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青蓝于2005-05-08, 13:33:42发表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5-08, 13:21:05发表
[quote]原帖由青蓝于2005-05-08, 12:52:39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5-08, 1:22:21发表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
陇右本已无谷 上邽粮食基地被袭后 司马采取守势 可见我的推论是正确的 魏军较缺粮
魏国缺粮的记载我在上面引过了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
今者宫室大兴,加连年谷麦不收
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这些都出自青龙三年 与诸葛第五此北伐相去一年
如果诸葛亮已经打来了 就算没粮也得照样迎战 所以“魏明帝还能坐着让司马懿消费大量麦谷真是奇闻了”一句不能成立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
他忧什么?当然是“民稀耕少,浮食者多” 只能尽量避免交战 采取坚壁清野战法 保存自己实力 因为本来当时魏就处在青黄不接的时候 这种政策是合理的
知不知道坚守跟敌人玩持久战拼的是什么? 拼的是资源, 如果魏国在连年麦谷不收的情况下还要跟蜀军耗粮食, 这是合情合理? ——君不见陇右无谷的情况下 郭淮尚能弄出粮食来 可见上有天灾 下有政策 办法是人想的 司马在这种情况下能与诸葛抗争到底 足见其谋略!
FT, 司马懿之所以在第四次北伐采取守势, 是因为郭淮的调粮. "军食足用", 而蜀军同样是有粮食问题. 所以司马懿可以以此为消耗. 第五次北伐打的坚守战略则完全不是因为自己的粮食有问题.
我说的是诸葛亮打过来, 没粮也要硬着头皮去打跟没粮也要死死的不出战等自己饿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既然魏方肯以持久战对付蜀军, 那么这就说明, 魏军完全消耗得起长时间对持的粮食花费. 否则谁会打一场把自己拖跨的战争?
哦? 原来交战损失的是粮食, 坚守魏军就不吃粮食了? 奇闻~奇闻!!~~
原来郭淮调了一次粮就下有办法??您老人家看没看见郭淮调一次已经把羌户所屯的粮草都给调光出来了. 既然三年少谷, 连年不收. 还上哪去调粮? 吃人肉啊?
我前面说了 司马的少粮跟诸葛的少粮不可比 诸葛方面的缺粮是运输方面的问题 所以没粮了就只能退 而司马则不然 军粮没了可以想其他办法 如郭淮事 当然还有其他办法 而想“办法”到弄到足够军粮需要时日 所以采取固守战略是恰当的 [/quote]
魏军那么关键的解决粮食问题, 怎么无人记录在案? 如郭淮事? 需要足够的时日? 又来了.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
今者宫室大兴,加连年谷麦不收
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总有其他办法,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既然把情况说得非常困难, 连续几年不收, 民有饥色, 那么民众还哪有存粮剩? 而民无余粮, 魏军还能玩变戏法变出粮食来了?
就上面三句就说出是魏最困难时期? [/quote]
天下少谷、谷麦不收并不是说的颗粒无收 要弄当然弄的到 只不过又要加大对人民的压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