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笑书神侠
» 金庸政治学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252
9/9
‹‹
1
2
3
4
5
6
7
8
9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金庸政治学, 转自大头笨笨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41
发表于 2013-7-22 11: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9、利欲熏心的空智导致少林最大危机
空智此人,无智可言,却偏偏是才疏志大的典型,极有野心,又终被野心所误。
早年,空见被元老们一致看好,结果早逝,空闻则凭借其中庸姿态获得垂青,而空智在这次接班人之争中失败,资历不如空闻固然是一个原因,个人形象和气度也是重要因素,即使他的“智”名副其实,也更像师爷而非县官,更别说他压根对不起这个“智”字了。
在未获得接班人资格的情况下,空智专注于业务,苦练武功,练成了十一门少林绝技,距离历史最高纪录的十二门仅一步之遥,堪称少林史上的奇才之一。
业务上的突飞猛进,也使得空智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即使无法从空闻手中夺得掌门之位,但大可以像当年全真教的丘处机那般,做本门中名气最大、势力最强的人,培养下代接班人。所以,空智闹得挺欢。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役,少林由空智带队,其实就颇有玄机。此次六大派精锐尽出,而且多由掌门亲自带队,如峨眉灭绝、昆仑何太冲、华山鲜于通,至于崆峒,咱们已经分析过,掌门就在出席的崆峒五老之中,最有可能的就是老大关能,少林和武当是仅有的例外。尽管这之中不排除少林和武当这两大门派自重身份,把一把手留在家里的因素,但毕竟武当的名义掌门张三丰年事已高,不问世事,由代理掌门事务多年的宋远桥带队理所当然。而且,除了掌门之外,各派其他高手也基本倾巢出动,比如峨眉的静玄静虚、昆仑的班淑娴、华山高矮二老、崆峒五老等,武当六侠除了瘫痪的俞岱岩外,其他五侠也都到场。相比之下,少林雪藏掌门空闻,无疑显得有些托大。
这里面自然有玄机,空闻和空智二人在政治导向上应该不存在差异,都希望击垮明教,以获取最大政绩,但空智野心更大,要求更为迫切,他更希望成为此次项目的带头人物,以奠定不世之功,所以在出发前必然会力主自己带队,说些“请领导留守大本营坐镇指挥,我负责第一线工作”之类的话,而空闻的中庸性格则决定了他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太过坚持,为了不伤和气,他会选择留守,由空智带队。
但很遗憾的是,空智把事情办砸了,张无忌在紧急关头力挽狂澜,使得六大派无功而返,更糟糕的是,在返程中,六大派遭到赵敏人马的伏击,悉数被擒,少林损失尤其严重,第三把手空性阵亡。“更糟糕”之后还有“最糟糕”,因为空智等人被擒,加上有空相等内奸存在,少林的大本营都被人端了,空闻等人全都被抓去了万安寺。
这事儿当然不能全怪空智,赵敏的出现是个意外,空相等人潜伏的日子也很久了。但作为本次围攻光明顶的现场总指挥,少林出访团的带队者,他肯定还是要承担部分领导责任。
按理说,出了这事儿之后,空智应该低调点,但对于权力的渴望,使他满脑子想三想四,而明教在反元事业上的轰轰烈烈,少林的风头明显被压制,小心眼如空智,肯定会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他策划了下一次大事件——屠狮大会。
很可惜,这次又搞砸了,而且不但搞砸了,还出大事了。
屠狮大会的引子是谢逊,少林拿到了这张牌,就打出了为空见和众多武林人士报仇的旗号,虽然看似名正言顺,还充满了正义感,但实则以利为先,意在屠龙刀,以号令武林。
可是螳螂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后,自以为得志的空智,却被圆真算计了,屠狮大会险些成了圆真一党的谋逆大会,空闻被挟持,还险些丧生。
但这事本可避免,只要空智不是那么利欲熏心,只要他不是那么容易被挑拨(圆真所谓的“明教与赵敏联手算计六大派”的谣言,实则漏洞极多,若真是有“智”之人,细想一下便会有许多疑点,自会慎重处理)……
每次在报纸上读到街头诈骗事件,慨叹骗子无良的同时,我也会慨叹被骗者的贪欲,其实若减低贪欲,很多骗案都可避免。可悲的是,许多人并不明白贪欲会影响分辨力。同样,许多人在工作中都抱怨单位不公,自己资历老能力不差却上不了位,可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的贪欲——如果你对工作的处理、对人际关系的维系都充满功利性,那你确实不配拥有成功。
空智无疑是个例子。
空闻被圆真一党挟持后,空智投鼠忌器,勉强主持屠狮大会。要不是赵敏及时识穿阴谋,张无忌力挽狂澜,洪水旗和厚土旗及时施救,少林难逃被颠覆,少林寺难逃被烧毁,空闻难逃被烧焦……
经历此事后的空智,必然会遭受问责,他在少林的政治生命也会基本结束。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42
发表于 2013-12-28 08: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金庸政治学(30)阳顶天时代的意外结束和遗祸
1、明教与名门正派的根本分歧是政治立场
在象征武林正义的六大派口中,明教是邪魔歪道,可纵观整部《倚天》,明教中人还真比六大派的大多数人可爱得多。
那位说了,明教不是天生坏,只是一直扮神秘,加上总为老百姓说话,跟统治阶级对着干,所以长期被官方舆论妖魔化,这些年来又跟六大派有许多误会和摩擦,然后就约架,一打架就难免见红,甚至出人命,一来二去,仇就结下了,还有一些非正常因素,诸如谢逊为了报仇疯狂作案,韦一笑练功走火必吸人血,鲜于通这种六大派中的败类谋害师兄却嫁祸明教等案例。但问题是,最初的摩擦是怎么发生的?难道就因为明教爱吃素爱祷告爱玩神秘?我不否认明教中人的邪气,但摩擦全怪明教?
当然不是,明教和名门正派的真正分歧,其实在于政治立场。
当年,郭靖黄蓉带着全真教、丐帮固守襄阳,可歌可泣,但南宋灭亡后,郭靖等人殉国,元朝建立,并逐步稳定,武林的形势也悄然改变。武当并不禁止弟子击杀元军,还暗中维护反元英雄,但并不公开扯大旗反元。峨眉方面,灭绝说驱逐鞑虏是她一生中的一大愿望,但除了掌握有倚天剑和屠龙刀的秘密之外,并没有明显行动。少林更是在南宋未亡之前便已经在沦陷区内与蒙古人和平共处,后来如都大锦等俗家弟子更是下山谋生,开设镖局,融入现有社会体制,六大派中的其他几派,都没有与当局公开对抗的记录。而明教呢?他们的抗争从未休止过,策划了一次次的暴动和起义。
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名门正派(尤其是少林这种经过多年传承的门派)来说,推翻元朝统治是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事儿,如果有人带头,星火燎原,那就跟着做呗,如果统治者拿着大棒盯着,那咱也消停一下。那位说了,这不是投机吗?真不好意思,越是那种千年传承的名门正派,越善于妥协,甚至成为既得利益者,要是时时刻刻都卫护先朝,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别说熬几朝几代了,一次改朝换代就得给灭了。
他们更看重的其实是本门本派的江湖地位和平安传承,所以,元军随意屠戮百姓时,都大锦这样的少林俗家弟子却为达官贵人保镖,吃着大鱼大肉吹嘘自己。
人性中有一个普遍性弱点:当大家都在同流合污时,往往会对不妥协者有着莫名的反感,极度看不顺眼,比如一个单位若乌烟瘴气,大家明争暗斗,最受排挤的注定是最清白那个,一个社会若是整体反智,卓尔不群者往往最容易受打击,《倚天》的情况也一样,六大派中最受排挤的就是快速崛起且名声甚佳的武当,江湖上最受排挤的就是明教——你说大家现在都一门心思求发展了,只有你明教整天嚷嚷驱逐鞑子,你到底想干个啥?社会乱了,咱少林弟子开的镖局咋办?给官宦人家做护院的少林弟子不得失业了?你们明教是存心看不得大家过好日子啊!
说到底,这是一场元朝统治下的顺民与逆民之间的冲突。而且,因为明教是当时唯一高举反元大旗的武林门派,也吸引了大量有志之士加盟,势力快速增长,各大门派无疑感受到了威胁,加上明教自身的神秘性,各大门派能不反明教吗?
于是,明教倒了大霉,内忧外患一起来,内部由于阳顶天的意外失踪,导致群龙无首,大家为了争权而分崩离析,外部有名门正派嚷嚷不共戴天,还有波斯总教虎视眈眈。在这样的困局中,明教何去何从?
[
本帖最后由 宇文铭 于 2014-1-21 08:26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omhcf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5
编号
62897
注册
2006-3-15
#243
发表于 2013-12-29 08: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張召重是屬於軍統,而且是干外勤的,除個人性格剛愎外,和禁軍將領不熟絡是正常的,而且與侍從室的人不和,是更好的體會了老頭子部門間互相制衡的意圖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feiyue1206
(阳谷县武都头)
毗陵郡公
平凉军节度使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6
帖子
9999
编号
304480
注册
2009-1-5
#244
发表于 2013-12-30 10: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样解释空智的行为不错,空智本来打算拿圆真当党羽,结果反而被利用了
空智最后和范遥的互动,拉回了一点印象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45
发表于 2014-1-7 16: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我觉得作者有点高开低走,越写越不对味了,有点为赋新词的感觉,倚天的少林篇写得有点牵强,出版的射雕篇就更牵强了,有空我贴出来大家看看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46
发表于 2014-1-21 09: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圣火令的失落和中土的沦陷
要研究阳顶天时代的明教,就必须学习这样一份重要文件:中土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的遗书。
首先,他在遗书里这样写道:“本教虽发源于波斯,然在中华生根,开枝散叶,已数百年于兹。”也就是说,波斯明教中国分部拥有极大的自主性,可自立教主,有自己的人事组织架构和干部提拔程序,不需要波斯总教进行干部考察,与波斯总教的关系绝不像总局与分局、总公司与分公司那般密切。后来谢逊遇上波斯明教三使时也曾说:“中土明教虽然出自波斯,但数百年来独立成派,自来不受波斯总教管辖。”阳顶天还在遗书中写道:“圣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华明教即可与波斯总教分庭抗礼也。”时局也提供了一个契机,阳顶天的遗书中还写道:“今鞑子占我中土,本教誓与周旋到底,决不可遵波斯总教无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为主。”
换言之,两家原本就已在平行线上各自前行,仅靠“中土明教发源于波斯”这一无力说法维系微妙关系;而在大是大非的民族问题上,中土明教和波斯总教又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巨大分歧,这也为中土明教走向独立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
下面来说说一样很重要的东西:中土明教的圣物圣火令。
多年后,峨眉派参与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战,有一天晚上,在大漠星光下,峨眉弟子们围坐于篝火旁,听灭绝讲那过去的故事:“魔教历代教主,都以‘圣火令’作为传
代的信物,可是到了第三十一代教主手中,天夺其魄,圣火令不知如何地竟会失落,第三十二代、第三十三代两代教主有权无令,这教主便做得颇为勉强。”书中提到,“这六枚圣火令乃当年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所铸,刻着他毕生武功精要。六枚圣火令和明教同时传入中土,向为中土明教教主的令符。”这东西关乎执政、掌权的合法性。
有人说了,这不就是象征性的东西吗?又不能当饭吃。可有些东西就是这样,看着没啥用,顶多算个图腾,但你要是没有,就经不起别人质疑,圣火令也一样。没有这玩意儿,教主还是可以管事儿,但是底下人不服气,蹦一句“你连圣火令都没有,凭什么做教主”出来,教主屁股就多少有点坐不住。武功和气魄都出类拔萃的阳顶天虽然可以在没有圣火令的情况下稳住局势,但在他辞世后,明教就陷入争权的混乱状态,这之中虽然有机构过于庞大、高层干部过多、职权层级不够明晰、阳顶天本人未能及时留下遗命等因素,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在各方实力相差不大、无特别出类拔萃人选的情况下,无人拥有圣火令,就无法打破均势。
涉外时,这玩意儿就更重要了,你去其他单位办事不也得需要个介绍信吗,何况堂堂中土明教?这就像你单位的公章,缺了就会被质疑。所以阳顶天在遗书中一方面表示不能接受波斯总教的无理要求,要跟鞑子纠缠到底,彻底独立之心昭然,但另一方面却也表示要等圣火令寻回后,才与波斯总教分庭抗礼,他想得很细致——闹独立没问题,怕就怕波斯总教不愿意,派人来谈判,双方坐下聊了几句,对方就嚷嚷“你们连圣火令都没有,要不就是假冒的,要不你们之前的决策都没有效力”,那中土明教还真没办法应付。
另外,根据书中记载,圣火令是被丐帮夺去的,后来辗转落入波斯明教之手。本门令符被大敌丐帮弄去了,这可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第三十一代帮主肯定得作检讨,甚至引咎辞职,也使得继任者背上沉重包袱。
所以,明教当下的任务就是找回圣火令,彻底与波斯总教割裂,然后积极投身于反元运动。阳顶天遗书中所说的这一切,其实也就是他此前执政期间努力的方向,但很可惜,因为他的意外去世,明教自己先乱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47
发表于 2014-1-21 09: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明教的复杂构架及其隐患
左右光明使、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这些名头多拉风啊,极讨读者喜欢,俨然三国的五虎将,评书里的七侠五义、三侠剑……
可拉风归拉风,这群人的层级架构如何呢?都是高人,都是高层,谁听谁的话呢?这个问题弄不好,就会出大事。
明教的组织架构是教主负责制,教主的委任由上任教主指定,从《倚天》中的各种情节来看,教主享有无上权威,言出必行、令行禁止,下属无有不从,可以说明教是集权的典范。但在阳顶天时代,教主之下的各层级关系就有些乱,尤其是光明二使、四大法王和五散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层级之分。
从排名上来说,大家有先有后,比如假扮苦头陀的范遥在亮明身份后,韦一笑就慨叹“阳教主派逍遥二仙排名在四大法王之上,确是目光如炬”,但因为一切都是教主负责制,而且大家未有明确的分工领域,也就没有明确的层级隶属关系,所以实质上光明二使也指挥不了法王。
这种层级上的模糊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明教众高层人员的均势,起到了制衡的作用,但其负面效果也极明显,比如紫衫龙王黛绮丝偷入秘道,大家决策说要关她十年紧闭,可黛绮丝一句“阳教主不在此处,谁也管不着我”,就让大家没辙。而掌管精锐部队的五行旗使,虽然在个人能力上比不上左右二使四法王和五散人,但也不受任何高层辖制,唯一能让他们听命的就是教主。
在这批明教高层中,排名第一的光明左使杨逍是唯一拥有所辖部队的人,书中屡屡提到他属下的天地风雷四门。有人曾认为这是杨逍的私人部队,是他在明教内乱时组建,但从四门的人员构成来看,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书中提到,“那天字门所属是中原男子教众;地字门所属是女子教众;风字门是释家道家等出家人;雷字门则是西域番邦人氏的教众”,从情理上推测,既然存在四门,四门的人数彼此间应不会相差太大,男女教众倒是好说,但以杨逍的势力,要在明教分裂后还找来一定数量的出家人和外国人组建风雷二门,可能性不大。
由此可以推断,天地风雷四门应该是明教固有配置,可算是明教的“御林军”。张无忌掌权后,曾将天地风雷四门交予冷谦辖制,当时他刚刚上任,对杨逍十分倚重,如果四门是杨逍的私人部队,他万万不会做出此举,由此也可推断天地风雷属于“公家”。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光明左使的实权略大于其他人,并承担着拱卫光明顶、保护教主的任务。而杨逍能够在明教分裂的情况下一度坐镇光明顶(即使后来坐镇坐忘峰,也是当时众高层中距离光明顶最近的一个),应该也和掌握着这支警卫部队分不开,但从整本书来看,四门并无特别出彩的表现,杨逍要想靠这支部队压倒其他势力,难度也极大。
至于法王这个级别,黛绮丝立下大功便被封为紫衫龙王,三大法王瞬间变成四大法王,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法王并非常设岗位,而是一个机动灵活的爵位。而五散人从称谓上来说就是顾问角色,更不是常设岗位。
这说明阳顶天时代的明教在高速发展、十分兴旺的状态下,原有组织架构已经无法承载人才的剧增,所以只能临时增设各种爵位满足大家的需要,但爵位和职位其实是两码事,有爵位不等于有实权,不同爵位虽然代表了排名的先后之分,但却不意味着明确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但这个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只要拥有绝对权威的教主有充裕的时间,把法王和散人的数量固定化,将之变为明教常设岗位,一旦有人退休就物色新人递补,借此在内部传达岗位常设的信息,逐步便可让大家接受,同时进行明确分工,确定左右二使、法王散人等各自的分管领域,进而确定隶属关系,就可以形成一套新的人事制度和层级架构。
可阳顶天最缺的恰恰就是时间,他在壮年时意外辞世,万丈雄心化为乌有,蒸蒸日上的明教也失去了内部规范的机会,反倒因为层级上的模糊,导致内部的纷争乃至分裂。
不过也正因为明教一直以来的高度集权和坚定信仰,虽然出现了三十多年的纷争与分裂,但一旦遇上外敌,仍能形成合力,如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明教各势力均前往驰援,甚至包括早已自立门户的天鹰教,危难时刻甚至不惜集体赴死。而到了张无忌这位主角出场力挽狂澜后,明教终于找到了主心骨,反元事业也步入正轨,三十年多年前的遗憾,终于得到了补偿的机会。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48
发表于 2014-1-21 10: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明教新人提拔的利与弊
范遥,与杨逍并称逍遥二仙,年轻时英俊潇洒,担任明教光明右使,在阳顶天死后,隐姓埋名并自毁容貌,变身苦头陀,卧底进入王府,这一呆就是十几年。
后来,当张无忌与杨逍、韦一笑二人潜入大都意图营救六大派时,苦头陀亮出身份,这下可把杨逍难过死了,当年的“逍遥二仙”,杨逍自己还是中年美型男,咋小范就变成了苦头陀呢。一问才知道,原来小范苦心孤诣,故意毁容卧底,这下连一向跟他关系不好的韦一笑也感动了。
那位说了,这明教的人际关系也太差了,杨逍跟韦一笑关系不好,跟五散人关系也不好,周颠也说一向看韦蝙蝠不顺眼,殷天正自创天鹰教,跟大家关系也不好,现在范遥一出来,又说他当年和韦一笑关系不好。
咱们都知道,明教内乱主要是因为教主之位空悬,不过范遥可没争夺教主之位呀,他先是“认定教主并未逝世,独行江湖,寻访他的下落”,而后又“听到明教诸人纷争,闹得更加厉害,更有人正在到处寻他,要以他为号召”,结果他“无意去争教主,亦不愿卷入旋涡,便远远的躲开,又怕给教中兄弟撞到,于是装上长须,扮作个老年书生,到处漫游,倒也逍遥自在。”
按理说,一个人就算再有能耐再有威信,但能这么彻底的隐姓埋名不露头,已是极度退让,把他视为威胁的人就算仍不放心,也拿他没办法了——人家压根不露面,跟你没交集,跟你的竞争对手也没交集,甚至你找都找不到人家。这样的范遥,自然不会再和任何人产生直接冲突。
所以,范遥与韦一笑的不睦,其实是阳顶天去世前的事,阳顶天失踪后,范遥就已远离权力中心。同样,明教的分裂固然是因为阳顶天失踪,群龙无首,大家野心爆棚,但彼此间的不睦其实早在阳顶天在生时便已形成。
为什么会这样?按照谢逊的说法,在阳顶天带领下,明教好生兴旺,咋内部这么乱呢?
这是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利弊共存,阳顶天时代的兴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大胆用人,除了年纪较长的殷天正之外,左右二使、狮王蝠王以及五散人都是年纪轻轻便已被提拔为教内高层,最年轻的甚至只有二十岁出头,但一个单位大批量提拔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光明二使是明教的二把手和三把手,法王和五散人也是高层,二十来岁就成为班子成员了,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教主的位置可只有一个哦!但凡一个单位,几个副职领导年龄接近,彼此间较劲的力度肯定小不了,因为正职只有一个,上位的话就可以干到退休,上不了的话,又没年龄优势,要是不能外调,那就得一直干副的,这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事儿。
如果这几位副职领导不但年龄接近,还都很年轻,那就更麻烦,年轻人野心大,耐不住寂寞,起点又高,像杨逍这样的年轻人,二十岁出头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往上就得做一把手了,你说大领导要是还没退休,还能怎么提拔他呢?提拔新人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内部制度不完善,层级设置不明确,大批新人同时进入领导班子,反而容易激起他们的私心。
阳顶天的大面积提拔新人,确实成就了明教的一派繁荣,也奠定了明教未来数十年的人才基础,但由于内部层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缺失,也缩窄了这一众人才的上升空间,埋下了大家彼此看不顺眼的隐患。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49
发表于 2014-1-21 10: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要做圣女,先得拼爹
话说中土明教发展壮大,离心力也越来越强,波斯总教就这么看着这孩子远走高飞?那当然不会,虽然从一开始,波斯总教就没抚养过这孩子。
那用啥办法把中土明教弄回自己的掌心呢?人家现在家大业大,底气足,说话也硬,还不听话,本来咱波斯已经成了伊利汗国,属于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咱波斯明教也不跟蒙古人打游击战,选择乖乖听话和平共处,所以也发个照会给中土明教,让他们贯彻执行总教的方针政策,好好跟着蒙古人混,谁知道他们竟然不愿意,还说要驱逐鞑子,还我河山。
又不好对付又不听话,不能马上颠覆,那只好玩渗透了。
要想玩渗透,那就得派卧底,波斯明教也花了血本,派了圣女黛绮丝。总教给黛绮丝下的直接任务是获取乾坤大挪移心法,该心法是中土明教最高武学,为教主专属机密,获取它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控制中土明教。
啥是圣女呢?熟悉明教历史的谢逊是这样说的:“数百年来,中土明教的教主例由男子出任,波斯总教的教主却向来是女子,且是不出嫁的处女。总教经典中郑重规定,由圣处女任教主,以维护明教的神圣贞洁。每位教主接任之后,便即选定教中高职人士的三个女儿,称为‘圣女’。此三圣女领职立誓,游行四方,为明教立功积德。教主逝世之后,教中长老聚会,汇论三圣女功德高下,选定立功最大的圣女继任教主。但若此三位圣女中有谁失却贞操,便当处以焚身之罚,纵然逃至天涯海角,教中也必遣人追拿,以维圣教贞善……”
原来是波斯明教候选接班人,这卧底的级别也太高了。不过,三位圣女虽然是候选接班人,但与一般单位不同的是,她们并没有在教内担任固定职务,更不是班子成员,波斯明教平时虽然有固定的领导班子架构(教主加上十二位宝树王的一正十二副架构),但一把手的提拔并非走逐级提拔的路子,不可能在副职领导中产生,更不可能在中层干部中产生,而是一步到位,先在一定范围内(教内高职人士的女儿)进行选拔,然后再经过“领职立誓,游行四方,为明教立功积德”这一考察过程,决定最终人选。
换言之,要想做波斯明教的教主,先得拼爹,父母得在教内担任高职,不是官二代不得参与选拔,还得拼能力拼容貌,不然也进不了最终三人候选名单,接着要拼意志品质,环游世界都是个体力活,何况环球行善?最后还得拼寂寞,千万不能失去贞操,否则就是坏了明教的贞善,会被千里追杀……
真不容易啊,而且这事儿的最大风险在于:一般单位的副职领导要是没升上去,还可以继续做副的,就算新的一把手不待见你,你也可以调去其他单位担任平级职务,可波斯明教的圣女只有两条路,要不就成为教主,要不就一无所获。
背水一战,不成功就成老圣女,所以圣女的工作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而且各出奇招。黛绮丝的选择是来中原建功,寻找乾坤大挪移心法,我相信这是她的主动选择,原因很简单:这事儿难度大,中土明教太不听话,已成心腹大患,如果能成功打入其内部,寻得乾坤大挪移心法,甚至进而上演敌营十八年,渗透并掌握核心权力,那将成为波斯明教的天字第一号政绩工程,功劳之大无人能比,而且她办这事儿也有个人优势,她父亲就是汉人,在波斯明教中担任净善使者,还有一段跨国婚姻,成为漂洋过海混出个人样的典范,黛绮丝有着充分的回归中土理由,打入中土明教内部的难度不大。
她差一点就成功了。
她成功解决了韩千叶所出的难题,保住了明教的面子,从而由花瓶美女变身四大法王之首。作为一个卧底,她一举进入中土明教权力中枢,可以参与各种决策会议,了解各种内幕消息,唯一受限的就是只有教主才能进入的秘道。
但此时的黛绮丝遭遇了爱情。她每日去探望受伤的韩千叶,因怜生爱,嫁给了对方,此事使得黛绮丝失贞,并与中土明教众人失和,就此葬送了在波斯明教和中土明教的前程。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50
发表于 2014-1-21 10: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6、阳顶天时代的意外结束
作为手中没有圣火令的明教教主,阳顶天的威望源于其自身能力和明教当时的整体氛围。
阳顶天的能力毋庸置疑,武学仅次于张三丰,并招揽大量人才,在他执政期间搭建了明教未来数十年的人员框架,左右光明使、四大法王和五散人等早在阳顶天时代便已身居高位,在他死后多年,明教中竟然也没有再出现后起之秀,还是这群人唱主角。
这一方面有阳顶天死后,明教陷入混乱和分裂,新人提拔通道受限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批人实在太强了,光明二使和四大法王都是一流高手,五散人也在准一流和二流之间。武林中能聚集如此之多高手的门派帮会,除了少林,当属明教,武当亦有不及。
追溯这批人的年龄便可发现,除了白眉鹰王殷天正年纪较大之外,其他人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际也只是中年而已,可见三十多年前阳顶天执政期间,他们都还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阳顶天的魄力和眼光由此可见一斑。
但这样一位出色的领导人,却没管好家事,导致后院起了火。
此事的起因在于阳顶天的徇私——作为一个手中没有圣火令,全靠个人威权掌控局面的领导人,其实更应该事事谨慎,徇私显然会带来高风险。他私授杨逍“乾坤大挪移”心法,私带夫人进入秘道,其实都是违规行为。即使没有成昆和夫人在秘道的私会,导致阳顶天走火入魔身亡这桩意外,这种徇私行为也迟早会酿成大祸。
阳顶天在得知妻子与成昆私会后,走火入魔身亡,妻子也羞愧自杀,二人同时失踪于秘道,明教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此时,因与韩千叶结婚导致与同僚们失和的紫衫龙王黛绮丝,也在混乱中决定铤而走险。按照波斯明教的铁纪律,已失去贞洁的她不但没了担任下届教主的资格,还要遭受“焚身之罚”,得被活活烧死。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立下大功,请求宽恕,二是远走高飞,销声匿迹。但后者显然是最后的绝路,波斯明教立规矩时就说了,“纵然逃至天涯海角,教中也必遣人追拿,以维圣教贞善”。
遗憾的是,这位大卧底又一次遇上了麻烦:她私入秘道却被发现,就此拉开了明教分崩离析的序幕。
还是谢逊同志讲故事:“有一晚光明右使范遥竟见韩夫人黛绮丝从秘道之中出来。”
这话的信息量真大:第一,目击者是原先黛绮丝的狂热追求者范遥;第二,黛绮丝已经成了韩夫人;第三,有人进了只能由教主进入的秘道。
出大事了。
其实在此之前,谢逊已发现黛绮丝私入秘道,黛绮丝当谢逊是知己,便告知真相,表示自己也很无奈。谢逊一方面明确表示这事儿违反教规,万不能再犯,另一方面也代为隐瞒。
第二个发现此事的范遥虽然一直爱慕黛绮丝,但也忠于明教,何况你已经嫁人了,嫁的还是大家都痛恨的韩千叶,当下又惊又怒,立刻上前责问。以他的身手,黛绮丝当然无法灭口,也无法阻止事件外泄,当下表示“我已犯了本教重罪,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事态严重,当晚明教就召开了中层以上大会,韩夫人的态度十分坚决,表示“不愿撒谎,却也不愿吐露真相……至于私入秘道之事,一人作事一身当”。本来呢,以这种不坦白只抗拒的不合作态度,必须遭到严惩,而且私入秘道的处罚方式原本就是自刎或自断一肢,可美女总是让人怜惜的,谁也舍不得杀她,断一肢这种煞风景的事也不可取,范遥就旧情不忘,竭力遮掩,最后商议的处理结果是“禁闭十年,以思己过”。
这个处罚结果还真不重,十年后出来也不会缺胳膊少腿,虽然是问题官员,但若运气好的话,复出后还可以官复原职,但黛绮丝居然冒出一句“阳教主不在此处,谁也管不着我。”
大家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出现了:中土明教的合法性问题在这一刻集中爆发。本来中土明教不存在任何合法性问题,但圣火令一丢就埋下了隐患。在阳顶天执政期间,他还可以凭借个人威信和能力控制局面,而一旦他失踪,明教便没有任何人能拥有压倒性的威望与实力,黛绮丝一句“阳教主不在此处,谁也管不着我”,便足以让这群能力不及阳顶天、同时手中也没有圣火令的明教高层们无言以对。
这已经预示了明教的未来:如果没有一个阳顶天式的威权人物,如果没有寻回圣火令,明教就必然会出现动乱和分裂。
黛绮丝说完这句话之后,便与韩千叶离开了明教,表示“自今而后,再与中土明教没有干系”。这是第一个叛出明教的人,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此后,明教中人开始争夺教主之位,终至失和,白眉鹰王殷天正一气之下创立天鹰教,范遥虽无心教主之位,却为了追查阳顶天下落,离开光明顶流浪江湖,加上谢逊因家中惨变而精神失常,杨逍和韦一笑、五散人等翻脸,明教就此陷入长达三十多年的混乱。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51
发表于 2014-1-21 10: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7、为什么让谢逊主管全面工作
在明教第三十三任领导人阳顶天的遗书中,明确提出在自己死后,“盼夫人持余此亲笔遗书,召聚左右光明使者、四大护教法王、五行旗使、五散人,颁余遗命曰:‘不论何人重获圣火令者,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不服者杀无赦。令谢逊暂摄副教主之位,处分本教重务。’”
可惜的是,由于阳夫人羞愧自杀,这份遗书一直长埋于光明顶秘道中,明教中人压根不知道这事儿,也就此导致了三十多年的分裂与混乱。不过话说回来,为啥阳顶天指定的人选是谢逊呢?
在此前的领导班子中,谢逊的排名是四大法王之三,在教主、光明二使和紫衫白眉二法王之下,相当于第六把手,即使抛开入教时间极短、上位时间更短且更多属于“被照顾”性质的紫衫龙王,他的排名也不过是第五位。
不过任何一个单位在提拔新一任领导时,原有排名都不是特别重点的考虑因素,没人规定二把手一定会接任一把手,三把手、四把手乃至领导班子中排名最后那位,都有接任的可能性,更重要的考虑因素应该还是能力、性格和人望。
年轻时的谢逊还未遭灭门大祸,精神尚未失常,在这三方面似乎都不错,能力上位列四大法王之一,且文武双全、饱读诗书、谦逊有礼,在明教内部的声望也不错,而且颇具协调能力。比如黛绮丝执意与韩千叶结婚,导致教中众人不满,乃至纷纷缺席婚礼,谢逊却跟随教主阳顶天前往,一方面抚慰黛绮丝,另一方面也维持了婚礼的平稳进行。
又如他发现黛绮丝偷入秘道,在获知黛绮丝的波斯总教圣女身份,此举又实在是出于无奈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徇私,没有将之揭发,但这种徇私的前提是明教根本利益并未受损,秘道中的秘密没有暴露。后来范遥再次发现黛绮丝偷入秘道,内部开大会进行公审,他又对黛绮丝极力维护,做到既不纵容,也不伤其性命。曾有人抛出阴谋论,认为这是谢逊意图争权,所以拉拢黛绮丝,壮大己方势力。其实不然,因为黛绮丝虽然贵为四大法王之一,但由于与韩千叶的结合,在明教内部的人缘已遭极大破坏,并非上佳盟友人选,甚至有可能是一笔负资产,而她隐秘身份和潜伏任务更是定时炸弹,一旦泄露,也会给结盟者带来巨大麻烦,谢逊若真要争权,培育自身实力,恰恰要避开她——结盟这事儿,最应该看重的并不是结盟对象的实力和条件,而是它与其他势力的关系,如果它和其他势力的关系都不睦,那么自身实力再强,也不是理想结盟对象,因为与它结盟意味着与其他所有人为敌,得不偿失。
最值得一提的是,后来黛绮丝与韩千叶叛出明教,携手下山,谢逊知道她此举的目的无非是继续偷入秘道,“她既不是中土明教中人,再入秘道便不受拘束了”,于是早有防备。他后来回忆:“光明顶是本教根本重地,岂容外人任意来去?当时我也猜到了她的用意,韩夫人下山之后,我亲自守住秘道口,韩夫人曾私自上山三次,每次都见到我,这才死了这条心。”心思缜密,且有原则,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杨逍年轻气盛,范遥性格阴郁,又过于看重儿女私情,二人在当时而言都非好的接班人选。至于白眉鹰王殷天正,他在当时的明教高层中年纪最长,资历最老,但脾气火爆,野心又大,这种性格的人做一把手,要想维持稳定,就必须采取集权高压的方式,但偏偏鹰王的实力并不明显高于其他竞争对手,所以很难压制住其他人。青翼蝠王韦一笑则只以轻功见长,不具备领导能力,亦非合适人选。至于五散人和五行旗使等,业务能力差得太远,协调能力也平平,更不具备竞争力。
[
本帖最后由 宇文铭 于 2014-2-27 19:02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52
发表于 2014-1-21 10: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8、殷天正曾经是候选接班人
白眉鹰王殷天正,明教四大法王之一,如果抛开被“照顾”的紫衫龙王,那么这位老爷子还是法王之首,在明教内地位尊崇。
阳顶天死后,明教陷入内乱,闹得最彻底的也是这位鹰王,他一怒之下离开光明顶,建立了天鹰教,在其他人苦争明教教主之位时,他先过了一把教主瘾。这老头子也真是枭雄,凭一己之力创立天鹰教不说,还能在江南站稳脚跟,后来跟六大派和众多帮会交恶,居然还能力撑十年不倒。
阳顶天执政期间大量提拔新人,杨逍和范遥这两个副职领导上位时才二十岁出头,着实是青年才俊,谢逊年纪稍长,但也还年轻,唯一例外就是殷天正,他在阳顶天时代正值中年,并非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要留意的是,在阳顶天时代的明教高层中,殷天正和阳顶天是仅有的中年人,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阳顶天上位后,教中跟他同时代的重要人物只剩下一个殷天正?
你可以想想自己单位,组织提拔你当了局长,大家都很羡慕,有人说“我们俩同一年毕业,同一天进单位,人家现在是局长了,我还是个副科长”,还有人说“靠,我过几年就退休了,这小孩子居然都成局长了,当年他刚毕业的时候,还天天给我倒茶呢”,换言之,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中,有不少人和你处于同一个年龄段,也有不少人比你年长,这是大多数单位的常态。
可明教倒好,阳顶天就任一把手,然后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往左右一看,咋就殷天正一个人呢?老同志呢?同一批进来的同志呢?你们再不出来,我可就要提拔新人了,外面一堆小孩子等着呢。
可他们都没出来,于是,杨逍、范遥、谢逊和韦一笑们上位了。
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阳顶天上位前,明教曾有内讧,斗来斗去,就剩下俩人了,二是阳顶天上位前,明教跟何足道登门拜访时的少林派相似,人才凋零。
我的倾向是后者,因为若是前者,阳顶天和殷天正就不可能是竞争对手关系,否则不会在斗争结束后仍能共存,而应是同属一派,并肩战斗,在残酷竞争中胜出,但问题又来了,你阳顶天当上教主了,弄俩小年轻当左右光明使,让劳苦功高、帮你打天下的殷兄弟做第四把手,这也忒不厚道了吧?阳顶天不是这种人。
即使退一万步说,就算阳顶天真的不厚道,但按《倚天》所述,能将明教上下治理得好生兴旺,能让这群后来彼此看不惯甚至反目成仇的人在那段时间里维持表面的和谐,已经证明了他的管理能力,具备这种素质的人,不会随便授人以柄,亏待当初并肩作战的好兄弟。而且明教还有教中弟兄不得手足相残的教规,所以明教内讧并自相残杀到只剩阳殷二人的可能性不存在。
之所以猜测在阳顶天上位前,明教跟何足道登门拜访时的少林派相似,人才凋零,是因为圣火令的失落导致第三十二代教主做得名不正言不顺,虽然限于教规,大家没起来造反,但总有点压不住场面,领导魄力不够,就招揽不到人才,也不一定留得住人才。
而且圣火令遗失的时间也值得注意,它遗失于第三十一代教主执政时期,按时间上溯,明教经历了三十年的内乱期,还有阳顶天执政时期(能把明教治理得好生兴旺,起码也有五到十年时间),再加上第三十二代教主执政期(参照阳顶天上位时的年龄,我认为历任教主上位时的年龄大概是四十岁左右,这也符合基本的人才选拔过程,从基层干起,积累经验,然后从中层做到高层,十几年时间是正常的,张无忌属于特例,一来是形势所迫,二来有主角加成,没有参考性。
明教教主都是武学高手,如无横祸,活到七十岁没有任何问题,那么任期可推断为至少三十年),那么第三十一任教主的执政期恰恰是元朝建立前后,以明教的宗旨,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之际,大家必然会挺身而出,前仆后继,死伤难免惨重,甚至被迫辗转,而圣火令落入丐帮之手,也很可能与抗争后的四处辗转抢地盘求生存有关。
在《神雕》和《倚天》之间,必然有一段武学低潮期,因为太多武林中人投身于卫国战争,无暇调教弟子,后来南宋灭亡,更有大量英雄人物殉国,无数武学精华也随之被湮没,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就是典型例子。
明教很可能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导致人才凋零,到了第三十二任教主这里,局面变得更为糟糕,圣火令没了,发号施令不太方便,老一辈的人才多半战死于卫国斗争,江湖中又缺乏新一代人才,明教不免积弱。
一说到积弱,咱就想到了当年的少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当年何足道拜访少林时,少林的三巨头是掌门天鸣和二堂首座无色、无相,我曾经分析过,这是因为天鸣这一代人才已经极为凋零,以至于领导班子中另外两位副职领导居然都比自己小了一辈,而第三十二任教主治下的明教很有可能也是这个格局,教主他老人家放眼望去,跟自己一辈的都没啥出息,小一辈的人才也不多,好在上天眷顾明教,居然还有俩年轻人不错,一个叫阳顶天,一个叫殷天正。好吧,咱就在这两个人中选一个做教主吧!
所以,阳顶天和殷天正若非同一派系(前面的分析恰恰已推翻此可能性),那么俩人就是竞争对手,是第三十三任教主的两大候选人,这也说明为何在阳顶天上位后,教内高层中唯一与他同时代、正值黄金年龄的殷天正仅仅位列法王——在一个稳定的单位里,新领导一般都不会让自己上位期间的竞争者成为二把手,而是会选择提拔自己人,但同时为了内部稳定,安抚失意者,也会给昔日竞争对手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殷天正的这个位置,可谓恰到好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253
发表于 2014-1-21 10: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9、元老出走 另打江山
阳顶天失踪后,殷天正无疑看到了机会,此时的明教以他资格最老,兄弟们,你们该奉我为教主啊!
结果呢?杨逍说我是光明左使,是二把手,我应该顺理成章暂摄教主之位,韦一笑说你老殷凭什么啊,要是年纪大就能当一把手,咱不如去山脚下请个长寿老爷爷,五散人更是添乱,说白眉毛你诈唬个啥,谁服你啊……
老鹰王一怒之下离开光明顶,自创天鹰教,这是明教内乱的标志性事件。
为啥会这样?首先,殷天正和少壮派之间存在着一条天然鸿沟,前面分析过,殷天正和阳顶天是第三十三任教主的竞争者,最后阳顶天胜出,殷天正只能屈尊法王。其实从书中记录来看,阳顶天胜出实属正常。
殷天正一世枭雄,霸气十足,是个领导胚子,但唯一缺点就是不够内敛,不懂藏锋,自主创业做老板可以,但要在一个已经成型、有制度惯性和固有人际关系的单位里,这种人往往欠了人望——也就是俗称的群众基础。
阳顶天上任后,大量挺拔新人,在任何一个单位里,新人和老人都少不了隔阂,而明教的这批年轻人还都是阳顶天提拔起来的,你老殷是跟阳教主争过一把手的,咱看你能顺眼吗?杨逍韦一笑等人又都有野心,私心作祟,肯定看你更不顺眼。
作为教中元老,还是硕果仅存的元老,殷天正的出走极具震撼性。不过按照明教中人的说法,即使殷天正自立天鹰教,也仍与明教极有渊源,“非明教中人不救”的胡青牛就表示殷天正“自创天魔教,只不过和教中兄弟不和,却也不是叛了明教,算是明教的一个支派”,殷天正的法王身份也仍得到他的承认,而彭莹玉宁愿自己战死也不愿吐露白龟寿的去向,也是因为心里默认了天鹰教与明教的渊源。换言之,在很多人眼里,殷天正的自立门户只是建立了一个明教分支,与弥勒宗等无异。
可殷天正是怎么想的呢?他的想法倒也很简单,两个词:割裂、取代。详细点说就是割裂过去,割裂明教的烙印,逐步壮大,然后再来个回马枪,取代明教。一世枭雄殷天正,在他当不上明教教主那一刻起,就已经做好了“曲线救国”的打算。
据我推测,殷天正在竞争明教教主的过程中肯定受过挫,甚至将之视为极大的屈辱,所以才一怒而去。我的依据是:在王盘山一役中,玄武坛坛主白龟寿和朱雀坛坛主常金鹏这两位天鹰教重要干部都不认识明教高层金毛狮王谢逊,甚至闻所未闻,而贵为紫微堂堂主的教主女儿殷素素,居然也没听说过谢逊之名,更不知道谢逊与自己老爹是旧交。
首先,这说明天鹰教的大多数中层以上干部都并非当年的明教教众,要不然也不会连领导的名字都没听说过,殷天正当年一怒离开光明顶,并没有带走多少人,天市堂堂主李天垣是他的师弟,但书中也没有明确指出他出身明教。这事儿倒不奇怪,老殷选择自立门户,不就是为了有招揽人才、扩张势力的自主权吗?但奇怪的是,作为当初的明教法王,英雄事迹无数,居然不跟手下和子女讲那过去的故事,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老人家有不堪回首的过去,甚至不堪回首到连过去的辉煌也一并抹杀。
从光明顶到江南地区,殷天正走过的是一条遗忘之路。他离开光明顶时,殷野王和殷素素还未成人,他千里跋涉,去江南开辟新的根据地,十余年后终见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倚天》初期的天鹰教仍然承袭了明教的一些特质,比如天鹰教的切口是“日月光照,天鹰展翅,圣焰熊熊,普惠世人”,与明教教义类似,可见殷天正虽然刻意割裂过去,但因为意在取代明教,所以办教宗旨与明教贴近。
另外,天鹰教也具有极高的隐秘性,本来天鹰教立足江南地区,那是天下富庶之地,帮会门派极多,保持隐秘性的难度本就大于远在光明顶的明教,可殷天正却做到了。
虽然海沙帮这种平素不做好事的三流帮派对其闻风丧胆,横行水上的巨鲸帮也默认其陆上地位,但名门正派对其几乎一无所知,武当七侠中的俞岱岩和张翠山都见识广博,但初听天鹰教三字,第一反应都是“这是什么帮派?此前从未听闻”。可到了多年之后,张翠山携妻女从冰火岛回归时,天鹰教教主殷天正的大名已是无人不晓,天鹰教也不再神秘而不知名。
这之中当然有王盘山一案的影响,但也意味着天鹰教政治思路的转变。此前的天鹰教处于积累阶段,鲸吞一些小帮会,从而引起海沙帮等帮派的畏惧,但一切在暗中进行,没有引起武当等名门正派的注意,而在王盘山一役后,屠龙刀浮出水面,各大门派均开始关心其下落,其间血案也成了名门正派寻找谢逊的一大借口,俞莲舟的说法是“一共二十一个门派帮会……和天鹰教有了误会,不幸互有死伤,十年中武林扰攘不安。”
一挑二十一,还屹立不倒,好牛啊!但从暗处走到明处,显然并非殷天正所愿,因为此时的天鹰教虽然实力雄厚,但离终极目标还有极大距离,未到出头之时。可再不情不愿也没办法啊,二十一个门派帮会把你当成出头鸟呢,没辙,打呗。
打的同时,殷天正也改变了策略,既然天鹰教已经走到幕前,那么不妨公开自己的背景,咱老殷出身明教,是四大法王之一,你们有胆子就放马过来,而这种信息公开,同时又有助于取得前同僚们的认同,比如彭莹玉与白龟寿的交情,肯定建立于这个阶段。
还需一提的是,与天鹰教关系最差的是五行旗,双方直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还打个不停,这显然跟双方的工作性质有关,五行旗当时统管各地香主,而天鹰教立足于江南地区,势必与五行旗发生冲突,仇怨进一步加深,金庸用笔,看似随意,实则缜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252
9/9
‹‹
1
2
3
4
5
6
7
8
9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04: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500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