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先人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先人
蚩尤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30089
注册
2005-1-12
家族
泡泡营
#1
发表于 2005-1-12 16: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先人
陈靖 春坦
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们都喜欢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却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和炎黄同时并列行世的,尚有另一位先人,这就是历史上有确凿记载而实际上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了的大名鼎鼎的蚩尤!
一
蚩尤是何许人也?他与炎黄二帝的关系又如何呢?
《史记辞典》这样解释道:“蚩尤,传说中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酋长,一说姜姓,为东方九黎族首领,活动于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地带。相????????????????????????????????????????????????????????????????????????????????????????????????????????????????????????????????????????????????????????????????????????????????????????????????????????????????????????????????????????????????????????????????……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野,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3]《史记》又说:“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以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4]
透过以上这段文字,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蚩尤是东方九黎部落的首领;
2、蚩尤部是一个与炎帝、黄帝同样古老的部落,是与炎黄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的部落;
3、蚩尤部是与中原的炎产和黄帝三足鼎立的强大部落之一;
4、蚩尤曾经多次打败过炎帝,“争于涿鹿之野,九隅无遗,赤帝大慑”‘甚至连黄帝都“莫能伐”;
5、蚩尤一方曾与黄帝、炎帝及众多诸侯联合组成的强大集团大战于涿鹿之野,曾作大雾使黄帝、炎帝及众诸侯军昏迷;
6、黄帝发明指南车后,蚩尤才终于被黄帝、炎帝及众诸侯联合组成的强大集团部队所打败,遭到擒杀;
7、如果黄帝不和炎帝及众诸侯组成联合集团的话,真正“一对一”地“对打”的话,蚩尤也不一定会被任何一方所打败,更兴地被任何一方所“擒杀”。
由此可见,蚩尤是史籍中唯一有“名字”记载的能与炎黄二帝相抗衡的强大总工少首领(其它的则都是以“诸侯”二字以代之)。他虽然不是“天子”,没有被称为“帝”,但应该说,他在当时,确实是与炎、黄二帝不相上下的,某些方面甚至是超过黄帝,远远强于炎帝的!“蚩尤是一个与炎帝、黄帝同样古老的部落。”“蚩尤是与中原的炎帝和黄帝鼎立的强大部落之一。”[5]
二
蚩尤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影响,即使在他死后,也仍然威震八方,声溢四野,流传在人民中间!
《史记正义》载:“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一,咸谓蚩尤不死,八方皆为殄灭。”[6]
《皇览》说:“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葬之。”[7]
这就是说,黄帝依靠九天玄女所授的兵符打败蚩尤后,天下诸侯不服,重新作乱。黄帝于是就叫人画了蚩尤的像,来威吓天下诸侯。黄帝是利用已经死去的蚩尤的威望,来震慑诸侯,达到统治天下、保持八方太平的目的的。据说:“以后,黄产每次出巡,都叫人把蚩尤像立在车上,以示威慑。”[8]
而在民间,在山东西部黄河北岸的寿张县,每到10月,老百姓们常来到蚩尤墓前,举行祭祀活动,以纪念他们心目中的永远怀念的先人和英雄。同时,还编了“蚩尤戏”进行演唱,来歌颂和宣传蚩尤的业绩。“蚩尤戏”流行于古冀州,即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由此可见蚩尤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
特别是蚩尤的部落和后裔们,并没有因为蚩尤的失败和被擒杀而屈服和灭亡。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自强精神,繁衍生息下来。蚩尤的部落和后裔即是九黎和三苗。《史记辞典》这样解释:“九黎,古代南方部落名。即后之三苗氏。苗黎种族繁多,故曰九黎,三苗。《国语·楚语下》:‘及少[]之衰也,九黎乱德……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注:‘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徙也。’又:‘三苗,九黎之后也。’”[9]
三苗,在古籍中或称为“苗”、“有苗”,或称为“苗民”,或称为“蛮”、“南蛮”,又称为“苗蛮”,即是今天的苗族人民的祖先。在苗族的历史上,苗人曾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蚩尤时期、三苗时期、大迁徙时期,特别是大迁徙时期,更是一个极其漫长、极其艰苦卓绝的历史年代,它为期不是几十年,而是长达数百年上千年之久。然而,即使在这颠沛流离、北井离乡的漫长岁月的大迁徙中,苗族人民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蚩尤,仍然在心中供奉着他们的偶像,继续着蚩尤的不朽精神。这一点,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所记载。例如柯杨的《甘肃永登县“薛家湾”大的职业及其信仰习俗》一文中说,本地土著的苗裔说:1953年修订的《永登县志》载:“县城西南十里许,有村落,居民全系苗族……即世俗所呼‘蛮婆子’。相传舜帝窜三苗于三危……所遗留者”。“他们(薛家湾人)所供奉的秘密之神,正是和黄帝作过战的蚩尤,这种说法以当地的学者为最多。”[10]这里所说的是解放后的事,与蚩尤时代已相隔不知多少年了,由此可见蚩尤的影响是何等深远和久长!
如今,蚩尤的后裔们已分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集中在西南云贵州川湘一带的边远山区,在全国共有700多万苗族同胞。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苗人翻山越岭、飘洋过海,在国外定居。例如美国、法国、老挝、越南、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圭亚那、日本等十多个国家,都有苗族同胞在那里居住、生存。苗族,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个重要成员,已成为全世界2000多个民族中的年代最为古老、历史最为悠久的伟大民族之一。
三
既然蚩尤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理应和炎黄二帝相提并论、平起平坐。为什么千百年来却一直被贬低、遭损毁呢?
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恐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几千年的封建正统观念占统治地位,“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思想,导致了对蚩尤的不公正评价。
历代封建帝王,他们代表胜利了的统治阶级,在史书中理所当然地地要受到歌颂:而作为与他们对立的失败了的代表人物,在史籍中则无一例外的要受到贬低和诋毁。因此,凡是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洪秀全,包括近代史上的义和团,在他们遭到失败后,无一不是称他们为“贼”、“匪”、“寇”,诬蔑他们的行为是“作乱”。作为与炎黄同时代的蚩尤,当然也难免其厄运。史籍中称他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虐杀无道”。这样一个“不听帝命”、犯上作乱的“怪物”,这样一个失败者,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统治下,在以“成者王侯败者寇”为衡量标准的封建史家眼中,怎么可以把他与炎黄二帝相提并论呢?因此,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沧桑,蚩尤落到这样一个境地,是不足为奇的。
(二)毋庸讳言,几千年来的大汉族主义的严重影响,也是导致蚩尤不能得到正确评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拥有近12亿人口,有着上下5000年的历史,这确实值得每一个汉民族子孙自豪的。但是在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十分严重,“汉族即中国,中国即汉族”[11]的传统观点,在封建史家中长期占统治地位,而把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视为“异族”,不能平等对待。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一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提高到与汉民族的祖先即炎黄二帝相提并论的地位,显然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大汉族主义思想严重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容许的!这样,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蚩尤也就只能处于入“另册”的地位了。其它还有一些因素,但最主要的恐怕是这两种。
今天,到了对蚩尤进行实事求是的重新评价的时候了。
四
提出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这一问题,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笔者认为,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给先人以应有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维护和巩固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对蚩尤进行重机关报评价,是贯彻党的实吉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需要。建国以来,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作指导,制订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史学领域,对许多原先长期被歪曲的人物,如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太平天国、义和团以及石柳邓、吴八月、张秀眉等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首领,进行了正名和平反,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深受各族人民的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集体领导,坚持拨乱反正,又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大得党心、民心,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对蚩尤问题,却从来没有人提起过,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今天,我们对蚩尤问题进行重新评价,正是继续贯彻和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具体表现,肯定会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也是对历史和后人负责,其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对蚩尤进行重机关报评价,对于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是三苗的祖先,也即今天的苗族的祖先。对蚩尤重新评价,为蚩尤平反,正名,是千百年来苗族人民的一个共同心愿,是国内外近千万苗族同胞的共同心愿。今天,我们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把这件千百年来的苗族人民连想也不敢想、提也不敢提的历史大事做好了,这对于提高苗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维护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各民族的大团结,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即把蚩尤提到与炎黄同为中华民族三先人的地位,有助于弥补以往一贯所提的“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这一命题或口号的缺陷,使“中华民族”这一定义更趋科学性和完整性。
今天,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即是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在内的共56个民族组成的全国各族人民。而炎黄是汉族也即古华夏民族的祖先。因此,“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这一提法显然是不够科学、不够确切的!
关于这一点,薄一波同志在1991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曾提到。薄一波同志说:“炎黄二帝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领袖,其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中游,即中原地区,与今日的中国疆域相比,自然是有限的。”“有人说,今天的中国人中不但有炎黄子孙,还有蚩尤子孙,九黎后代等等。这些说法也是不错的。但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世代的口耳相传,炎黄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提到炎黄,除专家学者外,人们一般不再细究其族属、地域,想到的只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九百六十万平方分里的山河故土。”[12]
从以上这段中可以看出,作为一般人们可以“不再细究”,但作为“专家学者”,作为学术研究,治学却不能不为严谨。
(四)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有利于巩固全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振兴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认为,蚩尤是与炎帝、黄帝同时代的平等的部落酋长,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而不是汉族的角度,确认蚩尤与炎帝、黄帝同为中华远古的三始祖,具有促进各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蚩尤部落与苗族、瑶族、畲族等许多民族都有关系,但相对地说与苗瑶民族的关系更紧密一些,更纯正一些。汉族既可崇祭黄帝,苗族人民以蚩尤作为民族始祖加以崇敬,并要求中央和国家的认可。
本文原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曹仁子孝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66
编号
3824
注册
2003-12-27
#2
发表于 2005-1-12 16: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哥,排版也认真点嘛,看地很累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关毛
(人间的祸害)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3
发表于 2005-1-12 18:2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蚩尤兄说的不错,但是真要刨根问底,中华民族的祖先可也不止这三人,炎黄子孙是习惯之称,不能认为是错误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兴汉讨虏大将军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53
编号
19142
注册
2004-10-19
来自
苏州
#4
发表于 2005-1-12 19: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同意毛哥的说法,中华民族来源并不是单一的,最主要的来源就有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如果蚩尤要与炎黄并列,那东夷的太昊少昊,苗蛮的伏羲女娲怎么办?炎黄的说法只是取其主流而已,并不能在概念上过于强求。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关毛
(人间的祸害)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5
发表于 2005-1-12 19:3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梁王安在
于2005-01-12, 19:22:27发表
同意毛哥的说法,中华民族来源并不是单一的,最主要的来源就有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如果蚩尤要与炎黄并列,那东夷的太昊少昊,苗蛮的伏羲女娲怎么办?炎黄的说法只是取其主流而已,并不能在概念上过于强求。
伏羲女娲是东夷的,有一说伏羲就是太昊,反正这些传说中的神不是婶人不是人的祖先谁也弄不明白.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宇文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6
发表于 2005-1-12 19: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一说少昊是轩辕黄帝的长子
QUOTE:
蚩尤是与炎帝、黄帝同时代的平等的部落酋长,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而不是汉族的角度,确认蚩尤与炎帝、黄帝同为中华远古的三始祖,具有促进各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
个人认为是部落联盟,黄帝实力最强,是部落联盟长,炎帝为副,蚩尤是后来崛起的挑战者,妄图改变政治秩序。
黄帝和蚩尤的斗争可以看做夏启和有扈氏,共工与颛顼的战争
如果蚩尤是苗族的先祖,那一战打到涿鹿(坂泉?)(大概河北涿州附近),寒一下!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b00095120
(带羟基的苯)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43
编号
27824
注册
2004-12-14
#7
发表于 2005-1-13 07: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自动换行?累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8
发表于 2005-1-13 09: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没必要平反的说,一种传统说法而已倒是应该将这么多年蚩尤的反面形象应该平反.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关毛
(人间的祸害)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9
发表于 2005-1-13 11:2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文若从戎
于2005-01-13, 9:52:49发表
这个没必要平反的说,一种传统说法而已倒是应该将这么多年蚩尤的反面形象应该平反.
要说平反,刘邦早干了,他连黄帝都不祭就去祭拜蚩尤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10
发表于 2005-1-13 11: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史记不能作为依据。
该文可说是一钱不值。
司马迁的年代压根不具备对上古民族源流史的挖掘考证能力。
陈靖 春坦
不知何许人也?真是有问题啊。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11
发表于 2005-1-13 11: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宇文
于2005-01-12, 19:53:27发表
有一说少昊是轩辕黄帝的长子
个人认为是部落联盟,黄帝实力最强,是部落联盟长,炎帝为副,蚩尤是后来崛起的挑战者,妄图改变政治秩序。
黄帝和蚩尤的斗争可以看做夏启和有扈氏,共工与颛顼的战争
如果蚩尤是苗族的先祖,那一战打到涿鹿(坂泉?)(大概河北涿州附近),寒一下!
有什么寒的?河南本来就是蚩尤的。
黄帝是甘肃的,炎帝是老陕和老西。
黄灭炎,而后驱逐蚩尤。
蚩尤大部被俘,脸上刺字,称为“黎”,这就是黎民百姓的由来。
蚩尤主力移往南方,是为楚,后来被秦一统。
其未被一统的分支有:日韩民族、东南亚诸民族、我国南方苗族等等。。。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兴汉讨虏大将军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53
编号
19142
注册
2004-10-19
来自
苏州
#12
发表于 2005-1-13 13: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毛
于2005-01-12, 19:39:28发表
伏羲女娲是东夷的,有一说伏羲就是太昊,反正这些传说中的神不是婶人不是人的祖先谁也弄不明白.
偶参考的资料——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说伏羲女娲是苗蛮一系的,该书还考证说蚩尤应该是东夷一系。这种问题毕竟年代太久,确实很难说谁对谁错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13
发表于 2005-1-13 14: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断代工程下来,就会有定论了。
古老的史记凭借传说来分析上古历史,这种落伍的DD最好批判性的看待。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关毛
(人间的祸害)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14
发表于 2005-1-13 15:0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后来又成为东夷之祖,绝对和苗蛮拉不上关系.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15
发表于 2005-1-13 15: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传统史观认为,中华民族是从黄河中下游最先发端,而后扩散到边疆各地,于是有了边裔民族。司马迁综合春秋、战国诸说,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这样表述:由于共工、欢兜、三苗、鲧有罪,「于是舜归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这种史观影响甚大,直至近现代也还有一些学者相信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过去史家总是推测把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当作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
廖化注:毛真是犟,都给你说了,史记的DD作废!
已被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所推倒,中华文明不是从黄河中下游单源扩散至四方。1927年,蒙文通先生首先将古代民族分为江汉、河洛和海岱三大系统,其部落、姓氏、地域各不一样,其经济文化也各具特征。傅斯年继之于1930年和1934年提出「夷夏东西」说,认定中华文明来源的两大系统。1941年,徐旭生先生将中国古代民族概括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三大「古代部族集团」。徐说晚出,最详。
廖化注:徐说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也不过是41年的假说理论而已。
下面就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划分,其与远古部落集团的对应文化,及各区系间文化的内外互动、融汇等内容,详为叙说。这是针对考古研究的新认识(如碳14重新测年数据),结合最近的考古发现作了相应的补充和修订。
1987年8月,考古学家在河北徐水南庄头发现一处距今约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了一批陶器、石磨盘、石磨棒等,还发现了一些植物种子,说明农业已经萌芽。此外,江西的仙人洞下层和广东的玲珑岩和西樵山等地也都发现了万年左右的文化遗存。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7000余处。7000年前的考古学文化几乎已是遍布全国各地,如辽河流域的查海文化、兴隆洼文化,山东泰沂地区的后李文化,关中地区的大地湾和老官台文化,中原地区的裴里岗和磁山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和石皂文化,等等。
过去那种过分夸大中原古文化、贬低周边古文化的偏差开始得到纠正,这就为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的突破,开拓了新的思路。
1.黄河中下游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区
黄河中游区,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为中心,北达河套及长城沿线,南接鄂西北,东至豫东,西抵黄河上游甘青接壤地带。南头庄文化以下,有磁山(公元前6100─6100年)──裴李岗文化(前6200─前5500年)、大地湾(下层)文化(前5900─5300年),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前5000─前3000年),中原诸龙山文化(前2900─前2000年)继之。
与这一区域相对应的为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集团,从中可以追溯氐羌与华夏起源,并且大致可以肯定继中原龙山文化发展的是夏文化(晋南、豫西、豫中)、先商文化(豫北、冀南)和先周文化(关中)。炎黄集团起源之地比较接近,无论从文化还是从地理的因素分析,这两大集团都是有共同起源和共同文化特点的亲缘集团。炎、黄同出少典──有峤氏部落,后世成为异姓的相互通婚的不同氏族与部落。黄帝起源于陇山西侧,天水地区为近是。在黄帝集团的发展中,陕北是极为重要的地区。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黄帝并非具体历史人物的私名,其陵园所在就表明了陕北在黄帝集团发展中的重要性。黄帝集团另一个最重要的活动地区是燕山地区。该集团从陕北向燕山地区迁徙的证据已得到了考古学的印证。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自渭水下游越过黄河后,沿汾河和桑乾河北上,与燕山以北红山文化在桑乾河及汾河发源的河北张家口地区交汇在一起。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文明曙光的出现。
《国语·晋语》说,黄帝有25子,因母不同而别为12姓(实则是11姓)。这11姓显然不一定出于同一来源,而是不断融合的结果。故传说中的黄帝谱系有不同的称号,如「轩辕氏」、「有熊氏」等,说明这些后加入的群体还有自己的图腾,但均奉黄帝为共同祖神和天神。「黄帝」既是该集团共同奉祀的天帝,也是该集团大酋长所共享的名号。
炎帝又称赤帝,是炎帝部落集团共同奉祀的天帝,也是该集团大酋长袭用的称号。相传,前后承袭炎帝名号者凡8氏,共530年,最后一位为榆罔氏。炎帝集团起源之区当为陕西境内渭水上游和秦岭以南汉水上源一带。其后不断迁移。炎帝的后裔有姜姓诸夏及姜姓之戎,还包括氐羌。后发展为共工、四岳和氐羌三大支系。共工一分为二,即共工和鲧(缓读),说明炎帝集团又有进一步的分化。共工发展于今豫东及冀南地区,徐旭生具体指出其为辉县境内,范围显然过于偏小。鲧兴于崇山(今嵩山),发达于豫晋接壤地区。故此,鲧被认为是黄帝集团的一支系。四岳,或写作西岳,又作太岳。其后裔有申、吕、齐、许等国。申在今河南南阳;吕原在陕西,后迁南阳;齐在山东;许即今河南许昌;炎帝都陈(今河南淮阳)。大约四岳一支是炎帝的主流。氐羌则比较复杂,一直处于西北农牧交错地带。传说中,共工与鲧治水失败后,被天帝殛死,鲧化为黄熊或黄龙;共工化为赤熊。这与黄帝集团以猛兽为图腾有相通之处。可见,炎黄两大集团分布的地区内,不仅新石器时代文化系列相同,文化特点亦有相当的相似处,差别只是地方类型和文化中心的差异。神话传说上的共同性更加说明两大部落集团的文化渊源相通。
今黄河下游,以泰山为中心,南至淮,东至海,北至无棣,实际是先秦时期济水及海岱地区。其文化渊源和承袭关系比较清楚,发展序列完整。后李文化(前6300─前5600年),青莲岗·北辛文化(前5600─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龙山文化(前2500─前2000年)和岳石文化(前1900─前1500年),诸文化前后互继。海岱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神话传说的太昊、少昊部落集团相对应,其中一部分与炎黄集团融合,成为夏人、商人的来源之一,大部分则为夏商周时期的东夷先民。整体上,海岱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应是三代时的东夷文化。
太昊,分布偏北,时代稍早于少昊,它是东方的帝,又是风姓的祖神。少昊分布与太昊交错重合而稍偏南,以鸟为图腾,《左传》昭公十五年列举有15个以鸟为氏的部落或氏族。传说中,少昊的后裔有后益、陶、蚩尤和羿等,今莒县是其核心区。
2.长江中下游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区
随着长江中下游考古发现的增多,我们对于这一地区的考古文化面貌和结构关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包括洞庭湖,西尽三峡、川东(今渝东),北达豫南与黄河中游的考古学文化相同分布,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考古学文化区。关于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关系,由于两湖和四川、重庆等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也由于三峡库区1995年以来的抢救性发掘,有了更新的认识。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以两湖平原西南侧为中心的南方系统和以汉水东侧为中心的北方系统。南方系统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由彭头文化、皂市下层文化和汤家岗文化构成,北支由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构成,他们的绝对年代约在距今8500─5100年之间。北方系统的考古学文化由边畈文化、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构成,他们的绝对年代约在距今6900─4200年之间。在发展的构成中,南北两系统的考古学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往和影响。约在距今5100年前后,这种以二元为主体的谱系结构被打破,即北方系统的油子岭文化逐步向西南扩展,到屈家岭文化时期基本取代了南方系统,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尽管如此,南方系统的文化出土仍有部分保留,成为北方系统的不同地方类型。石家河文化之后,来自中原的文化逐渐向长江中游地区渗透,形成了后石家河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江中游地区的传统文化谱系结构。
传说中,这个区域有三苗集团。按照《国语·楚语》下及高诱注,三苗是九黎的后裔。九黎的分布,文献记载不明。三苗则战国初吴起指出其地望:「昔者三苗所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战国策·魏策》)。《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长江中游「以屈家岭文化为中心的原始文化」属于三苗文化遗存。屈家岭文化最盛时「向北影响丹江和汉水中游,直抵伏牛山麓,使得那里的原始文化从以原始因素为主,转化为以屈家岭因素为主。在洞庭、鄱阳两湖间江西修水一带的南部类型,因自身序列不清,不知始于何时,但至迟到屈家岭阶段,长江中游的原始文化因素已达到那里,并同岭南的石峡文化结合在一起。在前3000纪中叶以后,这个文化系统发达到新阶段,文化面貌发生急速变化,可能进入铜石并用时期,并同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阶段诸文化发生更多的接触。」考古学文化的这种发展与三苗集团的范围与势力消长大致吻合。从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谱系分析来看,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有明确的北方因素,故有学者把它们当作「北方系统的考古学文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它们的起源与面向海洋的「鼎文化」传统有内在的联系。如,石家河文化中的陶规受泰沂地区的文化传统的影响。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也有明显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风格(如玉凤等)。
综上,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时期大致出现了「一统」的局面,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后进入石家河文化时期,此时整个长江中游的文化面貌有较大的变化。「后石家河文化」与石家河文化之间已经发生文化的断裂现象,似乎说明了尧舜禹时期中原对「三苗」的征伐。
另外,有学者指出,黄帝集团在较早的时期有一支发展到长江中游的宜昌地区,与西陵峡一带的土著通婚,衍生出「昌意族」,并从考古学上予以证明,即「仰韶文化南下对大溪文化中心区的影响,也许就有着黄帝与嫘祖传说的历史背景」。长江以北地区,无论大溪文化,还是油子岭文化都明显可见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影响因素,而且呈由北向南逐渐减弱之势,至江南则基本不见其踪迹了。
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到杭州湾地区,北以宁镇地区为中心(包括苏皖接壤地区),是自有渊源、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完整的文化区系。自河姆渡文化(前5000─前3400年)──马家文化(前5000─前4000年)以下,有松泽文化(前4000─前3200年)、良渚文化(前3200─前2200年)。
这个地区分为三个明显的中心,即杭州湾宁绍地区,太湖周围和苏杭地区,以及以南京为中心的苏皖接壤地区。其文化面貌有自己特点,如稻作农业、干阑式建筑等。特别是,良渚文化出现的成套的礼玉、高坛建筑土筑(「金字塔」)和规划严整的聚落等等,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说明其开始进入等级礼制社会。令人惊讶的是,良渚文化的发展突然中断。其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与后来的青铜文化看不出直接的联系。其原因推测为自然灾害方面的后果,近来从地理、地质研究的结构基本支持了这个推测:距今4000年前,在长江下游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洪涝灾害。
良渚文化明显地影响到南北各地。鲁南──苏北一带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就包含有颇多的良渚文化因素,反过来,良渚文化也受到了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的陶器和石器常有互借现象。近年来,关于良渚玉器符号和大汶口文化符号的探讨,已表明了两种文化区系间的密切往来。发掘不久的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就是两大集团文化相碰撞的最好证明。在这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遗址中,所出土的玉器基本是良渚文化的风格。这是两种文化「冲击」与「碰撞」的结果。
良渚文化的重要性,考古学和历史学家都已作了充分的估计,或称其达到「酋帮制」阶段,或认为处于「军事民主制古国」时期。应列作「前王朝古国」时期。我们清楚地知道,良渚文化的诸多因素为夏商周所吸纳,如礼玉制度,鼎的使用,甚至商周时期的「饕餮纹」也是直接来自良渚玉器上的纹饰。但是,整个三代,长江下游的文化和文明发展都表现出中断和回归的特点,直到春秋中晚叶才重新起步,兴起了吴越文明。
正因此之故,在先秦文献及汉晋以来流传的神话传说中,不见远古时期客观存在于这一带的部落与部落集团。相当时期内,对其认识一直是一片空白。如,前举徐旭生的「三集团说」都将长江下游视作洪荒无人的空白之区。
我们的意见是,伏羲、女娲神话起源于长江下游。
3.燕辽文化区及黄河上游文化区
燕辽文化区,相当于苏秉琦所说「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包括辽东、辽西和燕山南北地带的新石器文化。辽西,进入1980年代以来有一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凸显了辽西作为文明起源中心的地位。特别是围绕「坛──庙──冢」及「古文化──古城──古国」的讨论,将牛河梁、红山咀等的重要发现提高到文明起源的认识水平,进而中华文明的北方源头已见端倪。不久,又发现更早的查海文化和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位于辽宁阜新,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敖汉旗。两种文化的最早年代均超过前6000年。查海出土十数件真玉制品,包括工具和装饰品,还发现了最早的龙纹图像,被誉为「中华第一村」。兴隆洼遗址是目前中国北方已知年代最早的环壕聚落遗址,已发掘的房屋有120多座,排列有序,居于中心的房子面积达140平方米,可知当时的社会结构组织已相当系统和发达。兴隆洼文化的发现,揭开了北方新石器考古研究的新篇章。查海文化和兴隆洼文化的玉器是已知最早的中国玉器作品。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还有赵家沟文化(距今7200─6800年) 。继之为红山文化(距今6000─5500年)和富河文化(距今约5200年)。前述之牛河梁和红山咀均为红山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辽东及旅大地区,为新乐文化(距今7300─6800年)和小珠山(下层)文化(距今6500─4500年)。小珠山为代表的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文化,明显受到了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影响。山东长岛大汶口文化遗址的系统发掘,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文化联系的密切性。新乐文化基本是一支独立的文化系统,与红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有一定的关系,如彩陶和「之」字纹的普遍使用等。在内蒙古的中南部已进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分布范围,此不赘。
由上可知,该区的考古学文化系统比较完整,且自成体系。文化面貌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常见细石器,石砌建筑和陶塑像发达,玉器自成系统,等等。这些内涵,都昭示了这是一个独立的古文化区。商起源于幽燕地区,至上甲微以后,南下发展于河济泰山之间。
黄河上游,指陇山以西的甘青地区,分布着马家文化(距今5200─4000年)和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年)。这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大体与中原的龙山文化相当,即所谓的「龙山时代」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一般认为这里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再向上因材料有限,则无法追溯。
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一种旱地农业文化,直至青铜时代早期。但狩猎和畜牧业则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继承发展的是游牧文化。人们通常不把甘青区划为一个独立的区系,除了囿于材料外,主要没有同时考虑生计类型的文化要素。这一带昆仑神话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4.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文化区
华南地区,包括今天的两广、闽台和江西等省在内,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带。由于地处东南沿海,是降雨充沛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万年以来,这里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的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遗址多分布于洞穴,贝丘或台地。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共存,骨角器、蚌器较为发达,陶器粗糙。采集渔猎经济仍占主要地位。重要的遗址,如江西仙人洞、广西的豹子头、广东的西樵山遗址等,均在距今8000年以上。仙人洞文化,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期中期,只有台湾的大盆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发达的农业,江西修水山背和广东石峡文化都发现了稻谷遗存。陶器也更为精致,更晚的时候还出现了硬陶。石峡文化距今5000─4000年,山背文化距今4800年。在福建有昙石山文化(距今4000─3500年),台湾有凤头鼻文化(距今4500─3500年)、圆山文化(距今4000─3500年)和卑南文化(距今3000─2000年)等。台湾海峡两岸,是一个考古学文化系统。这些分布于江西、两广和闽台的考古学文化既有地域差别,又有颇多的共性。如,石峡文化与长江中游的考古学文化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而石峡文化的玉器又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如良渚式玉琮)。
对于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几何纹陶和有段石锛、双肩石斧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曾命名为「几何印纹陶文化」,实际这在年代是有问题的。「几何印纹陶文化」始自新石器,兴盛于商周时期。
由于云贵高原所知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仍然较少,认识也还有限。俞伟超认为,四川盆地的青铜文化一部分就来源于云贵高原的文化(另一部分来自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文化基本未见,晚期以云南的白羊村文化为代表(距今约4200年)。在洱海、滇池地区的这些遗存,表明这里是稻作农业的文化。在西藏昌都,发现了卡若文化,距今5300─4000年,除了旧石器外,磨制石器和陶器共存,是一种以粟为主要经济的农业文化。
古史记载,这里是远古时期的荒蛮之野。百越诸民族系统当起源于岭南及东南沿海远古文化基础之上。
5.北方游牧与渔猎文化区
考古学文化的区系划分,通常将兴隆洼──红山文化划入北方新石器文化区,而将黄河上游划入西部文化区。从域和文化的角度分析,这样的划分是有充分依据的。考虑到经济文化类型的因素,我们将上述二区分为燕辽文化区和甘青文化区。包括河套和长城沿线地区,后来相当时期,都是游牧民族的舞台,农牧业交替发展,构成「华夏文化」的边缘。
资料全文本版已有转载。不再援引来源。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关毛
(人间的祸害)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16
发表于 2005-1-13 15:2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了这么多,廖化兄牛啊~!
不过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这是许多书上都有的,不止是史记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17
发表于 2005-1-13 15: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正因此之故,
在先秦文献及汉晋以来流传的神话传说中,不见
远古时期客观存在于这一带的部落与部落集团。相当时期内,对其认识一直是一片空白。如,前举徐旭生的「三集团说」都将长江下游视作洪荒无人的空白之区。
我们的意见是,伏羲、女娲神话起源于长江下游。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宇文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18
发表于 2005-1-16 12: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廖化将军
于2005-01-13, 11:41:59发表
QUOTE:
原帖由
宇文
于2005-01-12, 19:53:27发表
那一战打到涿鹿(坂泉?)(大概河北涿州附近),寒一下!
有什么寒的?河南本来就是蚩尤的。
黄帝是甘肃的,炎帝是老陕和老西。
甘肃的和河南的大老远跑河北中部去打架?是寒这个地方太远,那时根本没有足够后勤支撑能力支持他们这样打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19
发表于 2005-1-16 12: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奇怪啊。那个年头打的可不是重视机动、依赖补给的真正战争。是氏族部落迁徙与扩张过程中的冲突与兼并。因为那时侯没有完整的国家形态,所以连严格的战争都不算。是多个部落间的和战关系,部落联盟对部落联盟。
就象很多年以后条顿人一样,他们在欧洲大陆上到处跑,哪里有什么后勤补给问题?
黄帝先兼并炎帝,而后炎黄集团联合起来对付蚩尤集团。蚩尤一直没有被完全兼并。不过丧失了大量人口,就是前面介绍的“黎民”,脸上刺字的准奴隶。(那时还没有正式进入奴隶社会吧)
苗族作为蚩尤集团(该是多个部落)残存的一支,现在犹在传说自己当年的辉煌,说他们在迁徙的路上丢失了自己了不起的文化,没有文字,只有歌谣,呵呵。
苗是3苗后裔,3苗曾入主河南,涿鹿之战的地方离贵州远乎?远的多吧。
总之,史界现在不认为炎黄起源于黄河中下游了。这个是关键。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关毛
(人间的祸害)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20
发表于 2005-1-16 13:4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偶不认为伏羲、女娲是长江下游的,偶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的西来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水户洋平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5
编号
30415
注册
2005-1-17
#21
发表于 2005-1-17 08: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的眼都流泪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飞将李广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2
编号
24924
注册
2004-11-18
#22
发表于 2005-1-21 02: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水户洋平
于2005-01-17, 8:22:10发表
看的眼都流泪了
为什么流泪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梁红玉
组别
仕女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8
编号
30711
注册
2005-1-21
来自
辽宁沈阳
#23
发表于 2005-1-21 09: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黄帝、炎帝、蚩尤代表了北方中原、长江流域、岭南的中华民族的先驱。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24
发表于 2005-1-21 12: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藏黑云朋友所说不对。
炎帝不在江南。
而蚩尤的确该在河南。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engzhaoyang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25787
注册
2004-11-26
#25
发表于 2005-1-23 17: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听说 炎帝 和 皇帝 后来皇帝灭炎帝 还是炎灭黄? 不好意思记不得了
后来才有了 炎黄子孙
不知道对不对....你说的哪个 不知道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深藍の月影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7
编号
30553
注册
2005-1-18
#26
发表于 2005-1-23 22: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蚩尤好像是坏的。。偶只记得轩辕黄帝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Phoenix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58
帖子
1870
编号
1899
注册
2004-6-14
#27
发表于 2005-1-24 00: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深藍の月影
于2005-01-23, 22:38:28发表
蚩尤好像是坏的。。偶只记得轩辕黄帝
成王败寇!传统的影响啊!
偶认为应该是三人并列。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9 19: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909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