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伐苍梧——孙权对刘备“借荆州”的第一次报复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7-1-21 19: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伐苍梧——孙权对刘备“借荆州”的第一次报复

一、面对刘备首次“失信”的战略改变

    刘备“借荆州”后,得益州仍“借而不还”,建安十九年,孙权有过一次报复行为,既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被关羽驱逐后,又派吕蒙、鲜于丹、徐忠、孙规等武力取三郡。而后,建安二十四年,又派吕蒙袭南郡,彻底占领荆州。而孙权的第一次针对刘备“借荆州”的行事行动,很少为人注意。
    刘备在荆州问题上第一次“言而无信”,从而触怒了孙权,不是建安十九年,而是建安十五年至建安十六年这段时间。
    周瑜取南郡后,孙吴集团占有荆州腹心,交通益州、扬州。这时,孙吴集团的扩张目标曾是益州。建安十五年,孙权认可周瑜提出的取蜀计划,派周瑜、孙瑜共取蜀。周瑜死后,孙权听从鲁肃建议,将以南郡为主的荆州土地“借”给刘备。而此时,孙权仍然没有放弃取蜀设想,遣使报与刘备希望共同伐蜀,主簿殷观劝刘备说:“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于是刘备派“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让夏口的孙瑜无法通过。建安十六年,刘备自入益州。
    孙权对刘备的行动是非常痛恨的,但因为依赖联盟,只能采取曲线对策——占领交州,委任步骘为交州刺史。“建安十五年,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吴书·步骘传》)
    《孙权传》中载:“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鲁肃为汉昌太守是周瑜死后,鲁肃继承周瑜奉邑,并将其新设新昌郡。故步骘领交州,也应在周瑜病故刘备“借荆州”之后,这时,孙权失去了向益州扩张的机会,只能改变战略目标,向交州发展。

    二、以交州沟通荆益

    交州虽然远在海隅,但和扬、荆、益三州都有接壤,孙权试图占交州,显然是针对刘备的:其一是与刘备争夺江南四郡,其二则是开拓联系益州的新通道。
    步骘南下后,“明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宾,自此始也。”
    苍梧太守吴巨与刘备有旧,赤壁之战前,刘备曾考虑投奔吴巨。刘表是荆州牧,却曾派遣赖恭为交州刺史,吴巨为苍梧太守,这种对交州的侵略渗透未必是纯粹的“儒人不武”。后吴巨逐走赖恭不知是何因,但吴巨很可能是亲刘表或亲刘备的。东吴入交州显然对刘备不利,而吴巨的“内附外反”,也有刘备意授的可能。于是,步骘与反对刘表的交趾太守士燮联合,斩杀吴巨,使东吴逐渐占有交州。
    当时,江南四郡名义上属刘备,那么步骘的行军路线如何?我认为是走陆路。如果走海陆的话,可能延误战机,刘备派兵来干预。另外,《水经注》引《王氏交广春秋》曰:“建安十六年,吴遣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将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苍梧太守长沙吴臣(巨)拥众五千,骘有疑于臣(巨),先使谕臣(巨),臣(巨)迎之于零陵……”
    步骘行军为何能陆路通过零陵?这说明刘备对江南四郡没有真正的控制权。
    首先,刘备兵力不足以完全征服四郡,只能得到四群长吏的归降表示,而刘备本人也只能驻守在公安。其次,四郡地广人稀不宜统治,又多“蛮夷”,四郡原有吏长也未必能完全统治本郡。所以曹操得荆州时,对四郡采取了政治手段,派出刘巴招降,而刘巴直到赤壁之战结束仍在江南,足见招降的难降。由于更可见,四郡长吏处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境地,对谁都可以做出归降表示,而实际上则是拥兵自重。再次,四郡长吏“外附内反”的事也常有发生,武陵太守金旋、桂阳太守赵范都曾叛变。
    而孙权正是借刘备对荆州南郡统治无力的机会,以区区千人顺利占领交州。

    三、孙权得交州的意义

    在时间上,荆、益、交三州的事件都有联系。
    建安十五年:周瑜病故,鲁肃领汉昌,刘备得南郡,步骘进交州。
    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吴巨反叛,步骘杀吴巨。
    由此更可以得知,孙权对交州的侵占,是针刘备得南郡进益州采取的对策。孙权本来不支持让地于刘备,由于周瑜取蜀路上暴病而死,给东吴造成巨大损失,孙权不得不一定程度上改变战略,采取保守的路线,如听从鲁肃计让地于刘备。但孙权对此显然是后悔的,尤其当刘备阻挡孙瑜入蜀时,显然对孙氏集团的发展造成严重打击。于是孙权改袭刘备后方,即江南四郡与交州(既然进交州通过大张旗鼓零陵,显然对南部荆州有所染指)。
    而吴巨反叛发生在建安十六年,这时刘备已经入蜀得势,很可能是响应刘备或刘备指使。
    而后,孙权着力经营交州,侵扰南荆州,以此做为染指益州的手段。史载,建安末年,士燮诱导益州豪姓雍闿起事,杀蜀所署太守正昂。此事为刘备伐吴之前。
    然后,交州对孙吴的战略意义,是远远不能与南郡相比的。得到交州虽然扩大了孙吴版图,但并没有使其在鼎足中的地位发生侵斜。孙权占领交州,自己远远不能解恨,仍然是一门心思要把南郡抢回来。
    孙权这么看重南郡,却肯将南郡“借”给刘备,如果说孙权天真到不提防刘备借地不还,那显然不可能。只能解释为,周瑜之死对孙氏集团打击太大了,孙氏集团在当时的收守态势下,十年内未有大所为。正如清代李安溪所说,周瑜“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机先,真英物也。”而鲁肃借地之谋,不过权宜之计,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挡曹,无玄德则无吴耳,子敬之谋未为非也。孙权的曲线对策,也是稍有裨益,而无大利。

[ 本帖最后由 黑白鲸 于 2007-1-21 19:0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1-23 04: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认为是因为周瑜死了,才使得孙权“不得不“采取了“借荆州“这类”被动“或围棋中“后手“的战略,个人认为不妥。
战略的实施,固然与实施这项战略的人物有很大关系,但不是第一重要因素。
孙权内部,始终是有”周派“和”鲁派“的对立,这两种观点都很有道理。结果,两派中谁掌权,就实施谁的战略。周瑜未死时,按周瑜的意见,周瑜死了以后,就按鲁肃的意见办,鲁肃死了后,就按吕蒙的意见(属于周派)办。
但是,这看似“偶然”的东吴国家战略,背后又有着必然性。周瑜死的那段时间,也的确周派观点是不可行的,恰好周瑜就死了,使继任者鲁肃得以实行“鲁派”战略;而鲁肃死了以后,形势的发展使得“周派”二代“吕派”的观点成了上上之选,而恰好吕蒙就成了东吴的战略策划者。历史的发展真是奇妙,在它需要出现英雄的时候,就会真的出现这位英雄。
孙权真得意了:周瑜死后有鲁肃,鲁肃死后有吕蒙……

设想一下,假如周瑜不死,会不会借荆州给刘备呢?估计会经历很多波折,但最后仍然会借的吧?周瑜临死时推荐鲁肃继承自己的位置,一方面是信任鲁肃的才能,另一方面,未始不是周瑜本人也认识到自己的战略已经无法实行,鲁肃的战略对国家有利吧。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1-23 04:1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1-23 14: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鲸兄的发现非常有价值~!呵呵,不过南飞对此的理解和你不同。刘备此举是为了牵制孙权的伐蜀计划。老孙借荆州是心甘情愿的,不过上了恶当而已。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1-23 14:1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dollbea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4
编号 30176
注册 2005-1-13


发表于 2007-1-28 11: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交州一年可以收多少税?占领了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就象当时的福建就给孙权找了不少麻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馬√趫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262045
注册 2008-1-7


发表于 2008-1-8 14: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刘备借荆州 不还我的看法是 这是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 确实荆州是土地肥沃
但战火连年 百姓活命都是问题 还谈什么粮食补充
也许是战略位置重要 当时诸葛亮的的方案是联吴抗曹 你不还荆州 又得自己分兵守卫还得罪人 特别是关羽 居然说虎女安能嫁汝犬子的话 这不明摆要和孙权开干
借人的东西别人来要就还贝 这天经地义的事搞得最后损兵折将还是丢了荆州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东祖长离 2008-1-8 16:16 -50 演义内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张马黄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9
编号 257671
注册 2007-12-30


发表于 2008-1-12 10: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瑜死不死,与伐苍梧并无关系,周瑜不死,东吴亦一样要伐苍梧。伐苍梧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旷充疆域而已。同刘备伐荆南四郡一样,可以算得上侵略战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8-1-15 13: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个时间问题:到底步骘是建安十五年还是十六年进军的交州?
——“建安十五年,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吴书·步骘传》)
——《水经注》引《王氏交广春秋》曰:“建安十六年,吴遣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将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苍梧太守长沙吴臣(巨)拥众五千,骘有疑于臣(巨),先使谕臣(巨),臣(巨)迎之于零陵……”

显然,一个是说建安十五年中,步骘就从鄱阳太守解任去交州上任刺史。看地图,从鄱阳可以乘船到长沙郡,再南下经零陵郡进入交州。《资治通鉴》是把步骘去交州并控制交州放在建安十五年。
而《王氏交广春秋》则说是建安十六年步骘还在半路上(大体刚到零陵)。
注意,这个时间是有很大关系的。
建安十五年中,周瑜未死,荆州还没借给刘备,因此步骘是可以任意凭孙权的命令通过零陵郡的,而到了建安十六年,情况应有所不同,此时周瑜以死,荆州已借给刘备,步骘要想通过,并去打击刘备的旧友吴巨等,显然是刘备不能同意的吧?
因此,我以为:还是《三国志》记载的时间正确,步骘应是建安十五年就已经通过零陵郡进入了交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孔雀王
(大成皇帝袁公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610
编号 37880
注册 2005-4-30
来自 大海边上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8-1-15 13: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问个问题,四郡在刘表刘琮时代到底是属于谁?是独立势力还是刘二牧置下的郡守?
刘琮投降后,四郡又何去何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8-1-15 14: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先请看两个记载资料:
——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三国志刘表传)
显然,在刘表时期,四郡是归属刘表的。

——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三国志刘巴传)
——零陵先贤传云:巴往零陵,事不成,欲游交州,道还京师。
——零陵先贤传曰:曹公败於乌林,还北时,欲遣桓阶,阶辞不如巴。巴谓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
从这里看,好象曹操在刘琮投降后,四郡应跟随投降,但在曹操乌林战败后,又出现了异常。因此曹操派遣刘巴去招纳他们,但是没有成功。
个人意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9 06: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3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