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没有土客之争,就没有太平天国
性别:男-离线 三国赤壁周郎
(魏君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865
编号 273194
注册 2008-3-31
来自 蓬莱仙境


发表于 2020-6-7 00: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有土客之争,就没有太平天国

洪秀全立意创立拜上帝教的时候,恰好赶上了一个特别的年代。入关两百年的满清统治,按照朝代演化的一般规律,已经进入了衰败期。中国历朝历代,如果能熬到200年左右,那么基本就渐渐迈向衰亡的路子。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官僚机制到了一定年月,必然会腐朽,体制从干实事变成养懒人,人浮于事、专事牟利的现象,越演越烈。改革基本上是靠不住的,最多只能起到一时之效,治标不治本,结果不是被废止,就是改着改着变质了。当一个王朝到了不能不改,又越改越差的困局,王朝的寿数也就差不多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调节社会矛盾,应付未来变化的主要机制,就是官僚体制失灵了,社会问题只能日益严重,直到崩盘。
清代的问题,不仅仅是在人口税事实上取消之后人口增加导致了土地问题,这个问题当然也很严重,但是,明末以后引进了玉米和番薯,已经大大地改善了中国的粮食种植,使之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从土地上离开,进入城市,是一般的规律。一般来说,如果迁出的人口能够得到很好的安置,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能够安定,人口的增加不见得一定是负担,反而可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但是,满清作为一个保守的王朝,这是一个异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这个王朝,长期没有自己的工商政策,没有商税,同意,也在意识上还是传统重农抑商那套观念,刻意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不合时宜地限制工商业发展。即使让西洋人的大炮给打开了国门,弄得割地赔款,也依然没有被打醒。还继续维持一系列不合时宜的国策,比如阻碍人口迁徙,不许关内人口迁往关外,对出国的侨民采取敌视政策等。最重要的是,对于两广、福建、湖南的土客籍矛盾,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过于偏袒土籍,加深了地区上的土客籍矛盾。另一方面,满清异族政权的性质,对于汉人士绅一项采取防范政策,因而压制了士绅阶层调节功能。显然,这样的功能,对于管理一个传统小地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个老化的官僚体制,再经历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打磨,面对日益增多的繁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仅捉襟见肘,而且还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在两广、福建、湖南的土客籍问题,尤其如此。
所谓土客籍,大多数都是汉人,基本是先来后到,迁徙来到南方定居。土籍来得早,客籍来得晚,如此而已。客籍,又称客家人,多为南宋之后南迁的汉人,而土籍则在南宋前来得更早。既然是两拨人,难免口音不同,风俗有异,价值观甚至也可能不一致,自然就形成了地域矛盾,而且这个矛盾通常不容易化解。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是因为很大程度上带有两大印记,不可磨灭,一是血缘,二是地缘。这不是两种社会学的符号,而是汉人特有的价值观意义的符号,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资本。至少过去的中国人可以凭借这个,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获取资源。
在同一块土地,土籍是先来者,客籍是后来者,势必形成资源的争夺。一般来说,土籍所占的地段都比较不错,而后来的客家人,则只能占有差一些的地方。土籍在平原居多,客籍在山区居多。即使在平原的客籍,社会地位也会相对比土籍要低。但是,土客籍共处,已经几百年了,期间此消彼长,有些地区,客家人也有占优的时候。地缘的认同,基本是古代中国恒久的认同。尽管处于同一个地方已有几百年,原本大家也是同一个民族,但是双方视乎根本没有彼此融合的迹象。中国的农村,对于外来者一向不太友善。土籍具有优越感,对后来的客籍相当敌视,在他们看来,这些后来者是入侵的敌人,是来和他们争夺土地资源的。为了表达敌意,他们把原本同一种族的客家人的“客”字,加上犬字旁,就像汉人蔑称少数民族或者外国人一样,不仅非我种类,而且类同禽兽。同样,长期受压的客籍,生活在条件恶劣的山区,艰苦的环境也养成了他们好勇斗狠的性格,非常有战斗性。
明清以来,两广的土客籍,多次发生械斗。有的械斗,规模大到波及州县。当然,作为统治者,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械斗,因为它代表着社会的动荡,触动王朝的敏感神经。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满清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处理的社会矛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太繁琐,土客籍问题就变得微不足道(可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理或者制止),不受王朝过分重视。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官也喜欢利用矛盾分而治之,认为这样叫制衡,利用矛盾从中获利。
王朝末世,治理能力严重退化。表现在处理土客籍冲突之时,就是当权者掌握力的下降。加上地方官员处事不公,为具有优势地位的土籍张目,偏袒土籍,压制客籍。结果就是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势同水火,最终逼反了客籍。
土籍的汉人对于儒家思想、道统礼制比较推崇,洪秀全当年传教就受尽土籍的白眼和歧视,无法在他们那里得到认可,加上他和冯云山、洪仁玕的打碎偶像行为,亦为土籍所不容。故此,拜上帝教只能在客籍中传播。随着冯云山的艰苦传道,拜上帝教渐渐成了客籍人的教。在洪秀全到广西之前,冯云山已经在紫荆山打开了局面,并拉拢了杨秀清、萧朝贵这些骨干。冯云山带来的拜上帝教,与道统的儒学礼制形成天然对比,具有新鲜感,不仅有一个超越以往诸神的超大神灵——上帝,而且具有神秘性,组织性强。其时,正值王朝末世,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种种迹象,让人心神不宁,无论如何,都要找一个靠山。而冯云山正好利用这个时代的特色,渲染末世的灾异和劫难,假说入教即可消灾避劫。于是,这个教门慢慢打开了局面,信徒越来越多。由于有了拜上帝教,紫荆山的客家人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超越的神灵,再加上这种宗教的期许,所以,拜上帝教很得人心。可以说,客家人因为出于对土籍争斗的需要,而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宗教。而冯云山恰到好处,把它带来了。洪秀全来到的紫荆山,已经是拜上帝教的紫荆山。
在拜上帝教的传播过程中,冯云山是一个决定性的关键人物。洪秀全的功劳在于,接触过牧师的他、对基督教义一知半解的他,突发奇想,创造了或者编造出一套新的教义来,给冯云山洗脑了。但是,这个人行动力弱,只是一个嘴上的教主。轮到真正需要做实事了,所起到的作为并不大。而冯云山却是一个埋头苦干、遇事能拿出办法的人。更重要的是,无论他怎么干,干出什么成就来,都甘居洪秀全之下。有了这样的搭档,拜上帝教没有不兴盛的道理。拜上帝教在破除偶像方面,不仅比天主教走得远,比它的母体基督教也远。在紫荆山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一些砸庙宇、碎偶像的出格行为。要是在做出这种出格行为,而没有获得恶报,就使得当地人更相信在他们身上具有神奇的力量,从而更加扩大拜上帝教在山区的影响,就有越来越多的客家山民,乐意跟着他们走。别的不讲,单讲跟土籍的争斗,有了教门和没有教门,大有不同。尽管官府总是站在土籍一边,但紫荆山山高皇帝远,有好多地方官府管不到,山民有了宗教狂热,觉得自己会有神灵庇佑,打个架、斗个殴,都会额外倍感强劲有精神,更何况入教了,组织性增强,对保护客家人的利益,对于土籍的争斗,可谓有莫大好处。
后来太平天国的事业,紫荆山是一个里程碑。太平天国早期的几个骨干领袖,杨秀清、萧朝贵是穷苦人出身,韦昌辉、石达开则是富豪地主。无论贫富,他们的共同敌人都是土籍。可以说,没有土客籍之争这个时代背景,就没有紫荆山客家人加入拜上帝教,也就没有后来的太平天国。
在洪秀全扯旗造反前,广西各地已纷纷扰扰,遍地烽火,四处成灾。1849年,又赶上大荒,饥民遍地,政府救灾乏术,广西出现大混乱。同时,因为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一直帮助广西扶贫的广东,也遭受莫大的损耗,爱莫能助。天地会也在广西活跃起来,广西局势越加混乱,土客械斗加剧频发。而偏袒土籍的官府,越往后,就越卷越深,完全丧失了居中调解的资格,反而联手土籍打击客家,最终拜上帝教的客家人在洪秀全指导下奋起对抗,由此爆发了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从此,满清乱局一发不可收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20-6-7 08: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个民族也几百年融合不了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8 10: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34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