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袭益州辩(修改版)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我拿出三份资料证明了这次战胜的性质,即讨李郭。你用一份资料的一个字去否定三份资料如果这种理论也能成立的话。根据你的理论我找出了衣带诏的真实性质。
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


由于典选之权在贾诩手里,因此所谓诏书出自李郭的理论根本不成立。其实我还想问一句如果在汉献帝被董卓、李郭控制的这段时间内有人连诏书都没有,仅靠前任和州中部分官吏私相授受,并且在得到袁绍承认后就就任州牧,这算不算非法。


贾不是李郭的手下,贾是李郭的恩人。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
贾在西凉系中的地位不会比李郭低,至少平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5-11 15: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5-11 15:00 发表
我拿出三份资料证明了这次战胜的性质,即讨李郭。你用一份资料的一个字去否定三份资料如果这种理论也能成立的话。根据你的理论我找出了衣带诏的真实性质。
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

你引几条史料,这里也没说不是谋反啊!韩马打李郭是真,谋反也是真啊!如果你拿这三条史料能证明韩马未反, 那只能说李郭就是献帝。

至于“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这个谋反是指反阿瞒。请公主仔细看书。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5-11 15:00 发表
由于典选之权在贾诩手里,因此所谓诏书出自李郭的理论根本不成立。其实我还想问一句如果在汉献帝被董卓、李郭控制的这段时间内有人连诏书都没有,仅靠前任和州中部分官吏私相授受,并且在得到袁绍承认后就就任州牧,这算不算非法。

乱世之中,难道还能一切按照和平的程序走吗?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5-11 15:00 发表
贾不是李郭的手下,贾是李郭的恩人。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
贾在西凉系中的地位不会比李郭低,至少平级。

“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汜为后将军、美阳侯。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傕、汜、稠擅朝政。”这条史料说的是啥?倘贾地位不低于他们,他们对贾又亲而惮之,他们能擅朝政?后来能有李郭之乱?

再者说来,你举的这条史料能说明贾不是李郭的手下吗?

荀彧还当过万岁亭侯,难道他不是阿瞒手下?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如果董承、刘备只是对付曹操陈寿会说他们是合义兵,而不是反,比如,袁绍对付阿瞒,孙策阴袭许。你最好先将陈寿的用词仔细品味一下,不要盲目下结论。董刘与曹操、刘备、袁绍的行为是明显不同,三国志用词是反。

老老实实回答如果在汉献帝被董卓、李郭控制的这段时间内有人连诏书都没有,仅靠前任和州中部分官吏私相授受,并且在得到袁绍承认后就就任州牧,这算不算非法。别兜圈子了。(曹操的兖州牧就是这么得来的、


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

贾诩地位低是自己辞让所致,如果贾诩不辞让时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的。贾诩地位低不能说明贾诩受制于李郭,真实的情况反而是这样的:郭汜、樊稠与傕互相违戾,欲斗者数矣。诩辄以道理责之,颇受诩言。

扯荀彧没用,性质不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宋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3
编号 80630
注册 2006-8-27


发表于 2007-5-11 20: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哪里说刘备就任徐州牧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7-5-12 22: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哈哈,真能胡搅呀,到挺佩服的!

1、引用——第一,如果韩遂、马腾只是对付郭汜、樊稠,陈寿会说他们是迎天子,而不是反,比如,袁绍对付阿瞒,孙策阴袭许。燕老最好先将陈寿的用词仔细品味一下,不要盲目下结论。韩马与曹操、刘备、袁绍的行为是明显不同,三国志用词是反。

你自己不会分析、判断?
——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董卓传)
很清楚,是李傕、郭汜、张济等造反杀进长安,赶走了吕布的军队,并屠杀人民。那么随后韩马要反攻长安,赶走李傕、郭汜,你认为这是反叛吗?
李傕、郭汜就是董卓的部将,和董是一丘之貉,大概你没意见吧?那么关东18路诸侯起兵反董卓,你认为是反叛吗?如果是,那么刘备、曹、孙都是反贼。
哈哈,按照你的逻辑,三国的历史不就是一部反贼打反贼的历史吗?还有什么明显不同?

2、引用——第二,谁说诏书只能皇帝才能下?在皇帝被把持之后,诏书实际上根本就不是皇帝所下,就如阿瞒挟天子令诸候,其诏书根本不能算数。刘璋与刘表这两个完全不同,刘璋这个是他父亲先谋反,刘表是先定下荆州,燕老是不是应该好好读一下书?

哈,这样说来,你以为刘备还是左将军和豫州牧吗?我好象听到好多人(包括诸葛亮和孙权)都一口一个鹿豫州地叫,而刘备甚至在自封大司马汉中王之后才上缴左将军大印。你应知道,刘备的这两个职位可都是来自曹操控制下的汉帝,你为何又承认呢?你不会说那时侯曹操还没有挟天子令诸候吧?你能自圆其说吗?不能吧?
刘璋父亲谋反了吗?你所说的证据其实根本不成立呀!!!
好象证据是: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
查古汉语词典:乘舆——帝王、诸侯乘坐的车。请注意,这里不仅有帝王,也有诸侯。如果刘焉制造了很多诸侯乘的车,是谋反吗?请特别注意:此时的刘焉是阳城侯。哈哈,阳城侯制造了诸侯坐的车子,就被说成谋反???

3、引用——第三,出师有名,我说得清清楚楚了,一是恢复汉室,打击反贼,二是刘璋先与刘备为敌,三是自当还击。再引用——而且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来一个关门打狗,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是没有其它路可走,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发动战争。

你这个理由我实在不打算反驳,因为太幼稚了。既然你还在强调,就论一下吧。
首先说你对先主传的翻译错误。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翻译过来是:刘璋命令守卫关口的各将领不再把文书传送给刘备。(二十四史全译)
哈哈,那里有什么关门打狗的意思???
我再给你看个记载:
——《献帝春秋》曰: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备曰:“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於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
——《刘璋传》: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
这两个记载表明:此时的刘璋已经是刘备同盟,否则也不会请刘备入川吧?
你说的三个理由,可以一个也不能成立:
第一,如果你认为刘璋家曾参加反对董卓残余的作战,那么刘备也是参与的,其目标都是恢复汉室,如果刘璋是反贼那刘备同样也是反贼,所以你说的打击反贼理由不能成立;
第二,恢复汉室。哈哈,此时挟持汉室的不是刘璋而是曹操,你刘备在荆州不去打曹操,反而来打同盟都是汉室宗亲的刘璋,还要说是恢复汉室?方向错了吧?
第三,刘璋没有先与刘备为敌。刘璋在得到告密知道刘备和张松的阴谋后,只不过是不再和刘备通文书,但是四千人马和半数的物资还是给了的。有这样为敌的吗?为敌还给四千人马和物资??
第四,刘备那才叫一个骗人。他说要去救孙权,又说要去增援关羽,说一旦不去就危险了。可惜的是,刘备翻脸后,不仅没有派一个兵去救孙权和关羽,反从荆州调来了更多的军队(张飞、诸葛亮、赵云)。所以,怎么说,在这个事情上刘备就是一个大骗子。
政治家其实都是大骗子,所以请不要把刘备装扮的多么纯洁可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5-14 11: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5-11 18:22 发表
如果董承、刘备只是对付曹操陈寿会说他们是合义兵,而不是反,比如,袁绍对付阿瞒,孙策阴袭许。你最好先将陈寿的用词仔细品味一下,不要盲目下结论。董刘与曹操、刘备、袁绍的行为是明显不同,三国志用词是反。

啥叫合义兵,自个好好理解。董承、刘备当时在曹操的控制之下,若是合义兵,必须是与外部勾结。更何将程昱是阿瞒手下,在他的传记中能用合义兵?这里的反是指反阿瞒,下次再有这类问题,对不起,在下不负责扫盲。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5-11 18:22 发表
老老实实回答如果在汉献帝被董卓、李郭控制的这段时间内有人连诏书都没有,仅靠前任和州中部分官吏私相授受,并且在得到袁绍承认后就就任州牧,这算不算非法。别兜圈子了。(曹操的兖州牧就是这么得来的、)

我早说了,乱世之中不能与太平相比,如果刘焉不谋反,刘璋这样接受无可厚非,但有刘焉谋反在前,这就是窃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5-11 18:22 发表
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

贾诩地位低是自己辞让所致,如果贾诩不辞让时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的。贾诩地位低不能说明贾诩受制于李郭,真实的情况反而是这样的:郭汜、樊稠与傕互相违戾,欲斗者数矣。诩辄以道理责之,颇受诩言。
扯荀彧没用,性质不同。

贾诩是以道理责之。李郭等人对贾诩亲而惮之,自然会听从他的一部份建议。还是那句话,如果贾诩地位与他们平起平坐的,他们对贾诩又亲而惮之,汉献帝呆着没事,会逃难?

如果扯荀彧没用,性质不同?照葫芦画个瓢,你扯别人也没用,性质不同,刘焉就是谋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5-14 12: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5-12 22:26 发表
哈哈,真能胡搅呀,到挺佩服的!

不知胡搅者谁,燕老在数个论坛,被人群攻已非一次,在轩辕,大家对你的评价,好听一点就是,太爱按照自个的观点理解史料,不好听的,有人都称?(我就不列了,以免有借机骂人之嫌。)居然称我胡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5-12 22:26 发表
1、引用——第一,如果韩遂、马腾只是对付郭汜、樊稠,陈寿会说他们是迎天子,而不是反,比如,袁绍对付阿瞒,孙策阴袭许。燕老最好先将陈寿的用词仔细品味一下,不要盲目下结论。韩马与曹操、刘备、袁绍的行为是明显不同,三国志用词是反。

你自己不会分析、判断?
——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董卓传)
很清楚,是李傕、郭汜、张济等造反杀进长安,赶走了吕布的军队,并屠杀人民。那么随后韩马要反攻长安,赶走李傕、郭汜,你认为这是反叛吗?
李傕、郭汜就是董卓的部将,和董是一丘之貉,大概你没意见吧?那么关东18路诸侯起兵反董卓,你认为是反叛吗?如果是,那么刘备、曹、孙都是反贼。
哈哈,按照你的逻辑,三国的历史不就是一部反贼打反贼的历史吗?还有什么明显不同?

笑,我说的都这么明白了,你还是分析不对,判断错误。

关东18路诸侯起兵反董卓,陈寿用词是举义兵,而韩马用的是反,这证明,韩马已打出反汉的旗号,否则,陈寿不会这么记,你要是硬说,陈寿脑子穿过刺了,不会分析、判断,在下也无可奈何。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5-12 22:26 发表
2、引用——第二,谁说诏书只能皇帝才能下?在皇帝被把持之后,诏书实际上根本就不是皇帝所下,就如阿瞒挟天子令诸候,其诏书根本不能算数。刘璋与刘表这两个完全不同,刘璋这个是他父亲先谋反,刘表是先定下荆州,燕老是不是应该好好读一下书?

哈,这样说来,你以为刘备还是左将军和豫州牧吗?我好象听到好多人(包括诸葛亮和孙权)都一口一个鹿豫州地叫,而刘备甚至在自封大司马汉中王之后才上缴左将军大印。你应知道,刘备的这两个职位可都是来自曹操控制下的汉帝,你为何又承认呢?你不会说那时侯曹操还没有挟天子令诸候吧?你能自圆其说吗?不能吧?
刘璋父亲谋反了吗?你所说的证据其实根本不成立呀!!!
好象证据是: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
查古汉语词典:乘舆——帝王、诸侯乘坐的车。请注意,这里不仅有帝王,也有诸侯。如果刘焉制造了很多诸侯乘的车,是谋反吗?请特别注意:此时的刘焉是阳城侯。哈哈,阳城侯制造了诸侯坐的车子,就被说成谋反???

我说了半天,你也不明白,我在讲一次,刘焉谋反在先,所以在在皇帝被把持之后,这个诏书无效,不要断章取义。我啥时说了,只要是皇帝被人把持,诏书就一定无效?
刘焉谋反的证据我上面回了,然后,我在解释一下“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进行一下扫盲工作。

“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

这是陈寿的评语,燕老若是说陈寿错了,在下只能退避三舍。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5-12 22:26 发表
3、引用——第三,出师有名,我说得清清楚楚了,一是恢复汉室,打击反贼,二是刘璋先与刘备为敌,三是自当还击。再引用——而且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来一个关门打狗,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是没有其它路可走,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发动战争。

你这个理由我实在不打算反驳,因为太幼稚了。既然你还在强调,就论一下吧。
首先说你对先主传的翻译错误。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翻译过来是:刘璋命令守卫关口的各将领不再把文书传送给刘备。(二十四史全译)
哈哈,那里有什么关门打狗的意思???

燕老的理解,在下不得不佩服。刘璋的意思是,各将领只须将文书不给刘备就可以了,他刘备愿走就走,不用管他,如果缺啥少啥,还要资助一下,对吧。

我问你一句,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还不叫关门打狗,在下没必要陪你胡扯了。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5-12 22:26 发表
我再给你看个记载:
——《献帝春秋》曰: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备曰:“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於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
——《刘璋传》: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
这两个记载表明:此时的刘璋已经是刘备同盟,否则也不会请刘备入川吧?

笑,刘璋为与刘备为敌,在没得刘备的原谅之前,他单方面的认可算什么?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5-12 22:26 发表
你说的三个理由,可以一个也不能成立:
第一,如果你认为刘璋家曾参加反对董卓残余的作战,那么刘备也是参与的,其目标都是恢复汉室,如果刘璋是反贼那刘备同样也是反贼,所以你说的打击反贼理由不能成立;
第二,恢复汉室。哈哈,此时挟持汉室的不是刘璋而是曹操,你刘备在荆州不去打曹操,反而来打同盟都是汉室宗亲的刘璋,还要说是恢复汉室?方向错了吧?
第三,刘璋没有先与刘备为敌。刘璋在得到告密知道刘备和张松的阴谋后,只不过是不再和刘备通文书,但是四千人马和半数的物资还是给了的。有这样为敌的吗?为敌还给四千人马和物资??
第四,刘备那才叫一个骗人。他说要去救孙权,又说要去增援关羽,说一旦不去就危险了。可惜的是,刘备翻脸后,不仅没有派一个兵去救孙权和关羽,反从荆州调来了更多的军队(张飞、诸葛亮、赵云)。所以,怎么说,在这个事情上刘备就是一个大骗子。
政治家其实都是大骗子,所以请不要把刘备装扮的多么纯洁可爱。

我的理由,全都成立,不过是你自个乱解而已!
第一条,我之上已反驳了,不再重复;
第二条,既然挟持汉室的是曹操,你刘璋与他勾结,刘备打他有什么错?
第三条,谁说刘备是骗人?关羽又没哙危险为哙要救?至于后来不派兵救孙权,那是因为他被困在益州,不办法,你刘璋要是放刘备回去,哪来以后这些事?不管如何说,在这个事情上,刘备就是合情合理。
政客都是大骗子,政治家则不是。前者就如阿瞒,后来就如刘备。
再者我啥时说刘备纯洁可爱?

对了,你将我的贴子断单取义,为何不提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1 05:1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52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