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故道永徽】上古三代篇之四 商族群, 换个角度,说不一样的历史
性别:未知-离线 永徽散人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538978
注册 2019-9-26


发表于 2019-10-12 19: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故道永徽】上古三代篇之四 商族群

    上两章讲到,三代之所谓“天下”,其实是新石器时代以来不同文化地域的集合体,这些文化地域不断进化,相互竞争,形成了三代各部落,以至东周诸侯,直至秦汉大一统,通过同文同轨、律令文书等制度消化各地的差异,中华才算是进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一统形态。而在大一统之前,中国一直处于各种文明之间的竞争,鹿死谁手还不知道。换句话说,是秦统一了天下,才传承下来今天的华夏文化,如果历史变成楚国一统天下,那今天华夏文明里黄河流域文明的内容就会少了许多。这一点作者前前后后一直在强调,因为这是敲黑板的重点,是理解秦一统天下以前中国历史的基本世界观。

    殷商,是那个时代的城市“大国”,在较长时间内威慑周围的小城市国家,势力波及以河南为中心的地区。而周则是陕西一带的较小城市国家,刚开始是臣服于殷商的,崛起之后取而代之,成为下一个威震周围小国的“大国”。

    商这个族群比较特殊,由于我国历史长期由农耕族群统治,所以会给我们造成误解,以农耕文化的视角去解读历史,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其他经济因素。商族群,就是一个渔猎商耕牧综合发展的特殊族群。这个属性,很能解释商为什么那么喜欢迁徙。史学界解读,商的迁徙,乃至灭夏后的迁都,是因为洪水泛滥导致,这实际上很没有说服力,毕竟在大禹治水之后,发生导致整个族群迁徙的大洪水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更不可能有那么多次。商人的迁徙流动性是其本质所致,商是一个渔猎、耕种、畜牧、商业并重的族群,这在早期国家时代是不一无二的经济形态,商人很早就形成剩余物交换的商旅模式,而这种混合经济模式塑造了这个族群好动的特性。早期商旅活动的远行特性,是原因之一。其二,在上篇我们讲过,契在上古治水的过程中被大禹排斥,这个契就是商族的首领,所以商和夏之间可能有世仇,在夏作为一方大国的时候,另一个与夏不和的秦人族群被打散了,流落四方,商族为了避免重蹈秦人覆辙,便不断迁徙以避开夏人的锋芒。根据记载,在夏王朝时期,商族的迁徙是很频繁的,几乎两代人就迁徙一次。到了商王朝迁都殷之后,可能是找到了适合其特殊族群经济的地方,可能是商旅模式从行商为主慢慢转化为坐商为主,商族的定居点就固定下来了,在也没有迁徙。

    关于商人的商旅经济,不是杜撰,周公就有言记载:(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翻译过来就是,很早的时候,商人就会牵着牛车去远行贸易,用交易来的物品孝养父母,他们回来的时候父母是很高兴的,大摆酒席祝贺。以“商”来命名物品交易活动,是对商族人的追思和纪念,也是商族给我们留下的最大财富。

    关于成汤打败夏桀的故事,成汤是个很有名望的人,有着“网开一面”等家喻户晓的故事,按照魏晋史家黄福谥考证的说法,成汤活了一百岁,继位第十七年灭夏,后做天子十三年,那成汤做商族首领时就已经七十岁了。这个说法我们一听就不信,但起码可以看出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成汤继承商族领袖时已经进入成熟稳重的中老年了。商汤与秦人结盟,共同对付世仇夏王朝,赢氏族领费昌做了成汤的“王车之御”,这个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车夫,应当是辅佐王者的重要职位。此后,成汤率领大军与夏军战于鸣条,史称鸣条之战,结果就是夏军战败,夏桀被俘,并被流放南巢,死在那里。

    商王朝建立了比夏王朝更加成熟的诸侯邦联体制,商王朝与诸侯的关系也比夏朝更加紧密。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商代六百余年,除了中后期出现的诸侯叛乱,从来没有发生过像夏朝中期太康失国那样被外族诸侯直接取代的事件。

    管见所及,不吝雅正!

作者:永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1 23: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25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