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8-21 18:19 发表
施耐庵对在梁山分兵打清溪的军事问题上还是犯了严重的地理错误。
自杭州攻打清溪最近的路程是宋江沿富春江北上这一条,也是官军镇压方腊起义主力走的路线。卢俊义的行军路线是历史上官军偏师直接从安徽歙县进攻 ...
燕然公主言之有理。
不过小弟有些不同看法,敬请指教了:
因为水浒全传小说中,并没有完全参照历史,将宁国、广德,直至西南方向的歙州一并列入当地地方土豪协助官军克复的地区。
则在小说之中,没有提到宁国、广德、朗溪、旌德、绩溪等县,同时在杭州克复后(临安、昌化应该也认为克复了),歙州、昱岭关两处就和富阳、新城(富、桐之间偏西,宋代为县治,小说中未提)、桐庐、睦州(今建德)、梅城(建德以东,宋代为县治,小说中未提)、遂安(昌化、淳安之间,宋代为县治,小说中未提)、分水(遂安、桐庐之间,宋代为县治,小说中未提)、清溪(今淳安)等东路诸县城一样,仍属方控地带,需要出兵收复。
这样一来,睦州和歙州的确成了方腊的两处重镇,一处离清溪较近(清溪以东60里以内),而另一处却要在清溪以西150里开外。
因此,就地理路线上而言,小说的情节制约,必要在临安分兵卢俊义走以下路线:临安县——昌化县——过大明山北麓——昱岭关——三阳坑——苏村——北崖口——南源口——歙州,拿下歙州、昱岭关两处要地后,才向东和宋江会师。
至于为什么没有采取先不理昱岭关、歙州两处,先把主线拿下的战略呢?也算可以圆场,因为主线一路上阻碍也不小,方腊军力量也不弱,梁山军无法迅速拿下睦州和清溪县,再去理会西路。
所以,根据小说里的情节前提,从临安、昌化开始分兵西路倒不能说有确切的地理错误。
作者省略了遂安、分水、新城、梅城等必经的小县(当然都是些土碟小县,现在都只是乡镇),可以看成是小说创作中允许的地理缺省。
我倒有这么一个军事上的小疑问:绩溪县地处昱岭关、歙州之间偏北不远处,而且绩溪县离开再北面的其他县城很远,它和昱岭关、歙州呈犄角之势。若昱岭关、歙州都尚在方腊控制下的话,该县城也应该在方控之下,小说却未提,不算很妥当。
不知尊意如何。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8-21 21:2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