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蔺相如的大局观
性别:男-离线 wwwind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10
编号 32559
注册 2005-2-12


发表于 2011-11-22 21: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颖颖 的帖子

各国之间的外交照会,更多是用来扩大本国对各国的政治影响力。
完璧归赵,至少不会让秦国得寸进尺,利用政治手段胁迫蚕食赵国,瓦解赵国的号召力。国家之间的战争,参与者战败战死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许你赞成苟且偷生,但不能否认男儿的热血。
无论秦赵之战结果如何,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发展本国军队的军事实力是保证自己国家存在的关键。一味向其他国家求救,很臭美么。有了实力,别人才会相信你!
把将相和来说事,是否搞笑了?看乐毅的结果就知道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鬼手书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9
编号 93383
注册 2006-11-28


发表于 2011-12-7 15: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完璧归赵时蔺相如不过是一个业务员,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在交易中赵国不能吃亏。倘若为了大菊观而放弃这个石头什么的,那么回国第一件事就是提脑袋给赵王吧。完璧归赵只能表现上位者缺乏大菊观,而蔺相如的的确确是个优秀的执行者。
至于渑池会,当年给人的感觉是面子大过一切的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6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蔺相如是外交专员,不是政治家,他只做好了属于他分内的事情,宏观政治上他想管也管不了。也不是他该管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keye_lu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15775
注册 2004-8-17


发表于 2012-3-6 19: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星义 于 2011-11-15 19:10 发表
天宫说了前面两件有事,我续个狗尾,说说团长和指导员吧。
廉颇是战国四将之一,蔺相如哪一点能跟他比?人家廉颇可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杀出来,保卫了国家,护卫了人口。而蔺相如呢,只能说是搞了两次投机,而且 ...

这话说得就偏颇了,文臣不是说个个都得像管仲乐毅诸葛亮那样才叫有用。蔺相如的之于赵国的作用就在于他是赵国抗秦的一面旗帜。有蔺相如为相,就是告诉天下一件事儿,我赵国就是不屌你秦国。面子里子都不会给!而且从经营国家看虽说没有明史记载蔺相如有何过人之处,但至少也是政通人和,朝野齐心。总之一句话,如果我是秦国君王,面对着文有相如武有廉颇的强赵,最好还是以和为贵方位上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2-3-7 19: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如果蔺相如如果能够做到以一璧换十五城回来,那才叫真的DIAO。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周仓仓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18
帖子 286
编号 3954
注册 2003-12-31


发表于 2012-7-12 10: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今人古人行事不一样啊。战国时候多少还有点春秋风骨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hctjc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7
编号 387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12-7-25 22: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赞成用事后结果轮英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arnett2012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429620
注册 2011-6-24


发表于 2012-7-30 11: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渑池会盟的主要目的,我认为是赵国想要换取10-20年的相对平稳的战国大势,对国内实行第2次深彻变法,原因如下:
1.首先要提及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雍的这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军力的改革,因为赵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他承担了绝大多数北方少数民族进军中原的压力,因此,在战国七雄里边,赵国来自国外的压力是最大的,这时候,如果想要像商鞅一样在赵国实行深彻变法,势必会带来国内的动乱,那样国内外一起施压,赵国恐怕就垮台了。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看到了这一点,在改革的时候,保留的国内世族的封地,以换取世族阶级的支持,从来顺利的推行变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赵国迅速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一举歼灭了中山国和三戎,消除了悬在自己北方的一把利刃。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世族的存在没法让国内有效的凝聚。
2.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下,已然成为了战国中期能和秦国掰手腕的第2战国。但是,论国力,赵国和秦国还相去甚远,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已经近百年,国库充裕;论军力,2国的军事实力相差不多,但是朋友们应该知道,2强相争,拼的不仅仅是军力,而是综合国力,在这一点上,赵国实在没法和秦国比较,因此,赵国也需要像秦国一样,实行一次深彻变法,取缔世族封底,凝聚国力,成为和秦国一样的超强战国。
3.在战国形势来看,战国中期一共出现了4个强国,分别是燕国,齐国,赵国和秦国,燕国和齐国这时候刚刚经历了一系列的大战,从2强变成2弱,齐国还差点被灭国。因此,这个时候,整个战国就剩下了2个强国,赵国如果想要一统天下,就必须要战胜秦国,而对目前的赵国来说,想要战胜秦国,就必须凝聚国力,因此,赵国需要第2次变法,需要一个相对平稳的国际环境。
4.楼主说这个时候应该拒绝盟约,发动合纵和秦国开战,这个观点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和秦国开战,不能为打仗和打仗,打仗的目的是为了利益,刚才我已经说过了,燕国齐国这个时候已经虚了,够呛能出动军队参与合纵,魏国自从庞涓挂掉以后也是霸权不再,再加上信陵君不受信任,估计也没什么影响力,韩国更不用说了,能和赵国联合的只有楚国,而和楚国联合能不能获取赵国想要的利益呢?换句话说,能打赢么?这个恐怕赵国君臣和楚国君臣都要好好盘算盘算。在苏秦张仪时代,以及之后的时间里,六国一共发动了2次合纵攻秦,结果大家都清楚,2次都大败,而2次合纵军的数量都远超过秦军,就这样都没法打赢,只有赵国和楚国的合纵就能讨得便宜?我看未必,因此,对赵国来说,与其与秦国翻脸,不如和秦国缔盟,来实行第2次变法。
5.最后提到合纵,合纵是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联合起来抵抗秦国?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肤浅,在我看来,合纵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抵抗秦国,根本目的是在暂时消除秦国这个超强战国威胁的基础上,在国内实行变法,充实国力而使自己成为像秦国一样的超级战国,这一点燕国看到了,可惜子之的变法与其说是变法,不如说是他实现自己野心的途径;楚国也看到了,可惜楚王没多久就挂了,换上了一个昏聩的楚怀王。我相信赵王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不能为了合纵和合纵,如果合纵了不能打赢,只会让秦国更嚣张。既然根本目的在变法,为什么不缔盟,而要开战呢?
而在秦国方面,白起和范雎也不主张过早与赵国决战,范雎更是要贯彻远交近攻的策略,先行进攻韩国和楚国,因此,这对赵国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变法成功,赵国势必会成为第2个超强战国,可惜的是天算不如人算,韩国要讲上党山地割让给赵国的举动打乱了2个大国的策略,上党对于要东出中原的秦国,和要遏制秦国的赵国来说,都是必须要争取的一块地,因此,这一举动导致了2个强国的提前较量,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长平之战,结果不言而喻,赵国迅速衰落,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因此,蔺相如在这2件事上的举动,可以说是他大智大勇的体现,秦国和赵国的恩怨纠缠,绝不会因为蔺相如让秦王丢了面子而一时冲动的结果,说到底,是利益使然,是大争之世秦赵两国乃至战国七雄必须面对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8 16:1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61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