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中一小部分來作個評論, 都說諸葛亮非軍事之才, 但不知世人怎樣去定義軍事這範疇;
我個人就覺得軍事是有階段性的, 而且絕對是內政階段的延續;
軍事才能不只是說戰場上的表現, 雖知道軍隊能在戰場上開彊闢土, 將士們能建功立業, 是有很多事前的功夫要做, 軍隊不會從天而降, 國家能作戰的條件亦不常有, 有的要等待, 有的要靠人力去創造;
中國人向來有先安內而後攘外的想法, 我個人是贊同的, 這亦是我上面提到的可作戰條件, 國內不安就沒有可作戰的條件, 此亦證明了軍事是內政的延續這說法, 它們不是兩件事, 而是在不同時期進行的相關聯的事, 在這個創造可戰條件的內政時期, 我大可直接稱它為"戰前準備期";
有了可戰的條件, 繼而就是備戰, 招募士兵, 訓練, 軍器製造, 糧食支援等等細節, 我就不高談闊論了, 比我精通於此的大有人在, 萬事都俱備了, 從以上的戰備功夫開始的一日, 直到真正在戰場上戰鬥的時刻, 這個時期, 我暫且稱為"治軍期", 治軍期不會因開戰而停止, 而是繼續下去, 國家一日有軍隊, 就有治軍期;
至於戰場上的表現, 戰勝與戰敗的狀況處理, 這些其實是排到最後的, 這裡我姑且稱這時期為"實幹期", 我們不能說這個時期是軍事環節的全部, 如果真的要分辦什麼是軍事, 我覺得起碼要由治軍期開始, 即使國家的軍隊沒有仗打, 將領們管理著閒著的軍隊還是在表現著軍事的才能的(我個人覺得沒事幹的人比有事幹的人還難於管理);
如果我們用這個來定義什麼是軍事, 我們就應從新考慮到底諸葛亮是不是沒有軍事才能, 不用說, 諸葛亮肯定是創造作戰條件(戰前準備期)的能手, 他也是治軍期的能手(他明於內政, 說明他有管理才能, 歷史上也沒有否定他治軍能力, 只質疑他操作實幹期的表現而已), 唯一可惜的事他不是"軍事全才", 到了實幹期, 不同的原因導致了他的失敗, 但我們是否應該在沒有搞清楚整個"軍事"到底是什麼的情況下就批評他沒有軍事才能呢?在我眼中, 他只是欠缺了最後一環"實戰期"的才能罷了, 不能抹殺他其他時期的"軍事"表現;
很多人說諸葛亮比不起歷史上的一些名將, 但可有想過這些所謂名將, 大都只是有"實幹期"的才能與表現, "戰前準備期"他們的表現是零, 而"治軍期", 他們多少要有些表現, 畢竟治軍和實幹是分不開的, 我們不能因為"實幹期"是一個比較耀眼的時期, 就把它當成軍事的全部, 再去批評在這時期失利的人, 這樣做難免是一種以成敗論英雄的表現;
[ 本帖最后由 葉影心 于 2007-8-15 15:4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