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古代诗词名句精选, 并诗歌发展及源流
性别:未知-离线 一介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5
编号 8391
注册 2004-6-16


发表于 2004-11-29 11: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诗词名句精选
一、天地山水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 明月却多情, 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花草虫鸟  
   1.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 折得一枝香在手, 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 阳春二三月, 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 江南二月多芳草, 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 里《小池》  
   22.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 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 春江晚景》  
  3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四.时令节日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五.爱国忧民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六.述志抒怀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七.乡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八.愁恨悲欢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九.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十.学问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 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十一.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            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十二.关于写作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介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5
编号 8391
注册 2004-6-16


发表于 2004-12-2 09: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诗的起源和《诗经》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像《左传》所记的宋国筑城民夫们讽刺华元的诗,就是口头创作,那些民夫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当然,这还不是最早的诗歌,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西汉时代的典籍《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的记载: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许多人一起抬大木头,用喊号子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号子很有节奏。如果在号子中加进一些有内容和有趣的话,那就是原始诗歌了。鲁迅曾把这种喊着“杭育杭育”声音的劳动号子称作最早的诗歌,并风趣地说这就是“杭育杭育”派。此外,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有“玄鸟生商”的说法,商民族奉“玄鸟”(燕子)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草木”、“五谷”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诗歌”,就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何时以及是什么样子,由于根据不足,已经说不很清楚了。东汉时代的《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远古时的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即是“肉”字。它大意说:把竹子砍下来做成弹弓,用它把泥制的弹丸发射出去猎获禽兽。传说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但无法证明。它来源很古,是可信的。此外古籍中还有一些古歌谣的零篇碎句,真伪难辨,研究价值不大。幸运的是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就编成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中叶,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这些诗主要产生于黄河、长江和汉水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湖北北部地区。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包括160首诗,《雅》包括105首诗,《颂》包括40首诗。这三部分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有不同,文学价值也有高低之别。下面分类简介一下。

    1风诗

    风诗也叫国风。“风”的意思是民间曲调,“风诗”就是各地的民歌。风诗下面又分:周南、召南、邶〔bèi贝〕、鄘〔yōng拥〕、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īn宾〕等15国风,即分属这些地域的民歌。国风是下层人民的集体创作,“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何休《公羊传解诂》),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感情,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文学价值很高,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按其思想内容,又可将它分为三小类。

    (1)反映恋爱和婚姻生活的诗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最易发生种种纠葛,引起感情波澜,《国风》中这类诗最多。如《卫风·木瓜》(括号内是今译文字,下同):

    投我以木瓜,  (你送我一只木瓜,

    报之以琼瑶。  我赠你一块佩玉。

    匪报也,      不是简单地报答呀,

    永以为好也。  是为了永远相爱呀。)

    这同现在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互相表赠私物以表示爱情的情景十分相像。又如《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jūn钧〕,(在田野猎获一只香獐,

    白茅包之。      用白茅草把它包起来。

    有女怀春,      有个姑娘想出嫁,

    吉士诱之。      小伙向她去求爱。

   

    林有朴樕〔sù速〕,林中长满小树,

    野有死鹿。      田野有只死鹿。

    白茅纯束,      用白茅草把它捆起来,

    有女如玉。      美丽的姑娘招人爱。

   

    “舒而脱脱兮,  “从容地悄悄地来吧,

    无感我帨兮,    不要扯动我的佩巾,

    无使尨〔máng忙〕别让你那长毛狗

    也吠。”          乱叫。”)

    年青的猎手猎获一只鹿,这是能干的表现,很容易博得女孩子的倾慕。女孩子显然接受了青年的求爱,但警告他要规矩些,别莽撞,别让狗叫,以免引起旁人的注意,表现了女孩子初恋时的羞涩和细心。《诗经》中还有的诗写了失恋的感情,如《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      (那个狡黠的冤家呀,

    不与我言兮。    不再同我说话啦。

    维子之故,      就是因为你的缘故,

    使我不能餐兮。  害得我饭都吃不下啦。

   

    彼狡童兮,      那个狡黠的冤家呀,

    不与我食兮。    不再同我吃饭啦。

    维子之故,      就是因为你的缘故,

    使我不能息兮。  害得我觉都睡不着啦。)

    两个人不知为什么闹了别扭,男的赌气不理,姑娘便着了急。诗用姑娘的口气,依恋、疼爱的感情溢于言表。婚姻悲剧,古人亦有之,《卫风·氓》就写了这个内容。诗中写了一个姑娘轻信了一个男人的求爱,婚后被抛弃,诗中第三段写了女子被遗弃后的内心痛苦:

    桑之未落,      (桑树没有落叶时,

    其叶沃若。      它的叶子多新鲜。

    于嗟鸠兮,      唉呀那些斑鸠呀,

    无食桑葚;      千万不要吃桑葚;

    于嗟女兮,      唉呀那些女孩呀,

    无与士耽。      千万不要恋男人。

    士之耽兮,      男人要是恋女人,

    犹可说也;      随时都可摆脱她;

    女之耽兮,      女人要是恋男人,

    不可说也。      想要脱离就难啦。)

    接下去叙述这个女人嫁到男家,起早睡晚劳苦三年,待到生活好转时,男的把她抛弃了。诗中把这个女人矛盾、怨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反映在阶级剥削和压迫下,劳苦百姓生活和感情的诗

   《豳风·七月》是这类诗的代表,它叙述了农奴们从春耕到采桑、狩猎、秋收、过冬等全年的劳动生活,全诗充满着艰辛和酸楚的情调。诗的第一段说:

    七月流火,      (七月里大火星向西落,

    九月授衣。      九月里发下过冬衣。

    一之日觱〔bì必〕发,冬月里寒风噼叭响,

    二之日栗烈。    腊月冻得人打战栗。

    无衣无褐,      可怜没有衣服穿,

    何以卒岁!      这年末的日子怎过去!

    三之日于耜,    正月里开始备农具,

    四之日举趾,    二月里抬脚去下地,

    同我妇子,      老婆孩子一齐忙,

    馌〔yè叶〕彼南亩。送饭到南边田地里。

    田畯〔jùn俊〕至喜。田官看见很欢喜。)

    诗中季节的称呼用的是古代的豳历:一之日相当夏历十一月,二之日相当夏历十二月,三之日相当夏历正月,四之日相当夏历二月,译文本此。田畯是监督农奴劳动的官吏,可见劳动是被迫的。全诗共八段,描绘出古代劳动人民一年的生活画面。另一些诗,如《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篇,直接斥骂剥削者是“白吃饱”,是“大老鼠”,发出反抗的呼声。

    (3)讥刺统治者腐朽生活的诗

    如《鄘风·墙有茨》:

    墙有茨,        (墙上的蒺藜,

    不可埽〔sǎo扫〕也。扫不掉呀。

    中冓〔gòu够〕之言,宫中的传言,

    不可道也。      没法说呀。

    所可道也,      若是说出来呀,

    言之丑也。      那可真是丑死啦。)

    据说这首诗是讽刺春秋时卫宣公家族乱伦丑事的。卫宣公为他的儿子从齐国娶来一个女人,看到她长得美,便据为己有,这就是宣姜。卫宣公死后,宣姜又与卫宣公的庶子私通,生了五个孩子,这首诗就是讽刺这件事的(事见《左传》闵公二年)。这首诗是否就是为卫宣公家族作的,现在无从断定,但它斥骂统治者的糜烂生活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这类丑事无代无之。《鄘风·相鼠》一诗骂统治者:“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还有张皮,而有人却没有道德,这种人还不如死了好!

    2雅诗

    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从风格上说,《大雅》雍容典雅,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如《小雅》中的《采薇》一篇,向来被称道,它写了一个人出征同玁狁〔xiǎnyǔn险允〕(即后世的匈奴)打仗,经历了长期艰苦的生活,最后回到家乡的心情:

    昔我往矣,      (回想我出征的时候,

    杨柳依依。      杨柳也露出惜别的情意。

    今我来思,      现在我回来了啊,

    雨雪霏霏。      飘落的雪花铺天盖地。

    行道迟迟,      一步步走在路上,

    载渴载饥。      渴干嗓子饿扁了肚皮。

    我心伤悲,      我心里满怀悲伤,

    莫知我哀。      没有人理解我的愁绪。)

    这是一首很动人的抒情诗。《小雅》里的这类诗,风格上类似国风,其中有的就是民歌。

    3颂诗

    颂就是歌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颂诗又分三部分:《周颂》31首,是周天子专用的;《鲁颂》四首,是鲁国诸侯专用的;《商颂》五首,是宋国诸侯歌颂其祖先的,因宋国是武王灭商后,由商民族建立的诸侯国,所以称商颂。颂诗是统治者的庙堂歌辞,所以都呆板平直,绝少诗味,是《诗经》中文学价值最低的部分,但有史料价值。

    《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为“诗”,孔子称之为“诗三百”,并无“经”的名目。到汉代“独尊儒术”之后才被称为《诗经》,成为封建社会的神圣经典之一,在封建社会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隋代以后确立科举制度,《诗经》是考试内容之一,读书人都认真研究它,对它十分熟悉。《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后历代诗人都自觉地学习《诗经》,继承这个传统,用他们的创作去反映社会现实。如唐代的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积极提倡《诗经》讽谕怨刺的精神,主张用诗歌干预政治,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使他们的诗歌获得了不朽的价值。《诗经》的许多语汇至今仍被运用着,如“琴瑟之好”、“鹊巢鸠占”、“切磋琢磨”、“乔迁之喜”、“小心翼翼”、“投桃报李”等等,可见《诗经》影响之深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袖里乾坤
(袖子)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279
帖子 4692
编号 21029
注册 2004-11-1
来自 荆州
家族 性情居


发表于 2004-12-2 17: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介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5
编号 8391
注册 2004-6-16


发表于 2004-12-3 1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
                                          —— 附《离骚》原文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到春秋时代,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五霸”之一;至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开始大量接受中原文化,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楚辞便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诞生的诗歌体裁,其创始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1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留在世上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招魂》也可能是他的作品。此外,又有托名屈原的《远游》、《卜居》、《渔父》、《大招》等篇,学者多认为是后人所作。

    2《离骚》

    这是一篇带有自述性质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就是“离忧”,抒发因离开国君和政治中心而不得实现强国救民抱负的幽愤之情。也有人把“离骚”解释作“牢骚”,也讲得通。

    《离骚》全诗长达370多句,2400多字。下面分三大段概要地介绍一下它的内容。第一段一开始,就叙述了作者的家世、出生时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抱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zōu邹〕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qiān牵〕阰〔pí皮〕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qíjì齐济〕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他认为自己是古帝高阳(又称颛顼)的后裔,血统是高贵的。父亲名叫伯庸。其父根据他生于寅月寅日的情况,为他起了美好的名字(“正则”含“平”义,“灵均”含“原”义)。他认为自己的资质是良善的,又有杰出的才能,于是用许多美好的草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象征自己修身洁行的品格。他深切地关心着“美人”(象征国君),希望他弃邪归正,治理好国家,屈原自己愿意作为先锋来引路。接下去,屈原揭露楚国贵族集团已极端腐败,把国家政治引向邪路。国君不仅不理解屈原,反而听信谗言疏远了他。屈原表示决不与那些奸佞之徒同流合污,而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即便长期失意也无所谓。他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即是说,为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是遭受困厄而死去,也决无怨悔。

    在第二大段(从“女媭〔xū须〕之婵媛兮”开始)里,屈原为开释抑闷的心怀,开始精神漫游。先是到九嶷山向古代的帝舜剖白心迹,历数历史上昏君败国的教训和圣君治国的经验,而楚国的现实使他极度失望,只有欷歔叹息和掩涕哭泣。他在幻想中又驾着长风到了天上去晋见天帝,但被拒之门外;接着又分别去追求一些古代著名的美女,均告失败(象征寻求理解和安慰,终于没找到)。

    第三大段(从“索藑〔qióng穷〕茅以筳篿〔zhuān专〕兮”开始)里,屈原继续抒发惆怅迷茫的苦闷心情,接着又开始精神旅行。在幻想中,他坐着驾着飞龙的、用美玉和象牙做的车,向西天进发,经过许多神话中的地域,如天河、西极、流沙、赤水、不周山,以西海为目的地。声势浩大的旅行,使他得到无比快慰。然而就在他心神畅快的时候,高扬的情绪又顿时冷落下来:

    陟〔zhì至〕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在初升的太阳的光辉中,诗人突然俯视到多灾多难的祖国,仆人悲哀起来,马(飞龙)也留恋地回顾不再前进。最后诗人发出这样悲愤的慨叹:

    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楚国既然没有人能够理解我,怀恋故国又有什么意义?自己既然无力挽回楚国的政局,那就只好效法殷代的先贤彭咸以死殉国,以死明志。《离骚》就以这样沉痛的誓言结束。

    《离骚》是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抒情诗。诗人叙述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见弃的遭遇,抨击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无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坚贞不屈、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在这篇境界宏阔、气势奔放的诗篇中,诗人运用浪漫的手法,驰骋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上天入地,把现实世界、神话世界和理想世界融合起来,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迷离惝恍〔tǎnghuǎng倘谎〕的诗的世界;塑造出一个志行高洁、顽强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两千多年来教育、感奋了无数读者,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屈原也成为爱国者的榜样。

    《离骚》之外,屈原的重要作品是《九章》和《九歌》。《九章》是九首各自独立的诗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橘颂》是他早年的作品,通过歌颂橘树风格,赞美人的高贵品格,可视为诗人勉励自己的作品;其余都作于诗人流放期间,内容全为忧国伤时的抒情,比《离骚》更为凄苦和沉痛。《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的一组诗歌,依次是:《东皇太一》(祭天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祭湘水神)、《湘夫人》(祭湘水女神)、《大司命》(祭主管人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管儿童命运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黄河之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为国捐躯的烈士)、《礼魂》(祭祀完毕的送神曲)。《九歌》写得哀婉缠绵,语言优美,文学价值很高。尤其是《国殇》,描写了万马千军厮杀的场面,形象生动,悲惨壮烈,动人心魄,是屈原爱国精神的表现。

    3屈原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齐梁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评论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文心雕龙·辨骚》)这里说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词。楚辞的样式是屈原创造的,它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扩大了诗句的涵量,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继屈原之后,宋玉、唐勒、景差效法屈原,从事楚辞写作;到汉代又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继续写作,使楚辞成为一个时期诗歌的代表性体裁,后人称之为骚体诗。

    屈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始终一贯的爱国精神和他本人的悲剧命运,感动了世世代代的读者,屈原也成为后人仰慕的伟人。司马迁被处宫刑后,奋志写作《史记》,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话来激励自己,并为屈原立传,说他“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诗人李白赞颂“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楚怀王和顷襄王的遗迹已荡然无存,而屈原的诗篇却如永恒的日月朗耀在天空。唐代诗人戴叔伦路过屈原庙时写诗说: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后代文人墨客凭吊屈原的诗文不胜枚举,可见屈原精神感召力之深远。

                     离 骚(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去声)以图后兮,五子用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揽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词兮,耿吾既得中正;
            驷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适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此终古。
             
            索瓊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榘镬之所同;
            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既以兰为可侍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韬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芬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蘼/灬]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乎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軑而并驰;
            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2-3 15: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请问这些是楼主原创么?

选的各个品类的佳句感觉还太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介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5
编号 8391
注册 2004-6-16


发表于 2004-12-4 11: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然不是自己原创的,只是觉得还不错,所以转来发发。
并且我现在正初学着诗词,想来这方面的高手不多,随便
也让大家都学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介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5
编号 8391
注册 2004-6-16


发表于 2004-12-4 11: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1两汉乐府民歌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几乎没有诗歌留下来。继秦以后的两汉(西汉、东汉)存在约400年,留下了价值很高的诗歌遗产,首先是乐府民歌。“乐府”本来是汉武帝时建立的音乐机关,为宫廷制作乐章和训练演员,同时也采集民间歌曲供宫廷和贵族娱乐。《汉书·艺文志》里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其实当时采诗的地区不止代、赵、秦、楚四个地区,范围还要大得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等话,是说这些歌谣是百姓苦乐的真实表现,都有针对性,统治者可以从中观察民情和了解政教的得失。这些民歌因乐府机关搜集整理得以保存,统称“乐府诗”。以后各代常常把入乐能唱的诗词称为“乐府”,已不是汉代音乐机关的涵义了。

    汉代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感情真挚,句式长短不一,表现手法灵活,富有艺术感染力,是古代诗歌中值得珍贵的一部分。先看一首《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这是一场恶战后的战场,尸体无人掩埋,只能让乌鸦去啄食。战死的鬼魂对乌鸦说:“你在吃我之前,先为我嚎(豪)叫几声,追悼一下。战死在野地不会有人来埋葬,我们的烂肉早晚是你口中餐。”战场旁湍急的流水和无边的蒲苇也都被悲怆的气氛笼罩。骏马冲锋战死,劣马徘徊鸣叫。桥(梁)上筑了工事,南北怎么通过?壮丁都战死,无人收获庄稼,人们吃什么?在战乱中想当个好百姓(良臣)也办不到。想起那些好人哪,他们实在可怜:早晨出去打仗,晚上便没有归来!在战乱不断的历史上,这首民歌具有典型意义。下面这首《悲歌》写了社会离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悲歌可以当泣,遥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歌者可能是个因出征而流落他乡的人。悲歌当泣,是因眼泪哭干了;遥望当归,是因归家不可能。乡思压心,一刻也不能摆脱。生离死别,再也见不到亲人,回家已永无可能。满怀悲愁无处诉说,腹中如有车轮碾轧,精神折磨永无休止。这首诗感情沉痛,比喻贴切,语言流畅,是极好的抒情诗。在封建社会遇到战乱和灾荒,百姓常常因生活不下去铤而走险,《东门行》就反映了这种情形: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bǔ补〕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这是一个男人当强盗前和妻子的一段对话。他要出东门干非法的事,不顾一切地走了;可是又不放心,转了回来。见到家里穷困的状况又不胜悲愤:盆中无粮可充饥,架上无衣可御寒,于是重下决心要走。孩子娘扯住他的衣裳恳切地劝他:“别人富贵我不羡慕,我情愿和你喝稀粥度日。上面看老天份上,下面可怜这些幼小的孩子,你去犯法要不得!”丈夫此时决心已定,申斥说:“咳!我走了,别误我的事!看我头上已生白发,这样的糟日子再也过不下去了!”这就叫官逼民反,旧时代农民起义就是这样发生的。

    汉乐府中还有相当精彩的爱情诗,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女孩子的口气。“邪”字应读成yé(耶),是感叹词。诗中说:天啊!我要和你相亲相爱,一辈子都不变心。除非高山变成平地,江水突然枯竭;冬天响起炸雷,夏天飘起大雪,天地上下闭合,爱情到那时才可断绝。这五种假设在人们经验中是永无可能的事,那么他们的爱情就永无断绝之日。这是爱到极点时说出的一堆“傻话”,傻得那么纯真,傻得那么可爱,令人拍案叫绝。再往细里想,能作出这样的妙诗,谁能比她更聪明呢?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汉代乐府民歌中出现了相当完美的叙事诗,如《陌上桑》、《羽林郎》、《孔雀东南飞》等。《陌上桑》塑造了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子罗敷,诗一开头叙述了她的华美的衣饰之后说: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iào俏〕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中没有直接说她的容貌多美,只说行者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欣赏她;少年见到她,下意识地摘掉帽子又戴上。耕田的忘了犁地,锄地的忘了干活,耽误了劳动互相埋怨,都是为了看罗敷的缘故。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用得相当高明。罗敷严辞拒绝了太守的调戏,夸奖自己丈夫的风度和才能,又表现了她的聪明和对爱情的坚贞。这首诗出现后,“罗敷”就成为聪明美丽女子的代名词。《羽林郎》叙述一个酒家侍女“胡姬”(少数民族女孩)抗拒一个贵族走狗冯子都调情的故事。“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胡姬慷慨陈辞,表现了下层妇女的气节,读后让人感到无比痛快。上述诗揭露了贵族阶级的丑恶,赞美了劳动妇女的美好情操,人物美,语言美,都是汉代民歌的名篇。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叙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一对年青的恩爱夫妻被迫离异和双双殉情的故事,控诉了礼教杀人的罪恶,全诗充满悲剧气氛,是乐府诗中难得的杰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介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5
编号 8391
注册 2004-6-16


发表于 2004-12-7 09: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南北朝乐府民歌

    曹魏和西晋时的民歌流传下来的较少,最有特色的是东晋以后的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多为情歌。江南地区山清水秀,风光明媚,政治局面稳定时生活条件较优越,所以爱情诗较多。这些诗歌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柔美,构思新巧,多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法,是其特色。南朝民歌精华部分分两大类:一类是《吴声歌曲》,产生于今江苏南京一带;一类是《西曲歌》,产生于今湖北襄阳一带。如《吴声歌曲》中的一首: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是女孩口吻:当初和情郎相爱时,两人期望结成一对美满夫妻。然而徒然相思,机缘不巧,没想到总未如愿。“丝”谐“思”字;“残机”是残破的织布机,喻机缘不好;“匹”是布的长度单位,喻“匹配”。残机织布当然织不成匹,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叹息爱情不顺利,构思新鲜,启人联想,别有妙趣。又如: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前一首说,秋风入窗,飘起罗帐,因而看到高悬天空的明月,想到远方的情人此刻或许也在望月,便如今天用通讯卫星沟通信息一样,通过月亮向情人遥遥寄意,望他理解自己的思念。后一首写冬景,潭水结起厚冰,白雪覆盖大地;我的爱情如松柏经得起严寒的考验,你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她期望对方也能坚定不移。下面两首属于《西曲歌》,是一对情人的对话: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

    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

    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前首是女子说的。她听说情人(欢)要到扬州(今南京一带)出官差,就到江津这个地方来送行。她的祝辞不是“一路顺风”,而是希望船上篙折橹断,无法行船,教(交)情郎走不成,倒(到)转船头回来和她团聚。后一首是情人回答她的安慰话:篙折了换新的,橹折了重新安;大家都是应官差的人,哪有可能随便掉转船头回家呢?八句诗把一对情人间的柔情蜜意、难舍难分的感情全写出来。从上面几首南朝民歌中我们看到,它们一般篇幅不长,格调清新明丽,感情细腻缠绵,措辞委婉含蓄,具有独特的风韵。

    和柔媚的南朝民歌相映衬的是北朝质朴豪放的民歌。北朝民歌题材较宽,除爱情外,还反映较多的社会生活,风格粗犷明快。如: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bié蹩〕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

    北方人生活中离不开马。矫健的儿郎骑上快马才能显示他的骁勇,快马驮上健儿才能跑出它的威风。“ 跋”是马蹄即击地面的声音。大家骑上马踏起一路黄尘,赛一赛谁是英雄谁是笨蛋!一个骑术优秀的青年会被人们视为英雄,也容易招来姑娘的青睐。因而北方的情歌也常和马联系起来:

    腹中愁不乐,

    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huàn换〕郎臂,

    蹀〔dié蝶〕座郎膝边。

    姑娘的苦闷显然是期望得到意中人的爱情。她情愿变成一支马鞭,什么时候都挂在情人手臂上,行和坐(座)都靠在他双膝旁边,一刻不分离。这类民间诗人的妙语,往往是文人想不出来的。北方民歌就连慨叹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也用马来作比喻: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léi雷〕马,有钱始作人。

    快马总被骑用,所以苦瘦;穷苦人(剿儿)常被剥削,所以贫穷。黄禾把马喂肥,马才像马;有了钱腰杆硬,别人才把你当人看。

    北朝民歌特色鲜明,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首《敕勒歌》,一千多年来一直在广泛流传,证明了它的魅力。有名的《木兰诗》也诞生于这时,热情歌颂了木兰这位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但同类的事在战争频繁的北方是可能有的。由于人们热爱她的品德和行为,后来又为她加个姓,叫“花木兰”,希望真有其人。木兰这位英雄形象的出现,完全是这首《木兰诗》的功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南北朝时牛人也很多,鲍照,庾信,谢灵运\谢(月兆)等等,不可不说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介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5
编号 8391
注册 2004-6-16


发表于 2004-12-9 10: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两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

    先秦时代的《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到汉代才出现五言体的民歌。五言比四言音节增加,更富表现力和音乐性,一些文人便开始学习民歌作五言诗。最成熟的五言诗是出现在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这19首诗,作者已不可考,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都是抒发失意落魄情绪和鼓吹及时行乐的作品。我们看其中第六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个流落在外的人想采集芙蓉花和兰草赠(遗)给自己思念的人,然而那人却在远隔千里的故乡,无法赠花致意。从“同心而离居”可知思念的是妻子。有家归不得,有妻亲不得,只好怀着忧伤的感情直到老死。这19首诗吸收了《诗经》的比兴技巧,语言圆熟,流利清新,意在言外,艺术成就很高。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是“五言之冠冕”,即五言诗的代表作;钟嵘的《诗品》说它“一字千金”,可见人们对它的珍视。

    文人诗作到东汉建安(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年间出现了一次高潮,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写出一批内容充实的好诗。主要成员有曹操、曹丕、曹植,被称为“三曹”;还有“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yǔ羽〕、应玚〔chàng畅〕、刘桢。领袖人物曹操既是著名政治家,又是杰出诗人。他用汉代乐府旧题来作诗,表达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同时也相当程度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他的名诗《蒿里行》写了公元190年关东各郡起兵讨伐董卓的战争。各路兵马到孟津会盟,但“军合力不齐”,都惧怕董卓不敢向前,接着又闹内讧,盟军内部互相打起来,导致大乱。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铠甲生虮〔jǐ几〕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历史上的曹操不像舞台上的是个白脸奸贼,而是个很有人情味的政治家,对民间苦难寄予了真切的同情。他的《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被历来诗人们所钦佩。其子曹丕文名气也很大,其《燕歌行》是中国最早的一首七言诗。“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曹植。我们读他一首《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海边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像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诗中描绘了海边百姓贫苦艰辛的生活,由于贫困的折磨,女人和孩子形象如同禽兽,活动在山林中,住处荒凉萧条,狐狸兔子都跑到院中游逛。曹植留下90多首诗作,影响很大。杜甫说“文章曹植波澜阔”。南朝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的才华共有一石(10斗),曹植得八斗,我得一斗,其余一斗分配给古今其他人。这话当然不确,只能说明他对曹植推崇备至。

    “建安七子”中成就最大的是王粲。汉末天下大乱,国都长安被董卓部将搅得混乱不堪,王粲不得不去荆州投靠刘表,途中写了有名的《七哀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诗人看到的是遍地战死或饿死的骷髅,饿得要死的女人把孩子丢在草丛中,听到孩子号泣,竟然头也不回地哭着走掉,还说:“自己还不知死到那里,怎能做到母子两全!”这是一个母亲啊!诗人也爱莫能助,赶紧驱马走开。诗人用简洁的手笔勾画出一幅战乱时代的流民图。清人方东树评价这首诗说:“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曹植)而下,一人而已。”(《昭昧詹言》)

    “三曹”和“建安七子”的诗歌直接继承汉代乐府诗的传统,干预现实,感情炽烈,诗风质朴劲健,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世诗人(特别是唐代诗人)学习的对象。

    建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过众多诗人,著名者如曹魏时代的阮籍、嵇康;晋代的左思、陆机、陶潜;刘宋的谢灵运、鲍照;南齐的谢朓、沈约;梁代的吴均、何逊;陈代的徐陵、庾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陶潜。

    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据说他是东晋大臣陶侃的曾孙,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做过彭泽县令一类小官。因其性情孤傲,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是俸禄),辞官归隐于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以隐士终其生。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民生活,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归田园居》诗自述其志向: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表述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并充满热情地赞美了归隐田园的乐趣。他把社会比作“尘网”,把官场视为“樊笼”,自己不能“适俗”(不适应官场应酬和追名逐利),于是像鸟恋巢、鱼恋水一样回到农村中来,过着散淡清闲的生活,精神得到解放,十分称意满足。《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写了他的劳动生活: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已疲,庶无异患干。

    清晨出去干些轻微的活,黄昏扛着农具归来。冒着冷露寒风劳动,自然很苦,但为生活计,就得不辞艰难。肢体虽然很累,却可避免意外的灾难。他选择这样的生活道路是为躲避政治迫害,有不得已的成分。他曾说“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远游”,可见有过雄心壮志。归隐后,仍写诗歌咏衔石填海的精卫鸟,赞颂刺杀秦王的荆轲,说明他仍有不平之气。陶潜被尊为“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其实不完全准确。清代的龚自珍说陶潜:“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说他有诸葛亮的抱负和屈原的忧愤。鲁迅也说陶诗中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人说他“静穆”是把他“缩小,凌迟”了。陶潜的诗表现了他不与恶浊势力合作的品格,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诗句清新自然,不假雕饰,娓娓如话家常,极富艺术魅力,历来被人们喜爱。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诗句,许多人都能脱口而出,证明其影响之广泛。

    陶潜之后影响较大的诗人是刘宋时的谢灵运和鲍照。谢灵运出身官僚世家,一生政治失意,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他善于雕琢字句,刻画入微,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写秋景,“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游南亭》)写夏景,都是好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一句更为有名。他有好句,但缺完整的好诗,成就不如鲍照。

    鲍照出身寒门,在重视门阀出身的南朝,他仕途很不得意,其诗反映了民间疾苦,对现实进行了抨击。如《拟行路难》中的一首: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diéxiè蝶屑〕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

    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诗中充满抑塞不平之气,表现了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他的诗慷慨奔放,形式富于变化,成就较高。尤其他常写七言诗,为后来七言诗的成长开拓了道路。

    南朝的齐、梁时代,产生了音韵学,作诗讲求四声(平、上、去、入)和对偶,形成了格律较严的新体诗。这种诗诞生于南齐武帝永明年间,被称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为沈约和谢朓。永明体诗为唐代近体诗(律诗和绝句)的形成做了准备。

    南朝后期的梁、陈时代,统治者日益奢侈淫靡,诗风也随之衰颓,出现所谓“宫体诗”,专门写帝王贵族的腐朽生活和色情内容,使诗歌趋向末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1 18:0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雄鸡一唱天下白”,昌谷的原句是“一声”,“一唱”是毛改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007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182058
注册 2007-6-27


发表于 2007-6-27 15: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文学不好,但是我喜欢中国古文,请多指教!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7 02: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296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