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末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不是汉族,更不是北宋杨家将后裔
性别:未知-离线 八番宣抚使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发表于 2017-11-28 04: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末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不是汉族,更不是北宋杨家将后裔

【明末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不是汉族,更不是北宋杨家将后裔】

明朝末年,发生了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和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征播州土司杨应龙。杨应龙在叛乱以后,屠戮贵州、四川、湖南汉族军民时手段是极为残忍的,丝毫看不出杨应龙有所谓的汉族认同。《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兵备副使王士琦调征倭,杨应龙益统苗兵大掠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已,又侵湖广四十八屯……惨戮以徇,令诸苗对父奸女,面夫淫妻。或裸体坐木丛射笑乐,或烧蛇从阴入腹,人蛇俱毙。又掘坟墓焚尸,灰飞蔽天。”这里所说的“苗”,不是指现在的苗族,而是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清代以前的史书都是这种写法,“苗”乃古代蛮字之变音,所以清代以前史书中所说的“苗”实际上就是蛮的意思,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唐宋元明所说的播州,就是今天的贵州遵义地区。

杨应龙家族实际上是彝族人,播州杨氏并不是汉族。杨应龙的后人民国时期还在,是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贵州遵义彝族土司杨砥中,他确实是彝族人,而且是民国时期几个著名的彝族学者之一。明初翰林学士宋濂受雇给杨应龙家族所撰的家谱中云:“其先太原人,仕越之会稽,遂为其郡望族。入播始祖端,唐末寓家京兆,南诏陷播州,端以乾符三年应募将兵复播州,遂有其地。五传至昭,无子,值同族杨业之曾孙延朗之子充广持节广西, 与昭通谱,辍其子贵迁为昭后。自后守播者,皆业之子孙也。”又元朝人程钜夫《雪楼集》载《忠烈庙碑》云:“杨氏世系太原,唐乾符初,赠太师讳端者,宦游会稽,后客长安。适南诏陷播州,大为边患,有旨募能安疆场者,太师慨然自效,遂命为将,以复播州,威畅恩融,夷夏畏服,因领其郡。”这是元代播州土司杨汉英请程钜夫给其家庙所写的碑文,亦是根据其家族的自述。这个碑文的内容和其家谱中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把其始祖杨端又抬高到了唐朝太师的地步,惜乎这个在唐代建立了丰功伟业的太师杨端在唐宋史书中却没有任何蛛丝马迹。

杨应龙家族自称其祖先是唐朝太师杨端,乃至又是北宋有名的杨家将后裔。然考诸唐宋史籍,此种说法极为荒诞,与唐宋正史的记载完全不能吻合,民国时期边疆史地学大家谭其骧先生已有专门的考证,指出其荒谬之处。又北宋史书《舆地广记》与《宋史》中亦多处明确记载杨应龙的祖先是“夷族”,并非汉人,如《宋史·蛮夷传》载﹕“大观二年,播州夷族杨光荣,以地内属,诏建播州”;《宋史·地理志》载:“播州,乐源郡。大观二年,南平夷人杨文贵等献其地,建为州,领播川、琅川、带水三县。宣和三年,废为城,隶南平军。端平三年,复以白绵堡为播州,三县仍废,嘉熙三年,复设播州,充安抚使。”又《宋史·叙州三路蛮传》载: “南广蛮, 大观三年有夷酋罗永顺、杨光荣、李世恭等各以地内属, 诏建滋、纯、祥三州”;《宋史·宁宗纪》载﹕“嘉定五年九月庚戍,遵义寨夷杨焕来献马。”这里的杨光荣、杨文贵、杨焕就是杨应龙的祖先,杨光荣为杨贵迁次子。也就是说杨应龙家族自称祖先是汉族是元明两代才出现的事儿,明朝初年才请宋濂帮其撰写的家谱,而宋代以前史书都明确记载这个家族是“夷族”。我们不能以元明两代杨应龙家族自己虚构的说法,来推翻宋代正史中的记载。

而且杨应龙家族的这些说法只要对比唐宋正史,就知道是虚构的,不能作为信史。所谓的杨应龙祖先在唐代世袭统治贵州遵义的时候,这里实际上还是由唐朝政府委派流官刺史在统治的,并不是土官世袭政权,这在唐代史料里是能够查到记载的,如唐僖宗的宰相萧遘当时就曾被贬到播州为官,《旧唐书·萧遘传》载:“萧遘,兰陵人……以咸通五年登进士第……及保衡作相,掎遘之失,贬为播州司马。”又所谓“乾符初,南诏陷播,太原杨端应募复其城”,亦为子虚乌有之事,而其子孙世代统治贵州遵义的“唐朝太师杨端”其人亦不见于唐宋以前任何史料的记载。据谭其骧先生在《播州杨保考》一文中考证,杨应龙的祖先实际上是唐末四川南部泸州之彝族酋长,后来才率部众迁到贵州遵义来的;唐僖宗乾符三年时,播州并未陷于南诏,这在唐代史书里有明确记载,何来杨应龙的祖先帮助唐朝收复播州之说?若当真有其事,在当时乃奇勋伟绩,又因功而官拜唐朝太师,史官必大书而特书之,何以新旧《唐书》及唐宋史料中均无任何记载?

又明初宋濂在杨应龙家谱中所说:“五传至昭,无子,值同族杨业之曾孙延朗之子充广持节广西, 与昭通谱,辍其子贵迁为昭后。自后守播者,皆业之子孙也”,则更为荒诞。这里《元史》的主编宋濂先生犯了多处严重的错误,查《宋史·杨业传》可知,杨延朗即杨业之长子杨延昭,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抗辽主帅,宋濂竟然将其误为杨业的曾孙,而杨延昭并没有一个叫充广的儿子,只有其第三子名杨文广,曾经为官广西,而北宋时期的播州土官杨贵迁按《宋史》的记载其年龄比杨文广还要大,他怎么可能是杨文广的儿子?宋神宗熙宁六年,播酋杨贵迁遣子杨光震、杨光荣来宋朝贡方物时杨家将的杨文广还在河北和辽国作战,宋朝的史官既使再糊涂,难道连杨家将和西南少数民族土官都分不清楚了?会把杨文广的儿子误作贵州彝族部落首领?按杨应龙家谱的说法,杨贵迁是杨文广的儿子,而杨贵迁的儿子叫杨光震和杨光荣,杨光震的儿子又叫杨文广,杨文广是杨文广的曾孙,曾孙与曾祖同名,完全不避讳,这在中国古代是不可能的事儿。仅此一点,也可以判断杨贵迁绝不是杨文广的儿子。实际上杨光震的儿子杨文广出生的时候杨家将中的杨文广都还活在世上,按杨应龙家谱的说法,杨光震就是杨文广的孙子,然后杨光震又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杨文广。这种家谱可信?民国《续遵义府志》中的说法亦荒诞不经,胡诌所谓杨业的长子杨延昭在贵州遵义为土官,杨贵迁乃是其养子,成年后统治遵义。宋濂在编《元史》时,就闹出不少笑话,曾有一人多传或多人共一传之事。

[ 本帖最后由 八番宣抚使 于 2017-11-28 15: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八番宣抚使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发表于 2017-11-28 12: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按杨应龙家谱的说法,杨贵迁是杨文广的儿子,而杨贵迁的儿子叫杨光震和杨光荣,这是记载在宋史里的,错不了。而杨光震的儿子又叫杨文广,杨文广是杨文广的曾孙,曾孙与曾祖同名,完全不避讳,这在中国古代是不可能的事儿。仅此一点,也可以判断杨贵迁绝不是杨文广的儿子。杨光震到宋朝来进贡的时候,杨家将中的杨文广还在河北和辽军作战,实际上就是说杨光震的儿子杨文广出世的时候杨家将中的杨文广都还活在世上,按杨应龙家谱的说法,杨光震就是杨文广的孙子,然后杨光震又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杨文广。这种家谱可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八番宣抚使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发表于 2017-11-28 12: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主要的是《宋史》中本来多次就说明了杨应龙的祖先是夷族人,而杨应龙的后代现在在贵州也是彝族人。这就是播州杨氏土司的真正来源☞ 《宋史.地理志》载:“播州,乐源郡。大观二年,南平夷人杨文贵等献其地,建为州,领播川、琅川、带水三县。宣和三年,废为城,隶南平军。端平三年,复以白绵堡为播州,三县仍废,嘉熙三年,复设播州,充安抚使。”又宋神宗时期,播州夷酋杨贵迁派其子杨光震、杨光荣来朝廷进贡的时候,杨家将中的杨文广还在河北和辽军作战。杨贵迁怎么可能是他的儿子?而当时的宋朝人,难道连杨贵迁是少数民族首领还是杨文广的儿子都分不清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159951123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6
编号 384739
注册 2010-6-30


发表于 2017-11-28 22: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貌似很多年前就有人推翻过了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1 23: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11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