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乾坤大挪移之尘封盗墓贼
性别:男-离线 笑笑道人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20
帖子 31
编号 158973
注册 2007-5-16


发表于 2007-11-12 20: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乾坤大挪移之尘封盗墓贼

近两年,网络流行盗墓类书籍,热度高涨,盗墓这种古老的活动,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在我国出现。古往今来,盗墓最为普遍的动机,就是为了盗取墓主的随葬品。在金庸小说中提到虽不多,但也不乏亮点(下文2版指三联版,1版指早期连载版):

【2版】《笑傲江湖》第七回“授谱”:

刘正风道:“令狐贤侄,这曲子不但是我二人毕生心血之所寄,还关联到一位古人。这笑傲江湖曲中间的一大段琴曲,是曲大哥依据晋人嵇康的《广陵散》而改编的。”曲洋对此事甚是得意,微笑道:“自来相传,嵇康死后,《广陵散》从此绝响,你可猜得到我却又何处得来?”令狐冲寻思:“音律之道,我一窍不通,何况你二人行事大大的与众不同,我又怎猜得到。”便道:“尚请前辈赐告。”
  曲洋笑道:”嵇康这个人,是很有点意思的,史书上说他‘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这性子很对我的脾胃。钟会当时做大官,慕名去拜访他,嵇康自顾自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只得离去。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这家伙,也算得是个聪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为了这件事心中生气,向司马昭说嵇康的坏话,司马昭便把嵇康杀了。嵇康临刑时抚琴一曲,的确很有气度,但他说《广陵散》从此绝矣’,这句话却未免把后世之人都看得小了。这曲子又不是他作的。他是西晋时人,此曲就算西晋之后失传,难道在西晋之前也没有了吗?”
  令狐冲不解,问道:“西晋之前?”曲洋道:“是啊!我对他这句话挺不服气,便去发掘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和大臣的坟墓,一连掘二十九座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广陵散》的曲谱。”说罢呵呵大笑,甚是得意。令狐冲心下骇异:“这位前辈为了一首琴曲,竟致去连掘二十九座古墓。”

这段介绍《笑傲江湖曲》的来历,曲洋为了“音乐事业”做了回盗墓贼,金庸此处虽是杜撰小说,但这个创意绝非随意为之,在南窗寄傲生“[读金庸小说札记](十八)《广陵散》出蔡邕墓”曾深入考证过蔡邕墓中出《广陵散》的可能性,足见金庸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比较严谨的,贫道这里就不过多赘述,那么这个不错的创意源自何处呢?理所应当我们要从1版《笑傲江湖》中寻找,然而在1版《笑傲》中并没有2版的这段曲谱来历。经过贫道查阅这创意出自另一部书……

【1版】《倚天屠龙记》第十四回“玄冰火窟”:

谢逊道:「晋朝稽康临杀头之时,所弹的便是这一曲了。」张翠山惊道:「这是『广陵散』么?」谢逊道:「正是。」张翠山道:「自来相传,稽康死后,广陵散从此绝响,却不知谢前辈从可处得此曲调?」
  谢逊笑道:「稽康这个人,是很有点意思的,史书上说他『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这不是很对你的脾胃么?钟会当时做大官,慕名去拜访他,稽康自顾自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只得离去。稽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这家伙,也算得是个聪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为了这件事心中发愁,向司马昭说稽康的坏话,司马昭便把稽康杀了。稽康临刑时抚琴一曲,的确很有气度,但他说『广陵散从此绝矣』,这句话却未免把后世之人都看得小了。他是三国的人,此曲就算在三国之后失传,难道在三国之前也没有了吗?」
  张翠山不解,道:「愿闻其详。」谢逊道:「我对他这句话不服气,便去发掘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和大臣的坟墓,一连掘了二十九个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说罢呵呵大笑,甚是得意。张翠山心下骇然,暗想:「此人当真无法无天,为了千余年前古人的一句话,竟会负气不服,甘心去做盗墓贼。若是当世有人得罪了他,更不知他要如何处心积虑的报复了。」

从上文这段1版《倚天》的文字中(2版《倚天》已不见踪影),我们不难看出与2版《笑傲》那段何其相似:盗墓贼曲洋换成谢逊,发问者令狐换成张翠山,盗掘古墓的思路、引用嵇康《广陵散》的典故如出一辙,相信看到此处,读者都能看出金老使用“移花接木”“乾坤大挪移”,将1版《倚天》这段稍作修改放到2版《笑傲》中。除此之外,贫道注意到一处细节,在1版《倚天》中提到时代为“三国”,2版《笑傲》中则改成“西晋”,此处细节改动使贫道颇为困惑:

我们看一下嵇康介绍: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再看西晋:

  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看到此处我们知道嵇康大致生活在三国曹魏时期(220-265),他死的时候司马氏还没有称帝(曹魏咸熙年间),金老借曲洋之口说他为“西晋的人”,显然不准确,奇怪的是1版《倚天》中谢逊称其为“三国的人”,这却是比较准确的,可见金老是知道嵇康所在年代。哈哈!难不成谢逊乃饱学之士比曲洋略胜一筹?金老此处“乾坤大挪移”不知何故留下这块骨头,怪哉!怪哉!

金庸这一招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此处绝非单纯的“拆东墙补西墙”,这段文字放在《笑傲》中贫道以为更为契合,嵇康、广陵散这些关键词都带着股“魏晋风度”,琴谱交与追求自由的令狐冲,《笑傲》也是以令狐、任大小姐琴箫合奏《笑傲江湖曲》作为结尾。《广陵散》所蕴含的精神与气韵在这部改版琴谱《笑傲江湖曲》中得到再现,嵇康也与令狐存在着某种心灵的相通,这谱与谱,人与人的“合”,是那么自然融入意境当中,贫道认为这一安排乃是金老有意为之,此中妙处贫道不必赘述,有兴趣者可参看刘国重先生的“《笑傲江湖》与《广陵散》”。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作者的成熟,当初一个小创意,仅仅停留在凸显一个人物,随着艺术造诣不断提升,同样一个创意作者换个地方,味道就不同了,这就像武学中的一个普通招数使得恰到好处,往往出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话说回来“恰到好处”谈何容易?修为使然。

[ 本帖最后由 笑笑道人 于 2007-11-12 20:1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笑笑道人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20
帖子 31
编号 158973
注册 2007-5-16


发表于 2007-11-12 20: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金庸这段盗墓灵感大概借鉴了历史上钟繇盗墓的历史传闻
钟繇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据西晋虞喜《志林》一书载,钟繇曾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蔡伯喈书势》,便求韦诞借阅给他,不料这位韦先生很是技术保守,坚决不给他。于是,钟繇忽然情急失态,捶胸顿足,以拳自击胸口,伤痕累累,这样大闹三日,终于昏厥而奄奄一息,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钟繇才大难不死,渐渐复苏。尽管如此,韦诞仍铁心一块,不理不睬,钟繇为此事而伤透脑筋,他甚至发狠立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中郎的秘诀。直到韦诞死后,钟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书,从此书法进步迅猛。作为艺术家的钟繇也真够邪气的。
  
但据历史学家考证,钟繇卒于魏太和四年即公元230年,韦诞卒于魏嘉平五年即公元253年,故先死的钟繇盗后死的韦诞墓,以求蔡邕的书法真迹之事,非真实的信史,况且钟繇身为朝廷重臣,又怎会如此失礼?
相似点
1,对某爱好极端痴迷,所谓琴棋书画,琴乐与书法
2,都是去盗死人之墓,得秘诀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1 09:4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59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