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左右胜利的因素[限三国演义]
性别:女-离线 冷冰冰

苏涂公主太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339
帖子 1333
编号 5154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6-15 18: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武圣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猛将张飞,长坂桥上,喝退曹操,惊死夏侯杰,曹军众将皆争相奔逃。

    骁将赵云,单骑救主,力斩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视曹操八十万大军如草芥。

    等等.......

    以上列举均为《三国演义》之中大家津津乐道的部分。
   
    武力,往往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利。

    可是对于这些驰聘沙场,骁勇善战的武将们来说,计高一筹的却应该是那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们。
   
    诸葛亮火烧新野,大败曹仁。

    周喻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陆逊营烧七百里,大败刘备。
   
    附言:千万别玩火呀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智力胜于武力。

    可是,我在这里要说的呢,是要高于智力一个层次的另外一种能力——意志力,意志力对于智力起到统摄作用,用到统摄这个词呢,是表示智力属于意志力的范畴之内,但智力同时又做为意志力的依托和保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入相持阶段情况,袁绍采用的各样的战法,全部都尽皆被曹军破解。而对于曹军方面来说,由于经过教长时间的僵持,也是军力渐乏,粮草不继。如果要继续和兵力雄厚,粮草丰足的袁绍对峙下去的话,结果必定会陷入绝境。曹操想要放弃官渡而回师许昌,而留守在许昌的荀彧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大意为:

    “......袁绍悉数聚集在官渡,目的就是要和主公您决一胜负,主公应该以弱敌强,如果不能够制服袁绍的话,必定会被袁绍所制服......主公应该画地而守,使袁绍军不能够前进,到了一定的时候,战机就会有所转变,万万不可以失去良机......”

    荀彧的这封信,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当时重大的厉害关系,劝说曹操千万不可以轻易地丢失战机,这对曹操早已动摇的决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曹操并没有班师回许昌,而是坚守官渡,耐心地等待战机的到来。如果当时曹操意志薄弱,不听从荀彧的劝告,而是放弃战机,执意要回许昌,袁绍必定会趁势追击,如果那样的话,也许以后的历史都会改写了。在后来,战机果然出现了转变,曹操亲自带兵奇袭乌巢,行动得手。从此之后,袁绍节节败退,曹操连连胜利。
   
    最后的胜利,往往在于主帅的意志力,意志力的强弱通常会导致一场战争的胜利。

    又说曹仁镇守樊城,可是偏遇山洪爆发,连城墙也崩塌了一部分,即使军民担土搬砖填塞,也塞不住。而当时在城外的就是虎视耽耽的武圣关羽,曹军将士皆恐慌不已,纷纷向曹仁请求:

    “今日情形危急,并非人力所能挽救的,应该趁敌军未到这个时机,连夜乘船退却。这样虽然城池失去了,却可以保全全军将士的生命。”

    曹仁听从将士的提议,正准备要备船撤退时,谋士满宠却劝道:

    “不可以撤退!山洪爆发,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不等几日便会消退的。而对于关羽,他虽然并未来攻打樊城,但早已经派遣人马在别的地方准备迎击我们,他所以不轻易地进攻,是怕我军袭击他的背后。如果今日我们弃城而走,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就不是魏国的了,希望将军可以固守城池,作为国家的保障。”

    通过满宠的分析,曹仁并没有下令撤退,而是下令坚守。结果,不消几日洪水便退了,并打败了关羽的进攻。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曹仁选择撤退的话,势必会正中关羽下怀。正像事前满宠所分析的那样,关羽正兵分两路,准备袭击曹仁弃城而逃的军队的。

    在这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意志力成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而满宠的智谋同时又坚定了曹仁的意志力,意志力就是最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

    再说关羽擒获大将于禁,斩了庞德,曹操问迅后大惊,都要迁都以避关羽的锐气。司马懿劝说道:

    “不可迁都。于禁等人的失败,是因为水淹所致,并非是真正的战斗失利。他们的失利,并没有动摇国家的根本。如今孙、刘失和,而关云长又得志,孙权必然会不高兴。主公可派人向孙权说明当前的厉害关系,让孙权暗中起兵去袭击关羽背后,这样做的话,樊城之危便可解决了。”

    司马懿的建议如同满宠的劝谏一样,都是以智谋坚定了主人的意志,所以说呢,战争,并不仅仅是军力和智力的较量,同样是意志力的较量。

    最后扬州都督毋丘俭和刺史文钦起兵反司马氏,司马师亲率大军前去讨伐。文钦之子文鸯杀入司马师的营寨,而司马师此时正好割掉眼中的肉瘤,闻听营寨被突破,惊得眼珠从创口口迸出,血流满地,疼痛得死去活来。为了避免影响军心,只好用嘴咬住被头不出声,以至于被子都被咬烂了。结果,司马师的大军战胜了毋丘俭和文钦。

    眼珠崩出,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如果当时司马师忍耐不住,痛得叫嚷起来,或者呼唤军医来医治,必定会影响军心,如果军心都动摇的话,以“小赵云”文鸯的骁勇来讲的话,一定会不顾一切地杀入司马师的大营来的,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司马师的性命难保,可能会有全军覆灭的可能。

    可是司马师忍住了,以坚毅的意志力忍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强将手下无弱兵”,以司马师这种具有超越常人的坚定意志力的将领来说,他的军队必定也会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他的军队同样也势必会战胜毋丘俭和文钦的军队的。

    意志力是一种凌驾于任何一种能力之上的一种能量,它是对于胜利的一种坚定信念,它是最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它是等待胜利来临之前的一种忍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ndblack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54
编号 1191
注册 2003-10-1


发表于 2004-6-15 21: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体上到了战场上什么意志力,智力都没多大作用了,主要依靠的气力还有装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意志力是武力的一种,我一直这么认为。
而智力则是决胜的关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钢剑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5
编号 8334
注册 2004-6-14


发表于 2004-6-16 10: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意见啊!!!
上兵伐谋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者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0
帖子 813
编号 8209
注册 2004-6-8


发表于 2004-6-16 15: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厉害的还是火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4-6-16 16: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意志力实际属于决断能力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统帅,决断能力比智力武力都重要,因为智力(献计)可以有参谋(军师),武力有部将。而决断能力只能是自己的,曹孙刘,包括最后的司马家能成功,他们的决断能力就高于同时期的其他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水天一色狼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91
编号 8393
注册 2004-6-16


发表于 2004-6-16 16: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天意不可违也.猪哥说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26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04-6-16 22: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用智者制人,用力者制于人
用智,你很可能是教授;用力,说不定你就是打杂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雪国

衡山郡主太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89
帖子 521
编号 5940
注册 2004-3-11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4-6-19 12: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6-16, 16:09:03发表
意志力实际属于决断能力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统帅,决断能力比智力武力都重要,因为智力(献计)可以有参谋(军师),武力有部将。而决断能力只能是自己的,曹孙刘,包括最后的司马家能成功,他们的决断能力就高于同时期的其他人。

尤其当谋士们意见不一时,统帅的决断力往往决定成败。
典型的反例是袁绍,多谋少断,败于曹氏几乎是必然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冷冰冰

苏涂公主太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339
帖子 1333
编号 5154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6-19 12: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雪国于2004-06-19, 12:25:07发表
尤其当谋士们意见不一时,统帅的决断力往往决定成败。
典型的反例是袁绍,多谋少断,败于曹氏几乎是必然的。

说的好呀。

在决定性问题上,主帅的意志力可是非常重要的。

再说一下刘璋,在刘备的威压下全城将士一致选择奋战到底,城中粮草分明可以坚持一年左右,可是刘璋暗弱,主动选择投降,说是其意志力薄弱,不如说是意志力崩溃了。

像这种意志力不坚定的事情在《三国演义》之中是屡见不鲜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2 13: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9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