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7-6-16 14:14 发表
孟达是不是反覆之人,用不着你提出论据,况且我根本没质疑这点
既然如此,诸葛亮不过是设计干掉一个反覆之人嘛,为何实干要大加鞭挞呢?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7-6-16 14:14 发表
所谓“参与北伐”可能性不大?那好,改个字眼,“参与伐魏”这样行了吧。
孟达要逆流而上才能跟诸葛亮会师?我有这么说过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孟达只需夺得新城,就可以吸引魏国一路大军过来新城,诸葛亮的北伐不就少了敌人了吗?
回头看了看原来被实干误导了一下,原来孟达是在上庸城:
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
而新城郡则是由过去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所组成: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达领新城太守。
当初为了攻下房陵、上庸、西城三郡,魏国是派出了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新城太守孟达一起攻打刘封:
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共袭封。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
实干注意看一下,魏国为了打下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可是派出了包括都督南方诸军事的最高指挥在内的将领,而且是通过奇袭才攻下来。
那么在太和年间,孟达只有一城、数千部曲,试问怎么把新城郡(即以前的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全打下来?
所以“孟达只需夺得新城”这个条件看来是没什么可能的。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7-6-16 14:14 发表
有所行动是在孟达反之后,不是之前,而且当时孟达反是孤立而没援军的,早派援军打通蜀道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可惜啊,在孟达反之前,魏兴太守申仪早就对孟达看不顺眼了:
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
换句话说,孟达起兵造反,申仪基本上是会出兵的(于公于私都该出兵)。
况且,申仪在孟达反以前就私下有行动了:
太和中,仪与孟达不和,数上言达有贰心於蜀,及达反,仪绝蜀道。
而且呢,魏兴离新城并不太远,如果派军队打通蜀道,魏兴方面会察觉不到么?不还是会绝蜀道么?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7-6-16 14:14 发表
在荆州的司马懿、张郃不容易对付,拖住司马懿毫作用很大,东祖是这意思吧
那好,请问一个死了的孟达和一个在蜀军(甚至吴军)援助下夺得新城的孟达,哪个会使“在荆州的司马懿、张郃”容易对付些?哪个使拖住司马懿的作用大些?
“蜀军(甚至吴军)援助下夺得新城的孟达”?
首先,只有数千部曲的孟达能有多大能耐?
其次,孟达自己说过,如果要自己举事成功,那么有一个前提条件:司马懿不是亲自前来。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列个公式,就是:
孟达举事成功=司马懿不是亲自前来(即没有拖住司马懿)
孟达举事被司马懿歼灭=司马懿亲自前来(即成功拖住司马懿)
如果没有成功拖住司马懿的话…………那么诸葛亮就等待在西线被曹真、司马懿、张郃这样的豪华阵容联手夹击的下场了。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7-6-16 14:14 发表
哦,想起来了,孟达如果已经打下新城,司马懿还怎么去西城啊?
司马懿到以前,孟达举事已有八天了,也没见他打下新城多大地方。
还指望他“已经打下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