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电视剧实在是一个很不讨好的东西,原来只是挑着看了几集,这两天实在无聊,一集集的居然把它看完了,全看完之后,我更加明白,电视和游戏,其实已经完全是两回事了.
仙剑游戏说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所有强烈的感情,都在一些很淡然的话语中,比如灵儿在成婚之夜的歌,比如月如在幻觉中告别逍遥,比如巫后和逍遥的对答,这些被重复过一千遍的东西里,有着符合中国文化的感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仙剑的游戏中没有太玄妙的道理,斩妖除魔是重复了很久的话题,为天下而牺牲的结尾并没有被强调的太厉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深深浅浅的情.总的来说,是一部正常的游戏.
仙剑电视剧则不同,我不得不承认它很是用了一番心思,它想诉说一个很宏大的话题,为此,不惜改变了游戏人物的性格,情节关系等,以至于,改的除了人名地名之外,几乎没剩下什么.
为了怕大家看不懂个中深意,刘晋元,剑圣,巫后,甚至灵儿阿奴唐珏酒剑仙石长老拜月等等,每个人都不惜充当唐僧的角色,背诵着大段玄奥的台词,开始觉得头晕,后来觉得好笑了.
这可能是造成我对剧中月如唯一有好感的原因,因为只有她一个人没有天天唠叨那些爱啊,牺牲啊,道啊,觉悟啊,而剧中唯一一句感人的台词"原来我已经这么老了",也是从她口中说出来的.
正因为台词太多了,而剧本要表现的理念又太宏观,于是造成了悖论.
隐龙窟一段,蛇妖狐妖成了坚贞爱情的化身,似乎是死在人类执着于人妖之别的偏见下,"人是人生的,妖是妖生的",一笑,可是,在这之前,蛇妖男和狐妖女是杀了很多人的,六百年,在他们六百年的修行中,尸骨如山,是不是因为他们真心相爱,杀人吃人就是正当的呢,不要说什么他们杀的都是黑心人,这不是理由,没有人(或妖)可以自封法官.
这个问题到了扬州更为明显,女飞贼姬三娘成了忠贞爱情的又一例子,她偷取财物是为了买药材保护丈夫的尸体,并期盼这木乃伊可以活过来,于是人们不忍了,罪无可绾情有可原的理论又泛上来,免去皮肉之苦从轻发落,还不忘赞扬她的爱情.爱情,难道假爱情之名,就可以偷抢劫掠么.
蛤蟆山上,金蟾鬼母的故事又在说爱情,她为了给公婆报仇,练金蟾大法成了妖怪,老公不要她了,她发誓杀尽天下男人.我们的同情心啊,确实长得太偏了,当剧中人一个个走出来说着连篇累牍的大道理为她开解时,山前山后无数枉死的阴魂,谁又去开解他们.
这个理论在加入的一段蜀山前弟子姜明和狐妖的故事中发展到极致,剧本写了狐妖为救村民将瘟疫之气吸入自己体内,似乎是写她是善良的妖,但同时又写晚上经常有蜀山弟子莫明其妙的死去,最后姜明和狐妖逃入塔内,杀了几十名蜀山弟子,锁妖塔中一片血海,姜明的鬼魂因此不能超生.于是,剑圣借李逍遥的口去开解姜明的鬼魂,希望自己的师兄能登极乐,他说,姜明杀那些人,对那些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道不止,祸能变成福.很长的一段话,令人愤怒,夺去他人生命是为了他好,被杀的人不应痛恨反而要感激么.
以爱的名义,李大娘去偷去骗因为她爱逍遥爱这个家,蛇妖狐妖挖人心肝因为他们相爱,金蟾鬼母要杀尽天下男人是爱,石长老专横是爱,巫王懦弱是爱,剑圣将灵儿镇入锁妖塔是爱,拜月教主要尽毁大地还是爱.
让我想起一句话,正义,有多少罪恶假你之名而行.
不想谈论为了阐述这个观点而造出的情节,巫王巫后圣姑剑圣酒剑仙之间的多角恋变得可笑,石长老拜月众多妖魔鬼怪变得可笑,刘晋元彩依阿奴唐珏变得可笑,逍遥灵儿月如一样都变得可笑,所有的人啊,振振有词的在说他们的爱,无私无限,在爱的名义下,白骨累累,尸积如山.
我想,剧本本来要表达的,应该是一个宏大而美好的理念,可是由于例证的偏执,变得不是那么回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