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说上海静安寺已有1750年历史是吹大牛
性别:未知-离线 ludaha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6
编号 501178
注册 2014-5-10


发表于 2014-7-16 09: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上海静安寺已有1750年历史是吹大牛

说上海静安寺已有1750年历史是吹大牛
   有一年,上海静安寺的当家人举行佛像开光典礼,公开宣布静安寺已有1750年历史。笔者认为是吹大牛。
  (一)佛教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原地带,迄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150年后传入三国吴地的政治经济中心建邺是可能的,但传入当时相对落后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不可能的。因为上海宋代始成镇,元代始成县,宋以前还是不知名的小渔村。
   1750年前,在一个小渔村里建吴国第一个大佛寺是天方夜谭。
  (二)笔者查遍所有上海地区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在唐朝以前,找不到有座静安寺。在上海地区,建寺最早的是建于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的青龙镇的青龙寺。
   可见,在上海地区,建寺最早的是有1200年历史的青龙寺,而不是比青龙寺还早530年的静安寺。
  (三)最早说静安寺有1750年历史的祖师爷是宋朝撰写《云间志》的杨潜,他是制造千年悬案的罪魁祸首,他自相矛盾,他一会儿说“石佛浮江”的故事来源于西晋的《释迦方志》,一会儿又说静安寺始建于早于西晋的吴赤乌十年,杨潜颠倒了历史,结果闹了个先有三国静安寺后有晋朝“石佛浮江”神话故事的天大笑话。
  (四)根据以上资料和分析,笔者推断,静安寺的始建年代当在杨潜撰写云间志的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 ——青龙寺建寺的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之间。也就是说,上海静安寺只有1000年——1200年的历史。说静安寺有1750年历史是吹大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14-7-16 09: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建立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更名静安寺,南宋时从吴淞江畔搬迁至现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4-7-16 09: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700年前,上海还是海洋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4-7-16 15: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4-7-16 09:53 发表
1700年前,上海还是海洋吧。

春申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4-7-16 16: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7-16 15:42 发表

春申君

1、春申君的封地是在吴,但并非现在的上海。

2、刚才查了下资料,1700年恰好是上海成陆的一个关键节点。根据谭其骧等人的研究,上海成陆分为四个阶段,1700年时,海岸线恰好在今天周浦、北蔡、月浦一线。也就是说这时候浦西地区成陆未久,而浦东还在海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5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周浦、北蔡都位于浦东地区;月浦在宝山,但如果把整个上海市辖境大致看作北宋华亭县辖境的话,宝山只是华亭县的东北片,所以你前面说“1700年前,上海还是海洋吧”这个不够准确,我觉得应该说上海的浦东地区(含南汇)、东北部地区以及奉贤东半部地区在1700年前还是近海未成陆更确切。同时,你所说的“浦西成陆未久”这也不确切,因为位于上海辖境西部的松江区发现了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崧泽晚期),青浦区发现了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史前和崧泽时期),闵行区发现了马桥古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和唐宋元明清),西半部这片土地的历史还是比较久远的。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4-7-18 13:3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促织
(俺不是蟋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601
编号 336093
注册 2009-8-23
来自 聊斋


发表于 2014-7-17 22: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上周同事的娃没人带,临时当了一回向导,陪着去了一次上博,正好在展出上海出土文物,广福林、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不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14-7-18 07: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4-7-16 16:35 发表


1、春申君的封地是在吴,但并非现在的上海。

2、刚才查了下资料,1700年恰好是上海成陆的一个关键节点。根据谭其骧等人的研究,上海成陆分为四个阶段,1700年时,海岸线恰好在今天周浦、北蔡、月浦一线。 ...

胡说八道的已经没谱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4-7-18 1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到上海的成陆过程,我从书上扫描了个图,这个比较直观。

从图上可以看到,7000年-6000年前,海岸线是在胡桥、马桥、黄渡一线。3000年前,海岸线是在奉贤、横泾、南翔、嘉定一线。

在奉贤-横泾-南翔-嘉定一线以东,至今没有发现魏晋以前的文化遗迹。表明海岸线离开这条线往东扩展的时间不会太早,大约在公元1-3世纪以后。

1700年前,海岸线在下沙、周浦、北蔡、月浦、盛桥一线。在这条线上,通过考古发现了一条断续沙带组成的古代海岸线遗迹。同时在这条线以西,出土过南朝至唐代的文物。

至于浦东的成陆,基本上是在1000年前的时间。


图片附件: hw011.jpg (2014-7-18 10:44, 283.67 K)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4-7-18 11: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时期吴郡地图



三国吴国吴郡所辖属县:
吴县(今苏州)
娄县(今昆山东北)
由拳(今嘉兴南)
海盐(东汉治所在今平湖东南)
余杭(今余杭镇)
钱唐(今杭州)
富春(今富阳)
乌程(今湖州)
阳羡(今宜兴)
无锡
毗陵(今常州)
曲阿(今丹阳)
丹徒(今镇江)。

P.S. 按后汉书郡国志,吴郡有安县而无钱唐,但安县所在不明。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4-7-18 11:3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9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三红,可能你我的分歧在于:
一则你说的浦西仅指如今上海中心城区的浦西地区,而我从历史角度回望,若以唐代建制的华亭县的辖境为版底来看黄歇浦以西地带,把如今的松江区、青浦区、闵行区(小上海)自然都包括在“大浦西”的概念里了。
二则,请允许我对近海陆地把“宜居行陆地”和“泥滩”两个概念分开。江河入海口附近,就上海历史为例,新生陆地都是滩圩、沼泽、洼地、淤泥,附近也是荒僻之地,谁去定居开垦呢?能发现文明遗迹的,是成熟的宜居行陆地。而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宜居行陆地外缘,不会马上就是近海,得有一段新生陆地,也就是泥滩过渡一下。
三则,或许我仅从历史角度,不懂地质学,必然狭窄一些,不过有一点,基于上述,请设想一下,你和考证者也认可,3000年前嘉定地区、松江地区和闵行西部地区属于陆地,而我认为是成熟陆地,因为毕竟发现过不少古代文明遗址,广富林是崧泽晚期,福泉山一带有崧泽时期的、有最近发现史前的,马桥的除了唐宋元明清的、还有新石器时代的;那么当时,成熟陆地以东,虽然你觉得因为没有发现过出土文物所以还是海洋,但另一种可能,会不会是人类难以居行的沼泽大淖呢?你提供的图中,如果3000年前岸线至1700年前岸线这一带,其实在3000年前是近海海滩和沼泽大淖的话,许多分歧可以一致,比如为什么没有古代遗迹,为什么会有莫衷一是的2300至2400年前“春申君治水”传说。
当然,我个人对“春申君开黄歇浦”和“封地吴”是这么看的。春秋战国时,太湖水系向东外排入海的三条河道是娄江(东西向)、吴淞江(当时名曰松江,东西向)、东江(南北向,在今黄浦江以西)。黄浦江原名大黄浦、黄歇浦,有人认为东江淤塞湮没后余下的一条东西向支流横潦泾,是黄浦江的前身,我觉得不正确,因为大黄浦之名南宋即见于史载,而且流向是自南向北汇入吴淞江,横潦泾却是自西向东注入东海;并且夏元吉疏浚大黄浦形成“黄浦夺淞”在前、海瑞修闸改引横潦泾之水在后。所以我认为黄浦江的前身应该是横潦泾的一条东西向的汊流,逐渐疏浚联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吴淞江的支流;后经明代永乐二年夏元吉治水“黄浦夺淞”,成为干流。如三红兄所言,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是吴,但吴地范围很广,是把如今的嘉定、松江、青浦、闵行或者说上海市西半部一带也包含进去的,只不过行政中心不在这里而已。当时的上海一带,敢情当然不像现在,那确实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应该一半是闹着内河涝灾的低洼地,一半是沼泽大淖和海滩。所以黄歇作为组织者、巡视者,带头治水,把断头河、内河疏通起来、排入大河直至长江,但是他们这些人,当时治理的河道有许多,反正都是太湖流域东面的,并不是针对黄浦江的前身,或许就没把黄浦江的前身当主要矛盾,因为这条江,直到宋代,尽管流量已经不小,但当时倒是吴淞江流量更大,那时候黄浦江过了陆家嘴后转经现在的虹口港河床向北汇入吴淞江(现在是虹口港向南注入黄浦江),当时它反而是吴淞江的支流呢。
我觉得3000至1700年前,黄浦江两岸10公里地带,是沼泽淤泥海滩的可能性更大,特点是不宜居住。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4-8-27 12:3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10 颖颖 的帖子

你所列的郡辖县表,后面括号内标注的是这个县的治所在当今某个县(或县级市)、某地级市中心区域、某个镇境内大致定位,而不是这个县的辖境。其中娄县的辖境,相当于如今的昆山(县级)市、太仓(县级)市、上海市西半部(嘉定、青浦、松江、闵行、奉贤西、金山北)。换句话说,娄县的治所在如今昆山(县级)市中心街道的东北面,但娄县的辖境就大了。
昆山的东北面,差不多是现在的嘉定区。那么,东汉至三国时,娄县的治所,在如今的嘉定区境内。
又以其“海盐(东汉治所在今平湖东南)”条为例,意思是,东汉至三国时海盐县的治所在今平湖(县级)市东南部境内,而三国时海盐的辖境,那是包括如今的海盐县、平湖(县级)市和金山区西部,历史上,海盐县曾经长期是南北狭长状,陆地东扩使它丰满了些。小可曾看到过一些嘉兴辖地的地方志,所以略知一星半点。
再以其“富春(今富阳)”为例,意思是,东汉至三国早期富春县的治所在今富阳(县级)市境内,而当时富春县的辖境,那是包括如今的富阳(县级)市、新城县、桐庐县、建德(县级)市,辖境很广。到了吴国黄武四年,析地分置建德、桐庐、新昌三个新县;次年又析出新登县;但这几个县并未出现在你列的郡辖县表里,那么这个列表统计截止时间应当是在吴国黄武四年(公元225年)之前了。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4-7-18 19:4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另外三红兄,我想可能楼主也认可,大流量下的长江三角洲是冲击平原,这和富春江入海口大喇叭两岸不一样,和一些流量较小的河流入海口两岸也不尽然。所以,从上海的北缘到东缘,也就是宝山石洞口一直到南汇嘴(现在的临港新城)、芦潮港一带,特点是几乎没有沙滩,都是泥滩泽荡;相比之下,地傍富春江入海口的奉贤、金山南缘海岸线倒有零星小沙滩。上海宝山、川沙、南汇的江海岸泥滩地貌,这与浙江沿海的沙滩地貌,是形成对比的。三红兄、楼主与天宫公主都是博学强记、见多识广,想必对全球各地,陆地近海地带哪里泥滩多而哪里沙滩多有一个大致印象吧。我看法是:
1,长江三角洲口,海平面以上的近海陆地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地下是粘性、粉性土的陆地,是硬地;外层是於泥质土的滩圩,相对是软地。
2,三红引用的图片里,无论3000年前岸线、1700年前岸线等等,都是地下是粘性、粉性土硬陆地的外缘界线,它们的外侧还有一定范围的泥滩软地。软地是硬地与近海之间的缓冲。
3,硬地上,地貌相对适宜人类居行。软地上,地貌则不宜人类居行,但先民们还是在先贤、最早的可能是黄歇、也可能是其他人的带领下,把大石块压入沼泽泥淖里铺路,把容易泛滥内涝的内河水网联通起来,不过只是为内侧的硬地区域防灾,不是为了在软地区域定居,软地依然是缓冲。
关于对天宫公主提供郡县表的统计截止日期的估计、治所与辖境的分别,我已在上一楼谈了,不再赘述。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4-7-22 19:3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zz1968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700
编号 6118
注册 2004-3-19


发表于 2014-7-19 09: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佛教的场所称寺,那么佛教在东汉明帝才传入中国,开始在经济繁华地区流行,现在的江南是蛮荒之地(江南的真正开发是在东晋时期北方人南迁后开始的,真正发展起来是在五代的吴越国时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06: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6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