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左慈的详细介绍。, 连载:还有其他大家不熟悉的人物。
性别:男-离线 流星陨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5
编号 16315
注册 2004-8-25


发表于 2004-11-5 17: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左慈字符放,江西庐江人。他精通五经,也懂得占星术,从星象中预测出汉朝的气数将尽,国运衰落,天下将要大乱,就感叹地说:“在这乱世中,官位高的更难保自身, 钱财多的更容易死。所以世间的荣华富贵绝不能贪图啊!”于是左慈开始学道,对“奇门遁甲”也很精通,能够驱使鬼神,坐着变出美味佳肴。他在天柱山精修苦炼道术,在 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学会了使自己变化万端的方术,法术很多记也记不过来
           三国时魏国的曹操听说后,把左慈召了去,关在一个石屋里,派人监视,一年没给他饭吃,过了一年才把他放出来,见他仍是原来的模样。曹操认为世上的人没有不 吃饭的道理,左慈竟然一年不吃饭,一定是妖邪的旁门左道,非要杀掉他。曹操一起了 杀左慈的念头左慈就知道了,就向曹操请求放他一条老命,让他回家。曹操说:“为什 么如此急着走呢?”左慈说:“你要杀我,所以我请求你放我走。”曹操说:“哪里哪里,我怎么会杀你呢。既然你有高洁的志向,我就不强留你了。”曹操为左慈设酒宴饯行,左慈说:“我就要远行了,请求和您分杯喝酒。”曹操同意了。当时天气很冷,酒正在火上浸着,左慈拔下头上的道簪搅和酒,片刻间道簪都溶在了酒中就像磨墨时墨溶 入水中一样。一开始,曹操见左慈要求喝“分杯酒”,以为是自己先喝半杯然后再给左 慈喝自己剩的半杯,没想到左慈先用道簪把自己的酒杯划了一下,酒杯就分成了两半, 两半中都有酒,相隔着好几寸。左慈先喝了一半,把另一半杯子给了曹操。曹操不太高兴,没有马上喝,左慈就向曹操要过来自己都喝了。喝完把杯子往房梁上一扔,杯子在 房梁上悬空摇动,像一只鸟将向地上俯冲前的姿势,要落又不落,宴席上的客人都抬头看那酒杯,好半天杯子才落下来,但左慈也不见了。一打听,说左慈已回了他自己的居处,这一来曹操更想杀掉左慈,想试试左慈能不能逃过一死。曹操下令逮捕左慈,左慈钻进羊群中,追捕他的人分不清,就查羊的原数,果然多出了一只,知道左慈变成了羊 。追捕的人就传达曹操的意思,说曹操只是想见见左慈,请左慈不要害怕。这时有一只大羊走上前跪着说:“你们看看我是不是呢?”追捕的人们互相说:“这个跪着的羊一 定就是左慈了!”就想把这羊抓走。但这时所有的羊都跪下说:“你们看看我是不是呢 ?”这样一来追捕的人真弄不清哪只羊是左慈了,只好拉倒。后来有知道左慈去处的人密告给曹操,曹操又派人去抓,一抓就抓到了。其实并不是左慈不能隐遁脱逃,是故意要给曹操见识一下他的变化之术。于是左慈让抓他的人绑上投入监狱。典狱官打算拷问左慈,却发现屋里有个左慈,屋外也有个左慈,不知哪一个是真左慈。曹操知道后更加怀恨,就命令把左慈绑到刑场杀掉。左慈却突然在刑场上消失了。于是命令紧闭城门 大肆搜捕。有些搜捕者说不认识左慈,官员就诉说左慈一只眼是瞎的,穿着青色葛布衣扎着葛布头巾,见到这样的人就抓。不一会儿,全城的人都变成了瞎一只眼穿青葛布衣扎葛巾的人,谁也无法分辨哪个是左慈。曹操就下令扩大搜捕的范围,只要抓住就杀掉 。后来有人见到了左慈,就杀了献给曹操,曹操大喜,尸体运到一看,竟是一捆茅草, 再到杀左慈的地方找尸体,已经不见了。后来有人说在荆州看见了左慈,当时当荆州刺 史的刘表也认为左慈是个惑乱人心的妖道,打算将他抓住杀掉。刘 表带着兵马出来炫耀 ,左慈知道刘表是想看看他有什么道术,就慢慢走到刘表面前说:“我有些微薄的礼物想犒劳你的军队。”刘表说:“你这个道士孤身一人,我的人马这么多,你能犒劳得过来吗?”左慈又重说了一遍,刘表就派人去看是什么礼物,见只有一斗酒和一小扎肉干 ,但十个人抬也没抬动。左慈就自己把干肉拿来,把肉一片片削落在地上,请一百个人 拿酒和干肉分发给士兵。每个士兵三杯酒一片肉干。肉干吃起来和平常的味道一样,一 万多士兵都吃饱喝足,但酒器中的酒一点也没少,肉干也没吃光,刘表的一千多宾客也 都喝得大醉。刘表大吃一惊,打消了杀害左慈的意思。几天后,左慈离开刘表走了。他到了东吴的丹徒县,听说丹徒有个有道术的人叫徐堕,就去登门拜访。徐堕门前有六七 个宾客,还停着六七辆牛车。宾客骗左慈说徐堕不在家。左慈知道宾客骗他,就告辞走了。左慈走后,宾客们就看见牛车在杨树梢上走,爬到树上再看,牛车却没有了。下了 树,就见牛车又在树上走。还有的牛车轮子中心的圆孔里长出了一尺长的荆棘,砍都砍不断,推车又推不动。宾客们大惊失色,急忙跑去报告徐堕,说有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头来访,我们见他是个凡俗之辈,就骗他说主人不在,老头走后,牛和车就发生了这种怪事,不知是怎么回事。徐堕一听说:“啊呀,这是左慈公来拜访我,你们怎么能骗他呢!快点追也许能追回来的。”于是宾客们分散开去追,追上左慈后都向他磕头谢罪。 左慈消了气,就让客人们回去,他们回去一看,牛和车都恢复了原样。左慈拜见了吴国君主孙策,孙策也想杀左慈。孙策有一次想从后面给他一刀。左慈穿着木鞋拿着个竹杖慢慢地走,孙策在后面手持兵器追赶却总也追不上,这才知道左慈有道术,不敢再杀他 。后来左慈告诉葛仙公说他要进霍山炼九转丹,后来终于成仙而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流星陨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5
编号 16315
注册 2004-8-25


发表于 2004-11-5 17:2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魏延在演义里首次登场,乃是真正风虎云龙之时:曹操百万大军排山倒海而来,刘备残军拉着大队百姓杀到襄阳,蔡瑁拒绝开城。剑拔弩张之时,忽然:

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
“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
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
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然后刘备假仁义了一下,率军闪了。魏延与文聘单挑了几个回合——注意此处,老罗不经意间在一出场就渲染了魏延的威武:能和文聘斗而且全身而退者,也算是高手了——毕竟文聘在刘表军团中是屈指可数的猛将。然后魏延很没面子的去投韩玄了。
这一系列画面给人的印象是:魏延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深有大志,而且善择明主,勇武不凡。大致如此。虽然有背主之嫌,但是中国人的思维:你反好人就是叛贼,可是反坏人就是弃暗投明,应该鼓励的。所以大家看了这里会对魏延有个好印象。

第二次出场就有名了。黄忠要被斩首了,魏延出来英雄救美——
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
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

厉害吧,一次很成功的内部政变。但注意此段文字中,第一次对魏延有了评价:”玄怪其傲慢少礼“。休小看此数字,含义巨大。几乎是盖棺定论。但这次魏延还是很酷的,救了黄忠,取了长沙——还有,能够一呼间让长沙人民反了韩玄,一方面借重了黄忠的魄力,一方面亦可见魏延的厉害——可是,之后就是诸葛亮忽然变脸,要杀魏延了: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
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
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

我看了大大不以为然。如果以此为标准,法正呢?孟达呢?马超呢?刘备军团叛将多矣,何故就对此人耿耿于怀?我后来看了三国志才知道此乃虚构。老罗此处设这段话无非是要说诸葛亮有先见之明,其实是间接恶化了孔明的形象。

魏延归了刘备后,屡立战功,一直发展到他和黄忠随刘备入川,已经由刚开始的降将一跃成为仅次于关张赵三大猛将的重要人物了。后来在与冷苞邓贤的作战中还算有功劳——虽然多次被黄忠搭救——但多少是有功劳的,算得是猛将。在孔明策划的几次军事行动中,他都干净利落的完成任务。可是后来与马岱一战颇没面子:

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

但注意此后的一段:

马岱大怒曰:“汝焉敢小觑我!”挺枪跃马,直取张飞。战不十合,马岱败走。

虽然单挑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但是毕竟能在十合中挑败马岱的人不是很多——魏延和张飞都是在十合中打败马岱,虽然考虑到马岱与魏延挑时的诈败因素,依然可以视为魏延勇武的象征。

还有,可能魏延没想到。此时射他一箭的男人,二十年后还取了他的首级。

后来就是汉中之役。魏延先是跟着张飞大破张合,然后在与曹操斜谷会战中:

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
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
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

魏延的功劳很大了。射中曹操——之前审配和陈宫都有射中曹操麾盖的记录,但是射中本人印象里似乎没有——而且大战庞德——庞令名的勇武我不多谈了,大家都清楚——真是骁勇无双的猛将。还有,此处曹操对魏延招降,魏延“大骂”。可见其忠。

汉中平定后,魏延升任汉中太守——在三国志里有一段精彩无比的文章谈论此事。我一直奇怪,为何如此漂亮的传奇没有被老罗收录,想来是因为魏延是叛将,不能美化他。但无论如何,都很动人 :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要知道,汉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荆州。而刘备不托马超黄忠赵云,独托魏延,可见对他将才的信任。而魏延之言——对不起我想再重复一遍,太帅了——“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实在气吞山河。而事实上,在他镇守下,汉中固若金汤,确实如此。要注意,他承受的压力比关羽荆州大——关羽在荆州拥有绝对独辖权,而且兵力强大。而魏延在汉中是被控制使用的,可是在曹操那么大的压力下依然可以坚守。不能说其将才超越关羽,但显然没有决定性差距。

三国的猛将陆续谢幕后,魏延和赵云成为诸葛亮仅有的可依靠的人。在平云南之役,魏延起到了以老带新的作用——把一些年轻将领拉到前台,而他依然是定海神针。值得注意的是,在与藤甲兵会战中,他第一次担任了丢人的角色——连丢十五个营寨,如鼠贼一般逃跑。魏延“面有怨色”。换了我也是。举世名将,当时天下屈指可数的猛将,居然要这么丢人的逃窜。当然不爽了。我开始认为诸葛亮对魏延的这种使用,几乎算得上折辱——此类活要王平高翔做岂非更适合?但后来一直到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时,却有了一个新看法:
诸葛亮策划了一个很漂亮的战役:
要求几个将领先与张合作战,牵制其兵,另几员将领做埋伏合击。而司马老儿大军拥来时,这些将领必须以少打多,强行与其周旋,而姜维率军偷袭司马老儿大营,迫使其退兵,所有人马可以随之掩杀。在选择那个负责独战张合和司马的人时,诸葛亮说:“非智勇之将不能当此任。”还“目视魏延”。但此刻“延低首不语。”

在三国志里是这么说的:

后来此次战斗打的很成功。我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诸葛亮对魏延的最初希望是可以通过磨练和提携——包括让他守街亭附近,在北伐时任命他为前督部等——为自己培养一个接班人。可能最初的想法,自己百年之后可以由魏延接任大将军。但是,在历次实践中,他都发现了魏延的一些致命弱点,这使他开始倾向于姜维。对魏延表现出的某些问题他开始予以注意。诸葛亮对于任何有小问题的人都不放过——例如李严,例如廖立——可是对于魏延却无比宽容。六出祁山时,有如此事:

权笑曰:“此人(指魏延)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
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为惜其勇,故用之耳。”

演义中这么说,几乎是盖棺定论了。
三国志里对魏延的功绩如是说:

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

还有,忘了说。王双是魏延斩的。射杀张合则是魏延又一次成功的引诱——其实,即使魏延和张合强行单挑,应该也有胜算。不知道老罗为何如是写。

六次北伐与历次一样,魏延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又一次扮演了丢人角色——引诱司马老儿入上方谷,可是一烧之下未曾成功。然后就轮到了那件事:孔明死了。

演义里,魏延是先要求由自己统兵继续与司马老儿交战,在杨仪和姜维、蒋琬商定退兵后悍然起兵追击,然后被诸葛亮安排好的马岱杀了。一切都理所当然,一个有勇无谋的叛将被神机妙算的孔明杀了,着实呱呱叫,大快人心。我最初也有此快感。可是看了三国志后,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给延曰:“当为郡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有一些曲笔,但想来大家都看得明白。诸葛亮是把魏延作为重要的断后者,但考虑到一旦他不肯,那么大军自己进行。而魏延与杨仪在此时彼此攻击,谁对谁错不知道——魏延是不肯给杨仪为下,要求自己独立率军北伐,而杨仪则是伙同了更多人反魏延。而在彼此上书中,后主身边的人都“保仪疑延”,这可能和平时魏延“刚而自矜”有关。但我实在找不出魏延要谋反的意思,他的意思最多是不想让诸葛亮的心血白费啊!

而杨仪则率军追杀,杀了魏延——何必杀呢,为何不把他擒拿后拉回成都对质呢——还踩着魏延的头说:“庸奴,复能做恶否?”还灭门。这是什么行径?禽兽之行啊。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都有个注脚:

杨仪自以为年宦先于蒋琬,而位出琬下;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赏,口出怨言,曰:“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寞如此耶!”后主大怒,命将杨仪下狱勘问,欲斩之。蒋琬奏曰:“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多立功劳,未可斩也,当废为庶人。”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嘉郡为民。仪羞惭自刎而死。

你看杨仪是个什么东西?如此猪狗不如的东西,我根本不相信他会是什么好人。

三国志在魏延传末尾说: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连陈寿都委婉的说:魏延是冤枉的。可是老罗还是义无返顾的把魏延写成了叛贼。

魏延死了。蜀汉最后的五虎时代猛将消失。
姜维登上了前台,成为了蜀汉的一号人物。
29年后蜀汉灭亡。

屡败于魏延之手的郭淮后来数次遏止了姜维的北伐作战。

而魏延在史书中与杨仪放在了一起。天意吧。

两次说不清道不明的背叛,一次救了黄忠,归顺了蜀汉,一次则很可能并不存在,却使他死去,而且留下了千古骂名。

我想起杨仪踩在魏延头上的那只脚。想起杨仪狰狞的嘴脸。
那又如何办呢?那只是个叛将。历史就是历史。

本来,如果他不“背叛”,他必定可以和关张马黄赵并列在一起的。

以前看过一篇小说,魏延的一句话:
“我只是不想让丞相的心血付之东流。”
诚如所言。

我很关心的是,姜维看着魏延死时,想到了什么?
这个年轻的男人,34岁的将领,从此看见了自己在这个国家的军事近乎统治性的地位。可是看到这个人,他会想到什么?

什么都无须说了。叛将,老罗替陈寿做了盖棺之论。

我只是常想起汉中之时,五虎具在,刘备独选魏延后,“一军皆惊”的情景。还想得起那句话,叛贼的话: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流星陨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5
编号 16315
注册 2004-8-25


发表于 2004-11-5 18: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羽生平

家  世

   《三国志·关羽传》称关羽为“河东解人也”。河东最早以解为地名者指的是盐池。据《孔子三朝记》记载:“黄帝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称其地为解”。古代的盐池亦称解池。春秋时期有解国,战国并于魏,称解地为解梁。考关羽之家世,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印的《解梁关帝志·谱系考辨》云:“关氏之先,出夏大夫关龙逄。一云关令尹喜之后也”。关龙逄是夏朝君主桀手下的一位大臣。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关龙逄条记载:“桀为长夜之饮,龙逄常引黄图以谏,立而不去。桀曰:‘子又妖言

矣’。于是焚黄图,杀龙逄。”《关帝志·汉寿亭侯父祖辨》云,清康熙十七年(1628),州守王朱旦在常平村关帝家庙殿西浚井时得一碎砖,砖有字画:“左偏字五,曰:‘生于永元二’;右偏字三,曰:‘永寿三’;中十七字,曰:‘先考石磐易麟隐士关公,讳审,字问之灵位’;傍有字三,曰:‘男毅供’;砖背字二,曰:‘道远”,。再参照其它史籍考证得知,关羽的祖父关审,字问之,号石磐,生于汉和帝永元二年(90),是一位崇尚老聃,信奉道教,学识渊博的读书人。关审对《易经》、《春秋>都有研究,以象数之学和儒家之学推行教化。和帝刘肇执政时,东汉王朝已进入衰败时期,君主昏庸,外戚乱政,宦官专权,内讧不已。饱经世故的关审看

到朝政腐败,信守“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经训,逢乱世而退避,绝意仕进,不求功名,数十年“绝尘市轨迹”,不交结富豪,不攀附权贵,清静无为,洁身自好。石磐公活了67岁,在桓帝永寿三年(157)谢世。关羽的父亲、关审之子名毅,字道远,生卒时间不见记载,亦无从考辨。从有关史籍中得知,关道远同其父一样,是位有文化的布衣之人。父亲死后,他“结庐守墓三年”,脱服以后便专事农耕,安分守己,教子传家。常平村关帝家庙有刻于清康熙十九

年(1680)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一通,铭文记述了关羽路见不平,杀死郡豪吕熊一家闯祸后,有“有司惮文法,遂迫求之,于是道远公及配淹芳腐井”等语,可知关羽的父母是在其23周岁那年包打不平,为民除害,外逃涿郡之前,惧怕官府捉拿而投井身亡。故《解梁关帝志·谱系考辨》中有“运城表忠词把关氏三世由来已远,以忠继忠,异代同心,渊源固有自也”之说。

                                         

生  平

    关羽的生辰正史不见记载。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有立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其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帧二年(1629)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编修的《关帝志》,均言关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间对关羽生辰还流传有好几种说法。比较、考证几种资料,较为可信且成公论的是:关羽生于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关羽的出生地河东郡解县常平里,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羽生自有封建文化教养的农家,初名长生,后改为羽,取字云长,青少年时期在家习文练武兼作农事,“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178)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大约在关羽23岁的时候,即光和六年(183),因斩杀恶豪吕熊而逃离家乡。5年后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结识刘备、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时值黄巾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全国,统治者纠集各地军队,对起义军进行血腥镇压,关羽即随刘备在涿县招募乡勇,组织武装,先后参加了幽州太守刘焉、中郎将卢植、校尉邹清和校尉都亭侯公孙瓒的军队,同黄巾起义军作战。献帝初平元年(190),刘备依附公孙瓒,被任为平原县(今山东省平原县)令,后领平原相,关羽、张飞并为别部司马,统领郡属军队。

    汉兴平元年(194),曹操与陶谦争夺徐州,刘备带关羽援救陶谦,被派为豫州刺史。
    汉建安元年(196),袁术攻刘备,备与关羽拒之于淮阴(今江苏省盱眙县、淮阴市)。
    建安三年(198)十一月,刘备、曹操联合击败吕布,曹杀布于下邳。羽参加是役。
    建安四年(199),刘备差关羽斩杀曹之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命羽镇守下邳(今江苏省邳县东),行太守事。

    建安五年(200),曹操攻击刘备,备败逃依附袁绍,关羽及刘备妻室被围于下邳,羽降曹,诏为偏将军,待以厚礼。同年四月,曹操与袁绍战于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关羽于干军万马之中斩杀袁之大将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七月,羽探知刘备在袁绍部下,遂挂印封金,拜书告辞,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随之与刘备奔往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联络刘辟击曹。袁绍官渡兵败。建安六年(201)九月,曹操南征刘备,备与羽等归附荆州刘表,驻军于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南)达7年之久。

    建安十二年(207),刘、关、张兄弟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始请得孔明(诸葛亮字)出山相助。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南击刘表。八月,刘表病卒,次子刘琮降曹,刘备离开樊城奔往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关羽率水军至江夏刘琦(刘表长子)处求援,后与备会合于沔江共同奔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是年十一月,经诸葛亮、鲁肃等人多方协商,孙权、刘备联合在赤壁(今湖北省蒲圻县境内)大败曹军,刘备得占荆州江南4郡,羽参加此役。

    建安十四年(209)十二月,东吴军事统帅周瑜病死,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得荆州江北诸郡,任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带兵屯驻江陵。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应刘璋之请率军西征入川,留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次年,曹操率大军击吴,羽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与曹将乐进、于禁战于青泥(今湖北省安陆县东),击退了曹兵的进攻。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进攻雒城(今四川省广汉县)失利,急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支援,留关羽独守荆州。是年六月,刘备攻克成都,自领益州牧,正式任命关羽都督荆州事务。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备借故推托,吴蜀矛盾加剧,孙权派往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官吏尽被关羽逐之。孙权道吕蒙袭取长沙、桂阳,备亲率5万大军顺江而下与之争锋,羽亦带3万精锐之师进至益阳(今湖南省益阳市西)与鲁肃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是年二月,曹攻汉中,备怕益州有失,即遣使与孙权讲和,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孙权;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3郡属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列“五虎上将”之首。八月,羽乘孙权与曹操交兵之机,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阳,放水淹杀曹军,斩杀曹将庞德,收降于禁,威镇华夏。就在关羽志得意满之时,同年十月,孙权遣吕蒙抄其后路,袭取荆州。羽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处境危艰。十一月,羽从樊城撤军,企图夺回荆州,途中连遭吴军截击,部卒走失,战斗力大减。羽见夺回荆州无望,且战且退,先抵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欲逃往西川与刘备会合。十二月,羽从麦城败退临沮章乡(今湖北省安远县北),被孙权伏兵所擒,与子平同时遇害,时年59岁。

                                       

谥   封

    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刘备封赐的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后为前将军,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在其殁后的41年,即三国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诞辰100周年),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穆侯。然而,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给关羽加爵封王始于宋代。徽宗赵佶于祟宁元年(1102)追封关羽为“忠惠公”,使羽由侯爵进为公爵。事隔一年,又于崇宁三年进封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再封羽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封羽为“义勇武安王”。在短短的21年内,赵佶追封关羽多达4次,由侯进公,由公进君,由君进王。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也宣称关羽能“肆摧*宄之锋,大救黎元之溺”,于建炎二年(1128)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其子赵昚更称关羽“生立大节与天地以并传,投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名著史册,功存生民”,于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宋亡之后由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文宗图帖睦尔于天历元年(1328)在南宋给羽的封号上去掉“壮缪”,改为“显灵”,全称谓“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封关羽为帝始于明代。朱元璋死后,由太子朱允继位,年号“建文”。建文三年(1399)朱棣发动武装政变,以“清君侧”为名攻克南京,夺得皇位。朱棣说他的行动得到关羽显灵保佑,由他当皇帝乃是“天意”。皇帝说关羽是神,各级官吏和黎民百姓亦都把关羽当神来敬。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正德四年(1509),朝廷下令将全国的关庙一律改称“忠武庙”。万历二十二年(1594),

应道士张通元的请求,神宗朱翊钧进封关羽为帝,关庙的称谓亦由“忠武”改为“英烈”。万历四十二年(1614)十月,朱翊钧封羽为“三界伏魔大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见《咳余丛考》《老圃丛谈》两书)。《解县志》和《山西通志》对关羽封帝的记载与上述说法有异:一说是万历十八年(1590)封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一说是万历十年封羽为“协天大帝”。孰为信史,有待考证。

    清代统治者也是极为祟信关羽的。入关前世祖福临与蒙古族诸汗结拜兄弟,声言“亦如关羽之与刘备,服事唯谨也”。入关后的顺治元年(1644),即封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西巡途经解州时拜谒关帝庙,亲书“义炳乾坤”匾额。世宗胤禛于雍正四年(1726)追封羽的远祖、祖父、父亲为公爵。乾隆之后,历嘉庆、道光二朝,羽的封号陆续加成“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羽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多达24字,比之历代表彰尤著。文宗奕宁于咸丰五年(1855)追封羽的远祖为“光昭王”,祖父为“裕昌王”,父亲为“成忠王”。这样,自羽以上四世,三王一帝,显耀炫赫,连清室的皇宫里也供起了关羽的神位。]关羽一生及其评价 (1)

(一)关羽崇拜现象


关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他由生前一位将领、侯爵,死后逐步晋封为公、王、帝君、大帝,直到登峰造极作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这个过程也就是关羽由人变为封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仰的神的过程。据《荆门志》记载:湖北当阳县玉泉景德禅寺关羽庙“兴于(南朝)梁、陈间,盖始于智者大师开山之时也。历隋至唐,咸祀事之”。唐代贞元十八年(802年),“荆南节度使江陵尹斐均,广其祠宇,增于旧制”。这是最早的关羽庙祭祀。唐代关羽作为名将,已进入“武庙”(当时主神为姜太公)陪祀。至北宋徽宋(1101—1125)崇宁元年(1102年)始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又进封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加“义勇”二字,称义勇武安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更封为英济王。元代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加封显灵武安济王。史称元代关羽“英灵义烈遍天下,故在者庙祀,福善祸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笃,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庙……千载之下,景仰响慕而犹若是”。明朝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敕建庙于“金陵鸡笼山之阳”。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又“庙祭于京师”。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决定把地安门西关帝庙作为太常寺官祭场所,除每年定期拜祭外,“又定国有大灾则祭告”。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对关羽的晋封由王提高到帝,称“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改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方孝儒《关王庙碑》文说:“(关羽死)至今千余载,穷荒遐裔,小民稚子,皆知尊其名,畏其威,怀其烈不忘”。至明末又尊崇关帝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

清朝统治者对关羽的崇拜,早从关外已经开始。崇德八年(1**3年),便于盛京(今沈阳)建立关帝庙。皇太极还亲赐一块“义高千古”的匾额,定“岁时官给香烛”。入关后,又沿袭了明代岁祭关庙之例。对关羽为的崇祀,如从皇帝封敕和百姓祭祀相结合看,起源于两宋,发展于元至明中叶,深入普遍于明后期和清代。明末人刘侗说:“其(关羽)祀于京畿也,鼓钟相闻,又岁有增焉,又月有增焉”。据万历时人统计,仅宛平县属就有关帝庙51座。当时北京城内外分属于大兴、宛平两县。加上大兴县的关庙,明末北京城内外关帝庙总数“至少接近百所”。顺治九年(1652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时,追封关羽父祖三代为公爵,命“天下府州县卫等文武守土官,春秋二祭如文庙仪制,牲用太牢”。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关帝历代尊崇,迨经国朝尤昭灵贶”,故又加封为“忠义神武灵祐关圣大帝”。同时规定祭文由翰林院撰拟,祭品由太常寺备办,官建祠宇版位座数由工部制造,还特准地安门外关帝庙正殿及大门瓦改用纯黄色琉琉,与孔庙相一致。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廷在平息京师和河南滑县两地天理教起义以后,即以“屡荷关帝灵爽翊卫”,加封“神勇”二字,“并颁滑县庙宇御书匾额曰佑民肋顺”。咸丰二年(1852年)加“护国”,次年增“保民”,六年(1856年)添“精诚”,七年(1857年)再增“绥靖”。到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对关羽的封号已加至22个字,合称:“忠义神武灵祐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据统计,有资料可查的50个府、州、县、乡共有480余处关帝庙宇。台湾据1930年统计,关帝庙为150座。此外,直隶良乡又祀刘、关、张三人的三义庙12座,霸州三义庙14座,蓟州三义庙3座。光绪《怀来县志》称:“其外各村堡庙不俱载”。咸丰《因安县志》说:“(关庙)在村者不可胜数”。乾隆《宝鸡县志》称:甚至有“一村两庙”。光绪《海门厅图志》云:“民间私祀关帝庙处处有之”。光绪《兰溪县志》载:关帝庙“四乡多有”。乾隆《万全县志》称:“民间设祀者皆不备载”。光绪《长治县志》云:“村镇关帝莫不崇奉”。光绪《长汀县志》称:“关帝庙在各乡各坊者悉难数”。同治《祁阳县志》说:“村镇之处,多祀关、岳二圣,或专或兼,祠宇未及悉登”。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说:“民祀关帝庙,所在皆有之”。道光《澂江府志》云:“各村落俱建(关帝庙)祀。”由此可见,关羽信仰之普及化,它已触及到县以下的村落镇堡中去了,这是明清以来封建国家敕封诸神中所很少见到的。关于建庙时间,如山东潍县27座关庙,有年可考的15座,建于宋代一座,元代一座,明代8座,清代5座。通州(今北京通县)21座,一座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4座建于明代,其余大体建于清代。《束鹿县志》有7座关庙,除1座建于清代外,其余6座中1座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两座建于万历时,三座建于崇祯年间。广东《兴宇县志》记共有四座明建关庙,最早的建于正德九年(1514年)另三座建于崇祯时,乾隆二年(177年)修一座。浙江兰溪县,有一座关庙建于宋绍兴年间,另有四座建于清。

清代边疆扩大,随着统治势力不断向边境推移,在蒙古、新疆、西藏及东北地区,也建立起一座座关帝庙。张鹏翮随内阁大臣索额图等经蒙古去俄罗斯议和时,沿途见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有关帝庙,其记说:“故使远人,知其忠义也”。据记载,在清代“蒙人于信仰喇嘛外,所最尊奉在厥惟关羽”。西藏拉萨、日喀则、磨盘山(今古隆县属),以及川边的里塘、打箭炉(今康定)等地,亦于清初开始逐渐建立起关帝庙。据说有的地方“鬼怪为害,人民不安”,后经“帝君显圣除之,人始蕃息,士民奉祀,称尊号曰革塞结波”。西藏“汉番僧俗奉祀(关帝)惟谨,”或“蕃人亦知敬畏”。新疆地区,从清初开始,也建立起关庙。嘉庆初年,洪亮吉遭贬流放伊犁时,他从嘉峪关往西,直到惠远城(伊犁将军建牙地),“东西六十余里,所过镇堡城戍人户众多者,多仅百家,少则十家,六七家不等,然必有庙,庙必祀神武。庙两壁必绘二神,一署曰平,神武子也……一署周仓”。清赵翼曾说:“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塞垣,凡妇女儿童,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大地同不朽”。

明清时期中国崇奉关羽,对其周边各国也有强烈的影响。万历二十年(1592年),明清政权派军队到朝鲜援助抗倭作战,“见朝鲜遍祀关帝,诵述满其国中”。越南、流球等国也都立庙奉祀关羽。流球国人程顺则作《流球国创建关帝庙记》中说:“祝帝之意果何为也者,不知帝之正气可以塞天地,帝之大义可以贯古今,能使后之为臣子者靡不知有君父焉”。清代的册封使每到流球,都要临庙祭奠。在越南,有的关帝庙还修得十分壮观。像南方边和镇关庙“在大铺州南三街之东,面瞰福江,庙宇宏丽,塑像高丈余”,是一处很有名的场所。

我国解放前,关帝庙普及城乡僻壤。据我亲眼所见,家乡四川川北地区,如南充、南部、西充、监亭、阆中等县,乡乡皆有关庙,有的村也有关庙,香火兴旺。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直到今天仍同大陆解放前相似。《北京晚报》2000年10月13日一则消息,其标题为:“香港警署集体拜关帝”,其内容称:香港尖沙咀警署近月来接连发生警长撞车死亡,一名女警自杀,以及一名警员的12岁独生子坠楼身死等不幸事故,导致该警署人员上下心绪不宁。新任的外籍指挥军官为求下属心安,特准许举行全体人员“拜关帝仪式,以驱除邪气”。日本、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有信仰关帝的。尤其在日本东京华人待,关帝庙金壁辉煌,香火昼夜不灭。在我国封建制中后期,为什么人们选中了关羽而不是别人作为崇拜的偶像。也就是说,唯独关羽以一名将领,而成为全国人民甚至域外普遍信仰的尊神,可能有多种原因,但它同关羽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有无关系,关羽在历史上到是怎样一个人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4-11-5 18: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左慈事绩太玄,虽说有记载,但恐不足信,或变戏法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oustar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1
编号 19225
注册 2004-10-20


发表于 2004-11-5 18: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魏延和法正、孟达、马超最大的区别是杀其主而非献其地,和吕布一样。所以我觉得虽然是虚构的但也有点道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夏侯敦的妹妹
(我也愛小五)

商国公主
谏议大夫

Rank: 16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421
帖子 5072
编号 1987
注册 2004-10-29
来自 远在番邦
家族 司徒实业


上次看电视 说汉中人都非常喜欢魏延这位汉中太守 据说他在任期间爱民如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流星陨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5
编号 16315
注册 2004-8-25


发表于 2004-11-7 09: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多提一些宝贵的意见!
我会接着连载的!(敬请期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rcxy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3
帖子 5324
编号 8012
注册 2004-5-31


发表于 2004-11-7 18: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还以为连载的后几个也是象左慈一样的偏门人物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流星陨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5
编号 16315
注册 2004-8-25


发表于 2004-11-7 19: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羽的身世什么的,一般找不着,你觉得不好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流星陨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5
编号 16315
注册 2004-8-25


发表于 2004-11-7 19: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才能感到我的一番苦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剑飘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27939
注册 2004-12-16


发表于 2004-12-16 22: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这篇文章很好啊!其实关于魏延的争论有很多,这篇是比较客观的。很替魏延可惜,起码成都武候祠的武将廊中是应该有他一席之地的,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es-lb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9445
注册 2004-7-6


发表于 2004-12-21 21: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魏延不错,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很会带兵养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4-12-21 21: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左慈这类人没什么好感,自持有才就游戏他人却没做过什么好事,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獏良了
(冰弑樱霜)

Rank: 8Rank: 8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92
帖子 1011
编号 28342
注册 2004-12-20
来自 東京都練馬區 天道道場


发表于 2004-12-21 22: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8错…
左慈那个以前也看了几次…
太悬了…偶始终8太相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爱犬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5
帖子 6479
编号 16360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4-12-22 13: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不是东西的就是诸葛和大耳朵了,多少好汉折在他们手里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yang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94
编号 12195
注册 2004-7-18


发表于 2004-12-24 15: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左慈只应该是传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1 19: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77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