大家不觉得么?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如果当初诸葛亮不是北伐.那么姜维可能一辈子只是留下天水做个小官.
这样说明了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根本不流动.只是在本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香剑雨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318
编号 3961
注册 2005-2-18


发表于 2005-5-30 08: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了那么多就是1句话:后期大家固守‘忠“字,导致人才流动比较少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李莫愁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仕女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230
编号 31864
注册 2005-2-3
来自 广州


发表于 2005-5-31 09: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ICQ 状态
父亲们都把时间放在了打仗上面,对于子女的教导就很少。所以他们的能力就自然不如自己的父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loud_fir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0
编号 39328
注册 2005-5-21


发表于 2005-5-31 12: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后来不是没人才,而是大家都看三国演义,所以就觉得后来的人不强,其实都还是很厉害的,至于蜀过没人,那是很正常的,楼主说的好,君择臣,臣亦择君,到后期,为什么不在魏过仕官,天下大势已经很明了了的,而且早点同意其实也是好事的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1 00: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33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