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载:水浒中的馉饳
性别:未知-离线 莎拉青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445440
注册 2011-9-27


发表于 2011-9-27 08: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载:水浒中的馉饳

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中描写,武松按照自己的计划为哥哥报仇,带了三两个土兵,带了砚瓦、笔、墨、三五张纸藏在身边,叫土兵买了个猪首,一只鹅,一只鸡,一担酒,和些果品之类,在家里设筵席“请”四家邻舍。

先请隔壁王婆……武松道:“王婆,你隔壁是谁?”王婆道:“他家是卖馉饳儿的张公。”

关于馉饳,多见于宋代文献。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食店》“又有菜面……及卖随饭、荷包、白饭、旋切细料馉饳儿”;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货卖》“水团、汤丸、馉饳儿”;宋周密《武林旧事•市食》“鹌鹑馉饳儿”等句。看来,馉饳是宋代市面上广为流行的小吃。
然而,馉饳具体是一种什么食品呢?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相应风俗的改变,现代人对馉饳已普遍感到陌生,这里仅综合手头资料探讨一下。
清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中解释说:

馉饳,音骨咄,裹面蒸之。一名起面,一名裹蒸,如今馒头。

这里,说明馉饳是一种有馅、蒸制的面食,具体特征没说。查《辞海•馉饳》,则解释说:

亦作“骨饳”。古时一种面食。一说“馄饨”。

这里又将馉饳说成“馄饨”的别称,但馄饨是水煮的面食,显然与“裹面蒸之”有别。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古代社会生活史”课题组所论述的是:

馉饳即锅贴、饺子一类。

三家“权威”资料对馉饳的介绍有矛盾,令人“朦胧”。现在咱看看宋话本《简贴和尚》里记载的一段卖馉饳和吃馉饳的场景:

去枣槊巷口,一个小小的茶坊,开茶坊人唤做王二。当日茶市方罢,相是日中,只见一个官人入来。那官人生得:浓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绰口,头上裹一顶高样大桶子头巾,着一领大宽袖斜襟褶子,下面衬贴衣裳,甜鞋净袜。人来茶坊里坐下。开茶坊的王二拿着茶盏,进前唱喏奉茶。那官人接茶吃罢,看着王二道:“少借这里等个人。”王二道:“不妨。”等多时,只见一个男女托个盘儿,口中叫:“卖鹌鹑馉饳儿!”官人把手打招,叫:“买馉饳儿。”僧儿见叫,托盘儿入茶坊内,放在桌上,将条篾篁穿那馉饳儿,捏些盐,放在官人面前,道:“官人吃馉饳儿。”

从上述北宋东京茶坊里流动小商贩向茶客卖馉饳的这段场景看,馉饳是事先做好的,可用盘子盛,可用篾篁(竹签子)串起来,吃时可配盐等佐料。
综上所述,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馉饳,宋代食品名,形制上为“面包馅”,烹制上可蒸、可煮、可油炸(煎),类似今天的水饺、混沌、蒸包、油炸(煎)包等一类面食。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http://www.mqx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26&extra=page%3D1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8 22:1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20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