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落寞看诸葛"之陈仓一役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30 23: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落寞之智者 于 2007-8-30 21:55 发表

对我的质疑要么是装作看不见要么是所答非所问再不就是转移话题,自己只有这点伎俩还腆脸说别人“想蒙人,顾左右而言他”???
你说的这一通与我上面提的问题有什么关联?虽然对这种行为颇有些不以为然,还是耐着性子简答一下。

那么你以为以备不时之需的粮食要确保多少数量呢?

这问题提的有意思,“多少数量”?自然是多多益善了,难道有嫌粮食多的吗?
关羽围樊城襄阳,若非孙权背盟偷袭荆州,使关羽无心恋战,曹仁等不被关羽杀死也会被活活饿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你以为曹真连这点觉悟都没有?

陈仓的粮食够不够不时之需呢????进攻方的诸葛亮好像是不够他的不时之需.陈仓城倒没听说饿死谁了

这个就更有意思了,难道不正是因为陈仓城的粮秣充足,陈仓才没有人饿死吗?你怎么反倒问起我来了?

对我的质疑要么是装作看不见要么是所答非所问再不就是转移话题,自己只有这点伎俩还腆脸说别人“想蒙人,顾左右而言他”???
你说的这一通与我上面提的问题有什么关联?虽然对这种行为颇有些不以为然, ...

笑.当然是多多益善..天上要是能下粮食就更好了.

既然你也知道,陈仓的粮食够不时之需了,那么,还有什么以备不时之需呢?????这不都够了吗.
就算你钱多也不是用拿来烧啊.

你说多放兵,多放粮,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的情况是,兵没嫌少,守城守住了,粮不嫌少,守方没饿死,攻方倒是饿跑了.你还想说明什么??

陈仓凭现有的人力物力,已经达到了曹真把郝昭留在这里的目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落寞之智者
(风过水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78392
注册 2006-8-8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07-8-30 23: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数百人守城一年,还能出城击敌,已经表明伤亡甚微

你应该先证明你战前霍峻即只有数百人的观点,再发什么伤亡甚微的高论

甚至微小到连伤亡了多少人都没个数出来

你干嘛不直接说向存围城期间霍峻未损一兵一卒?“微小到……没个数出来”,难道战死的守军越少越不便记录?那项羽用二十八骑三破汉军仅损二骑又是如何有“个数出来”的?


“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引自霍峻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向存围城一年,也无法攻下城池.霍峻的守军不过数百人而已,却乘向存军怠隙之际出击.


你这也叫翻译?还什么意思,谁知道你这么曲解是什么意思?!别的且不说,你的所谓的译文中的那个“也”字和“却”字是由原文中的哪个字译过来的?原文旨在陈述,到了你这里反成对比转折,你这么做难道就只是为了获取一点于你有利的材料?

是此战行将结束时的数字,而非战前,这也需要怀疑?这是你的主观误断而已.根据史记很明显就是向存万人攻霍峻数百人之城而不克.还战后人数呢,如果是战后,记载上在峻城中兵才数百人前会加一个时字.

我说的是“此战行将结束时的数字”,到了你嘴里就成了“战后”——到底是在你看来行将结束就等于已经结束呢还是又是为了得点嘴上便宜故意做的曲解?
还“会加一个时字”,你还真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了,看一下这段史料: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
依你的逻辑,“仁人马数千人守城”之前并没有“加一个时字”就表明曹仁关羽攻樊之前就只有这数千人?自己都这样了还说别人主观,可笑之至。

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攻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
峻城中兵才数百人,对应的向存等帅万余人.这是一种对应的文法,突出双方的实力对比,在这种对比情况下,霍峻还能守一年,并破敌.由此说明霍峻之能.以此引出刘备那句:峻既佳士.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
再对应后面的峻城中兵才数百人


谁告诉你刘备只让霍峻带着霍笃留下的部曲守城?霍峻投靠刘表时有部曲数百人就意味着建安十七年霍峻守葭萌所用的就是这数百部曲?你这叫不叫主观?不叫?那么此等说法证据何在?

懈怠是一年后的事了,那一年里他在做些什么???如果一开始就懈怠,霍峻何必守他个一年才出击,吃饱了撑的么?

难道在你看来围城之初懈殆是错误围城一年之后懈殆就不算错误?

既然你不认为向存一年里除了围城外什么都没做,那么,这一年里向存攻城上犯了什么错误导致攻城不下呢?
为什么万人会攻数百人城而不下?我问你向存犯了什么错误,还说霍峻传里有答案,问你什么答案,你回答他一年后懈怠,不知道就不知道,想蒙人??真是顾左右而言他.


原来你真的以为向存这一年除了围城什么都没做,既如此你举这个例子又是为了说明什么?若向存只是围城而已,未曾攻城,葭萌城内就是只有霍峻一人城也不会丢啊,这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谁告诉你说向存攻城不下是因为犯了错误?又要栽赃?
若是照你的理解向存在葭萌只围不打倒的确是犯了极大的错误。
“诸葛亮不会犯向存一样的错误”所指的本就不是攻城,你却问我向存攻城犯的什么错误,自己歪解还说我想蒙人?

既然万人攻百人城不下,四十万人攻不足万人城也不下,那么诸葛亮数万众攻郝昭的千人陈仓不下有什么奇怪的.

若陈仓只有千人,诸葛亮何须强攻,留下点人看着,自己直接入关中就是了,反正曹真援军需二十余日方到,关中之城,非皆如陈仓险峻难克,有这许久时间,没准能荡平几个郡县,收益其不比全军强攻陈仓徒损士卒大的多?
王平为什么要拒敌于国门之外,不就是因为“贼若得关,便为祸也”?独独曹真没这个意识,只在陈仓放千余人?你未免把曹真想的也太低能了吧?

既然诸葛亮数万众攻郝昭千人陈仓不下没什么奇怪的,陈仓守兵千人有什么好奇怪的.

老调重弹,懒得再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落寞之智者
(风过水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78392
注册 2006-8-8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07-8-31 00: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30 23:41 发表


笑.当然是多多益善..天上要是能下粮食就更好了.

既然你也知道,陈仓的粮食够不时之需了,那么,还有什么以备不时之需呢?????这不都够了吗.
就算你钱多也不是用拿来烧啊.

你说多放兵,多放粮,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的情况是,兵没嫌少,守城守住了,粮不嫌少,守方没饿死,攻方倒是饿跑了.你还想说明什么??

陈仓凭现有的人力物力,已经达到了曹真把郝昭留在这里的目的.

你还真笑得出来,佩服佩服

魏略的这段记载我已经做过驳过了,你若是觉得我是一派胡言,大可一一去推倒,别老拿着魏略这“千余人”来说事

我说的以备不时之需指的是什么?装什么糊涂?你就真的只有这点手段了?

还达到目的,诸葛亮不得不围陈仓,恰恰说明了陈仓城内的兵力足以在其大部入关中之时扰其后方。

说来说去原来就只会拿错漏百出的魏略此段当挡箭牌

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我真也是无聊透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31 00: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落寞之智者 于 2007-8-31 00:10 发表


你还真笑得出来,佩服佩服

魏略的这段记载我已经做过驳过了,你若是觉得我是一派胡言,大可一一去推倒,别老拿着魏略这“千余人”来说事

我说的以备不时之需指的是什么?装什么糊涂?你就真的只有这点手段了?

还达到目的,诸葛亮不得不围陈仓,恰恰说明了陈仓城内的兵力足以在其大部入关中之时扰其后方。
说来说去原来就只会拿错漏百出的魏略此段当挡箭牌

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我真也是无聊透了

你看,这个主观臆测的东西又出来了,而且还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臆测.千余人说明不能扰其后方??霍峻的数百人都能出击,曹仁甚至临时拉三百人也能出动.不要忘了,七百兵的程昱,在袁绍不管他后,他也能招来数千人当兵.

程昱有七百兵守鄄城时,袁绍十万兵就可能过而不攻,但曹操增兵二千的话,袁绍就必攻.比例和诸葛亮与陈仓驻军基本相当.

错漏百出的魏略并不等于是魏略记载的都错漏百出.
以蜀国的国力,三年备战才有出征的能力,曹真是算准他出什么线路,不等于说,他就能算准你什么时候出.而恰恰这次的攻陈仓,就在当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31 00: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会驳呢,就不用一条条拿出来显了.

霍峻的数百人守葭萌的事情,也不用和你多说了.当然了,你认为这种翻译方式不对,可以查看其他成书的翻译,反正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嘛.倒是底死剩数百人呢,还是守兵数百人.省得你说只有我这一家之言了.
装糊涂??这项你是高手.我就不敢当了.不过你的不时之需呢,麻烦不要用曹真的不时之需混在一起说.曹真的需,已经有成效了,至于你的需嘛,曹真好像也没什么说法.

PS:对于那数百部曲的事的态度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只准你天马行空.不准别人酌情考虑.....你能凭诸葛亮攻陈仓,质疑陈仓兵力(史书有明显冲突.)
而我这边却不能推霍峻的事(与史书无冲突,而且还前后对应.)

[ 本帖最后由 无势 于 2007-8-31 01:0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31 09: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先主观认定陈仓人数不足,再主观认定陈仓只有千余人诸葛亮就不必围,再以诸葛亮攻陈仓来反过来证明陈仓人数不止千余人。整个儿自说自话嘛。
为什么陈仓兵力不止千人?因为诸葛亮攻他。
为什么诸葛亮攻他??因为陈仓兵力不止千人。
为什么魏略记载不可信??因为层层加码过。
为什么层层加码过????因为魏略不可信。

人为改史,为了突出郝昭之能?郝昭何其幸也,
为了显示诸葛亮之弱?诸葛亮要是弱了,致宣王于何地?

然后再主观认定千余人守城不够,然后选择性失明的忽视地域的差异。忽视兵力能否展开的问题。忽视城与城之间的差异。忽视少数兵力成功守城的案例。

PS:如果霍峻故事不是因为和你的理论有冲突,而是写在另一张独立的贴子,比如,良将霍峻之类的。你会以这种态度对他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枫月
(江左八俊之四,宛江子贤)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8
编号 169158
注册 2007-6-1
来自 南殇若水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8-31 09: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30 04:31 发表<br />

<br />

<br />
你看,这个主观臆测的东西又出来了,而且还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臆测.千余人说明不能扰其后方??霍峻的数百人都能出击,曹仁甚至临时拉三百人也能出动.不要忘了,七百兵的程昱,在袁绍不管他后,他也能招来数千人当兵.

程昱有七百兵守鄄城时,袁绍十万兵就可能过而不攻,但曹操增兵二千的话,袁绍就必攻.比例和诸葛亮与陈仓驻军基本相当.

错漏百出的魏略并不等于是魏略记载的都错漏百出.
以蜀国的国力,三年备战才有出征的能力,曹真是算准他出什么线路,不等于说,他就能算准你什么时候出.而恰恰这次的攻陈仓,就在当年.

<br />

军事对垒,只能算出对手大概的战术与战略。但是,蜀军每出祁山,必定要带诸多粮草,因此蜀军出兵应该是在粮草充盈之后,也就是秋中或春初,这是可以算出类来的。
而已蜀国的兵力,每次出祁山,至多兴兵5-6万,要积累这么多粮草,至少也要三四年,更何况前又街亭大败,蜀军失却万余将士,补充兵员也需要一年左右。所以出祁山的时间也可以推算出来。
冬 , 亮 復 出 散 關 , 圍 陳 倉 , 曹 真 拒 之 , 亮 糧 盡 而還 。
也许蜀军章武六年春街亭大败,章武六年冬就敢出兵才是曹真所没有想到的,此时魏军兵力应大多集中于徐州一线,因为吴军击败了曹休。
而在关中,曹真应该把主要兵力放在了秦岭诸山寨中,陈仓作为侧翼,再加上地形险峻,只部署了一部分兵力。而陈仓一旦被围,魏军救援也十分容易,因此陈仓不太需要
数万精锐将士来守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枫月
(江左八俊之四,宛江子贤)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8
编号 169158
注册 2007-6-1
来自 南殇若水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8-31 09: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i>无势</i> 于 2007-8-30 13:07 发表<br />
你先主观认定陈仓人数不足,再主观认定陈仓只有千余人诸葛亮就不必围,再以诸葛亮攻陈仓来反过来证明陈仓人数不止千余人。整个儿自说自话嘛。<br />
为什么陈仓兵力不止千人?因为诸葛亮攻他。<br />
为什么诸葛亮攻他?? ...

<br />
诸葛亮此人军事能力不强这是事实,请承认。如果,诸葛亮能力很强,那《晋书》与《三国志》反而应该大书特书:你看看,这么强的一个人才,愣是被我们宣
王大败了,你看看我们宣王多厉害。而此二书中并未过多吹捧诸葛军事方面的话,因此可以知道诸葛亮在军事方面实在没什么成就,所以只好由郭冲那些人便个
什么空城计来证明诸葛量的军事才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落寞之智者
(风过水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78392
注册 2006-8-8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07-8-31 18: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Liongareth 的帖子

连“黔驴技穷”这等污辱性的词汇都使了出来,你还剩什么了?
你不是说我搞人身攻击吗?我就解释一下。打个比方,有人说“连稍有点常识的人都晓得这个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说这句话的“你”是不是要超越于“稍有点常识的人”之上?当时我说这话时并不把看你看作只是稍有点常识,但前面我已说过,你已经用你进一步的行动证明了我的这一想法是错误的。我现在更正一下我的观点:在我看来,你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现在你可以放声呐喊我在搞人身攻击了,捎带提一句,喊完了别忘了查一下辞典,看看什么样的行为才够得上是人身攻击。

你读不懂文中的逻辑,前面我已摘录出来让你驳了,你却只是一如既往只会扯着嗓子干嚎“瞎猜、瞎猜、就是瞎猜”,现在却又说什么让我“拿出点推翻的标的”?好,我就再重复一次:
曹真已在陈仓预作防范,并在诸葛亮围陈仓之时已派军增援,还是告急于明帝,明帝闻讯急召宿将张郃,并在获知诸葛亮军粮不足难以久持的情况下仍令张郃率军数万昼夜兼程驰援陈仓,在与张郃的交谈中明帝认为如果张郃不能及时赶到陈仓将被诸葛亮攻下,由此推出曹真和魏明帝甚为忌惮诸葛亮统兵北伐,再进一步推出诸葛亮并非不擅长军事
这下看到了吧?静候你将这一标的推翻。

你说我“别人质疑就扯东扯西的避而不答”,烦劳将我回避你的地方重新COPY一下,别只是站在那里空口说白话。

简略回答一下为什么引用程昱传的那段:七百人守鄄城袁绍不屑一攻,而曹操想增兵则程昱认为如果这样袁绍将不得不攻——依你之见曹真派人驻守陈仓是为了曹真派人驻守陈仓是为了让诸葛亮过而不攻还是过而必攻?且程昱提及若用两千七百人守鄄城,袁绍“攻之必克”,很明显说的是两千七百人守鄄城不够用。你还煞有其事的说什么“每个城的大小、形势、位置都不同没有可比性”——也难怪你会这样说,想必在你的印象中鄄城是那种一举而克的小城,根本不知道鄄城是兖州的治所荀彧曾于此挫败过吕布进攻的事。
什么都不知道就指责别人“黔驴技穷”,你的这种行为是应该界定为无知者无畏呢还是倒驴不倒架?

[ 本帖最后由 落寞之智者 于 2007-8-31 18: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31 19: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操知道袁绍早晚会来进攻,前线的鄄城也不过放了七百兵.让一个程昱去守.要等到看袁绍真的来了,才想到增兵.
曹真也知道诸葛亮早晚来来进攻,陈仓城也不过放了千余兵,让一个郝昭来守.要是他知道诸葛亮什么时候来,自己就会带兵在附近等了.
你说曹真不会那么笨,那么就是在说曹操就是那么笨喽.


当时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对比,以及蜀国和魏国的实力对比有可比性么?陈仓守二十天,曹魏的援兵就能开到,而且兵力更胜于蜀.但鄄呢?守个一个月两个月,曹操能带出比袁绍更强的军力去援吗?最后结果不还是被破.

张巡能守城吧,睢阳一守就是近一年.6800守到城破时不过400人.在最后两个月,在他兵力只有1600人粮秣全无的情况下,还是能从农历8月守到10月.但是没援军,城照样是破了.

袁绍和诸葛亮的战略目的也完全不同,袁绍是想一下子把曹操势力吃掉,做好了攻坚的准备.而诸葛亮,不过是小打小闹.不单兵少,连粮食也不过只带了二十来天的.他看到陈仓有这么多人,城防这么坚固,已经是大吃一惊了.

人力物力和攻城器具准备各方面,诸葛亮的这次的攻击和袁绍完全没得比.

[ 本帖最后由 无势 于 2007-8-31 19:2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落寞之智者
(风过水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78392
注册 2006-8-8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07-8-31 20: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Liongareth 的帖子

你最早说郿坞存粮多所以陈仓存粮肯定也多。我就说陈仓是前线,不可能像郿坞一样放个粮仓在里面。你又说你没说在前线放粮仓,说我胡扯。我说你先说的郿坞有粮仓,还来证明陈仓也该有。你现在又说郿坞说成是前线要塞也无不可。郿坞积谷为三十年储还称不起粮仓?
谁在胡搅蛮缠一目了然。


这是你说的:你不想想人多了粮食够不够?像陈仓这种军事要点本就是用来长期据守,抵御攻击用的,你以为有备了就该有力量吃掉任何来犯之敌?其实要据守陈仓,待援退敌,千余人足够用了,人多了反而空耗粮食。
这是我说的:董卓筑郿坞,“积谷为三十年储”,称“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阁下总不会以为董卓会为了节约粮食而只用千八百人守郿坞吧?陈仓亦可称魏国西线之壁垒,曹魏又岂乏军粮?是谁说的陈仓城“有备了就该有力量吃掉任何来犯之敌”?阁下又是如何得出“据守陈仓……千余人足够用了”这一结论?
这是你说的:你弄清楚什么叫前线什么叫老巢了吗?董卓筑郿坞是作为前线军事要塞的?你见过谁打仗把粮仓建在前线了。陈仓是随时可能被攻击,被围的。又不是正面冲锋,留这么多防守用不上,只吃粮的士兵干什么?
这是我说的:陈仓多放点粮食就成了粮草就成了粮仓?您知不知道什么是壁垒什么是粮仓?原来在您眼中边塞之城只要多放点粮食就成了粮仓,您倒是什么样的话也敢说。
这是你说的:积谷为三十年储不是粮仓是什么?你自己说的,我驳你的而已,你居然还赖我
这是我说的:董卓的郿坞和公孙瓒的易京一样都是用来做最后凭借的,所以董卓才会说“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因此您要将郿坞说成是前线要塞也无可无不可,搞笑的是您居然因为郿坞里面多存了点粮食就称其为“粮仓”
你还有什么好说的?“谁在胡搅蛮缠一目了然”——说的极是。

躲在城里寻隙出击和打野战完全是两回事!千余人和数万人野战对垒当然不行,但守在城里,在对方过而不围时偷袭粮道却是绰绰有余。
留下部分人马远远看着就不会被袭击了?!不围怎么可能看得住?到底是谁幼稚?
第3你也知道不能!那就不能多放人在城里浪费粮食。


千人绕过城下蜀军去劫数万蜀军的粮道,这也叫绰绰有余?两回事?你以为陈仓守军可以不用与蜀军交战就劫得了蜀军粮道?你以为蜀军的粮食是扔在路上没人看着可以随便抢随便烧?
不围就看不住?蜀军于陈仓城下分扎数营,扼其要路,倒要请教怎么就就“看不住”?
这是你问的:“难道你认为汉军攻陈仓还能让其运粮出入?”这是我答的:“不能,正因为这样陈仓才要多屯积些粮食。”这是你的结论论:“你也知道不能!那就不能多放人在城里浪费粮食”——为了省粮食,就要少放人,你不觉得你的这种思维方式完全是因噎废食的翻版吗?

你难道认为主动出击就是正面冲击数万大军?那给你7千人也没用。

呵呵,这倒的确是我表述的错误

本来就是两句话。只有你才会去找之间的因果关系,佩服、佩服!

“被攻击,被围困就不能主动出击了”与“你干脆把城防改城攻算了”,前者是说可以主动出击,后者又说主动出击则不应称“城防”而应称“城攻”,表述如此混乱,难道只是小孩子说冒话?

和你说这么细了,你还是看不懂比喻!
陈述句你也不懂?再给你解释一下:汉军不走陈仓而从另一方向进攻,那就是另一路城防的问题了。如果走陈仓,却绕而不攻,那就犯了战术常识性的错误,和你的有常识的人就知道不符了。可惜和阁下所想的不同,千余人足以对绕过陈仓城直入关中的汉军构成威胁。至于我的比喻,和你说的都不是一回事,你怎么证明我的比喻不恰当?只有你的理解是不恰当的吧!
“稍具备点常识”这个范围之上是什么可否请你解释一下?在你人身攻击之前,我有攻击过你吗?有什么需要我回头看看自己的?


“绕而不攻,那就犯了战术常识性的错误”???原来钟会留兵舍汉乐二城直击阳安关城倒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千余人足以造成危胁”?你可知道当时汉乐二城有所少人?还提你那所谓的比喻?上面不是对此已经评价过了吗?你如果觉得不公正,大可以尝试一下自圆其说啊。

请你告诉我十万八万具体是多少兵?我当然可以说千八百万,只是我没说而已。“既然曹真有此先见之明,知道诸葛亮“后出必从陈仓”,其又如何会仅仅在陈仓仅留千余人?”这是你说的吧,你解释一下仅仅的意思,用上仅仅就可以说明你认为有备需要的士兵相对于千余人是大量的。既然你认为千余人不够,又说有备的话必然不止千余人,不增兵又怎么能不止千余人呢?你的意思不就是有备就要增兵!
恕我眼拙,不知子龙先生的回答在何处?你指给我看看。
你只会瞎猜,别人当然就只能说你瞎猜了。你上面根本就没有论据来证明,我又如何拿出点东西将你不存在的论证推翻呢?请你先拿出点推翻的标的来行吗?你虽然没有明说兵多就是好,但你的意思通过前文就可以看出是这样。我又不是你,不用等别人什么都说明了才懂!


呵呵,我说“其又如何会仅仅在陈仓仅留千余人”,到了你那里就成了我认为陈仓要放上个十万八万,我认为千余人不够,就成了我说陈仓“只需增兵不用换将”,都这样了说你栽赃还成了冤枉你了?
“等别人什么都说明了才懂”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明明不懂还非要装懂。

[ 本帖最后由 落寞之智者 于 2007-8-31 20:1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落寞之智者
(风过水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78392
注册 2006-8-8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07-8-31 20: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31 00:57 发表
如果不会驳呢,就不用一条条拿出来显了.

霍峻的数百人守葭萌的事情,也不用和你多说了.当然了,你认为这种翻译方式不对,可以查看其他成书的翻译,反正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嘛.倒是底死剩数百人呢,还是守兵数百人.省得你说只有我这一家之言了.
装糊涂??这项你是高手.我就不敢当了.不过你的不时之需呢,麻烦不要用曹真的不时之需混在一起说.曹真的需,已经有成效了,至于你的需嘛,曹真好像也没什么说法.

PS:对于那数百部曲的事的态度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只准你天马行空.不准别人酌情考虑.....你能凭诸葛亮攻陈仓,质疑陈仓兵力(史书有明显冲突.)
而我这边却不能推霍峻的事(与史书无冲突,而且还前后对应.)

呵呵

这一手真是高,如此看来只要把对方说的所有的话集中起来来上这么一句:“如果不会驳呢,就不用一条条拿出来显了”——所有的事情就都解决了,整个世界就都清净了

我装糊涂?说话是要负责任的。
说你“对我的质疑要么是装作看不见要么是所答非所问再不就是转移话题”你认为失实?是不是要我举几个例子?如果你有这个需要我可以逐点指给你看。
你说我“装糊涂”,理由何在?请列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落寞之智者
(风过水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78392
注册 2006-8-8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07-8-31 21: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31 00:31 发表


你看,这个主观臆测的东西又出来了,而且还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臆测.千余人说明不能扰其后方??霍峻的数百人都能出击,曹仁甚至临时拉三百人也能出动.不要忘了,七百兵的程昱,在袁绍不管他后,他也能招来数千人当兵.

程昱有七百兵守鄄城时,袁绍十万兵就可能过而不攻,但曹操增兵二千的话,袁绍就必攻.比例和诸葛亮与陈仓驻军基本相当.

错漏百出的魏略并不等于是魏略记载的都错漏百出.
以蜀国的国力,三年备战才有出征的能力,曹真是算准他出什么线路,不等于说,他就能算准你什么时候出.而恰恰这次的攻陈仓,就在当年.

再次让你看一下究竟什么才是主观臆测:“以蜀国的国力,三年备战才有出征的能力”——是哪本史书上这样说过还是你自己发梦?搞笑的是后面又说什么“而恰恰这次的攻陈仓就在当年”——不是“三年备战才有出征的能力”吗怎么这一年就出了两次?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霍峻出战,是由于向存懈殆——这一年来霍峻可曾“扰其后方”?
曹仁令三百兵出战,结果招致“垂没”,并没有改变被围攻乃至最后跑路的结局,你引这个又是想说明什么?
“七百兵的程昱,在袁绍不管他后,他也能招来数千人当兵”——你是怎样读书的?袁绍不管他后?程昱召兵之时建安七年,到了你嘴里竟成了官渡战时???读书也好,说话也好,多少用点脑子好不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31 22: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打了两季.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退兵原因是,街亭,粮食不缺.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结果20天就没粮了,他这次是来干什么的???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过程就不说了,不过是万余人规模的作战而已....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合.此时的粮尽不谈李严问题,也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这次更直是耗到死.

以上不难发现,蜀国大规模长时间作战,往往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而陈仓这次,正因为没经过充足的准备,20天就完了.

而司马懿也有过类似的判断: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


至于霍峻和曹仁的例子想说明什么??守城方出击,并不是一定需要大量人员.数百人就足够了.
至于程昱的例子,想说明的什么??兵是人当的.       我嘴里有冒出过一个官渡字样么?你主观是你家的事,不过请不用你的嘴来替我说话.
诸葛亮留多少人围陈仓自己绕过去??数千?万人??你以为诸葛亮经过街亭这个打击以后,还真的是不学乖.

一共才二十天的粮食,他绕过去作死啊.去魏国十日游?

PS:大家都是在谈攻城,你说诸葛亮攻陈仓,说陈仓兵少,我举例向存攻霍峻.说时间更长,兵更少.你说诸葛亮没犯向存的错.然后我问你向存犯的什么错,你说在霍峻传,我让你不要打马虎眼,实说出来,你又说,犯的这个错本来就不是指攻城.
哇靠,在谈攻城的时间,你来冒个不是攻城的错.这个关攻城屁事啊.还不是装糊涂??
既然不是攻城时犯的错,也就是说,在某城坚固适合守的城,数百人也能守得住.......这样你的非七八千人才能守城,千人不足以守城的理论就完全落空了.

[ 本帖最后由 无势 于 2007-8-31 22:5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落寞之智者
(风过水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78392
注册 2006-8-8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07-9-1 13: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31 22:38 发表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打了两季.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退兵原因是,街亭,粮食不缺.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结果20天就没粮了,他这次是来干什么的???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过程就不说了,不过是万余人规模的作战而已....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合.此时的粮尽不谈李严问题,也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这次更直是耗到死.

以上不难发现,蜀国大规模长时间作战,往往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而陈仓这次,正因为没经过充足的准备,20天就完了.

而司马懿也有过类似的判断: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


至于霍峻和曹仁的例子想说明什么??守城方出击,并不是一定需要大量人员.数百人就足够了.
至于程昱的例子,想说明的什么??兵是人当的.       我嘴里有冒出过一个官渡字样么?你主观是你家的事,不过请不用你的嘴来替我说话.
诸葛亮留多少人围陈仓自己绕过去??数千?万人??你以为诸葛亮经过街亭这个打击以后,还真的是不学乖.

一共才二十天的粮食,他绕过去作死啊.去魏国十日游?

PS:大家都是在谈攻城,你说诸葛亮攻陈仓,说陈仓兵少,我举例向存攻霍峻.说时间更长,兵更少.你说诸葛亮没犯向存的错.然后我问你向存犯的什么错,你说在霍峻传,我让你不要打马虎眼,实说出来,你又说,犯的这个错本来就不是指攻城.
哇靠,在谈攻城的时间,你来冒个不是攻城的错.这个关攻城屁事啊.还不是装糊涂??
既然不是攻城时犯的错,也就是说,在某城坚固适合守的城,数百人也能守得住.......这样你的非七八千人才能守城,千人不足以守城的理论就完全落空了.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退军是由于蜀国军粮不足?你还真能扯,你难道看不到所谓诸葛亮粮尽退军指的是什么?“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说的是蜀军远征粮运艰难,后方供应不及时——陈仓之战诸葛退兵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怎么到了你那里就成了蜀国需积聚三年才有余粮出征一次?到底是谁在为一点口头上的的便宜不惜“人为改史”?错一次也就够了,偏偏错一次给你纠正一次,纠正一次你又在别的地方错一次,还振振有辞的给别人乱扣帽子,这伎俩用一次两次也就是了,用来用去只有这一手,真的让人很恶心。

霍峻是霍峻曹仁是曹仁,明明是两个不同事件干嘛扯在一起?
霍峻之例:你不是嫌粮多不好吗?如果葭萌城内少粮,如何支吾一年?如此霍峻岂不是要饿死?再顺带提一句老话:你引霍峻守城向存万人不能克的例子,无非是想说霍峻可以用数百人守住葭萌,郝昭自然也可以用千余人守住陈仓,可你又说战前霍峻就只有这数百人,向存围城一年之后还这数百人,照你这种说法则只能证明向存只是围城而已并没怎么攻城——如果向存屡屡强攻葭萌则霍峻军士必有损耗,如何会是只损失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几个人?好好一个霍峻守城以少胜多的战例,到了你嘴里就变的一文不值,还说我“人为改史”?扯淡放到那里都是扯淡,你的这番高论如放在什么“良将霍峻”的帖子里,则只会让人觉得霍峻也没什么大能耐。自己扯两句也就算了,何必拿史书来垫背?
曹仁之例:如果只是要出击又何须数百人?一人就够了,无非是去送死罢了,又不是要改变战局。
程昱之例:还兵是人当的,你还真以为程昱是从鄄城内征的兵?程昱传里的那句“山泽亡命”难道你看不见?错了就是错了,下次注意也就是了,只是嘴巴硬有什么意思?看一下你自己说的话““七百兵的程昱,在袁绍不管他后,他也能招来数千人当兵”,你这说的不是官渡战时又是什么时候?如果你说的话只是供你自己看的,那我自然不必也不屑“替你”说什么。
还“街亭”,你真到了发昏的地步?街亭一战张合有多少人?这与陈仓所谓的“千余人”能相提并论?套用你一句话,你在一次一次大放厥词遭人指摘之后,怎么就不能回用点脑子多读点书?

十日游?如魏略所言,曹真援军需二十余日才到陈仓,诸葛亮若于此战之初即分兵攻打关中郡县收郡县之粮为己用其短时间内又如何会乏粮?即使所得之地不能守,迁点百姓回去以实蜀中也必比数万大军围陈仓千余人徒劳资费好的多吧?

说你自己得了,扯上那么多人干嘛?我那帖子是针对你的发言回复的,不是针对大家。
“霍崚守城时才多少兵马??数百兵马,不照样抗向存万人.不但能守,还能出击.守城不是看兵马多少,而是看城防情况和城的大小位置.”
这是你说的吧?你这说的只是攻城?那这句“还能出击”算怎么回事?
我说的“诸葛亮不会犯和向存一样的错误”针对的就是你所谓的“还能出击”,你干嘛非要把他扯到攻城上去?不过如今按你的逻辑分析向存在攻城问题上倒的确也犯了极大的错误——万人围数百人(这个数字是你说的)却围而不打,岂不是大错特错?
向存懈殆霍峻传上难道没说?懒得回答这种小儿科的东西才让你自己去读,这就叫打马虎眼?

还靠?你除了靠边还能靠什么?“在谈攻城的时间,你来冒个不是攻城的错.这个关攻城屁事啊”,你这又是扯的哪门子犊子?
你误以为我说的“诸葛亮不会犯和向存一样的错误”是指攻城所犯的错误我就得向你解释向存攻城犯了什么错误?明明自己指鹿为马还要别人按照你的思路去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你以为你是谁?

[ 本帖最后由 落寞之智者 于 2007-9-1 13: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1 15: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自己不懂翻译,不懂看史么,可以用百度搜一下,我也教过你了。

你自己搜搜霍峻事件的解说吧。史书不会看,不要告诉我连查资料都不会用。

前方城里粮食放到够用就足够了,真的放得很多,让你攻下来自己吃个饱啊。
数百人吃一年,换成数千人的话就只能吃一个月。

我问你向存攻城犯什么错,你一边说犯的不是攻城的错,一边又岂图误导为我认为向存围而不打。
围而不打我举他出来和陈仓去比干嘛?


拜托,先查查资料再来死撑阿好。。。现在网络很发达,你不会看史,或看不懂史,你打个霍峻,一查。很多懂的人翻译成白话给你看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7-9-1 17: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琅邪素有两脚书橱之称的管宁从故纸堆里挖掘出一些史料及其观点,特贴此供大家讨论。
1、魏略》云:“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注意这千馀只是指兵,而不包括民,陈仓是魏国西面重镇大县,又是屯田之所。三国时魏国的屯田客是半军事化管理,类似现在的民兵。
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俨复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赵俨传》)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吕蒙传》)
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魏书,武帝纪》)
爽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甲兵数千人以为卫。(《干宝晋纪》)

2、郝昭名将,非比常人,且其所部千人皆为百战精兵(黄初以来陇右可不太平)。
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少入军为部曲督,数有战功,为杂号将军,遂镇守河西十馀年,民夷畏服。(《三国志》注引《魏略》)
“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怪其整顿,问知昭在其中,大惊愕。亮素闻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太平御览》注引《魏略》)

3、诸葛亮是有大打准备的,甚至还在陈仓筑了围城。
《水经注,渭水》:渭水又东迳陈仓县故城北。魏明帝遣将军太原郝昭筑陈仓城成,诸葛亮围之。亮使昭乡人靳祥说之,不下。亮以数万攻昭千馀人,以云梯、冲车、地道逼射昭,昭以火射连石拒之。亮不利而还。今湃水对亮城是与昭相御处也。
《方舆纪要》:石鼻城在宝鸡县东北三十里,诸葛武侯所筑。

4、当时诸葛亮不光进攻陈仓,同时还分兵攻打郿城:
《通典》:太和二年,诸葛亮以数万人攻陈仓,将军郝昭以千人守二十余日,不拔,在今县东三十里故城是。攻郿又不克,在今县东北十五里故郿城是。并今扶风郡县。
魏除右字,但为扶风郡,亦为重镇。曹公使张合屯陈仓。建兴中,诸葛亮攻陈仓及郿,皆不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iongareth
(宋武刘裕)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34
编号 86953
注册 2006-10-11


发表于 2007-9-1 23: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落寞之智者 于 2007-8-31 20:07 发表
连“黔驴技穷”这等污辱性的词汇都使了出来,你还剩什么了?
你不是说我搞人身攻击吗?我就解释一下。打个比方,有人说“连稍有点常识的人都晓得这个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说这句话的“你”是不是要超越于“稍有点常识的人”之上?当时我说这话时并不把看你看作只是稍有点常识,但前面我已说过,你已经用你进一步的行动证明了我的这一想法是错误的。我现在更正一下我的观点:在我看来,你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现在你可以放声呐喊我在搞人身攻击了,捎带提一句,喊完了别忘了查一下辞典,看看什么样的行为才够得上是人身攻击。

对于阁下的中文理解能力,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说明才能让你明白(如果是你故意曲解我也没法)。
“黔驴技穷”从来就不是什么污辱性的词汇!
“连稍有点常识的人都晓得这个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而稍具备点常识的人(当然不是说您)”显然是不同的!一个是至少不低于,一个是相反的对立面!
我们辩论的是陈仓守兵是否是千余人,和你说的“陈仓预作防范,并在诸葛亮围陈仓之时已派军增援,还是告急于明帝,明帝闻讯急召宿将张郃,并在获知诸葛亮军粮不足难以久持的情况下仍令张郃率军数万昼夜兼程驰援陈仓,在与张郃的交谈中明帝认为如果张郃不能及时赶到陈仓将被诸葛亮攻下,由此推出曹真和魏明帝甚为忌惮诸葛亮统兵北伐,再进一步推出诸葛亮并非不擅长军事”无关。不过就是这个我也已经回了,你自己不看却说我无视。
你既要肯定你的想法,又不举出确实、有力的论据,别人要你拿出证据,你却说你们有证据吗?然后扯东扯西的避而不答(这城有几十年的粮食,那城又有多少兵马)。
关于粮仓的对话你列出来了,很好,就让大家看看清楚。不过对于你的理解错误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每个郡县、每个城市几乎都是有粮仓的,所以这里说的粮仓是指储存了大量粮食的地方。而且粮仓是建在城里面的,不是城即粮仓。
分兵围城和全军围城都是围城。“不围就看不住?蜀军于陈仓城下分扎数营,扼其要路,倒要请教怎么就“看不住”?”难道你以为围城是手拉手绕城围圈?你说的就叫围城。
我是说少放多余的人。我这个“因噎废食”是在已经吃饱了之后。
你既然知道你表述错误,那还要我解释什么城攻?
我说过多次了,你家的防盗门比喻的陈仓城的城防,你如果认为防盗门就是你家的话,我也没办法。
我从来没有说过“只增兵不换将”是你说的。我说的是:有备就是要增兵的话,还需要换将干嘛?
我为什么和你说这么多?你思考过吗?我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你,在没有可靠的证据时可以拿出你的猜测一起推敲,千万别肯定的胡乱下妄语!既然你知道数万人攻不下千余人并不能说明带兵的能力不行,为什么你在无证的情况下非得说成是史书乱写呢?这反而说明你对诸葛亮数万人攻不下千余人十分的在意。

就这样一个问题也要纠缠这么久,费劲!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18 15: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488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