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荆州之失——利?弊?, 第一次写这种论述形式的文章,希望得到行家指点
性别:男-离线 桠枫
(疯子~)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5
功绩 323
帖子 7292
编号 1780
注册 2003-11-1
家族 司徒实业


荆州之失——利?弊?

引子

    纵观古代军事地理,会发现其格局是一盘棋局。整个棋局的中心枢纽乃是荆襄。
    荆州居于长江中游,联系着上下游。山脉是险,江河为道,实为古今以来的用武之地!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注:《三国志》卷三十五 诸葛亮传 ]

    从这一段文字看出,早在隆中定三分之时,荆州便是蜀汉取天下必不可少的因数。而其后所做之事确也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直到荆州为东吴所夺。

    公元219年,吕蒙智取荆州,其后,刘备伐吴,兵败。至此,蜀国与吴国国力大削,再无力抗魏。不少学者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诸多评论。论题有两点:蜀国失去荆州是利还是弊?东吴取荆州是利还是弊?
    我现在就蜀国失荆州的利弊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军事,地理。

    整个荆州包含甚广,然而要谈荆州,必不可少谈到它的三大重镇:襄阳、江陵、江夏。这三大重镇成鼎足之势,撑起了荆襄的局面。
    襄阳:位于南阳盆地,连接汉水、长江,东进,西入皆可。而向北则直逼宛,威慑曹魏。关羽就曾使曹操有迁都的意念。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江夏:位于长江中下游,众多河道的交错使它成为长江的水运交通中心。东吴地处东南,以水军为主,就这一连接东南水运的要塞,对于东吴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江陵:位于江汉平原,虽襄阳乃是荆襄的枢纽,然而江陵却是联系襄阳与江夏的要道,处于中心地位。荆州失江陵实则失荆襄。
    荆州对于东吴的意义好比汉中之于蜀,宛之于魏。东吴取荆州后,就使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且不论她是否有能力完全发挥荆襄的作用或者是否有能力守住。
   
    看看蜀国:
    早在隆中时,诸葛亮就将蜀汉的兴亡悬于荆州之上。而荆州的意义对于蜀汉又如何呢?
    看看地图,会发现益州地处偏远,外围山脉阻隔,易守难攻。而荆州一地悬于外围,犹如伸出的一只拳头。
    荆州使地处险隔的蜀汉有了伸缩性,蜀汉后期数次伐魏未果,徒耗国力。就其军事来看,单一的进攻路线使伐魏难以成功。诸葛亮几次出兵伐魏都从祁山而出,而魏国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易于防御。如果蜀汉不失荆州,那么,如以一支出荆襄北上,一支出祁山,二者遥相呼应,那么,魏国该陈兵何处呢?当年仅以关羽一支就迫得曹操动念迁都,二者皆出,我想,魏国该头痛了。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出来了:荆州对于蜀汉的联系并不紧,蜀汉政权为了荆州所付出的代价何其庞大!
    整个天下棋盘,如要论山川险固,无如益州。山脉在这一带纵横交错,青藏高原上一座座大型山脉东西延绵,至益州西部嘎然而止;秦岭在其北;巫山分布于其东;其南大娄山与云贵高原相接。每个方向,都重山峻岭,层峦叠嶂,多数为人烟罕致的不毛之地。地势之险恶,无出其右,完全一个封闭式的盆地!而整个蜀汉政权的中枢在于益州,而益州位于四川盆地,四面环绕着大山,连绵起伏的山地使益州对于荆州缺乏联系。一有什么变动,荆州便会是蜀汉政权的一个桎梏。
    荆州之失与关羽擅自发动对曹魏的战争有很大关系。当时,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时,曾说过“天下有变”方可兴兵。而关羽北上发动战争时,却没有诸葛亮所说的时机和条件。既不是“天下有变”,又不是配合西线战场的军事行动,完全是见利而行。从这方面来看,先不论关羽的个人能力是否有问题,实是和中央的配合方面出现失调。而后来关羽丢了荆州后,蜀汉方面也不能够及时救应,徒使关羽被擒,这也是消息不灵通的缘故。这些原因都和益州与荆州方面的缺乏联系有关,地形的因数占很大的比重。
    而且荆州虽为战略枢纽,连接四周,然而也使它成为众矢之的。由于连接众多,四面之敌皆可攻伐荆襄,它所承受的压力必然巨大。而且,荆州对于东吴的重要性无可厚非,自古以来就没有失去荆州而保住东南半壁的政权。所以,在魏国虎视耽耽的情况下,又有东吴在旁窥视,蜀汉要想守住荆州,并且完全发挥它的作用,其难度可谓不小。

    从地理来看,荆州与缺乏联系的蜀汉政权之间难以长久维系,缺乏调度将使整个蜀汉政权陷于困境。虽然荆州之得可以使蜀汉伐魏的战术更加具有变幻性,却不容易发挥其优势。东吴在旁窥视使调度束缚甚大,关羽之失,正是东吴所取也。

    从这点来看,荆州虽然有利于军事行动,然而且不论调度问题,单是为保住这块悬于外围的土地,所花费的资源与精力也是难以估量的。关键是要做到平衡,怎样充分发挥优势,尽量避免劣势是需要好好斟酌的。   


二,政治、影响。

    荆州到底归谁?从《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有几处可看出,当初孙权确实将荆州几处划给刘备,也可说是借。

     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 ……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 注:《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注:《三国志》卷五十四 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卒。[注:《三国志》卷五十五 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

    而以后,东吴一心想收回荆州,而蜀汉政权诸多推委,在政治上处于劣势。
    因为就荆州来说,蜀汉不愿意失去它,必然会在与东吴的外交上处处退让,以求保住荆州。这在政治上便处于巨大的劣势。可以说荆州是蜀汉政权的小辫子,东吴就此完全可以在两国的外交上进行讨价还价。待东吴要蜀汉归还荆州时,蜀汉不得不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让于东吴,虽然关羽逐回三郡守将,也不管其后是否又强行占领。总之,蜀汉在政治上的退让,就此事来说,东吴便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而对于其后的行动,蜀汉也就没理由去质疑。
    可以说的是,蜀汉政权取得荆州是没有合理的理由来站住脚,而东吴大可在这上面作足文章,蜀汉方面也毫无办法。惟有在两国的外交上处处退让,以求得联盟的稳固。这在政治上是相当失败的,却也没有能力去挽回。因为蜀汉不可能放弃荆州,那么只有冒着本不稳固的联盟的破裂,而采取强硬措施。但这样一来,就让曹魏有机可趁,这显然也不是蜀汉当权者的初衷,也不合《隆中对》诸葛亮制定的取天下的方针。那么在政治上的妥协、退让就不可避免。

    如果东吴能够充分利用这点,牢牢抓住蜀汉的弱点,获取政治上最大的利益,那么,蜀汉在政治上的所失便无可计量。

    益州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消息阻塞,从而又影响了它在全国的地位。不论益州如何努力,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有长足进展的。而荆州刚好能够弥补这一不足。荆州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使它能够积聚天下的目光,世之才士皆出于此。
    单说荆州,它的战略性,以及物资、人口等在全国数一数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在全国的号召力可谓无出其右。整个刘氏集团最强盛的时候也就是荆州被东吴夺取前。有荆州一地,北可拒曹魏,借汉水而上,经略中原,后图北方;南可却孙吴,阻断长江漕运,势压东南。它本身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荆州有着益州所不能比拟的影响力,因为有了荆州,蜀汉在全国的地位得到提升;一旦失去,地位也会为之下降。后来荆州被夺,在不影响蜀吴联盟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夺回。而西凉或许是隆中三分的修订吧,用西凉来弥补荆州的地位。虽然西凉相比与荆州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未尝不是一个替代。
    诸葛亮当初第一次出兵祁山时,就曾去马超的墓地凭吊。那时,诸葛亮心中多半便有了以西凉代替荆州的想法,而生长在羌人集聚的西凉的马超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守西凉的人才。在羌人的心目中,马超的地位相当崇高,这点就连同样出身的马岱也不能相比。可惜的是,马超早已死去。诸葛亮心中有什么想法呢?或许只是一丝淡淡的痛吧。
   
    从这方面看,荆州的失去,对蜀汉和东吴都影响巨大。在政治上,从此东吴便没有了在对蜀汉外交上的讨价还价,蜀汉等于丢了个包袱,换取了外交上的平等;然而没有了荆州,蜀汉等于少了半壁江山,其在全国的影响力大降,失去了威慑天下的资本,损失不可计算。这些要看当权者的策略与方针,看看是否值得。
  

三,人才、社会。

    通观整个三国,会发现不少大将出于河北,而谋臣、治臣以荆州鼎盛。
    不同于武将,优秀的文士的诞生完全取决于文话的沉淀。而三国时代的益州,不但贫瘠,文化的沉淀也相当浅薄。虽然西汉也出过司马相如这样的才俊,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还是太少。
    随着自古来北方的动荡,人口不断南迁,带来了优秀的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这些,在荆州这个战略堡垒上,又反映得更加突出。为什么益州没有得到同样的效果?那就只能怪蜀道太难了!
    荆州出了不少治臣,它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拥有此地,世之才俊皆可用之!不但是它自身的人才,其他地方的才俊也多积聚于此,可用耳。相对来说,益州就不具备这个条件。益州的全国地位影响力以及艰难的道路,使它难以积聚人才;浅薄的文化又使它难以诞生自己的人才。凡有为的川人,皆是出川后才成功的。这点,从中国开国的几位元勋就可以看出。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与前期呈鲜明对比,这和她缺乏人才培养基地有关。深厚文化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益州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巨大的提升。这时,荆州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看蜀汉政权的人员构成,以益州本土,荆州人氏和早年追随刘备的人共同构成(要考虑对刘璋旧部的安抚)。荆州派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诸葛亮、魏延等就是来自荆州(仅从成名的地方算)。
    仅仅只依靠一地之才怎能一统天下?诸葛亮上《出师表》,对伐魏甚急,除了刘备的嘱托外,我想,还和蜀汉人才的不断凋零有关。眼看着当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家底,慢慢的在时间的流失中消耗怠尽,怎么不心急。刘备早年的生涯对他未尝不是好事,这样他收拢了一批人才,有了资本。而以后建国,到荆州丢失,原来的资本已经消耗大半,后续又跟不上,不早日伐魏,等全部家底消耗,就更难了。

    三国时代,魏国的人口最多,兵源充足;吴国其次;其后才是蜀国。

     “关于曹魏的户口,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户口缺乏记载。在魏明帝时杜恕说“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陈群则说“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蒋济也说“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三人异口同辞强调人口寡少,即使按照杜恕的说法,东汉时豫州人口约六百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魏国早期人口并不会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数字。西晋时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景元四年(263),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杜佑在《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记载与此略同,仅口数作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那么魏国的人口应为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关于蜀的户口,史籍中也有前期和后期两个数字。《晋书·地理志》记载: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景耀六年蜀国灭亡时的人口,王隐在《蜀记》中记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吴的户口,难以考查。《晋书·地理志》说:“孙权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以上两组户口统计数字大致相同,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怀疑,吴自赤乌五年以后,再没有进行过户口统计工作,所以王濬在灭吴时所得的户口数,仍然是三十八年的统计数字。”

[注:以上引用新浪《三国时期人口数量之辨析》作者:笨笨兔](本人太懒,不想根据《晋书·地理志》一条一条的统计……汗)

    古代一个国家的强盛除了物资外,最重要就是人口。而益州的人口非常稀薄,这对于长期战争相当不利。在蜀汉后期,诸葛亮屡次出兵伐魏未果,徒使国力消耗,人口锐减。(这么多年,人口仅仅增长了四万……太少了。)
    而荆州的人口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很多的,如果有荆州一地,那么,对于蜀汉的帮助必然无比巨大。古代战争是非常消耗人口的,不但兵源需要足够的壮年来补充,而且后勤、生产等也需要足够的人力来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根本就不能够支持长期的消耗战。

    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分荆州之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蜀分南郡,立宜都郡,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所得)。四郡人口总数为:


南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五万五千。
零陵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五千一百。
武陵郡汉置。统县十,户一万四千。
宜都郡吴置。统县三,户八千七百。

[注:《晋书》志第五 地理下(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

    从以上就可看出当时荆州在蜀人口所占的地位(有一点存疑:宜都郡吴置?前文说是蜀分南郡……。既然书上这么说,还是按照它说的吧。)

    魏国的强盛不光在于自身的人才与广阔的领土(有时,广阔的领土反而是负担),关键在于魏国有着其他两国所不能比拟的人口优势,她完全能够支持经年累月的战争。蜀汉的多数战争是和魏国交锋的,其结果是蜀汉人口锐减,到后来兵力都不能得到保证;而魏国还有实力去灭掉蜀、吴二国。可见,人口乃是长期战争的保证。

    从这方面来看,荆州的失去,对蜀汉的打击是巨大的。失去荆州,使蜀汉的人才难以为继,缺乏了治国之人;同时,使人口锐减,也就减弱了蜀汉支撑战争的能力。所以,从这点来看,荆州的丢失,对蜀汉弊大于利。

    综合上面三点,权衡一下,我觉得荆州对于蜀汉意义重大,荆州之失,痛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发表于 2004-12-6 20: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荆州出击,侧翼安全就只能依靠所谓得联盟关系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天啊,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啊?

你能研究出对吴到底是利还是弊才有板砖挨。

不过还是顶你一下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桠枫
(疯子~)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5
功绩 323
帖子 7292
编号 1780
注册 2003-11-1
家族 司徒实业


呵呵,就是怕黑哨兄的砖头所以才……
其实是我水平有限呢~~对吴有利弊的那个已经被人研究透了~~惨水平限制我在这个方面有更新的见解。

[ 本帖最后由 桠枫 于 2007-7-8 08: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放心啦,你只管弄,有些是没有道理的。

板砖横飞正好学东西。

象吴的问题,估计也只是见仁见智。弄不出道理的。哈哈。

见仁见智就是道理。记住,发贴最可恨的就是平凡。

论坛上不要怕挨骂,也不要太斯文。被骂的贴看情况:骂的没水平的而且ID常出现的。,把他脏贴多挂会。有水平的,立马删掉。

自己要骂,换新ID骂。哈哈。。。。。。骂了也删,不过多等一会儿,估计着要骂的人回了贴再删。
斯文不代表有学问。呵呵^_*,上网嘛,爽了就好。

阴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2-7 01: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先顶一下,此文写得还不错。虽说绝大多数的观点,沿用了前辈学者的结论,但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一些问题,可以相互探讨:

首先,我想说说,荆州对吴蜀双方的不同意义。自古以来,江南政权无荆襄,失淮河则不可立国。巴蜀政权,无汉中,失峡口则不可立国。以此来论,蜀汉失荆襄未伤根本,孙吴无荆襄则岌岌可危。东吴创业之初,两淮皆为他人所有,后东吴虽与曹魏多次争夺淮南,但多无功而返。长江淮河互为表里“自古守江必守淮”,孙吴立国江南却失淮河之地,这是极其不利的,故夺取荆州上游尽长江之全势,建国立号,必是东吴的立国之策。由此来看,荆州有关东吴生死存亡,东吴苦心积虑,志在必得,“自古知惧而不亡”,荆州最终归属东吴也属必然。

二、蜀汉如何保守荆州?
自古,据荆襄拥益州则易,据益州拥荆襄则难。荆州乃用武之地,据益州而拥荆襄者,一旦荆州有警,水陆出峡口,难以应急,而敌军朝发夕至,防不胜防。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统治重心在那儿的问题。我觉得刘备收川后,统治重心西移,是蜀汉一大败笔,关羽贸然北伐是第二个失策,这两个失误,使处心积虑的孙吴觅得战机。如果,刘备得益州后,留大将镇守汉中、巴蜀,自率文武统重兵坐镇荆州,据荆襄而拥益州的话,蜀汉的局面要好得多。

三、蜀汉失荆州,就真的坐毙西南,无所作为了吗?
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待商榷。我认为蜀汉失荆州在军事上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何如此说呢?荆州事关孙吴根本,蜀汉据荆襄必为孙吴所忌,吴蜀貌和神离,外和而内争,必有一战。一旦,蜀汉从荆州北伐,东吴必袭取荆襄,故蜀汉得荆州实际上是陷入了两线作战的
境地。政治之所得,却为军事之所失也!而蜀汉失荆州,孙吴得荆州,反而使双方达成了某种均势。孙吴得荆州无两淮沿江自守,蜀汉得汉中失荆州据关自守。双方谁都吃不了谁,还谁都离不开谁。正是因为吴蜀双方的相互均衡,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双方下一步的长久的同盟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故我认为蜀汉失荆州,与东吴化敌为友,无东顾之忧,既摆脱了两线作战的风险,又合吴蜀之全力以抗中原。蜀汉北伐曹魏的条件反而更加成熟了。

四、蜀汉北伐中原能否获得胜利?
有的人对这个问题,看得比较悲观。认为,天下三分,西蜀疲鄙,蜀汉人力、物力、财力均有限。自蜀北伐,群山所阻,道路崎岖,粮草不济,难以持久,故北伐成功的机会不大。
实际上,这些困难对北伐这一军事行动而言,并非致命之处,也无关成败。昔汉高祖仅控汉中之地,并未得巴蜀全境,却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最终成就帝业。可见,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麽不可能的事,事在人为而已。
如,蜀汉外结东吴,内修政理。明为示弱中原,麻痹曹魏;暗中整军经武,缮兵积谷。一旦曹魏政局有变(诸如,辽东公孙渊反叛,高平陵事件,淮南三叛等)则联络孙吴东西并举,吴军一路向宛洛,一路向淮南,牵制曹魏在两淮与河南之军,使之无法救援雍凉。蜀汉兵分三路分进合击,魏延率偏师出秦岭,弃长安于不顾,直取潼关。孟达起上墉之兵攻取武关,彻底封闭关中战场。武侯自统蜀军主力走陇上,并凉州,向关中迂回攻击,会师与长安。果如此,则雍凉可取,汉室可兴。蜀汉北伐在此一举,在于击其不备,掩其空虚。如不能成功,曹魏必加强雍凉守备,蜀汉战机已失,北伐则大势去矣。故诸葛亮一出祁山失败后,四次北伐只是徒费心力而已。武侯昧于此理,不知保守国力,观衅而动。只是攻敌之所知,耗敌以自耗,焉能取胜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龙鹰凌渡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443
编号 19944
注册 2004-10-30


发表于 2004-12-7 0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失荆州对蜀来说未必是坏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4-12-7 10: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夺取西川和汉中之地后,陶醉于胜利,自封为汉中王,对于荆洲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属于严重的战略失误。

而关羽贪功冒进,与刘备的西川缺乏战略上的有机配合。三国时代信息不象现在这样畅通,关羽水淹了七军,荆州防务空虚,难道刘备与诸葛都意识不到?非也,盖因信息不畅通,关羽可以说败的很快,与徐晃交兵,一时不得聚解,荆州被陷,关羽又梦想夺回,实际已经不自量力了,最后身首异处,咎有自取。

作为刘备合适的战略应该是修正隆中对的策略,西川与汉中易守难攻应取守势,而主力应合力放在荆州方面出击宛城,以图进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袖里乾坤
(袖子)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279
帖子 4692
编号 21029
注册 2004-11-1
来自 荆州
家族 性情居


发表于 2004-12-7 10: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一旦失了荆州,东路的攻曹路线就被东吴封闭了,只能被动地从蜀道进军魏。单就这点来看,荆州失了,是个遗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7 15: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还是不错的。不过我对最后的结论有点不同意见。
在当时的战略格局下,第一重要的是维护孙刘联盟,共同对敌。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
而只要荆州还在刘备方,双方的联盟就难以巩固。
因此,我认为,刘备方面如果不贪小利(占半个荆州与联盟相比较),主动把剩余的荆州归还孙权,则:
1、大大加强了孙刘联盟,为今后联合夹击魏国奠定基础;
2、集中兵力于益州,趁夺取汉中的余威,向关中或陇右地区进攻;
3、也不会留下借而不还的影响,提高刘备的号召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主动还半个确实是当时比较好的办法,我想孙权也会接受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4-12-7 20: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讨论荆州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战略形势,当时的情况是蜀国声势节节上升,魏国虽然依旧势力最强,但赤壁之后作为不大,吴国是待机而动。

从防守的角度中看荆州孤悬海外,不利防守,但在进攻时,却是个非常重要的桥头堡。比如说诺曼底,在英法败退时几乎是不可能去据守的,但到反攻时却是非常重要的桥头堡。当时的情况正是刘备处于攻势,夺取益州之后又拿下了汉中,所以荆州不仅要守,还要成为进攻的基地,至于说条件不好,事在人为,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我反对燕京兄把维护孙刘联盟放在头等大事的观点。其实只要看看现在各个国家的关系就知道了,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孙刘关系也是如此,决定联盟是否稳固主要不在于刘备方是否表现足够的诚意,而在于双方所处的地位。在苏联解体前,中国是美苏拉拢的对象,自然能够左右逢源,等苏联解体,自然就成了美国的主要目标了,这是国际形势决定的,并不是什么外交工作没做好。同样孙刘也是如此,随着刘备势力越来越强,孙权必然提高了警惕心理,并不是什么关羽把外交搞坏了的原因。刘备死后,诸葛亮在与孙权修好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互相在边境留有重兵,就是明证。

只要刘备想完成统一大业,孙刘联盟迟早要破裂的,所以荆州这张牌,与其抓在孙权手里,还不如抓在自己手里牢靠。盟友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英法联军抗击德国是同仇敌忾,等到法国投降,英国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灭法国舰队,法国人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躲在英国港口的军舰竟然会遭到昨天的盟友英国人的进攻。

所以嘛,荆州是万万不可放弃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8 16: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马岱兄说的也有道理。

我以为,虽然最后(如果能联合消灭魏国的话)双方还要争天下,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而当务之急乃联合对抗强大的魏国,生存才是大道理。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曹操接受谋士的建议,趁刘备带领主力东进与孙权争夺荆州、蜀地刚刚占领还不稳定的时机,从汉中一鼓作气打入蜀地,此时刘备可就面临着彻底完蛋的局面了。
因为一旦蜀地丢失(这个很可能,因为精锐部队5万都被刘备带到遥远的江陵一带了,剩下的不过一些新投降的刘璋军和疲惫兵),刘备竟然只剩下一个借来的南郡了。而且四面受敌。
因此,在孙刘两军相持于荆州、曹操又打下汉中时,局面并不像兄想的那般美好。
由于刘备毕竟是三方中最弱的,因此结盟求生存还是第一位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4-12-8 18: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换一个角度:蜀汉集团的人才有多少是来自荆州的
蜀中并不是没有人才,也并不是猪哥压制蜀中的人才,那么猪哥为什么宁可看着人才凋零都不去提拔蜀中人才呢?
(刘彰集团的人才多数是刘焉从荆州和幽州带去的)
说明:蜀还是太偏僻了,远离社会主流。
你希望奋斗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呢?这也是争夺荆州的一个原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4-12-8 23: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赤壁之后,孙刘联盟的作用已经就不大了,生存问题已经解决了,后来曹操虽有几次南下动作,也是孙吴独立解决的,谈不上联盟起了什么作用,同样在汉中争夺战中也是刘备独立对付曹操。

至于说那个假设,我想曹操之所以不实行也是考虑到把握不是很大吧,刘备军已经在回援的路上,曹操怎么会轻易就拿下整个益州?这个跋锋寒好像专门有篇文章论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8 23: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时,刘备得到曹操占领汉中的消息后,首先要先解决与孙权的和解,这个需要若干时间,还要再带领5万大军回到北部的剑阁前线,距离很远呐。

而曹操从汉中南下的距离就近的多了。曹操在攻打汉中时有10万大军,加上张鲁投降的若干,一旦南下进入蜀地,战局将非常危险。
因为蜀地刚刚被刘备用卑劣的手段夺取过来,并不稳定。那些当时投降刘备的刘璋军团,很可能又倒向曹操。

其实,并不是曹操大军南下不可行,而是曹操的个性决定了他不会立即进攻蜀地。因为总结曹操的一生,他就是一个有限战役目标论者,非常典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8 23: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帕拉丁于2004-12-08, 10:33:42发表
换一个角度:蜀汉集团的人才有多少是来自荆州的
蜀中并不是没有人才,也并不是猪哥压制蜀中的人才,那么猪哥为什么宁可看着人才凋零都不去提拔蜀中人才呢?
(刘彰集团的人才多数是刘焉从荆州和幽州带去的)
说明:蜀还是太偏僻了,远离社会主流。
你希望奋斗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呢?这也是争夺荆州的一个原因。

对,人才非常重要,但是人才并不是只有荆州有。雍州(关中)、陇右也有。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争夺人才,是向敌人方面夺,还是向盟友方面夺呢?大家必定认为,应当向敌人方面夺取。所以,刘备集中兵力,联合孙权同时向曹操进攻,夺取关中等地,一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孤星月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5
帖子 330
编号 34041
注册 2005-3-5


发表于 2005-3-6 06: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4-12-07, 1:00:33发表
先顶一下,此文写得还不错。虽说绝大多数的观点,沿用了前辈学者的结论,但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一些问题,可以相互探讨:

首先,我想说说,荆州对吴蜀双方的不同意义。自古以来,江南政权无荆襄,失淮河则不可立国。巴蜀政权,无汉中,失峡口则不可立国。以此来论,蜀汉失荆襄未伤根本,孙吴无荆襄则岌岌可危。东吴创业之初,两淮皆为他人所有,后东吴虽与曹魏多次争夺淮南,但多无功而返。长江淮河互为表里“自古守江必守淮”,孙吴立国江南却失淮河之地,这是极其不利的,故夺取荆州上游尽长江之全势,建国立号,必是东吴的立国之策。由此来看,荆州有关东吴生死存亡,东吴苦心积虑,志在必得,“自古知惧而不亡”,荆州最终归属东吴也属必然。

二、蜀汉如何保守荆州?
自古,据荆襄拥益州则易,据益州拥荆襄则难。荆州乃用武之地,据益州而拥荆襄者,一旦荆州有警,水陆出峡口,难以应急,而敌军朝发夕至,防不胜防。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统治重心在那儿的问题。我觉得刘备收川后,统治重心西移,是蜀汉一大败笔,关羽贸然北伐是第二个失策,这两个失误,使处心积虑的孙吴觅得战机。如果,刘备得益州后,留大将镇守汉中、巴蜀,自率文武统重兵坐镇荆州,据荆襄而拥益州的话,蜀汉的局面要好得多。

三、蜀汉失荆州,就真的坐毙西南,无所作为了吗?
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待商榷。我认为蜀汉失荆州在军事上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何如此说呢?荆州事关孙吴根本,蜀汉据荆襄必为孙吴所忌,吴蜀貌和神离,外和而内争,必有一战。一旦,蜀汉从荆州北伐,东吴必袭取荆襄,故蜀汉得荆州实际上是陷入了两线作战的
境地。政治之所得,却为军事之所失也!而蜀汉失荆州,孙吴得荆州,反而使双方达成了某种均势。孙吴得荆州无两淮沿江自守,蜀汉得汉中失荆州据关自守。双方谁都吃不了谁,还谁都离不开谁。正是因为吴蜀双方的相互均衡,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双方下一步的长久的同盟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故我认为蜀汉失荆州,与东吴化敌为友,无东顾之忧,既摆脱了两线作战的风险,又合吴蜀之全力以抗中原。蜀汉北伐曹魏的条件反而更加成熟了。

四、蜀汉北伐中原能否获得胜利?
有的人对这个问题,看得比较悲观。认为,天下三分,西蜀疲鄙,蜀汉人力、物力、财力均有限。自蜀北伐,群山所阻,道路崎岖,粮草不济,难以持久,故北伐成功的机会不大。
实际上,这些困难对北伐这一军事行动而言,并非致命之处,也无关成败。昔汉高祖仅控汉中之地,并未得巴蜀全境,却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最终成就帝业。可见,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麽不可能的事,事在人为而已。
如,蜀汉外结东吴,内修政理。明为示弱中原,麻痹曹魏;暗中整军经武,缮兵积谷。一旦曹魏政局有变(诸如,辽东公孙渊反叛,高平陵事件,淮南三叛等)则联络孙吴东西并举,吴军一路向宛洛,一路向淮南,牵制曹魏在两淮与河南之军,使之无法救援雍凉。蜀汉兵分三路分进合击,魏延率偏师出秦岭,弃长安于不顾,直取潼关。孟达起上墉之兵攻取武关,彻底封闭关中战场。武侯自统蜀军主力走陇上,并凉州,向关中迂回攻击,会师与长安。果如此,则雍凉可取,汉室可兴。蜀汉北伐在此一举,在于击其不备,掩其空虚。如不能成功,曹魏必加强雍凉守备,蜀汉战机已失,北伐则大势去矣。故诸葛亮一出祁山失败后,四次北伐只是徒费心力而已。武侯昧于此理,不知保守国力,观衅而动。只是攻敌之所知,耗敌以自耗,焉能取胜乎?

一:
在下不认为东吴势在必得就要将荆州拱手相让。虽然荆州对于东吴的意义重大,然而我却觉得虽如此,依然可以加以斡旋。岂不知东吴一旦得荆州,下一个又该是得什么了?
蜀汉要想制天下,在下始终认为没有了荆州的支持,是不容易成功的。至于东吴方面,多防范一点就可(也可在外交等方面让步)。如果关羽在出征前,刘备能很好的配合,分出益州的一部分兵力驻扎在益州荆州交界支援关羽,孙权也不敢冒冒然的偷袭了。

二:
在下认为,荆州四战之地,可做战役的前沿堡垒,却不可以此立国。虽然统治中心牵致益州,使荆州的难以防御,但却可避免敌锋。关羽就曾使曹操动念迁都,可知,国都在前沿是非常不利的。益州,天府之国,其钱粮充足,可堪重用。再则,益州乃刘障旧土,后来虽投降,然而在当地还是有很深的影响力。难道刘备就放心益州吗?怎敢保证当地旧势力不打着复兴刘障的旗帜来造反??自己亲自坐镇要好得多。

三:
在下认为有些本末倒置,在下反对将吴蜀联盟的利益摆在了过高的位置。所谓的联盟,不过是双方利益的结合,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而且这种联盟是很脆弱的,不可靠。东吴偷袭荆州的时候不就是联盟吗???结果如何。如果当时是因为荆州的原因,那以后难保东吴不会动益州的念头。要知道,当时三国中魏国的力量最强大,东吴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借蜀吴联盟的掩饰,然后出兵偷袭益州,那么成功也是很有可能的。一旦成功,其国力绝对可以和魏国直接对抗,还是很诱人的。这些,敢保证吗??

四:
从祁山伐魏甚难,最严重的就是粮草难以为继。从此处出兵,仅可以为偏锋。
汉高祖能取胜,原因是很大的。当时他的对手显然未能料到韩信会走陈仓道,因而能奇袭成功。但是曹操可不是项羽,且不论曹操和项羽的智谋孰高孰低,单说出兵的路线,先生认为有了韩信的教训后,曹操会不提防??而且,刘邦当时并未和项羽撕破脸,项羽不相信刘邦会出兵攻打他(或者应该说,在短期内项羽不相信刘邦会攻打他)。而蜀与魏却是处于战争状态,魏国时刻在提防蜀的进攻,这是和刘邦那时的环境不一样的。
再则,吴国岂是可靠?联合对方伐魏,远不如自己指挥得心应手。而且,万一在联合伐魏的掩饰下,吴国偷袭益州又该如何?
就算吴国真一心与蜀伐魏了,那么,吴国从荆州出发,势必比蜀国从祁山出发要快得多,也更加容易。真到了打下魏国了,吴国也必比蜀国所攻陷的城池、地盘多得多。而蜀汉政权由于道路的不便,就算打下了魏国的地方,也难以控制。而有了荆州又不一样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5-3-6 11: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辩题很有意思,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谈荆州的得失不能不谈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其核心精神——“跨有荆益”及“外结好孙权”听起来虽然十分理想、诱人,但根本上说是自相矛盾的,完全是mission impossible,而以此为战略指导的刘氏集团,早晚必然面对要么失联盟,要么失荆州的困境。所以蜀失荆州是必然的,其间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而荆州的丧失,又将蜀汉逼入了不得不单一方向进攻的绝境。

下面具体谈几个问题:

关羽攻荆襄的性质是什么?

个人认为这次进攻并不是《隆中对》所说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大举进攻,关羽也并非擅自发动,这次进攻的目的只是夺取尚控制在曹操手中的襄樊,为以后的“向宛、洛”准备条件的预备性军事行动,关羽这次出兵时间并不短,成都方面不可能不了解,而诸葛亮显然明白,即便“跨有荆益”与“外结好孙权”都顺利实现,若没有较理想的机会,刘氏集团仍没有与曹操分庭抗礼的把握,且成功需要荆、益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如果关羽攻荆襄的性质是荆州方面大规模北伐的话,关羽不会不至少知会成都,而成都方面也不会允许如此过早的冒进,但从记载看,成都方面似乎对荆州采取的军事行动并没有过分关注,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关羽此次进攻荆襄是一次局部的有限进攻。

刘备战略重心离开荆州是战略失误还是无奈之举?

个人认为应是后者,从当时的形势看,如果刘备收川不投入重兵就难以实现夺取西川的目的,而在夺取后,由于益州人的排外性极强,刘备必须将统治中心留在益州而非荆州,否则将冒得而复失的风险,至少也会极大的牵扯刘氏集团的精力。所以,对于刘备而言,尽管从进攻的角度考虑可能荆州更理想些,但重心留驻益州则是唯一的选择。

谈及上面两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说明荆州之失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是由《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决定的。

蜀失荆州,是否部分地改善了其战略态势?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由于有些网友认为由于蜀、吴在荆州矛盾消失,联盟得保,蜀国不再存在芥蒂,可与吴合力,也算是“塞翁失马”。但个人认为,蜀国失却荆州,其战略态势严重恶化,吴蜀复盟好像是是一层玻璃天顶,虽然似乎光明尚在,但无法突破却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理论上尚存在吴、蜀共攻曹魏的可能,但实际上这种可能对蜀国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新的联盟中蜀国处于弱势地位,不可能让吴国根据蜀国的需要进行呼应,无法做到默契的配合,而这个问题在原先荆益都在蜀国手中时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也就看到了这样一种局面,蜀吴虽有数次配合攻魏的行动,但都因配合不好,从而无法致魏国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诸葛亮在西线也就只能硬碰硬地进攻了。

就荆州而言,实际上并不存在蜀汉该不该放弃的问题,而是由于战略方针的缺陷,丧失荆州是难以避免的,而荆州的丧失,导致了蜀汉的整体战略失衡,故个人认为,对于锐意进攻的蜀汉而言,荆州之失恐怕是很难谈“利”字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3-7 23: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孤星月于2005-03-06, 6:52:59发表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4-12-07, 1:00:33发表
先顶一下,此文写得还不错。虽说绝大多数的观点,沿用了前辈学者的结论,但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一些问题,可以相互探讨:

首先,我想说说,荆州对吴蜀双方的不同意义。自古以来,江南政权无荆襄,失淮河则不可立国。巴蜀政权,无汉中,失峡口则不可立国。以此来论,蜀汉失荆襄未伤根本,孙吴无荆襄则岌岌可危。东吴创业之初,两淮皆为他人所有,后东吴虽与曹魏多次争夺淮南,但多无功而返。长江淮河互为表里“自古守江必守淮”,孙吴立国江南却失淮河之地,这是极其不利的,故夺取荆州上游尽长江之全势,建国立号,必是东吴的立国之策。由此来看,荆州有关东吴生死存亡,东吴苦心积虑,志在必得,“自古知惧而不亡”,荆州最终归属东吴也属必然。

二、蜀汉如何保守荆州?
自古,据荆襄拥益州则易,据益州拥荆襄则难。荆州乃用武之地,据益州而拥荆襄者,一旦荆州有警,水陆出峡口,难以应急,而敌军朝发夕至,防不胜防。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统治重心在那儿的问题。我觉得刘备收川后,统治重心西移,是蜀汉一大败笔,关羽贸然北伐是第二个失策,这两个失误,使处心积虑的孙吴觅得战机。如果,刘备得益州后,留大将镇守汉中、巴蜀,自率文武统重兵坐镇荆州,据荆襄而拥益州的话,蜀汉的局面要好得多。

三、蜀汉失荆州,就真的坐毙西南,无所作为了吗?
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待商榷。我认为蜀汉失荆州在军事上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何如此说呢?荆州事关孙吴根本,蜀汉据荆襄必为孙吴所忌,吴蜀貌和神离,外和而内争,必有一战。一旦,蜀汉从荆州北伐,东吴必袭取荆襄,故蜀汉得荆州实际上是陷入了两线作战的
境地。政治之所得,却为军事之所失也!而蜀汉失荆州,孙吴得荆州,反而使双方达成了某种均势。孙吴得荆州无两淮沿江自守,蜀汉得汉中失荆州据关自守。双方谁都吃不了谁,还谁都离不开谁。正是因为吴蜀双方的相互均衡,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双方下一步的长久的同盟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故我认为蜀汉失荆州,与东吴化敌为友,无东顾之忧,既摆脱了两线作战的风险,又合吴蜀之全力以抗中原。蜀汉北伐曹魏的条件反而更加成熟了。

四、蜀汉北伐中原能否获得胜利?
有的人对这个问题,看得比较悲观。认为,天下三分,西蜀疲鄙,蜀汉人力、物力、财力均有限。自蜀北伐,群山所阻,道路崎岖,粮草不济,难以持久,故北伐成功的机会不大。
实际上,这些困难对北伐这一军事行动而言,并非致命之处,也无关成败。昔汉高祖仅控汉中之地,并未得巴蜀全境,却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最终成就帝业。可见,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麽不可能的事,事在人为而已。
如,蜀汉外结东吴,内修政理。明为示弱中原,麻痹曹魏;暗中整军经武,缮兵积谷。一旦曹魏政局有变(诸如,辽东公孙渊反叛,高平陵事件,淮南三叛等)则联络孙吴东西并举,吴军一路向宛洛,一路向淮南,牵制曹魏在两淮与河南之军,使之无法救援雍凉。蜀汉兵分三路分进合击,魏延率偏师出秦岭,弃长安于不顾,直取潼关。孟达起上墉之兵攻取武关,彻底封闭关中战场。武侯自统蜀军主力走陇上,并凉州,向关中迂回攻击,会师与长安。果如此,则雍凉可取,汉室可兴。蜀汉北伐在此一举,在于击其不备,掩其空虚。如不能成功,曹魏必加强雍凉守备,蜀汉战机已失,北伐则大势去矣。故诸葛亮一出祁山失败后,四次北伐只是徒费心力而已。武侯昧于此理,不知保守国力,观衅而动。只是攻敌之所知,耗敌以自耗,焉能取胜乎?

一:
在下不认为东吴势在必得就要将荆州拱手相让。虽然荆州对于东吴的意义重大,然而我却觉得虽如此,依然可以加以斡旋。岂不知东吴一旦得荆州,下一个又该是得什么了?
蜀汉要想制天下,在下始终认为没有了荆州的支持,是不容易成功的。至于东吴方面,多防范一点就可(也可在外交等方面让步)。如果关羽在出征前,刘备能很好的配合,分出益州的一部分兵力驻扎在益州荆州交界支援关羽,孙权也不敢冒冒然的偷袭了。

二:
在下认为,荆州四战之地,可做战役的前沿堡垒,却不可以此立国。虽然统治中心牵致益州,使荆州的难以防御,但却可避免敌锋。关羽就曾使曹操动念迁都,可知,国都在前沿是非常不利的。益州,天府之国,其钱粮充足,可堪重用。再则,益州乃刘障旧土,后来虽投降,然而在当地还是有很深的影响力。难道刘备就放心益州吗?怎敢保证当地旧势力不打着复兴刘障的旗帜来造反??自己亲自坐镇要好得多。

三:
在下认为有些本末倒置,在下反对将吴蜀联盟的利益摆在了过高的位置。所谓的联盟,不过是双方利益的结合,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而且这种联盟是很脆弱的,不可靠。东吴偷袭荆州的时候不就是联盟吗???结果如何。如果当时是因为荆州的原因,那以后难保东吴不会动益州的念头。要知道,当时三国中魏国的力量最强大,东吴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借蜀吴联盟的掩饰,然后出兵偷袭益州,那么成功也是很有可能的。一旦成功,其国力绝对可以和魏国直接对抗,还是很诱人的。这些,敢保证吗??

四:
从祁山伐魏甚难,最严重的就是粮草难以为继。从此处出兵,仅可以为偏锋。
汉高祖能取胜,原因是很大的。当时他的对手显然未能料到韩信会走陈仓道,因而能奇袭成功。但是曹操可不是项羽,且不论曹操和项羽的智谋孰高孰低,单说出兵的路线,先生认为有了韩信的教训后,曹操会不提防??而且,刘邦当时并未和项羽撕破脸,项羽不相信刘邦会出兵攻打他(或者应该说,在短期内项羽不相信刘邦会攻打他)。而蜀与魏却是处于战争状态,魏国时刻在提防蜀的进攻,这是和刘邦那时的环境不一样的。
再则,吴国岂是可靠?联合对方伐魏,远不如自己指挥得心应手。而且,万一在联合伐魏的掩饰下,吴国偷袭益州又该如何?
就算吴国真一心与蜀伐魏了,那么,吴国从荆州出发,势必比蜀国从祁山出发要快得多,也更加容易。真到了打下魏国了,吴国也必比蜀国所攻陷的城池、地盘多得多。而蜀汉政权由于道路的不便,就算打下了魏国的地方,也难以控制。而有了荆州又不一样了。

我想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荆州的战略地位对吴蜀双方而言均是至关重要,吴蜀双方谁也不可能主动放弃荆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把三国时期荆州的战略地位,予以过高的估计。荆州自古就是“用武之地”而吴蜀两国割据南方,终三国之际,南方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吴蜀两国既有公开的合作,也有暗中竞争,这实际上使位于整个南方枢纽部的荆州的战略地位大打折扣。吴蜀双方无论那一方获得了荆州,在以此地出兵北伐时,都会有所顾忌。对于此点,东吴实际上看的最清楚了。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东吴的几次北伐,均是与曹魏争夺淮南,没有一次是从荆州出兵攻击曹魏的腹心宛洛。之所以如此,当然淮南的战略地位对东吴而言至关重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孙吴“白衣渡江”以权诈取荆州,不能不对蜀汉有所顾忌。东吴一直怀有西顾之忧,深怕西蜀趁荆州兵力空虚之际,袭取荆襄,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故终东吴一世只能在荆襄采取守势,未敢自荆州轻易北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三国时期,荆州名为“用武”之地,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的做到“用武”,荆州的拥有者,稍有不慎,荆州都有可能“得而复失”。只有南方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权,荆州“九省通衢”的战略地位才有可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第二,我不赞成蜀汉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主动将荆州三郡让与东吴。三国时期荆州的战略地位,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对蜀汉而言,荆州三郡实际上起到了不可多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补充作用。主动放弃荆州不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弱己强敌”之举。况且,政治本身就有其寸土必争,急功近利的一方面,主动放弃荆州从实际政治运作中是不可行的。

第三,关于蜀汉北伐能否成功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有争论。
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实际上客观条件还是不错的。蜀主刘备死后,曹魏把主要的注意力转向
东吴。这段时间,曹魏的军事重心主要是防吴。雍凉两州实际上并无戒备,(这与刘邦还定三秦前的情况有一些类似。)如果蜀汉北伐时,注重正奇相互为用,以正兵走陇右,以奇兵
出子午,夺取雍凉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武候用兵谨慎,只能做到“以正合”而未敢做到“以奇胜”。武候的“安走坦途”的战役部署,虽说谨慎,攻守自如,但实际上也是自失良机。一旦曹魏倾国来争,这种战役部署必然要演变成持久战消耗战。因此武候的战役部署是注定要失败的,胜利了也是侥幸,更何况在现实中连这种侥幸都没有发生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3-8 02: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有些朋友觉得与其因为荆州归属问题和东吴关系恶化,不如趁早割地求和。呵呵,太夸张了吧?

没有任何人规定蜀汉必须和东吴联合,因为最终目标都是统一中国,先灭谁对蜀汉来说,没有任何不同。但刘备诸葛亮等人却太拘泥于隆中对里所制定的战略方针,错过了夷陵之战后联合曹魏对付吴国的机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5-3-8 12: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荆州对于蜀汉不是“想不想”拥有,而是“能不能”拥有的问题。按《隆中对》的思路,吴蜀之间在荆州必有一战。考虑到蜀国重工而吴国重守,吴与蜀联盟的迫切程度远没有蜀与吴联盟那么强烈。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9: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97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