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顺道
第一节大庭之国
原文:黄帝问力黑曰:大庭氏之有天下也,不辨阴阳,不数日月,不志四时,而天开以时,地成以财.其为之若何?
译文:黄帝问力黑说:大庭氏拥有天下,不分辨阴阳,不计算日月,不记述四时,而天用适时开恩于他们,地用财物成就他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理解:黄帝对合天地之德的大庭氏不是妒嫉,而是感兴趣,并有向他们学习的心,这让我们无比尊敬."道同者,其事同".
第二节良温恭俭
原文:力黑曰:大庭之有天下也,安徐正静,柔节先定.良温恭俭,卑约主柔,常后而不先.体正信以仁,慈惠以爱人,端正勇,弗敢以先.
中情不( ),执一毋求.形於女节,所生乃柔.是谓之正德,好德不争.
译文:力黑说:大庭氏拥有天下,安徐正静,先坚定雌节,善良温和谦恭节俭,谦虚简约主柔节,常在人后而不敢先做不正的事.用仁德体现正信,用慈惠热爱他人,端正勇敢,不敢因之而首先做不正义的事.
中情不贪,执道一而不求其它.形同于女柔之节,所产生的结果也是柔节.这是所说的正德,好德而善于给予不掠争.
理解:坚定雌节,也即柔节,就是坚守善良温和谦恭节俭,这样做就是在合天道.勇敢但"不敢为天下先"而首先做非正义之举动,这才是算有智慧的.
第三节坚守弱节
原文:立于不敢,行于不能.战示不敢,明势不能,守弱节而坚之,胥雄节之穷而因之.
若此者其民劳不怠,饥不饴,死不怨.
不旷其众,不为邪诛,不为乱首,不为怨媒,不为阴谋,不擅断疑.
译文:立志于不敢在天下先行不正义,行动上表示不能,作战中也显示不敢,声势上也表示没有什么能力敢为不正义,信守柔弱之节而坚定,等待持雄节骄傲的人困穷而因之战胜他.
象这样的,他的百姓劳动而不懈怠,饥饿也不贪吃,死而不怨恨.
不荒废百姓耕种的时间,不被邪恶的事情所诛害,不做混乱百姓的首领,不做违背信约的事,不搞阴谋诡计,不擅自论断所疑虑的问题.
理解:做人做事要谦虚而不要张扬.显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争先恐后地去做利国利民的事情而有所为,不要做伤害百姓的事而"有所不为"这才是真正地勇敢.不敢做伤害百姓的事不是软弱,而是仁爱百姓的表现;不能把敢做危害百姓的事当做勇敢,那不是勇敢,那是残暴.
总论
原文: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慎案其众,以随天地之从.
不擅作事,以待逆节所穷.
见地夺力,天逆其时,因而饬之.事还克之.
若此者,战胜不报,取地不反.战胜于外,福生于内.用力甚少,名声彰明,顺之至也.
译文:不要谋削他人的田野,不要阴谋抢劫他人的国土.谨慎安定自己的民众,以随从天地无私之德.
不擅自作事,以等待失理者的穷途末路.
见地而夺民力,上天逆其做不正当之事的时宜,因而要治理这种见地夺力的事,做这种见地夺力的事最后还是不利的.
象这样的:战胜了不自我表白,取人之地不违背天理.在外战胜,福在内相生.用力很少,名声彰明,顺利之至啊.
理解:孔子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要用搞阴谋诡计的方式谋取他人的财物或国土,要与人为善,与邻为伴.要使自己的所做所为合乎天理,否则,所得取的钱财也是肮脏的.
第二十三章所周
第一节自来自去
原文:欲知得失,请必审名察形.形恒自定,是我愈静,事恒自施,是我无为.
静翳不动,来自至,去自往.能一乎?能止乎?能无有己,能自择而尊理乎?纾也,毛也,其如莫存.
译文:要想知道事情的得与失,请必须审查名称观察形状,形状恒定,这时的我越安静,事恒常自行实施,是我不做危害百姓之事.
安静不动,来自到,去自往.能与天道合一吗?能停止吗?能不有个人私利之心吗?能自己选择而尊重天理吗?纾解这些问题,如同皮毛,以道观之,它们如同没有存在.
理解:遇事要站在道义的立场上来审名察形,以明是非得失,以观祸福所指向.与天理合一,则会有所得.
总论
原文:万物群至,我无不能应.我不藏故,不挟陈.
向者已去,至者乃新,新故不谬,我有所周.
译文:万物一起到来, 我无不能应酬.我不藏故旧的,不怀挟陈腐的.
往者已远去,到来的还全新.新的东西与旧的东西不谬误,我使正确的东西周合在一起.
理解:自古至今的所有正确的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我们都要继承和发扬;所有不正确的东西,我们都要摒弃.这样才会合天理.
第三篇称经
第一节无始有应
原文:道无始而有处.
其未来也,无之;其已来也,如之.
有物将来,其形先之.建以其形,名以其名.其言谓何?还形伤威.
弛欲伤法,无随伤道.数举三者,有身弗能保,何国能守?有奇从奇,有正从正,奇与正,恒不同廷.
译文:道没有开始而有处所.
道没有来时,没有感应;道已经来了,就有感应.
有物将要到来,它的形状先出现.根据它的形状建立名号,根据它的名称命名.这所说得叫做什么呢?还就注重形状会伤害本质.
放纵欲望会伤害顺从天道而产生的法则,不随和这法则会伤天道.次数有上述三方面的(还形伤威,弛欲伤法.无随伤道),自身不能保护,什么国家又可以防守呢?有畸从畸的,有正从正的,畸与正,恒常不同时出现.
理解:人与天道合一就会吉祥如意,即使一时遇有逆境最终也会一帆风顺的。为人处事合乎道理、天理,才会与天道合一,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观。
第二节案法而治
原文:凡变之道,非益而损,非进而退.
首变者凶.有仪而仪则不过,待表而望则不惑,案法而治则不乱.
圣人不为始,不专己,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
失其天者死,欺其主者死.
译文:凡是变化的道理,没有益处则有损失,不进则退.
首先变化的有凶险,有准则而按准则去做就不会有过犯,待望标准而行动就不会迷惑,遵守法则而治理就不会混乱.
圣人不敢在天下做不正的事之为开始,不专门利己,不搞阴谋诡计,不只为自己有所得而有私心,不辞去福运而持雌节,根据天之法则而动作.
失去天道的死,欺凌主人的死.
理解:要学习圣人的光明正大和无私,持雌节而温良恭俭以受福,合天道而不以个人私利为原则.
第三节帝王之臣
原文:戮其上者危.心之所欲则志归之,志之所欲则力归之.故巢居者察风,穴居者知雨,忧存故也.忧之则取,安之则久.弗能令者弗得有.
帝者臣,名臣,其实师也.
王者臣,名臣,其实友也.
译文:杀戮自己的在上之有道者危险.心中有所想则志归从之,志之所具有的欲想则力归之.因此住在树巢上的观察风向,住在地穴里的知道雨节.忧患存在的原故.有忧患而防止灾祸是可取的,安定就会长久,无心行善就不会有所得.
帝王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其实是老师.
王者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其实是朋友.
理解:黄帝"帝者臣,名臣,其实师也.王者臣,名臣,其实友也"的思想,表现了黄帝对臣民的尊重和他的谦逊.
第四节居不犯凶
原文:霸者臣,名臣也,其实仆也.诸侯臣,名臣也,其实庸也,亡者臣,名臣也,其实虏也.
自广者人绝之;绝之人者其生危,其死辱翳.
居不犯凶,困不择时,不受禄者,天子弗臣也,禄薄者,弗与犯难.
译文:称霸者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其实是仆人.诸侯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其实是平庸之人.亡国之臣,名义上是臣,其实是俘虏.
自大者人人不愿与他来往,别人与之断绝的其生命是危险的,他的死也是多行不义而耻辱自毙.
居住在家不犯凶险之事,就不会有时间受困。不受禄的,天子不能把他当作自己的臣下,禄薄的,不能与天子共渡难关.
理解:不要自高自大而自绝于民,在我们的周围任何人都有其所长,我们都应谦逊自己,尊重他人而学习他人.
第五节,知天之始
原文:故以人之自为,敬胜怠者生.古之人,不仕于盛盈之国,不嫁子于盛盈之家,不友盛盈轻易之人.
圣人不执偃兵,不执用兵,兵者不得已而行.
知天之所始,察地之理,圣人弥论天地之纪,广乎独见.昼阴月夜,夜阴昼日,止乎独在.
译文:因此根据人的所做所为,尊敬胜过怠慢的得以生存.古代的人,不在昌盛极富的国家做官,不嫁子女于盛盈之家,不与盛盈轻率的人交朋友.
圣人不执用已偃停作战的军队,不执用军队为不义而战,用兵是不得已而行动的事情.
知道天之开始,观察地之纹理,圣人弥极论述天地之纲纪,见多识广而有独到见解.昼阴月夜,夜阴昼日,止于独在.
理解:要谦恭待人,只有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轻易去用兵而作不正义的事情.用兵一定要合乎天地之德而爱民无私,只有为了正义、为了人民的利益才可用兵为正义而战.
第六节疑则相伤
原文:天子之地方千里,诸侯百里,所以联合之也.
故立天子者,不使诸侯疑焉,立正嫡者,不使庶孽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婢妾疑焉.疑则相伤,难则相妨.
译文:天子之地方圆千里,诸侯之地方圆百里,所以要联合起来.
所以立天子的,不要使诸侯生疑,立正嫡的,不要使庶孽生疑.立正妻的,不要使婢妾生疑.相疑则相伤,互相为难则相互妨害。
理解:做事要兼顾,要尽量做到一举多得,同时要一切以大局为重,
第七节取予应当
原文:时若可行,亟而勿言,时若未可,涂其门,毋见其端.天制寒暑,地制高下,人制取予.
取予当,立为帝王.取予不当,流之死亡!
天有还刑,反受其殃.世恒不可,释法而用我.用我不可,是以生祸.
译文:时机如果可以行动,赶快行动而不要言说,时机如果不可以行动,涂闭其门而不出,不现出任何端倪.天制造寒暑,地制造高下,人制造夺取和给予.
取予得当,立为帝王,取予不得当,被流放而致死亡.
天有还刑,反受其灾殃.世间有恒久不能行的事情,用我去解释法理使正事可行,不自量力而非让别人用我不可,所以就会有祸了.
理解:行为要合时宜,而且要善于保守秘密,否则会有祸的.
第八节潜德以力
原文:有国存,天下弗能亡也.有国将亡,天下弗能存也.时极未至,而隐于德.既得其极,则远其德.
潜德以力,既成其功,还复其从,人莫能代.诸侯不报仇,不修耻,唯德所在.隐忌妒妹贼妾,如此者,下其等而远其身不下其德等,不远其身,祸乃将起.
译文:有国家存在,天下不能灭亡.有国家灭亡,天下不能存在.时机不到,潜隐其德.既得到时机,则使自己的德行远播.
用力潜隐德行,既成功了,还要从德,别人不能代替.诸侯不报私仇,不修耻辱,只与德同在,防止忌妒随嫁的妹妹与小妾,象这样的,屈身而远离是非之地而使德行高尚,不使自身远离是非,祸就将起.
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远离是非之地,不然,祸会到自己身上.只有与德同在,才会有正确的决策.
第九节至言不饰
原文:内事不和,不得言外,细事不察,不得言大.
利不兼,赏不倍,戴角者,无上齿.提正名以伐,得所欲而止.实谷不华,至言不饰,至乐不笑.
译文:内部的事有不和的,不得对外言说.细小的事情不明察,不能言说大事.
利益不兼顾,报偿不会加倍,戴角的动物,没有上齿,用正当的名义来讨伐,得到了所要得到的就停止,谷粒实成外表不华丽,至理之言不装饰,真正地快乐并不大笑.
理解:要从细微之处修养自己,这样才能成就爱国爱民的大事业;要做一个朴实无华的人,这样才是有益于人民的.
第十节以民为师
原文:华之属,必有内核,核中必有意.
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牝有牡.诰诰作事,毋从我始终.
雷电为车,隆隆以为马.行而行,处而处.因地以为资,因民以为师.弗因无( )也.
译文:花一类的东西,必有花核,花核中必有意.
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男有女.听从告诫做应当做得正事,不要以自己为始终而专断.
雷电为车,隆隆以为马,想行则行,想停则停.因地以为资财,因民以为老师.(这样做也不是心中没有正确的主张,而是从善如流)。
理解:要按天地间的正道来做事,也就是要合天理.要以民为师.如此,我们就会谦虚谨慎,就不会高高在上;如此,我们才会从善如流,就不会刚愎自用而专断了.
第十一节毋先天成
原文:宫室过度,上帝所恶.为者弗居,虽居必路.
减衣裘,薄棺椁,禁也.疾役可发泽,禁也.草丛可浅林,禁也.聚宫室,堕高下,禁也.大时至可也.
毋先天成者,非时而荣.先天成则毁,非时而荣则不果.
译文:宫室过度豪华,是上帝所厌恶的.营造者不要居住在过度豪华的宫室,即使居住必定败坏.
减少衣服的用度,使棺材薄些,这是一禁.有疾速劳役要先向百姓施发恩泽,这是一禁.草丛可使树林浅少,这是一禁.聚造宫室,高低不平,这是一禁.大的时宜到来则可以不需要这些禁止了.
不要先于天而成功,因这是不合时宜的荣耀.先天而成功会毁坏.不合时宜而荣耀没有结果.
理解:要节俭;有事需要百姓做要先有恩惠于百姓,要植树造林;同时所做所为要合天理,不要超过天道而成功,因为超过天道就不合天道.天理了.
第十二节毋失天极(皇)
原文:日为明,月为晦.昏而休,明而起,毋失天极,究数而止.强则令,弱则听,敌则循绳而争,行憎而索爱,父弗得子;行侮而索敬,君弗得臣.
有宗将兴,毋伐于民.有宗将坏,如伐于山.
译文:有日是为白天,有月是为夜晚.黄昏就休息,天亮就起身,不要失去天机,探究到数理就停止.端正强大就发号令,不足而衰弱就听从号令,相敌就遵循准则而斗争.行动可憎而想索取爱,(如果这样),父亲不能得到儿子的爱,行动轻侮而索取尊敬,(如果这样),国君不能得到大臣的尊敬.
有宗氏将要兴起,不对百姓进行讨伐.有宗氏将败坏,对百姓的讨伐如大山压顶.
理解:要想得到别人的爱护与尊敬,就要首先尊敬爱护别人,如此才有可能以心换心.不尊重别人的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第十三节昆弟相居
原文:贞良而亡,先人余殃.猖獗而活,先人之烈.卑而正如增,高而倚者崩.山有华,其实屯屯.虎狼为猛可驯.昆弟相居,不能相顺.同则不肯,离则不能.
伤国之神,神则不来,胡不来相教顺弟兄.
译文:忠贞善良而死亡,是先人留下的余殃.猖獗而能存活,是先人的忠烈之德在庇荫.谦卑而端正人格如同增长,自高自大而不正人格会如山之崩.山上有花,其果实累累.虎狼凶猛还可驯服,兄弟相互住在一起,却不能相互顺从对方正确的.同在一处还不肯相互顺从正确的,离开就更不能和睦相亲了.
这样是伤害国家的根基,神就不来.为什么不来教弟兄相互顺从对方正确的.
理解:兄弟姐妹应该相亲相爱,应该顺从对方正确的想法.言论和行动."四海之内皆兄弟",在社会上也要顺从对方正确的,这样既利自己又利他人,还有益于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第十四节天下三死
原文:兹昆弟之亲,尚何易哉?天下有三死:忿不量力死,嗜欲无穷死.寡不避众死.
毋借贼兵,毋裹盗粮.借贼兵,裹盗粮,短者长,弱者强,赢绌变化,后将反施.弗同而同,举而为同.
译文:兄弟之间的亲情,要想改变怎么会容易呢?天下有三种情况的会死:愤怒外来的轻侮而力量弱少却动武的死.欲望过度地死.力量寡少却不躲避众人的死.
不借贼人的军队,不接受强盗的粮草.借贼人的军队,接受强盗的粮草,表面上短者变长,弱者变强,但多与少会变化,最后将反过来施给借兵者.借粮者的灾祸.不要以为表面上相同就是在实质上一样的,义举相同才可认为是相同的.
理解:"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要与不合天道的盗贼共事,因为他们不讲道义.要与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第十五节弗为自成
原文:弗同而同,举而为同.
弗异而异,举而为异.弗为而自成,因而建事.
阳亲而阴恶,谓外其肤而内其剧.
不有内乱,不有外寇.肤既为肤,剧既为剧.内乱不至,外客乃却.
译文:不以外在相同就认为是相同,义举相同才是相同.
不以表面上有异而为异,宜以义举不同而为异.不做扰乱百姓的事而自然成功,因而建立事业.
外表亲近而内心厌恶,谓外在和美内在动乱.
没有内乱,就没有外寇.和美就是和美,动乱就是动乱.内乱不起,外侵退却.
理解:家庭或国家都要做到内乱不起,则外侵不至."内事不和,不得言外",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对外言内之有不和,会遇到不良之人的侵害,而会加剧内部的分裂.但也不要走向极端,所以,如果遇到的情况是非说不可的,比如:在家受到暴力的侵害,就可以找有关部门来解决,这也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十六节天地无事
原文:得焉者不受其赐,亡者不怨.上日月天有明而不忧民之晦也.百姓开其户牖而各取昭焉.天无事焉.
地有财而不忧民之贫也.百姓斩木艾薪而各取富焉.地亦无事焉.
译文:自己通过努力能得到的不要接受别人的恩赐,亡失什么也不会怨恨.上有日月天有光明但不惊扰百姓的夜晚.百姓打开他的门窗而各自自取日月之光照.天没有什么事.
地有财物而不惊扰百姓中的贫困者.百姓斩木艾变为薪资而各取其所要的富有.地也没有什么事.
理解:天地无私爱民,天地没有什么损失,反而因养育了百姓而被百姓所爱.做人也应当效法天地之无私.如此,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第十七节感而亟反
原文:诸侯有乱,正乱者失其理,乱国反行焉.
其时未能也,至其子孙必行焉.故曰:制人而失其理,反制焉.
生人有居,死人有墓.令不得与死者从事.
感而极反,于道必远.臣有两位者,其国必危.
译文:诸侯有作乱的,拨乱反正者失去天理,作乱的国家反而更猖行.
时机不能成熟而压制他们,他们的子孙必定还猖行.所以说:制服别人时失去天理,反而被制.
活人有居所,死人有墓穴.活者不能与死者共事来往.
有所感而至极点,对于道来说相离得必定很远.有两位丞相的,国家必定危险.
理解:治理别人或想制服别人时,不要失去天理,做事没有道理就不会使人心服口服,反而会起反作用.对自己却不利了.
第十八节失君必危
原文:国若不危,君曳存也.失君必危.失君不危者,臣故佐也.子有两位者,家必乱.家若不乱,亲情存也.失亲必危,失亲不危,子故佐也.
不用辅佐之助,不听圣慧之虑,而恃其城郭之固,怙其勇力之御.是谓身薄,身薄则忒.以守不固,以战不克.
译文:国家如果不危险,是为君者的牵引使国保存,失去国君是危险的.失去国君不危险,是大臣辅佐的原故.有两位儿子的,家必乱.家庭如果不乱,亲情存在的原故.失去亲人必危险,失去亲人而不混乱的,儿子辅助的原故.
不用辅佐之帮助,不听圣慧之思虑,而仗恃自己的城郭坚固,依仗自己的勇力来抵御外侵.这是所说得身薄,身薄则有差错.用它来守不坚固,用它作战不克敌制胜.
理解:做君的应象君而对民仁爱,做臣的应象臣而对君民忠心以待;做父亲的要象父亲而慈爱,做儿子的要象儿子而孝敬.听从圣人的教诲,就不会有危险.
第十九节两虎相争
原文:两虎相争,驽犬制其余.
善为国者,太上无形,其次亲而誉之,其下斗果讼果,太下不斗不讼又不果.
太上争于朝,其次争于盟,其下求患福.
译文:两虎相互争斗,低劣的狗都能把精疲力尽的虎制服.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用太上无形的"道",其次亲道而赞誉道,再次是为维护道义而与邪恶作坚决斗争的,最次的不斗争也不争论.
太上之人在朝中为道(真理)争辩,其次在同盟者中斗争,再其次者只求无患有福了.
理解:无论在什么职位,都要维护天理,维护道义,维护真理.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第二十节亡国之祸
原文:寒时而独暑.暑时而独寒.其生危,以其逆也.敬胜怠,敢胜疑.
亡国之祸,莫大于乱.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善积昌,恶积丧!
译文:该寒冷时而却如暑天.暑天时而却寒冷.这样生命会有危险,(因为人们的活动违逆了自然规律,才有大自然的被破坏而致反常)。恭敬胜过怠慢,果敢胜过多疑.
灭亡之国的祸患,莫大于动乱.所以一定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这样没有什么行动可以导致后悔.不要说动乱有何伤害,否则这样祸患将会长久;不要说动乱有何灾害,这样祸患会大.积善行德者昌盛,积恶者会丧命.
理解:不要违背天理,要言行合乎道义,要以道德为准则而时时注意积德行善,这样就会被人们所爱戴,就不会有生命危险;否则,就会树敌很多,就会恶贯满盈,这样以来,因作恶给人们带来了害处,人人就都会有除之之心.生命也就会丧失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