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陶谦遗命的真实性, 一段想法,交付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1 10: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

按照〈三国志〉说,陶谦遗命别驾麋竺迎刘备领徐州,刘备推辞,陈登劝,孔融劝,然后刘备接受了,这段过程中,麋竺接受遗命并迎接刘备领徐州只有一句干巴巴的交代,说了什么,刘备回答什么,都没记载。倒是陈登和刘备的一对一答非常详细。

令我感兴趣的是陈登的第一段话“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这段话的语境明显和麋竺率州人迎接刘备,刘备推辞的语境不符合。两个人一见面,开门见山,陈述形势,才应该然后说”我们想让你来管理徐州“(欲屈使君抚临州事)的话,刘备推辞,就应该是”请使君勿辞“之类的话了,哪有再说”我们想让你来管理徐州“这样的话的道理呢。

大约这段文章是由如下两种来源不同的史料合成。

一是”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遂率州人迎先主领徐州“,

另一是,”陶谦死,陈登谓刘备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备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亦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

后一则还有一段后续的在〈献帝春秋〉里面: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前者主要人物是麋竺,受陶谦遗命迎接刘备。后者的主要人物是陈登,劝刘备领徐州的是陈登,奔告袁绍的是”陈登等“,而无论是劝刘备的话,还是通告袁绍的话,都没有提到陶谦有遗命

陈登先说”欲屈使君抚临州事“,谁是”欲“的主语呢,显然不是陶谦而是我或者我们州人,刘备回答说袁术在淮南,“君可以州与之”,意思是你可以把州交给他,言下之意还是说给自己徐州的是陈登,孔融再劝说“百姓与能”,还是说把州交托给刘备的是陈登等州人。陈登通报袁绍,说“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还是和孔融一样说刘备是我们推举出来的,陶谦遗命在哪呢。

有没有可能是陶谦遗命麋竺,麋竺迎刘备。而陈登等不知道,自做主张去迎刘备,然后有上面这段东西呢,这样能说通,但毕竟太牵强,可能性不大。

我觉得麋竺接受遗命迎刘备为徐州牧是当时蜀人间流传的一种说法,陈寿取来和魏人记载的陈登事迹一起记入了三国志,结果产生了前后语意绝不相属的毛病。

一个旁证是之后不久陶谦心腹丹阳兵的叛乱

而刘备是陈登扶立起来的也使我们看到了下坯陈氏在徐州由袁术集团转向袁绍曹操集团的重大影响,结果刘备在吕布和袁术的夹击下失败了,陈登父子极力破坏吕布与袁术的联合,并最终,颠覆了吕布的统治。

(当时陈氏留名者除陈登陈硅父子外,还有陈[王禹],是陈硅堂兄弟,为袁术任命为扬州刺史,拒袁术不纳,兵败归下坯,后为吴郡太守,受曹操命讨袁术,为孙策找借口击灭)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女驸马

白衣郡主太中大夫

Rank: 5Rank: 5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9
帖子 137
编号 27145
注册 2004-12-8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4-11 11: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hoo!
先生多疑了。《先主传》有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麋竺传》有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于小沛。”两个记载不矛盾。所以应该没有大问题。

而在《吕布传》中也有关于陈登的记载。其中没有提到刘备领徐州的事。事情的经过可能就是陶谦让糜竺让位给刘备。而刘备不从。所以陈登等人出来劝他。

丹阳兵的背叛主要是因为张飞要杀曹豹。而刘备本人还有四千丹阳兵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郎心如铁
(失落真心)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25
帖子 2452
编号 1099
注册 2005-3-31
来自 活火山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清河公主于2005-04-11, 11:04:35发表
先生多疑了。《先主传》有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麋竺传》有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于小沛。”两个记载不矛盾。所以应该没有大问题。

而在《吕布传》中也有关于陈登的记载。其中没有提到刘备领徐州的事。事情的经过可能就是陶谦让糜竺让位给刘备。而刘备不从。所以陈登等人出来劝他。

同意楼上的说法,刘备接管徐州似乎没什么可疑之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眼镜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23
帖子 349
编号 2397
注册 2003-11-21
来自 山东东营


发表于 2005-4-11 13: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曹仲德于2005-04-11, 10:51:58发表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

按照〈三国志〉说,陶谦遗命别驾麋竺迎刘备领徐州,刘备推辞,陈登劝,孔融劝,然后刘备接受了,这段过程中,麋竺接受遗命并迎接刘备领徐州只有一句干巴巴的交代,说了什么,刘备回答什么,都没记载。倒是陈登和刘备的一对一答非常详细。

令我感兴趣的是陈登的第一段话“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这段话的语境明显和麋竺率州人迎接刘备,刘备推辞的语境不符合。两个人一见面,开门见山,陈述形势,才应该然后说”我们想让你来管理徐州“(欲屈使君抚临州事)的话,刘备推辞,就应该是”请使君勿辞“之类的话了,哪有再说”我们想让你来管理徐州“这样的话的道理呢。

大约这段文章是由如下两种来源不同的史料合成。

一是”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遂率州人迎先主领徐州“,

另一是,”陶谦死,陈登谓刘备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备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亦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

后一则还有一段后续的在〈献帝春秋〉里面: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前者主要人物是麋竺,受陶谦遗命迎接刘备。后者的主要人物是陈登,劝刘备领徐州的是陈登,奔告袁绍的是”陈登等“,而无论是劝刘备的话,还是通告袁绍的话,都没有提到陶谦有遗命

陈登先说”欲屈使君抚临州事“,谁是”欲“的主语呢,显然不是陶谦而是我或者我们州人,刘备回答说袁术在淮南,“君可以州与之”,意思是你可以把州交给他,言下之意还是说给自己徐州的是陈登,孔融再劝说“百姓与能”,还是说把州交托给刘备的是陈登等州人。陈登通报袁绍,说“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还是和孔融一样说刘备是我们推举出来的,陶谦遗命在哪呢。

有没有可能是陶谦遗命麋竺,麋竺迎刘备。而陈登等不知道,自做主张去迎刘备,然后有上面这段东西呢,这样能说通,但毕竟太牵强,可能性不大。

我觉得麋竺接受遗命迎刘备为徐州牧是当时蜀人间流传的一种说法,陈寿取来和魏人记载的陈登事迹一起记入了三国志,结果产生了前后语意绝不相属的毛病。

一个旁证是之后不久陶谦心腹丹阳兵的叛乱

而刘备是陈登扶立起来的也使我们看到了下坯陈氏在徐州由袁术集团转向袁绍曹操集团的重大影响,结果刘备在吕布和袁术的夹击下失败了,陈登父子极力破坏吕布与袁术的联合,并最终,颠覆了吕布的统治。

(当时陈氏留名者除陈登陈硅父子外,还有陈[王禹],是陈硅堂兄弟,为袁术任命为扬州刺史,拒袁术不纳,兵败归下坯,后为吴郡太守,受曹操命讨袁术,为孙策找借口击灭)

陶谦遗命之说确有可疑处。
仲德兄的观点,依在下看来,是否可以这样解释:
徐州三派,陈登为首的士族与糜竺孙乾为代表的庶族,这二支徐州的当地势力,一直被以陶谦为首的丹扬派所压制。陶谦虽亡,但曹豹统领的丹扬武装力量却在,于是,二支本地势力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客居”的刘备:

已出仕的糜竺就利用自身地位“公事公办”,假托“奉谦遗命”,推刘备为徐州牧。

而处于闲居状态的陈登,则采取了直接登门方式,力劝刘备接掌徐州事务。

所以才产生了两种来源不同的史料?

而上台之后的刘备,也清楚自身位置,对于三方采取安抚,平衡政策。曹豹继续统率丹扬众,与许耽、章诳并领军务;徐氏、糜孙等俱入主州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眼镜兄高见.
这也算一场小型的政治斗争吧,结果后来刘备不辜负文治和世族派,把曹豹一伙压了下去.
我感兴趣的是陶谦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不上政坛,不然公子即位总比刘备名正言顺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4-11 17: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眼镜于2005-04-11, 13:00:20发表
徐州三派,陈登为首的士族与糜竺孙乾为代表的庶族,这二支徐州的当地势力,一直被以陶谦为首的丹扬派所压制。

那时候有士庶之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1 18: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清河公主于2005-04-11, 11:04:35发表
先生多疑了。《先主传》有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麋竺传》有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于小沛。”两个记载不矛盾。所以应该没有大问题。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列举的两种记载怎么可能有矛盾呢,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种说法安插到不同人的本传的结果。就好象曹真传说曹真和张合大破诸葛亮,张合传说张合和曹真大破诸葛亮一样(打个比方,不是实指),这个是不能互证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1 18: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眼镜兄的想法也有道理,但我觉得徐州本土与丹阳外来集团斗争之说作论据的材料还比较缺乏,赵昱,王朗,张昭都不是好例子,我觉得还是看作陈氏父子的个人行为比较合适

就说陶谦徐州刺史官属吧,最大的不过是治中别驾,别驾是糜竺,治中先是赵昱,后来赵昱当了广陵太守(《陶谦传》说陶谦疏远赵昱,所以把他下放出去当太守,这是不确的说法,《王朗传》说赵昱这个太守是和王朗一起被朝廷任命的,这才是正解),可见并没怎么特意压抑徐州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4-11 19: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曹仲德于2005-04-11, 18:30:48发表
眼镜兄的想法也有道理,但我觉得徐州本土与丹阳外来集团斗争之说作论据的材料还比较缺乏,赵昱,王朗,张昭都不是好例子,我觉得还是看作陈氏父子的个人行为比较合适

就说陶谦徐州刺史官属吧,最大的不过是治中别驾,别驾是糜竺,治中先是赵昱,后来赵昱当了广陵太守(《陶谦传》说陶谦疏远赵昱,所以把他下放出去当太守,这是不确的说法,《王朗传》说赵昱这个太守是和王朗一起被朝廷任命的,这才是正解),可见并没怎么特意压抑徐州人

官职高低和被重视与否没有绝对的关系。

朝廷的任命得不到陶谦的同意就是一张废纸,更何况作为州牧,陶谦也有权利推荐某人当太守,我看所谓朝廷任命也不过是陶谦意志的反映罢了。又或者,赵昱感觉到陶谦对自己的猜忌,借进京的机会主动提出外任,总之是他们两人之间出现了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1 2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建议读读《韩嵩传》,就会对朝廷加封地方刺史官属的情况有更深了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5-4-11 21: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仲德读书真细,在当时“家天下”的传统氛围,的确很难想象有此尧舜之事,就算有,陶谦恐怕强不过刘表,应该似乎不是那种人。

不过我还是比较赞同眼镜的说法,这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4-11 23: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曹仲德于2005-04-11, 20:44:09发表
建议读读《韩嵩传》,就会对朝廷加封地方刺史官属的情况有更深了解

韩嵩是侍中,赵昱有对应的官职吗?

州牧和太守又是什么关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2 00: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诏拜嵩侍中、零陵太守”的意思是先拜侍中再改为零陵太守,不要以为是兼任,这是两种不可能兼任的官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4-12 00: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仲德所论:《陶谦传》说陶谦疏远赵昱,所以把他下放出去当太守,这是不确的说法,《王朗传》说赵昱这个太守是和王朗一起被朝廷任命的,这才是正解。

这个有点费解,在那么个乱世,下放出去当太守,除非是交州那边把人下放到穷山恶水;徐州是四战之地,边境郡县长官,更该交给信任的人吧?

另一解也有难解之处:朝廷任命,在那个年代,有用么?莫非,跟本没叫赵昱去广陵上班,只是朝廷已经任命,陶谦不把该任命当回事,姑且让此人担这个虚名玩玩?

或者,陶谦治下的徐州豪强地主势力斗争复杂,陶谦跟本弹压不住。对所谓的部下,只有做平衡,未能真的掌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2 03: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读懂你表达什么意思,不好意思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女驸马

白衣郡主太中大夫

Rank: 5Rank: 5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9
帖子 137
编号 27145
注册 2004-12-8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4-12 03: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hoo!


QUOTE:
原帖由曹仲德于2005-04-11, 18:00:32发表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列举的两种记载怎么可能有矛盾呢,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种说法安插到不同人的本传的结果。就好象曹真传说曹真和张合大破诸葛亮,张合传说张合和曹真大破诸葛亮一样(打个比方,不是实指),这个是不能互证的。

这个……

刘备和糜竺的传里的记载都不矛盾。陈登的小传里也没有对这件事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偶认为文字记载上没有矛盾

再说陶谦可不可能把州牧让给刘备。首先,陶谦之前给了刘备4000丹杨兵,于是刘备从公孙瓒那里投靠到陶谦部下。这说明刘备本来是陶谦的人。如果陶谦拉拢刘备只是为了抵挡曹操,那么在兖州出事后,陶谦就可以把刘备的兵再弄回来,但是他没有。这说明陶谦一直把刘备当作自己人。所以陶谦让位给刘备虽然是有些在意料之外,但是情理上也说得过去。糜竺告诉刘备陶谦让位的事,刘备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地接受了,至少也要试探一下徐州人的意思。于是他拒绝了,这样陈登就站出来说话,说刘备应该可以领徐州,然后又去找袁绍。这样,有了陶谦的遗命,庶族糜竺的支持,士族陈登的拥戴,和袁绍的同意,刘备觉得方方面面都打理好了,自己坐领徐州应该没有大问题,于是就答应他们了。

刘备继位后,陶谦的部下并没有对他有什么不满。后来刘备出征,张飞和曹豹闹意见,所以许耽才向刘备倒戈,随即投靠吕布。

欢迎指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12 03: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04-11, 13:11:09发表
眼镜兄高见.
这也算一场小型的政治斗争吧,结果后来刘备不辜负文治和世族派,把曹豹一伙压了下去.
我感兴趣的是陶谦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不上政坛,不然公子即位总比刘备名正言顺吧

陶谦病故时天下大乱,正和曹操打得不可开交.如果陶谦的儿子不是那块料,不过早晚成他人鱼肉罢了.曹操几次打过来,陶谦可从没打赢过.

我常猜想陶谦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把徐州送给他人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5-4-12 11: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清河公主于2005-04-12, 3:44:36发表
于是他拒绝了,这样陈登就站出来说话,说刘备应该可以领徐州,然后又去找袁绍。这样,有了陶谦的遗命,庶族糜竺的支持,士族陈登的拥戴,和袁绍的同意,刘备觉得方方面面都打理好了,自己坐领徐州应该没有大问题,于是就答应他们了。

有点道理。。。
不过陈登找袁绍解释,我以为是刘备接位后派去的,因为刘备原来依附袁绍,现今独立,怎得都要说一声,何况袁绍还顶着个“盟主”的帽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4-13 18: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曹仲德于2005-04-12, 0:05:41发表
呵,“诏拜嵩侍中、零陵太守”的意思是先拜侍中再改为零陵太守,不要以为是兼任,这是两种不可能兼任的官职

按你的说法,那么记载应该是“诏拜嵩侍中,转零陵太守”,现在明显是两官职并列的。

你是不是疏忽之下把加官这东西给忘记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4 17: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侍中为加官也是不可能加郡国地方官的,“侍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侍从于宫中之意。

更何况自汉灵帝设侍中官署侍中寺起(后代门下省的前身),侍中已经不是加官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4 17: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清河公主于2005-04-12, 3:44:36发表
这个……

刘备和糜竺的传里的记载都不矛盾。陈登的小传里也没有对这件事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偶认为文字记载上没有矛盾

再说陶谦可不可能把州牧让给刘备。首先,陶谦之前给了刘备4000丹杨兵,于是刘备从公孙瓒那里投靠到陶谦部下。这说明刘备本来是陶谦的人。如果陶谦拉拢刘备只是为了抵挡曹操,那么在兖州出事后,陶谦就可以把刘备的兵再弄回来,但是他没有。这说明陶谦一直把刘备当作自己人。所以陶谦让位给刘备虽然是有些在意料之外,但是情理上也说得过去。糜竺告诉刘备陶谦让位的事,刘备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地接受了,至少也要试探一下徐州人的意思。于是他拒绝了,这样陈登就站出来说话,说刘备应该可以领徐州,然后又去找袁绍。这样,有了陶谦的遗命,庶族糜竺的支持,士族陈登的拥戴,和袁绍的同意,刘备觉得方方面面都打理好了,自己坐领徐州应该没有大问题,于是就答应他们了。

刘备继位后,陶谦的部下并没有对他有什么不满。后来刘备出征,张飞和曹豹闹意见,所以许耽才向刘备倒戈,随即投靠吕布。

欢迎指正。

陈登传当然是不能再对这事有详细记载的,不然难免被人批评为“重出可厌”了

陶谦给了刘备兵让他抵挡曹操,曹操退走后,也是不可能再转口把兵要回来的,呵呵。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倒真会传为千古笑谈了  

最后关于曹豹反叛那事,曹豹本来是下坯的地方长官下坯相,刘备出征却派张飞镇守下坯,这说明什么呢?而张飞后来要杀曹豹,恐怕也不是两个人闹矛盾那么简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4-14 20: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曹仲德于2005-04-14, 17:48:39发表
侍中为加官也是不可能加郡国地方官的,“侍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侍从于宫中之意。

更何况自汉灵帝设侍中官署侍中寺起(后代门下省的前身),侍中已经不是加官了

首先要弄清楚,加官是荣誉头衔不在编制之内,了解此点再说其他。我是侍中,那么确实我需要伴随皇帝左右,出入禁中,赞导众事,顾问应对;如果我的侍中只是加官,那么只表明我“有”侍中的权利,不表示我“一定”要留在京里,和编制内的侍中一样天天去皇帝那里报道。

“(献帝)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

此时侍中有定员,但加官者不在此列,“魏晋以来置四人,别加官者则非数。”

至于“汉灵帝设侍中官署侍中寺起(后代门下省的前身),侍中已经不是加官了”,我觉得是你理解错误,那只说明侍中有了编制成为了实官,但这和能否用侍中作为加官并不矛盾。

加官的概念,其实很容易理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4 23: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oyani于2005-04-14, 20:11:21发表
首先要弄清楚,加官是荣誉头衔不在编制之内,了解此点再说其他。我是侍中,那么确实我需要伴随皇帝左右,出入禁中,赞导众事,顾问应对;如果我的侍中只是加官,那么只表明我“有”侍中的权利,不表示我“一定”要留在京里,和编制内的侍中一样天天去皇帝那里报道。

“(献帝)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

此时侍中有定员,但加官者不在此列,“魏晋以来置四人,别加官者则非数。”

至于“汉灵帝设侍中官署侍中寺起(后代门下省的前身),侍中已经不是加官了”,我觉得是你理解错误,那只说明侍中有了编制成为了实官,但这和能否用侍中作为加官并不矛盾。

加官的概念,其实很容易理解。

问题是什么时候侍中变成荣誉衔了呢,说这话只能说明你对汉朝加官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建议你找本讲汉朝中朝官由来的书读读吧。如果你能找出不在京师的人,加官侍中的例子的话,我保证可以作为学术成果发表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4-15 03: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曹仲德于2005-04-14, 23:10:46发表
问题是什么时候侍中变成荣誉衔了呢,说这话只能说明你对汉朝加官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建议你找本讲汉朝中朝官由来的书读读吧。如果你能找出不在京师的人,加官侍中的例子的话,我保证可以作为学术成果发表的  

“天子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

原文如此,你引用的时候少了迁字 。我就说如果不是兼任,肯定会写出来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女驸马

白衣郡主太中大夫

Rank: 5Rank: 5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9
帖子 137
编号 27145
注册 2004-12-8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4-15 03: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hoo!


QUOTE:
原帖由曹仲德于2005-04-14, 17:57:56发表
陈登传当然是不能再对这事有详细记载的,不然难免被人批评为“重出可厌”了

陶谦给了刘备兵让他抵挡曹操,曹操退走后,也是不可能再转口把兵要回来的,呵呵。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倒真会传为千古笑谈了  

最后关于曹豹反叛那事,曹豹本来是下坯的地方长官下坯相,刘备出征却派张飞镇守下坯,这说明什么呢?而张飞后来要杀曹豹,恐怕也不是两个人闹矛盾那么简单。

呵呵。偶对先生的回答很不满意的说。

第一《陈登传》不提这件事似乎不是因为怕后人批评,而是不想把同一件事写三遍。

第二陶谦做过不少能当作千古笑谈的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利用阙宣之后“杀宣,并其众”。

第三先生的意思是刘备放心不下曹豹所以让张飞镇守下坯。偶觉得先生低估刘备了。如果刘备对曹豹放不下心,应该早就和他翻脸了,为什么要等到出征的时候才耍这种手段呢?这不是摆明了逼曹豹造反吗?偶觉得刘备让张飞守下坯,八成是为了防吕布。而且这些都是陶谦死后的事,与陶谦的遗命也没什么关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4-15 08: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见仁见智吧

”重出可厌“是钱大昕评史书爱说的话,意思就是一个东西重复写,讨厌!

比如这件事,先主传已经说得很详细的细节,其他传就不能再重复,最多只能交代一笔,所以”陈登的小传里也没有对这件事有详细的记载“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史书就应该这么写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9:3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98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